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6689B -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6689B
CN114036689B CN202111425027.1A CN202111425027A CN114036689B CN 114036689 B CN114036689 B CN 114036689B CN 202111425027 A CN202111425027 A CN 202111425027A CN 114036689 B CN114036689 B CN 114036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nit
line
stress
lin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50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6689A (zh
Inventor
赵尚超
李向伟
王东坡
梁行
邓彩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4250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6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6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6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6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6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包括:对待优化的构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应力集中部位的单元的两个端部作为初始单元节点;判断单元格长度与板厚的关系,如果不满足条件,插入第三节点,采用直线加线性分布方式获得更新的线载荷,执行双线性分布假设,重新分布线力,求出更新的含有第三节点信息的线载荷;再执行判断条件,如果满足则计算结构应力解析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继续判断及插入单元节点,逐步逼近应力的真实值,从而增强应力分析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力分析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有限元分析(FEA)法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以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的有限单元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结果划分成有限个单元,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把每个单元上实际作用的载荷按弹性力学的虚功原理分配到相应单元的节点上,构成等效节点力。按弹性力学中的变分原理建立起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形成单元刚度矩阵,再把全部单元的刚度矩阵组装起来,形成总体刚度矩阵,考虑结构的约束情况后,即可求得各节点位移。按单元的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求得各单元的应变和应力分量,获得结构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响应。
在铁路货车、轮船、海洋平台等大尺寸结构设计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一般采用较大单元进行数值模拟。但在应力集中区域,由于应力梯度的变化较大,大尺寸单元不能很好的描述该区域的应力情况。虽然能够通过细化单元来提高模拟精度,但对于大尺寸结构而言,将极大的降低分析效率。近年来,由美国董平莎教授提出的动态结构应力法,将按虚功原理分配到单元节点上的节点力采用功等效的方式重新变为单元上边上的线力,再通过线力计算结构应力,由于节点力是与外载荷相关,降低了网格不敏感性问题。但由于该方法将节点力按线性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网格尺寸较大且应力梯度剧烈的部位不能改保证计算精度。
CN103559361B公开了一种构件强度的优化方法及其应力分析方法,图1示出该方法采用分段线性载荷拟合原有的线性载荷的应力示意图,该方法需要在应力集中区域内、外分别插入一个节点,对于应力集中部位的单元,在应力梯度明显的位置插入第一节点,在应力分布梯度不明显的位置插入第二节点,采用分段线性载荷分布拟合原有的线性载荷分布,可以对较大的单元尺寸求得的分析结果进行修正。该方法的缺点在于一方面由于没有确定两个节点位置,因此两个节点的位置较多依赖于经验;另一方面应力梯度较大区域的应力分布非线性严重,仅进行一次计算,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
为此,需要一种精度高的且不依赖人为经验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由于大尺寸构件的单元尺寸对应力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细化网格还需要依赖于经验,本发明不采用任意插入节点位置的方式,而是利用单元节点进行计算,采用迭代的方法,逐步逼近应力的真实值,从而增加应力分析的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待优化的构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所述构件分割成单元网格,将模型中应力集中部位的单元网格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作为初始单元节点;
从模型中获得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度、板厚、初始单元节点的初始线载荷参数和线弯矩参数,并利用上述参数计算所述单元网格两端的线载荷;
所述初始单元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靠近应力集中区域,第二节点远离应力集中区域;
步骤二:判断所述单元网格长度是否大于n倍的板厚,其中n为预设值;
如果否,利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采用双直线分布方法计算等效分布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执行步骤五;如果是,则继续进一步判断,判断是否满足L/n>2t;其中,L是所述单元网格长度,t是板厚;
如果否,在当前的所述单元网格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中间插入第三节点,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2倍的板厚,从而确定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各自的线载荷,执行步骤五;
如果是,在当前的所述单元网格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中间插入第三节点,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L/n;
其中,l1是第三节点的位置;
步骤三:采用直线加线性分布方式,利用所述第三节点形成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更新的线载荷参数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初始线载荷相等的原理,重新分布线力,获得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更新的线载荷参数;
随后,假设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及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组成双线性分布模式,定义第二节点线载荷参数为其初始线载荷参数和步骤三获得的更新的第二节点线载荷参数的中值,重新分布线荷载,从而求出第一节点的线载荷参数和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步骤四:将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组成的更新的单元,此时,第一节点的位置不变,第二节点的位置替换为第三节点所在的位置,将步骤三更新的第三节点的位置赋值给单元格长度,再次判断单元格长度是否大于nt,如果大于nt,返回到步骤二执行进一步判断,判断是否满足L/n>2t;
如果L≤nt时,并且L>2t时,插入新的第三节点,此时设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t,返回执行步骤三;
