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887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8874A
CN114038874A CN202110848820.6A CN202110848820A CN114038874A CN 114038874 A CN114038874 A CN 114038874A CN 202110848820 A CN202110848820 A CN 202110848820A CN 114038874 A CN114038874 A CN 114038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ayer
display
emit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88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8874B (zh
Inventor
朱维
刘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88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8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8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8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8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8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屏,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中设有第一发光层,且各显示区域中都设有第二发光层,第二发光层位于第一发光层之上,第一发光层的第一功耗低于第二发光层的第二功耗。在将该显示面板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例如待机模式)时,可关闭第二发光层,利用第一发光层对电子设备在待机模式下所需显示的信息进行显示,因此可以从硬件层面降低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耗,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芯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的普及,提高智能设备续航能力和多功能化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Mini LED或Micro LED等微型发光芯片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比现有的液晶显示技术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被逐渐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中。但利用Mini LED或Micro LED制得的显示屏应用于智能设备时,相对于智能设备内置的电池的续航能力,仍存在较高的功耗,导致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仍差强人意。
目前,为了提升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一般从软件层面进行优化,例如对后台的高功耗程序进行功能限制或关闭等,但优化后所能提升的续航能力有限,且会影响用户体验。
经分析,移动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时间(一半或以上的时间)是处于待机状态的,而在待机状态,往往要求)只需显示时间、日期、电量和通信状态等信息;但现有的)仍需点亮Mini LED显示屏或Micro LED显示屏以显示这些信息,导致消耗大量电量,从而导致设备的待机时间较短。
因此,如何提升利用微型发光芯片显示技术所制得的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屏,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利用微型发光芯片显示技术所制得的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显示区域;
设于所述显示背板上并将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区域覆盖的第一发光层;
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上并将各所述显示区覆盖的第二发光层;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若干微型发光芯片,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一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二功耗;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所述第一发光层在所述设定显示模式下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发光层射出。
上述显示面板,其显示背板上设有多个显示区域,且在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由微型发光芯片制得的第二发光层,且第一发光层发光时所需的第一功耗小于第二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二功耗,在将该显示面板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例如待机显示模式,也即处于待机状态)时,可关闭第二发光层,利用第一发光层对电子设备在待机状态下所需显示的信息进行显示,因此可以从硬件层面降低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耗,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框架、驱动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固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驱动模组连接。
上述显示屏,由于其采用的显示面板在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由微型发光芯片制得的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发光时所需的第一功耗小于第二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二功耗,在将该显示屏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例如待机显示模式,也即处于待机状态)下,可关闭第二发光层,利用第一发光层对电子设备在待机状态下所需显示的信息进行显示,因此可以从硬件层面降低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耗,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图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图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图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图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图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图的示意图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背板,2-第一发光层,21-第一发光单元,22-第二发光单元,23-第三发光单元,24-第四发光单元,25-第五发光单元,26-第六发光单元,3-滤光层,31-第一滤光单元,32-第二滤光单元,33-第三滤光单元,34-第四滤光单元,35-第五滤光单元,36-第六滤光单元,4-第二发光层,41-微型红光发光芯片,42-微型绿光发光芯片42,43-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5-不透光封装层,6-显示面板,61-第一显示区域,62-第二显示区域,7-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相关技术中,利用Mini LED或Micro LED制得的显示屏应用于智能设备时,相对于智能设备内置的电池的续航能力,仍存在较高的功耗,导致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仍差强人意。