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652B - 接合接头以及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合接头以及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652B
CN113993652B CN202080044171.8A CN202080044171A CN113993652B CN 113993652 B CN113993652 B CN 113993652B CN 202080044171 A CN202080044171 A CN 202080044171A CN 113993652 B CN113993652 B CN 113993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eel
joint
shaft portion
stee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41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3652A (zh
Inventor
松井翔
吉永千智
儿玉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9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3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 B23K20/1245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2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to be welded
    • B23K20/227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to be welded with ferrous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26Auxiliary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8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weld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9/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ular parts to flat surfaces at an angle
    • F16B9/01Welded or bond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接头,多张钢材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接头强度优异。本发明的接合接头(10)为,具有轴部的钢材(1)与钢板(2)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其中,上述钢板(2)在与上述钢材(1)的上述轴部接合的接合部(P)的端部具有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Description

接合接头以及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摩擦压接接合而接合的接合接头。
背景技术
作为接合多张金属板的手段,已知有使用铆钉等连接部件将重合的多张金属板进行接合的技术。
尤其是近年来正在研究如下的接合技术等:对于重合的上板与下板,使连接部件一边旋转一边按压上板的上表面,并使其贯通上板,将连接部件与下板进行摩擦压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用铆钉等接合要素(即,具有头部以及轴部的连接部件),通过摩擦压接的工艺将铝板与钢板这样的强度不同的两张板材进行接合。具体而言,公开了经过如下那样的工艺将强度不同的两张板材进行接合的技术。
即,将强度较低的板材作为上板而将两张板材重合,在上板的上表面上设置由支架支承的连接部件,使连接部件一边旋转一边朝下方移动,并朝向上板的内部进行按压。此时,在连接部件与上板之间,由于连接部件的旋转而产生较强的摩擦,连接部件的前端部被加热,因此上板软化而连接部件能够进入到上板内。
如此,当一边旋转一边进入上板内的连接部件的前端部到达下板的上表面时,在连接部件的轴部与下板之间进行摩擦压接的工艺,连接部件的轴部与下板被摩擦压接。由此,连接部件与下板通过摩擦压接部(接合部)接合,并且上板被固定在连接部件的头部与下板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2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不限定于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通过将钢制的圆棒摩擦压接于钢板的技术(摩擦螺柱)等形成的接合接头中,当使用含碳量特别高的钢板(例如,抗拉强度超过980MPa的高强度的钢板等),摩擦压接部(接合部)的强度会降低,结果存在作为接合接头的接头强度也降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摩擦压接接合而接合的接合接头,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强度优异的接合接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的接合接头的接头强度降低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调查,认为:如图1所示,通过钢板塑性变形而形成的钢板的接合部附近(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成为由硬质相(主要为马氏体相PM)和比该硬质相柔软的软质相(主要为铁素体相PF)形成的两相的不均匀的金属组织(以下,简称为“两相组织”。),在该两相组织的硬质相与软质相的界面容易集中局部的应变,而容易引起韧性断裂。
