CN114063314A -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3314A
CN114063314A CN202010769402.3A CN202010769402A CN114063314A CN 114063314 A CN114063314 A CN 114063314A CN 202010769402 A CN202010769402 A CN 202010769402A CN 114063314 A CN114063314 A CN 114063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nel
prism
quasi
parallel light
opt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94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鹏
吴超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94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33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404 priority patent/WO20220284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3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33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4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giving the observer of a single two-dimensional [2D] image a perception of dep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用于调制准平行光束。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包括若干菲涅尔棱镜单元,菲涅尔棱镜单元包括菲涅尔光学元件以及光线偏折元件。菲涅尔光学元件包括相互背离的棱镜面和平面,棱镜面用于接收准平行光束。光线偏折元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的平面贴合于第一表面设置,平面所在的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棱镜面与第二表面的面型匹配,以使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光线偏折元件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等效为光学面板,可以使准平行光束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不同位置调制后可以控制像面的形状来实现裸眼立体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实现立体显示效果的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的立体显示技术,另外一类则不需要佩戴额外的设备,被称之为裸眼立体显示。现有的裸眼立体显示有如下这些实现的方式。
双目视差立体显示,该技术与佩戴眼镜式的立体显示原理类似,都是通过人眼双目观察到的图像略有差别,通过双目视差来实现立体效果。与佩戴眼镜不同的是,裸眼立体显示需要通过特定的光学元件控制双目看到的画面不同,常见的技术有使用柱状透镜或栅格等结构在空间上产生左眼画面观察区和右眼画面观察区,让左右眼分别能看到不同像素对应的画面,这种方案是目前常见的裸眼立体显示方案,但缺点在于首先在空间上对空间光调制器做了切割,因此显示器的空间分辨率会有所下降,其次需要精确地器件对位才能实现左右眼画面的分离,并且观察者必须处于特定的位置上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一旦观察者偏离预设位置,很容易出现左右眼画面的交换,产生极强的眩晕感;此外双目视差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立体画面,而是两幅略有差别的平面画面,会有一部分观察者容易出现眩晕感。
全息显示,全息显示技术利用相干光干涉的技术记录物体的光学信息,可以完整的保留物体反射光的强度和相位信息,因此本质上记录了物体的立体信息。得到干涉记录的全息干板之后,再通过特定的光束照射全息干板,恢复出物体反射的光束,就能够重现物体的立体形貌,得到裸眼立体显示的效果。这种技术需要使用到光束干涉的办法记录图像,因此很难实现动态画面,也没有大规模的商用。
Plasma技术,Plasma技术为使用激光束在空间中将空气等离子化也是一种裸眼立体的技术路线。通过将激光束汇聚,可以在空间特定的位置上得到能量很集中的激光束,当激光能量很强时,就可以将空气等离子化,激发起电弧火花,从而在特定位置上显示出一个亮点。通过快速的扫描激光束汇聚的位置,并调控是否激发等离子体,就可以在空间上扫描出一些炫富的电弧显示点阵,实现裸眼立体的效果。这种方案可以实现动态显示的效果,但将气体等离子化需要很强的激光能量,因此方案的成本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还有一种裸眼立体显示的方案是通过声悬浮的技术,在空气中移动并悬浮一个或多个小的散射颗粒,再通过激光束的追踪,将光束时刻照射在散射颗粒上,这样就能通过移动散射颗粒在空气的不同位置上显示出画面来,进而实现裸眼立体。由于光束是散射的技术显示出来,所以光束的能量相较于 plasma的方案可以小很多,而且可以实现彩色的显示。但在空气中移动并悬浮颗粒实现起来较为困难,暂时不能大规模商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用于调制准平行光束。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包括菲涅尔光学元件以及光线偏折元件。菲涅尔光学元件包括若干菲涅尔棱镜单元,菲涅尔棱镜单元包括相互背离的棱镜面和平面,棱镜面用于接收准平行光束。