而目前,为了提升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一般从软件层面进行优化,例如对后台的高功耗程序进行功能限制或关闭等,但优化后所能提升的续航能力有限,且会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此,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制作成显示屏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设备、移动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其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中设有第一发光层,且各显示区域中都设有第二发光层,第二发光层位于第一发光层之上,且第一发光层发光时(也即工作时)所需的第一功耗,低于第二发光层工作时所需的第二功耗,这样在当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时,可以控制第二发光层关闭,通过第一发光层工作以对设定显示模式下所需显示的信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日期、电量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显示。从而可以从硬件层面降低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耗,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设定显示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待机显示模式、省电显示模式等各种需要降低电子设备功耗时的显示模式。且在一些示例中,省电显示模式可以为设备厂商或服务提供上预置的。在另一些示例中,省电显示模式还可支持设备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定义设置和更新,例如用户可以自定义当电子设备的电量低于某一电量阈值时切换到省电节能显示模式,或当前电子设备处于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切换为应急节能显示模式等。从而可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显示控制的智能化和设备用户的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设显示面板设有第一发光层的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未设置第一发发光层而仅设置了第二发光层的区域为第二显示区域。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面上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具体设置的个数和位置可以更具应用需求灵活设置,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几种设置示例进行说明。
一种设置示例参见图1所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6为圆形显示面板,其上设有多个显示区域,其中包括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第一显示区域61,以及包括仅设置了第二发光层的第二显示区域62。在本示例中,第一显示区域61具有4个都为矩形装的区域,第二显示区域62包括2个,也即第一发光层仅将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的其中一部分显示区域覆盖。图中2个第二显示区域62中的其中一个为4个第一显示区域61所围合的一个矩形区域,另一个位于各第一显示区域61之间。在本示例中,在电子设备处理设定显示模式下,可点亮4个第一显示区域61或仅点亮4个第一显示区域61的其中一部分。例如,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下,4个第一显示区域61可以都点亮,而在待机显示模式下,仅点亮其中的一部分第一显示区域61进行显示。也即在本示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点亮所有或其中一部分第一显示区域61进行显示,且本示例中第一显示区域61仅为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相对现有电子设备需要点亮整个显示面板进行显示的方式而言,能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的同时,还能丰富显示效果和显示控制方式,又能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体验。
另一种设置示例参见图2所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6也为圆形显示面板,其上设有多个显示区域,其中包括一个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第一显示区域61,以及一个仅设置了第二发光层的第二显示区域62。第一显示区域61位于显示面板6的中间区域,且呈矩形。当然,本示例中第一显示区域61也可呈圆形,例如参见图3所示,或根据需求设置为其他形状。本示例中的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效果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又一种设置示例参见图4所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6与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别主要在于,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6的俯视图为矩形,而非圆形。在为矩形时,可以为正方形,也可为长方形,具体可根据应用需求灵活选择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又一种设置示例参见图5所示,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6与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别主要在于,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6的第一显示区域61包括两个,且分别靠近显示面板6的上端A和下端B设置,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另一种设置示例参见图6所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6与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显示面板6的各显示区域都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也即第一发光层各个显示区域都覆盖,从而使得显示面板6整体都为第一显示区域61。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但在本示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区域61可以整体都点亮,也可根据需求仅点亮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显示。例如在省电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区域61可以整体都点亮;而在待机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区域61可以仅点亮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显示。
