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8931A - 用于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8931A
CN114008931A CN202080045807.0A CN202080045807A CN114008931A CN 114008931 A CN114008931 A CN 114008931A CN 202080045807 A CN202080045807 A CN 202080045807A CN 114008931 A CN114008931 A CN 114008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or
precoder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58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8931B (zh
Inventor
韩镕圭
王翯
金泰润
林采万
闫亮
李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08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8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8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8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4L5/10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th dynamo-electric generation of carriers; with mechanical filters or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RFIC,该RFIC用于将从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RF信号中并输出RF信号;以及天线,该天线被配置为接收RF信号并辐射电磁场。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天线和RFIC从BS接收用于识别电子装置和BS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基于参考信号和电子装置与BS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的关联信息,识别上行链路信道;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利用RFIC和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BS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基于装置之间的关联和信道之间的关联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以及识别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对自第4代(4G)通信系统的商业化以来已增加的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致力于开发改进的第5代(5G)或pre-5G通信系统。因此,这样的5G通信系统或pre-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
正在考虑在超高频(毫米波)频段(例如,60GHz频段等频段)实施5G通信系统,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增加超高频频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对于5G通信系统,正在讨论诸如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多输入多输出(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以及大规模天线的技术。
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S 38.214,终端可以根据用于上行链路(UL)-MIMO传输的高层参数,基于码本或非码本来执行预编码,并且基站(BS)确定终端的预编码。
上述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而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对于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作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任何判定也没有任何断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将要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提供至少下述优点。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确定用于上行链路的预编码器的设备及其操作方法,和/或在于提供能够利用向两种类型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以双连接(DC)方式传输两种类型的网络通信中的任一种网络通信的数据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由于基站需要确定所有终端的预编码和/或波束成形,在多用户环境下,基站的负载可能会增加。此外,对于识别用于预编码和/或波束成形的上行链路(UL)信道的操作(例如,其中终端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操作)和/或将由基站确定的预编码和/或波束成形通知给终端的操作(例如,其中基站向终端发送SRS资源指示符(SRI)的操作),可能需要信令。然而,上述信令是控制信息,这可能会浪费能够传输实际数据(例如,用户数据)的时间/频率资源。
此外,终端在新无线(NR)的非独立(NSA)结构的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新无线双连接(EN-DC)中,可以针对长期演进(LTE)和第5代(5G)拆分并使用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通过一种类型的网络通信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则可能会浪费用于另一种类型的网络通信的天线。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确定用于上行链路的预编码器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或在于提供能够利用向两种类型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以双连接(DC)方式传输两种类型的网络通信中的任一种网络通信的数据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其它方面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部分地从随后的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所示的实施例而获知。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至少一个射频集成电路(RFIC),该至少一个RFIC被配置为将从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为至少一个射频(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RF信号;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该至少一个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RF信号中的每个RF信号并辐射电磁场。其中,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从基站接收用于识别电子装置与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基于参考信号和电子装置与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关联信息,识别上行链路信道;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利用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基站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射频集成电路(RFIC),该至少一个RFIC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射频(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RF信号;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至少一个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RF信号中的每个RF信号并辐射电磁场。其中,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从基站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一参考信号用于识别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发送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用于识别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的状态;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接收由基站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识别的调度信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及在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关联信息,识别上行链路信道;基于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上行链路的预编码器;基于调度信息被确定为是要被使用的,利用调度信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基于预编码器被确定为是要被使用的,利用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并且发送预编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预编码的DMRS。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该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网络通信和第二网络通信;至少一个第一射频集成电路(RFIC),该第一RFIC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网络通信将从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一射频(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第一RF信号;至少一个第一天线,该至少一个第一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第一RF信号中的每一个并辐射电磁场;至少一个第二RFIC,该第二RFIC被配置为基于第二网络通信将从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二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第二RF信号;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天线,该至少一个第二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第二RF信号中的每一个并辐射电磁场。其中,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识别第二网络通信在第一时间段内是非激活的;识别与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中的在第一时间段内被使用的至少一些天线相对应的预处理器;利用识别的预处理器,基于第一网络通信,对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利用至少一个第一RFIC和至少一个第二RFIC中的至少一些,输出基于预编码的数据的信号,从而在第一时间段内利用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发送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确定用于上行链路的预编码器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因此,不需要用于控制的信令,从而可以提高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例如,每小时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或响应速度)。此外,电子装置能够主动调整预编码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向两种类型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发送两种类型的网络通信中的任一种网络通信的数据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更多数量的天线来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秩(rank)。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其它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所述详细描述披露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前述及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网络环境中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支持传统网络通信和第5代(5G)网络通信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2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支持传统网络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3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的图;
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的图;
图8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通信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eNB和gNB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应当注意,贯穿所述附图相似的数字用于描述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是为了帮助全面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它包括各种具体的细节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只能被视为示例。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更改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能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措辞并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仅由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而一致地理解本公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以下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的本公开。
应理解,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指示,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也包括多个所指对象。因此,例如对“组件表面”的引述包括对一个或更多个这种表面的引述。
图1是示出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网络环境100中的电子装置101的框图。
