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3274A -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3274A
CN114023274A CN202111423764.8A CN202111423764A CN114023274A CN 114023274 A CN114023274 A CN 114023274A CN 202111423764 A CN202111423764 A CN 202111423764A CN 114023274 A CN114023274 A CN 114023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value
apl
apl valu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37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3274B (zh
Inventor
陈子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37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3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3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3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3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3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背光调整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到最佳的显示效果,提高画面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设备主流的显示模式为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简称VA)显示模式和IPS显示模式(ln-Plane Switching,面内转换,简称IPS)两种。IPS显示模式属水平电场的显示模式,与VA显示模式相比,IPS显示模式具有视角广、高透过率和色偏小的优势。但是与VA显示模式相比,IPS显示模式下显示设备的显示器对机械的压力(按压,翘曲量,折弯)更加敏感,显示设备的显示器在受压后容易在屏幕边缘容易产生漏光,这种屏幕边缘漏光,在低灰度画面非常容易被人眼所察觉,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现有的背光调整算法在显示设备在动态画面切换时,如场景切换从全黑画面切到较亮画面,从较亮画面切换至较暗画面等视频常见场景下,还会出现画面闪烁,忽明忽暗等问题,使用户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显示设备的不同的画面切换时,画面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种背光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所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可选的,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是否小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小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保持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不小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可选的,还包括:
所述多个APL值区间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APL值区间、第二APL值区间、第三APL值区间和第四APL值区间;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包括第一背光值、第二背光值、第三背光值和第四背光值;所述第二背光值等于所述第三背光值;所述第四背光值大于所述第一背光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背光值;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所述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所述第一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在所述第一背光值和所述第二背光值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增背光曲线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可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所述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所述第二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将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所述第二背光值。
可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所述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所述第三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在所述第三背光值和所述第四背光值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可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所述第四APL值区间最小APL值,则将所述第四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将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所述第四背光值。
可选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和背光调整系数,获取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
基于所述用户UI背光联动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一种背光调整装置,包括:
画面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所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区间确认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背光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背光调整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背光调整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所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背光调整程序,所述背光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所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上述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首先,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接着,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并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最后,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APL值区间,当当前画面APL值位于不同的APL值区间时,根据合适的预设背光值,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与当前画面APL值之间满足合适的大小关系,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到最佳的显示效果,提高画面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调整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调整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背光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其中,当前用户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背光值是指当前用户界面的背光值。当前画面APL(average pixel level,平均像素亮度等级,简称APL)值是指当前画面的平均像素亮度等级,即画面平均亮度。
可选地,在步骤S11之前,本实施例的背光调整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接入视频信号。若未接收到该视频信号,则维持用户预先设置的用户界面背光值。若接收到该视频信号,则对该视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作为优选地,该用户界面为IPS显示模式的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以在后续步骤中根据当前画面APL值,判断当前用户UI背光值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使用户界面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S12: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其中,曲线转折点参数为用户自定义的参数,用于配置背光值曲线的转折点。APL值区间是指由用户自定义的APL值形成的区间。预设背光值是指用户自定义设置的背光值。
作为优选地,多个APL区间为连续的区间,以保证对当前UI背光值进行连续的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显示设备出现屏幕边缘漏光,用户界面忽明忽暗的情况,需要合适的调整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与当前画面APL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APL值区间,当当前画面APL值位于不同的APL值区间时,根据合适的预设背光值,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与当前画面APL值之间满足合适的大小关系,使显示设备的用户界面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例如,该多个APL值区间可以是低APL值区间、中APL值区间和高APL值区间,即划分不同的画面平均亮度等级。
例如,曲线转折点参数多个APL值,可选地,该APL值的大小范围为0~255。作为优选地,多个APL值包括APL1、APL2、APL3和APL4,其中,APL1为0,APL2为15,APL3为150,APL4为240。APL1至APL2形成低APL值区间(0,15),APL2至APL3形成中APL值区间(15,150),APL3至APL4以及APL4至255形成高APL值区间(150,240)/(240,255)。
