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6476A -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6476A
CN114056476A CN202111265979.1A CN202111265979A CN114056476A CN 114056476 A CN114056476 A CN 114056476A CN 202111265979 A CN202111265979 A CN 202111265979A CN 114056476 A CN114056476 A CN 114056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base member
operating device
pivot axi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59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6476B (zh
Inventor
西川裕辅
水谷隼大
野间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118,3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37050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2659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6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6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6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6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uation by a turning handle or handle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25Extensions; Auxiliary handle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26Handlebar g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操作构件、用户操作部分和约束构件。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第二端部分和握持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为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与第一端部分相对。握持部分设置在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之间。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用户操作部分构造为接收用户输入,并且设置在基座构件的第二端部分处。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约束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用户操作部分与基座构件的第一端部分之间,以约束无意地接近用户操作部分。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8月29日、申请号为201910806407.6、发明名称为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8年8月30日提交的号为16/118,380的美国专利申请的部分延续申请。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背景技术
人力驱动车辆包括构造为操作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操作构件、用户操作部分和约束构件。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第二端部分和握持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为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与第一端部分相对。握持部分设置在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之间。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用户操作部分构造为接收用户输入,并且设置在基座构件的第二端部分处。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约束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用户操作部分与基座构件的第一端部分之间,以约束无意地接近用户操作部分。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减少无意地接近用户操作部分,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并且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突出。约束构件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突出。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用户操作部分具有在操作方向上从参考平面限定的第一长度。约束构件具有在操作方向上从参考平面限定的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
利用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可靠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可移动一操作行程。操作行程等于或大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间的差值。
利用第四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更可靠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为与基座构件分离的构件。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提高约束构件的设计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构件。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利用另一约束构件替换约束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构件包括基座本体和握持盖,握持盖构造为附接至基座本体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本体。握持盖构造为在握持盖附接至基座本体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覆盖约束构件。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利用握持盖保护约束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为与握持盖分离的构件。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节省约束构件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七或第八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本体包括设置在第二端部分处的容纳凹部。电开关设置在容纳凹部中。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将电开关可靠地附接至基座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设置在容纳凹部中。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将约束构件可靠地附接至基座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还包括电开关,电开关包括附接至基座构件的开关基座和用户操作部分。开关基座限定参考平面。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可靠地限定参考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开关基座可移动。约束构件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开关基座突出。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可靠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为与开关基座分离的构件。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提高约束构件的设计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包括开口。用户操作部分设置在开口中。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包括约束本体,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约束本体设置在用户操作部分与基座构件的第一端部分之间,并且附接至基座构件。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端部分包括在基座构件安装至车把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第二端部分的上侧处的表面。约束构件包括从约束本体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第一延伸部分设置在第二端部分的表面与用户操作部分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约束构件包括从约束本体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当沿枢转轴线观察时,用户操作部分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构件包括第一侧向表面和第二侧向表面,第二侧向表面在与枢转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的反向侧上。用户操作部分和约束部分设置为离所述第一侧向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向表面中的一个比离第一侧向表面和第二侧向表面中的另一个更近。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还包括附加用户操作部分。附加用户操作部分构造为接收附加用户输入,并且设置在基座构件的第二端部分处。附加用户操作部分与用户操作部分间隔开。约束构件构造为约束至附加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的接近。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和附加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并且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突出。附加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并且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突出。约束构件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突出。用户操作部分具有在操作方向上从参考平面限定的第一长度。约束构件具有在操作方向上从参考平面限定的第二长度。附加用户操作部分具有在操作方向上从参考平面限定的第三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三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二长度。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和附加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可移动一操作行程。附加用户操作部分在操作方向上相对于参考平面可移动一附加操作行程。操作行程等于或大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间的差值。附加操作行程等于或大于第二长度与第三长度之间的差值。
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操作装置,约束构件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用户对用户操作部分和附加用户操作部分的无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一种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和操作构件。基座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分、第二端部分和握持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为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与第一端部分相对。握持部分设置在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之间。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基座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端部分处的定位部分。定位部分包括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手指的定位凹部。
利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将骑车者的手指可靠地定位在基座构件上。这可以提高操作装置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构件包括第一侧向表面和第二侧向表面,第二侧向表面在与枢转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的反向侧上。定位部分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上。
利用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可以将骑车者的手指可靠地定位在第一侧向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二十二或第二十三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定位部分包括定位侧向表面和壁部分,壁部分从定位侧向表面突出以设置定位凹部。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可以设置具有简单结构的定位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二至第二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定位部分包括指示件,指示件构造为指示定位部分的位置。
利用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利用指示件识别定位部分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指示件包括图案。
利用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操作装置,用户可以利用指示件的图案可靠地识别定位部分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一种基座构件,用于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的操作构件,基座构件包括基座本体、握持和多个凸部。基座本体包括基座外表面。握持盖构造为附接至基座本体,以在握持盖附接至基座本体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本体。握持盖包括盖内表面,盖内表面构造为在握持盖附接至基座本体的状态下面向基座外表面。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两个凸部设置在基座外表面和盖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两个凸部以预定方式布置。
利用根据第二十七方面的基座构件,可以增大握持盖的紧密度,以相对于基座本体牢固地配合握持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据第二十七方面的基座构件构造为使得多个凸部彼此间隔开。
利用根据第二十八方面的基座构件,可以减轻基座构件的重量,并且增大握持盖的紧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据第二十七或第二十八方面的基座构件构造为使得握持盖具有从盖内表面至盖外表面限定的厚度。多个凸部具有从握持盖的盖内表面限定的高度。高度等于或小于握持盖的厚度。
利用根据第二十九方面的基座构件,可以可靠地减轻基座构件的重量,并且增大握持盖的紧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据第二十九方面的基座构件构造为使得高度包括最大高度。最大高度等于或大于0.5mm。
利用根据第三十方面的基座构件,可以可靠地增大握持盖的紧密度,以相对于基座本体牢固地配合握持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九或第三十方面的基座构件构造为使得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弯曲轮廓。高度小于弯曲轮廓的直径。
利用根据第三十一方面的基座构件,可以容易地形成多个凸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面,根据第二十九至第三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座构件构造为使得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包括弯曲凸表面。
