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0146A -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0146A
CN114040146A CN202111430874.7A CN202111430874A CN114040146A CN 114040146 A CN114040146 A CN 114040146A CN 202111430874 A CN202111430874 A CN 202111430874A CN 114040146 A CN114040146 A CN 114040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mobile terminal
selection instruction
data transmission
centr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08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0146B (zh
Inventor
马珵
夏友祥
沈艳
陈铁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08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0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0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1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097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2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0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用于在无网络环境下,实现多人会议中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便捷性。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控端,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响应于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信号,读取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判断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当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会议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沟通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纯以听、说为主的纸质传统会议模式所表现出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将电子设备应用于会议场所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但在会议场景的电子设备数据传输中,大多依赖于无线网络,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会议资料的分享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无线网络无法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容易造成会议资料的泄露。另一方面,在无网络环境下,使用U盘传输数据的方式并不适合多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传输方式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在无网络环境下,实现多人会议中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便捷性。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控端,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信号,读取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
判断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当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信息集合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
根据权限等级向移动终端发送界面控制指令,以使移动终端显示与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其中,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模式选择指令为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与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文件;和/或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与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文件;和/或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图像,并控制显示屏显示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根据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将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根据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将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记录当前时间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或,
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指令,以使移动终端响应于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向移动终端输入调查信息;
接收移动终端根据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中控端发送近场通信信号,以使中控端读取进场通信信号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判断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
在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中控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信息集合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中控端发送的界面控制指令;界面控制指令是由中控端根据与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生成的;
响应于界面控制指令,显示与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其中,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
将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接收中控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和/或
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二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
将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并与中控端进行密码验证;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接收中控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和/或
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二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二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二模式选择指令;
将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
获取当前显示界面显示的图像,并向中控端发送图像,以使中控端控制显示屏显示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
将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响应于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根据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并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接收中控端发送的至少一个目标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
将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并与中控端进行密码验证;第三模式选择指令用于使中控端获取类别标识,根据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并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接收中控端发送的至少一个目标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四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四模式选择指令;
将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记录当前时间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或,
接收中控端发送的提示指令,并响应于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调查信息;
向中控端发送根据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控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中控端和至少一个第四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文件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投屏过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资料分发过程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文件/资料分发过程示意图;
图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签到和/或信息调查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控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会议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沟通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纯以听、说为主的纸质传统会议模式所表现出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将电子设备应用于会议场所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但在会议场景的电子设备数据传输中,一方面,大多依赖于无线网络,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会议资料的分享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文件传输、签到统计、信息调查和图像投屏等其他数据传输方式。而且无线网络无法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容易造成会议资料的泄露。另一方面,在无网络环境下,使用U盘传输数据的方式并不适合多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传输方式较为复杂。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控端,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11,响应于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信号(NFC信号),读取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中控端可以是大尺寸的显示终端,以在会议场景中显示会议资料,并且中控端可以与多个移动终端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便利性。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
具体地,中控端开启近场通信功能后,进行检测状态,当移动终端与中控端靠近时,检测到移动终端所发送的近场通信信号,并响应于上述近场通信信号,读取近场通信信号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判断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
其中,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当电子设备开启各自近场通信功能、且置于预设距离内的情况下,二者之间产生射频信号,以用于数据传输。上述预设距离可以是10cm,也可以是5cm,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S12,判断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