光线偏折元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的平面贴合于第一表面设置,平面所在的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棱镜面与第二表面的面型匹配,以使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光线偏折元件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等效为光学面板,光线偏折元件的折射率与菲涅尔光学元件的折射率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贴合于平面设置,第二表面的面型函数为 z2,z2至少存在两个数值,至少两个数值所在位置分别与棱镜面的间距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线偏折元件为透射棱镜、自由曲面透镜或反射镜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包括反射面和贴合面,反射面与准平行光束的光轴的夹角小于贴合面与准平行光束的光轴的夹角,贴合面与平面贴合,反射面用于直接反射一部分准平行光束,棱镜面用于反射另一部分准平行光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面与准平行光束的光轴的夹角为45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线偏折元件接收经菲涅尔光学元件调制的准平行光束,并将准平行光束进行引导出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线偏折元件为自由曲面透镜,第二表面的面型函数z2=(n/(n-L))*f(x,y),f(x,y)为预设显示的曲面面型函数,L为z2在位置(x,y) 与棱镜面的间距,n为光线偏折元件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的面型函数为z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棱镜面的面型函数为mod((n/(n-L))*f(x,y)-H0,T0), L为z2与所述棱镜面的间距,H0大于或等于z2的最大值,T0为预设值,mod 为以T0为底的取模运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以及空间光调制器,空间光调制器发出的准平行光束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调制后出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为液晶显示器件、硅基液晶显示器件、数字微镜器件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准平行光束至少一部分经菲涅尔光学元件调制。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在调制准平行光束的过程中,菲涅尔光学元件中的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棱镜面和光线偏折元件的第二表面的面型相匹配,使得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光线偏折元件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等效为光学面板,从而可以保持准平行光束的偏折特性基本一致,并且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还可以通过调整棱镜面与第二表面在不同位置的间距来改变准平行光束经过折射平面的路程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准平行光束穿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等效路程,由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不同位置的等效路程会反映为像面中对应该位置的成像点的位置,有助于使得准平行光束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不同位置调制后可以控制像面的形状,例如将像面从平面状调整为曲面状,使观察者观看到的像面为一个立体的像面,从而实现裸眼立体显示的效果,并且相对于双目视差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察者没有位置和观察角度的要求,也不会导致观察者出现眩晕感,相对全息显示技术也不需要使用到光束干涉的办法记录图像也能实现动态显示画面,相对于Plasma技术也无需将气体等离子化提供很强的激光能量,相对于声悬浮的技术也无需在空气中移动并悬浮一个或多个小的散射颗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菲涅尔透镜和普通透镜的对比示意图。
图2为光学器件的角放大效应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形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形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场景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另一场景应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形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形成的虚像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形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的场景应用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面型设计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面型设计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的面型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裸眼立体显示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本申请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利用菲涅尔化的光学器件来实现,图1所示为普通透镜10 与菲涅尔透镜11。由于传统的几何光学元件是通过界面的反射或者折射来实现对光束传播的控制,进而实现图像的折转、放大、缩小等操作。如果保留界面的形状,但将其离散化,也能实现大致相同的效果。在图1的例子中将普通透镜10的界面进行离散化,可以得到菲涅尔透镜11,菲涅尔透镜11能实现与普通透镜10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整体的厚度可以做的很薄,使得光束经过菲涅尔透镜11的边缘和中心时的路程差大致相同。因此,菲涅尔化的光学器件在实现类似的光束折转的效果时,也能够对光束的路程进行一定的设计与控制。
此外,本申请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考虑了光学器件的角放大效应。在使用透镜成像时,投影对于轴线上的放大率和垂直于轴线平面上的放大率并不相同,若物体本身就是倾斜的平面,则成像平面也是倾斜的,但倾角与物体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物体20经过透镜21成像得到像面22,透镜21 在垂直于光轴23方向对物体20的放大倍数为a,则透镜21在轴向的放大倍数为a2,物体20的倾角从原本的θ变为θ',并且两者满足关系: tan(θ)=a*tan(θ')。因此,当透镜21成放大的虚像时,像面22的法线与光轴的23夹角将会被放大。
