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9602B -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9602B
CN114019602B CN202210013519.8A CN202210013519A CN114019602B CN 114019602 B CN114019602 B CN 114019602B CN 202210013519 A CN202210013519 A CN 202210013519A CN 114019602 B CN114019602 B CN 114019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ism structures
guide plate
angle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35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9602A (zh
Inventor
周民俊
林宏泽
李启龙
林冠廷
房昱赋
杨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Young Co ltd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Young Co ltd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Young Co ltd,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35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9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9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9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9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9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调光型导光板,该调光型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板体具有多个条状结构形成于板体的结构面。各条状结构包括分别倾斜于结构面且倾斜的方向相反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于第一斜面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于第二斜面上,且与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分离。各第一棱镜结构与各第二棱镜结构分别具有面向入光面的迎光面及背向入光面的背光面。此外,包括上述调光型导光板的背光模块也被提出。本发明的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能使从中出射的光束能量集中,还能精细地控制光束的出射角度。

Description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的入光面接收来自于光源的光束,光束进入导光板后会经过设置于导光板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几何结构,导致光束的全反射被破坏,进而使光束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出射。再藉由设置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组,提升侧入式背光模块的正向辉度并控制视角范围。
为使导光板内部的光线更有效率地被光学膜片组利用,通常会优化设置于导光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几何结构。然而,光束被传递至被优化的几何结构后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杂散光,使得光束被折射出导光板后能量不够集中。因此,如何使自导光板中被折射出的光束能量更为集中,且使光束能更有效率地被光学膜片组所运用,实为研发人员所亟欲解决的课题之一。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光型导光板,能使从中出射的光束能量集中,还能精细地控制光束的出射角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应用上述调光型导光板而具有高正向辉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板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及入光面,其中第一表面背向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互相相对且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多个条状结构形成于结构面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以第二方向排列于结构面,其中结构面为板体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第一方向垂直于入光面且垂直于第二方向。每一条状结构包括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倾斜于结构面且面向第三表面,其中第一斜面与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第二斜面倾斜于结构面且面向第四表面,其中第一斜面相对于结构面倾斜的方向与第二斜面相对于结构面倾斜的方向相反,第二斜面与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于第一斜面上。每一第一棱镜结构具有面向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背向入光面的第一背光面、连接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背光面的一端的第一侧面和连接第一迎光面与第一背光面的另一端的第二侧面。每一第一棱镜结构的第一迎光面及第一背光面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且第一迎光面与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每一第一棱镜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斜面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第一斜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第一斜面。第一侧面面向结构面且与第一斜面靠近结构面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第二侧面背向结构面且与第一斜面远离结构面的另一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皆大于零。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于第二斜面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与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分离。每一第二棱镜结构具有面向入光面的第二迎光面、背向入光面的第二背光面、连接第二迎光面与第二背光面的一端的第三侧面和连接第二迎光面与第二背光面的另一端的第四侧面。每一第二棱镜结构的第二迎光面及第二背光面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且第二迎光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每一第二棱镜结构在第四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斜面在第四方向上的尺寸,其中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第二斜面。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分别连接于第二斜面。第三侧面面向结构面且与第二斜面靠近结构面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三间距。第四侧面背向结构面且与第二斜面靠近结构面的另一边缘之间具有第四间距。第三间距与第四间距皆大于零。
为达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包括上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光源及至少一膜片。光源设置于调光型导光板之板体的入光面,以提供光束。调光型导光板的板体的第二表面位于调光型导光板的板体的第一表面与至少一膜片之间。
基于上述,借由条状结构和互相分离的第一棱镜结构与第二棱镜结构,调光型导光板不但能使自调光型导光板出射的光束的能量更为集中,还能更精细地控制光束的出射角度,以使光束能配合背光模块所使用的膜片以较佳角度入射,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正向辉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个条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条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条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棱镜结构的第一迎光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棱镜结构的第二迎光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背光模块
100、100A、100E、100F、100G、100I、100J、100K、100L、100M:调光型导光板
110:板体
110s:结构面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第三表面
114:第四表面
115:入光面
116:第五表面
120、120B、120C、120D、120M:条状结构
120x:中心轴
121:第一斜面
121e1、121e2、122e1、122e2:边缘
122:第二斜面
123、123C、123E:顶面
130、130F、130G、130H、130M:第一棱镜结构
130x、140x:中心点
131、131F、131G、131H:第一迎光面
132:第一背光面
133:第一侧面
134:第二侧面
140、140F、140G、140H、140M:第二棱镜结构
141、141F、141G、141H:第二迎光面
142:第二背光面
143:第三侧面
144:第四侧面
200:光源
300:膜片
310:第一棱镜片
320:第二棱镜片
A1、a1、A2、a2、Z1、Z2:角度
Figure 546643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318290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737770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620275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972759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213510DEST_PATH_IMAGE006