S13,当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当中控端判断出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移动终端通过蓝牙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身份标识集合是预先存储在中控端中的。在一个示例中,在会议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预先在中控端录入所有参会人员的身份标识信息,形成身份标识集合。在读取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后,判断其是否属于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集合,若是,则中控端的近场通信模块向蓝牙模块发送通信指令,使得中控端的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以用于数据传输;否则身份认证失败,不与该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身份标识信息可以是参会人员的工号ID,每一参会人员的工号ID绑定在其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模块中,当移动终端与中控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连接时,移动终端向中控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号中携带其工号ID的信息,中控端将上述工号ID与其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集合中的多个工号ID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两个电子设备的近场通信模块分别向各自的蓝牙模块发送信号以开启蓝牙通信,使中控端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通信,并基于蓝牙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可以包括:图片的传输、音频的传输等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控端,通过近场通信信号获取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在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不管是在根据身份标识信息进行身份认证阶段,还是在身份认证通过后的数据传输阶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不依赖于无线网络,而是通过近场通信与蓝牙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当中控端用于会议系统中时,参会人员无需使用无线网络即可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无需使用U盘进行数据的共享,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上述步骤S11~S13,另外,当上述S12中判断出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信息集合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S121~S122:
S121,获取与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
S122,根据权限等级向移动终端发送界面控制指令,以使移动终端显示与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界面控制指令是由中控端根据与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生成的;中控端将界面控制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后,移动终端响应于界面控制指令,显示与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这种情况下,上述步骤S13中的“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S13a,中控端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模式选择指令为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的指令。
在一个示例中,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中控端接收到该模式选择指令后,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示例中,中控端中预先存储有所有参会人员身份标识信息的身份标识集合,同时还存储有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权限等级。中控端可以根据参会人员的权限等级,确定参会人员可以操作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即中控端根据权限等级,向移动终端发送界面控制指令,以使移动终端显示与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参会人员工号ID分别为001、002、003,权限等级分别为高、中、低,不同权限等级的人员可以选择的传输模式不完全不同。
例如,高权限人员可以选择的传输模式包括:第一传输模式、第二传输模式、第三传输模式和第四传输模式;中权限人员可以选择的传输模式包括:第二传输模式、第三传输模式和第四传输模式;低权限人员可以选择的传输模式包括:第三传输模式和第四传输模式。
示例性的,第一传输模式可以是文件传输,第二传输模式可以是图像投屏、第三传输模式可以是文件/资料分发,第四传输模式可以是签到和/或信息调查。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菜单界面的示意图。
在工号ID为001、权限等级为高权限的参会人员的移动终端与中控端建立蓝牙通信后,中控端通过工号ID获取其对应的权限等级为高权限,根据其高权限确定出:该参会人员可选择的传输模式为四种传输模式,即中控端向移动终端发送界面控制指令,使得移动终端显示如图3所示的菜单界面,该菜单界面上有上述四种传输模式的传输模式标识(即,第一传输标识、第二传输标识、第三传输标识和第四传输标识),以供工号ID为001、权限等级为高权限的参会人员在其移动终端上选择需要的数据传输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根据身份标识信息和权限等级确定移动终端上可操作的传输模式,即根据身份标识信息和权限等级为参会人员配置可操作性的传输模式,使得不同权限等级的参会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传输模式,解决了多人会议中数据传输复杂、文件信息存在泄露风险的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数据传输的多种传输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第一传输模式:文件传输
对于第一传输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3a可以包括:步骤A1,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
其中,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是由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所生成的。即用户在上述图3示出的菜单界面上,选择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
步骤A1中“执行文件传输操作”包括: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与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文件;和/或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文件。
在一个示例中,移动终端界面菜单中显示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其中包括第一传输模式标识。当用户选择第一传输模式标识时,移动终端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并发送给中控端。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文件传输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件传输操作可以是中控端将文件发送给移动终端,即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在其预设存储位置选择第一文件,并将第一文件发送给移动终端;文件传输操作也可以是:中控端接收移动终端所发送的文件,具体地,用户向移动终端输入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后,移动终端响应于该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在其预设存储位置选择第二文件,并将第二文件发送给中控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中控端接收到移动终端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时,则直接与移动终端进行文件传输,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中控端接收到移动终端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时,可以先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根据密码验证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文件传输。具体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3a可以包括:
步骤A2,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步骤B2,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执行文件传输操作。
步骤B2中“执行文件传输操作”包括: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与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文件;和/或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文件。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中控端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文件传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过程示意图。如图4A所示,文件传输过程包括:
步骤S41a,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并将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
步骤S42a,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
其中,文件传输操作可以包括S421,中控端将文件发送给移动终端,即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在其预设存储位置选择第一文件,并将第一文件发送给移动终端。文件传输操作也可以包括S422,移动终端将文件发送给中控端,即移动终端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在其预设存储位置选择第二文件,并将第二文件发送给中控端。其中,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可以为用户输入至中控端的指令,该指令可以通过按键、遥控器等器件发送给中控端。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可以为用户输入至移动终端的指令,该指令可以通过触控操作输入。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传输过程示意图,如图4B所示,文件传输过程包括:
步骤S41b,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并将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
步骤S42b,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步骤S43b,中控端判断密码验证是否成功,若是,执行S44b。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密码验证可以是:中控端判断移动终端所反馈的密码与预先为移动终端配置的密码是否相同。其中,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预先为移动终端配置密码,使得每一参会人员的移动终端的密码均不相同,提高密码验证的安全性;也可以根据会议信息(例如会议时间、场次和会议室号码)为移动终端预先配置密码,使得同一会议中的多个参会人员使用相同密码,以降低密码验证的复杂性。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密码验证失败的情况下,即移动终端所反馈的密码与预先为移动终端配置的密码不一致时,中控端可以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错误提示,移动终端响应于密码错误提示可以重新键入密码,在中控端监测到移动终端所反馈的密码错误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与移动终端之间断开蓝牙连接。
步骤S44b,中控端与移动终端之间执行文件传输操作。
其中,文件传输操作可以包括S441,中控端将文件发送给移动终端,即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在其预设存储位置选择第一文件,并将第一文件发送给移动终端。文件传输操作也可以包括S442,移动终端将文件发送给中控端,即移动终端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在其预设存储位置选择第二文件,并将第二文件发送给中控端。其中,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可以为用户输入至中控端的指令,该指令可以通过按键、遥控器等器件发送给中控端。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可以为用户输入至移动终端的指令,该指令可以通过触控操作输入。
实施例二、第二传输模式:图像投屏
对于第二传输模式,上述S13a可以包括: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图像,并控制显示屏显示图像。
其中,第二模式选择指令是由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二传输模式标识所生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终端生成第二模式选择指令之前,用户可以将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调整成需要在显示屏显示的图像,然后将移动终端与中控端靠近,依次通过近场通信和蓝牙通信建立通信连接后,将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发送给中控端,中控端获取移动终端在关闭菜单界面后所显示的图像,并控制显示屏显示该图像。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投屏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像投屏过程包括:
