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腻子粉生产建筑机械用搅拌站用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描述问题。
本发明一种腻子粉生产建筑机械用搅拌站用上料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包括底箱,底箱的顶部中心处嵌入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料构件;
上料构件包括:上料管、伺服电机、输送轴;
上料管固定连接于支撑座的顶部中心处,上料管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两个空腔上下排布通过挡板隔开,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上料管的内部底端空腔,输送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上料管的内部顶端空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底箱的内部中间位置水平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等距安装有四个用于减震的弹簧一,所述弹簧一顶部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横板;
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横板的顶部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弹簧二,所述支撑座水平安装于弹簧二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六个等距分布的长方体结构凸起,凸起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直径与所述弹簧二上端面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二为圆锥螺旋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长方体结构凸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贯穿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一;
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中心处贴合有摩擦片二,所述摩擦片二的尺寸为摩擦片一的三倍;
所述摩擦片一与摩擦片二均为羊毛毡材质,所述摩擦片二与支撑板内部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横板的四周嵌入设置有四根竖向安装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底箱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横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管内部上端空腔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圆柱体结构,下段圆柱体结构与输送轴相互配合实现输送原料;
上段为圆台结构,所述上料管上端空腔其内壁向端部外侧扩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轴的外侧下方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叶片的高度与上料管内部上端空腔的下段相同;
所述输送轴的外侧上方位置设置有两根“L”字形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远端紧密贴合于上料管的内壁;
所述上料管的外侧上方位置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叶平行出料口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轴外侧的两根搅拌叶上下错位安装于输送轴的外侧。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弹簧一与弹簧二同时吸收支撑座传导的竖直方向的振动,而弹簧二受到竖直方向压力并紧的同时,其锥形螺旋的设计,能够始终保持弹簧二的轴线在吸收水平方向振动的同时使其稳定弹簧二的中心处,从而减少支撑座水平振动的情况,以及配合摩擦片一与摩擦片二的设计,依靠摩擦力形成阻尼,并将动能转换为热能,进一步抑制支撑座水平晃动的情况,三级减震能够对竖向以及水平方向振动起到良好的吸收和衰减效果,从而保障装置整体的正常使用。
2.本发明通过输送轴、搅拌叶、上料管以及输送轴,上料管出口处扩张式设计,降低了原料被输送至上料管出料口处时内部的压力,从而能够保持高粘性腻子粉松散的状态,同时搅拌叶的转动对上料管内壁进行清理,避免高粘性腻子粉原料粘结于上料管内壁,并搅散腻子粉原料,降低腻子粉原料内部的压力,保障原料松散状态的同时便于排出原料,并便于后续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实施例1:
一种腻子粉生产建筑机械用搅拌站用上料装置,包括底箱1,底箱1的顶部中心处嵌入设置有支撑座2,支撑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料构件;
上料构件包括:上料管3、伺服电机4、输送轴5;
上料管3固定连接于支撑座2的顶部中心处,上料管3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两个空腔上下排布通过挡板隔开,伺服电机4固定连接于上料管3的内部底端空腔,输送轴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上料管3的内部顶端空腔;
其中,出料管3的外侧下方位置安装有进料斗,进料斗通过四根支柱固定于支撑座2的顶部,通过支柱承载进料斗的重量;
通过向进料斗添加腻子粉原料,伺服电机4带动输送轴5转动,利用输送轴5产生的挤压力以及剪切力不断将原料输送至高处,达到输送原料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箱1的内部中间位置水平安装有支撑板101,支撑板101的顶部等距安装有四个用于减震的弹簧一102,弹簧一102顶部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横板103;