因此,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钢板中的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成为规定的均质组织,由此局部的应变集中消失而作为接合接头的接头强度提高,并完成了本发明。
此处,接合部的端部是指钢板的表面与塑性变形了的钢板所形成的角部(图1的(a)、图3的(a)的符号X1所示的部分)。此外,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是指在上述钢板的表面的延长线上从接合部的端部向内侧30μm的钢板内的金属组织(图1的(a)、图3的(a)的符号X2所示的部分)。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以下所述。
[1]一种接合接头,具有轴部的钢材与钢板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其中,上述钢板在与上述钢材的上述轴部接合的接合部的端部具有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2]在上述[1]的接合接头中,具有HAZ软化部。
[3]在上述[1]或[2]的接合接头中,上述钢板含有0.15质量%以上的碳。
[4]在上述[1]~[3]任一项的接合接头中,在上述钢板的上表面重合有树脂板和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张板材,上述钢材的上述轴部贯通上述板材而通过摩擦压接与上述钢板接合。
[5]在上述[4]的接合接头中,上述钢材在与上述接合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截面直径比上述轴部大的头部,上述板材被上述钢板与上述钢材的上述头部夹持。
[6]在上述[1]~[5]任一项的接合接头中,上述钢板的抗拉强度为500MPa以上。
[7]一种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6]任一项的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包括使上述钢材一边旋转一边按压于上述钢板的上表面的摩擦压接工序,在上述摩擦压接工序中,将上述钢材按压于上述钢板的上表面时的加压力F(kN)以及转速R(rpm)满足以下的式(1)~式(3),
F≥0.45×D2-0.5 ……(1)
D<12时,R≥36000/D-1000 ……(2)
D≥12时,R≥2000 ……(3)
上述式(1)~式(3)中的D为,在上述轴部为圆柱的情况下表示上述轴部的垂直截面的圆的直径(mm),在上述轴部为多棱柱的情况下表示上述轴部的垂直截面的多边形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mm)。
[8]在方案7所记载的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钢板的抗拉强度为500MPa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关于通过摩擦压接接合而接合的接合接头,能够提供一种接头强度优异的接合接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的接合接头10’的图,图1的(a)是以往的接合接头10’的接合部P及其附近部分的截面图,图1的(b)是表示以往的接合接头10’中的接合部P的端部(图1的(a)的符号X2所示的部分)的金属组织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的(a)是钢材1与钢板2开始接合之前的状态,图2的(b)是使钢材1一边旋转一边朝下方移动而对钢板2加压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的图,图3的(a)是接合接头10的接合部P及其附近部分的截面图,图3的(b)是表示接合接头10中的接合部P的端部(图3的(a)的符号X2所示的部分)的金属组织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4的(a)是表示将贯通了板材3(上板)的钢材1与钢板2(下板)通过摩擦压接进行接合而成的接合接头10A的图,图4的(b)是表示将贯通了板材3B(上板)的贯通孔31的铆钉状的钢材1B与钢板2(下板)通过摩擦压接进行接合而成的接合接头10B的图。
图5是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接合接头的钢材的例子而示意地表示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为圆锥形状的情况下的钢材的截面图。
图6是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接合接头的钢材的其他例子而示意地表示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为球面形状的情况下的钢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接合接头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接合接头]
如图3的(a)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由具有圆柱状的轴部的圆棒状的钢材1以及钢板2构成,钢材1的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底面)与钢板2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
并且,如图3的(b)所示,接合接头10的钢板2为,在钢材1的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与钢板2之间的接合部P的端部,具有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为,由于钢板2中的接合部P的端部的金属组织是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即是由难以产生软质相与硬质相的界面的局部应变集中的均质的马氏体PM形成的金属组织,因此能够发挥优异的接头强度。
另外,接合接头10为,通过上述马氏体PM的均质的金属组织,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接头强度,而且还能够减少接头强度的偏差。