利用根据第三十二方面的基座构件,可以将多个凸部接收至与多个凸部接触的接触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型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型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9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侧视立面图。
图10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立面图。
图11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侧视立面图。
图12是沿图4的XII-XI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沿图12的XIII-XII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15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16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17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18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19是沿图12的XIX-XIX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20是沿图12的XX-XX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21是沿图12的XXI-XX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22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23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24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25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26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27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8是沿图26的XXVIII-XXVII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29是图1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3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31是图29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局部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3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33是图32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3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35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36是沿图34中的XXXVI-XXXV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截面图。
图37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38是沿图37中的XXXVIII-XXXVII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截面图。
图39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40是沿图39的XL-XL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截面图。
图41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42是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43是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44是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45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46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47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
图48是沿图47的XLVIII-XLVII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49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50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另一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51是沿图47的LI-L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52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3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54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图55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截面图。
图56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另一截面图。
图57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另一截面图。
图58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握持盖的另一截面图。
图59是图44中图示的操作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60是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局部侧视立面图,其中省略了握持盖。
图61是沿图60的LXI-LXI线所截的操作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在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构造为安装至人力驱动车辆VH的车把HB。操作装置10构造为通过液压软管3连接至液压操作装置2。操作装置10构造为通过电控制缆线5连接至电装置4。操作装置10构造为通过电控制缆线5连接至电装置6。在该实施方式中,液压操作装置2包括制动卡钳。电装置4包括构造为改变人力驱动车辆VH的档位位置的电换档装置。电装置6包括除电换档装置之外的附加装置(例如,可调节座杆)。然而,液压操作装置2不限于制动卡钳。电装置4不限于电换档装置。电装置6不限于可调节座杆。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为右手侧操作装置。然而,操作装置10可以为左手侧操作装置。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基于坐在人力车辆VH(例如,自行车)的车座上并面向车把HB的用户(例如,骑车者)而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操作装置10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在水平表面上以直立骑行位置使用的装备有操作装置10的人力车辆VH(例如,自行车)来解释。
例如,人力驱动车辆VH是利用至少包括骑驶人力驱动车辆VH的骑车者的人力的动力来行驶的车辆。人力驱动车辆VH具有任意数量的车轮。例如,人力驱动车辆VH具有至少一个车轮。在该实施方式中,人力驱动车辆VH优选地具有相比四轮汽车的尺寸更小的尺寸。然而,人力驱动车辆VH可以具有任意尺寸。例如,人力驱动车辆VH可以具有相比四轮汽车的尺寸更大的尺寸。人力驱动车辆VH的示例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和滑板车。在该实施方式中,人力驱动车辆VH为自行车。包括电动机的电辅助系统可以适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例如,自行车),以辅助骑车者的肌肉动力。即,人力驱动车辆VH可以为电自行车。
操作装置10包括基座构件12和操作构件14。操作构件14围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2。基座构件12构造为安装至车把的下垂部分和把端部分中的一个。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12构造为安装至车把HB的下垂部分HB1。然而,基座构件12可以构造为安装至车把的把端部分。
操作构件14包括近端14A和与近端14A相对的远端14B。操作构件14围绕枢转轴线A1在近端14A处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2。操作构件14从近端14A延伸至远端14B。远端14B构成操作构件14的自由端。枢转轴线方向D1与枢转轴线A1平行。
如图2所示,操作构件14包括设置在近端14A与远端14B之间的杆凹部14C以接收骑车者的手指(finger)(指(digit))。操作构件14包括设置在近端14A与杆凹部14C之间的凸起14D。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构件14包括设置在杆凹部14C中的接触表面14C1以与骑车者的手指(指)可接触。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接触表面14C1具有大致呈线型的轮廓。
如图3所示,接触表面14C1在截面图中具有弯曲凸轮廓。即,接触表面14C1包括弯曲凸表面。然而,代替弯曲表面或除弯曲表面之外,接触表面14C1可以包括平的表面或者其他类型的表面。
操作构件14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表面处理以抑制骑车者的手指相对于操作构件14的滑动。这种表面处理的示例包括防滑涂层(例如,橡胶涂层或橡胶类涂层)和粗糙度处理(例如,喷砂)。这种表面处理可以设置在接触表面14C1或操作构件14的其他表面上。
如图2所示,操作构件14围绕枢转轴线A1从静止位置P11至操作位置P12相对于基座构件12可枢转。在本申请中,此处使用的术语“静止位置”是指诸如操作构件14的可移动部件在可移动部件未被用户操作的状态下保持静止的位置。此处使用的术语“操作位置”是指可移动部件已被用户操作以执行液压操作装置2的操作的位置。
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端部分16、第二端部分18和握持部分20。第一端部分16构造为联接至车把HB。第一端部分16包括构造为在第一端部分16联接至车把HB的状态下与车把HB接触的车把接触表面16A。第二端部分18与第一端部分16相对。握持部分20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6与第二端部分18之间。基座构件12在与枢转轴线A1垂直的纵向方向D2上在第一端部分16与第二端部分18之间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12包括圆头部分21。圆头部分21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处。圆头部分21在基座构件12安装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从第二端部分18向前向上地延伸。圆头部分21可以从基座构件12中省略。
如图4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侧向表面22和第二侧向表面24。第二侧向表面24在与枢转轴线A1平行的枢转轴线方向D1上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的反向侧上。第一侧向表面22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面向。第二侧向表面24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面向。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向表面22在与枢转轴线方向D1平行限定的第一枢转轴线方向D11上面向。第二侧向表面24在与枢转轴线方向D1平行限定的第二枢转轴线方向D12上面向。第二枢转轴线方向D12是第一枢转轴线方向D11的相反方向。第一侧向表面22在操作装置10安装至车把HB(图1)的安装状态下面向人力驱动车辆VH的车辆中心平面CP。在安装状态下,车辆中心平面CP与枢转轴线A1垂直。第一侧向表面22设置为在安装状态下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比第二侧向表面24更靠近车辆中心平面CP。
如图5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定位部分26。第一定位部分26也可以称作第一保持部分26。第一定位(保持)部分26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上。第一定位部分26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手指F(图4)(在第一侧向表面22处)。
如图4所示,骑车者的手指F包括骑车者的拇指F1。第一定位部分26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拇指F1。然而,第一定位部分26可以构造为定位除拇指F1之外的手指。在该实施方式中,骑车者的手指F也可以称作骑车者的指F。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分26包括第一凹部28。第一凹部28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手指F。第一凹部28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拇指F1。然而,第一凹部28可以构造为定位除拇指F1之外的手指。
杆凹部14C设置在近端14A与远端14B之间以接收至少一个骑车者的手指F。操作构件14包括第一侧表面14E和第二侧表面14F。第一侧表面14E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面向。第二侧表面14F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面向。第二侧表面14F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设置在第一侧表面14E的反向侧上。第一侧表面14E设置为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比第二侧表面F更靠近第一侧向表面22。第二侧表面14F设置为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比第一侧表面更靠近第二侧向表面24。杆凹部14C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从第一侧表面14E延伸至第二侧表面14F。
杆凹部14C包括第一凹部端线14G和第二凹部端线14H,第一凹部端线14G设置在近端14A与第二凹部端线14H之间。第二凹部端线14H设置在远端14B与第一凹部端线14G之间。
第一凹部端线14G包括第一端点14G1和第一附加端点14G2。第一凹部端线14G从第一端点14G1延伸至第一附加端点14G2。第一端点14G1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比第一附加端点14G2更靠近第一侧表面14E。第一凹部端线14G相对于枢转轴线方向D1倾斜使得第一附加端点14G2比第一端点14G1更靠近近端14A。然而,第一凹部端线14G可以大致地与枢转轴线方向D1平行,并且从第一附加端点14G2至近端14A的距离可以等于从第一端点14G1至近端14A的距离。
第二凹部端线14H包括第二端点14H1和第二附加端点14H2。第二凹部端线14H从第二端点14H1延伸至第二附加端点14H2。第二端点14H1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比第二附加端点14H2更靠近第一侧表面14E。第二凹部端线14H相对于枢转轴线方向D1倾斜使得第二附加端点14H2比第二端点14H1更靠近近端14A。然而,第二凹部端线14H可以大致地与枢转轴线方向D1平行,并且从第二附加端点14H2至近端14A的距离可以等于从第二端点14H1至近端14A的距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操作构件14包括杆凹部14C和凸起14D。然而,如图6所示,杆凹部14C可以从操作构件14中省略。如图7所示,凸起14D可以从操作构件14中省略。如图8所示,杆凹部14C与凸起14D均可以从操作构件14中省略。
如图5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侧向突起30。第一侧向突起30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上以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定位部分2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向突起30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上以完全地限定第一定位部分26。然而,第一侧向突起3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上以部分地限定第一定位部分26。
如图1所示,基座构件12还包括第二定位部分32。第二定位部分32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24上。第二定位部分32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另一手指F(图4)。