示例性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预设背光值。作为一示例,该多个预设背光值可以根据当前UI背光值进行设置,即根据当前UI背光值几间隔设置多个预设背光值,该多个预设背光值与多个APL值区间形成多个背光值曲线的转折点。例如,当当前UI背光值为100时,多个预设背光值BL1、BL2、BL3和BL4,作为优选地,BL1为30,BL2为80,BL3为80,BL4为6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中的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当当前画面APL值位于不同的APL值区间时,即当前画面APL值处于不同的画面平均亮度等级时,可以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相应地对当前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以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与当前画面APL值之间满足合适的大小关系,使显示设备的用户界面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S13: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其中,目标APL值区间是指当前用户UI背光值所在的APL值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即判断当前画面APL值对应的画面平均亮度等级,以使后续步骤能够根据当前画面APL值对应的画面平均亮度等级,相应地对当前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以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与当前画面APL值之间满足合适的大小关系,使显示设备的用户界面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S14: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其中,背光值调整策略是指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的策略。
示例性地,若目标APL值区间为低APL值区间,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预设背光值选择两个预设背光值,在该两个预设背光值之间的数值范围内增大当前用户UI背光值,以避免IPS显示模式在低APL值区间的漏光情况。
示例性地,若目标APL值区间为中APL值区间,根据实际情况从从多个预设背光值选择一个预设背光值,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该预设背光值,保持尽量稳定的当前用户UI背光值,剔除由于当前画面APL值波动大造成的用户界面中的画面忽明忽暗的不良画质体验。
示例性地,若目标APL值区间为高APL值区间,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预设背光值选择两个预设背光值,在该两个预设背光值之间的数值范围内减小当前用户UI背光值,或则,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预设背光值选择一个预设背光值,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该预设背光值,保持尽量稳定的当前用户UI背光值,剔除由于当前画面APL值波动大造成的用户界面中的画面忽明忽暗的不良画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接着,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并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最后,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APL值区间,当当前画面APL值位于不同的APL值区间时,根据合适的预设背光值,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与当前画面APL值之间满足合适的大小关系,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到最佳的显示效果,提高画面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背光调整方法还包括:
S21:判断当前画面APL值是否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
示例性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低APL值区间(0,15),中APL值区间(15,150)和高APL值区间(150,240)/(240,255)。具体地,判断当前画面APL值是否小于上述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即低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0。
S22: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保持当前用户UI背光值。
示例性地,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例如当前画面APL值小于上述低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0,则保持当前用户UI背光值。
S23: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不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不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例如当前画面APL值不小于上述低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0,则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2至步骤S14。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当前画面APL值是否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保持当前用户UI背光值,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不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灵活的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提高背光调整方法的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APL值区间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APL值区间、第二APL值区间、第三APL值区间和第四APL值区间;多个预设背光值包括第一背光值、第二背光值、第三背光值和第四背光值;第二背光值等于第三背光值;第四背光值大于第一背光值,且小于第二背光值,在步骤S14中,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包括: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第一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在第一背光值和第二背光值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增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多个APL值区间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APL值区间、第二APL值区间、第三APL值区间和第四APL值区间,例如第一APL值区间(0,15),第二APL值区间(15,150),第三APL值区间(150,240)和第四APL值区间(240,255)。多个预设背光值包括根据当前用户UI背光值设置的第一背光值BL1、第二背光值BL2、第三背光值BL3和第四背光值BL4;第二背光值BL2等于第三背光值BL3;第四背光值BL4大于第一背光值BL1,且小于第二背光值BL2。作为优选地,BL1为30,BL2为80,BL3为80,BL4为60。
在本实施例中,在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时,通过将第一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在第一背光值和第二背光值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增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避免IPS显示模式在低APL值区间的漏光情况,使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到最佳的显示效果,提高画面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还包括: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第二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二背光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时,将第二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二背光值,能够保持尽量稳定的当前用户UI背光值,剔除由于当前画面APL值波动大造成的用户界面中的画面忽明忽暗的不良画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还包括: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第三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在第三背光值和第四背光值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时,将第三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在第三背光值和第四背光值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剔除由于当前画面APL值波动大造成的用户界面中的画面忽明忽暗的不良画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还包括:若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第四APL值区间最小APL值,则将第四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四背光值。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第四APL值区间最小APL值,将第二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第四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四背光值,能够保持尽量稳定的当前用户UI背光值,剔除由于当前画面APL值波动大造成的用户界面中的画面忽明忽暗的不良画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14中,即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包括:
S31: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和背光调整系数,获取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
其中,背光调整系数为根据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用户预先设置的用户界面背光值获取的系数。用户UI背光联动值是与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值,用于调整当前用户UI背光值。
示例性地,用户预先设置的用户界面背光值为BL_SET,背光调整系数为BL_UI,则背光调整系数为k=BL_SET/BL_UI。例如,BL_SET为100,BL_UI为100,则k=100/100=1。
示例性地,多个预设背光值包括BL1、BL2、BL3和BL4。当目标APL区间为第一APL值区间,根据BL2和背光调整系数k,获取第一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BL_reg(BL2)=BL2*k。当目标APL区间为第二APL值区间,根据BL3和背光调整系数k,获取第二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BL_reg(BL3)=BL3*k。当目标APL区间为第三APL值区间,根据BL4和背光调整系数k,获取第三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BL_reg(BL4)=BL4*k。当目标APL区间为第四APL值区间,根据BL4和背光调整系数k,获取第四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BL_reg(BL4)=BL4*k,以使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根据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整体的联动调整。
