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4088B -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4088B
CN114034088B CN202111315849.4A CN202111315849A CN114034088B CN 114034088 B CN114034088 B CN 114034088B CN 202111315849 A CN202111315849 A CN 202111315849A CN 114034088 B CN114034088 B CN 114034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control module
humidification
main control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58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4088A (zh
Inventor
郭全丽
李锡东
曹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58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408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39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76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4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4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4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4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湿度采集模块、空调主控模块、加湿主控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其中,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湿度值;空调主控模块与湿度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加湿主控模块与空调主控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电压调节模块与加湿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以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能提高对环境湿度控制的精确度,也能快速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且适应多种室内环境,满足不同场景湿度需求,更加智能化。

Description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与加湿器分别独立控制,且加湿强度人为调控。其中,例如人类最适宜湿度为45%RH-75%RH,图书馆最适宜湿度为40%RH-60%RH,电脑通讯机房环境湿度为45%RH-60%RH。空调器的使用使环境湿度降低,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单独的人为控制,以实现对环境湿度的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人为调整空调器或者加湿器等以控制环境湿度的方式,对于一些例如婴儿房或图书馆或电脑通讯机房等环境的控制存在不便,会导致对室内环境湿度的控制不够精确,进而会引起人类不适或者加剧图书和电脑机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湿度控制系统,能提高对环境湿度控制的精确度,也能快速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适用于多种室内环境,更加智能化。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出一种加湿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湿度采集模块,所述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湿度值;空调主控模块,所述空调主控模块与所述湿度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加湿主控模块,所述加湿主控模块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所述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以按照所述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采用空调主控模块与加湿主控模块进行联动控制,空调主控模块根据湿度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环境湿度值确定加湿需求档位,加湿主控模块根据加湿需求档位控制电压调节模块以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以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从而使湿度控制系统具备能根据环境湿度值RH智能选择的多档位的加湿功能,适用于多种室内环境,可以满足更多场景的湿度需求。当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运行时,能提高对环境湿度控制的精确度,并快速提升环境湿度,进而能够快速达到调节环境湿度的效果,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的同时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主控模块在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环境湿度值小于第一湿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湿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一档位,在所述环境湿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湿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二档位,在所述环境湿度值小于所述第三湿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三档位;其中,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所述第二湿度阈值>所述第三湿度阈值;所述第一档位的加湿强度<所述第二档位的加湿强度<所述第三档位的加湿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状态检测模块,所述状态检测模块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和所述加湿主控模块均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空调主控模块的空调状态信号并生成空调状态检测信号,以及检测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的加湿状态信号并生成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四端接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于空调状态检测点,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有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二节点;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加湿状态检测点,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状态检测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三节点;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四节点;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空调状态检测点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四端接地;所述加湿主控模块采集所述空调状态检测点的电平信号以作为空调状态检测信号;所述空调主控模块与所述加湿状态检测点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加湿状态检测点的电平信号以作为所述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确定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判断所述空调