基于上述光学器件的菲涅尔化原理和角放大效应,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用于调制准平行光束31,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实现裸眼立体显示。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包括菲涅尔光学元件100以及光线偏折元件 200。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包括若干菲涅尔棱镜单元,即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包括相互背离的棱镜面110和平面120,棱镜面110用于接收准平行光束31。光线偏折元件200包括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的平面120贴合于第一表面210设置,平面120所在的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棱镜面110与第二表面220的面型匹配,以使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光线偏折元件200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等效为光学面板。光线偏折元件200的折射率与菲涅尔光学元件100的折射率相同。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在调制发光平面30发出的准平行光束31的过程中,菲涅尔光学元件100中的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棱镜面11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的第二表面220的面型相匹配,使得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光线偏折元件200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等效为光学面板,从而可以保持准平行光束31的偏折特性基本一致,其中,该光学面板的棱镜面110可以为锯齿状的面且第二表面220为平面(如图3所示),或者该光学面板的棱镜面110可以为锯齿状的面且第二表面220为异形结构面,例如为波纹状的面(如图8 或图12所示)。
此外,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还可以通过调整棱镜面110与第二表面220在不同位置的间距来改变准平行光束31经过折射平面的路程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准平行光束31穿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位置z的等效路程Δ(z)=L/n,其中,n为菲涅尔光学元件100的折射率;L为准平行光束31 从位于棱镜面的位置z传播至第二表面220的路程,由于在通常的应用环境中,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光轴33垂直于发光平面30,如图3所示,即使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光轴33由于装配误差或制造误差等因素导致与发光平面30偏离90°,例如偏离的角度在0至10°范围内,准平行光束 31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偏折,因此准直光束31在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实际传播的路程,故L也可以理解为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厚度。
由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不同位置的等效路程Δ(z)会反映为像面中对应该位置的成像点的位置,例如位置z的等效路程Δ(z)会反映为像面32 中对应位置z的成像点320的位置,而第二表面220的面型函数为z2,z2至少存在两个数值,该至少两个数值分别与棱镜面110的间距不同,例如第二表面220的面型函数为z2,z2包括若干数值,其中,z2至少存在两个数值,该至少两个数值分别与棱镜面110的间距不同。其中,函数z2可以包括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第一数值所在位置与棱镜面110的间距可以为L1,第二数值所在位置与棱镜面110的间距可以为L2,并且L2≠L1,则像面32相对发光平面30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准平行光束31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调制后可以控制像面32的形状,例如将像面32从平面状调整为曲面状,使观察者观看到的像面为一个立体的像面32,从而实现裸眼立体显示的效果,并且对观察者没有位置和观察角度的要求,也不会导致观察者出现眩晕感,相对全息显示技术也不需要使用到光束干涉的办法记录图像也能实现动态显示画面,相对于Plasma技术也无需将气体等离子化提供很强的激光能量,相对于声悬浮的技术也无需在空气中移动并悬浮一个或多个小的散射颗粒。
上述的第一数值可以为函数z2的最大值,也可以为函数z2的最小值,也可以为函数z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任一数值;对应地,第二数值可以为函数z2的最大值、函数z2的最小值、函数z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任一数值等,且第二数值不等于第一数值,所以图3中的L1和L2仅作为一种示例性,并不表示L1和L2为图3中固定位置的大小。同样地,图3中位置 z也仅作为一种示例性的位置。
菲涅尔光学元件100是指普通光学元件的界面进行菲涅尔化而得到的光学元件,本申请以菲涅尔光学元件100为菲涅尔棱镜作为例子进行说明,菲涅尔光学元件100的棱镜面110为普通光学元件的表面进行离散化后的界面。