步骤五:利用上述步骤获得相应的线弯矩,根据获得的应力集中部位的所述单元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获得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结构应力解析值,从而获得当前单元的优化后的应力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待优化的构件为丁字型焊接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不依赖于人为经验,对于应力集中区域所在的单元的两个端部采用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远离应力集中区域的第二节点的位置,从而获得当前单元的应力分布真实值,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构件应力分析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CN103559361B中构件的分段线性载荷拟合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优化方法的步骤三引入第三节点获得更新的线载荷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优化方法的步骤三在双线性假设下获得更新的线载荷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优化方法更新第三节点N4获得更新的线载荷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丁字型立板接头构件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优化方法的步骤三引入第三节点获得更新的线载荷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的优化方法的步骤三在双线性假设下获得更新的线载荷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优化方法的步骤五获得的最终更新的线载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更加清楚,下面,将以图3所示的丁字型焊接接头构件为例,结合本发明实例中所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有描述的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待优化的丁字型构件利用现有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如采用Pro/Engineer,Solidworks;再将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将所述构件的底板分割成具有较大单元长度的单元网格,其中,底板划分为A单元、B单元、C单元和D单元;并对所述构件进行初步分析,获得各所述单元网格参数以及该单元两端的线载荷;所述现有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括LUSAS,MSC.Nastran,Ansys,Abaqus,LMS-Samtech,Algor,Femap/NXNastran,Hypermesh,COMSOL Multiphysics,FEPG等。
以下步骤以A单元的应力分布为例,将模型中应力集中部位的所述A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作为初始单元节点,所述初始单元节点包括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其中第一节点N1靠近应力集中区域,第二节点N2远离应力集中区域;其中,所述单元网格参数包括单元网格长度L、板厚t、初始单元节点的初始线载荷参数f1,f2和线弯矩参数m;由于第一节点最靠近应力集中区域,而第二节点远离应力集中区域,因此第一节点的线载荷f1大于第二节点的线载荷f2
步骤二:操作人员设定判断条件中倍数值n,当人为取值倍数n=10时,判断单元格长度L是否大于10倍的板厚t;
当所述单元尺寸小于等于nt时,利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采用双直线分布方法重新计算分布后的线载荷,执行步骤五;如果L>10t,则继续如下进一步判断:
如果L/10>2t,如图3所示,在当前A单元格的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中间插入第三节点N3,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L/10,执行步骤三;
如果L/10≤2t,在当前单元格的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中间插入第三节点N3,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2t,从而确定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各自的线载荷f1,f2,执行步骤五;
其中,l1是第三节点的位置;
步骤三:如图3所示,采用直线加线性分布方式,利用所述第三节点N3形成的所述第一节点f1,f2的更新的线载荷参数f1′和f2′与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初始线载荷f1,f2相等的原理,重新分布线力,获得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更新的线载荷参数f1′和f2′;
重新分布后,f1′和f2′结果如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51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52
随后,假设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f1″和f2″及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fm″组成双线性分布模式,该模式下存在三个变量,定义第二节点线载荷参数f2″为其初始线载荷参数f2和步骤三获得的更新的第二节点线载荷参数f2′的中值,双线性假设的应力分布如图4所示。重新分布线力,力和弯矩等效的方程如式(3)所示。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53
根据公式(2),f2″为: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54
将式(4)带入到式(3)中求解,获得第一节点的线载荷参数f1″、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fm″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f2″,如公式(5)所示。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55
步骤四:将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组成的更新的单元,此时,第一节点N1的位置不变,第二节点的位置替换为第三节点所在的位置,将步骤三更新的第三节点的位置l1赋值给单元格长度L,分析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组成的单元;
再次判断L是否大于10t,如果大于10t,返回到步骤二执行进一步判断,判断是否满足L/n>2t;
如果L≤10t时(即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N4间距小于10t时),并且L>2t时,插入第三节点N4,此时设第三节点N4的位置l2=t,返回执行步骤三,采用双水平分布进行功等效后求解,如图5所示。
步骤五:采用下式获得重新分布的f1″′和f3″′结果: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61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62
获得线弯矩的计算方式如上述公式(7),则第一节点N1的结构应力解析值为: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63
所述第二节点的结构应力解析解与(8)式相同,获得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结构应力解析值,从而获得当前单元的优化后的应力分布。
以上以A单元作为示例性的说明,其他的单元的应力解析与A单元近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2
以下以单元长度为L=300t的立板接头为例,进一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
步骤一:图6示出待优化的丁字型构件,利用现有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再将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将所述构件的底板分割成具有较大单元长度的单元长度为L=300t的单元网格;
步骤二:操作人员设定判断条件中倍数值n,当人为取值倍数n=10时,判断单元格长度L是否大于10倍的板厚t;
由于(L/10=30t)>2t,因此如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中间插入第三节点N3,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L/10=30t,执行步骤三;
通过步骤三获得第一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1
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2
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3
完成第一次应力分布。
执行步骤四,将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组成的更新的单元,此时,第一节点N1的位置不变,第二节点的位置替换为第三节点所在的位置,将步骤三更新的第三节点的位置l1赋值给单元格长度,令单元格长度L1=l1,分析第一节点N1和第三节点N3组成的单元;
再次判断L1是否大于10t,因为l1=30t>10t,且(L1=30t/10=3t)>2t,插入第三节点N4,此时设第三节点N4的位置l2=30t/10=3t,返回执行步骤三,获得如图8所示的第一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4
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5
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6
完成第二次应力分布。
再次执行步骤四,将第一节点N1和第四节点N4组成的更新的单元,此时,第一节点N1的位置不变,第二节点的位置替换为第三节点N4所在的位置,将步骤三更新的第三节点的位置l2赋值给单元格长度,令单元格长度L2=l2=3t,分析第一节点N1和更新的第二节点N4组成的单元;
此时,L2(=3t)/10<2t,所以此时设l3=t,执行步骤五,最终获得如图9所示的第一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7
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Figure BDA0003377877120000078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是对其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内容所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或者替换,均属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待优化的构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所述构件分割成单元网格,将模型中应力集中部位的单元网格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作为初始单元节点;