如图4所示,骑车者的另一手指F包括骑车者的食指F2。第二定位部分32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食指F2。然而,第二定位部分32可以构造为定位除食指F2之外的手指。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分32包括第二凹部34。第二凹部34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另一手指F。第二凹部34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食指F2。然而,第二凹部34可以构造为定位除食指F2之外的手指。
如图1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第二侧向突起36。第二侧向突起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24上以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定位部分3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向突起36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24上以完全地限定第二定位部分32。然而,第二侧向突起36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24上以部分地限定第二定位部分32。
如图4所示,当沿纵向方向D2(图2)观察时,第一侧向表面22具有第一脊状线RL11。当沿纵向方向D2观察时,第二侧向表面24具有第二脊状线RL21。当沿纵向方向D2观察时,第一凹部28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从第一侧向表面22的第一脊状线RL11凹入。当沿纵向方向D2观察时,第二凹部34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从第二侧向表面24的第二脊状线RL21凹入。
如图10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具有第一区域AR11。第一区域AR11以点划线指示。如图11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定位部分32具有第二区域AR21。第二区域AR21以双点划线指示。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的第一区域AR11与第二定位部分32的第二区域AR21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的第一区域AR11与第二定位部分的第二区域AR21部分地重叠。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的第一区域AR11与第二定位部分32的第二区域AR21可以完全地重叠。
如图10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凹部28具有第一凹部区域AR12。第一凹部区域AR12以点线指示。如图11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凹部34具有第二凹部区域AR22。第二凹部区域AR22以点线指示。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凹部28的第一凹部区域AR12与第二凹部34的第二凹部区域AR22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凹部28的第一凹部区域AR12与第二凹部34的第二凹部区域AR22完全重叠。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凹部28的第一凹部区域AR12与第二凹部34的第二凹部区域AR22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
如图12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基座本体38和握持盖40。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本体38。在该实施方式中,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以完全地覆盖基座本体38。握持盖40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本体38。然而,握持盖40可以附接至基座本体38以部分地覆盖基座本体38。握持盖40也可以称作覆盖构件40。
如图4所示,用于操作装置10的握持盖40(覆盖构件)包括:第一侧向表面22、第二侧向表面24、第一定位部分26和第二定位部分32,操作装置10包括围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布置的操作构件14。即,握持盖40包括第一侧向表面22和第一定位部分26。握持盖40包括第二侧向表面24和第二定位部分32。然而,握持盖40可以从基座构件12中省略。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基座本体38可以包括第一侧向表面22和第一定位部分26。基座本体38包括第二侧向表面24和第二定位部分32。
如图13所示,第二定位部分32相对于与枢转轴线A1垂直的参考平面RP与第一定位部分26不对称。然而,第二定位部分32可以相对于参考平面RP与第一定位部分26对称。参考平面RP限定为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等分第一定位部分26与第二定位部分32之间的距离L1。
基座本体38包括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和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被握持盖40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设置在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上。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包括第一附加凹部46。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包括第一附加侧向突起47。第一附加侧向突起47设置在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上以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附加凹部4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被握持盖40完全地覆盖。第一附加侧向突起47设置在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上以完全地限定第一附加凹部46。然而,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可以被握持盖40部分地覆盖。第一附加侧向突起47可以设置在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上以部分地限定第一附加凹部46。
基座本体38包括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基座本体38包括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被握持盖40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设置在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上。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包括第二附加凹部52。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包括第二附加侧向突起53。第二附加侧向突起53设置在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上以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附加凹部5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被握持盖40完全地覆盖。第二附加侧向突起53设置在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上以完全地限定第二附加凹部52。然而,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可以被握持盖40部分地覆盖。第二附加侧向突起53可以设置在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上以部分地限定第二附加凹部52。
握持盖40包括第一内部表面56和第二内部表面58。第一内部表面56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的反向侧上,第一内部表面56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面向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第二内部表面58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24的反向侧上。第二内部表面58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与第一内部表面56间隔开。第二内部表面58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面向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部表面56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与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接触。第二内部表面58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与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接触。
握持盖40包括第一内部突起60。第一内部突起60设置在第一内部表面56上。第一内部突起60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中。第一内部突起60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一附加凹部46中。第一内部突起60具有与第一附加凹部46互补的形状。
握持盖40包括第二内部突起62。第二内部突起62设置在第二内部表面58上。第二内部突起62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中。第二内部突起62在握持盖40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二附加凹部52中。第二内部突起62具有与第二附加凹部52互补的形状。
如图14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具有第一附加区域AR13。第一附加区域AR13以与第一区域AR11的点划线不同的点划线指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的第一区域AR11与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的第一附加区域AR13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的第一区域AR11与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的第一附加区域AR13部分地重叠。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的第一区域AR11与第一附加定位部分44的第一附加区域AR13可以完全地重叠。
如图15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具有第二附加区域AR23。第二附加区域AR23以与第二区域AR21的双点划线不同的双点划线指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定位部分32的第二区域AR21与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的第二附加区域AR23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定位部分32的第二区域AR21与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的第二附加区域AR23部分地重叠。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定位部分32的第二区域AR21与第二附加定位部分50的第二附加区域AR23可以完全地重叠。
如图16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区域AR11与第一附加区域AR13、第二区域AR21及第二附加区域AR23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区域AR11与第一附加区域AR13、第二区域AR21及第二附加区域AR23部分地重叠。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区域AR11与第一附加区域AR13、第二区域AR21及第二附加区域AR23可以完全地重叠。
如图17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区域AR21与第一区域AR11、第一附加区域AR13及第二附加区域AR23至少部分地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区域AR21与第一区域AR11、第一附加区域AR13及第二附加区域AR23部分地重叠。然而,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二区域AR21与第一区域AR11、第一附加区域AR13及第二附加区域AR23可以完全地重叠。
如图12所示,操作装置10包括安装构件64。安装构件64构造为将基座构件12联接至车把HB。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64附接至基座构件12的基座本体38。安装构件64包括夹圈66和紧固结构68。紧固结构68联接至夹圈66以紧固夹圈66。
如图18所示,紧固结构68包括紧固螺栓70和紧固螺母72。紧固螺栓70联接至夹圈66。紧固螺母72与紧固螺栓70螺纹地接合。
如图9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参考表面74。参考表面74构造为在第一端部分16联接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向上面向。圆头部分21在安装状态下从第二端部分18向上延伸。圆头部分21在安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参考表面74的上方。在该实施方式中,圆头部分21在安装状态下部分地设置在参考表面74的上方。然而,圆头部分21在安装状态下可以完全地设置在参考表面74的上方。
基座构件12包括反向表面76。反向表面76设置在参考表面74的反向侧上。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定位部分26设置在圆头部分21与反向表面76之间。反向表面76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参考表面74的下方。
圆头部分21包括第一表面78和设置为比第一表面78更远离第一端部分16的第二表面80。基座构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78与参考表面74之间的弯曲表面81。第一角AG1限定在第一表面78和参考表面74之间并且等于或小于110度。第一角AG1等于或小于100度。第一角AG1等于或大于70度。第一角AG1等于或大于80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角AG1为92度。然而,第一角AG1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第一轴线距离AD1在纵向方向D2上限定在枢转轴线A1与第二端部分18之间。第一轴线距离AD1为在纵向方向D2上枢转轴线A1与第二端部分18之间的最大距离。第一轴线距离AD1的范围为20mm至25mm。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距离AD1为22.9mm。然而,第一轴线距离AD1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第二轴线距离AD2限定在枢转轴线A1与弯曲表面81之间。第二轴线距离AD2为枢转轴线A1与弯曲表面81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轴线距离AD2的范围为20mm至28mm。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轴线距离AD2为24.4mm。然而,第二轴线距离AD2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第三轴线距离AD3在纵向方向D2上限定在枢转轴线A1与第一端部分16的车把接触表面16A之间。第三轴线距离AD3为在纵向方向D2上枢转轴线A1与第一端部分16的车把接触表面16A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三轴线距离AD3的范围为57mm至69mm。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轴线距离AD3为63mm。然而,第三轴线距离AD3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第三轴线距离AD3大于第一轴线距离AD1和第二轴线距离AD2。然而,第三轴线距离AD3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轴线距离AD1和第二轴线距离AD2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12所示,操作装置10还包括活塞82。基座构件12包括缸膛83。缸膛83具有缸中心轴线A2。缸膛83沿缸中心轴线A2延伸。活塞82可移动地设置在缸膛83中。活塞82可操作地联接至操作构件14以响应于操作构件14的枢转运动而相对于基座构件12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活塞82联接至操作构件14以响应于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朝向操作位置P12的枢转运动而被推动。然而,活塞82可以联接至操作构件14以响应于操作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朝向操作位置P12的枢转运动而被拉动。