:截线
D1、D2:距离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g1:第一间距
g2:第二间距
g3:第三间距
g4:第四间距
L:光束
L121:第一斜线
L122:第二斜线
L110s:底线
L123:曲线
l1:第一棱线
l2:第二棱线
l3:第三棱线
r1、r2:行矩阵
r11:第一排行矩阵
r12:第二排行矩阵
r21:第三排行矩阵
r22:第四排行矩阵
S1、s1、S2、s2、Y1、Y2:尺寸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z:方向
α1、α2、β1、β2:夹角
δ:出射角度
Figure 651444DEST_PATH_IMAGE007
:入射角度
η1、η2:底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为清楚表示起见,本说明书的大部分的附图中绘有互相垂直的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及方向z。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照图1及图2,背光模块10包括调光型导光板100。调光型导光板100包括板体110。板体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第四表面114和入光面115,其中第一表面111背向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与第四表面114互相相对且连接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且入光面115连接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及第四表面114。
背光模块10还包括光源200,设置于板体110的入光面115,以提供光束L。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00可选择性地包括发光二极体元件或灯管,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背光模块10还包括至少一膜片300,其中板体110的第二表面112位于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与至少一膜片3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1例如是板体110的底面,且第二表面112例如是板体110的顶面。
请参照图2,调光型导光板100还包括多个条状结构120,形成于结构面110s并沿着第一方向y延伸且以第二方向x排列于结构面110s,其中第一方向y垂直于入光面115且垂直第二方向x。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条状结构120所在的结构面110s例如是板体110的第一表面111(或者说,板体110的底面)。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条状结构120所在的结构面110s可以是板体110的第二表面112(或者说,板体110的顶面)。
每一条状结构120包括第一斜面121及第二斜面122。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倾斜于结构面110s且面向板体110的第三表面113。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与结构面110s之间的夹角α1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倾斜于板体110的结构面110s且面向板体110的第四表面114。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与板体110的结构面110s之间的夹角α2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相对于板体110的结构面110s倾斜的方向与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相对于板体110的结构面110s倾斜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斜面121往结构面110s沿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的一个倾斜,而第二斜面122往结构面110s沿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的另一个倾斜。或者说,第一斜面121的延伸平面与第二斜面122的延伸平面交错。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状结构120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面可选择性地为三角形。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与板体110的结构面110s之间的夹角α1的角度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与板体110的结构面110s之间的夹角α2的角度可选择性地相等。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状结构120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面可为等腰三角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面也可为其它形状。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3绘出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请参照图2及图3,调光型导光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设置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具有面向入光面115的第一迎光面131、背向入光面115的第一背光面132、连接第一迎光面131与第一背光面132的一端的第一侧面133和连接第一迎光面131与第一背光面132的另一端的第二侧面134。第一迎光面131及第一背光面132在条状结构120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y)上排列。第一迎光面131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之间的夹角β1(标示于图3)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第一侧面133与第二侧面134分别连接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侧面133面向结构面110s且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靠近结构面110s的边缘121e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g1,其中第一间距g1大于零。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二侧面134背向结构面110s且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远离结构面110s的另一边缘121e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g2,其中第二间距g2大于零。第一棱镜结构130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s1小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在第三方向d3上的尺寸S1,其中第三方向d3垂直于第一方向y且平行于第一斜面121。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4绘出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请参照图2及图4,调光型导光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设置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与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分离,此处所说的分离是指第二棱镜结构140与第一棱镜结构130在条状结构120上是彼此不相连接的间隔设置。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具有面向入光面115的第二迎光面141、背向入光面115的第二背光面142、连接第二迎光面141与第二背光面142的一端的第三侧面143和连接第二迎光面141与第二背光面142的另一端的第四侧面144。第二迎光面141及第二背光面142在条状结构120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y)上排列,第二迎光面141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之间的夹角β2(标示于图4)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第三侧面143与第四侧面144分别连接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三侧面143面向结构面110s且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靠近结构面110s的边缘122e1之间具有第三间距g3,其中第三间距g3大于零。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四侧面144背向结构面110s且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远离结构面110s的另一边缘122e2之间具有第四间距g4,其中第四间距g4大于零。第二棱镜结构140在第四方向d4上的尺寸s2小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在第四方向d4上的尺寸S2,其中第四方向d4垂直于第一方向y且平行于第二斜面122。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与第一背光面132交接于第一棱线l1,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与第二背光面142交接于第二棱线l2,第一棱线l1与第二棱线l2分别与第一方向y交错,且第一棱线11与第二棱线l2分离。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与第二斜面122可交接于第三棱线l3,且第三棱线l3平行于第一方向y,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棱线l1及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棱线l2分别位于第三棱线l3的两侧且被第三棱线l3隔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棱线l3垂直于入光面115,亦即每一条状结构120是沿着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一棱线l1与第二棱线l2也分别垂直于第三棱线l3,且第一棱线l1与第二棱线l2平行于入光面115。