参照图1,网络环境100中的电子装置101可经由第一网络198(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2进行通信,或者经由第二网络199(例如,长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进行通信。根据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经由服务器108与电子装置104进行通信。根据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包括处理器120、存储器130、输入装置150、声音输出装置155、显示装置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76、接口177、触觉模块179、相机模块180、电力管理模块188、电池189、通信模块190、用户识别模块(SIM)196或天线模块19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从电子装置101中省略所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显示装置160或相机模块180),或者可将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部件添加到电子装置1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所述部件中的一些部件实现为单个集成电路。例如,可将传感器模块176(例如,指纹传感器、虹膜传感器、或照度传感器)实现为嵌入在显示装置160(例如,显示器)中。
处理器120可运行例如软件(例如,程序140)来控制电子装置101的与处理器120连接的至少一个其它部件(例如,硬件部件或软件部件),并可执行各种数据处理或计算。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所述数据处理或计算的至少部分,处理器120可将从另一部件(例如,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接收到的命令或数据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132中,对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32中的命令或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4中。根据实施例,处理器120可包括主处理器121(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应用处理器(AP))以及与主处理器121在操作上独立的或者相结合的辅助处理器123(例如,图形处理单元(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传感器中枢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CP))。另外地或者可选择地,辅助处理器123可被适配为比主处理器121耗电更少,或者被适配为具体用于指定的功能。可将辅助处理器123实现为与主处理器121分离,或者实现为主处理器121的部分。
在主处理器121处于未激活(例如,睡眠)状态时,辅助处理器123可控制与电子装置101(而非主处理器121)的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60、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相关的功能或状态中的至少一些,或者在主处理器121处于激活状态(例如,运行应用)时,辅助处理器123可与主处理器121一起来控制与电子装置101的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60、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相关的功能或状态中的至少一些。根据实施例,可将辅助处理器123(例如,图像信号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实现为在功能上与辅助处理器123相关的另一部件(例如,相机模块180或通信模块190)的部分。
存储器130可存储由电子装置101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处理器120或传感器模块176)使用的各种数据。所述各种数据可包括例如软件(例如,程序140)以及针对与其相关的命令的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存储器130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132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34。
可将程序140作为软件存储在存储器130中,并且程序140可包括例如操作系统(OS)142、中间件144或应用146。
输入装置150可从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用户)接收将由电子装置101的其它部件(例如,处理器120)使用的命令或数据。输入150可包括例如麦克风、鼠标、键盘或数字笔(例如,手写笔)。
声音输出装置155可将声音信号输出到电子装置101的外部。声音输出155可包括例如扬声器或接收器。扬声器可用于诸如播放多媒体或播放唱片的通用目的,接收器可用于呼入呼叫。根据实施例,可将接收器实现为与扬声器分离,或实现为扬声器的部分。
显示装置160可向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用户)视觉地提供信息。显示装置160可包括例如显示器、全息装置或投影仪以及用于控制显示器、全息装置和投影仪中的相应一个的控制电路。根据实施例,显示装置160可包括被适配为检测触摸的触摸电路或被适配为测量由触摸引起的力的强度的传感器电路(例如,压力传感器)。
音频模块170可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反之亦然。根据实施例,音频模块170可经由输入装置150获得声音,或者经由声音输出装置155或与电子装置101直接(例如,有线地)连接或无线连接的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的耳机输出声音。
传感器模块176可检测电子装置101的操作状态(例如,功率或温度)或电子装置101外部的环境状态(例如,用户的状态),然后产生与检测到的状态相应的电信号或数据值。根据实施例,传感器模块176可包括例如手势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握持传感器、接近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生物特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照度传感器。
接口177可支持将用来使电子装置101与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直接(例如,有线地)或无线连接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定协议。根据实施例,接口177可包括例如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安全数字(SD)卡接口或音频接口。
连接端178可包括连接器,其中,电子装置101可经由所述连接器与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物理连接。根据实施例,连接端178可包括例如HDMI连接器、USB连接器、SD卡连接器或音频连接器(例如,耳机连接器)。
触觉模块179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被用户经由他的触觉或动觉识别的机械刺激(例如,振动或运动)或电刺激。根据实施例,触觉模块179可包括例如电机、压电元件或电刺激器。
相机模块180可捕获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根据实施例,相机模块180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或闪光灯。
电力管理模块188可管理对电子装置101的供电。根据实施例,可将电力管理模块188实现为例如电力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至少部分。
电池189可对电子装置101的至少一个部件供电。根据实施例,电池189可包括例如不可再充电的原电池、可再充电的蓄电池、或燃料电池。
通信模块190可支持在电子装置101与外部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102、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之间建立直接(例如,有线)通信信道或无线通信信道,并经由建立的通信信道执行通信。通信模块190可包括能够与处理器120(例如,应用处理器(AP))独立操作的一个或更多个通信处理器,并支持直接(例如,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根据实施例,通信模块190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92(例如,蜂窝通信模块、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通信模块)或有线通信模块194(例如,局域网(LAN)通信模块或电力线通信(PLC)模块)。这些通信模块中的相应一个可经由第一网络198(例如,短距离通信网络,诸如蓝牙TM、Wi-Fi直连或红外数据协会(IrDA))或第二网络199(例如,长距离通信网络,诸如蜂窝网络、互联网、或计算机网络(例如,LAN或广域网(WAN)))与外部电子装置进行通信。可将这些各种类型的通信模块实现为单个部件(例如,单个芯片),或可将这些各种类型的通信模块实现为彼此分离的多个部件(例如,多个芯片)。无线通信模块192可使用存储在用户识别模块196中的用户信息(例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识别并验证通信网络(诸如第一网络198或第二网络199)中的电子装置101。
天线模块197可将信号或电力发送到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外部电子装置)或者从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外部电子装置)接收信号或电力。根据实施例,天线模块197可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辐射元件,所述辐射元件由形成在基底(例如,PCB)中或形成在基底上的导电材料或导电图案构成。根据实施例,天线模块197可包括多个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可由例如通信模块190(例如,无线通信模块192)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选择适合于在通信网络(诸如第一网络198或第二网络199)中使用的通信方案的至少一个天线。随后可经由所选择的至少一个天线在通信模190和外部电子装置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或电力。根据实施例,除了辐射元件之外的另外的组件(例如,射频集成电路(RFIC))可附加地形成为天线模块197的一部分。
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可经由外设间通信方案(例如,总线、通用输入输出(GPIO)、串行外设接口(SPI)或移动工业处理器接口(MIPI))相互连接并在它们之间通信地传送信号(例如,命令或数据)。
根据实施例,可经由与第二网络199连接的服务器108在电子装置101和外部电子装置104之间发送或接收命令或数据。电子装置102和电子装置104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与电子装置101相同类型的装置,或者是与电子装置101不同类型的装置。根据实施例,将在电子装置101运行的全部操作或一些操作可在外部电子装置102、外部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运行。例如,如果电子装置101应该自动执行功能或服务或者应该响应于来自用户或另一装置的请求执行功能或服务,则电子装置101可请求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外部电子装置执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中的至少部分,而不是运行所述功能或服务,或者电子装置101除了运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以外,还可请求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外部电子装置执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中的至少部分。接收到所述请求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外部电子装置可执行所述功能或服务中的所请求的所述至少部分,或者执行与所述请求相关的另外功能或另外服务,并将执行的结果传送到电子装置101。电子装置101可在对所述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对所述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下将所述结果提供作为对所述请求的至少部分答复。为此,可使用例如云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或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技术。
图2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支持传统网络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电子装置101的框图200。
参照图2A,电子装置101可以包括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第二通信处理器214、第一射频集成电路(RFIC)222、第二RFIC 224、第三RFIC 226、第四RFIC 228、第一射频前端(RFFE)232、第二RFFE 234、第一天线模块242、第二天线模块244和天线248。电子装置101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20和存储器130。网络199可以包括第一网络292和第二网络294。根据另一实施例,电子装置101还可以包括参考图1描述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网络199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中的至少一个。根据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第二通信处理器214、第一RFIC 222、第二RFIC 224、第四RFIC 228、第一RFFE 232和第二RFFE 234可以构成无线通信模块192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另一实施例,第四RFIC 228可以被省略或者可以被包括作为第三RFIC 226的一部分。
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支持在用于与第一网络292的无线通信的频带中建立通信信道,并且支持通过所建立的通信信道的传统网络通信。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网络可以是包括第二代(2G)、3G、4G或长期演进(LTE)网络的传统网络。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支持建立与多个频带中的用于与第二网络294进行无线通信的指定频带(例如,约6GHz到约60GHz)相对应的通信信道,并且可以支持通过所建立的通信信道的5G网络通信。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网络294可以是3GPP中定义的5G网络。此外,根据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或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支持建立与多个频带中的用于与第二网络294进行无线通信的另一指定频带(例如,约6GHz或更低)相对应的通信信道,并且可以支持通过所建立的通信信道的5G网络通信。
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向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发送数据/从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接收数据。例如,旨在通过第二蜂窝网络294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第一蜂窝网络292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接收从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发送的数据。