根据以上各示例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形状、以及其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设置的位置、数量以及第一显示区域的具体控制方式可以灵活设置。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所给出的理解性示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作出其他的等同替换方式,例如对于现实面板的形状,还可设置为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规则形状,也可设置为其他非规则形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背板,该显示背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显示区域;本实施例中显示背板上所设置的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也即显示面板所包括的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对于显示区域具体设置的个数以及分布参见上述各示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设于显示背板上并将至少一个显示区域覆盖的第一发光层,也即在显示背板上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上设置第一发光层,例如参见上述各示例所示,可以仅在其中得的一部分显示区域上设置第一发光层,使得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一部分区域为第二显示区域;也可以在各显示区域上都设置第一发光层,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整体都为第一显示区域;具体可根据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设于第一发光层之上并将各显示区覆盖的第二发光层,也即在显示背板的各显示区域上都设置第二发光层,且第二发光层位于第一发光层之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层包括若干微型发光芯片,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层为由若干微型发光芯片构成的直显显示层。本实施例中的微型发光芯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Mini LED芯片和Micro LED芯片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包括更小尺寸的LED芯片。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一功耗,低于第二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二功耗,且第二发光层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第一发光层在设定显示模式下发出的光通过第二发光层射出以进行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非设定显示模式下时,控制第二发光层开启正常发光显示,且在一些示例中,可控制第一发光层关闭不发光,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控制至少一部分第一发光层发生显示,以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可以采用功耗低于第二发光层、且可用于显示的各种材料。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
长余辉材料发光层,其中,长余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它是一类吸收能量并在激发停止后仍可继续发出光的物质;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当将长余辉材料设置为第一发光层时,针对第一发光层可不必设置第一驱动电路,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简化电路设计;且在示例中,该第一发光层可以在设定显示模式下发光,并穿过第二发光层进行显示;在非设定显示模式也可发光并穿过没人发光层;尤其是在电子设备处于应急省电显示模式时,即使当前的电子设备没电,在第一发光层吸收存储有能量时,仍能发光并穿过第二发光层进行显示,在达到省电的同时,可靠性更好;本实施例中的长余辉材料可以选用白光长余辉材料,也可根据需求选用其他类型的长余辉材料,例如还可根据需求从以下表1中选择所需的长余辉材料:
表1
长余辉材料 发射主峰 时间 颜色
SrAl2O4:Eu,Dy 520nm >60h 绿光
CaAl2O4:Eu.Nd 450nm >20h 蓝光
Sr4Al14O25:Eu,Dy 486nm >30h 蓝光
Sr2Mg Si2O7:∈u,Dy 466nm >20h 蓝光
Ca2Mg Si207:Eu,Dy 545nm >20h 绿光
Mg SiO3:Mn,Eu,Dy 644nm ~4h 红光
Cd2Ge7O16:Mn 585nm >3h 橙光
Mg SnO4:Mn 499nm >5h 绿光
Zn3Ga2Ge2010:Cr 700nm >360h 红光
有机发光半导体发光层(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电洞传输层、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电洞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等原色的光;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具有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磷光材料发光层,具有缺陷的某些复杂的无机晶体物质,在光激发时和光激发停止后一定时间内(例如8秒至10秒内)能够发光。
荧光材料发光层,颜料中金属和活化剂种类、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设置的第一发光层的材质相同。当然,在一些示例中,也可设置各第一显示区域内的第一发光层的材质不同,或一部分第一显示区域内的第一发光层的材质相同,另一部分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当仅在显示背板上的其中一部分显示区域内设置第一发光层时,第一发光层也可由Mini LED芯片和Micro LED芯片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由于此时第一发光层的整体发光面积小于第二发光层,也即第一发光层所采用的微型发光芯片的颗数,小于第二发光层所采用的微型发光芯片的颗数,因此其第一功耗仍然小于第二发光层的第二功耗,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域,也即显示背板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显示区域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请参见图7所示,该图所示为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的基础层结构,其包括显示背板1,该显示背板1可以为玻璃背板,也可为PCB或其他材质的背板,且其可为柔性材质,也可为刚性材质。在显示背板1的某一显示区上所设置的第一发光层2,如上述各示例所示,该第一发光层2的类型可采用但不限于上述各示例中的至少一种,且其可仅覆盖显示背板1上的一部分显示区域,也可覆盖显示背板1上的各显示区域。在此不再赘述。设置于第一发光层2之上的第二发光层4,第二发光层4覆盖显示背板1上的各显示区域。其中,第二发光层4可由微型发光芯片构成。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图8所示的示例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4的一个像素单元由微型红光发光芯片41(发出红光)、微型绿光发光芯片42(发出绿光)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发出蓝光)组成。当然,在另一些应用示例中,第二发光层4的一个像素单元也可由三颗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以及设置于各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的光转换层组成,其中光转换层可以根据需求将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绿光等所需颜色的光,当然其中一部分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上也可不设置光转化层使其保持最终发出蓝光。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所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第一发光层2发出的光为彩色光,也可为白光,也可设置第二发光层4所发出的光为彩色光或白光,且二者之间的组合方式也可根据应用需求设置。例如可以设置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发出的光都为白光,或都为彩色光,或其中一个为白光,另一个为彩色光。例如第一发光层2发出白光,第二发光层4发出彩色光,或第一发光层2发出彩色光,第二发光层4发出彩色光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为了提升显示面板的色域,参见图9所示,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之间的滤光层3,其中绿光层3可用于将第一发光层2所发出的光中的其中一部分颜色进行过滤,从而是否所需颜色的光通过滤光层3和第二发光层4射出。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3的设置可选地。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发光层2自身所发出的光本身就是白光,而设置第一发光层2最终显示的效果就是白光显示,则可不设置滤光层3。