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1005A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1005A
CN114061005A CN202110856896.3A CN202110856896A CN114061005A CN 114061005 A CN114061005 A CN 114061005A CN 202110856896 A CN202110856896 A CN 202110856896A CN 114061005 A CN114061005 A CN 114061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grid
groups
air purifi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68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1005B (zh
Inventor
朴镇容
尹相渊
尹柱协
李钟洙
李累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4103866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49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1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1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1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1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形成周面,具有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周向隔开的复数个栅格群,以在所述周面形成吸入口;风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使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向上侧流动;以及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对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形成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开口的吸入口,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所包括的复数个栅格从内侧端向外侧端延伸的方向彼此相同。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通过过滤存在于特定空间的空气中的异物并吹送已过滤的空气来净化特定空间的空气的装置。空气净化器可以具有配置吸入口的区域较大的结构,以从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并对空气进行过滤。
在韩国公开专利KR10-2017-0140578号中,公开了一种在圆筒形状的壳体的周面形成有穿孔形状的吸入口的空气净化器。
但是,由于具有穿孔形状的吸入口的空气净化器的开口率有限,因此若增大开口率的范围,则可以期待吸入性能、空气净化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吸入口的开口率,来提高吸入性能和空气净化性能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简单形状的模具,来减少制作工程的负担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课题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课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课题。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形成周面,具有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周向隔开的复数个栅格群,以在所述周面形成吸入口;送风风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使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向上侧流动;以及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对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形成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开口的吸入口,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所包括的复数个栅格从内侧端向外侧端延伸的方向彼此相同,由此能够通过注塑工程来制作呈条纹形状且具有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的复数个吸入口的壳体。
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一个栅格群包括的栅格的配置方向,和与所述一个栅格群相邻配置的栅格群的栅格的配置方向呈直角或锐角,由此,形成于壳体的周面的吸入口的开口方向与相邻形成的吸入口的开口方向之间的角度不会超过90度。即,具有空气不会沿与周面所朝的方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流入的结构。
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所包括的复数个栅格,配置为沿所述周向隔开并且从所述栅格的内侧端向外侧端延伸的方向彼此平行,由此栅格群包括的栅格朝相同的方向配置,从而可以针对各个栅格群进行一次注塑。
所述壳体包括:盖面板,覆盖配置有所述送风风扇的外侧;吸入面板,配置于所述盖面板的下侧,配置有复数个栅格群,由此具有吸入口形成于送风风扇的下侧,空气能够向上侧流动的结构。
在所述吸入面板配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配置在所述复数个栅格群的各个栅格群之间,并且分隔复数个栅格群之间,由此能够加强吸入面板的刚性。
所述支撑件呈随着从壳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而张开的V形状,由此能够加强吸入面板的刚性。
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筋,朝与配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的一个栅格群包括的栅格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筋,朝与配置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侧的另一栅格群包括的栅格相同的方向延伸,由此支撑件也可以与相邻配置的栅格群一起通过注塑来制作。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形状对称,并且彼此结合或分离。
配置于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两端部的栅格群包括的栅格具有朝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结构,由此能够增加配置于各个半壳体的支撑件的数量,并且加强壳体的刚性。