S32:基于用户UI背光联动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目标APL值区间为第一APL值区间,在第一背光值BL1和第二背光值BL2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增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例如,根据单调递增背光曲线BL=BL1+(BL_reg(BL2)-BL1)*((APLn-APL1)/(APL2-APL1)),其中,APLn为当前画面APL值,在第一背光值BL1和第二背光值BL2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目标APL值区间为第二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二背光值BL2,即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值BL=BL_reg(BL3)。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目标APL值区间为第三APL值区间,在第三背光值BL3和第四背光值BL4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例如,根据单调递减背光曲线BL=BL3-(BL3-BL_reg(BL4))*((APLn-APL1)/(APL2-APL1)),在第三背光值BL3和第四背光值BL4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目标APL值区间为第四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四背光值BL4,即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值BL=BL_reg(BL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和背光调整系数,获取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并基于用户UI背光联动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能够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用户界面背光值,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联动调整,提高画面显示效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背光调整装置,该背光调整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背光调整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背光调整装置包括画面数据获取模块10、参数获取模块20、区间确认模块30和背光调整模块40。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画面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参数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区间确认模块30,用于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背光调整模块40,用于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背光调整装置还包括:
数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画面APL值是否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当当前用户UI背光值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时,则保持当前用户UI背光值;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当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不小于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时,则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从多个APL值区间确定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背光调整模块40包括: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时,则将第一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在第一背光值和第二背光值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增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背光调整模块40还包括: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第二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二背光值。
进一步地,背光调整模块40还包括:
第三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第三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在第三背光值和第四背光值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背光调整模块40还包括:
第四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第四APL值区间最小APL值,则将第四APL值区间确定为目标APL值区间,将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第四背光值。
进一步地,背光调整模块40包括:
联动值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预设背光值和背光调整系数,获取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
背光值调整子模块,用于基于用户UI背光联动值,采用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关于背光调整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背光调整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背光调整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显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显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如图5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显示器、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显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显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背光调整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背光调整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显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对背光值进行调整。该显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背光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背光调整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背光调整程序,处理器执行背光调整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背光调整方法,例如步骤S11至步骤S14,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或者,处理器执行背光调整程序时实现背光调整装置这一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模块10至模块40,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背光调整程序,该背光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背光调整方法,例如步骤S11至步骤S14,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或者,该背光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背光调整装置这一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模块10至模块40,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所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调整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是否小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小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保持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不小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则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APL值区间、第二APL值区间、第三APL值区间和第四APL值区间;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包括第一背光值、第二背光值、第三背光值和第四背光值;所述第二背光值等于所述第三背光值;所述第四背光值大于所述第一背光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背光值;
所述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所述第一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所述第一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在所述第一背光值和所述第二背光值形成的第一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增背光曲线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所述第二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所述第二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将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所述第二背光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小APL值,且小于所述第三APL值区间中的最大APL值,则将所述第三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在所述第三背光值和所述第四背光值形成的第二背光值区间内,采用单调递减背光曲线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大于所述第四APL值区间最小APL值,则将所述第四APL值区间确定为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将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调整至所述第四背光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和背光调整系数,获取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用户UI背光联动值;
基于所述用户UI背光联动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8.一种背光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画面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UI背光值和当前画面APL值;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曲线转折点参数,所述曲线转折点参数包括多个APL值区间和多个预设背光值;