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通过处理器间接口213,向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发送数据/从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接收数据。处理器间接口213可以被实现为例如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ART)(例如,高速UART(HS-UART))或外围组件互连总线快速(PCIe)接口,但其不限于特定类型。可替代地,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和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使用例如共享存储器来交换控制信息和分组数据信息。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向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发送各种信息/从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接收各种信息,例如感测信息、关于输出强度的信息和资源块(RB)分配信息。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不直接连接到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在此情况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通过处理器120(例如,应用处理器),向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发送数据/从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接收数据。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和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通过处理器120(例如,应用处理器)、HS-UART接口或PCIe接口相互发送/接收数据,但是接口不限于特定类型。可替代地,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和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利用处理器120(例如,应用处理器)和共享存储器来交换控制信息和分组数据信息。
根据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和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在单个芯片或单个封装件中实现。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或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与处理器120、辅助处理器123或通信模块190一起设置在单个芯片或单个封装件中。
图2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支持传统网络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参考图2B,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支持用于与第一蜂窝网络和与第二蜂窝网络两者进行通信的功能。
在发送信号时,第一RFIC 222可以将由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生成的基带信号转换为用于第一网络292(例如,传统网络)的约700MHz到约3GHz的射频(RF)信号。在接收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例如,第一天线模块242)从第一网络292(例如,传统网络)获得RF信号,并且可以通过RFFE(例如,第一RFFE 232)预处理该RF信号。第一RFIC 222可以将预处理的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便能够由第一通信处理器212进行处理。
在发送信号时,第二RFIC 224可以将由第一通信处理器212或第二通信处理器214生成的基带信号转换为在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中使用的Sub-6频带(例如,约6GHz或以下)的RF信号(以下称为“5GSub-6 RF信号”)。在接收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例如,第一天线模块244)从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获得5G Sub-6 RF信号,并且可以通过RFFE(例如,第二RFFE 234)预处理该5G Sub-6 RF信号。第二RFIC 224可以将预处理的5G Sub-6 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便能够由第一通信处理器212或第二通信处理器214中的对应通信处理器进行处理。
第三RFIC 226可以将由第二通信处理器214生成的基带信号转换为要用于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的5G Above-6频带(例如,约6GHz到约60GHz)中的RF信号(以下称为“5G Above-6 RF信号”)。在接收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例如,天线248)从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获得5G Above-6 RF信号,并且可以通过第三RFFE 236预处理该5G Above-6 RF信号。第三RFIC 226可以将预处理的5G Above-6 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便由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处理。根据实施例,第三RFFE 236可以被配置为第三RFIC 226的一部分。
根据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包括独立于第三RFIC 226或作为第三RFIC 226的至少一部分的第四RFIC 228。在此情况下,第四RFIC 228可以将由第二通信处理器214生成的基带信号转换为中间频带(例如,大约9GHz至大约11GHz)的RF信号(以下称为IF信号),然后向第三RFIC 226发送IF信号。第三RFIC 226可以将IF信号转换为5G-Above 6RF信号。在接收信号时,可以通过天线(例如,天线248)从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接收5G Above-6RF信号,并且可以通过第三RFIC 226将该5G Above-6 RF信号转换为IF信号。第四RFIC 228可以将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便能够由第二通信处理器214进行处理。
根据实施例,第一RFIC 222和第二RFIC 224可以被实现为单个芯片或单个封装件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实施例,第一RFFE 232和第二RFFE 234可以被实现为单个芯片或单个封装件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实施例,第一天线模块242或第二天线模块24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省略或者可以与另一天线模块组合从而处理多个响应频带的RF信号。
根据实施例,第三RFIC 226和天线248可以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从而配置第三天线模块246。例如,无线通信模块192或处理器12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子基板(例如,主PCB)上。在此情况下,第三RFIC 226可以与第一基板分离地设置在第二基板(例如,子PCB)的一部分(例如,下表面)上,并且天线248可以设置在其另一部分(例如,上表面)上,从而配置第三天线模块246。通过将第三RFIC 226和天线248设置在同一基板上,可以减少第三RFIC 226和天线248之间的传输线的长度。例如,这可以减少在5G网络通信中使用的高频带(例如,约6GHz至约60GHz)中由传输线引起的信号损耗(例如,衰减)。因此,电子装置101可以提高与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的通信的质量或速度。
根据示例,天线248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可以在波束成形中使用的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在这种情况下,第三RFIC 226可以包括与多个天线元件相对应的多个移相器238(例如,作为第三RFFE 226的一部分)。当发送信号时,多个移相器238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转换要通过相应天线元件向电子装置101的外部(例如,5G网络中的基站)发送的5G Above-6RF信号的相位。当接收信号时,多个移相器238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将通过相应的天线元件从外部接收的5G Above-6 RF信号的相位转换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相位。这使得能够通过波束成形在电子装置101与外部之间进行发送或接收。
第二网络294(例如,5G网络)可以独立于第一网络292(例如,传统网络)(例如,独立(SA)网络)运行,或者可以在连接到第一网络292(例如,例如,非独立(NSA)网络)时运行。例如,5G网络可以仅具有接入网络(例如,5G无线接入网络(RAN)或下一代RAN(NG RAN)),并且可以不具有核心网络(例如,下一代核心(NGC))。在此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访问5G网络的接入网络并且可以在传统网络的核心网络(例如,演进分组核心(EPC))的控制下访问外部网络(例如,互联网)。用于与传统网络通信的协议信息(例如,LTE协议信息)或用于与5G网络通信的协议信息(例如,新无线(NR)协议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30中,以便其他组件(例如,处理器120、第一通信处理器212或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访问存储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连接到第一RFIC 222,将参考图11进行描述。
术语“基站”可以被替换为“增强型节点B(eNB)”、“通用节点B(gNB)”或“接入点”。基于网络类型,可以使用另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例如“基站”或“接入点”来代替“gNB”或“BS”。为方便起见,在本公开中,术语“gNB”或“BS”可以指示提供对远程终端的无线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组件。此外,基于网络类型,术语“电子装置”可以被替换为“移动站”、“用户站”、“远程终端”、“无线终端”、“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为方便起见,本公开中的术语“用户终端”和“UE”可以表示无线接入gNB的远程无线终端。
图3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3A,根据比较示例,在操作301中,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34和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向基站300发送SRS。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根据特定周期在时隙的指定符号(例如,在LTE情况下的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并且在NR情况下的时隙的最后6个符号)中发送SRS。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RRC消息(例如,RRC连接建立和/或RRC连接重新配置)来识别SRS配置。
基站300可以基于SRS来识别上行链路路径信道的质量(例如,可以预测信道信息)。基站可以基于预测的信道信息来识别用于电子装置101的上行链路的预编码信息。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的情况下,基站300可以基于SRS估计UL信道,并且可以在预先与电子装置101商定的预编码器集合中识别由终端使用的一个预编码器。在非基于码本的预编码的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将多个码本中的各个码本应用于各个SRS,并且基站300可以选择最适合UL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的和/或波束成形的SRS资源。
在步骤303,基站3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1发送与预编码相关联的SRI。例如,在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的情况下,基站3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1发送指示所选择的SRS资源的SRI。例如,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的情况下,基站3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1发送被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TPMI)。基站300可以发送传输秩。在操作305中,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与接收到的预编码相关联的SRI、TPMI或传输秩中的至少一个来识别预编码器。可替代地,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TPMI识别预编码器。在操作307中,电子装置101可以向基站300发送基于识别的预编码器预编码的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基于码本的传输的情况下,如果根据DCI格式0_1调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SRI、TPMI和传输秩识别PUSCH传输预编码器。TPMI可以指示要应用于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并且在布置有多个SRS资源的情况下,TPMI可以对应于由SRI选择的SRS。在配置了单个SRS资源的情况下,TPMI可以指示应用于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并且可以对应于SRS资源。传输预编码器可以从上行链路码本中选择,上行链路码本可以包括与“SRS-config”中的高层参数“nrofSRS”-ports相同的天线(可以根据TS 38.211的6.3.1.5定义)。在高层参数“txConfig”被配置为“码本”的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码本执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向N个基站发送每个具有多个SRS端口的SRS资源,基站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从而通过SRI向电子装置101发送其通知。SRI可用于指示上行链路波束。电子装置101可以选择并使用与SRS资源对应的上行链路波束。在基于码本的传输中,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TPMI来选择码本子集。在非基于码本的传输中,在配置多个SRS资源的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宽带SRI(宽SRI)来配置PUSCH预编码器和传输秩。在非基于码本的传输中,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与非零功率(NZP)CSI-RS资源相关联的测量,获得用于传输预编码的SRS的预编码器。电子装置101可以按照升序以DCI格式执行所指示的SRI和DM-RS端口之间的一对一映射。
根据比较示例,为了选择基站300的预编码器,电子装置101必须发送SRS,并且基站300可能需要向电子装置101发送与所选择的预编码器相关联的信息。因此,电子装置101必须针对预编码器配置的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配能够发送数据的资源,使得数据发送可以被延迟。此外,电子装置101可能无法根据现有标准选择预编码器。