于另一实施例,第一棱线l1与第二棱线l2分别不与第三棱线l3垂直设置,而是夹一角度倾斜设置。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可沿第一方向y排列设置,以形成至少一排行矩阵r1;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可沿第一方向y排列设置,以形成至少一排行矩阵r2。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于每一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可选择性地沿第一方向y排列设置,以形成仅一排行矩阵r1;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可选择性地沿第一方向y排列设置,以形成至仅一排行矩阵r2。在另一实施例中,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也可沿第一方向y与第三方向d3排列设置,以形成多排行矩阵r1;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也可沿第一方向y与第四方向d4排列设置,以形成多排行矩阵r2。在又一实施例中,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也可随机排列;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也可随机排列。于再一实施例中,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也可交错排列;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也可交错排列。以下将于后续段落配合其它附图举例说明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状结构120上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与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可选择性地以其所在的条状结构120的中心轴120x为对称轴而呈镜射对称设置,此处所指的中心轴120x是平行于条状结构120延伸方向。
请参照图2,调光型导光板100的板体110更具有第五表面116,相对于入光面115且连接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及第四表面114。在本实施例中,光束L(可参考图1)可从入光面115进入调光型导光板100中,但不从第五表面116进入调光型导光板100中。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调光型导光板100的背光模块10可为单侧入光式的背光模块。当调光型导光板100应用在单侧入光式的背光模块10中时,较佳的是,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大于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背光面132的面积,且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大于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背光面142的面积。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调光型导光板100应用在双侧入光式的背光模块中时(即,光束L自入光面115及第五表面116进入调光型导光板100中时),较佳的是,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可等于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背光面132的面积,且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可等于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背光面142的面积。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5绘出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第一棱镜结构130及第二棱镜结构140。请参照图2、图3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72061DEST_PATH_IMAGE001
与第二方向x夹有角度Z1(标示于图5),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在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138106DEST_PATH_IMAGE002
与第一方向y夹有角度A1(标示于图3),且角度Z1与角度A1可不同。
请参照图2、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251556DEST_PATH_IMAGE004
与第二方向x夹有角度Z2(标示于图5),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在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911207DEST_PATH_IMAGE005
与第一方向y夹有角度A2(标示于图3),且角度Z2与角度A2可不同。
请参照图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及/或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相对于xz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依实际需求做设计,且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及/或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相对于yz平面的倾斜角度也可依实际需求做独立的设计;其中,xz平面为第二方向x与方向z所在的平面,且yz平面为第一方向y与方向z所在的平面。请参照图1及图2,借此,调光型导光板100不但能使从第二表面112出射的光束L(标示于图1)能量更为集中,还能更精细地调控光束L的出射角度δ(标示于图1),以使光束L能配合膜片300设计以较佳的入射角度
Figure 135515DEST_PATH_IMAGE007
入射,进而提高背光模块10的正向辉度。
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的至少一膜片300的数量可选择性地为多个。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膜片300可包括沿方向z依序堆叠于板体110上的第一棱镜片310及第二棱镜片320,其中第一棱镜片310之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棱镜片320之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交错。在本实施例中,借由条状结构120和分别设置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及第二斜面122上的第一棱镜结构130及第二棱镜结构140,调光型导光板100可控制板体110上的光能量分布场形,使得从板体110出射的光束L在通过第一棱镜片310及第二棱镜片320后便可被引导至正视方向(即,方向z),进而提升背光模块10的正向辉度。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借由条状结构120和分别设置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及第二斜面122的第一棱镜结构130及第二棱镜结构140,背光模块10与非自发光显示面板(未绘示)之间可选择性地不设置上扩散片及/或下扩散片,进而薄化背光模块10并降低材料成本。
请参照图2及图5,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993750DEST_PATH_IMAGE001
与第二方向x夹有角度Z1,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278101DEST_PATH_IMAGE004
与第二方向x夹有角度Z2。在本实施例中,角度Z1与角度Z2可选择性地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Z1与角度Z2也可不同,以下将于后续段落配合其它附图举例说明之。
请参照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在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690627DEST_PATH_IMAGE002
与第一方向y夹有角度A1,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背光面132在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312102DEST_PATH_IMAGE003
与第一方向y夹有角度a1,且角度A1与角度a1可不同。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A1与角度a1也可相同。
请参照图2及图4,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在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493684DEST_PATH_IMAGE005
与第一方向y夹有角度A2,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背光面142在垂直于入光面115的截线
Figure 417778DEST_PATH_IMAGE006
与第一方向y夹有一角度a2。在本实施例中,角度A2与角度a2可不同。在另一实施例中,角度A2与角度a2也可相同。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述。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6绘出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第一棱镜结构130及第二棱镜结构140。
图6的调光型导光板100A与图5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1)的截线
Figure 317601DEST_PATH_IMAGE001
与第二方向x夹有角度Z1,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1)的截线
Figure 883711DEST_PATH_IMAGE004