而当要求第一发光层3最终显示的效果是彩色的时,则可根据需求设置滤光层3。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以滤光层3的几种设置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可以设置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的像素值PPI相等,也可设置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的像素值PPI不相等。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4的一颗微型发光芯片可最为一个像素,第一发光层2上对应一颗微型发光芯片的区域则作为一个发光单元。一个发光单元上对应的滤光层区域则作为滤光层3的一个滤光单元。则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3包括设于至少一部分微型发光芯片之下的若干滤光单元,第一发光层2则包括分别位于各滤光单元之下的发光单元。在本示例中,当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的像素值PPI相等时,发光单元的数量n1与微型发光芯片的数量n2相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放置相邻发光单元和/或微型发光芯片之间出光窜光的情况,显示面板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层之上,设置在相邻所述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和相邻所述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隙的不透光封装层,也即挡光层,从而可防止相邻发光单元和/或微型发光芯片之间出光窜光的情况。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不透光封装层的材质可以灵活选择,例如可以选用黑胶层,也可选用其他能起到挡光和密封作用的材料。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示例进行说明,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发光层4包括若干由微型红光发光芯片41、微型绿光发光芯片42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组成的像素单元;
滤光层3的滤光单元包括分别设于同一像素单元的微型红光发光芯片41、微型绿光发光芯片42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之下的第一滤光单元31、第二滤光单元32和第三滤光单元33,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则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滤光单元31、第二滤光单元32和第三滤光单元33之下的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和第三发光单元23,其中:
第一滤光单元31对第一发光单元21中除红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也即第一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经第一滤光单元31滤光处理后发出红光;
第二滤光单元32对第二发光单元22中除绿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也即第二发光单元22所发出的光经第二滤光单元32滤光处理后发出绿光;
第三滤光单元33对第三发光单元32中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也即第三发光单元23所发出的光经第三滤光单元33滤光处理后发出红光;
在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示例中,第一发光层的PPI与第二发光层的PPI像素相同,第一发光层2的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和第三发光单元23分别在第一滤光单元31、第二滤光单元32和第三滤光单元33的处理下发出红光、滤光和蓝光,从而使得第一发光层2实现彩色显示。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第一发光层2之上,将相邻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和相邻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隙填充的不透光封装层5,本示例中未黑胶层,起到挡光和密封作用的材料。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在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发光层2可为长余辉白光材料、白光OLED、荧光发光层或磷光发光层,而滤光层3具有R/G/B三色滤光作用,使第一发光层2可形成彩色显示。第二发光层4具有三色的R/G/B Micro LED发光芯片,第二发光层4也可形成彩色或黑白显示。在本应用场景中,当第一发光层2为长余辉白光材料时,仅对第二发光层4设计第二驱动电路。当第一发光层2为白光OLED、荧光发光层或磷光发光层时,可对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分别设计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并可分别以第一驱动指令和第二驱动指令进行控制,例如通过第一驱动指令控制第一发光层在设定显示模式下开启进行发光,在非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不进行发光等,通过第二驱动指令控制第二发光层在非设定显示模式下开启进行发光,在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不进行发光等。其中所设置的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相应多行第一阳极,多行第一阴极。设置的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相应的多行第二阳极和多行第二阴极;驱动电路在显示背板上的具体分布可采用但不限于现有各种驱动电路的设计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又例如,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在将显示背板上的各显示区域都设置为第一显示区域,参见图11所示。此时在显示背板1的各显示区域都设有第一发光层2、滤光层3以及第二发光层4。假设在本应用场景中,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的驱动指令不同,当第一发光层2关闭,第二发光层打开,可形成由第二发光层4的R/G/B Micro LED芯片构成的彩色显示,因Micro LED产品的高PPI、高色域、高亮度潜力,此时可满足高规格显示需求。当第二发光层4关闭,第一发光层2打开,第一发光层2的白光加上滤光层3的R/G/B的滤光作用,可满足电子设备在设定显示模式下(例如待机模式下)低规格亮度及色彩(当然也可为白色)的需求。因第一发光层2的成熟性和稳定性,可有效提升第二发光层的性能和寿命,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提升其续航能力。在本应用场景中,第二发光层4中的各微型发光芯片会进行高OD(低穿透)的结构封装,保障产品对比度;本应用示例中,第一发光层2和第二发光层4的PPI相等,相同颜色显示区域相当。
