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3085A -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3085A
CN114003085A CN202111260736.9A CN202111260736A CN114003085A CN 114003085 A CN114003085 A CN 114003085A CN 202111260736 A CN202111260736 A CN 202111260736A CN 114003085 A CN114003085 A CN 114003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rod
rotating
transmission
rocker device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07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3085B (zh
Inventor
梁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07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3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3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3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3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3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摇杆装置和应用该摇杆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摇杆装置包括壳体、操作杆、承托件、弹性件以及驱动组件,操作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承托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操作杆的下方,用于承托操作杆的端部;弹性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承托件的背对操作杆的一侧,用于将承托件顶紧在操作杆的端部上;驱动组件用于顶升承托件,以通过承托件输出反馈力至操作杆;其中,承托件包括承载部和传动部,承载部被弹性件顶紧在操作杆的端部上,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件,转动件与传动部传动配合,用于推动传动部朝操作杆移动。本发明可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从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操作时的感官要求。

Description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摇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摇杆装置和应用该摇杆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各类操作手柄(如游戏手柄)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操作时的感官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操作手柄时的感官要求,也成为了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摇杆装置和应用该摇杆装置的电子设备,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从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操作时的感官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摇杆装置,该摇杆装置包括:
壳体;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下方,用于承托所述操作杆的端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对所述操作杆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承托件顶紧在所述操作杆的端部上;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顶升所述承托件,以通过所述承托件输出反馈力至所述操作杆;
其中,所述承托件包括承载部和传动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下方,并被所述弹性件顶紧在所述操作杆的端部上,所述传动部凸设于所述承载部的背对所述操作杆的一侧表面,用于承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以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顶升所述承载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配合,用于推动所述传动部朝所述操作杆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旋配合面,所述转动件以所述操作杆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部的下方,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螺旋配合面;
其中,当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的滑动,推动所述传动部朝所述操作杆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端面相对的避让孔,所述转动件的形成有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的一端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入至所述壳体内,以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配合;
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与所述转动件的形成有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的一端侧壁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端面开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形成于所述配合孔的孔壁;
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端面形成有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配合孔,以使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与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外侧壁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环绕设置;
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卡扣,若干卡扣依次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四周,每一所述卡扣的卡勾均扣合于所述定位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基板,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所述操作杆和所述传动部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传动部朝向所述基板设置;
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端面于其周缘形成有沉台,当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基板而伸入所述壳体中时,所述沉台的台面与所述基板的背对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主动轮以及皮带,所述主动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转动件,以将所述主动轮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皮带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且/或,所述主动轮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主动轮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皮带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动件间隔设置,所述固定轴抵顶在所述皮带的两端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摇杆装置,该摇杆装置包括:
壳体;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下方,用于承托所述操作杆的端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对所述操作杆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承托件顶紧在所述操作杆的端部上;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顶升所述承托件,以通过所述承托件输出反馈力至所述操作杆;