与第二方向x夹有角度Z2,且角度Z1与角度Z2不同。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角度Z1可大于角度Z2。在另一实施例中,角度Z1也可小于角度Z2。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个条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7的条状结构120B与图2的条状结构12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B还包括顶面123,连接第一斜面121及第二斜面122,且设置于远离结构面110s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状结构120B在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2)的截面由第一斜线L121、第二斜线L122、底线L110s以及曲线L123所组成。底线L110s连接第一斜线L121与第二斜线L122的一端。曲线L123连接第一斜线L121与第二斜线L122的另一端。第一斜线L121为条状结构120B的第一斜面12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第二斜线L122为条状结构120B的第二斜面122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底线L110s是一条虚拟线,所述虚拟线位于结构面110s所在的平面,且所述虚拟线平行于结构面110s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曲线L123为顶面123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简言之,在图2的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具有尖角;但,在图7的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B具有圆角。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曲线L123具有曲率半径R,且1μm<R<50μm。
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条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的条状结构120C与图7的条状结构120B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C在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2)的截面为多边形,且多边形具有至少四个边。举例而言,在图8的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C于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2)的截面可为梯形。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C的顶面123C可为平行于结构面110s的平面,所述梯形的上底可为顶面123C在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2)的一条截线L123C,梯形的一腰可为第一斜面121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即第一斜线L121),梯形的另一腰可为第二斜面122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即第二斜线L122),且梯形的下底(即,底线L110s)是一条虚拟线,所述虚拟线位于结构面110s所在的平面,且所述虚拟线平行于结构面110s在平行于入光面115的一条截线。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条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9的条状结构120D与图8的条状结构120C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D在平行于入光面115(可参考图2)的截面可为六边形。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0的调光型导光板100E与图5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10,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E还包括顶面123E,连接第一斜面121及第二斜面122,其中第一棱镜结构130与第二棱镜结构140分别设置于顶面123E的两侧且彼此分离。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顶面123E例如是平面。在其它实施例中,顶面123E也可以是曲面。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11绘出调光型导光板100F的第一斜面121及第一棱镜结构130F,且图12绘出调光型导光板100F的第二斜面122及第二棱镜结构140F。
图11及图12的调光型导光板100F与图3及图4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两者的差异如下。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为平面;但,在图11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F的第一迎光面131F为曲面。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F可凹入第一斜面121,而第一棱镜结构130F的第一迎光面131F可为凹面,具体来说,第一棱镜结构130F是由第一斜面121朝板体110内凹入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且第一迎光面131F为第一棱镜结构130F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上朝板体110内凹入所形成凹面。
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为平面;但,在图12的实施例中,第二棱镜结构140F的第二迎光面141F为曲面。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棱镜结构140F可凹入第二斜面122,而第二棱镜结构140F的第二迎光面141F可为凹面,具体来说,第二棱镜结构140F是由第二斜面122朝板体110内凹入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且第二迎光面141F为第二棱镜结构140F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上朝板体110内凹入所形成凹面。
图1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13绘出调光型导光板100G的第一斜面121及第一棱镜结构130G,且图14绘出调光型导光板100G的第二斜面122及第二棱镜结构140G。
图13及图14的调光型导光板100G与图3及图4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两者的差异如下。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为平面;但,在图13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G的第一迎光面131G为曲面。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G可凹入第一斜面121,且第一棱镜结构130G的第一迎光面131G可为凸面,具体来说,第一棱镜结构130G是由第一斜面121朝板体110内凹入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且第一迎光面131G为第一棱镜结构130G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上朝板体110外凸出所形成凸面。
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为平面;但,在图14的实施例中,第二棱镜结构140G的第二迎光面141G为曲面。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棱镜结构140G可凹入第二斜面122,且第二棱镜结构140G的第二迎光面141G可为凸面,具体来说,第二棱镜结构140G是由第二斜面122朝板体110内凹入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且第二迎光面141G为第二棱镜结构140G所形成的凹陷结构上朝板体110外凸出所形成凸面。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棱镜结构的第一迎光面的平面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棱镜结构的第二迎光面的平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2,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可为矩形,且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可为矩形。请参照图15及图16,在图15及图16的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H的第一迎光面131H可为梯形,且第二棱镜结构140H的第二迎光面141H可为梯形。
请参照图15及图16,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迎光面131H形成的梯形的底角η1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且第二迎光面141H形成的梯形的底角η2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7的调光型导光板100I与图2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17,在本实施例中,于同一条状结构120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Y1彼此不同,且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Y2彼此不同。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Y1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且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Y2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于第一方向y上不同尺寸Y1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之间的尺寸比例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0,且在第一方向y上不同尺寸Y2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之间的尺寸比例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0。
请参照图17,在本实施例中,于同一条状结构120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的多个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彼此不同,且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多个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彼此不同。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于同一条状结构120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的多个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且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多个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