图3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3B,在操作311,基站3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1发送参考信号。电子装置101(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第二通信处理器234和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参考信号。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从基站300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DL CSI-RS),但是该信号不限于特定类型,只要它是能够被在信道的预测中使用即可(例如,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操作313,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参考信号利用信道相互性(reciprocity)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信息。在操作315,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UL信道信息来识别预编码器。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参考信号的路径损耗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以基于识别的结果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信息。然而,估计下行链路信道信息的方法不限于此。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UL-DL信道相互性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信息。如果UL-DL信道相互性对于例如时分双工(TDD)场景是可行的,则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测量DL CSI-RS来估计UL信道信息。在此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针对给定的资源分配,计算其自己的唯一预编码器。可替代地,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UL信道估计值来从预编码器子集(或组)中选择预编码器。在各种实施例中,由电子装置101识别的预编码器可以包括预编码矩阵(或向量)和/或用于MIMO的波束形成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操作317,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识别的预编码器发送预编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数据。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由电子装置101计算或选择的预编码器来执行预编码。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来获得码字,并且可以将码字调制成表示信号星座中的位置的符号。在各种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由电子装置101对UL数据执行预编码表示对调制符号执行预编码。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通过电子装置101传输UL数据(或DMRS)可以包括将预编码的向量(vector)转换为RF信号并通过天线辐射电磁波的操作。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器对UL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基站300可以将DMRS用于解调UL数据的操作。例如,基站300可以基于DMRS一次估计UL信道和预编码器的乘积,并且可以基于估计结果识别调制符号。同时,在各种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控制信令向基站300发送与预编码相关联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仅对UL数据进行预编码,并且可以将其发送到基站300。基站30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与预编码相关联的信息来识别符号向量。
在各种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操作,可以省略由电子装置101发送SRS的操作和由基站300发送与预编码相关联的SRI的操作。此外,电子装置101可以主动执行预编码。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101独立地执行预编码的操作可以被称为“无网络(NW)辅助的UL MIMO”或“基于UE的UL MIMO”。此外,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1可以独立地确定预编码器;但是如果不满足指定条件,则电子装置101可以根据3GPP TS 38.214,基于从基站300接收到的预编码器来执行预编码。基于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也可以被称为“网络辅助UL MIMO”。稍后将描述上述指定条件的各种实施例。
图4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A,在操作40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34和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参考信号(例如,DL CSI-RS)。在操作403,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参考信号和信道相互性来估计基站300和电子装置101之间的UL信道。在操作405,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估计的UL信道来识别预编码器矩阵(或向量)。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通过根据奇异值分解(SVD)分解估计的UL信道而获得的矩阵中的至少一些矩阵来识别预编码器矩阵。在表示UL信道的矩阵(或向量)由“H”表示的情况下,“H”可以分解为数学式1所示。
【数学式1】
H=U∑VH
U和V是酉矩阵,Σ是对角矩阵。VH可以是V的厄米矩阵。电子装置101可以将包括酉矩阵V的至少一些列的子矩阵配置为预编码器矩阵。在包括酉矩阵V的至少一些列的子矩阵被配置为预编码器矩阵的情况下,UH与基站300中的接收信号向量的向量积可以简单地表示为Σ和调制符号的向量积与噪声之和。由于∑是对角矩阵,因此可以减少估计调制符号所需的计算量。在操作407,电子装置101可以发送基于预编码器矩阵所预编码的DMRS和数据。
图4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B,在操作411,电子装置101(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第二通信处理器234和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参考信号(例如,DL CSI-RS)。在操作413,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参考信号和信道相互性来估计基站300与电子装置101之间的UL信道。在操作415,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估计的UL信道来选择码本集的至少一个预编码器。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预先存储针对3GPP中的基于码本的UL传输所定义的码本集。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选择将所有频带中关于估计的UL信道的可实现的总吞吐量最大化的码本,作为预编码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用于选择码本的标准不受限制。在操作417,电子装置101可以发送基于选择的码本集所预编码的DMRS和数据。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5,在操作501,电子装置101(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第二通信处理器234和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从基站300接收参考信号(例如,DL CSI-RS)。在操作503,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参考信号和信道相互性来估计基站300与电子装置101之间的UL信道。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操作505,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码本识别是否估计预编码器。电子装置101可以根据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基于码本来识别是否估计预编码器。例如,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预测和或比较以下情况间的性能:估计的UL信道信息(H)和利用估计的UL信道信息基于码本所选择的预编码器(W)被使用的情况;以及估计的UL信道信息(H)和预编码器(W)未被使用的情况。如果性能差异大于或等于特定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码本运行;如果性能差异小于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非码本运行。可替代地,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在需要降低功耗的情况下(例如,在电池电量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下)以码本为基础运行。可替代地,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在需要快速确定预编码器的情况下以码本为基础运行。可替代地,如果处理器的性能小于或等于阈值(或者如果空闲资源小于或等于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码本运行。
根据各种实施例,如果识别出要基于码本来估计预编码器(操作505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507中基于所估计的UL来选择码本集中的至少一个。如果识别出不基于码本来估计预编码器(操作505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509中基于估计的UL信道来识别预编码器矩阵。在操作511,电子装置101可以发送基于识别的预编码器所预编码的DMRS和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如果满足以上条件中的至少一些,则独立地执行预编码,例如,即使电子装置101从基站300接收到不执行预编码的指令。例如,即使电子装置101从基站300接收到第一层调度信息,没有接收到SRS请求,或者接收到指示不进行预编码的SRI,电子装置101也可以独立地识别预编码器。此外,即使电子装置101从基站300接收到预编码信息,电子装置101也可以忽略该信息,并且可以使用由电子装置101独立计算(或选择)的预编码器来执行预编码。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6,在操作601,基站300可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DL CSI-RS)。在操作603,电子装置101可以向基站300发送SRS。在操作605,基站300可以发送与预编码相关联的SRI(或TPMI)。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操作607中,电子装置101(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和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识别在电子装置中执行预编码的条件是否被满足。该条件可以与UL调度信息、链路质量、天线状态或UL信道的预测可靠性中的至少一项相关联,但其类型不受限制。将参考图8A至图8D更详细地描述各个条件的各种实施例。
根据各种实施例,如果识别出满足配置的条件(操作607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609中基于参考信号使用信道相互性来估计UL信道信息。在操作611,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UL信道信息来识别(或选择)预编码器。如上所述,电子装置101可以根据基于码本的方法和非基于码本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来识别预编码器。如果识别出不满足配置的条件(操作607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613中基于SRI(或TPMI)识别预编码器。在操作615,电子装置101可以发送基于识别的预编码器所预编码的DMRS和数据。
图7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的图。
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的图。
参照图7A,电子装置101(例如,图1中的电子装置101)可以从基站300接收一层(one-layer)和一端口(one-port)的预编码信息。如果识别出不满足配置的条件,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从基站300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来执行预编码。如图7A所示,电子装置101可以将与数据701和DMRS 702相对应的调制符号输入到预编码块711中以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块711可以根据对应于一层和一端口的预编码(例如,没有预编码)将调制符号输出到与单个天线721相对应的天线端口,而不对其进行预编码。来自天线721的传输信号可以通过第一信道环境(H4X1)传输,基站300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天线351、352、353或354接收该传输信号。反映预编码和信道环境的矩阵可以表示为“HDMRS,4×1”。基站300可以基于已经向电子装置101发送的预编码信息或者基于DMRS,从接收到的传输信号中识别传输比特。同时,上述使用四根天线的信道环境只是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天线的数量不受限制。
参照图7B,电子装置101可以确定执行无网络辅助的UL MIMO。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DL CSI-RS识别满足配置的条件,并且可以识别预编码器。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确定与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信息不同的预编码器。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确定二端口(two-port)预编码器,并且预编码块711可以对与用于上行链路的DMRS 702和数据701相对应的调制符号进行无网络(NW)辅助的预编码,从而将其输出到与两个天线721和722对应的天线端口。上述使用二个天线的信道环境只是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天线的数量不受限制。来自天线721和天线722的传输信号可以通过第二信道环境(H4X2)传输,基站300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天线351、352、353或354接收该传输信号。反映预编码和信道环境的矩阵可以表示为“HDMRS,4×1”。基站300可以基于DMRS来识别传输比特。由于DMRS通过与UL数据相同的有效信道发送,因此基站300可以使用基于DMRS估计的信道来识别UL数据。虽然未示出,但是电子装置101可以从基站300接收一层和二端口的基于码本的预编码信息,但是可以忽略预编码信息并使用对应于四个端口的预编码器。可替代地,电子装置101可以被调度为由基站300执行非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电子装置101接收到使用与层数(或指定的端口数)相同数量的端口来执行预编码的指令,但是电子装置101可以忽略该指令,并且电子装置101可以执行与端口数(与层数相同,或者大于层数,或者小于端口数)相对应的预编码,从而传输数据。根据配置的条件是否被满足,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1可以执行基于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信息的预编码或基于由电子装置101确定的预编码信息的预编码之一。基站300可以被配置为在数据传输期间切换预编码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将参照图8A至图8D描述电子装置101选择是使用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信息还是使用由电子装置101确定的预编码信息的条件。各种条件可以单独使用,也至少可以组合使用。