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确定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根据预设加湿档位进行加湿独立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主控模块,用于接收空调主控模块发送的加湿需求档位信息,并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信息输出加湿控制信号;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所述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加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湿驱动电压控制加湿输出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可以是独立的加湿装置或者加湿器,也可以是与空调器一体的加湿模块,加湿装置能根据环境湿度值智能控制加湿模块进行多档位加湿,进而能够快速提升环境湿度,有效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并且加湿装置采用空调主控模块与加湿主控模块进行联动控制,使得加湿装置能实现自主加湿的同时还具备在线监测功能,更加智能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加湿控制方法,用于空调,所述加湿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环境湿度值;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将所述加湿需求档位发送给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所述加湿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档位调节加湿驱动电压,以按照所述加湿需求档位进行加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加湿控制方法,用于空调,该空调采用空调主控模块与加湿主控模块进行联动控制,进而能使空调能根据环境湿度值智能选择不同的加湿档位进行加湿,进而能够快速提升环境湿度,有效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从而使采用该加湿控制方法的空调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加湿状态检测信号;根据所述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以及将空调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监测空调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湿度控制系统10、加湿装置20;
湿度采集模块1、空调主控模块2、加湿主控模块3、电压调节模块4、状态检测模块5、加湿模块6;
第一检测单元51、第二检测单元52;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可变电阻R9、第一光耦B1、第二光耦B2、IO口1’、IO口2’、IO口3’、IO口4’、预设电源VCC、加湿状态检测点A、空调状态检测点B、第一节点G、第二节点E、第三节点H、第四节点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的框图,其中,湿度控制系统10包括湿度采集模块1、空调主控模块2、加湿主控模块3和电压调节模块4。
其中,湿度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环境湿度值。其中,环境温度值用RH表示,湿度采集模块1可以为包括设置于空调内部的传感器,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室内的湿度采集装置等以采集当前环境的湿度数据。
空调主控模块2与湿度采集模块1连接,用于根据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其中,空调主控模块2可以为设置于空调内部的控制模块,空调主控模块2可用于对整个控制逻辑信号进行处理。具体地,当空调主控模块2接收到环境湿度值RH后,能对环境湿度值RH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环境湿度值RH所处的湿度数据的控制范围,以及能够根据环境湿度值RH确定加湿需求档位。
例如,可在用电器出厂时根据需要或者根据人体对于环境湿度的敏感度和舒适度设定湿度数据的控制范围,再例如,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遥控器等装置对湿度数据的控制范围进行更改和设定。
具体地,将第一湿度阈值、第二湿度阈值和第三湿度阈值分别用RH1、RH2和RH3表示,其中,第一湿度阈值RH1>第二湿度阈值RH2>第三湿度阈值RH3。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主控模块2在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时具体用于,在环境湿度值RH小于第一湿度阈值RH1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湿度阈值RH2即RH2≤RH≤RH1时,确定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一档位,在环境湿度值RH小于第二湿度阈值RH2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湿度阈值RH3即RH3≤RH≤RH2时,确定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二档位,在环境湿度值RH小于第三湿度阈值RH3即RH≤RH3时,确定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三档位。其中,第一档位的加湿强度<第二档位的加湿强度<第三档位的加湿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环境湿度值RH越小时,空调主控模块2确定对应的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所应执行的加湿强度越强,进而可根据湿度设定的湿度数据的控制范围对加湿需求档位进行分阶控制,能提升用户舒适度且更加智能化。
加湿主控模块3与空调主控模块2通信连接,用于根据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其中,加湿主控模块3与空调主控模块2之间可进行有线或者无线通信,例如空调主控模块2能将获取的环境湿度值RH所处的湿度数据的控制范围以及加湿需求档位等信息,通过网关或者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局域网)或者有线等方式发送至加湿主控模块3中,以控制加湿主控模块3动作,例如加湿主控模块3可以根据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
电压调节模块4与加湿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根据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以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具体地,可以根据加湿需求档位在电压调节模块4中进行多档位的设置,例如,可将多档位对应第一档位的加湿强度、第二档位的加湿强度和第三档位的加湿强度设置为第一档位的电压值、第二档位的电压值和第三档位的电压值。电压调节模块4中可包括数字电位器等,可利用数字电位器分压以完成加湿档位的分级。
在实施例中,加湿主控模块3根据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对应的加湿控制信号,并将加湿控制信号发送至电压调节模块4,电压调节模块4接收到加湿控制信号后,根据加湿控制信号确定其对应的档位加湿需求,并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例如,当RH≤RH3时,控制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需以第三档位的加湿强度运行,即以最高强度的加湿档位运行,加湿主控模块3根据获取的加湿需求档位信息生成包含有启动第三档位的加湿控制信号并发送电压调节模块4,电压调节模块4进而能够根据获取的加湿控制信号,驱动电压至对应第三档位的电压值,从而使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第三档位电压值进行加湿,进而实现快速提升环境湿度,以快速满足用户的舒适度需求,更加智能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10,采用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主控模块3进行联动控制,空调主控模块2根据湿度采集模块1采集到的环境湿度值RH确定加湿需求档位,加湿主控模块3根据加湿需求档位控制电压调节模块4以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以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从而使湿度控制系统10具备能根据环境湿度值RH智能选择的多档位的加湿功能,适用于多种室内环境,可以满足更多场景的湿度需求。