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通过结合而形成圆筒形状,配置于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结合的部分的所述复数个栅格,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结合的部分,朝与所述周面上形成的切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配置于所述第一半壳体和述第二半壳体的两端部的栅格群包括的栅格,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减少配置于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各个的栅格群的数量。这可以简化用于注塑栅格群的制作工程。
通过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结合,配置于第一半壳体的两端的栅格与配置于第二半壳体的两端的栅格结合而形成一个支撑件,由此能够加强已结合的壳体的刚性。
所述壳体包括四个侧壁,在各个所述侧壁,配置有朝与各自的侧壁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复数个栅格,由此能够具有沿垂直于呈四棱柱形状的壳体的各个边的方向形成吸入口的结构。
所述壳体包括四个侧壁,在各个所述侧壁,配置有朝与各自的侧壁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复数个栅格,能够沿各个侧壁所朝的方向吸入空气。
所述壳体包括四个侧壁,在各个所述侧壁配置有两个栅格群,所述两个栅格群包括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栅格,由此可以在四个侧壁从各个方向吸入空气。
在配置于同一侧壁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所朝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等于在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相邻的栅格群所朝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由此空气可以沿与侧壁所朝的方向相邻的方向流入。
所述壳体包括:中间支撑件,在配置于同一侧壁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之间配置;以及棱角支撑件,在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相邻的栅格群之间配置,由此能够加强壳体的刚性。
所述中间支撑件和所述棱角支撑件呈随着从内侧朝外侧方向而张开的V形状,所述中间支撑件向外侧张开的角度,小于等于所述棱角支撑件向外侧张开的角度。
关于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有如下效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效果。
第一、由于包括形成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开口的吸入口的复数个栅格群,各个栅格群包括的复数个栅格朝相同的方向平行配置,因此能够实现可通过注塑制作的壳体,由此具有能够通过简单的制作工程来生产具有条纹形状的吸入口的空气净化器的优点。
第二、由于具有吸入口以条纹形状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的结构,因此还具有能够通过提高吸入口的开口率来提高吸入性能和空气净化性能的优点。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的壳体的紧固部的一侧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配置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复数个栅格群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6的壳体分离为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栅格群和第二栅格群的配置、配置在第一栅格群和第二栅格群之间的第一支撑件的配置和形态的放大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壳体分离为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状态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配置于作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形态的四棱柱形状的壳体的复数个栅格群、复数个栅格的图,图10a是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结合的状态的图,图10b是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配置于作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形态的四棱柱形状的壳体的复数个栅格群、复数个栅格的图,图11a是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结合的状态的图,图11b是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分离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气净化器 100:第一送风装置
110:第一壳体 120:第一过滤器
132:第一风扇 140:第一送风引导件
150:第一吐出盖 160:分隔装置
170:支撑板 180:底座
200:第二送风装置 210:第二壳体
220:第二过滤器 232:第二风扇
240:第二送风引导件 250:第二吐出盖
300:环行器 400:壳体
410:盖面板 410、420:周面
412:第一磁力部 414:第二磁力部
416:第一紧固凸起 418:第二紧固凸起
420:吸入面板
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栅格群
424:栅格 426:吸入口
428a、428b、428c、428d、428e、428f、428g、428h:支撑件
428a1、428a2、428a3、428a4:中间支撑件
428b1、428b2、428b3、428b4:棱角支撑件
429:水平栅格 430:底座面板
432:底座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叙述的实施例,会更加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体现为互不相同的多种形态,本实施例仅为了充分公开本发明,并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开本发明的范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决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第一、第二、第三的表达方式仅用于区分构成,与构成的优先顺序或重要度等无关。
下面,参照用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说明空气净化器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包括:送风装置100、200,产生空气流动;以及环行器300,改变在送风装置100、200产生的空气流动的吐出方向。送风装置100、200包括产生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送风装置100和产生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二送风装置200。