步骤S51,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操作,显示目标图像。
步骤S52,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二传输模式标识(例如图像投屏标识),生成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并发送至中控端。
步骤S53,移动终端关闭菜单界面,获取目标图像,并将目标图像发送至中控端。其中,目标图像可以为移动终端当前显示界面显示的图像。
步骤S54,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目标图像,并通过显示屏显示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中控端获取上述目标图像后,将其暂存至预设存储位置,在其响应于用户操作指令将目标图像关闭不再显示后,目标图像将会被中控端从上述预设存储位置中自动删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移动终端和中控端之间建立蓝牙连接后,基于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可以快速将移动终端当前显示的图像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控制显示屏显示该图像,实现快速投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会议效率,同时,结合上述根据权限等级配置用户的可操作传输方式,只有预设权限人员才能执行投屏操作,也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投屏操作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第三传输模式:文件/资料分发
对于第三传输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3a可以包括由中控端执行的以下步骤A3~C3:
步骤A3,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其中,第三模式选择指令是由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所生成的。即用户在上述图3示出的菜单界面上,选择第三传输模式标识(例如文件/资料分发标识),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
步骤B3,根据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类别标识与权限等级、身份验证信息均是预先存储在中控端中的。即中控端预先存储每一参会人员的身份验证信息(工号ID),及其对应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其中,类别标识可以表示参会人员的部门信息,分组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权限等级包括高、中、低三种权限,类别标识包括A、B、C三种标识,将三种权限与三种标识进行排列组合,得到9种组合方式,按9中组合方式分配其对应身份标签。例如高权限、A类别人员的身份标签为1,低权限、C类别人员的身份标签为9。
步骤C3,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文件可以标记有一个文件标签,也可以标记有多个文件标签,在其文件标签为多个的情况下,步骤C3中“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是指,第三文件的多个标签中的至少一个与身份标签一致即可。
在一个示例中,预先为多个第三文件分别配置其对应的文件标签,例如,和A类别对应的A部门相关的重要文件,只能给高权限的A类别人员看,则配置其文件标签为1;和A类别对应的A部门相关的普通文件,可以给所有A类别的人员查看,即高、中、低三种权限的A类别人员均可查看,则配置其文件标签为1、2、3。
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后,获取该移动终端对应的身份标签,进而遍历所有第三文件,选择与上述身份标签一致的文件标签下的所有第三文件,上述所选择的第三文件即为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可查看的文件。
步骤D3,中控端将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文件/资料分发,是指将文件从中控端发送至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过程。
对于第三传输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3a可以包括由中控端执行的以下步骤A4~E4:
步骤A4,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步骤B4,当密码验证成功时,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步骤C4,根据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步骤D4,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步骤E4,将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资料分发过程示意图。如图6A所示,文件/资料分发过程包括:
步骤S61a,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例如图像投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并发送至中控端。
步骤S62a,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步骤S63a,中控端根据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步骤S64a,中控端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步骤S65a,中控端将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文件/资料分发过程示意图。如图6B所示,文件/资料分发过程包括:
步骤S61b,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即图像投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并发送至中控端。
步骤S62b,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与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步骤S63b,判断密码验证是否成功,若是,执行S64b。
本实施例中的密码验证方式,与上述文件传输中的密码验证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4b,中控端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步骤S65b,中控端根据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步骤S66b,中控端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步骤S67b,中控端将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根据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和权限等级确定其身份标签,并将与其身份标签一致的文件标签下的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上述方法保证了参会人员只能看到自己权限内的相关文件,即使在会议内部也不会出现文件分发的错乱,充分体现了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同时,结合密码验证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第四传输模式:签到和/或信息调查
对于第四传输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3a可以包括由中控端执行的以下步骤A5~C5:
步骤A5,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记录当前时间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
上述步骤A5中通过记录当前时间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记录移动终端所对应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时间。工作人员可以将多个参会人员的参会时间形成参会时间表,以作为签到信息存储在中控端的预设存储位置。
步骤B5,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指令,以使移动终端响应于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向移动终端输入调查信息。
步骤C5,接收移动终端根据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进行步骤A2中的签到过程,和基于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进行步骤B2中的信息调查过程,可以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是只执行其中一种,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签到和/或信息调查的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签到和/或信息调查的过程包括:
步骤S71,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四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并将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
之后执行签到过程和/或调查过程,签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72a,调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72b~S74b。
步骤S72a,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记录当前时间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
步骤S72b,中控端响应于移动终端发送的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向移动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步骤S73b,移动终端响应于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向移动终端输入调查信息。
步骤S74b,中控端接收移动终端根据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中控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进而基于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进行签到信息和/或调查信息的数据传输,将多个移动终端所发送的签到信息和/或调查信息整理统计,大大提高了签到/信息调查的工作效率,同时,每一参会人员在对应移动终端即可操作,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复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中控端与移动终端之间在完成四种传输模式中的任一种数据传输之后,可以立即与移动终端断开蓝牙连接,也可以再次发送界面控制指令至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显示菜单界面,进而可以再次选择任一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上述立即与移动终端断开蓝牙连接,可以是中控端蓝牙模块关闭,以断开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也可以是中控端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的蓝牙模块关闭,进而断开与中控端之间的蓝牙连接。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8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由移动终端执行的以下步骤S81~S82:
步骤S81,向中控端发送近场通信信号,以使中控端读取进场通信信号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判断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
步骤S82,在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中控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2中当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信息集合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S821,接收中控端发送的界面控制指令;界面控制指令是由中控端根据与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生成的。
步骤S822,响应于界面控制指令,显示与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其中,上述步骤S82中的“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步骤S82a,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2a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将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响应于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