当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运行时,能提高对环境湿度控制的精确度,并快速提升环境湿度,进而能够快速达到调节环境湿度的效果,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的同时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的框图,其中,湿度控制系统10还包括状态检测模块5,状态检测模块5与空调主控模块2和加湿主控模3块均连接,用于检测空调主控模块2的空调状态信号并生成空调状态检测信号,以及检测加湿主控模块3的加湿状态信号并生成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具体地,在空调主控模块2工作状态下,空调主控模块2输出空调状态信号,状态检测模块5接收到空调状态信号后,根据空调状态信号生成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并以电平信号的方式输出至空调状态检测点B,以被加湿主控模块3采集到,加湿主控模块3进而可以根据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判断空调主控模块2的运行状态。同理,在加湿主控模块3工作状态下,加湿主控模块3输出加湿状态信号,状态检测模块5接收到加湿状态信号后,根据加湿状态信号生成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并以电平信号的方式输出至加湿状态检测点A,以被空调主控模块2采集到,空调主控模块2进而可以根据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加湿主控模块3的运行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状态检测模块5包括第一检测单元51和第二检测单元52。其中,第一检测单元51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其中,第一检测单元51的第二端与空调主控模块2连接,第一检测单元51的第三端与加湿主控模块3连接。第二检测单元52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二检测单元52的第二端与加湿主控模块3连接,第二检测单元52的第三端与第一检测单元5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检测单元52的第四端接地。
其中,可结合图2和图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检测模块5。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检测单元5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一光耦B1。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空调主控模块2连接,其中,可设置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空调主控模块2的端口IO口1’连接,空调主控模块2的端口IO口1’用于输出电平信号即空调状态信号。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G。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加湿主控模块3连接于空调状态检测点B,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有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二节点E。第一光耦B1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G连接,第一光耦B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于加湿状态检测点A,第一光耦B1的第三端与第二检测单元52连接,第一光耦B1的第四端与第二节点E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主控模块2正常工作时,空调主控模块2由IO口1’输出高电平信号,即C点处于高电平状态,加湿状态检测点A和第一节点G也为高电平状态,此时第一光耦B1不导通,第二节点E为高电平状态。当空调主控模块2运行异常时,例如空调器出现故障时,空调主控模块2由IO口1’输出低电平信号,即C点处于低电平状态,加湿状态检测点A和第一节点G也为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一光耦B1导通,第二节点E为低电平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检测单元52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二光耦B2。
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空调状态检测点B连接,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三节点H。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光耦B1的第三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四节点F。第二光耦B2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H连接,第二光耦B2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空调状态检测点B连接,第二光耦B2的第三端与第四节点F连接,第二光耦B2的第四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当加湿主控模块3正常工作时,加湿主控模块3由IO口3’输出高电平信号,即D点处于高电平状态,空调状态检测点B和第三节点H也为高电平状态,此时第二光耦B2不导通,第四节点F为高电平状态。当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时,如对应的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处于缺水或者掉线状态时,加湿主控模块3由IO口3’输出低电平信号,即D点处于低电平状态,空调状态检测点B和第三节点H也为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二光耦B2导通,第四节点F为低电平状态。
进一步地,加湿主控模块3采集空调状态检测点B的电平信号以作为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其中,加湿主控模块3通过其端口IO口3’与空调状态检测点B连接,加湿主控模块3由IO口3’用于输出电平信号即加湿状态信号。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状态检测点A连接,用于采集加湿状态检测点A的电平信号以作为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具体地,当空调主控模块2和加湿主控模块3均处于在线可工作状态时,C点和D点均为高电平状态,状态检测模块5根据加湿状态信号生成的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并由加湿状态检测点A输出时,会反向调节第一光耦B1的导通或者关断以及第二节点E的电平状态。其中,加湿状态检测信号的电平状态可根据C点电平状态和第四节点F的电平状态和/或空调状态检测点B的电平状态而获取,例如,可设置A=F·C=B·C,其中,A、F、B和C均表示对应检测点或者节点的电平状态,“·”表示“与”,也就是说,当第四节点F、C点以及空调状态检测点B均为高电平状态时,加湿状态检测点A输出加湿状态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以及,当第四节点F、C点和空调状态检测点B中的至少一处为低电平状态时,则加湿状态检测点A输出的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即为低电平信号。C点为高电平状态时,第一光耦B1为关断状态,当加湿状态检测点A输出的加湿状态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会反向调节第一光耦B1继续保持关断状态,第二节点E为高电平状态,此时空调主控模块2采集到加湿状态检测点A的高电平信号后,确定加湿主控模块3为正常运行状态,进而能够确定对应的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同理,空调状态检测信号的电平状态可根据D点电平状态和第二节点E的电平状态和/或加湿状态检测点A的电平状态而获取,例如,可设置B=E·D=A·D,其中,B、E、D和A均表示对应检测点或者节点的电平状态,“·”表示“与”,也就是说,当第二节点E、D点和加湿状态检测点A均为高电平状态时,空调状态检测点B输出空调状态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以及,当第二节点E、D点和加湿状态检测点A中的至少一处为低电平状态时,则空调状态检测点B输出的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即为低电平信号。D点为高电平状态时,第二光耦B2为关断状态,当空调状态检测点B输出的加湿状态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会反向调节第二光耦B2继续保持关断状态,第四节点F为高电平状态,此时加湿主控模块3采集到空调状态检测点B的高电平信号后,确定空调主控模块2为正常运行状态,进而能够确定对应的空调器能够正常工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主控模块3进行数据传输时,空调主控模块2可以经端口IO口2’并通过网关或者WI-FI或者有线等方式将加湿需求档位信息等发送至加湿主控模块3的端口IO口4’,以被加湿主控模块3接收,加湿主控模块3可以根据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并发送至电压调节模块4。其中,电压调节模块4可以包括一个可变电阻R9,可变电阻R9用于与加湿主控模块3连接,加湿主控模块3输出加湿控制信号后,电压调节模块4根据加湿控制信号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9的阻值,以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进而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主控模块2还用于根据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加湿主控模块3的运行状态,并在确定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