在本实施例中,可令第一棱镜结构130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Y1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以使得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且令第二棱镜结构140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Y2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以使得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方式使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及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举例而言,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不改变第一棱镜结构130的尺寸但改变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与第一背光面131的面积比,以使得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可不改变第二棱镜结构140的尺寸但改变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与第二背光面142的面积比,以使得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
图1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8的调光型导光板100J与图2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请参照图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30的设置密度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且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设置密度沿第一方向y自靠近入光面115至远离入光面115渐增。
图1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9的调光型导光板100K与图2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
请参照图19,在本实施例中,在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沿第一方向y与第三方向d3排列设置的多排行矩阵r1;在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沿第一方向y与第四方向d4排列设置的多排行矩阵r2。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所形成的多排行矩阵r1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排列的第一排行矩阵r11及第二排行矩阵r12,第一排行矩阵r11与第二排行矩阵r12在第三方向d3上错位。换言之,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一个第一棱镜结构130的中心点130x与第二排行矩阵r12中对应的一个第一棱镜结构130的中心点130x在第三方向d3上不在同一直线上,此处所述的第三方向d3平行于入光面115。亦即,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一个第一棱镜结构130的中心点130x与第二排行矩阵r12中对应的一个第一棱镜结构130的中心点130x在第一方向y上具有距离D1。
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所形成的行矩阵r2包括在第四方向d4上排列的第三排行矩阵r21及第四排行矩阵r22,第三排行矩阵r21与第四排行矩阵r22在第四方向d4上错位。换言之,第三排行矩阵r21中的一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中心点140x与第四排行矩阵r22中对应的一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中心点140x在第四方向d4上不在同一直线上,此处所述的第四方向d4平行于入光面115。亦即,第三排行矩阵r21中的一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中心点140x与第四排行矩阵r22中对应的一个第二棱镜结构140的中心点140x在第一方向y上具有距离D2。
借此,可以降低看见条状结构120所可能造成的条纹纹路(亮暗纹),或是第一棱镜结构130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可能造成的点状纹路(亮点)的机率,亦即,调光型导光板100K具有较佳的遮蔽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21上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与第二斜面122上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可呈对称配置。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21示出第一斜面121及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第一棱镜结构130,且图21示出第一斜面121及第二排行矩阵r12中的第一棱镜结构130。
图20、图21及图22的调光型导光板100L与图19的调光型导光板100K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
请参照图20,在本实施例中,在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上,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与第二排行矩阵r12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不相等。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行矩阵r11较第二排行矩阵r12靠近结构面110s,而在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小于第二排行矩阵r12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上,第三排行矩阵r21中的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与第四排行矩阵r22中的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不相等。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排行矩阵r21较第四排行矩阵r22靠近结构面110s,而在第三排行矩阵r21中的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小于第四排行矩阵r22中的每一第二棱镜结构140的第二迎光面141的面积。
请参照图20、图21及图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之间的夹角β1(标示于图21)的角度与第二排行矩阵r12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之间的夹角β1(标示于图22)的角度不相等。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行矩阵r11较第二排行矩阵r12靠近结构面110s,而第一排行矩阵r11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之间的夹角β1(标示于图21)的角度大于第二排行矩阵r12中的每一第一棱镜结构130的第一迎光面131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之间的夹角β1(标示于图22)的角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21上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30与第二斜面122上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0可呈对称配置。
图2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3的调光型导光板100M与图5的调光型导光板100类似,说明两者的差异如下。在图5的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是以凹入板体110为示例,第一棱镜结构130是以凹入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为示例,且第二棱镜结构140是以凹入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为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图23的实施例中,条状结构120M也可凸出于板体110,第一棱镜结构130M也可以凸出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一斜面121,且第二棱镜结构140M也可以凸出于条状结构120的第二斜面122。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型导光板包括板体、形成于板体的结构面的多个条状结构、设置于条状结构的第一斜面上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设置于条状结构的第二斜面上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与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分离。借由条状结构、第一棱镜结构及第二棱镜结构,调光型导光板不但能使自其中出射的光束的能量更集中,还能更精细地控制光束的出射角度,以使光束能配合背光模块所使用的膜片以较佳的入射角度入射,进而提高背光模块的正向辉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到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31)

1.一种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型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其中
所述板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及入光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背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互相相对且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及所述第四表面;
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形成于结构面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以第二方向排列于所述结构面,其中所述结构面为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其中