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为,能够以20%以下的面积率包括残留奥氏体等的马氏体PM以外的相。此外,在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中,马氏体PM的面积率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如果马氏体PM的面积率为90%以上、进一步为95%以上,则能够更稳定地得到较高的接头强度。
另外,沿着板厚方向切断接合接头的接合部,在对其切断面进行研磨并蚀刻之后,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放大观察其表面,由此能够确认钢板中的接合部的端部的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在放大观察蚀刻后的表面时,以在钢板的表面的延长线上从接合部的端部向内侧30μm的钢板内的位置(即,图1的(a)、图3的(a)的符号X2所示的部分)为中心,在20μm×20μm以上的大小的观察视野中进行放大观察。
通过将钢材与钢板在后述的规定的加压力以及转速条件下进行摩擦压接,使钢板的母材组织(具体而言是接合部的端部的组织)经过奥氏体相变而产生马氏体相变,由此能够得到这种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此外,通过在钢材与钢板的摩擦压接之后对接头整体进行加热、急冷(淬火),由此也能够得到这种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但是,接头整体的加热、急冷会使未经过接合的热过程的母材部被淬火,母材所具有的特性会被损害,因此不优选。因而,从母材的特性不会在大范围内由于接头整体的加热、急冷而被损害的观点出发,优选存在HAZ软化部。
通过确认有无在接合时产生的HAZ软化部,能够确认接头整体是否被加热、急冷。HAZ软化部是指由于接合时的热量输入而被回火,硬度比未受到热影响的母材部低的区域。因而,在摩擦压接后对接头整体进行加热、急冷的情况下,HAZ软化部也被淬火,HAZ软化部消失。通过在从钢板的被摩擦压接的面起在板厚方向上深度为0.2mm的位置处测定从母材部到摩擦压接部中心的硬度分布,由此能够确认有无HAZ软化部。此时的测定载荷例如为200g,测定间隔为0.2mm。当在该测定出的硬度分布中观察到在硬度随着从母材部接近摩擦压接部中心而变小之后、通过摩擦压接而被淬火的高硬度的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存在HAZ软化部,同时能够判断为未通过接头整体的加热、急冷进行淬火。
为了得到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钢板优选含有0.15质量%以上的碳。碳的含量更优选为0.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5质量%以上。
[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例如,能够通过包括以下那样的摩擦压接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得到本发明的接合接头。
另外,在对该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时,例示地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的制造方法。
(摩擦压接工序)
如图2所示,使钢材1一边旋转一边朝下方侧移动,使钢材1的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与钢板2的上表面接触。此时,在钢材1的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与钢板2的上表面接触之后,通过调整钢材1的旋转速度和加压力,能够使钢材1与钢板2之间产生摩擦热,钢材1的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与钢板2被摩擦压接。
关于该摩擦压接工序中的各种条件,本发明人对于各种成分的钢板,改变各种加压力、转速以及钢材的半径而进行实验,并将所得到的结果用回归式进行表现。
即,在摩擦压接工序中,将钢材1按压于钢板2的上表面时的加压力F(kN)以及转速R(rpm),满足以下的式(1)~式(3)。
F≥0.45×D2-0.5 ……(1)
D<12时,R≥36000/D-1000 ……(2)
D≥12时,R≥2000 ……(3)
上述式(1)~式(3)中的D为,在钢材1的轴部为圆柱的情况下表示轴部的垂直截面的圆的直径(mm),在轴部为多棱柱的情况下表示轴部的垂直截面的多边形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mm)。
在该摩擦压接工序中,通过满足上述式(1)~式(3)的特定的加压力以及转速将钢材1与钢板2进行摩擦压接,由此向钢板2的热量输入上升,在钢材1的轴部与钢板2之间形成摩擦压接部(接合部P),并且钢板2中的接合部P的端部的组织经过奥氏体相变而产生马氏体相变,形成上述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如此,得到图3的(a)所示那样的钢材1与钢板2经由接合部P而接合的接合接头10。
另外,在钢材为圆棒状以外的方式(例如,铆钉状等方式)中,上述加压力及转速也相同。
此外,在如后述那样接合接头作为上板而包括板材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使钢材一边以满足上述式(1)~式(3)的特定的加压力及转速进行旋转一边按压于钢板,由此能够得到同样的接合接头。
另外,作为加压力F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当加压力较高时,设备会大型化,因此优选为500kN以下。
此外,作为转速R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在高加压力的条件下难以提高转速的理由,在D<12时优选为15000rpm以下,在D≥12时优选为5000rpm以下。