具体地,当空调主控模块2正常工作但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时,C点处于高电平状态,加湿状态检测点A和第一节点G也为高电平状态,此时第一光耦B1不导通,第二节点E为高电平状态。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则D点处于低电平状态,根据B=E·D=A·D确定空调状态检测点B处于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二光耦B2导通,第四节点F为低电平状态。进而根据A=F·C=B·C可确定加湿状态检测点A输出的加湿状态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空调主控模块2采集到加湿状态检测点A的低电平信号后,确定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进而确定对应的加湿器或者加湿装置处于掉线状态,此时空调主控模块2独自运行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进一步地,空调主控模块2还可通过网关或者WI-FI或者有线进行信息传输,以通报故障信息给加湿主控模块3,或者加湿主控模块3也能根据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识别出自身处于故障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湿主控模块3还用于根据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判断空调主控模块2的运行状态,并在确定空调主控模块2运行异常时,根据预设加湿档位进行加湿独立控制。
具体地,当加湿主控模块3正常工作但空调主控模块2运行异常时,空调主控模块2输出低电平信号,即C点位为低电平状态,加湿状态检测点A为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一光耦B1导通,第二节点E为低电平状态。加湿主控模块3正常运行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即D点处于高电平状态,根据B=E·D=A·D确定空调状态检测点B处于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二光耦B2导通,第四节点F为低电平状态。进而根据A=F·C=B·C可确定加湿状态检测点A为低电平状态。此时,加湿主控模块3识别出空调主控模块2的端口IO口1’为低电平状态,从而确定空调主控模块2运行异常,进而确定对应的空调器处于掉线状态,此时加湿主控模块3按照根据预设加湿档位独自运行。进一步地,空调主控模块2还能根据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识别出自身处于故障状态。
当加湿主控模块3与空调主控模块2均运行异常时,空调主控模块2输出低电平信号,即C点位为低电平状态,加湿状态检测点A为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一光耦B1导通,第二节点E为低电平状态。加湿主控模块3运行异常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即D点处于低电平状态,根据B=E·D=A·D确定空调状态检测点B处于低电平状态,此时第二光耦B2导通,第四节点F为低电平状态。进而根据A=F·C=B·C可确定加湿状态检测点A为低电平状态。此时,空调主控模块2能根据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识别出自身处于故障状态,以及加湿主控模块3也能根据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识别出自身处于故障状态,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主控模块3不再对对方的运行状态进行识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控制系统10,在现有的空调器和加湿器或者加湿模块联动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状态检测模块5,使加湿主控模块3与空调主控模块2能对彼此的工作状态进行相互检测,以实现二者的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并在任意一方出现故障或者掉线时,另一方能自主运行,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框图,其中,加湿装置20包括加湿主控模块3、电压调节模块4和加湿模块6。
具体地,加湿装置20可以是独立的加湿装置或者加湿器,也可以是与空调器一体的加湿模块。
进一步地,加湿主控模块3用于接收空调主控模块2发送的加湿需求档位信息,并根据加湿需求档位信息输出加湿控制信号。电压调节模块4与加湿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根据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
其中,加湿主控模块3、空调主控模块2以及电压调节模块4之间的信号识别、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所描述的三个模块间的信号传输和处理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加湿模块6用于根据加湿驱动电压控制加湿输出量。其中加湿模块6中包含如水等加湿所需液体,当加湿模块6中缺水或者故障或者当加湿装置20中其他模块发生故障时,加湿装置20可依照上面实施例中湿度控制系统10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自主加湿和在线监测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20,可以是独立的加湿装置或者加湿器,也可以是与空调器一体的加湿模块6,加湿装置20能根据环境湿度值RH智能控制加湿模块6进行多档位加湿,进而能够快速提升环境湿度,有效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并且加湿装置20采用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主控模块3进行联动控制,使得加湿装置20能实现自主加湿的同时还具备在线监测功能,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本发明的加湿控制方法用于空调,其中该空调中设置有加湿模块20,或者该空调外接有独立的加湿模块20,二者能够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主控模块3的联动控制。加湿控制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S3,具体如下。
S1,获取环境湿度值。例如,可采用设置于空调内部的湿度传感器,或者采用设置于室内的湿度采集装置等以采集当前环境的湿度数据并记为环境温度值RH。
S2,根据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其中,空调内部的空调主控模块可获取采集到的环境温度值RH,并对环境湿度值RH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环境湿度值RH所处的湿度数据的控制范围,以及能够根据环境湿度值RH确定加湿需求档位。
S3,将加湿需求档位发送给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加湿主控模块根据加湿需求档位调节加湿驱动电压,以按照加湿需求档位进行加湿。