参照图1至图2,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配置于第一送风装置100的上侧。
空气净化器10包括形成外观的壳体110、210。壳体110、210包括形成第一送风装置100的外观的第一壳体110和形成第二送风装置200的外观的第二壳体210。
第一壳体110可以是圆筒形状。第一壳体110可以构成为上部的直径小于下部的直径。
在第一壳体110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第一吸入口112。第一吸入口112使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第一吸入口112形成有复数个。在第一壳体110的周面可以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第一壳体110可以形成有朝上侧开口的第一吐出口152。
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沿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可以沿第一壳体110的外周面朝圆周方向均匀地形成,使得以第一壳体110为基准能够从任意方向吸入空气。
如上所述,第一壳体110构成为圆筒形状,沿第一壳体110的外周面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由此能够增大空气的吸入量。
在第一送风装置100的上部配置有第一吐出盖150,所述第一吐出盖150形成向上侧开口的第一吐出口152。第一吐出口152可以形成为环形状。
第一过滤器120可以可分离地安装于安装空间。第一过滤器120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流入。在通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可以过滤存在于空气中的微尘等杂质。
由于第一过滤器120为圆筒形状,因此以第一过滤器120为基准,空气可以从任意方向流入。从而能够增大空气的过滤面积。
安装空间可以与第一过滤器120的形状对应地设置为圆筒形状。第一送风装置100可以包括形成用于安装第一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的第一过滤器框架122。在安装过程中,第一过滤器120可以可滑动地引入到安装空间。相反,在分离过程中,第一过滤器120可以可滑动地从安装空间引出。
第一送风装置100包括:第一风扇罩体130,配置于第一过滤器120的上侧;第一风扇132,可旋转的配置于第一风扇罩体130的内侧;以及第一风扇马达134,使第一风扇132旋转。
在第一风扇罩体130的下侧形成有圆形的第一罩体吸入孔130a,在第一风扇罩体130的上侧形成有环形状的第一罩体吐出孔130b。第一风扇132沿轴向吸入空气并朝径向上侧排出空气。
第一风扇132包括:第一毂132a,与作为离心风扇马达的第一风扇马达134的旋转轴结合;第一护罩132b,与第一毂132a隔开配置;以及复数个第一叶片132c,配置在第一毂132a和第一护罩132b之间。第一风扇马达134可以与第一风扇132的上侧结合。
第一送风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送风引导件140,所述第一送风引导件140与第一风扇132的上侧结合,并向上侧引导通过了第一风扇132的空气。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形成,供从第一风扇132吐出的空气流动的环形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包括:圆筒形状的第一送风主体142,形成外观;碗状的第一马达盖144,配置于第一送风主体142的中央部,第一风扇马达134插入到该第一马达盖144;以及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在形成于第一送风主体142和第一马达盖144之间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在第一送风主体142和第一马达盖144之间形成供从第一风扇132吐出的空气流动的环形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
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向上侧引导从第一风扇132向第一送风流路140a吐出的空气。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中的各个可以形成为接近竖直方向地直立配置的弯曲的板形状。第一引导叶片146从第一马达盖144的外周面向第一送风主体142的内周面延伸。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可以隔开配置。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执行向上方引导经由第一风扇132而流入到第一送风引导件140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的空气的功能。
第一风扇马达134可以被支撑在第一马达盖144的上侧。并且,第一风扇马达134的旋转轴可以从第一风扇马达134向下方延伸而贯穿第一马达盖144的底面部与第一毂132a连接。
第一送风装置100还包括底座180,所述底座18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下侧并且配置在地面上。底座180位于从第一壳体110的下端部向下方隔开的位置。在第一壳体110和底座180之间的隔开空间形成有底座吸入部114。
空气净化器10包括分隔装置160,所述分隔装置160设置在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之间。通过分隔装置160,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向上侧与第一送风装置100隔开。
分隔装置160可以分开或阻断在第一送风装置100产生的空气流动和在第二送风装置200产生的空气流动。通过分隔装置160,第一送风装置100、第二送风装置20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配置。
在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之间形成有供分隔装置160设置的隔开空间。
分隔装置160包括第一分隔板162和配置于第一分隔板162的上侧的第二分隔板164。第一分隔板162向上方延伸为带有弧度,第二分隔板164向下方延伸为带有弧度。第一分隔板162向第一吐出盖150的上侧延伸。第一分隔板16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半径的曲面部。在分隔装置160的内部可以配置有PCB装置(未图示)。
在分隔装置160的下侧配置有第一送风装置100的第一吐出盖150,在分隔装置160的上侧,配置有第二送风装置200的支撑板170。
第二送风装置还包括支撑板170,所述支撑板170支撑第二送风装置200的第二过滤器220。支撑板170呈大致环形状。支撑板配置于第二分隔板164的上侧。
支撑板170呈环形状,并且从其内周面向外周面延伸为相对于轴向稍微向上方倾斜。
第二壳体210可以是圆筒形状。第二壳体210可以构成为其上部的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在第二壳体210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第二吸入口212。第二吸入口212沿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并且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