图8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A,在操作80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接收UL调度信息。在操作803,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UL调度信息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根据由基站300确定的上行传输模式来确定是否运行无网络辅助模式。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根据上行传输模式,基于分配的层数或预编码/非预编码的配置来确定是否运行无网络辅助模式。如果通过单个天线端口的传输接收调度信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如果接收到非码本传输模式的调度信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预编码模式的调度信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除了上述示例之外,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从基站300接收的调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些来决定是否确定本身的预编码信息,或者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以上信息的各条信息的至少一种组合来决定是否确定本身的预编码信息。如果识别出UL调度信息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03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805中基于估计的UL信道识别预编码器,从而执行预编码。如果识别出UL调度信息不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03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807中基于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器来执行预编码。可替代地,如果识别出UL调度信息不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03中的“否”),尽管未示出,电子装置101可以在不执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发送数据。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利用一层来发送数据。在各种实施例中,虽然未示出,电子装置101可以始终使用基于由电子装置101估计的UL信道识别的预编码器,而不是在操作803中识别是否满足指定条件。
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B,在操作81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识别链路质量。在操作813,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链接质量是否满足指定条件。指定条件可以是电子装置101被配置为在没有网络辅助的情况下执行预编码的条件。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从基站300接收到的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信干噪比(SINR)中的至少一者。电子装置101可以将测量结果中的至少一个与指定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可以基于比较结果来识别是否在无网络辅助的情况下执行预编码。例如,如果测量结果中的至少一个等于或大于指定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确定在无网络辅助的情况下执行预编码。除了上述示例之外,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指示链接质量的任何索引来决定是否确定本身的预编码信息。如果识别出链路质量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13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815中基于估计的UL信道识别预编码器,从而执行预编码。如果识别出链路质量不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13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817中基于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器来执行预编码。可替代地,如果识别出链路质量不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13中的“否”),电子装置101可以在不执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可替代地,如果电子装置101的发射功率的大小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
图8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C,在操作82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识别天线的状态。在操作823,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天线的状态是否满足指定条件。指定条件可以是电子装置101被配置为在没有网络辅助的情况下执行预编码的条件。例如,如果天线相关性(correlation)大于或等于指定阈值,则电子装置101不会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如果天线相关性小于指定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例如,如果识别出发生了天线的特定部分被握在手中的事件(握持事件),则电子装置101不会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例如,如果识别出已经发生了握持事件,并且如果识别出存在未发生握持事件的多个天线,则电子装置101可以运行无网络辅助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没有发生握持事件的天线来确定预编码信息。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来自握持传感器的感测数据来识别是否发生了握持事件。可替代地,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天线之间的RSRP、RSSI或SINR中的至少一者的差异,并且如果识别出该差异大于或等于指定阈值,则可以识别出发生了握持事件。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是否满足包括上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组合来识别是否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
如果识别出天线状态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23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825中基于估计的UL信道识别预编码器,从而执行预编码。如果识别出天线状态不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23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827中基于从基站300接收的预编码器来执行预编码。可替代地,如果识别出天线状态不满足指定条件(操作823中的“否”),电子装置101可以在不执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发送数据。
图8D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D,在操作83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和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从基站300接收CSI-RS。在操作833,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UL数据的传输时间。在操作835,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CSI-RS的接收时间与UL数据的发送时间之间的差是否超过阈值。如上所述,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UL/DL信道相互性,根据DL信道信息来估计UL信道信息。如果用于DL信道信息的CSI-RS的接收时间与用于发送UL数据的UL信道之间存在大的时间差,则由信道相互性估计的UL信道的可靠性可能会降低。因此,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在DL信道和UL信道间的相互性可以被保证的情况下,如果UL数据被调度为以等于或小于指定阈值,则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如果DL CSI-RS和UL时隙之间的间隔等于或小于指定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无网络辅助模式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阈值可以是固定值,或者可以根据电子装置101的运动信息或由于运动而改变的多普勒频率而改变阈值。
根据各种实施例,如果识别出CSI-RS的接收时间与UL数据的发送时间之间的差没有超过阈值(操作835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估计的UL信道识别预编码器,从而在操作837中执行预编码。如果识别出CSI-RS的接收时间和UL数据的发送时间之间的差超过阈值(操作835中的“是”),则在操作839,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从基站300接收到的预编码器执行预编码。可替代地,如果识别出CSI-RS的接收时间与UL数据的发送时间之间的差超过阈值(操作835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不执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发送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所估计的UL信道识别预编码器,然后可以预测在应用预编码器时可以获得的性能提高了。如果提高值等于或小于特定提高阈值,则电子装置101不会使用识别的预编码器。可以通过估计当前信道信息并根据信道信息预测信道状态下的性能来预测性能的提高。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估计的UL信道(H)作为当没有应用预编码器时的性能;并且电子装置可以使用通过将估计的信道(H)乘以识别的预编码器(W)获得的有效信道(HW)作为当应用了预编码器时的性能。电子装置101可以为估计的UL信道和有效信道中的每一个预测信道容量、吞吐量和BLER性能。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例如香农容量来预测信道容量和吞吐量。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例如指数有效SNR映射(EESM)、每比特平均互信息(MMIB)或接收比特互信息率(RBIR)中的至少一种来预测BLER性能。上述预测方法仅是示例,并且预测方法不限于此。
图9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9A,在操作90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基于估计的信道信息识别用于预编码的RB粒度。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使用CSI-RS估计的信道信息(例如,信道相干带宽)来识别用于预编码的RB粒度。在操作903,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UL调度带宽是否超过指定数量的RB。在此,可以基于识别出的RB粒度来确定指定数量,并且指定数量的RB数量可以保证RB之间至少一个属性的相似度等于或大于指定级别。例如,如果指定数量为L,则一个预编码器可能对L个RB有效,但该预编码器可能对与L个RB相邻的其他RB无效。在各种实施例中,指定数量的RB可以由信道相干带宽确定,或者可以被配置为固定值。
根据各种实施例,如果识别出UL调度带宽超过指定数量的RB(操作903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905识别用于指定数量的RB中的每个RB的预编码器。如上所述,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指定数量的RB可以指示一个预编码器有效的范围,并且UL调度带宽超过指定数量的RB的事实可以指示需要多个预编码器。因此,电子装置101可以将与UL调度带宽对应的RB按指定数量的单位进行分组,并且可以为每组确定预编码器。在至少一些组中包括的RB的数量可以小于指定数量。如果识别出UL调度带宽小于或等于指定数量的RB(操作903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907中识别一个预编码器。由于整个UL调度带宽小于或等于其中一个预编码器有效的指定数量的RB,因此电子装置101可以为整个带宽仅配置一个预编码器。在操作909,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识别的预编码器对UL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在操作911,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预编码的结果发送信号。
图9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9B,在操作92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基于估计的信道信息识别用于预编码的RB粒度。在操作923,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UL调度带宽是否超过指定数量的RB。如果识别出UL调度带宽不超过指定数量的RB(操作923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925中识别预编码器。在操作927,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识别的预编码器对UL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在操作929,电子装置101可以发送执行预编码之后的信号。如果识别出UL调度带宽超过指定数量的RB(操作923中的“是”),则在操作929中,电子装置101可以在不执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发送信号。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将参考图11更详细地描述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通信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参照图10和图11,在操作100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基于估计的UL信道识别超过第一网络通信的天线(例如,图2A的第一天线模块242)数量的层的预编码器。例如,电子装置101的“n”个天线可以被分配给第一网络通信(例如,LTE通信),并且其“m”个天线可以被分配给第二网络通信(例如,NR通信)。根据比较示例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或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为第一网络通信配置与等于或小于“m”个天线的层(或秩)相对应的预编码器。然而,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使用向第二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中的至少一些(例如,图2A中的第二天线模块244)来发送数据。因此,可以识别超过向第一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数量的秩的预编码器。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通信处理器(CP)212可以通过第一路径1101连接到第一RFIC 222,并且可以通过第二路径1102连接到第二RFIC 224。第一RFIC 222可以从第一CP 212或第二CP 214中的任何一个接收输入信号。第二RFIC 224可以从第一CP 212或第二CP 214中的任何一个接收输入信号。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通过第三路径1103连接到第一RFIC 222,并且可以通过第四路径1104连接到第二RFIC 224。此外,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和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通过处理器间接口213(例如,高速UART)在它们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在不通过第二网络通信发送/接收数据的间隔中,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使用第二天线模块244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一天线模块242来发送UL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配置与秩(等于或小于第一天线模块242的天线数量与第二天线模块244的至少一部分的天线数量之和)相对应的预编码器。