在本应用示例中,第一发光层2的各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层4的各微信发光芯片一一对应设置,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也可不对应设置。例如,可以设置第一发光层2的各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相邻第二发光层4之间的区域,相应的,各发光单元各自对应的滤光单元也可设置在相邻第二发光层4之间的区域。这种设置方式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等同变换方式,例如,图10的其中一种变换方式参见图11所示,第一发光层2的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和第三发光单元23分别在第一滤光单元31、第二滤光单元32和第三滤光单元33的处理下发出红光、滤光和蓝光,从而使得第一发光层2实现彩色显示,而第一发光层2的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和第三发光单元23和绿光层的第一滤光单元31、第二滤光单元32和第三滤光单元33则分别位于相邻微型发光芯片之间,不透光封装层5仍将相邻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和相邻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隙填充,起到挡光和密封作用的材料。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在将显示背板上的其中一部分显示区域都设置为第一显示区域,另一部分区域设置为第二显示区域时,参见图13所示。此时在显示背板1的其中一部分显示区域设有第一发光层2、滤光层3以及第二发光层4从而形成第一显示区域61(参见图13中右边区域部分),在另一部分显示区域不设置第一发光层2、滤光层3,从而形成第二显示区域62(参见图13中左边区域部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发光层2的PPI与第二发光层4的PPI也可设置为不同,且可以设置第一发光层2的PPI大于第二发光层4的PPI,也可设置第一发光层2的PPI小于第二发光层4的PPI。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第一发光层2的PPI小于第二发光层4的PPI的一种设置示例进行说明,对于第一发光层2的PPI大于第二发光层4的PPI的设置则可对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层4的微型发光芯片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倒换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第二发光层4仍包括若干由微型红光发光芯片、微型绿光发光芯片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组成的像素单元;
滤光层3的滤光单元则包括分别设于不同的像素单元之下的第四滤光单元、第五滤光单元和第六滤光单元,第四滤光单元位于像素单元的微型红光发光芯片之下,第五滤光单元位于像素单元的微型绿光发光芯片之下,第六滤光单元位于像素单元的微型蓝光发光芯片之下;
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则包括分别位于第四滤光单元、第五滤光单元和第六滤光单元之下的第四发光单元、第五发光单元和第六发光单元,其中:
第四滤光单元对第四发光单元中除红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第五滤光单元对第五发光单元中除绿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第六滤光单元对第六发光单元中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从而使得第一发光层可以实现彩色或白光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各示例中的第一滤光单元至第六滤光单元的具体功能可以更具应用需求设置,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滤光单元、第五滤光单元、第六滤光单元所分别对应的第二发光层4上的像素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对应于相邻像素单元,也可对应于非相邻像素单元,且滤光单元之间的像素单元个数N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滤光单元之间的像素单元个数N相同为示例,此时,第二发光层4中的微型发光芯片的数量n2与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的数量n1的关系为:n2=n1*(3N+1),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取1、2、3、4等,也即相邻滤光单元之间间隔3N个发光芯片。
例如,一种应用示例参见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第二发光层4包括若干由微型红光发光芯片41、微型绿光发光芯片42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组成的像素单元;
滤光层3的滤光单元包括分别设于相邻像素单元的微型红光发光芯片41、微型绿光发光芯片42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43之下的第四滤光单元34、第五滤光单元35和第六滤光单元36,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则包括分别位于第四滤光单元34、第五滤光单元35和第六滤光单元36之下的第四发光单元24、第五发光单元25和第六发光单元26,其中:
第四滤光单元34对第四发光单元24中除红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也即第四发光单元24所发出的光经第四滤光单元34滤光处理后发出红光;
第五滤光单元35对第五发光单元25中除绿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也即第五发光单元25所发出的光经第五滤光单元35滤光处理后发出绿光;
第六滤光单元36对第六发光单元26中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也即第六发光单元26所发出的光经第六滤光单元36滤光处理后发出红光;
在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示例中,第一发光层的PPI与第二发光层的PPI像素不相同,其中第二发光层4中的微型发光芯片的数量n2与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的数量n1的关系为:n2=n1*(3+1),即相邻滤光单元之间间隔3个发光芯片。
第一发光层2的第四发光单元24、第五发光单元25和第六发光单元26分别在第四滤光单元34、第五滤光单元35和第六滤光单元36之下的处理下发出红光、滤光和蓝光,从而使得第一发光层2实现彩色或白色显示。其中显示面板5还包括设于第一发光层2之上,将相邻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和相邻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隙填充的不透光封装层5。
另一种应用示例参见图15所示的显示面板,其与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别为,第二发光层4中的微型发光芯片的数量n2与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的数量n1的关系为:n2=n1*(3*2+1),即相邻滤光单元之间间隔6个发光芯片。
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显示面板中,为符合电子设备待机状态的使用习惯,无须太高的亮度,可将滤光层的开口增大从而减小第一发光层的PPI,将滤光层的开口增大。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微型发光芯片的数量n2与第一发光层2的发光单元的数量n1的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各示例所示,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灵活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可应用于显示器、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其中,其包括框架、驱动模组以及上各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固设于框架内,显示面板与驱动模组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模组可以为主动式驱动模组,也可为被动式驱动模组。一种示例参见图16,该显示屏包括框架7,以及固设于框架7上的显示面板6,该显示面板6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当然也可根据需求替换为图2至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显示器、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如上所示的显示屏,显示屏固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上。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为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7所示,其包括但不限于:
S1701:检测到电子设备进入设定显示模式。
本实施例中的设定显示模式可灵活设置,例如上述各示例所示,设定显示模式可包括但不限于待机显示模式和省电显示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且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检测电子设备进入设定显示模式的检测方式也可灵活设置,在此对其不再赘述。