其中,所述承托件包括承载部和传动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下方,并被所述弹性件顶紧在所述操作杆的端部上,所述传动部凸设于所述承载部的背对所述操作杆的一侧表面,用于承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以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顶升所述承载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配合,用于推动所述传动部朝所述操作杆移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弹性件将承托件顶紧在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上;此时,定义操作杆在初始状态下呈竖直设置,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水平设置,承托件的用于承托操作杆端部的承载面水平设置,并与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贴合设置,则:当操作杆在用户的操作下发生转动时,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会由水平状态变化为倾斜状态,并与承托件的承载面呈夹角设置;在这过程中,操作杆会对承托件施加压力作用,使承托件下沉;此时,若驱动组件介入承托件的下沉过程,为承托件提供顶升作用,则会使承托件的下沉过程受到阻碍,从而与用户施加在操作杆上的操作产生对抗,实现力反馈输出,进而使用户获得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操作时的感官要求。
另一方面,若驱动组件并未介入承托件的下沉过程,承托件则会在操作杆的驱动下下沉并压缩弹性件。而当用户撤销作用在操作杆上的操作时,弹性件则会释放之前受压时积蓄的弹性势能,推动承托件上升,从而通过承托件的承载面对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的抵顶“纠正”操作杆,使其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由倾斜状态回到水平状态,进而使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与承托件的承载面重新贴合,实现操作杆的复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承托件配置为了两部分结构——承载部和传动部:承载部具有前述承载面,用于与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相配合,以实现操作杆的转动和复位;传动部则用于与驱动组件相配合,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顶升承载部,从而在用户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通过承载部的承载面对操作杆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端面进行抵顶,将力反馈作用输出至操作杆。其中,承载部的存在可以使承托件与操作杆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传动部的存在则可以使驱动组件与承托件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的是转动件的转动对传动部实施的顶升,转动件的转动相较于其他直线型的输出方式(如气缸)而言,更加节省空间,从而有利于摇杆装置的小型化,有利于其后续的安装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摇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摇杆装置的爆炸图,其中,皮带未示出;
图3为图1中摇杆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24237820000051
Figure BDA000332423782000006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所反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摇杆装置,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从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操作时的感官要求。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出的摇杆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摇杆装置水平放置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该摇杆装置100包括:
壳体10;
操作杆20,所述操作杆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操作杆20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10外;
承托件30,所述承托件3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操作杆20的下方,用于承托所述操作杆20的端部;
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承托件30的背对所述操作杆20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承托件30顶紧在所述操作杆20的端部上;以及
驱动组件50,所述驱动组件50用于顶升所述承托件30,以通过所述承托件30输出反馈力至所述操作杆20;
其中,所述承托件30包括承载部31和传动部32,所述承载部31位于所述操作杆20的下方,并被所述弹性件40顶紧在所述操作杆20的端部上,所述传动部32凸设于所述承载部31的背对所述操作杆20的一侧表面,用于承接所述驱动组件50的输出,以在所述驱动组件50的驱动下顶升所述承载部31;
所述驱动组件50包括转动件51b,所述转动件51b与所述传动部32传动配合,用于推动所述传动部32朝所述操作杆20移动。
可以理解地,操作杆20能够接受用户的操作并相对于壳体10进行转动,具体可以绕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相对于壳体10进行转动。操作杆20与壳体10的安装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现有技术(例如,将操作杆20配置成主体杆21、X方向转轴22、Y方向转轴23的形式;其中,X方向转轴22沿X方向延伸设置,Y方向转轴23沿Y方向延伸设置,X方向转轴22和Y方向转轴23相互组合后安装至壳体10内,Y方向转轴23位于X方向转轴22上方;主体杆21的下端插装在由X方向转轴22和Y方向转轴23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这样,当主体杆21上端在X方向上摆动时,主体杆21的下端驱动Y方向转轴23绕Y方向转动;当主体杆21的上端在Y方向上摆动时,主体杆21的下端驱动X方向转轴22绕X方向转动。此外,X方向转轴22的一端可以伸出至壳体10外,并与X轴电位器70a连接,以对操作杆20的绕X方向的转动进行监测;相应地,Y方向转轴23的一端可以伸出至壳体10外,并与Y轴电位器70b连接,以对操作杆20的绕Y方向的转动进行监测),其余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弹性件40将承托件30顶紧在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上;此时,定义操作杆20在初始状态下呈竖直设置,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水平设置,承托件30的用于承托操作杆20端部的承载面311水平设置,并与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贴合设置,则:当操作杆20在用户的操作下发生转动时,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会由水平状态变化为倾斜状态,并与承托件30的承载面311呈夹角设置;在这过程中,操作杆20会对承托件30施加压力作用,使承托件30下沉;此时,若驱动组件50介入承托件30的下沉过程,为承托件30提供顶升作用,则会使承托件30的下沉过程受到阻碍,从而与用户施加在操作杆20上的操作产生对抗,实现力反馈输出,进而使用户获得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操作时的感官要求。
另一方面,若驱动组件50并未介入承托件30的下沉过程,承托件30则会在操作杆20的驱动下下沉并压缩弹性件40。而当用户撤销作用在操作杆20上的操作时,弹性件40则会释放之前受压时积蓄的弹性势能,推动承托件30上升,从而通过承托件30的承载面311对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的抵顶“纠正”操作杆20,使其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由倾斜状态回到水平状态,进而使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与承托件30的承载面311重新贴合,实现操作杆20的复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承托件30配置为了两部分结构——承载部31和传动部32:承载部31具有前述承载面311,用于与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相配合,以实现操作杆20的转动和复位;传动部32则用于与驱动组件50相配合,以在驱动组件50的驱动下顶升承载部31,从而在用户对操作杆20进行操作时,通过承载部31的承载面311对操作杆20的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一端端面进行抵顶,将力反馈作用输出至操作杆20。其中,承载部31的存在可以使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传动部31的存在则可以使驱动组件50与承托件30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的是转动件51b的转动对传动部32实施的顶升,转动件51b的转动相较于其他直线型的输出方式(如气缸)而言,更加节省空间,从而有利于摇杆装置100的小型化,有利于其后续的安装和固定。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50的输出是通过承托件30而直接作用在操作杆20上的,替换了相关技术中“通过调整摇杆装置100中操作杆20下方弹性件40的压缩量来使弹力变化而实现力反馈”的方式,避免了该方式“由于摇杆装置100内部空间狭小弹性件40的弹力变化对用户的力反馈作用不明显”的缺陷。