活塞82在初始位置P21与致动位置P2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12可移动。活塞82在操作构件14位于静止位置P11的静止状态下位于初始位置P21。活塞82在操作构件14位于操作位置P12的操作状态下位于致动位置P22。
操作装置10包括第一密封构件84和第二密封构件86。第一密封构件84和第二密封构件86附接至活塞82。活塞82、第一密封构件84和缸膛83限定液压腔88。
操作装置10包括第一偏置构件90、活塞杆92和联接杆94。第一偏置构件90设置在液压腔88中以朝向初始位置P21偏置活塞82。活塞杆92将活塞82联接至联接杆94。活塞杆92枢转地联接至活塞82并枢转地联接至联接杆94。
如图14和图15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第一引导槽96和第二引导槽98。如图13所示,联接杆94包括第一端94A和第二端94B。联接杆94在第一端94A与第二端94B之间延伸。联接杆94的第一端94A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引导槽96中。联接杆94的第二端94B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引导槽98中。
操作装置10包括枢轴销100。基座构件12的基座本体38包括枢轴孔101A和枢轴孔101B。枢轴销100限定枢转轴线A1。枢轴销100的两端设置在枢轴孔101A和101B中。枢轴销100围绕枢转轴线A1将操作构件14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2。
如图12所示,操作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相对于基座构件12调节操作构件14的静止位置P11的调节结构102。调节结构102将操作构件14可操作地联接至活塞82。调节结构102包括中间构件104和调节螺钉106。
如图13所示,中间构件104围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联接至操作构件14。如图12所示,中间构件104与联接杆94接触。调节螺钉106附接至操作构件14以改变中间构件104与操作构件14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螺钉106与中间构件104接触。操作构件14包括螺纹孔108。调节螺钉106螺纹地接合在操作构件14的螺纹孔108中。调节螺钉106包括构造为与诸如六角扳手的工具接合的工具接合孔106A。
如图19所示,调节螺钉106具有中心轴线A6。调节结构102包括半止动件109。半止动件109附接至操作构件14以防止调节螺钉106从操作构件14无意地移动。操作构件14包括槽102A。半止动件109设置在槽102A中。操作构件14包括缆线凹部14R。缆线凹部14R相对于调节螺钉106设置在半止动件109的相反侧上。控制缆线154(稍后描述)延伸穿过缆线凹部14R。
操作装置10包括第二偏置构件110。第二偏置构件110附接至枢轴销100以相对于操作构件14朝向调节螺钉106偏置中间构件104。枢轴销100相对于基座构件12支撑第二偏置构件110。
如图12所示,操作装置10包括第三偏置构件111。第三偏置构件111附接至基座构件12以相对于基座构件12朝向中间构件104偏置联接杆94。枢轴销100相对于基座构件12支撑第三偏置构件111。
如图14所示,联接杆94的第一端94A在活塞82位于初始位置P21(图12)的静止状态下与第一引导槽96的第一槽端96A接触。第一偏置构件90和第三偏置构件111在活塞82位于初始位置P21(图12)的静止状态下将联接杆94的第一端94A压靠第一引导槽96的第一槽端96A。
如图15所示,联接杆94的第二端94B在活塞82位于初始位置P21(图12)的静止状态下与第二引导槽98的第二槽端98A接触。第一偏置构件90和第三偏置构件111在活塞82位于初始位置P21(图12)的静止状态下将联接杆94的第二端94B压靠第二引导槽98的第二槽端98A。
如图12所示,第一偏置构件90对活塞82施加第一偏置力BF1。第二偏置构件110(图19)对中间构件104施加第二偏置力BF2。第三偏置构件111对联接杆94施加第三偏置力BF3。第一偏置力BF1大于第三偏置力BF3。然而,第一偏置力BF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三偏置力BF3。
基座构件12包括储存器膛112。储存器膛112具有储存器中心轴线A3。储存器膛112沿储存器中心轴线A3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缸中心轴线A2沿储存器中心轴线A3延伸。缸中心轴线A2与储存器中心轴线A3平行。然而,缸中心轴线A2可以与储存器中心轴线A3不平行。
操作装置10包括隔膜114、盖116、止动件118和储存器塞120。隔膜114设置在储存器膛112中以关闭储存器膛112的端部开口112A。储存器膛112和隔膜114限定储存器腔122。盖116附接至基座构件12以将隔膜114的一端保持在盖116与基座构件12之间。止动件118固定至基座构件12以防止盖116从基座构件12无意地移动。基座构件12的基座本体38包括连接至储存器膛112的螺纹孔124。储存器塞120螺纹地接合在螺纹孔124中。
基座构件12包括将储存器膛112连接至缸膛83的多个连接孔126和连接孔128。液压腔88在活塞82位于初始位置P21的状态下通过连接孔128与储存器腔122流体连通。当活塞82从初始位置P21朝向致动位置P22移动时,在第一密封构件84移动越过连接孔128之后,第一密封构件84阻止连接孔126与液压腔88之间的流体连通。
如图12所示,在基座构件12安装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枢转轴线A1设置在缸中心轴线A2的上方。在安装状态下,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枢转轴线A1设置在储存器中心轴线A3的上方。然而,在安装状态下,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枢转轴线A1可以设置在缸中心轴线A2的下方,或位于与缸中心轴线A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在安装状态下,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枢转轴线A1可以设置在储存器中心轴线A3的下方,或位于与储存器中心轴线A3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如图20所示,缸中心轴线A2沿与枢转轴线A1(图12)平行的枢转轴线方向D1从储存器中心轴线A3偏离。缸中心轴线A2沿与枢转轴线A1(图12)和缸中心轴线A2均垂直的垂直方向D3从储存器中心轴线A3偏离。在基座构件12安装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当沿缸中心轴线A2观察时,枢转轴线A1(图12)设置在缸中心轴线A2的上方和储存器中心轴线A3的上方。在基座构件12安装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当沿缸中心轴线A2观察时,储存器中心轴线A3设置在缸中心轴线A2的上方。
储存器膛112具有沿储存器中心轴线A3延伸的圆柱形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12包括具有储存器膛112的缸129。储存器膛112具有沿与储存器中心轴线A3垂直的平面所截取的圆形截面。然而,储存器膛11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储存器膛112的截面可以具有诸如多边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其他形状。换言之,在本说明书中,圆柱形形状不仅可以显示具有圆形截面的形状,而且可以显示具有例如多边形截面或椭圆形截面等其他截面的形状,只要储存器膛112沿储存器中心轴线A3延伸。
缸膛83具有缸最大内径DM1。储存器膛112具有储存器最大内径DM2。储存器最大内径DM2大于缸最大内径DM1。第一偏离距离DS1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限定在缸中心轴线A2与储存器中心轴线A3之间。第一偏离距离DS1小于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偏离距离DS1小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偏离距离DS1小于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两者。第一偏离距离DS1小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两者。然而,储存器最大内径DM2可以等于或小于缸最大内径DM1。第一偏离距离DS1可以小于缸最大内径DM1或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第一偏离距离DS1可以小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或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第一偏离距离DS1可以等于或大于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偏离距离DS1可以等于或大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偏离距离DS2在与枢转轴线A1和缸中心轴线A2均垂直的垂直方向D3上限定在缸中心轴线A2与储存器中心轴线A3之间。第一偏离距离DS1小于第二偏离距离DS2。第二偏离距离DS2大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偏离距离DS2大于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偏离距离DS2大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两者。第二偏离距离DS2大于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两者。然而,第一偏离距离DS1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偏离距离DS2。第二偏离距离DS2可以大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或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第二偏离距离DS2可以大于缸最大内径DM1或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第二偏离距离DS2可以等于或小于缸最大内径DM1的一半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的一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偏离距离DS2可以等于或小于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中的每一个的范围为5mm至15mm。在该实施方式中,缸最大内径DM1为10mm。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为10.4mm。然而,缸最大内径DM1与储存器最大内径DM2中的每一个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例如,第一偏离距离DS1的范围为1mm至15mm。第一偏离距离DS1优选地范围为1mm至5mm。第二偏离距离DS2的范围为3mm至25mm。第二偏离距离DS2优选地范围为6mm至18mm。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偏离距离为2mm,且第二偏离距离DS2为12.6mm。然而,第一偏离距离DS1与第二偏离距离DS2中的每一个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如图21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从缸膛83延伸至端部开口132的孔130。端部开口132在基座构件12安装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缸中心轴线A2的下方。当沿缸中心轴线A2观察时,孔130具有相对于与枢转轴线A1(图13)垂直的参考平面RP倾斜的孔中心轴线A4。孔中心轴线A4与缸中心轴线A2相交。然而,孔中心轴线A4可以从缸中心轴线A2偏离。基座本体38包括管状部134和附加管状部136。管状部134包括缸膛83。附加管状部136包括孔130和端部开口132。附加管状部136从管状部134沿孔中心轴线A4延伸。
操作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孔130中以关闭孔130的塞子138。塞子138设置在缸膛83与端部开口132之间。塞子138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缸中心轴线A2的下方。孔130包括螺纹孔130A。塞子138包括螺纹地接合在螺纹孔130A中的外螺纹部138A。操作装置10还包括附接至基座构件12的止动销140。塞子138设置在缸膛83与止动销140之间。塞子138附接至附加管状部136。基座构件12包括附接孔142。止动销140设置在附接孔142中。孔130、塞子138和止动销140可以从操作装置10中省略。
基座构件12包括从缸膛83朝向孔130的相反侧延伸的附加孔144。附加孔144具有与孔中心轴线A4同轴的附加孔中心轴线A5。基座构件12包括输出通道146。输出通道146构造为与液压操作装置2流体连通。附加孔144将缸膛83连接至输出通道146。当沿缸中心轴线A2观察时,附加孔144从缸膛83延伸以避开储存器膛112。然而,附加孔144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附加孔144可以从基座构件12中省略。
如图22所示,基座构件12包括附接至基座本体38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本体38的管状部134的附加构件148。附加构件148包括开口148A。附加管状部136在附加构件148附接至基座本体38的状态下设置在开口148A中。附加构件148为与基座本体38和握持盖40分离的构件。然而,附加构件148可以与基座本体38和握持盖40中的一个一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在该实施方式中,附加构件148通过粘合剂附接至基座本体38。然而,附加构件148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的另一附接结构附接至基座本体38。管状部134的外周表面与完整管状部的全部外周表面的暴露百分比的范围为80%至95%。在该实施方式中,暴露百分比为92%。然而,暴露百分比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如图23所示,操作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开关SW1、电开关SW2和/或电开关SW3。电开关SW1、电开关SW2和/或电开关SW3设置在基座构件12和操作构件14中的至少一个上。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1设置在操作构件14上。电开关SW2设置在操作构件14上。电开关SW3设置在基座构件12上。即,电开关SW1、电开关SW2和电开关SW3可以设置在基座构件12和操作构件14两者上。然而,电开关可以仅设置在基座构件12上或仅设置在操作构件14上。电开关可以设置在操作装置10的其它构件上。
电开关SW1构造为接收用户升档输入U1。电开关SW2构造为接收用户降档输入U2。电开关SW3构造为接收除用户升档输入U1和用户降档输入U2之外的附加用户输入U3。然而,电开关SW3可以构造为接收用户升档输入U1和用户降档输入U2中的一个。
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3附接至圆头部分21。基座本体38包括基部38A和圆头架38B。基部38A包括上表面38C。上表面38C在基座本体38安装至车把HB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枢转轴线A1的上方。圆头架38B设置在上表面38C上并且在枢转轴线A1的相反侧上从上表面38C延伸。电开关SW3固定至圆头架38B。然而,电开关SW3的位置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电开关SW3包括开关保持件SW31和开关单元SW32。开关保持件SW31固定至圆头架38B。开关单元SW32固定至开关保持件SW31。开关单元SW32包括基板SW33和用户操作部分SW34。基板SW33附接至开关保持件SW31。用户操作部分SW34可移动地附接至基板SW33以接收附加用户输入U3。用户操作部分SW34面向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
如图24所示,电开关SW3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从参考平面RP偏离。因此,用户可以可靠地操作电开关SW3。具体地,用户操作部分SW34设置为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离第一附加侧向表面42比离第二附加侧向表面48更近。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开关保持件SW31可移动。操作方向D4与参考平面RP不垂直。操作方向D4与参考平面RP不平行。操作方向D4相对于参考平面RP倾斜。垂直方向D3(图22)限定为与枢转轴线A1和缸中心轴线A2均垂直。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操作方向D4与缸中心轴线A2不平行。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操作方向D4相对于缸中心轴线A2倾斜。然而,操作方向D4可以与参考平面RP垂直。操作方向D4可以与参考平面RP平行。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操作方向D4可以与缸中心轴线A2垂直。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操作方向D4可以与缸中心轴线A2平行。
如图25所示,圆头架38B包括基架38D、第一肋板38E和第二肋板38F。基架38D设置在基部38A的上表面38C上并且从上表面38C延伸。第一肋板38E和第二肋板38F设置在基部38A的上表面38C上并且从上表面38C延伸。第一肋板38E与第二肋板38F间隔开。