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使用处理器间接口213(例如,高速UART)识别关于不通过第二网络通信发送/接收数据的间隔的信息,并且可以使用第二天线模块244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一天线模块242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发送UL数据。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向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发送例如能够识别其中未调度数据传输的UL子帧的信息。例如,如果在CP之间传输的信息是“T”,则这可以指示在从传输信号的时间起的“T”个子帧(或ms)期间无网络辅助的UL MIMO操作是可行的。可替代地,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在每个子帧中向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发送1或0的标志;“1”可以表示在相应的子帧中无网络辅助的UL MIMO操作是可行的;“0”可以表示在相应的子帧中无网络辅助的UL MIMO操作是不可行的。例如,传输的信息可以是T1和T2,这可以指示从时间T1到时间T2内无网络辅助的UL MIMO操作是可行的。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操作1003,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利用识别的预编码器对UL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在操作1005,电子装置101可以向第一网络通信的RFIC和第二网络通信的RFIC发送预编码的数据。尽管在上述示例中描述了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使用天线模块242和天线模块244两者,但这仅仅是示例。在各种实施例中,在不通过第一网络通信发送/接收数据的间隔中,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可以使用向第一通信网络分配的第一天线模块24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天线模块244的至少一部分来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识别与超过第二天线模块244的天线数量的秩对应的预编码器。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2,在操作120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或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基于估计的UL信道识别超过第一网络通信的天线数量的层的预编码器。在操作1203,电子装置101可以对UL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在操作1205,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当前间隔是否是其中第二网络通信是可能的间隔。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识别第二网络通信是否被调度为通过通信处理器(例如,图2A和图11的第一CP 212和第二CP214)之间的接口(例如,图11的处理器间接口213)而被使用。在各种实施例中,在处理器212和处理器214之间没有提供接口的状态下,例如,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可以通过AP(例如,图2A的处理器120)向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发送数据/从第二通信处理器214接收数据。集成通信处理器260可以管理第一网络通信和第二网络通信两者的调度。
根据各种实施例,如果识别出当前间隔不是第二网络通信可用的间隔(操作1205中的“否”),则在操作1207,电子装置101可以向第一通信网络的RFIC(例如,图2A、图2B和图11的第一RFIC 222)和第二通信网络的RFIC(例如,图2A、图2B和图11的第二RFIC 224)发送预编码的数据。根据各种实施例,如果识别出当前间隔是第二网络通信可用的间隔(操作1205中的“是”),则在操作1209,电子装置101可以向第一通信网络的RFIC发送未被预编码的UL数据和DMRS。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识别的预编码器来识别与秩(小于或等于向第一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数量)相对应的预编码器和预编码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识别当前间隔是否是第二网络通信可用的间隔,然后,如果确定当前间隔不是其中第二网络通信是可用的间隔的情况下,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预编码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识别出第二网络通信正在使用(或将被使用),则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不识别预编码器。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eNB和gNB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照图13,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和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操作1311中通过1TX向eNB1301发送UL数据,并且可以在操作1312中通过1TX向gNB 1302发送UL数据。例如,电子装置101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2可以通过第一路径1101连接到第一RFIC 222,并且可以通过第四路径1104连接到第二RFIC 224。在操作1313,电子装置101可以从eNB 1301接收PDSCH DL数据。根据标准,电子装置101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到PDSCH DL数据之后的四个子帧(例如,4ms)中向eNB 1301发送HARQ。因此,在与接收到PDSCH DL数据之后的四个子帧相对应的时间(例如,4ms)内可以不通过LTE通信来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如果在操作1313之前的4ms内不存在PDSCH DL,则在4ms期间可以不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与LTE通信对应的通信处理器可以通过处理器间接口,向与NR通信对应的通信处理器,发送关于数据不被发送/接收的间隔的信息。因此,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1314、操作1315和操作1317中通过2TX向gNB 1302发送无网络辅助(NAF)UL数据。此后,在操作1318,电子装置101可以在四个子帧之后通过1TX向eNB 1301发送HARQ。在操作1319,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1TX向gNB 1302发送UL数据。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4,在操作1401,电子装置101(例如,图2A中的第一通信处理器212、图2A中的第二通信处理器214和图2B中的集成通信处理器2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针对UE和BS之间的无线承载配置分割承载。在操作1403,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分割承载的主路径发送UL数据。例如,电子装置101可以基于RRC连接重新配置中包括的信息来配置主路径和辅路径。如果传输数据的大小(例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量和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量的总量)小于阈值(例如,上行链路分割阈值),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只通过主路径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关于上行链路分割阈值的信息可以包括在特定于UE或UE专用的RRC信号(例如,RRC连接重新配置)中。
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操作1405,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辅路径是否进入CDRX状态。例如,如果在指定时间(例如,DRX不活动定时器)期间没有通过辅路径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指定时间段内监视辅路径中的PDCCH。如果辅路径进入CDRX状态,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1407中使用向辅路径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例如,图2A、图2B和图11中的第一天线模块242)用于辅路径的网络通信。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秩(小于或等于向辅路径的通信网络分配的天线数量与向主路径的通信网络分配的天线(例如,图2A、图2B和图11中的第二天线模块244)数量之和)的预编码器,并且可以基于识别的预编码对UL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在操作1409中,电子装置101可以识别在与辅路径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是否检测到数据的发送/接收的调度。如果在与辅路径对应的PDCCH中没有检测到数据发送/接收的调度(操作1409中的“否”),则电子装置101可以使用向辅路径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进行主路径的网络通信。如果在与辅路径对应的PDCCH中检测到数据发送/接收的调度(操作1409中的“是”),则电子装置101可以在操作1411中使用向主路径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接收数据。此外,电子装置101可以通过向辅路径的网络通信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接收用于辅路径的网络通信的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至少一个射频集成电路(RFIC),RFIC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射频信号(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RF信号;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该至少一个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RF信号中的每个RF信号并辐射电磁场。其中,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从基站接收用于识别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基于参考信号和电子装置与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关联信息,识别上行链路信道;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利用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基站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识别所述预编码器的条件;以及基于识别出满足了被配置的条件,执行上行链路信道的识别和预编码器的识别。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识别出不满足被配置的条件,基于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在不对上行链路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通过SRS,从基站接收由基站识别的预编码信息;基于识别出不满足被配置的条件,基于由基站识别的预编码信息,对上行链路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基于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基站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从基站接收由基站根据SRS识别的预编码信息;以及基于识别出满足被配置的条件,忽略由基站识别的预编码信息,并且基于由电子装置识别的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利用从基站接收的调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些来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的条件。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利用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来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的条件。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利用至少一个天线的状态来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的条件。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参考信号的接收时间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时间之间的间隔是否超过指定阈值时间,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的条件。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将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预测的至少一个第一性能值与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和所识别的预编码器的乘积预测的至少一个第二性能值进行比较;以及基于将至少一个第一性能值与至少一个第二性能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的条件。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上行链路信道确定用于比较的资源块(RB)数量;以及基于上行链路调度的带宽小于或等于RB数量,为整个上行链路信道确定一个预编码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上行链路调度的带宽超过RB数量,执行以下:基于RB数量对上行链路信道的带宽进行分组并为根据分组的结果所识别的组中的各个组配置不同预编码器;或者利用至少一个RFIC和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在不对上行链路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将上行链路信道分解为第一酉矩阵、对角矩阵和第二酉矩阵的矩阵乘积;以及将包括第二酉矩阵的至少一些列的子矩阵识别为预编码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码本识别为预编码器,码本针对上行链路信道将整个带宽中的可实现总吞吐量最大化。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至少一个射频集成电路(RFIC),RFIC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射频信号(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RF信号;以及至少一个天线,该至少一个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RF信号中的每个RF信号并辐射电磁场。其中,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从基站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接收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一参考信号用于识别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发送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用于识别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的状态;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RFIC接收由基站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识别的调度信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及在电子装置和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间的关联信息,识别上行链路信道;基于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上行链路的预编码器;基于调度信息被确定为是要被使用的,利用调度信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基于预编码器被确定为是要被使用的,利用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DMRS进行预编码,并且发送预编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预编码的DMRS。