光线偏折元件200可以为普通的光学器件,例如光线偏折元件200可以为反射镜或透镜,有助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根据应用于不同的装置而对光线偏折元件200的类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例如当光线偏折元件 200为透镜时,具体地,光线偏折元件200为透射式棱镜时,光线偏折元件 200接收经菲涅尔光学元件100调制的准平行光束31,并将准平行光束31进行引导出射。又例如当光线偏折元件200为反射镜类型时,光线偏折元件200 可以直接接收一部分的准平行光束31,使得光线偏折元件200成像出的像平面与菲涅尔光学元件100接收的另一部分准平行光束31后成像出的像平面相互配合显示出立体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线偏折元件200为棱镜,例如光线偏折元件200 为三棱镜,如图3所示,发光平面30发出准平行光束31,准平行光束31经棱镜面110进入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且经第二表面220出射,使得准平行光束31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调制形成像面32,使得像面32相对发光平面30产生了倾斜。
由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中的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的折射率一致,并且两者与光轴33的角度均相同,即棱镜面110与光轴33的角度等于第二表面220与光轴33的角度,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相互补偿使得准平行光束31穿过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 时等效于穿过一个光学平板,因此准平行光束31的传播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由于准平行光束31穿过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时的等效路程Δ(z) 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厚度有关,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厚度越厚,等效路程Δ(z)越长,则发光平面30形成的像面32距离发光平面30越远,因而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配合形成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厚度,使得不同位置上可以等效为不同厚度的光学平板,在较厚的位置处,发光平面30的发光点301与像面 32的等效发光点320相隔较远;在较薄处的位置上,发光平面30的发光点301与像面32的等效发光点320相隔较近,从而可以实现通过调整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在不同位置的厚度而使得像面32与原始发光平面30相比发生了倾斜。
由于像面32的倾斜程度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折射率以及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与光轴33的角度有关,当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与光轴33的角度越大、折射率越高时,像面32倾斜的程度也越大。因此,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通过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 的配合形成多个不同厚度的区域来调制发光平面30发出准平行光束31,使得准平行光束31在不同厚度的区域的路程不同,从而可以将像面32分区域的进行倾斜或扭曲,达到控制像面32的形状的目的,进而实现裸眼立体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原理,利用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得到倾斜的像面可以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应用于车载抬头显示(Head Up Display,HUD)。例如如图4所示,以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中的光线偏折元件200为三棱镜作为例子,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设置于发光平面40与透镜系统41 之间。发光平面40用于发出产生平面图像的准平行光束。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覆盖发光平面40的一部分,即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调制一部分发光平面40发出的光束。透镜系统41用于将发光平面40产生的图像成为一个放大的虚像42,由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覆盖发光平面40的一部分,使得虚像42对应发光平面40被覆盖的部分的虚面42出现倾斜,并经过透镜系统41放大后形成虚像42的倾斜像面420;相对的,虚像42对应发光平面40未被覆盖的部分的像面和传统成像一致,并经过透镜系统41放大后形成虚像42的竖直像面421。倾斜像面420和竖直像面421可以相互配合来显示行驶状况,如图5和图6所示,例如竖直像面421可以显示汽车状况信息等,倾斜像面420可以显示路面导航图标和路况信息等,由于倾斜像面420是倾斜的,因此可以与路面43进行很好的贴合,在显示路面导航图标和路况信息的时候,能够实现显示的画面和道路的融合且没有存在视差,更好地展示了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线偏折元件200为反射镜也可以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实现裸眼立体显示。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表面210包括反射面2010和贴合面2020,反射面2010与准平行光束70的光轴73的夹角小于贴合面2020与准平行光束70的光轴73的夹角,贴合面2020与菲涅尔光学元件100的平面120贴合,反射面2010用于直接反射一部分准平行光束 70,棱镜面110用于反射另一部分准平行光束70。