复数个第二吸入口212沿第二壳体210的外周面朝圆周方向均匀地形成,使得以第二壳体210为基准能够从任意方向吸入空气。
在第二送风装置200中也同样,第二过滤器220配置于第二过滤器框架222,可以与前述的关于第一过滤器120和第一过滤器框架122的说明内容相同地说明。
第二送风装置200包括:第二风扇232,配置于第二过滤器220的上侧,形成空气的流动;第二风扇马达234,使第二风扇旋转;以及第二风扇罩体230,第二风扇232配置于所述第二风扇罩体230。所述第二风扇232、第二风扇马达234以及第二风扇罩体230可以具有与前述的第一风扇132、第一风扇马达134以及第一风扇罩体130相同的构成和相似的形态,并且发挥相同的功能。因此,第二风扇232可以是斜流式风扇形态,并且如第一风扇132,可以由毂232a、护罩232b以及复数个叶片232c构成。
第二送风装置200还包括第二送风引导件240,所述第二送风引导件240配置于第二风扇232的上侧,并向上侧引导通过了第二风扇232的空气。第二送风引导件240包括:圆筒形状的第二送风主体242,形成外观;碗状的第二马达盖244,配置于第二送风主体242的中央部,第二风扇马达234插入到所述第二马达盖244;以及复数个第二引导叶片246,在形成于第二送风主体242和第二马达盖244之间的第二送风流路240a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上述第二送风主体242、第二马达盖244以及复数个第二引导叶片246可以具有与前述的第一送风主体142、第一马达盖144以及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相同的构成和相似的形态,并且可以执行相同的功能。
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部配置有第二吐出盖250,所述第二吐出盖250形成朝上侧开口的第二吐出口252。第二吐出口252可以形成为环形状。在第二吐出盖250配置有第二吐出栅格258,所述第二吐出栅格258形成为在第二吐出口252呈放射形。
空气净化器10包括:移动引导件260,可旋转地配置于引导底座256,支撑环行器300的配置;以及移动装置(mover)270,随着移动引导件260而移动,改变环行器300的倾斜角。
环行器300可以配置于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侧。环行器300可以调节从第二送风装置200向上侧吐出的空气的风向。环行器300配置为,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第二吐出口252的上侧与第二吐出口252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或倾斜。
环行器300形成有吸入口和吐出口,并且可以向远距离吹送从第二送风装置200吐出的被过滤的空气。
环行器300配置于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侧。环行器300的位置在第二送风装置200的上侧发生变化,可以朝径向吹送通过第二送风装置200而向上侧吐出的空气。
参照图2,环行器300包括:下盖310,形成吸入口;上盖320,形成吐出口;送风风扇330,配置在下盖310和上盖320之间,通过旋转来形成空气流动;马达340,配置在送风风扇330和下盖310之间,使送风风扇330旋转;以及马达盖350,配置于送风风扇330的下侧,且配置于马达340的周缘。
参照图2,环行器300还可以包括:支撑构件370,配置在上盖320和送风风扇330之间,支撑上盖320;外侧盖380,覆盖上盖320的外侧;以及显示器390,配置于支撑构件370的上侧,显示空气净化器10的动作或状态。
<壳体>
下面,参照图3至图8,对一实施例的第一送风装置100和第二送风装置200的壳体400进行说明。因此,以下说明到的壳体400可以是第一送风装置100的第一壳体110或第二送风装置200的第二壳体210。另外,以下说明到的壳体400的吸入口426可以是形成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各个的吸入口112、212。
壳体400可以包括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形成的周面410、420。参照图6,壳体400可以是圆筒形状。壳体400可以是内部直径随着接近上侧而变小的圆筒形状。
参照图6至图7,在壳体40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复数个吸入口426。壳体400包括复数个栅格群,所述复数个栅格群沿圆周方向隔开以形成复数个吸入口。
壳体400可以包括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所述第一半壳体400a和所述第二半壳体400b的形状彼此对称,并且彼此结合或分离。参照图3,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可以是半圆柱形状。
参照图6至图7,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可以具有彼此对称的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彼此结合的结构。
参照图4,壳体400包括:盖面板410,配置于第一风扇132或第二风扇232的外侧;以及吸入面板420,配置于盖面板410的下侧,配置有复数个栅格群。
参照图4,在盖面板410配置有使壳体400紧贴于内侧的复数个磁力部412、414。磁力部412、414可以包括:一对第一磁力部412,括配置于第一半壳体400a或第二半壳体400b的两端;以及第二磁力部414,配置在一对第一磁力部412之间。
参照图3,配置于吸入面板420的复数个栅格424也可以延伸至盖面板410的外表面。
参照图4,第一磁力部412配置于第二磁力部414的上侧。一对第一磁力部412配置于盖面板410的两端。第一磁力部412或第二磁力部414可以通过磁力而与配置于送风主体142、242的对应磁力部(未图示)紧贴。磁力部412、414和对应磁力部中的一个可以由永磁体构成,而剩余的一个可以由与永磁体彼此产生作用而形成引力的金属材质形成。
参照图4至图5,在盖面板410配置有使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彼此结合的第一紧固凸起416和第二紧固凸起418。第一紧固凸起416和第二紧固凸起418分别配置于盖面板410的两端部。第一紧固凸起416可以具有通过与第二紧固凸起418彼此咬合而被紧固的形状。
参照图5,第一紧固凸起416包括:卡位部416a,供第二紧固凸起418的钩部418a、418b卡合;第一引导部416b和第二引导部416c,从卡位部416a朝配置第二紧固凸起418的方向凸出,引导钩部418a、418b的移动。第一引导部416b和第二引导部416c可以在与从卡位部416a凸出的方向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隔开配置。
参照图5,第二紧固凸起418包括钩部418a、418b,所述钩部418a、418b形成为与卡合部416a的上端或下端卡合。第二紧固凸起418包括:形成为与卡合部416a的上端卡合的第一钩418a;以及形成为与卡合部416a的下端卡合的第二钩418b。
参照图6至图7,吸入面板420包括沿周向隔开的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以形成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周向隔开的复数个吸入口426。参照图6,在呈圆筒形状的壳体400中,吸入面板420包括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以形成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复数个吸入口426。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分别包括沿相同的方向平行配置的复数个栅格424。