S1702:控制第二发光层关闭,通过第一发光层进行显示,从而节省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第一发光层可以采用白光长余辉材料发光层,白光长余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在吸收能量并在激发停止后仍可继续发出光的物质;在本示例中,当将白光长余辉材料设置为第一发光层时,针对第一发光层不必设置第一驱动电路,且在S1702中只需执行控制第二发光层关闭的动作,不需要额外执行对第一发光层的控制动作,控制更为简单,能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第一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半导体发光层、磷光材料发光层或荧光材料发光层时,在S1701中检测到电子设备进入设定显示模式时,在S1702中还包括:控制第一发光层开启。而在检测到电子设备退出设定显示模式时,则控制第二发光开启,控制第一发光层在电子设备处于非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可见,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之间的控制以切换显示方式的过程简单易实现,不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大的改动,实现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所采用的显示面板,其显示背板上设有多个显示区域,且在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发光层和由微型发光芯片制得的第二发光层,且第一发光层发光时所需的第一功耗小于第二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二功耗,在将该显示面板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在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例如待机显示模式,也即处于待机状态)时,可关闭第二发光层,利用第一发光层对电子设备在待机状态下所需显示的信息进行显示,因此可以从硬件层面降低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耗,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且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个数和具体分布可以灵活设置,能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效果和控制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显示区域;
设于所述显示背板上并将至少一个所述显示区域覆盖的第一发光层;
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上并将各所述显示区覆盖的第二发光层;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若干微型发光芯片,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一功耗,低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时的第二功耗;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所述第一发光层在所述设定显示模式下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发光层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将各所述显示区域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将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的其中一部分显示区域覆盖。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对所述第一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中的一部分光线进行过滤的滤光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包括设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微型发光芯片之下的若干滤光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分别位于各所述滤光单元之下的发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上,设置在相邻所述滤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和相邻所述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隙的不透光封装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若干由微型红光发光芯片、微型绿光发光芯片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组成的像素单元;
所述滤光单元包括分别设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的微型红光发光芯片、微型绿光发光芯片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之下的第一滤光单元、第二滤光单元和第三滤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滤光单元、第二滤光单元和第三滤光单元之下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滤光单元对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中除红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所述第二滤光单元对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除绿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所述第三滤光单元对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中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若干由微型红光发光芯片、微型绿光发光芯片和微型蓝光发光芯片组成的像素单元;
所述滤光单元包括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像素单元之下的第四滤光单元、第五滤光单元和第六滤光单元,所述第四滤光单元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微型红光发光芯片之下,所述第五滤光单元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微型绿光发光芯片之下,所述第六滤光单元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微型蓝光发光芯片之下;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滤光单元、第五滤光单元和第六滤光单元之下的第四发光单元、第五发光单元和第六发光单元;
所述第四滤光单元对所述第四发光单元中除红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所述第五滤光单元对所述第五发光单元中除绿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所述第六滤光单元对所述第六发光单元中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光线过滤。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长余辉材料发光层、有机发光半导体发光层、磷光材料发光层或荧光材料发光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为所述有机发光半导体发光层、所述磷光材料发光层或所述荧光材料发光层时,所述第一发光层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非设定显示模式下关闭。
10.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框架、驱动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固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驱动模组连接。