发光平面70用于发出产生平面图像的准平行光束71,准平行光束71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调制形成虚像72,准平行光束71通过反射面2010 的调制形成虚像72的第一虚像面720,准平行光束71通过菲涅尔光学元件 100的棱镜面110的调制形成虚像72的第二虚像面721。反射面2010所形成的第一虚像面720与发光平面40到反射面2010的距离是相等的,棱镜面110所形成的第二虚像面721与发光平面40到棱镜面110的距离也是相等的,因此,准平行光束71经过棱镜面110调制后形成的第二虚像面721应当处于发光平面70关于棱镜面110对称的位置,由于反射面2010与准平行光束70的光轴73的夹角小于贴合面2020与准平行光束70的光轴73的夹角,即反射面2010与棱镜面110倾斜,因此,棱镜面110产生的第二虚像面721 与反射面2010产生的第一虚像面720出现偏折,改变了原始平面图像的形状,在人眼观看如图7方式所形成的虚像72时,虚像72让人眼产生如图8 所示的空间远近放置的错觉,从而可以实现裸眼立体显示效果,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中的光线偏折元件200为反射镜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车载HUD。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面2010与准平行光束71的光轴73的夹角为 45度,从而有助于避免第一虚像面720和第二虚像面721的交界处出现重影的现象,提高了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成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线偏折元件200为自由曲面透镜也可以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实现裸眼立体显示。例如如图9所示,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多个不同厚度的区域可以看作上述实施方式中配合的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形成的分区域排布得足够密集,使得棱镜面 110与第二表表面2020均近似为自由曲面,最终同样能够使光束经过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之后传播方向不变,且不同区域的图像经过了不同的路程差,使得发光平面80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形成的虚像81的形状与原发光平面80发生了变化,将发光平面80的平面图像变化为曲面图像,达到裸眼立体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虚像的方式来达到裸眼立体显示效果,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还可以通过形成实像的方式来达到裸眼立体显示效果。例如如图10所示,当需要在特定的曲面体91(例如在建筑物、山体等)投射画面时,由于曲面体91不是一个平面,发光平面90直接投射出的画面在曲面体91的不同位置处可能出现虚焦的情况,导致显示效果较差。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将发光平面90的平面图像扭曲为一个曲面的实像92,实像92再通过透镜系统93 成像在曲面体91,可以使得实像92的形状与曲面体91的形状一致,从而得到处处都合焦良好的曲面投影画面,实现了裸眼立体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根据预设显示的曲面来设计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的面型。请结合图11,图 11为xyz坐标系,其中,y轴的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方向。例如发光平面显示的原始图像为平面,假定原始图像的面型函数为z0=0,则表示原始图像处于z0=0的平面;预设显示的曲面面型函数为zf=f(x,y),则表示预设显示的曲面在坐标(x,y)处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预设显示的曲面在坐标(x,y) 处相对于原始图像所在的平面突出的高度。在该坐标系中,任意两个定值可以确定另一个的值,例如x和y的值决定z的值,当x,y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确定后,则z的值即可确定。预设显示的曲面面型函数zf可以根据所需的弯曲效果进行设计。
对于光线偏折元件200来说,由于光线偏折元件200与菲涅尔光学元件 100的折射率相同且均为n,若将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近似为平板,如图12所示,在傍轴近似、小光锥角的情况下,发光平面111发出的光束经过折射率为n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后,光束的光程从原来的L变为L/n,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形成虚像112的位置相当于前移了L-L/n的距离。因此,若将原始图像z0=0调整为预设显示的曲面zf=f(x,y),就需要原始图像中处于(x,y)平面上的各点的虚像前移f(x,y)的距离,则光线偏折元件200在 (x,y)处的厚度z2需要满足z2-z2/n=zf,因此光线偏折元件200的第二表面220 的面型函数为z2=(n/(n-L))*f(x,y),如图11所示,即根据上述的预设显示的曲面函数zf=f(x,y),在确定了预设显示图像的x,y值后,zf值为定值,则可以根据公式z2-z2/n=zf确定出第二表面220的曲面高度(厚度)z2,继而根据z2也能够确认出L,其中L为z2在位置(x,y)与棱镜面110的间距。另外,为了保证光线偏折元件200的厚度为z2,则第一表面210的面型函数为z1=z0=0。
对于菲涅尔光学元件100来说,需要保证光束经过光线偏折元件200后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在傍轴近似、小光锥角的情况下,可以在光线偏折元件200的第一表面210贴合另一个与光线偏折元件200互补的自由曲面透镜100’,如图11所示,使得两个互补的自由曲面透镜组合后的厚度在任意的位置都是定值,两个互补的自由曲面透镜近似于一个被扭曲了的平板,在光束穿过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任意位置z处后也不会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因此,该自由曲面透镜100’的面型函数为z3=(n/(n-L))*f(x,y)-H0,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将z0设置为0,为保证z3不影响z2的最大值,故将z3自z2的位置相对z2沿z轴进行偏移,使z3的最小偏移量大于或等于z2的最大值,故H0可以看作为z3相对z2的偏移量,其中H0大于或等于z2的最大值。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将z3相对z2沿z轴的负方向进行偏移,为保证 |z2|+|z3|=H0,故z3=z2-H0。其他实施方式中,若将z3相对z2沿z轴的正方向进行偏移,则z3=z2+H0。