如图26所示,基架38D具有面向操作方向D4的附接表面38G。圆头架38B包括第四肋板38H。第四肋板38H在操作方向D4上从附接表面38G延伸,以提供附接凹部38R。电开关SW3设置在附接凹部38R中。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3无实质损坏地可拆卸地附接至圆头架38B。例如,电开关SW3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件附接至圆头架38B。电开关SW3可以利用其他部件代替。其他部件的示例包括另一开关和具有与电开关SW3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单元。
如图24所示,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附接表面38G与缸中心轴线A2不垂直。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附接表面38G与缸中心轴线A2不平行。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附接表面38G相对于缸中心轴线A2倾斜。然而,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附接表面38G可以与缸中心轴线A2垂直。当沿垂直方向D3(图22)观察时,附接表面38G可以与缸中心轴线A2平行。
如图27所示,操作装置10还包括电连接至电开关SW3以基于电开关SW3的操作生成控制信号的控制器CR。控制信号的示例包括控制诸如自行车座杆、自行车悬架、自行车换档装置、码表或智能电话的电装置的控制信号。控制器CR可以从操作装置10中省略或设置在除操作装置10之外的装置上。
控制器CR包括处理器CR1、存储器CR2和电路板CR3。处理器CR1和存储器CR2电安装在电路板CR3上。处理器CR1通过电路板CR3电连接至存储器CR2。处理器CR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CR2储存程序和其他信息。存储器CR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例如,储存在存储器CR2中的程序被读入到处理器CR1中,从而运行控制器CR的算法。
如图28所示,电路板CR3附接至电开关SW3的基板SW33。控制器CR集成到电开关SW3中。换言之,电开关SW3设置在控制器CR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SW32包括开关电路SW35。开关电路SW35电安装在电路板CR3上。例如,开关电路SW35包括常开开关。然而,开关电路SW35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开关。
用户操作部分SW34与开关电路SW35可接触。开关单元SW32包括弹性支撑SW36。弹性支撑SW36附接至基板SW33,并且相对于基板SW33在操作方向D4上可移动地支撑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操作部分SW34与弹性支撑SW36一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然而,用户操作部分SW34可以为与弹性支撑SW36分离的构件。
如图27所示,操作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12与操作构件14中的一个处的缆线连接件CC。在该实施方式中,缆线连接件CC设置在基座构件12处。然而,缆线连接件CC可以设置在操作构件14处。缆线连接件CC通过控制缆线150电连接至控制器CR。缆线连接件CC包括用以可拆卸地接收电控制缆线5的连接端口CC1(图29)以将电控制缆线5电连接至控制器CR。
如图29所示,基座本体38包括连接件附接凹部152。缆线连接件CC设置在连接件附接凹部152中。缆线连接件CC可以从操作装置10中省略或设置在除操作装置10之外的其他装置处。
如图27所示,操作装置10包括构造为传输由控制器CR生成的控制信号的通信器CM。在该实施方式中,通信器CM构造为使用电力线通信技术传输由控制器CR生成的控制信号。然而,通信器CM可以构造为无线地传输由控制器CR生成的控制信号。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可以包括安装在电开关SW1、电开关SW2、电开关SW3、控制器CR和/或缆线连接件CC中的电源。电源的示例包括电池和电力生成装置(例如,压电元件)。
电力线通信技术(PLC)在导体上运载数据,导体同时也用于电力传输或电力分配至电装置4和电装置6。通信器CM接收由控制器CR生成的控制信号。通信器CM将控制信号叠加在电控制缆线5中流动的电源电压上。电源电压由电源BT(例如,电池)通过电控制缆线5供应。
电开关SW1和电开关SW2电连接至控制器CR。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1和电开关SW2通过控制缆线154电连接至控制器CR。控制器CR基于用户升档输入U1和用户降档输入U2分别生成升档控制信号和降档控制信号。控制器CR可以构造为响应于基于电开关SW1、电开关SW2和电开关SW3生成的控制信号而分别地控制独立装置。控制器CR可以构造为响应于基于电开关SW1、电开关SW2和电开关SW3中的至少两个生成的控制信号而控制一个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0和图31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10。除了基座本体38,操作装置210具有与操作装置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30和图31所示,操作装置210包括基座构件212,基座构件212包括基座本体238。基座构件212具有与基座构件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基座本体238具有与基座本体38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枢转轴线A1的位置PA1可以改变为至少一个其他位置。例如,除了枢轴孔101A和枢轴孔101B,基座本体238包括附加枢轴孔101C和附加枢轴孔101D。枢转轴线A1的位置PA1可以通过将枢轴销100插入到附加枢轴孔101C和附加枢轴孔101D中来改变至位置PA2。因此,基座本体238可以由不同类型的操作装置共享。此外,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的手的尺寸改变枢转轴线A1的位置。位置PA1与位置PA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位置PA1与位置PA2可以布置在垂直方向D3上,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位置PA1与位置PA2布置在纵向方向D2上。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2和图3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10。除了操作构件14,操作装置310具有与操作装置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当沿基座构件12的纵向方向D2(图2)观察时,操作构件14大致线性地从近端14A延伸至远端14B。如图32所示,操作装置310包括操作构件314。操作构件31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构件14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操作构件314从近端14A延伸至远端14B,使得沿缸中心轴线A2观察时,远端14B在枢转轴线方向D1上从近端14A偏离。如图33所示,操作构件314包括杆凹部14C和凸起14D。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4至图36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410。除了基座构件12,操作装置410具有与操作装置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34所示,操作装置410包括基座构件412。基座构件41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4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412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基座构件412包括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和第三凸起部413C。第一凸起部413A设置在握持盖40上以改进基座构件412的握持。第二凸起部413B设置在握持盖40上以改进基座构件412的握持。第三凸起部413C设置在握持盖40上以改进基座构件412的握持。
第一凸起部413A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第二凸起部413B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第三凸起部413C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然而,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诸如第一表面78或弯曲表面81的其他位置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彼此间隔开。然而,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中的其他一体地设置为一体式部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412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413A、多个第二凸起部413B和多个第三凸起部413C。第一凸起部413A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二凸起部413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三凸起部413C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第一凸起部413A具有第一宽度W41。第二凸起部413B具有第二宽度W42。第三凸起部413C具有第三宽度W43。第一宽度W41、第二宽度W42与第三宽度W43彼此相等。然而,第一宽度W41、第二宽度W42与第三宽度W4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同于第一宽度W41、第二宽度W42与第三宽度W43中的其他。
当沿垂直方向D3观察时,第二凸起部413B在一方向上延伸,该方向不同于第一凸起部413A延伸所在的方向和第三凸起部413C延伸所在的方向。如图35所示,然而,当沿垂直方向D3观察时,第二凸起部413B的方向可以与第一凸起部413A的方向和第三凸起部413C的方向相同。
如图36所示,第一凸起部413A具有从参考表面74限定的第一突出量AP41。第二凸起部413B具有从参考表面74限定的第二突出量AP42。第三凸起部413C具有从参考表面74限定的第三突出量AP43。第一突出量AP41不同于第二突出量AP42与第三突出量AP43。第一突出量AP41小于第二突出量AP42和第三突出量AP43。第二突出量AP42等于第三突出量AP43。然而,第一突出量AP41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突出量AP42和/或第三突出量AP43。第二突出量AP42可以不同于第三突出量AP43。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7和图38描述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510。除了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的布置,操作装置510具有与操作装置4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37所示,操作装置510包括基座构件512。基座构件512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4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5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512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基座构件包括第一凸起部513A和第二凸起部513B。基座构件512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513A和多个第二凸起部5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对应的部分从基座构件512中省略。
第一凸起部513A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表面78上。第一凸起部513A的其余设置在弯曲表面81上。多个第二凸起部513B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然而,多个第一凸起部513A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表面78上或仅在弯曲表面81上。多个第一凸起部513A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多个第二凸起部513B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表面78和弯曲表面81中的至少一个上。
第一凸起部513A具有第一宽度W51。第二凸起部513B具有第二宽度W52。第一宽度W51不同于第二宽度W5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51大于第二宽度W52。然而,第一宽度W5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宽度W52。
如图38所示,第一凸起部513A具有从第一表面78或弯曲表面81限定的第一突出量AP51。第二凸起部513B具有从参考表面74限定的第二突出量AP52。第一突出量AP51不同于第二突出量AP5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量AP51小于第二突出量AP52。然而,第一突出量AP51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突出量AP52。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9和图40描述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610。除了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的布置,操作装置610具有与操作装置4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39所示,操作装置610包括基座构件612。基座构件612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4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6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612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基座构件612包括第一凸起部613A和第二凸起部613B。基座构件612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613A和多个第二凸起部6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对应的部分从基座构件612中省略。
多个第一凸起部613A设置在弯曲表面81上。多个第二凸起部613B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然而,多个第一凸起部613A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诸如参考表面74和第一表面78的其他表面上。多个第二凸起部613B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诸如第一表面78和弯曲表面81的其他表面上。
第一凸起部613A具有第一宽度W61。第二凸起部613B具有第二宽度W62。第一宽度W61不同于第二宽度W6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61在第一凸起部613A中恒定。第二宽度W62从第二凸起部613B的一端至第二凸起部613B的另一端变化。第二宽度W62等于或大于第一宽度W61。然而,第一宽度W61可以从第一凸起部613A的一端至第一凸起部613A的另一端变化。第二宽度W62可以在第二凸起部613B中恒定。
如图40所示,第一凸起部613A具有从弯曲表面81限定的第一突出量AP61。第二凸起部613B具有从参考表面74限定的第二突出量AP62。第一突出量AP61不同于第二突出量AP6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量AP61从第一凸起部613A的一端至第一凸起部613A的另一端变化。第二突出量AP62从第二凸起部613B的一端至第二凸起部613B的另一端变化。然而,第一突出量AP61可以在第一凸起部613A中恒定。第二突出量AP62可以在第二凸起部613B中恒定。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41描述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710。除了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的布置,操作装置710具有与操作装置4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41所示,操作装置710包括基座构件712。基座构件712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4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7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712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基座构件712包括第一凸起部713A、第二凸起部713B和第三凸起部713C。基座构件712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713A、多个第二凸起部713B和多个第三凸起部713C。