根据各种实施例,电子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该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网络通信和第二网络通信;至少一个第一射频集成电路(RFIC),该第一RFIC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网络通信将从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一射频信号(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第一RF信号;至少一个第一天线,该至少一个第一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第一RF信号中的每一个并辐射电磁场;至少一个第二RFIC,该第二RFIC被配置为基于第二网络通信将从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到至少一个第二RF信号中并输出至少一个第二RF信号;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天线,该至少一个第二天线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一个第二RF信号中的每一个并辐射电磁场。其中,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识别第二网络通信在第一时间段内是非激活的;识别与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中的在第一时间段内被使用的至少一些天线相对应的预处理器;利用识别的预处理器,基于第一网络通信,对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利用至少一个第一RFIC和至少一个第二RFIC中的至少一些,输出基于预编码的数据的信号,以便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利用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和至少一个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发送信号。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包括用于第一网络通信的第一通信处理器和用于第二网络通信的第二通信处理器。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从第二通信处理器接收关于第一时间段的信息。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从第二通信处理器接收指示与第一时间段相关联的子帧的数量的信息或指示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和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的信息,作为关于第一时间段的信息。
根据各种实施例,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期满之后,利用至少一个第一RFIC输出第一网络通信的上行链路数据,以便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发送第一网络通信的上行链路数据;以及利用至少一个第二RFIC输出第二网络通信上行链路数据,以便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发送第二网络通信的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电子装置之一。电子装置可包括例如便携式通信装置(例如,智能电话)、计算机装置、便携式多媒体装置、便携式医疗装置、相机、可穿戴装置或家用电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装置不限于以上所述的那些电子装置。
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以及其中使用的术语并不意图将在此阐述的技术特征限制于具体实施例,而是包括针对相应实施例的各种改变、等同形式或替换形式。对于附图的描述,相似的参考标号可用来指代相似或相关的元件。将理解的是,与术语相应的单数形式的名词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事物,除非相关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如这里所使用的,诸如“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个”、“A或B中的至少一个”、“A、B或C”、“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以及“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中的每一个短语可包括在与所述多个短语中的相应一个短语中一起列举出的项的任意一项或所有可能组合。如这里所使用的,诸如“第1”和“第2”或者“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用于将相应部件与另一部件进行简单区分,并且不在其它方面(例如,重要性或顺序)限制所述部件。将理解的是,在使用了术语“可操作地”或“通信地”的情况下或者在不使用术语“可操作地”或“通信地”的情况下,如果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结合”、“结合到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连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则意味着所述一元件可与所述另一元件直接(例如,有线地)连接、与所述另一元件无线连接、或经由第三元件与所述另一元件连接。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包括以硬件、软件或固件实现的单元,并可与其他术语(例如,“逻辑”、“逻辑块”、“部分”或“电路”)可互换地使用。模块可以是被适配为执行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的单个集成部件或者是该单个集成部件的最小单元或部分。例如,根据实施例,可以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形式来实现模块。
可将在此阐述的各种实施例实现为包括存储在存储介质(例如,内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中的可由机器(例如,主装置或任务执行装置)读取的一个或更多个指令的软件(例如,程序)。如,机器的处理器(例如,主装置或任务执行装置)可以调用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一个或更多个指令中的至少一个指令并执行该指令。这使得所述机器能够操作用于根据所调用的至少一个指令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指令可包括由编译器产生的代码或能够由解释器运行的代码。可以以非暂时性存储介质的形式来提供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术语“非暂时性”仅意味着所述存储介质是有形装置,并且不包括信号(例如,电磁波),但是该术语并不在数据被半永久性地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与数据被临时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之间进行区分。
根据实施例,可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和提供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作为产品在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进行交易。可以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的形式来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可经由应用商店(例如,Play StoreTM)在线发布(例如,下载或上传)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可直接在两个用户装置(例如,智能电话)之间分发(例如,下载或上传)计算机程序产品。如果是在线发布的,则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至少部分可以是临时产生的,或者可将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至少部分至少临时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诸如制造商的服务器、应用商店的服务器或转发服务器的存储器)中。
根据各种实施例,上述部件中的每个部件(例如,模块或程序)可包括单个实体或多个实体。根据各种实施例,可省略上述部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部件。可选择地或者另外地,可将多个部件(例如,模块或程序)集成为单个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种实施例,该集成部件可仍旧按照与所述多个部件中的相应一个部件在集成之前执行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执行所述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部件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根据各种实施例,由模块、程序或另一部件所执行的操作可顺序地、并行地、重复地或以启发式方式来执行,或者所述操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可按照不同的顺序来运行或被省略,或者可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操作。
尽管已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做出形式和细节方面的各种改变。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
至少一个射频集成电路(RFIC),所述至少一个RFIC被配置为将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发送的数据转换为至少一个射频(RF)信号并输出所述至少一个RF信号;以及
至少一个天线,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至少一个RF信号中的每个RF信号并辐射电磁场,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和所述至少一个RFIC从基站接收用于识别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和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关联信息,识别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
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所述基站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识别是否满足被配置来识别所述预编码器的条件,以及
基于识别出满足了所配置的条件,执行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识别和所述预编码器的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基于识别出不满足所配置的条件,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在不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向所述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
从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基站借助于所述SRS识别的预编码信息,
基于识别出不满足所配置的条件,基于由所述基站识别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和所述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向所述基站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向所述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
从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基站借助于所述SRS识别的预编码信息,以及
基于识别出满足了所配置的条件,忽略由所述基站识别的预编码信息,并且基于由所述电子装置识别的预编码器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和所述DMRS进行预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利用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调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些来识别是否满足所配置的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利用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来识别是否满足所配置的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状态来识别是否满足所配置的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时间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时间之间的间隔是否超过指定阈值时间,来识别是否满足所配置的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将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预测的至少一个第一性能值与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和所识别的预编码器的乘积预测的至少一个第二性能值进行比较;以及
基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性能值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性能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识别是否满足所配置的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确定用于比较的资源块(RB)数量,以及
基于上行链路调度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RB数量,为整个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确定一个预编码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调度的带宽超过所述RB数量,执行以下:
基于所述RB数量对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带宽进行分组并为根据所述分组的结果所识别的组中的各个组配置不同预编码器,或者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在不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将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分解为第一酉矩阵、对角矩阵和第二酉矩阵的矩阵乘积,以及