在确定了该自由曲面透镜100’的面型函数后,然后再将该自由曲面透镜 100’进行菲涅尔化,如图13所示,使该自由曲面透镜100’近似变成一层薄膜并作为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因此,菲涅尔光学元件100的棱镜面110的面型函数为mod((n/(n-L))*f(x,y)-H0,T0),其中mod为以T0为底的取模运算, T0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厚度进行设定。此时,与进行菲涅尔化前的自由曲面透镜相比,菲涅尔光学元件100的改变光束传播方向的功能保持不变,并且没有改变光束的路程,因此不会使虚像发生前后移动。最终菲涅尔光学元件10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相互配合形成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可以使发光平面显示的原始图像扭曲为曲面,从而实现了立体裸眼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图未示)。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以及空间光调制器(图未示),空间光调制器发出的准平行光束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调制后出射。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在调制准平行光束的过程中,菲涅尔光学元件100中的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棱镜面110和光线偏折元件200 的第二表面220的面型相匹配,使得每个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光线偏折元件200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等效为光学面板,从而可以保持准平行光束的偏折特性基本一致,并且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还可以通过调整棱镜面110与第二表面220在不同位置的间距来改变准平行光束经过折射平面的路程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准平行光束穿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等效路程,由于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 的不同位置的等效路程会反映为像面中对应该位置的成像点的位置,有助于使得准平行光束经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1000的不同位置调制后可以控制像面的形状,例如将像面从平面状调整为曲面状,使观察者观看到的像面为一个立体的像面,从而实现裸眼立体显示的效果,并且对观察者没有位置和观察角度的要求,也不会导致观察者出现眩晕感,相对全息显示技术也不需要使用到光束干涉的办法记录图像也能实现动态显示画面,相对于Plasma技术也无需将气体等离子化提供很强的激光能量,相对于声悬浮的技术也无需在空气中移动并悬浮一个或多个小的散射颗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间光调制器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器件、硅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器件、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DMD)等器件中的任一种。例如在立体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载HUD的实施方式中,空间光调制器可以为LCD器件或 DMD器件;在立体显示装置应用于投影仪的实施方式中,空间光调制器可以为LCD器件或LCOS器件或DMD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准平行光束至少一部分经菲涅尔光学元件100调制。例如当准平行光束全部经菲涅尔光学元件100调制的情况下,立体显示装置可以作为立体视频会话装置进行使用;当准平行光束的一部分经菲涅尔光学元件100调制的情况下,立体显示装置可以作为HUD显示装置进行使用。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调制准平行光束,所述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包括:
菲涅尔光学元件,包括若干菲涅尔棱镜单元,所述菲涅尔棱镜单元包括相互背离的棱镜面和平面,所述棱镜面用于接收所述准平行光束;以及
光线偏折元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所述菲涅尔棱镜单元的平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所述平面所在的菲涅尔棱镜单元的所述棱镜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型匹配,以使每个所述菲涅尔棱镜单元和与其所匹配的所述光线偏折元件形成一光学平板单元,进而使得所述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等效为光学面板,所述光线偏折元件的折射率与所述菲涅尔光学元件的折射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型函数为z2,z2至少存在两个数值,所述至少两个数值所在位置分别与所述棱镜面的间距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偏折元件为透射棱镜、自由曲面透镜或反射镜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反射面和贴合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准平行光束的光轴的夹角小于所述贴合面与所述准平行光束的光轴的夹角,所述贴合面与所述平面贴合,所述反射面用于直接反射一部分所述准平行光束,所述棱镜面用于反射另一部分所述准平行光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准平行光束的光轴的夹角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偏折元件接收经所述菲涅尔光学元件调制的所述准平行光束,并将所述准平行光束进行引导出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偏折元件为自由曲面透镜,所述第二表面的面型函数z2=(n/(n-L))*f(x,y),f(x,y)为预设显示的曲面面型函数,L为z2在位置(x,y)与所述棱镜面的间距,n为所述光线偏折元件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面型函数为z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面的面型函数为mod((n/(n-L))*f(x,y)-H0,T0),H0大于或等于z2的最大值,T0为预设值,mod为以T0为底的取模运算。
10.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以及