多个第一凸起部713A设置在弯曲表面81上。多个第二凸起部713B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多个第三凸起部713C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然而,多个第一凸起部713A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参考表面74和/或第一表面78上。多个第二凸起部713B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表面78和/或弯曲表面81上。
第一凸起部713A具有第一宽度W71。第二凸起部713B具有第二宽度W72。第三凸起部713C具有第三宽度W73。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71、第二宽度W72和第三宽度W73彼此相等。然而,第一宽度W71、第二宽度W72和第三宽度W7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同于第一宽度W71、第二宽度W72和第三宽度W73中的其他。
与第一凸起部413A相同,第一凸起部713A具有第一突出量AP41(图36)。与第二凸起部413B相同,第二凸起部713B具有第二突出量AP42(图36)。与第三凸起部413C相同,第三凸起部713C具有第三突出量AP43(图36)。然而,第一凸起部713A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二凸起部713B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三凸起部713C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42描述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810。除了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的布置,操作装置810具有与操作装置4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42所示,操作装置810包括基座构件812。基座构件812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4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8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812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基座构件812包括第一凸起部813A和第二凸起部813B。基座构件812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813A和多个第二凸起部8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对应的部分从基座构件812中省略。
多个第一凸起部813A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多个第二凸起部813B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然而,多个第一凸起部813A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表面78和/或弯曲表面81上。多个第二凸起部813B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表面78和/或弯曲表面81上。
第一凸起部813A具有第一宽度W81。第二凸起部813B具有第二宽度W8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81等于第二宽度W82。然而,第一宽度W81可以不同于第二宽度W82。
与第一凸起部413A相同,第一凸起部813A具有第一突出量AP41(图36)。与第二凸起部413B相同,第二凸起部813B具有第二突出量AP42(图36)。然而,第一凸起部813A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二凸起部813B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第一凸起部813A包括第一部813A1和第二部813A2。第二凸起部813B在与第一凸起部813A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第一部813A1与第二部813A2一体地设置。然而,第一部813A1可以为与第二部813A2分离的部分。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43描述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910。除了第一凸起部413A、第二凸起部4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的布置,操作装置910具有与操作装置4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43所示,操作装置910包括基座构件912。基座构件912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4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9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912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基座构件912包括第一凸起部913A和第二凸起部913B。基座构件912包括多个第一凸起部913A和多个第二凸起部913B。与第三凸起部413C对应的部分从基座构件912中省略。
多个第一凸起部913A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多个第二凸起部913B设置在参考表面74上。然而,多个第一凸起部913A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表面78和/或弯曲表面81上。多个第二凸起部913B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表面78和/或弯曲表面81上。
第一凸起部913A具有第一宽度W91。第二凸起部913B具有第二宽度W9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91等于第二宽度W92。然而,第一宽度W91可以不同于第二宽度W92。
与第一凸起部413A相同,第一凸起部913A具有第一突出量AP41(图36)。与第二凸起部413B相同,第二凸起部913B具有第二突出量AP42(图36)。然而,第一凸起部913A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二凸起部913B的突出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第十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44至图59描述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010。除了基座构件12,操作装置1010具有与操作装置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44所示,操作装置1010包括基座构件1012和操作构件14。基座构件101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12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基座构件1012包括第一端部分16、第二端部分18和握持部分20。操作构件14围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012。用于操作装置1010的基座构件1012包括基座本体1038和握持盖1040,握持盖1040构造为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座本体1038。基座本体103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本体38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握持盖104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握持盖40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
如图45所示,基座构件1012包括第一侧向表面22和第二侧向表面24。基座构件1012包括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处的定位部分1025。定位部分1025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上。定位部分1025包括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手指的定位凹部1025A。定位凹部1025A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22上。如图4所示,手指的示例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即,骑车者的手指也可以称作骑车者的手的指。
如图46所示,定位部分1025包括定位侧向表面1025B和壁部分1025C。壁部分1025C从定位侧向表面1025B突出以设置定位凹部1025A。壁部分1025C包括从定位侧向表面1025B延伸的接收表面1025D。接收表面1025D相对于定位侧向表面1025B倾斜。定位侧向表面1025B和接收表面1025D限定定位凹部1025A。定位侧向表面1025B和接收表面1025D构造为接触骑车者的手指F(例如,拇指)。
如图47所示,定位部分1025包括构造为指示定位部分1025的位置的指示件1025E。指示件1025E包括图案。在该实施方式中,指示件1025E设置在定位侧向表面1025B和接收表面1025D上。然而,指示件1025E的布置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48所示,指示件1025E包括至少一个槽。在该实施方式中,指示件1025E包括多个槽1025F。如图47所示,多个槽1025F包括多个直形槽1025G和环形槽1025H。多个直形槽1025G设置在环形槽1025H中。然而,指示件1025E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49所示,操作装置1010包括用户操作部分SW34。用户操作部分SW34构造为接收用户输入U3,并且设置在基座构件1012的第二端部分18处。用户操作部分SW34安装至基座构件1012的基座本体1038。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010包括电开关SW3。电开关SW3包括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的用户操作部分SW34和开关基座SW37。开关基座SW37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开关保持件SW31和基板SW33。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开关基座SW37可移动。用户操作部分SW34构造为由用户操作。然而,电开关SW3可以从操作装置1010中省略。
如图50所示,操作装置1010包括约束构件1027。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构件10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用户操作部分SW34与基座构件1012的第一端部分16之间,以约束无意地接近用户操作部分SW34。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构件10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用户操作部分SW34与基座构件1012的第一端部分16之间,以约束用户的手接近用户操作部分SW34。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构件10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用户操作部分SW34与基座构件1012的第一端部分16之间,以约束放置在握持部分20上的用户的手接近用户操作部分SW34。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接近(accessing)”或“接近(access)”可以包括用户操作部分SW34的操作。
如图51所示,用户操作部分SW34和约束构件1027设置为离第一侧向表面22和第二侧向表面24中的一个比离第一侧向表面22和第二侧向表面24中的另一个更近。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操作部分SW34和约束构件1027设置为离第一侧向表面22比离第二侧向表面24更近。然而,用户操作部分SW34和约束构件1027可以设置为离第二侧向表面24比离第一侧向表面22更近。
如图52所示,约束构件1047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约束构件1027无实质损坏地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约束构件1027通过紧固件1029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然而,约束构件1027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卡合和压合的其他固定结构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
电开关SW3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3无实质损坏地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电开关SW3和约束构件1027通过紧固件1029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然而,电开关SW3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卡合和压合的固定结构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
基座本体1038包括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处的容纳凹部1038A。电开关SW3设置在容纳凹部1038A中。开关基座SW37设置在容纳凹部1038A中。约束构件1027设置在容纳凹部1038A中。然而,容纳凹部1038A可以从基座本体1038中省略。
如图51所示,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基座构件1012可移动,并且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突出。约束构件1027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突出。约束构件1027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开关基座SW37突出。开关基座SW37限定参考平面RP2。开关基座SW37包括面向在操作方向D4上的外表面SW38。外表面SW38限定参考平面RP2。参考平面RP2与操作方向D4垂直。然而,电开关SW3的其他部分可以限定参考平面RP2。
用户操作部分SW34具有在操作方向D4上从参考平面RP2限定的第一长度L11。约束构件1027具有在操作方向D4上从参考平面RP2限定的第二长度L1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11大于第二长度L12。然而,第一长度L1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长度L12。
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可移动一操作行程L13。用户操作部分SW34从静止位置P31至操作位置P32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可移动。在用户操作部分SW34位于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下,电开关SW3关闭。在用户操作部分SW34位于操作位置P32的状态下,电开关SW3打开。操作行程L13限定为从静止位置P31至操作位置P32。
在该实施方式中,操作行程L13等于或大于第一长度L11与第二长度L12之间的差值L14。操作行程L13大于第一长度L11与第二长度L12之间的差值L14。然而,操作行程L13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长度L11与第二长度L12之间的差值L14。
在握持盖1040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的状态下,握持盖1040构造为至少部分地覆盖约束构件1027。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握持盖1040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的状态下,握持盖1040构造为完全地覆盖约束构件1027。然而,在握持盖1040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的状态下,握持盖1040可以构造为部分地覆盖约束构件1027。
约束构件1027为与握持盖1040分离的构件。约束构件1027为与基座构件1012分离的构件。约束构件1027为与开关基座SW37分离的构件。然而,约束构件1027可以与开关基座SW37一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约束构件1027可以与握持盖1040一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
如图53所示,约束构件1027包括开口1031。用户操作部分SW34设置在开口1031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口1031包括缺口1031A和附加缺口1031B。用户操作部分SW34设置在缺口1031A中。然而,开口1031可以包括诸如孔和凹部的其他结构。开口1031的形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52所示,约束构件1027包括约束本体1033。约束本体1033附接至基座构件1012。约束本体1033通过紧固件1029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如图50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本体1033设置在用户操作部分SW34与基座构件1012的第一端部分16之间。