CN202110848820.6A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Active CN114038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8820.6A CN114038874B (zh)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8820.6A CN114038874B (zh)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8874A true CN114038874A (zh) 2022-02-11
CN114038874B CN114038874B (zh) 2023-03-24

Family

ID=8013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8820.6A Active CN114038874B (zh)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887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53671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Verizon Data Services Llc Persistently active display screen
CN102385477A (zh) * 2010-09-03 2012-03-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多个显示器提供用户界面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WO2017214996A1 (zh) * 2016-06-17 2017-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光阵列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8133671A (zh) * 2017-12-05 2018-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US20180196495A1 (en) * 2017-01-12 2018-07-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nergy efficient processing device
CN108511488A (zh) * 2018-03-01 2018-09-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9216418A (zh) * 2017-07-06 2019-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9300951A (zh) * 2018-09-30 2019-0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9871782A (zh) * 2019-01-28 2019-06-11 深圳市力川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Micro LED液晶屏虹膜采集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9979981A (zh) * 2019-03-29 2019-07-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77434A (zh) * 2019-06-28 2019-09-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53671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Verizon Data Services Llc Persistently active display screen
CN102385477A (zh) * 2010-09-03 2012-03-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多个显示器提供用户界面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WO2017214996A1 (zh) * 2016-06-17 2017-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光阵列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
US20180196495A1 (en) * 2017-01-12 2018-07-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nergy efficient processing device
CN109216418A (zh) * 2017-07-06 2019-01-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133671A (zh) * 2017-12-05 2018-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8511488A (zh) * 2018-03-01 2018-09-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9300951A (zh) * 2018-09-30 2019-0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9871782A (zh) * 2019-01-28 2019-06-11 深圳市力川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Micro LED液晶屏虹膜采集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9979981A (zh) * 2019-03-29 2019-07-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77434A (zh) * 2019-06-28 2019-09-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8874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4989C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结构的发光系统
CN1090372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99354B (zh)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842731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6898628A (zh) Led显示面板
CN112233611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373576B (zh) 图像显示系统
CN203223802U (zh)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82317A (zh) Am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CN108565280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845A (zh) 电致发光单元、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WO2018126699A1 (zh) 彩膜基板、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33812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3887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屏
CN204069062U (zh) 显示屏及终端
CN11126166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050231490A1 (en) Thin display device
WO2023004564A1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0429819U (zh) 一种MicroLED封装结构
CN109902626B (zh) 终端设备
CN113781960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移动终端
CN11458308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98493A (zh) 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CN215266295U (zh) 一种发光模组及背光装置
CN219591394U (zh) 一种像素单元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