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使得力反馈体感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采用的是底壳11和顶盖12相互盖合的形式,以方便操作杆20、承托件30、弹性件40等部件的安装和固定,从而使摇杆装置100的整体性得以提升,便于其后续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安装和固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后文中利用两个螺旋型的配合面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转动件51b对传动部32的顶升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有效且合理的方式对传动部32进行顶升,例如:传动部32插设在转动件51b中,且二者通过内、外螺纹的形式螺纹连接,转动转动件51b传动部32将相对于转动件51b上升或下降;又例如:转动件51b采用齿轮,传动部32沿其长度方向配置有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齿轮使齿条升降,从而实现传动部32相对于转动件51b的上升或下降;其余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0套设于所述传动部32。本实施例中,承载部31呈盘状结构,传动部32呈柱状结构,盘状结构朝向操作杆20设置,柱状结构凸设于盘状结构的背对操作杆20的一侧表面。弹性件40采用的是弹簧。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弹性件40的稳定性将得以提升,其与承托件3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得以提升,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得以提升,从而可使摇杆装置100的操作手感更佳。并且,采用这样的设计,在有力反馈的运行模式下,力反馈体验也将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30还包括第一导向部33,所述第一导向部33设于所述承载部31的边缘,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33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111;
其中,当所述承托件30在所述驱动组件50的驱动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部33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部111滑动。
可以理解地,利用第一导向部33和第二导向部111的滑动配合,可以使得承托件30在壳体10内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承托件30与弹性件4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得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操作手感更佳。并且,采用这样的设计,在有力反馈的运行模式下,力反馈体验也将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33的面向所述第二导向部111的表面开设有沿所述承托件30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导向部111为沿所述承托件30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条,所述滑条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滑槽内。
可以理解地,具体采用滑条和滑槽进行配合的形式,可有效提升第一导向部33和第二导向部111的滑动配合面积,提升第一导向部33和第二导向部111滑动配合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承托件30在壳体10内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使得承托件30与弹性件4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得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操作手感更佳。并且,采用这样的设计,在有力反馈的运行模式下,力反馈体验也将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33设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一导向部33沿所述承载部3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部111设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二导向部111沿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
每一所述第一导向部33与一所述第二导向部111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地,具体采用若干第一导向部33和若干第二导向部111一一对应配合的形式,可使得承托件30在壳体10内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使得承托件30与弹性件4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得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操作手感更佳。并且,采用这样的设计,在有力反馈的运行模式下,力反馈体验也将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31的面向所述操作杆20的一侧设有收容槽312,所述操作杆20的朝向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收容槽312内,以使所述操作杆20的朝向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端面与所述收容槽312的底壁贴合设置;
其中,所述操作杆20通过其朝向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端面与所述收容槽312的底壁呈夹角设置而驱使所述承载部31与所述驱动组件50形成对抗。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可以利用收容槽312的底壁构成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承载面311,即承托件30的承载面311可以利用收容槽312的底壁形成。这样,不仅可以顺利实现前述操作杆20的朝向承载部31的一端端面与承托件30的承载面311的配合,而且还可以利用收容槽312的侧壁对操作杆20的朝向承载部31的一端在周向上形成限位,从而使得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操作手感更佳。并且,采用这样的设计,在有力反馈的运行模式下,力反馈体验也将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32的背离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旋配合面321,所述转动件51b以所述操作杆20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部32的下方,所述转动件51b的朝向所述传动部32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321相配合的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
其中,当所述转动件51b相对于所述壳体10转动时,所述转动件51b通过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321的滑动,推动所述传动部32朝所述操作杆20移动。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可以通过两个螺旋型的配合面之间的相对滑动,使传动部32上升或下降,从而使承托件30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力反馈的输出和撤销。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传动部32不论是在上升过程,还是在下降过程,两个螺旋型的配合面始终可以贴合,从而可以使转动件51b和承托件3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力反馈体验更加优异。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操作杆20和承托件30之间只存在抵顶关系而并不存在连接关系,承托件30与驱动组件50之间只存在抵顶关系而并不存在连接关系;这样,驱动组件50可以只用来提供承托件30被顶升时所需的动力,以驱使操作杆20由倾斜状态向竖直状态回复,而尽可能地不干预操作杆20、承托件30、弹性件40三者之间的其他配合过程;如此,将使得力反馈过程更加简单、直接且有效,使得力反馈体感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还可以自由切换有无力反馈的运行模式:有力反馈,触觉体验更加丰富;无力反馈,更加节电、节省能源消耗。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开设有与所述传动部32的背离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端面相对的避让孔112,所述转动件51b的形成有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的一端通过所述避让孔112伸入至所述壳体10内,以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321配合;