如图53所示,约束构件1027包括从约束本体1033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1035。第二端部分18包括在基座构件1012安装至车把HB(例如,见图44)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的上侧处的表面18A。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第一延伸部分1035设置在第二端部分18的表面18A与用户操作部分SW34之间。约束构件1027包括从约束本体1033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1037。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用户操作部分SW34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1035与第二延伸部分1037之间。然而,用户操作部分SW34、第一延伸部分1035与第二延伸部分1037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53所示,用户操作部分SW34包括在操作方向D4上延伸的中心轴线A7。当沿操作方向D4观察时,第一延伸部分1035和第二延伸部分1037限定围绕用户操作部分SW34的中心轴线A7的角度范围AR。当沿操作方向D4观察时,约束本体1033设置在角度范围AR中。在该实施方式中,角度范围AR大于90度。角度范围AR优选地大于120度。角度范围AR优选地大于180度。然而,角度范围AR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和上述范围。
如图47所示,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用户操作部分SW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定位部分1025对应的区域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用户操作部分SW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定位侧向表面1025B对应的区域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用户操作部分SW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指示件1025E对应的区域中。
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构件10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定位部分1025对应的区域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构件10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定位侧向表面1025B对应的区域中。当沿枢转轴线A1观察时,约束构件10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与指示件1025E对应的区域中。
如图51所示,用户操作部分SW34由用户的手(例如,用户的诸如拇指F1的手指F)通过握持盖1040在操作方向D4上操作。
如图54所示,基座本体1038包括基座外表面1038B。握持盖1040包括盖内表面1040B。盖内表面1040B构造为在握持盖1040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的状态下,面向基座外表面1038B。基座构件1012包括多个凸部1041。多个凸部1041中的至少两个凸部设置在盖内表面1040B和基座外表面1038B中的至少一个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1041设置在盖内表面1040B上。然而,多个凸部1041可以设置在基座外表面1038B上。多个凸部1041中的至少两个凸部1041可以设置在盖内表面1040B上,并且多个凸部1041中的其余凸部可以设置在基座外表面1038B上。
如图55至图58所示,多个凸部1041中的至少两个凸部以预定方式布置。多个凸部1041彼此间隔开。多个凸部1041中的一个凸部具有与多个凸部1041中的另一凸部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盖内表面1040B包括第一盖内表面1040D、第二盖内表面1040E、第三盖内表面1040F和第四盖内表面1040G。多个凸部1041包括多个第一凸部1041D、多个第二凸部1041E、多个第三凸部1041F和多个第四凸部1041G。多个第一凸部1041D设置在第一盖内表面1040D上。多个第二凸部1041E设置在第二盖内表面1040E上。多个第三凸部1041F设置在第三盖内表面1040F上。多个第四凸部1041G设置在第四盖内表面1040G上。
如图55所示,多个第一凸部1041D中的至少两个围绕枢转轴线A1设置。如图56所示,多个第二凸部1041E中的至少两个围绕枢转轴线A1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预定方式包括线性布置。如图57所示,多个第三凸部1041F中的至少三个凸部以线性布置来布置。如图58所示,多个第四凸部1041G中的至少三个凸部以线性布置来布置。然而,预定方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59所示,握持盖1040包括盖外表面1040C。握持盖1040具有从盖内表面1040B至盖外表面1040C限定的厚度T1。多个凸部1041具有从握持盖1040的盖内表面1040B限定的高度T2。高度T2等于或小于握持盖1040的厚度T1。在该实施方式中,高度T2包括最大高度T3。最大高度T3等于或大于0.5mm。然而,最大高度T3不限于该范围。
如图55至图58所示,多个凸部1041中的每一个具有弯曲轮廓。如图5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弯曲轮廓具有沿盖内表面1040B限定的最大长度ML1。如图55至图58所示,多个凸部1041中的每一个具有圆形轮廓。最大长度ML1是弯曲轮廓或圆形轮廓的直径DM1。高度T2小于弯曲轮廓的直径DM1。高度T2小于圆形轮廓的直径DM1。多个凸部1041中的每一个包括弯曲凸表面1041A。例如,弯曲凸表面1041A构成球形表面的一部分。高度T2小于弯曲凸表面1041A的曲率半径。然而,凸部1041的形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54至图59所示,因为多个凸部1041与基座本体1038接触,在握持盖1040附接至基座本体1038的状态下,握持盖1040弹性变形。因此,多个凸部1041可以增大握持盖1040的紧密度,以便于相对于基座本体1038牢固地配合握持盖1040。
第十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60至图62描述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1110。除了电开关SW3和约束构件1027,操作装置1110具有与操作装置1010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此处将标记相同并且为简洁起见,此处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60所示,操作装置1110包括基座构件1012。操作装置1110还包括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构造为接收附加用户输入,并且设置在基座构件1012的第二端部分18处。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与用户操作部分SW34间隔开。
操作装置1010包括约束构件1127。约束构件1127具有与第十实施方式中的约束构件1027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约束构件1127构造为约束无意地接近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约束构件1127构造为约束用户的手接近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
如图61所示,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并且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突出。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基座构件1012可移动,并且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突出。
约束构件1127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突出。用户操作部分SW34具有在操作方向D4上从参考平面RP2限定的第一长度L11。约束构件1027具有在操作方向D4上从参考平面RP2限定的第二长度L12。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具有在操作方向D4上从参考平面RP2限定的第三长度L21。第一长度L11和第三长度L21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二长度L1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11和第三长度L21均大于第二长度L12。然而,第一长度L11和第三长度L2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长度L12。
用户操作部分SW3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可移动一操作行程L13。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可移动一附加操作行程L23。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从静止位置P41至操作位置P42在操作方向D4上相对于参考平面RP2可移动。在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位于静止位置P41的状态下,电开关SW3关闭。在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位于操作位置P42的状态下,电开关SW3打开。附加操作行程L23限定为从静止位置P41至操作位置P42。
操作行程L13等于或大于第一长度L11与第二长度L12之间的差值。附加操作行程L23等于或大于第二长度L12与第三长度L21之间的差值。在该实施方式中,附加操作行程L23大于第二长度L12与第三长度L21之间的差值。然而,附加操作行程L23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长度L12与第三长度L21之间的差值。
电开关SW3包括附加开关电路SW45。附加开关电路SW45电安装在电路板CR3上。例如,附加开关电路SW45包括常开开关。然而,附加开关电路SW45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开关。
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与附加开关电路SW45可接触。电开关SW3包括附加弹性支撑SW46。附加弹性支撑SW46附接至基板SW33,并且相对于基板SW33在操作方向D4上可移动地支撑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在该实施方式中,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与附加弹性支撑SW46一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然而,附加用户操作部分SW44可以为与附加弹性支撑SW46分离的构件。
第一至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第一至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另一个结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旨在为开放式术语,其指明所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陈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分”、“部”、“元件”、“本体”和“结构”在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为标示,而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本文所用的术语“一对”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术语“一”(或“一个”)、“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致”、“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数值可以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大致”、“大约”和“近似”的术语。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本文具体描述以外实施。

Claims (12)

1.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第一端部分,所述第一端部分构造为联接至车把,
第二端部分,所述第二端部分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相对,以及
握持部分,所述握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以及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分处的定位部分,所述定位部分包括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手指的定位凹部,
所述定位部分包括指示件,所述指示件构造为指示所述定位部分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指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定位凹部的多个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第一侧向表面,以及
第二侧向表面,所述第二侧向表面在与所述枢转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向表面的反向侧上,并且
所述定位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向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部分包括
定位侧向表面,以及
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定位侧向表面突出以设置所述定位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指示件包括图案。
6.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第一端部分,所述第一端部分构造为联接至车把,
第二端部分,所述第二端部分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相对,以及
握持部分,所述握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以及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分处的定位部分,所述定位部分包括构造为定位骑车者的手指的定位凹部,
所述定位部分包括
定位侧向表面,以及
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定位侧向表面突出以设置所述定位凹部。
7.一种基座构件,用于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的操作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包括:
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包括基座外表面;
握持盖,所述握持盖构造为附接至所述基座本体,以在所述握持盖附接至所述基座本体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基座本体,所述握持盖包括盖内表面,所述盖内表面构造为在所述握持盖附接至所述基座本体的状态下面向所述基座外表面;以及
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两个凸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外表面和所述盖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所述至少两个凸部以预定方式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座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凸部彼此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座构件,其中
所述握持盖具有从所述盖内表面至盖外表面限定的厚度,
所述多个凸部具有从所述握持盖的所述盖内表面限定的高度,并且
所述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握持盖的所述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座构件,其中
所述高度包括最大高度,并且
所述最大高度等于或大于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座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弯曲轮廓,并且
所述高度小于所述弯曲轮廓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座构件,其中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每一个包括弯曲凸表面。