以下,对在本发明的接合接头中使用的各种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钢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中,作为钢材,例示地使用具有圆柱状的轴部的圆棒状的钢材1,但在本发明中,钢材的方式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作为钢材的轴部的形状,可举出圆柱以及棱柱等。另外,为了稳定地进行摩擦压接,钢材的轴部的形状优选为圆柱或者五边形以上的正多棱柱。
因而,作为钢材,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圆柱状或者多棱柱状的轴部的棒状的钢材,或者具有圆柱状或者多棱柱状的轴部以及设置于该轴部的上方侧端部且截面直径比该轴部大的头部的铆钉状的钢材等。
即,钢材能够采用在本领域中普遍被用作为连接部件的圆棒、铆钉等,且例如能够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的实心构造或者中空构造的钢材。
另外,在后述的图4的(b)所示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B中,作为钢材而使用铆钉状的钢材1B。在该接合接头10B中,铆钉状的钢材1B具有从接合部P延伸的轴部11、以及位于该轴部11的上方侧端部且截面直径比该轴部11大的头部12,因此通过钢材1B的头部12与钢板2(下板)夹持被配置为上板的板材3B,能够更牢固地进行固定,此外,钢材1B与钢板2的摩擦压接部(接合部P)的接头强度也较优异,因此能够作为板材3B与钢板2的接合接头而发挥更优异的接头强度。
在使用这种铆钉状的钢材的情况下,头部的直径优选为轴部的直径的1.5倍以上,此外,从与钢板(下板)之间的压接的容易性等方面出发,轴部的长度优选为板材(上板)的板厚(在存在多张上板的情况下为其总板厚)的1.5倍以上。此处,轴部以及头部的直径为,在与轴部所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是指其直径,在为多边形的情况下是指其最小外接圆的直径。
另外,作为钢材的轴部的直径,例如可举出小于20mm的直径,优选举出3.0mm~8.0mm的直径。
此外,关于钢材的材质,只要是钢,则其种类、强度等不特别限定。
[钢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中,作为钢板而使用平板状的钢板2。
作为钢材,只要是能够与钢材进行摩擦压接的钢板,则不特别限定,但在作为上板而使用板材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具有该板材的抗拉强度以上的抗拉强度的钢板。
钢板的具体强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5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但在使用抗拉强度超过980MPa的高强度的钢板(高含碳量钢板)的情况下,接头强度容易降低,因此本发明在使用这种高强度钢板的情况下特别有利。
另外,钢板的抗拉强度优选为1180MPa以上。
关于钢板的抗拉强度,从钢板中未受到摩擦压接接合的热影响的部位采取例如JIS5号拉伸试验片,并按照JIS Z2241:2011进行拉伸试验来进行测定。在由于接合部、部件形状的原因而无法采取JIS5号拉伸试验片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各种规格所规定的钢板的拉伸试验片形状。此外,在无法采取各种规格所规定的拉伸试验片的情况下,也可以测定未受到摩擦压接接合的热影响的部位的截面中的从钢板表面起深度为板厚除以4而得到的值的位置处的维氏硬度,并使用其3.27倍的值来代替钢板的抗拉强度(单位:MPa)。
此外,作为钢材,也可以使用镀敷钢板、涂装钢板等表面处理钢板。
另外,关于钢板的构造,只要至少接合对象部分具有板状构造即可,钢板整体也可以不具有板状构造。
[板材]
在图4的(a)以及(b)所示的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A、10B中,在钢板2(下板)的上表面上作为上板而重合有板材3、3B,圆棒状的钢材1的轴部、铆钉状的钢材1B的轴部11贯通板材3、3B,通过摩擦压接与钢板2接合。另外,在图4的(b)所示的接合接头10B中,板材3B由铆钉状的钢材1B的头部12与钢板2夹持。
如此,重合于钢板的上表面的板材(上板),能够使用钢材(具体而言为钢材的轴部)能够贯通而与钢板摩擦压接的板材,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板、金属板等。此处,作为金属板,例如可举出铝板、铝合金板等轻金属板、钢板等。作为树脂板,例如除了聚丙烯、聚乙烯等之外,还可举出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等复合材料。
另外,这种板材也能够将相同种类或者不同种类的板材重合多张来使用。
本发明的接合接头为,即使包括这样的多种多样的板材(上板),由于钢材与钢板(下板)的摩擦压接部(接合部)的接头强度优异,因此也能够作为板材(上板)与钢板(下板)的接头而发挥优异的接头强度。
另外,在作为板材(上板)而使用钢板的情况下,为了更可靠地进行钢材与成为下板的钢板之间的摩擦压接,优选上板使用抗拉强度比成为下板的钢板低的钢板。
此外,在该板材中,只要至少接合对象部分具有板状构造即可,板材整体也可以不具有板状构造。
进而,从接合强度、接合精度等方面考虑,板材也可以在钢材贯通的预定部位具有贯通孔。另外,在板材为多张的情况下,可以所有板材都具有这种贯通孔,也可以仅一部分板材具有贯通孔。
在板材设置贯通孔的情况下,只要在摩擦压接时钢材的轴部能够贯通,则该贯通孔的直径可以比钢材的轴部的直径大,也可以比钢材的轴部的直径小。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钢材、板材的形态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不同的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除了与接合接头10不同的构成以外的构成,基本上与接合接头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4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接合接头10A包括仅由圆柱状的轴部形成的圆棒状的钢材1、钢板2(下板)、以及由铝板形成的板材3(上板)。
该接合接头10A为,在钢板2的上表面上重合板材3,从其上方侧使圆棒状的钢材1贯通板材3,使钢材1的下方侧前端部(底面)与钢板2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