其中,文件传输操作包括:接收中控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和/或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二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82a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将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并与中控端进行密码验证;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文件传输操作包括:接收中控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和/或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向中控端发送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二文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82a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二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将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获取当前显示界面显示的图像,并向中控端发送图像,以使中控端控制显示屏显示图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82a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将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响应于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根据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并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接收中控端发送的至少一个目标文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2a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将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并与中控端进行密码验证;第三模式选择指令用于使中控端获取类别标识,根据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并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接收中控端发送的至少一个目标文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2a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四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将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中控端,以使中控端记录当前时间以及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或,接收中控端发送的提示指令,并响应于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调查信息;向中控端发送根据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移动终端与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参见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控端,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控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中控端包括存储器91和处理器92,存储器91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2执行时实现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
另外,中控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屏93,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显示图像或视频。
上述处理器9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91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91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91可以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或者存储器91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存储器91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
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9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在一个实例中,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92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9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用于与拼接屏中的多个显示单元分别连接的服务器的拼接显示方法,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服务器还可包括通信接口94和总线910。其中,如图9所示,处理器92、存储器91、显示屏93、通信接口94通过总线9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2,存储器101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2执行时实现上述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01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101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101可以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或者存储器101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存储器101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
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1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在一个实例中,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102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用于与拼接屏中的多个显示单元分别连接的服务器的拼接显示方法,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服务器还可包括通信接口103和总线1010。其中,如图10所示,处理器102、存储器101、通信接口103通过总线10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可以为会议系统。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图9所示的中控端1和至少一个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2。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控端,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响应于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信号,读取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当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属于所述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当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属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集合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
根据所述权限等级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界面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显示与所述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所述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其中,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模式选择指令为所述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的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所述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与所述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文件;和/或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模式选择指令,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所述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响应于第一文件选择指令,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与所述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文件;和/或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模式选择指令,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图像,并控制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所述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所述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所述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所述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将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模式选择指令,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密码验证;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权限等级和类别标识,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
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所述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所述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所述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所述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将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四模式选择指令,记录当前时间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或,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提示指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于所述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向所述移动终端输入调查信息;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中控端发送近场通信信号,以使所述中控端读取所述进场通信信号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判断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是否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
在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属于目标身份标识集合时,与所述中控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当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属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集合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中控端发送的界面控制指令;所述界面控制指令是由所述中控端根据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对应的权限等级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界面控制指令,显示与所述权限等级相对应的菜单界面,所述菜单界面中配置有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标识;
其中,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
将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端,以使所述中控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指令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所述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接收所述中控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和/或