将包括所述第二酉矩阵的至少一些列的子矩阵识别为所述预编码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信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将使整个带宽中关于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可实现总吞吐量最大化的码本识别为所述预编码器。
15.一种操作电子装置执行预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天线和至少一个射频集成电路(RFIC)从基站接收用于识别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和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关联信息,识别所述上行链路信道;
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信道,识别所述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
基于所识别的预编码器,对上行链路数据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预编码;以及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RFIC和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中的至少一些向所述基站发送基于预编码后的数据的信号。
CN202080045807.0A 2019-06-27 2020-04-03 用于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14008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77083A KR20210002208A (ko) 2019-06-27 2019-06-27 프리코딩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2019-0077083 2019-06-27
PCT/KR2020/004565 WO2020262809A1 (en) 2019-06-27 2020-04-03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precoding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8931A true CN114008931A (zh) 2022-02-01
CN114008931B CN114008931B (zh) 2024-03-15

Family

ID=7404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5807.0A Active CN114008931B (zh) 2019-06-27 2020-04-03 用于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3116B2 (zh)
EP (1) EP3956995A4 (zh)
KR (1) KR20210002208A (zh)
CN (1) CN114008931B (zh)
WO (1) WO2020262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94411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overhead and high accuracy channel state feedback using neural networks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5635A1 (en) * 2008-12-21 2011-10-20 Moon Il Lee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20121031A1 (en) * 2010-11-15 2012-05-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modulation of a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142115A1 (en) * 2014-11-17 2016-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156397A1 (en) * 2014-11-17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157218A1 (en) * 2014-11-17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feedback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larized active antenna array
US20180041259A1 (en) * 2016-08-05 2018-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a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20180146419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eady-state beam scanning and codebook generation
US20180205480A1 (en) * 2017-01-17 2018-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478908A (zh) * 2016-07-22 2019-03-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9565311A (zh) * 2016-09-26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90149299A1 (en) * 2017-11-16 2019-05-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evices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9891765A (zh) * 2016-11-04 2019-06-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mimo设计
US20190199417A1 (en) * 2016-08-23 2019-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coding informati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array antenn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568B2 (en) 2009-08-10 2016-01-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codebook based precoding
US9985701B2 (en) * 2014-05-07 2018-05-29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Signaling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massive MIMO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8075963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tructure and contention-bas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10432374B2 (en) 2016-12-12 201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uplink channel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383738B (zh) * 2017-01-13 2022-08-16 Idac控股公司 针对相位连续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509364B2 (en) * 2017-03-13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precoder determination us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or downlink precoder determination us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11128429B2 (en) * 2018-10-05 2021-09-2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SI report
US11265932B2 (en) * 2019-01-30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selection for measurement reporting in random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5635A1 (en) * 2008-12-21 2011-10-20 Moon Il Lee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20121031A1 (en) * 2010-11-15 2012-05-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modulation of a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142115A1 (en) * 2014-11-17 2016-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156397A1 (en) * 2014-11-17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157218A1 (en) * 2014-11-17 2016-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feedback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larized active antenna array
CN109478908A (zh) * 2016-07-22 2019-03-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20180041259A1 (en) * 2016-08-05 2018-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ase compens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20190199417A1 (en) * 2016-08-23 2019-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coding informati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array antennas
CN109565311A (zh) * 2016-09-26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891765A (zh) * 2016-11-04 2019-06-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mimo设计
US20180146419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eady-state beam scanning and codebook generation
US20180205480A1 (en) * 2017-01-17 2018-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90149299A1 (en) * 2017-11-16 2019-05-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evices support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R1-1702914 "PRB bundling and precoding granularity in UL DMRS"",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SAMSUNG: "R1-1702914 \"PRB bundling and precoding granularity in UL DMRS\"",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pages 1 - 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13488A1 (en) 2020-12-31
CN114008931B (zh) 2024-03-15
KR20210002208A (ko) 2021-01-08
EP3956995A1 (en) 2022-02-23
EP3956995A4 (en) 2022-06-29
US11723116B2 (en) 2023-08-08
WO2020262809A1 (en)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6441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12301B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JP704410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4337953B (zh) 上行信道参数的确定和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349554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forming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268676B2 (ja) 電子装置
CN114008931B (zh) 用于执行预编码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1052648A (zh)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JP7452540B2 (ja) 電子機器、通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20220209839A1 (en) Transmitter beamforming at base station with partial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ue feedback
KR2019009841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22133727A1 (zh) Pusch重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8202942A1 (en) One csi feedback method
US2023012580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ell coverage enhancemen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3037911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by which electronic device transmits reference signal
US202302467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302165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1041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reof
WO2023151593A1 (zh) 预编码指示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30179283A1 (en) Method for setting reception beam in electronic device receiving signals transmitted from plurality of trp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62609A (zh) 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方法和系统
KR2022008626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16195214A (zh) 一种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