所述第一斜面倾斜于所述结构面且面向所述第三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以及
所述第二斜面倾斜于所述结构面且面向所述第四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所述结构面倾斜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所述结构面倾斜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
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具有面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背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的一端的第一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的另一端的第二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及所述第一背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斜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侧面面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结构面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侧面背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所述结构面的另一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且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皆大于零,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交接于第一棱线;以及
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面上,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分离,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具有面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迎光面、背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的一端的第三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的另一端的第四侧面,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及所述第二背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在第四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第四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三侧面面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结构面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四侧面背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二斜面远离所述结构面的另一边缘之间具有第四间距,且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四间距皆大于零,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交接于第二棱线,所述第一棱线与所述第二棱线分别与所述结构面之间夹有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以形成仅一排行矩阵;在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以形成仅一排行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以形成多排行矩阵;在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排列设置以形成多排行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所形成的所述多排行矩阵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排行矩阵及第二排行矩阵,且所述第一排行矩阵与所述第二排行矩阵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错位;在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所形成的所述多排行矩阵包括在所述第四方向上排列的第三排行矩阵及第四排行矩阵,且所述第三排行矩阵与所述第四排行矩阵在所述第四方向上错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所形成的所述多排行矩阵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排行矩阵及第二排行矩阵,且所述第一排行矩阵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排行矩阵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的面积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所形成的所述多排行矩阵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排行矩阵及第二排行矩阵,所述第一排行矩阵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排行矩阵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夹有角度Z1,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夹有角度A1,且所述角度Z1与所述角度A1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夹有角度Z2,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夹有角度A2,且所述角度Z2与所述角度A2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夹有角度Z1,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夹有角度Z2,且所述角度Z1与所述角度Z2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夹有角度A1,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背光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夹有角度a1,且所述角度A1与所述角度a1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夹有角度A2,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背光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夹有角度a2,且所述角度A2与所述角度a2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同尺寸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之间的尺寸比例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0,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同尺寸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之间的尺寸比例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至远离所述入光面渐增,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至远离所述入光面渐增。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迎光面的面积彼此不同,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二迎光面的面积彼此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迎光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至远离所述入光面渐增,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二迎光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至远离所述入光面渐增。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设置密度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至远离所述入光面渐增,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设置密度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至远离所述入光面渐增。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相等。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凹入所述板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凸出所述板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每一个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面为三角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每一个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面由第一斜线、第二斜线、底线以及曲线所组成,所述底线连接所述第一斜线与所述第二斜线的一端,所述曲线连接所述第一斜线与所述第二斜线的另一端,所述曲线具有曲率半径R,且1μm<R<50μm。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每一个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多边形具有至少四个边。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为平面或曲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为梯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底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线与所述第二棱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交错,且所述第一棱线与所述第二棱线分离。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个还包括顶面,其中