加湿主控模块能根据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并发送至电压调节模块,以控制电压调节模块根据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进而能够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从而能够快速提升环境湿度,以快速满足用户的舒适度需求,更加智能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加湿控制方法,用于空调,该空调采用空调主控模块2与加湿主控模块3进行联动控制,进而能使空调能根据环境湿度值RH智能选择不同的加湿档位进行加湿,进而能够快速提升环境湿度,有效改善人体感知舒适度,从而使采用该加湿控制方法的空调更加智能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加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加湿控制方法具体还包括步骤S4和步骤S5。
S4,获取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具体地,在加湿主控模块工作状态下,加湿主控模块3输出加湿状态信号,状态检测模块接收到加湿状态信号后,根据加湿状态信号生成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S5,根据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加湿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加湿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以及将空调状态信号发送给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加湿主控模块监测空调运行状态。
状态检测模块将生成的加湿状态检测信号以电平信号的方式输出至加湿状态检测点,以被空调主控模块采集到,空调主控模块进而可以根据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加湿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当确定加湿主控模块正常运行时,空调主控模块能与进行联动控制,以执行多档位加湿功能,当确定加湿主控模块为掉线状态时,由空调主控模块独自运行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加湿主控模块运行异常,并且加湿主控模块也能识别自身处于故障状态。以及状态检测模块还能根据空调状态信号生成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加湿主控模块进而可以根据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判断空调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当确定空调主控模块为掉线状态时,加湿主控模块能独自运行,并且空调主控模块也能识别自身处于故障状态。
以及将空调状态信号发送给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加湿主控模块监测空调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和加湿装置或加湿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湿度采集模块,所述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湿度值;
空调主控模块,所述空调主控模块与所述湿度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
加湿主控模块,所述加湿主控模块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档位生成加湿控制信号;
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所述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以按照目标加湿档位进行加湿;
所述湿度控制系统还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所述状态检测模块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和所述加湿主控模块均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空调主控模块的空调状态信号并生成空调状态检测信号,以及检测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的加湿状态信号并生成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
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第四端接地;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
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于空调状态检测点,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有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二节点;
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加湿状态检测点,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
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状态检测点连接,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三节点;
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四节点;
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空调状态检测点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四端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模块采集所述空调状态检测点的电平信号以作为空调状态检测信号;
所述空调主控模块与所述加湿状态检测点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加湿状态检测点的电平信号以作为所述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主控模块在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环境湿度值小于第一湿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湿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一档位,在所述环境湿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湿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三湿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二档位,在所述环境湿度值小于所述第三湿度阈值时,确定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为第三档位;
其中,所述第一湿度阈值>所述第二湿度阈值>所述第三湿度阈值;
所述第一档位的加湿强度<所述第二档位的加湿强度<所述第三档位的加湿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确定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
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状态检测信号判断所述空调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确定所述空调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根据预设加湿档位进行加湿独立控制。
4.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所述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主控模块,用于接收空调主控模块发送的加湿需求档位信息,并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档位信息输出加湿控制信号;
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与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加湿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驱动电压至对应所述加湿需求档位的电压值;
加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湿驱动电压控制加湿输出量。
5.一种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空调,所述空调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环境湿度值;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值确定当前所处环境的加湿需求档位;