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与所述第二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二文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一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一模式选择指令;
将所述第一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端,并与所述中控端进行密码验证;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执行文件传输操作,所述文件传输操作包括:
接收所述中控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和/或
响应于第二文件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与所述第二文件选择指令相对应的第二文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二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二模式选择指令;
将所述第二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端;
获取当前显示界面显示的图像,并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图像,以使所述中控端控制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
将所述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端,以使所述中控端响应于所述第三模式选择指令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类别标识,根据所述权限等级和所述类别标识,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并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所述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所述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所述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所述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接收所述中控端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文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三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三模式选择指令;
将所述第三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端,并与所述中控端进行密码验证;所述第三模式选择指令用于使所述中控端获取类别标识,根据所述权限等级和所述类别标识,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签,并从预先存储的文件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文件,其中,所述文件集合中存储有多个第三文件,每一所述第三文件标记有对应的文件标签,所述目标文件为所标记的文件标签与所述身份标签一致的第三文件;
当密码验证成功时,接收所述中控端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目标文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标识生成模式选择指令,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所述模式选择指令,并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与所述中控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第四传输模式标识,生成第四模式选择指令;
将所述第四模式选择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端,以使所述中控端记录当前时间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或,
接收中控端发送的提示指令,并响应于所述提示指令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调查信息;
向所述中控端发送根据所述调查信息所反馈的调查结果。
17.一种中控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9-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中控端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
CN202111430874.7A 2021-11-29 2021-11-29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14040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0874.7A CN114040146B (zh) 2021-11-29 2021-11-29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PCT/CN2022/120097 WO2023093242A1 (zh) 2021-11-29 2022-09-21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0874.7A CN114040146B (zh) 2021-11-29 2021-11-29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0146A true CN114040146A (zh) 2022-02-11
CN114040146B CN114040146B (zh) 2023-10-24

Family

ID=8013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0874.7A Active CN114040146B (zh) 2021-11-29 2021-11-29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0146B (zh)
WO (1) WO20230932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242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5189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shar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using lo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4059753A1 (zh) * 2012-10-19 2014-04-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CN104038256A (zh) * 2014-05-28 2014-09-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nfc传输方法
CN104105053A (zh) * 2014-07-14 2014-10-15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nfc技术和蓝牙技术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7038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831769A (zh) * 2019-04-02 2019-05-31 东莞市云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通过NFC方式加入蓝牙mesh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88095A (zh) * 2020-04-07 2020-08-04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登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055485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0146B (zh) * 2021-11-29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5189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shar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using lo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4059753A1 (zh) * 2012-10-19 2014-04-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CN104038256A (zh) * 2014-05-28 2014-09-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nfc传输方法
CN104105053A (zh) * 2014-07-14 2014-10-15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nfc技术和蓝牙技术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7038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831769A (zh) * 2019-04-02 2019-05-31 东莞市云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通过NFC方式加入蓝牙mesh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88095A (zh) * 2020-04-07 2020-08-04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登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055485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242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0146B (zh) 2023-10-24
WO2023093242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1857B2 (en) Electronic stamp system for security intens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computer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US10516774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wireless device
US9678693B2 (en) Method of setting wireless connection vi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10362613B2 (en) Pairing management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terminal apparatus
WO2017133691A1 (zh) 智能设备联网方法和装置
EP3389295A1 (en) Multi-terminal mapp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sim card
US2006014198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10244829A1 (en) Devic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registration system
US10152861B2 (en) Wireless security camera system
EP3068104B1 (en)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dia file
US20150189496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pieces of sim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20180109758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termina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247484B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通信系统
US9742810B2 (en) Network node security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CN114040146B (zh) 数据传输方法、中控端、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JP201721269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81319A (ja) 機器連係動作システム、連係動作実行方法、連係動作可能な機器および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2021129174A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91573A (ja) 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80701A (ko) 위치에 기반한 복수개의 보안 정책 운용을 위한 사용자 단말기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80048642A1 (en)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120500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9019072B2 (en) Pairing remote controller to display device
JP2017041698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通信方法
JP4953801B2 (ja) パスワード設定方法、映像受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