横板103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横板103的顶部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弹簧二104,支撑座2水平安装于弹簧二104的顶部;
通过支撑板101与支撑座2之间的弹簧一102实现一级减震,吸收和衰减来自出料管3、伺服电机4传导至支撑座2上下方向的振动;
其中:支撑板101的顶部边缘处安装有圆柱体形状的导向柱,弹簧一102嵌套设置于导向柱的外侧,横板103与导向柱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柱保持横板103的水平,并使横板103上下运动时能够维持在水平的状态,从而充分对弹簧一102进行挤压,发挥弹簧一102的减震性能;
支撑座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六个等距分布的长方体结构凸起,凸起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直径与弹簧二104上端面的直径相同;
通过支撑座2与横板103之间安装的弹簧二104实现二级减震,吸收和衰减支撑座2上传导至底箱1的振动,同时在支撑座2底部凹槽以及横板103顶部凹槽的限位下,弹簧二104能够被良好的限位,而不出现向一侧滑动的情况;
弹簧二104为圆锥螺旋弹簧;
向进料斗添加腻子粉原料时,随着支撑座2上承载的重量增加,弹簧一102率先收缩,而随着装置整体的启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依次由弹簧一102以及弹簧二104吸收的衰减,当弹簧二104上下收缩时,其弹簧圈不断并紧,而支撑座2上水平晃动的力,传导至弹簧二104上,弹簧二104并紧为平面的螺旋状,其螺旋中心处可水平移动吸收和衰减支撑座2水平晃动的力;
支撑座2的底部长方体结构凸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1,支撑柱201贯穿横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一106;
其中,横板103的内部开设有直径大于支撑柱201的通孔,支撑柱201相对横板103内部通孔能够水平移动,支撑柱201的移动跟随弹簧二104移动;
支撑板101的顶部中心处贴合有摩擦片二107,摩擦片二(107)的尺寸为摩擦片一(106)的三倍;
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均为羊毛毡材质,摩擦片二107与支撑板101内部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当支撑座2压缩弹簧二104时,支撑柱201带动摩擦片一106下行,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紧密贴合,支撑座2水平方向晃动时带动支撑柱201移动,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不断摩擦,通过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之间的摩擦力形成阻尼,将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抑制支撑座2水平晃动的力;
将摩擦片二107尺寸设计为摩擦片一106尺寸的三倍,能够有效保障摩擦片一106移动过程中其与摩擦片二107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座2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脱离或者接触面积过小的情况;
同时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均为软性材料,其上下接触时产生的竖向的冲击能够被自身的弹性形变吸收,因而通过弹簧一102、弹簧二104、摩擦片一106与摩擦片二107的配合,能够形成三级缓冲,并针对竖向传导的振动力以及横向传导的振动力均起到良好的吸收效果,从而减少装置整体的共振,保障伺服电机4与输送轴5的正常工作;
其中,摩擦片二107底部通孔的设置,使空气能够及时与摩擦片二107热交换,加强了摩擦片二107的散热效果,是其具有长时间工作所需的保障;
横板103的四周嵌入设置有四根竖向安装的调节杆105,调节杆105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底箱1转动连接,调节杆105与横板103螺纹连接;
其中,四根调节杆105贯穿底箱1上端面的一端均安装有把手;
转动把手旋转调节杆105,使调节杆105与横板103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调节横板103的位置,进而调节装置整体的高度便于上料,根据需要,调节装置整体的重心位置,便于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上料管3内部上端空腔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圆柱体结构,下段圆柱体结构与输送轴5相互配合实现输送原料;
上段为圆台结构,上料管3上端空腔其内壁向端部外侧扩张;
输送轴5随伺服电机4转动时其外侧螺旋状叶片产生挤压力对腻子粉原料施加压力,推动其不断于上料管3内部移动,实现输送原料的目的;
而经过上料管3内部上端空腔的下段时,原料变得密实,后续需要搅散处理,因而通过上料管3上端空腔的上段实现物料压力的释放,增加的体积能够有效降低物料内部的挤压力,重新恢复腻子粉原料松散的状态,避免腻子粉原料中的胶水结块而影响后续的加工;
输送轴5的外侧下方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叶片的高度与上料管3内部上端空腔的下段相同;
输送轴5的外侧上方位置设置有两根“L”字形的搅拌叶501,搅拌叶501的远端紧密贴合于上料管3的内壁;
上料管3的外侧上方位置开设有出料口,搅拌叶501平行出料口设置;
螺旋叶片带动物料至出料口处即不再对物料施加挤压力,进而由上料管3内不断输送的原料推动出料口的原料,有助于释放出料口处原料的内部压力,使其变得疏松;
同时输送轴5转动时带动搅拌叶501转动,搅拌叶501紧密贴合于上料管3内壁的一端不断刮动上料管3内壁上的腻子粉原料,避免腻子粉原料粘结在上料管3内壁上,同时搅拌叶501也搅散了原料,释放腻子粉原料输送中其内部的压力;
且搅拌叶501设置于出料口一侧,搅拌叶501在搅散原料的同时保证原料能够顺畅的从出料口排出,搅散的原料为后续加工带来便利;
其中,底箱1的正面通过铰链安装有箱门,箱门的外侧固定有控制器,控制器与伺服电机4均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电源,通过控制器便于对装置整体的电子元件进行智能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