空间光调制器,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发出的所述准平行光束经所述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调制后出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为液晶显示器件、硅基液晶显示器件、数字微镜器件中的任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平行光束至少一部分经所述菲涅尔光学元件调制。
CN202010769402.3A 2020-08-03 2020-08-03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0633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9402.3A CN114063314A (zh) 2020-08-03 2020-08-03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PCT/CN2021/110404 WO2022028438A1 (zh) 2020-08-03 2021-08-03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9402.3A CN114063314A (zh) 2020-08-03 2020-08-03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3314A true CN114063314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117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9402.3A Pending CN114063314A (zh) 2020-08-03 2020-08-03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3314A (zh)
WO (1) WO20220284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2442A (en) * 1979-10-04 1985-01-08 Gaudyn Tad J Three dimensional projection arrangement
KR100910393B1 (ko) * 2007-08-31 2009-08-04 (주)쓰리디아이에스 넓은 시야각을 갖는 실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750982B2 (en) * 2008-03-19 2010-07-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fresnel lens element and double sided prism film adjacent a backlight having a light transmission surface with left and right eye light sources at opposing ends modulated at a rate of at least 90 hz
CN107632404A (zh) * 2017-10-13 2018-01-26 北京眸合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CN108269511A (zh) * 2018-02-28 2018-07-10 北京眸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CN211086909U (zh) * 2019-11-20 2020-07-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菲涅尔膜片及显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8438A1 (zh)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87797B2 (ja) ファイバ走査プロジェクタ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870849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display method
JP5594272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9000767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vergent Angular Slice True-3D Display
US20180284441A1 (en) Wide field head mounted display
US10668857B2 (en) Reflector,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vable body
US9454013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projec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18225309A1 (ja) 虚像表示装置、中間像形成部および画像表示光生成ユニット
TW201518773A (zh) 立體裸視投影裝置及顯示裝置
US7204593B2 (en) 3-D image display unit
US10216079B2 (en) Scanning projector screen, and scanning projector system
US10728534B2 (en) Volumetric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N114063314A (zh) 菲涅尔组合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装置
JP2019120888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54917A (ja) 裸眼立体表示装置
CN115576111B (zh) 一种ar显示设备
KR20200022890A (ko) 수렴 및 조절 불일치 문제가 없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JPH1138505A (ja) 表示装置
KR20240071178A (ko) 다중 레이어 증강현실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JP2003057596A (ja) 三次元表示装置
JP200627640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