参照图8,在复数个栅格群中,一个栅格群422a包括的栅格424向外侧延伸的方向,和与一个栅格群422a相邻配置的栅格群422b的栅格424向外侧延伸的方向的夹角θ可以是直角或锐角。在此,栅格424向外侧延伸的方向是指,当参照图8时,侧端部424c从栅格424的内侧端424a向外侧端424b延伸的延伸方向。
参照图6至图7,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形成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开口的吸入口426。吸入口426的开口方向可以是指,形成在向外侧延伸的栅格424之间的吸入口所朝的方向。因此,外部的空气可以沿吸入口426的开口方向流入到壳体400内侧。
在壳体400可以形成有4个以上且10个以下的栅格群。在栅格群的数量小于规定数量的情况下,空气的流入方向可能受限。另外,栅格群的数量超过规定数量的情况下,可能使制作工程变为复杂。
参照图6,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中的各个在壳体400中占有的面积442D可以彼此相同。因此,空气可以从壳体400的所有方向均匀地流入。
参照图6,壳体400包括8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形成于8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中的各个的吸入口426可以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形成。复数个栅格群可以包括第一栅格群422a至第八栅格群422h。
参照图8,第一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所朝的方向,与相邻配置的第二栅格群422b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所朝的方向不同。第一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所朝的方向,与第二栅格群422b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所朝的方向可以呈直角或锐角。
参照图8,第一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所朝的方向,和第二栅格群422b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的所朝的方向形成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度至60度。
参照图8,一个栅格群424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中的各个,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并且彼此平行。因此,在一个栅格群424a,形成在复数个栅格424之间的吸入口426朝相同的方向开口。
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中的各个包括朝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复数个栅格424。一个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周向隔开配置,并且配置为从内侧端424a向外侧端424b延伸的方向平行。参照图8,一个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并且配置为从内侧端424a向外侧端424b延伸的方向平行。
参照图8,一个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并且配置为连接内侧端424a和外侧端424b的侧端部424c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
吸入面板420包括配置在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之间的支撑件428a、428b、428c、428d、428e、428f、428g、428h。参照图8,支撑件428a分隔相邻配置的栅格群422a、422b之间。
参照图8,支撑件428a可以呈从壳体400的内侧朝外侧方向而张开的‘V’形状。支撑件428a可以通过配置在相邻配置的两个栅格群422a、422b之间,来加强壳体400的刚性。
参照图8,支撑件428a包括:第一筋428a1,朝与配置于支撑件428a的一侧的栅格群422a所具有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筋428a2,朝与配置于支撑件428a的另一侧的栅格群422b所具有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6至图7,在吸入面板420的8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的各个之间配置有8个支撑件428a、428b、428c、428d、428e、428f、428g、428h。参照图8,配置在第一栅格群422a和第二栅格群422b之间的支撑件428a可以包括:朝与第一栅格群422a包括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筋428a1;以及与第二栅格群422b包括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筋428a2。
参照图4,吸入面板420包括水平栅格429,所述水平栅格429沿圆周方向延伸,以连接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的各个。水平栅格429为环形状,并且配置为与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中的各个连接。
参照图7,配置于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的两端部的栅格群422d、422h包括的栅格424朝相同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7,第一半壳体400a包括第一栅格群422a、第二栅格群422b、第三栅格群422c,第二半壳体400b包括第五栅格群422e、第六栅格群422f,第七栅格群422g。第四栅格群422d和第八栅格群422h配置于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的各自的两端部。因此,通过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的结合,第四栅格群422d和第八栅格群422h可以形成为整体。
第四栅格群422d和第八栅格群422h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朝相同的方向平行配置。第四栅格群422d和第八栅格群422h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可以在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结合的部分朝与壳体400的周面的切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4,壳体400包括底座面板430,所述底座面板430配置于吸入面板420的下侧,并且将壳体400固定于底座180或支撑板170。在底座面板430配置有底座固定部432,所述底座固定部432固定于底座180或支撑板170。底座固定部432固定于底座180或支撑板170,能够防止壳体400沿圆周方向移动。