从模型中获得所述单元网格的长度、板厚、初始单元节点的初始线载荷参数和线弯矩参数,并利用上述参数计算所述单元网格两端的线载荷;
所述初始单元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靠近应力集中区域,第二节点远离应力集中区域;
步骤二:判断所述单元网格长度是否大于n倍的板厚,其中n值为预设值;
如果否,利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采用双直线分布方法计算等效分布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执行步骤五;如果是,则继续进一步判断,判断是否满足L/n>2t;其中,L是所述单元网格长度,t是板厚;
如果否,在当前的所述单元网格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中间插入第三节点,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2倍的板厚,从而确定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各自的线载荷,执行步骤五;
如果是,在当前的所述单元网格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中间插入第三节点,所述插入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L/n;
其中,l1是第三节点的位置;
步骤三:采用直线加线性分布方式,利用所述第三节点形成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更新的线载荷参数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初始线载荷相等的原理,重新分布线力,获得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更新的线载荷参数;
随后,假设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参数及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组成双线性分布模式,定义第二节点线载荷参数为其初始线载荷参数和步骤三获得的更新的第二节点线载荷参数的中值,重新分布线荷载,从而求出第一节点的线载荷参数和第三节点的线载荷参数;
步骤四:将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组成更新的单元,此时,第一节点的位置不变,第二节点的位置替换为第三节点所在的位置,将步骤三更新的第三节点的位置赋值给单元格长度,再次判断单元格长度是否大于nt,如果大于nt,返回到步骤二执行进一步判断,判断是否满足L/n>2t;
如果L≤nt时,并且L>2t时,插入新的第三节点,此时设第三节点的位置为l1=t,返回执行步骤三;
步骤五:利用上述步骤获得相应的线弯矩,根据获得的应力集中部位的所述单元的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线载荷,获得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结构应力解析值,从而获得当前单元的优化后的应力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优化的构件为丁字型焊接接头。
CN202111425027.1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Active CN114036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027.1A CN11403668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027.1A CN11403668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6689A CN114036689A (zh) 2022-02-11
CN114036689B true CN114036689B (zh) 2023-03-14

Family

ID=80145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5027.1A Active CN114036689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668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361A (zh) * 2013-11-13 2014-02-05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构件强度的优化方法及其应力分析方法
JP2021067991A (ja) * 2019-10-18 2021-04-3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158510A (zh) * 2021-03-02 2021-07-23 同济大学 一种索网结构的优化找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361A (zh) * 2013-11-13 2014-02-05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构件强度的优化方法及其应力分析方法
JP2021067991A (ja) * 2019-10-18 2021-04-3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158510A (zh) * 2021-03-02 2021-07-23 同济大学 一种索网结构的优化找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英 ; 鲍延年 ; 樊星 ;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弹性体模具优化设计.(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6689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8913B (zh) 曲线箱梁弯桥的有限单元法
WO2023011029A1 (zh) 结构损伤分析的近场有限元法及在商用软件中的实现方法
CN102682175B (zh) 基于屈曲模态组合的网格结构施工误差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07451365A (zh) 一种集中传载的长螺栓强度及刚度分析方法
CN106021644A (zh) 确定混合维模型界面约束方程系数的方法
Tezduyar Finite element interface-tracking and interface-capturing techniques for flows with moving boundaries and interfaces
Peng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geometric and material nonlinearities on limit-cycle oscillation of a cropped delta wing
CN109255141B (zh) 一种汽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截面形状优化方法
CN103559361B (zh) 一种构件强度的优化方法及其应力分析方法
CN114036689B (zh) 一种基于迭代的构件强度应力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Efficient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hydraulic pipeline with adaptive sampling region
CN111967177B (zh) 焊接钢结构焊缝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
CN107688691A (zh) 一种木结构用齿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11259575B (zh) 复杂钢管节点整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
CN103678753B (zh) 一种分离界面连接强度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US818059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hermal analysis on a building through universal meshing
CN110705169A (zh)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CN103226643B (zh) 基于曲线斜拉桥专用分析程序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JP2013037437A (ja) 構造解析システム,構造解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構造解析方法
CN115544746A (zh) 一种多属性目标驱动的铝制副车架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5114706A (zh) 边坡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24803A (zh) 旋压机的建模方法和装置
Knabel et al.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using object oriented environment STAND
CN116484667B (zh) 一种支撑连接器结构的拓扑优化与安定评估方法
Zhang et al. Pseudo-static topology optimization using the evolutionary-type metho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