CN202111265979.1A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Active CN114056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5979.1A CN114056476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18,380 2018-08-30
US16/118,380 US11370505B2 (en) 2018-08-30 2018-08-30 Operating device and grip cover
US16/427,259 2019-05-30
US16/427,259 US10994798B2 (en) 2018-08-30 2019-05-30 Operating device and base member
CN201910806407.6A CN110871869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CN202111265979.1A CN114056476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6407.6A Division CN110871869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476A true CN114056476A (zh) 2022-02-18
CN114056476B CN114056476B (zh) 2023-12-05

Family

ID=6952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5979.1A Active CN114056476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CN201910806407.6A Active CN110871869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6407.6A Active CN110871869B (zh) 2018-08-30 2019-08-29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4798B2 (zh)
CN (2) CN114056476B (zh)
DE (1) DE102019122871A1 (zh)
TW (2) TWI826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26867B2 (en) 2018-09-10 2021-02-23 The Boeing Company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US10988209B1 (en) * 2020-03-11 2021-04-27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US11396343B2 (en) * 2020-05-01 2022-07-26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97573B2 (en) * 2020-08-26 2024-02-1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30271668A1 (en) * 2022-02-25 2023-08-31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6198650A (zh) * 2022-12-26 2023-06-02 惠州市元胜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自行车操作装置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851A (en) * 1991-09-18 1992-11-03 Paul Rahmes Bicycle grip
CN2260762Y (zh) * 1996-06-05 1997-08-27 庄龙堂 握把式自行车刹车控制器
US5979015A (en) * 1996-12-27 1999-11-09 Tamaribuchi; Stephen K. Ergonomic hand grip and method of gripping
US20040064868A1 (en) * 2002-10-05 2004-04-08 Williams Thomas D. Ergonomic handgrip with separate ulnar and radial support means
CN1511749A (zh) * 1996-08-29 2004-07-14 株式会社小丝制作所 车辆用内藏发热器型把手
CN1519165A (zh) * 2003-02-06 2004-08-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传动机构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579284A (zh) * 2003-08-12 2005-02-16 特里萨控股股份公司 具有牙刷主体和牙膏贮存器的牙刷
US20060058134A1 (en) * 2003-02-17 2006-03-16 Salomon S.A. Gearshift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and a bicycle equipped with such apparatus
CN2813438Y (zh) * 2005-04-01 2006-09-06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副把手
US20080087131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Shimano Inc. Bicycle handlebar assembly and bicycle brake/derailleur operating unit
CN101254750A (zh) * 2007-03-01 2008-09-03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控制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自行车
US20090095108A1 (en) * 2004-12-20 2009-04-16 Shahram Payandeh Spherical linkage and force feedback controls
US20090188340A1 (en) * 2008-01-24 2009-07-3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201432775Y (zh) * 2009-05-08 2010-03-31 冯用祺 摩托车加油把手
CN204452753U (zh) * 2015-01-12 2015-07-08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接触式操作装置
CN204736984U (zh) * 2015-06-08 2015-11-04 索瑞·瑟布 折叠车用的把手套
CN105059455A (zh) * 2015-08-14 2015-11-18 重庆永钢橡塑有限责任公司 摩托车加油把手
CN105584577A (zh) * 2014-11-06 2016-05-18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特别是液压制动器和变速器的手动控制装置
US20160327070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6347571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抓握盖
US20180201338A1 (en) * 2017-01-13 2018-07-19 Earth Punched, LLC Handlebar contro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20588B1 (it) * 2000-08-08 2003-12-10 Campagnolo Srl Gruppo di comando cambio e freno per una bicicletta da corsa, conpulsante di controllo del modo di funzionamento di un display.
EP1473220A1 (en) 2003-04-30 2004-11-03 Campagnolo Sr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EP1473217A1 (en) 2003-04-30 2004-11-03 Campagnolo Srl Covering sheath for a bicycle component
US7350436B2 (en) * 2004-03-29 2008-04-01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CN2809860Y (zh) * 2005-06-28 2006-08-23 张家港华杰电子有限公司 接地故障断路器的壳体
ITMI20070397A1 (it) 2007-03-01 2008-09-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EP2100805B1 (en) 2008-03-12 2013-08-21 Campagnolo S.r.l. Cover sheath for a grippable bicycle component and grippable component equipped with such a sheath
US7908940B2 (en) * 2008-03-24 2011-03-22 Shimano Inc. Bar end electric shifter
US7760078B2 (en) * 2008-06-20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297143B2 (en) * 2009-05-19 2012-10-30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9321505B2 (en) 2012-03-30 2016-04-26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US9365260B2 (en) * 2012-04-18 2016-06-14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20140165763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Jonathan K. Harris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JP3182207U (ja)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10183723B2 (en) 2015-03-12 2019-01-22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167044B2 (en) 2016-02-01 2019-01-01 Shimano Inc. Non-metallic bracket
US10843763B2 (en) * 2016-04-21 2020-11-24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DE202016003854U1 (de) 2016-06-20 2016-08-18 Shimano Inc. Fahrrad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nd Abdeckglied für selbige
US10583890B2 (en) * 2017-02-21 2020-03-10 Shimano Inc. Bar-end device assembly for tube member of bicycle
US10759495B2 (en) * 2018-01-12 2020-09-01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Integrated control device and integrated handlebar for bicycle
US10730581B2 (en) * 2018-08-30 2020-08-0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851A (en) * 1991-09-18 1992-11-03 Paul Rahmes Bicycle grip
CN2260762Y (zh) * 1996-06-05 1997-08-27 庄龙堂 握把式自行车刹车控制器
CN1511749A (zh) * 1996-08-29 2004-07-14 株式会社小丝制作所 车辆用内藏发热器型把手
US5979015A (en) * 1996-12-27 1999-11-09 Tamaribuchi; Stephen K. Ergonomic hand grip and method of gripping
US20040064868A1 (en) * 2002-10-05 2004-04-08 Williams Thomas D. Ergonomic handgrip with separate ulnar and radial support means
CN1519165A (zh) * 2003-02-06 2004-08-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传动机构的变速控制装置
US20060058134A1 (en) * 2003-02-17 2006-03-16 Salomon S.A. Gearshift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and a bicycle equipped with such apparatus
CN1579284A (zh) * 2003-08-12 2005-02-16 特里萨控股股份公司 具有牙刷主体和牙膏贮存器的牙刷
US20090095108A1 (en) * 2004-12-20 2009-04-16 Shahram Payandeh Spherical linkage and force feedback controls
CN2813438Y (zh) * 2005-04-01 2006-09-06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副把手
US20080087131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Shimano Inc. Bicycle handlebar assembly and bicycle brake/derailleur operating unit
CN101254750A (zh) * 2007-03-01 2008-09-03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控制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自行车
US20090188340A1 (en) * 2008-01-24 2009-07-3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201432775Y (zh) * 2009-05-08 2010-03-31 冯用祺 摩托车加油把手
CN105584577A (zh) * 2014-11-06 2016-05-18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特别是液压制动器和变速器的手动控制装置
CN204452753U (zh) * 2015-01-12 2015-07-08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接触式操作装置
US20160327070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204736984U (zh) * 2015-06-08 2015-11-04 索瑞·瑟布 折叠车用的把手套
CN106347571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抓握盖
CN105059455A (zh) * 2015-08-14 2015-11-18 重庆永钢橡塑有限责任公司 摩托车加油把手
US20180201338A1 (en) * 2017-01-13 2018-07-19 Earth Punched, LLC Handlebar contro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875A (zh) 2024-03-01
CN110871869B (zh) 2021-10-26
US20200070929A1 (en) 2020-03-05
TW202012236A (zh) 2020-04-01
DE102019122871A1 (de) 2020-03-05
US10994798B2 (en) 2021-05-04
CN110871869A (zh) 2020-03-10
CN114056476B (zh) 2023-12-05
TWI826510B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1869B (zh) 操作装置和基座构件
CN110871870B (zh) 操作装置
CN110871871B (zh) 操作装置和握持盖
US11072388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67041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9383689B (zh) 液压操作装置
US119813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4104175A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
US11827307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20306236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I833797B (zh) 操作裝置
US20240109619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325674B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92063B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396343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I726187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CN118197841A (zh) 人力车辆的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