下面,参照图9,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壳体400进行说明。参照图9,配置于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的两端部的栅格群422a、422d、422e、422h包括的栅格424,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9,第一半壳体400a包括第一栅格群422a、第二栅格群422b、第三栅格群422c以及第四栅格群422d,第二半壳体400b包括第五栅格群422e、第六栅格群422f、第七栅格群422g以及第八栅格群422h。配置于第一半壳体400a的两端的第一栅格群422a和第四栅格群422d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和配置于第二半壳体400b的两端的第五栅格群422e和第八栅格群422h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可以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通过第一半壳体400a和第二半壳体400b的结合,配置于第一半壳体400a的两端的栅格424可以与配置于第二半壳体400b的两端的栅格424结合,并形成一个支撑件。
参照图10a至图11b,壳体400可以是四棱柱形状。此时,配置于壳体400内部的过滤器也可以呈对应的形状。另外,第一风扇132或第二风扇232和送风引导件140、240的形状可以与图2中说明到的形状相似。
参照图10a至图10b,壳体400可以包括四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壳体400可以包括四个侧壁420a、420b、420c、420d,四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可以配置于各个侧壁420a、420a、420c、420d。即,在四个侧壁420a、420b、420c、420d中的各个配置有朝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复数个栅格424。
在各个侧壁420a、420b、420c、420d分别配置有包括复数个栅格424的一个栅格群,所述复数个栅格424向外侧朝相同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10a至图10b,一个栅格群422a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的配置方向,可以与相邻配置的栅格群422b、422d包括的复数个栅格424的配置方向垂直。
参照图10a至图10b,壳体400包括配置于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的各个之间的支撑件428a、428b、428c、428d。支撑件428a、428b、428c、428d配置于各个侧壁420a、420b、420c、420d相接的棱角部分。参照图10a至图10b,支撑件428a可以呈将配置于两侧的栅格424的侧端424c的长度作为边长的矩形形状。
参照图11a至图11b,壳体400包括第一侧壁420a至第四侧壁420d,在第一侧壁至第四侧壁420a、420b、420c、420d中的各个可以配置有两个栅格群。参照图11a至图11b,在第一侧壁420a可以配置有第一栅格群422a和第二栅格群422b,在第二侧壁420b可以配置有第三栅格群422c和第四栅格群422d。同样地,在第三侧壁420c可以配置有第五栅格群422e和第六栅格群422f,在第四侧壁420d可以配置有第七栅格群422g和第八栅格群422h。
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中的各个包括朝彼此不同的方向配置的复数个栅格424。
参照图11a至图11b,将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中一个栅格群422b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与配置于所述栅格群422b的一侧的栅格群422a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形成的夹角设定为θ1,将一个栅格群422b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与配置于所述栅格群422b的另一侧的栅格群422c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形成的夹角称作θ2时,θ1和θ2可以彼此不同。
即,配置于同一侧壁420a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422a、422b所朝的方向夹角θ1,与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420a、420b的相邻的栅格群422b、422c所朝的方向夹角θ2可以彼此不同。
但是,作为不同的实施例,配置于同一侧壁420a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422a、422b所朝的方向夹角θ1,也可以与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420a、420b的相邻的栅格群422b、422c所朝的方向夹角θ2彼此相同。
参照图11a至图11b,当配置于第一侧壁420a的第一栅格群422a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以下,称作‘第一栅格群的方向’),与配置于第一侧壁420a的第二栅格群422b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以下,称作‘第二栅格群的方向’)形成的第一夹角为θ1,第一栅格群的方向与配置于第二侧壁420b的第三栅格群422c包括的栅格424朝外侧的方向(以下,称作‘第三栅格群的方向’)形成的第二夹角为θ2时,θ1和θ2可以彼此不同。
即,配置于同一侧壁420a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422a、422b所朝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θ1,可以小于等于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420a、420b的相邻的栅格群422a、422c所朝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θ2。
参照图11a至图11b,壳体400包括配置在复数个栅格群422a、422b、422c、422d、422e、422f、422g、422h的各个之间的支撑件428a1、428a2、428a3、428a4、428b1、428b2、428b3、428b4。参照图11a图11b,支撑件428a1、428a2、428a3、428a4、428b1、428b2、428b3、428b4可以是随着从壳体400的内侧向外侧方向而张开的‘V’形状。
参照图11a至图11b,支撑件428a可以通过配置在相邻配置的两个栅格群422a、422b之间,来加强壳体400的刚性。
壳体400包括:中间支撑件428a1、428a2、428a3、428a4,在配置于同一侧壁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之间配置;以及棱角支撑件428b1、428b2、428b3、428b4,在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相邻的栅格群之间配置。
参照图11a,中间支撑件428a1包括:第一筋428a11,朝与配置于支撑件428a1的一侧的栅格群422a包括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筋428a12,朝与配置于所述支撑件428a1的另一侧的栅格群422b包括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11a,棱角支撑件428b1包括:第一筋428b11,朝与配置于所述棱角支撑件428b1的一侧的栅格群422b包括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筋428b12,朝与配置于所述棱角支撑件428b1的另一侧的栅格群422c包括的栅格424相同的方向延伸。