所述避让孔112的孔壁与所述转动件51b的形成有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的一端侧壁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可以利用避让孔112的孔壁对转动件51b在周向上形成限位,从而使转动件51b转动时的稳定性得以提升,使第一螺旋配合面321和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转动件51b和承托件3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最终使摇杆装置100的力反馈体验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51b的朝向所述传动部32的一端端面开设有配合孔512b,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形成于所述配合孔512b的孔壁;
所述传动部32的背离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端面形成有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321,所述传动部32的背离所述承载部3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配合孔512b,以使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321与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相配合。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可以利用传动部32和转动件51b的插接配合,使转动件51b转动时的稳定性得以提升,使承托件30在壳体10内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从而使第一螺旋配合面321和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转动件51b和承托件3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摇杆装置100的力反馈体验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51b的外侧壁形成有定位槽513b,所述定位槽513b沿所述转动件51b的周向环绕设置;
所述壳体10的朝向所述转动件51b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卡扣113,若干卡扣113依次设置在所述转动件51b的四周,每一所述卡扣113的卡勾均扣合于所述定位槽513b。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若干卡扣113均扣合于定位槽513b,一方面可以使转动件51b只剩下转动的自由度,使转动件51b转动时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转动件51b与壳体10的组装,有利于摇杆装置100整体性的提升,便于其后续的安装和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摇杆装置100还包括基板60,所述壳体10和所述转动件51b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60的两侧,所述操作杆20和所述传动部32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传动部32朝向所述基板60设置;
所述转动件51b的朝向所述传动部32的一端端面于其周缘形成有沉台514b,当所述转动件51b的朝向所述传动部32的一端贯穿所述基板60而伸入所述壳体10中时,所述沉台514b的台面与所述基板60的背对所述壳体10的一侧表面抵接。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可以利用基板60对转动件51b上沉台514b台面的抵接,使转动件51b转动时的稳定性得以提升,从而使第一螺旋配合面321和第二螺旋配合面511b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转动件51b和承托件3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使承托件30与操作杆20配合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使摇杆装置100的力反馈体验更加优异。
一般地,基板60可以选用电路板,电路板除了可以实现基板60的承载功能,还能够实现与摇杆装置100中用电元器件的电性连接,使摇杆装置100的电气化组装更加易于实现,以更好地减小延迟,实现精确化控制,最终使用户获得更为优质的力反馈体验,满足用户对相关设备的感官要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50还包括电机52b、主动轮53b以及皮带54b,所述主动轮53b套设于所述电机52b的输出轴,以在所述电机52b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皮带54b套设于所述主动轮53b和所述转动件51b,以将所述主动轮53b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件51b。
可以理解地,利用皮带54b可以实现长距离的传动,从而可以将电机52b布置在远离壳体10的位置,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的灵活利用,进而有利于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合理化布局。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51b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限位槽515b,所述第一限位槽515b沿所述转动件51b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皮带54b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15b内。如此,可以使得皮带54b与转动件51b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从而使得电机52b的动力能够更加精准的转化为转动件51b对传动部32的顶升作用,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力反馈体验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53b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531b,所述第二限位槽531b沿所述主动轮53b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皮带54b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二限位槽531b内。如此,可以使得皮带54b与主动轮53b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从而使得电机52b的动力能够更加精准的转化为转动件51b对传动部32的顶升作用,进而使摇杆装置100的力反馈体验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摇杆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50还包括固定轴55b,所述固定轴55b与所述转动件51b间隔设置,所述固定轴55b抵顶在所述皮带54b的两端之间。
可以理解地,皮带54b配合固定轴55b,不仅可以实现长距离的传动,还可以实现不定向的传动,从而使得电机52b和壳体10的设置位置都可以更加的灵活,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的灵活利用,进而有利于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合理化布局。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摇杆装置100,该摇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各类操作手柄(如游戏手柄)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下方,用于承托所述操作杆的端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承托件的背对所述操作杆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承托件顶紧在所述操作杆的端部上;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顶升所述承托件,以通过所述承托件输出反馈力至所述操作杆;
其中,所述承托件包括承载部和传动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下方,并被所述弹性件顶紧在所述操作杆的端部上,所述传动部凸设于所述承载部的背对所述操作杆的一侧表面,用于承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以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顶升所述承载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配合,用于推动所述传动部朝所述操作杆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旋配合面,所述转动件以所述操作杆的轴线为旋转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部的下方,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相配合的第二螺旋配合面;
其中,当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的滑动,推动所述传动部朝所述操作杆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端面相对的避让孔,所述转动件的形成有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的一端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入至所述壳体内,以与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配合;
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与所述转动件的形成有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的一端侧壁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端面开设有配合孔,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形成于所述配合孔的孔壁;