区间确认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APL值区间确定所述当前画面APL值所在的目标APL值区间;
背光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背光值,采用所述目标APL值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用户UI背光值进行调整。
9.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背光调整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背光调整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背光调整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背光调整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背光调整方法。
CN202111423764.8A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23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3764.8A CN114023274B (zh)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3764.8A CN114023274B (zh)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3274A true CN114023274A (zh) 2022-02-08
CN114023274B CN114023274B (zh) 2023-07-25

Family

ID=8006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3764.8A Active CN114023274B (zh)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327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5203381A1 (en) * 2004-08-05 2006-0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hite balance adjustment
JP2006172978A (ja) * 2004-12-17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テレビおよび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CN101099191A (zh) * 2005-10-18 2008-01-0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TW200827836A (en) * 2006-08-30 2008-07-01 Nec Electronics Corp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panel driver
CN101379546A (zh) * 2006-02-08 2009-03-0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EP2099019A1 (en) * 2008-02-29 2009-09-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intensity value and a backlight level for a displa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108420A (ja) * 2010-11-19 2012-06-07 Jvc Kenwood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CN102647832A (zh) * 2012-04-16 2012-08-2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调整方法、系统及电视机
CN103021345A (zh) * 2012-12-18 2013-04-0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液晶屏漏光的方法
CN104424885A (zh) * 2013-09-02 2015-03-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控制方法
CN104835459A (zh) * 2014-02-10 2015-08-12 辛纳普蒂克斯显像装置合同会社 显示设备、显示面板驱动器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4918079A (zh) * 2015-06-04 2015-09-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电视的自然光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102779A (zh) * 2018-08-23 2018-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US20190147808A1 (en) * 2016-05-04 2019-05-16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Ltd. Backlight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5203381A1 (en) * 2004-08-05 2006-0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White balance adjustment
JP2006172978A (ja) * 2004-12-17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蛍光ランプ、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テレビおよび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CN101099191A (zh) * 2005-10-18 2008-01-0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79546A (zh) * 2006-02-08 2009-03-0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TW200827836A (en) * 2006-08-30 2008-07-01 Nec Electronics Corp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panel driver
EP2099019A1 (en) * 2008-02-29 2009-09-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intensity value and a backlight level for a displa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108420A (ja) * 2010-11-19 2012-06-07 Jvc Kenwood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CN102647832A (zh) * 2012-04-16 2012-08-2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调整方法、系统及电视机
CN103021345A (zh) * 2012-12-18 2013-04-0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液晶屏漏光的方法
CN104424885A (zh) * 2013-09-02 2015-03-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控制方法
CN104835459A (zh) * 2014-02-10 2015-08-12 辛纳普蒂克斯显像装置合同会社 显示设备、显示面板驱动器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4918079A (zh) * 2015-06-04 2015-09-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电视的自然光实现方法及系统
US20190147808A1 (en) * 2016-05-04 2019-05-16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Ltd. Backlight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9102779A (zh) * 2018-08-23 2018-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3274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7740B (zh) 获取Mura补偿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8823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58877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KR100916073B1 (ko) 영상의 콘트라스트를 향상시키는 히스토그램 스트레칭 장치및 방법
JP2020526973A (ja) 関心領域の自動露出制御のための調整方法、端末機器、およ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7969480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uto white balance
CN105407296B (zh) 实时视频增强方法和装置
KR20050085140A (ko) 디스플레이된 이미지의 지각 콘트라스트를 개선하는 방법
CN101115149B (zh) 图像处理方法
CN105208281A (zh) 一种夜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8156533B (zh) 智能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智能电视以及存储介质
US11436994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white balance of pixel, display panel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140197A (zh) 显示画面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TW201728163A (zh) 影像調整方法及其顯示設備
CN11080775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US20060159340A1 (en) Digital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1738944A (zh) 一种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CN108389553B (zh)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3225722A (ja)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240650A (zh) 一种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下背光源亮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856752B (zh)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1727876A (zh) 背光亮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4023274B (zh) 背光调整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0030262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KR102489905B1 (ko) 인식 이미지 분석에 기반한 백라이트 유닛 과도 디밍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