中间支撑件428a1、428a2、428a3、428a4的向外侧张开的角度θ1,小于等于棱角支撑件428b1、428b2、428b3、428b4的向外侧张开的角度θ2。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主张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地加以理解。

Claims (17)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中,包括:
壳体,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形成周面,具有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周向隔开的复数个栅格群,以在所述周面形成吸入口;
送风风扇,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使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向上侧流动;以及
过滤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对经由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形成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开口的吸入口,
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所包括的复数个栅格形成为,从内侧端向外侧端延伸的方向彼此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一个栅格群包括的栅格的配置方向,和与所述一个栅格群相邻配置的栅格群的栅格的配置方向呈直角或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中的各个栅格群所包括的复数个栅格,配置为沿所述周向隔开并且从所述栅格的内侧端向外侧端延伸的方向彼此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
盖面板,覆盖配置有所述送风风扇的外侧;
吸入面板,配置于所述盖面板的下侧,配置有所述复数个栅格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所述吸入面板配置有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配置在所述复数个栅格群的各个栅格群之间,并且分隔复数个栅格群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支撑件呈随着从所述壳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而张开的V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筋,朝与配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的一个栅格群包括的栅格相同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筋,朝与配置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侧的另一栅格群包括的栅格相同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形状对称,并且彼此结合或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配置于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两端部的栅格群包括的栅格朝相同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通过结合而形成圆筒形状,
配置于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结合的部分的所述复数个栅格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结合的部分,朝与所述周面上形成的切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配置于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两端部的栅格群包括的栅格,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所述吸入面板配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配置在所述复数个栅格群的各个栅格群之间,并且分隔所述复数个栅格群之间,
通过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结合,配置于第一半壳体的两端的栅格与配置于第二半壳体的两端的栅格结合而形成一个所述支撑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四个侧壁,
在各个所述侧壁,配置有朝与各自的侧壁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复数个栅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四个侧壁,
在各个所述侧壁配置有两个栅格群,所述两个栅格群包括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栅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配置于同一侧壁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所朝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等于在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相邻的栅格群所朝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
中间支撑件,在配置于同一侧壁的彼此不同的栅格群之间配置;以及
棱角支撑件,在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相邻的栅格群之间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中间支撑件和所述棱角支撑件呈随着从内侧朝外侧方向而张开的V形状,
所述中间支撑件向外侧张开的角度小于等于所述棱角支撑件向外侧张开的角度。
CN202110856896.3A 2020-08-07 2021-07-28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14061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6604.8A CN118049718A (zh) 2020-08-07 2021-07-28 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99270A KR102467323B1 (ko) 2020-08-07 2020-08-07 공기청정기
KR10-2020-0099270 2020-08-0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6604.8A Division CN118049718A (zh) 2020-08-07 2021-07-28 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1005A true CN114061005A (zh) 2022-02-18
CN114061005B CN114061005B (zh) 2024-04-12

Family