另外,在该接合接头10A中,圆棒状的钢材1不具有头部,因此板材3不被夹持在圆棒状的钢材1与钢板2之间。
进而,在图4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接合接头10B包括:具有圆柱状的轴部11以及截面直径比该轴部11大的头部12的铆钉状的钢材1B;钢板2(下板);以及在钢材1B的轴部11贯通的部位设置有具有比轴部11小的直径的贯通孔31的板材3B(上板)。
该接合接头10B为,在钢板2的上表面上重合板材3B,从其上方侧使铆钉状的钢材1B的轴部11贯通板材3B的贯通孔31内,使钢材1B的轴部11的下方侧前端部(底面)与钢板2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
在这些实施方式的接合接头10A、10B中,钢板2在圆棒状的钢材1的轴部、铆钉状的钢材1B的轴部11与钢板2之间的接合部P的端部,也具有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因此与上述接合接头10同样,能够抑制局部的应变集中,发挥优异的接头强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钢材的轴部前端部也可以具有圆锥形状、棱锥形状,或者也可以具有球面形状那样的曲面。此处,图5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接合接头的钢材的例子而示意地表示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为圆锥形状的情况下的钢材,图6作为钢材的其他例子而示意地表示轴部的下方侧前端部未球面形状的情况下的钢材。
另外,在钢材的轴部前端部具有这种立体形状(即,圆锥形状、棱锥形状、球面形状等形状)的情况下,如图5以及图6所示,该立体形状的顶点14的位置优选处于轴部的中心轴线13上。当顶点14的位置处于轴部的中心轴线13上时,能够稳定地产生摩擦热,容易进行摩擦压接。
另外,本发明的接合接头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后述的实施例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替代、变更等。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例以及比较例进行例示而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样的发明例。
作为钢材,使用直径在4.0mm~6.0mm的范围内不同的钢制的圆棒(长度均为7mm、抗拉强度均为1000MPa),作为钢板,使用含碳量为0.35质量%(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钢板或者含碳量为0.14质量%(抗拉强度为1000MPa)的钢板(钢板的板厚均为1.6mm),通过摩擦压接将钢材与钢板进行接合,制作出本发明例1~5以及比较例1~6的接合接头。
但是,在本发明例4中,对接合后的上述接合接头进行了加热、急冷(淬火)。具体而言,在将接头整体加热至900℃并保持了300秒之后,进行了急冷。
进而,使用制作出的本发明例1~5以及比较例1~6的接合接头,对钢板中的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与接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另外,摩擦压接时的加压力及转速如下述表1所示,摩擦压接时的压入量均为2.5mm。
将接合接头的接合部及其附近部分切断,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放大观察对其切断面进行研磨并进行蚀刻之后的表面,由此确认了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
此外,关于接合接头的接头强度,测定了通过将接合后的圆棒从钢板向垂直方向拉动而使接合部断裂时的最大载荷(kN)。
圆棒(钢材的轴部)的直径、摩擦压接时的加压力及转速、接合部的端部的金属组织、以及接头强度的测定结果,如以下的表1所示。
此外,通过在从钢板的被摩擦压接的面起在板厚方向上深度为0.2mm的位置处,测定从母材部到摩擦压接部中心的硬度分布,由此确认了接合接头中有无HAZ软化部。
有无HAZ软化部以及钢板的含碳量(质量%),如以下的表2所示。
【表1】
表1
【表2】
表2
如表1所示,可知:在钢板的接合部的端部为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的本发明例的接合接头中,均具有优异的接头强度,与此相对,在钢板的接合部的端部为马氏体面积率较低的金属组织的比较例的接合接头中,接头强度均显著较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摩擦压接接合而接合的接合接头中,能够发挥优异的接头强度,因此例如能够应用于汽车的车身构件、建筑物的构造体等各种构造构件的制造。
因而,本发明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较高。
符号的说明
1:钢材;2:钢板;3:板材;P:接合部。

Claims (9)

1.一种接合接头,具有轴部的钢材与钢板通过摩擦压接而接合,其中,
上述钢板为,在与上述钢材的上述轴部接合的接合部的端部具有马氏体面积率为80%以上的金属组织,
上述端部是指上述钢板的表面与塑性变形了的上述钢板所形成的角部,
上述金属组织是指在上述钢板的表面的延长线上的从上述端部向内侧30μm的上述钢板内的金属组织,
上述接合接头在从钢板的被摩擦压接的面起在板厚方向上深度为0.2mm的位置处具有HAZ软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接头,其中,
上述钢板含有0.15质量%以上的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接头,其中,
在上述钢板的上表面上重合有树脂板和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张板材,
上述钢材的上述轴部贯通上述板材并通过摩擦压接与上述钢板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接头,其中,
在上述钢板的上表面上重合有树脂板和金属板中的至少一张板材,