将所述加湿需求档位发送给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所述加湿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加湿需求档位调节加湿驱动电压,以按照所述加湿需求档位进行加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加湿状态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加湿状态检测信号判断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的运行状态,并在所述加湿主控模块运行异常时进行报警提示;以及
将空调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加湿主控模块,以使得所述加湿主控模块监测空调运行状态。
CN202111315849.4A 2021-11-08 2021-11-08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034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5849.4A CN114034088B (zh) 2021-11-08 2021-11-08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PCT/CN2021/143397 WO2023077655A1 (zh) 2021-11-08 2021-12-30 加湿控制系统、加湿系统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5849.4A CN114034088B (zh) 2021-11-08 2021-11-08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4088A CN114034088A (zh) 2022-02-11
CN114034088B true CN114034088B (zh) 2023-05-12

Family

ID=8014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5849.4A Active CN114034088B (zh) 2021-11-08 2021-11-08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4088B (zh)
WO (1) WO20230776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4588A (zh) * 2024-02-05 2024-03-15 深圳市智岩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感应调控设备及其加湿控制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9740Y (zh) * 2004-12-17 2006-04-05 黄尚南 空调控制器
CN2821455Y (zh) * 2005-07-28 2006-09-27 大连三洋空调机有限公司 一种准连续控制空调加湿电路板
JP5511698B2 (ja) * 2011-01-20 2014-06-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空調機連係制御システム、空調機連係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機連係制御プログラム
CN203010838U (zh) * 2012-12-10 2013-06-19 中交国通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CN204345862U (zh) * 2014-06-23 2015-05-20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辅助普通空调智能换气的装置
CN10557252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的检测电路
CN104976726A (zh) * 2015-07-24 2015-10-1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带加湿装置的空调和空调加湿控制方法
JP2017044395A (ja) * 2015-08-25 2017-03-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5135627B (zh) * 2015-09-24 2018-02-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892362B (zh) * 2016-05-03 2018-11-09 北京东标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对驱动电路中mos管的短路监测电路
CN211451296U (zh) * 2019-11-04 2020-09-08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湿度调节的家电系统
CN111609539A (zh) * 2020-05-21 2020-09-01 安徽天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办公室湿度调节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4088A (zh) 2022-02-11
WO2023077655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9654B2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rrangement to monitor and control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components
US797916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o a controller
CN108482404A (zh) 一种车厢内温度分区控制系统及分区调温方法
CN114034088B (zh) 湿度控制系统和加湿装置以及加湿控制方法
CN103335387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风量调节装置、方法
WO2016003751A1 (e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control system, hvac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0500710A (zh) 一种空调故障自诊断方法
CN113551399B (zh) 一种空调新风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1306706B (zh) 一种空调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800470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282450A (zh) 一种电器盒子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14459116B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WO20160608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N112923426B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电采暖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0018687A (ja) 空調機の集中管理システム
CN109028470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6440154B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3390166A (zh) 一种室内环境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5371439A (zh) 空调器及其风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594906A (zh) 一种因人而异带记忆功能的智能辨识舒适性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1271792A (zh) 空调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US6129286A (en) Ventilation system, particularly for use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KR100955210B1 (ko) 사무용 건물설비의 최적관리 및 에너지 절감을 위한 지능형 빌딩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05091193B (zh) 变频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变频空调系统
CN109041517A (zh) 暖通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