ID=802333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6604.8A Pending CN118049718A (zh) 2020-08-07 2021-07-28 空气净化器
CN202110856896.3A Active CN114061005B (zh) 2020-08-07 2021-07-28 空气净化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6604.8A Pending CN118049718A (zh) 2020-08-07 2021-07-28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6) KR102467323B1 (zh)
CN (2) CN1180497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09739A (ko) * 2022-07-14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20240009737A (ko) * 2022-07-14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3404A (zh) * 2015-04-21 2015-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6524458A (zh) * 2016-10-28 2017-03-2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进风格栅板及空气净化器
CN107023885A (zh) * 2016-02-26 2017-08-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器
CN206934940U (zh) * 2017-07-21 2018-01-30 北京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WO2019038798A1 (ja) * 2017-08-21 2019-0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11156622A (zh) * 2016-02-26 2020-05-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8312B1 (ko) * 2004-03-02 2005-08-17 주식회사코네트인더스트리 공기정화기
KR101147129B1 (ko) * 2009-06-22 2012-05-25 (주)티원엔지니어링 슬립링 다관절 풍향조절 유닛
KR20150146314A (ko) * 2014-06-23 2015-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습청정기
KR20170062751A (ko) * 2015-11-30 2017-06-08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가습공기 청정기
KR102011030B1 (ko) * 2016-06-15 2019-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3404A (zh) * 2015-04-21 2015-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7023885A (zh) * 2016-02-26 2017-08-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器
CN111156622A (zh) * 2016-02-26 2020-05-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器
CN106524458A (zh) * 2016-10-28 2017-03-2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进风格栅板及空气净化器
CN206934940U (zh) * 2017-07-21 2018-01-30 北京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WO2019038798A1 (ja) * 2017-08-21 2019-0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55964A (ko) 2022-11-24
KR102647124B1 (ko) 2024-03-12
KR20220018766A (ko) 2022-02-15
CN114061005B (zh) 2024-04-12
KR20220155963A (ko) 2022-11-24
KR20230121712A (ko) 2023-08-21
KR102647125B1 (ko) 2024-03-12
KR20240023549A (ko) 2024-02-22
KR102467323B1 (ko) 2022-11-14
CN118049718A (zh) 2024-05-17
KR20220155962A (ko)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78097A1 (en) Air cleaner
CN113915761B (zh) 空气净化器
CN114061005B (zh) 空气净化器
US9089248B2 (en) Fan motor apparatus having diffuser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US11585548B2 (en) Air purifier with air outlet guider
KR20180068650A (ko) 송풍장치 및 송풍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청정기
KR20220007360A (ko) 서큘레이터 및 서큘레이터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RU2319434C2 (ru) Пылесос с капсулой вентилятора
KR20190136625A (ko) 청소기
CN114616426A (zh) 扩散器、扩散器组件和具有该扩散器的空调
US20220008855A1 (en) Air cleaner
KR102459987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2409238B1 (ko) 에어클린팬
US20230138791A1 (en) Fan module, and portable air purifier having same
KR20100083918A (ko) 탑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102627657B1 (ko) 공기청정기
CN215260484U (zh) 空调器的壳体和空调器
KR102334042B1 (ko) 공기조화기
US20240035702A1 (en) Air cleaner
CN218033382U (zh) 风管机
KR102152658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2086998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2020005194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220169732A (ko) 백필터용 압축공기 분사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집진장치
KR20240026683A (ko) 공기청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