上述钢材的上述轴部贯通上述板材并通过摩擦压接与上述钢板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接头,其中,
上述钢材为,在与上述接合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截面直径比上述轴部大的头部,
上述板材由上述钢板与上述钢材的上述头部夹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接头,其中,
上述钢材为,在与上述接合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截面直径比上述轴部大的头部,
上述板材由上述钢板与上述钢材的上述头部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接头,其中,
上述钢板的抗拉强度为500MPa以上。
8.一种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是权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使上述钢材一边旋转一边按压于上述钢板的上表面的摩擦压接工序,
在上述摩擦压接工序中,将上述钢材按压于上述钢板的上表面时的加压力F(kN)以及转速R(rpm)满足以下的式(1)~式(3),
F≥0.45×D2-0.5……(1)
D<12时,R≥36000/D-1000……(2)
D≥12时,R≥2000……(3)
上述式(1)~式(3)中的D,在上述轴部为圆柱的情况下表示上述轴部的垂直截面的圆的直径(mm),在上述轴部为多棱柱的情况下表示上述轴部的垂直截面的多边形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钢板的抗拉强度为500MPa以上。
CN202080044171.8A 2019-06-17 2020-06-17 接合接头以及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993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2004 2019-06-17
JP2019112004 2019-06-17
PCT/JP2020/023837 WO2020256030A1 (ja) 2019-06-17 2020-06-17 接合継手および接合継手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652A CN113993652A (zh) 2022-01-28
CN113993652B true CN113993652B (zh) 2023-11-17

Family

ID=7404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4171.8A Active CN113993652B (zh) 2019-06-17 2020-06-17 接合接头以及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84683A4 (zh)
JP (1) JP7211507B2 (zh)
CN (1) CN113993652B (zh)
WO (1) WO20202560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1532A (zh) * 2021-03-24 2023-10-3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元件、摩擦元件接合方法及摩擦元件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JP7485251B1 (ja) 2022-11-08 2024-05-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摩擦エレメント接合方法
WO2024101277A1 (ja) * 2022-11-08 2024-05-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摩擦エレメント接合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44154A1 (en) * 1996-05-23 1997-11-27 Emhart Inc Multi-part assembly and friction weld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JP2003166037A (ja) * 2001-11-28 2003-06-13 Japan Marine Sci & Technol Center ドリル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49376A (zh) * 2008-08-14 2010-02-17 江阴兴鼎石油管件有限公司 石油钻杆摩擦焊焊接接头形变热处理的方法
CN101829903A (zh) * 2010-06-08 2010-09-15 上海交通大学 单边自冲摩擦螺柱铆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CN104014929A (zh) * 2014-06-19 2014-09-03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和高温镍基合金的异种金属的焊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9595B2 (en) * 2000-12-20 2004-08-03 Alcoa Inc. Friction plunge riveting
DE102008049055B4 (de) * 2008-09-26 2010-08-05 Lufthansa Technik Ag Verfahren zur Reparatur eines Gehäuseflanschs eines Flugzeugtriebwerks
DE102009038697A1 (de) 2009-08-24 2011-03-17 Ejo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von mindestens zwei Platten
DE102010054453A1 (de) * 2010-12-14 2012-06-14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 Fachhochschule Kempten Verfahren zum Fügen von Werkstücken