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端面形成有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所述传动部的背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配合孔,以使所述第一螺旋配合面与所述第二螺旋配合面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外侧壁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环绕设置;
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凸设有若干卡扣,若干卡扣依次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四周,每一所述卡扣的卡勾均扣合于所述定位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装置还包括基板,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所述操作杆和所述传动部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传动部朝向所述基板设置;
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端面于其周缘形成有沉台,当所述转动件的朝向所述传动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基板而伸入所述壳体中时,所述沉台的台面与所述基板的背对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主动轮以及皮带,所述主动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以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转动件,以将所述主动轮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皮带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且/或,所述主动轮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主动轮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皮带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摇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动件间隔设置,所述固定轴抵顶在所述皮带的两端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摇杆装置。
CN202111260736.9A 2021-10-27 2021-10-27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03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0736.9A CN114003085B (zh) 2021-10-27 2021-10-27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0736.9A CN114003085B (zh) 2021-10-27 2021-10-27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3085A true CN114003085A (zh) 2022-02-01
CN114003085B CN114003085B (zh) 2023-06-09

Family

ID=7992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0736.9A Active CN114003085B (zh) 2021-10-27 2021-10-27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30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799A (zh) * 2023-03-07 2023-07-07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力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8779A (en) * 1979-01-13 1981-11-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otary type microswitch
CN105045333A (zh) * 2015-08-31 2015-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摇杆机构及使用该摇杆机构的控制装置
CN105161345A (zh) * 2015-09-18 2015-12-16 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d旋转摇杆控制装置
CN110876848A (zh) * 2019-12-23 2020-03-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摇杆手柄以及带摇杆手柄的游戏主机
CN112755513A (zh) * 2021-01-26 2021-05-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摇杆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8779A (en) * 1979-01-13 1981-11-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otary type microswitch
CN105045333A (zh) * 2015-08-31 2015-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摇杆机构及使用该摇杆机构的控制装置
CN105161345A (zh) * 2015-09-18 2015-12-16 东莞福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d旋转摇杆控制装置
CN110876848A (zh) * 2019-12-23 2020-03-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摇杆手柄以及带摇杆手柄的游戏主机
CN112755513A (zh) * 2021-01-26 2021-05-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摇杆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799A (zh) * 2023-03-07 2023-07-07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力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400799B (zh) * 2023-03-07 2024-01-16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力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3085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8572B1 (en) Movable docking st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978567B2 (ja) 電子機器
CN114003085A (zh)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889888A1 (en) Sliding-type signal input device
CN216092197U (zh)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8005584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549595A1 (en) Connector
US20060102453A1 (en) Switch device
US10372161B2 (en) Docking system
WO2005038844A1 (ja) 回転・押圧操作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M429189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6024454A (ja) コネクタ
CN113035606A (zh) 可按压旋钮控制器
EP1613137A3 (en) Space effectiv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within a housing
CN214336620U (zh) 可按压旋钮控制器
CN113975790A (zh) 摇杆装置和电子设备
KR900003082Y1 (ko) 슬라이드식 볼륨의 크릭기구
CN213715439U (zh) 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CN108769349B (zh) 一种具有摇杆的操作装置及智能终端组件
EP1705754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receptacle with lock nut
WO2005038843A1 (ja) 回転・押圧操作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201025739A (en) Socket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CN111782073A (zh) 触控板组件
US8244191B2 (en) Emergency button assembly for a handheld radio
CN113394044B (zh) 开关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