所述顶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顶面的两侧且彼此分离。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背光面的面积,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背光面的面积。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以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其中对应的一个的中心轴为对称轴而呈镜射对称设置。
3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调光型导光板、光源以及至少一膜片,其中
所述调光型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其中
所述板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及入光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背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互相相对且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及所述第四表面;
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形成于结构面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以第二方向排列于所述结构面,其中所述结构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其中
所述第一斜面倾斜于所述结构面且面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以及
所述第二斜面倾斜于所述结构面且面向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所述结构面倾斜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所述结构面倾斜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结构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
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具有面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背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的一端的第一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的另一端的第二侧面,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及所述第一背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斜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侧面面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结构面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侧面背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所述结构面的另一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且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皆大于零,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交接于第一棱线;以及
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斜面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分离,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具有面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迎光面、背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背光面、连接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的一端的第三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的另一端的第四侧面,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及所述第二背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在第四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第四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三侧面面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结构面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四侧面背向所述结构面且与所述第二斜面远离所述结构面的另一边缘之间具有第四间距,且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四间距皆大于零,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迎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交接于第二棱线,所述第一棱线与所述第二棱线分别与所述结构面之间夹有一角度;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板体的所述入光面以提供光束;以及
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至少一膜片之间。
CN202210013519.8A 2022-01-07 2022-01-07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Active CN114019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3519.8A CN114019602B (zh) 2022-01-07 2022-01-07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3519.8A CN114019602B (zh) 2022-01-07 2022-01-07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9602A CN114019602A (zh) 2022-02-08
CN114019602B true CN114019602B (zh) 2022-04-05

Family

ID=80069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3519.8A Active CN114019602B (zh) 2022-01-07 2022-01-07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960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5931B (en) * 2004-05-07 2005-12-21 Ace T Corp Light guide panel whose structure is like a triangular prism
US9411087B2 (en) * 2014-03-27 2016-08-09 L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70269285A1 (en) * 2014-07-29 2017-09-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9602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1253B (zh) 光学片和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38879C (zh) 具有多次反射光注入系统并采用微棱镜的背照光照明系统
CN108692221B (zh) 光源模块及其棱镜片
US9234995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including lens arrays and display with illuminating device including lens arrays
US7380971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050248961A1 (en) Resembling prismatic structure of light guide plate
CN106501895B (zh)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CN212229385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0710005A (zh) 光源和使用光源的多视图背光体
CN212624628U (zh) 背光模块
CN101694285A (zh) 导光板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218383371U (zh) 于光学膜片上设计多个锥状结构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517809U (zh)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
KR101697261B1 (ko) 광 확산렌즈
CN114019602B (zh) 调光型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CN100501529C (zh) Tft-lcd背光单元和装置及该背光单元的导光板
CN114089464B (zh) 具有渐变微结构的导光板及其光源模块
CN113655558B (zh) 导光板以及背光模块
CN217467238U (zh) 拼接式导光板组合、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411627U (zh) 集光型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216748370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16118311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3655559B (zh) 集光型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11112B (zh) 多区域背光、多视图显示器及方法
CN210294754U (zh) 一种倾斜进光的背光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