WO2015016319A1 (ja) * 2013-08-01 2015-02-05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摩擦圧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44154A1 (en) * 1996-05-23 1997-11-27 Emhart Inc Multi-part assembly and friction weld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JP2003166037A (ja) * 2001-11-28 2003-06-13 Japan Marine Sci & Technol Center ドリル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49376A (zh) * 2008-08-14 2010-02-17 江阴兴鼎石油管件有限公司 石油钻杆摩擦焊焊接接头形变热处理的方法
CN101829903A (zh) * 2010-06-08 2010-09-15 上海交通大学 单边自冲摩擦螺柱铆焊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CN104014929A (zh) * 2014-06-19 2014-09-03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和高温镍基合金的异种金属的焊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11507B2 (ja) 2023-01-24
JPWO2020256030A1 (zh) 2020-12-24
EP3984683A4 (en) 2022-11-02
WO2020256030A1 (ja) 2020-12-24
EP3984683A1 (en) 2022-04-20
CN113993652A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3652B (zh) 接合接头以及接合接头的制造方法
US9364885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joint
DE102014203757B4 (de)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wenigstens zweier Bauteile im Stanznietverfahren, Vorrichtung zum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Fertigungseinrichtung und Verwendung des Verfahrens
CN1938120A (zh) 在一个或多个连接点对两个或多个型材件或金属板进行机械连接和压焊的方法
KR20180077492A (ko) 레이저 국부 연화 열처리를 통한 초고장력강과 비강철소재의 접합방법
Daneshpour et al. Mechanical and fatigue behaviour of laser and resistance spot welds in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
Abe et al. Rectangular shear clinching for joining of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 sheets
Kaščák et al. Clinchrivet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DE102008050387B4 (de) Probe zum Einsatz in Zugprüfmaschinen
US10702913B2 (en) Welding auxiliary joining part, matrixes for placing the welding auxiliary joining part, and connec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s for the welding auxiliary joining part and the matrixes
Rajarajan et al.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ad carrying capability of resistance spot welded dual phase (DP800) steel joints
JP2022500605A (ja) セルフピアスリベット
CN114126796B (zh) 接合接头以及汽车用部件
CN112739486B (zh) 接合结构、接合方法以及汽车用构件
JP7301032B2 (ja) 接合方法
JP2000202563A (ja) 引張特性と疲労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鋼板の接合方法
Han et al. Self-Pierce Riveting: A New Way for Joining Structures
JP2006349051A (ja) リベット及びこのリベットを用いた接合方法
EP3633215B1 (en) Self-piercing rivet
JP2010052006A (ja) 打ち抜き後のコイニング加工方法及びコイニング加工用パンチ
JP6857003B2 (ja) 接合方法
JP4318110B2 (ja) 医療用縫合針及び医療用縫合針の製造方法
JP7450992B1 (ja) セルフピアシングリベット及びリベット接合装置
RU2183525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тверстий малого диаметр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JP7485946B2 (ja) 接合継手、自動車部品、及び接合継手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