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173A -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173A
CN113993173A CN202111251813.4A CN202111251813A CN113993173A CN 113993173 A CN113993173 A CN 113993173A CN 202111251813 A CN202111251813 A CN 202111251813A CN 113993173 A CN113993173 A CN 113993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se station
main
auxiliary
channe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18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3173B (zh
Inventor
蒋励
陈林
吴景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18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3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3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其中,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的基站;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高层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本申请能够有效缩短空口时延,达到主辅载波切换的目的,保证信道质量,提升空口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均基于同一载波进行传输与重传。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方式载波下载波信道不佳,存在导致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可靠性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的基站;该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
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
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高层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一通信场景或第二通信场景;第一通信场景包括EMBB场景,第二通信场景包括URLLC场景;
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为基于本基站支持的场景参数确定的;场景参数包括帧结构;帧结构包括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以及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一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还包括步骤:
为主载波与各辅载波均配置PUCCH资源组;其中,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为7D3U帧结构;
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在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情况下,遍历PUCCH资源组上各辅载波的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得到各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
若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二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还包括步骤:
为主载波配置PUCCH资源组,将SU帧结构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反馈时序配置为第一数值;
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在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情况下,将SU帧结构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反馈时序由第一数值动态调整为第二数值,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以及各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
若获取到的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第三门限值,且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U帧结构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为7os的1ms单周期帧结构;第一数值为2,第二数值为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步骤包括: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主载波上PUCCH资源组的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
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的步骤中:
若存在多个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均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定高层信令携带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一种动态载波切换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的基站;该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
条件确认模块,用于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
信令输出模块,用于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高层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支持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和/或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可同时覆盖多种通信场景(例如,EMBB和URLLC场景),应用于多载波系统;其中,主基站可以基于信道质量参数确定主载波的信道质量,该信道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并在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该通信场景类型对应在主载波PCC和辅载波SCC上动态配置PUCCH资源的方式),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并通过高层信令完成主辅基站切换。本申请能够有效缩短空口时延,达到主辅载波切换的目的,保证信道质量,提升空口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动态载波切换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动态载波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EMBB多载波动态反馈子时隙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SU帧结构最小反馈子时隙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多载波最小反馈子时隙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EMBB场景载波切换判决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URLLC场景载波切换判决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动态载波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基站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针对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高可靠和低延迟通信)场景,1ms单周期帧结构中,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调度的最小粒度有7os(OFDM Symbol,时域上1个OFDM符号)和2os两种。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多载波系统,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动态在PCC(Primary Carrier Component,主载波)与SCC(Sencondary CarrierComponent,辅载波)上调度与HARQ基于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高可靠和低延迟通信)场景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多载波系统下,基于本申请,PUCCH动态选择PCC与SCC的数据传输重传与HARQ最小粒度调度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缩短空口时延,且规避PUCCH所处载波信道质量不佳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本申请可应用基于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或URLLC场景的帧结构,能够解决单载波下载波信道不佳导致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同时优化HARQ反馈时序,缩短空口数据传输及反馈的时延。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图1所示为多载波系统,该多载波系统包含一个PCell(Primary Cell,主小区)、若干个SCell(Secondary Cell,辅小区)、一个或以上的用户组以及一个主载波PCC与若干个辅载波SCC。该用户组支持多载波传输功能与主辅小区切换功能,主载波PCC与辅载波SCC支持基于EMBB场景与URLLC场景的帧结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组可以指多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即本申请可支持一个或多个用户;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UE不受限于5G网络,包括:手机、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车辆设备等。该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在此不作限定。上述用户设备还可以是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中的汽车、机器类通信中的机器等。
此外,本申请所涉及到的基站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UE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基站(base station,BS)设备,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控制器,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在第三代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或者应用于第五代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节点,NR基站等,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可以适用于LTE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等接入技术的系统。此外,还可以适用于使用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5G系统等。具体的,本申请适合无线通信系统,尤其适用于URLLC应用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动态载波切换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PCell的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
其中,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
具体地,本申请中,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PCell的基站可以称之为主基站,而当前为终端提供辅小区SCell的基站可以称之为辅基站,主辅基站之间可以切换。本申请提出主基站可以接收终端UE反馈的主载波PCC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进而获取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和秩指示RI(Rank Indication,秩指示)信息。
进而主基站可以获取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即RI*CQI),并将该乘积作为信道质量参数,以衡量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例如,在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小于或等于相应门限值的情况下,确认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较差。又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步骤可以包括: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主载波上PUCCH资源组的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主基站,可以按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主载波PCC对应的RI*CQI值。例如,主小区Pcell以预设门限值1为时长(即预设时长)反复检测主载波PCC上PUCCH资源组的CQI与RI信息,并在当前周期确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较优的情况下,于下个周期到来时读取RI*CQI值,以及在确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差的情况下,进一步确认是否具备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步骤204,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其中,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
具体而言,主基站在信道质量参数(RI*CQI)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确认主基站当前信道质量不佳存在切换需求。进而可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本申请中的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即本申请可同时覆盖多种通信场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场景类型可以为第一通信场景或第二通信场景;第一通信场景包括EMBB场景,第二通信场景包括URLLC场景。即本申请能够同时覆盖EMBB和URLLC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可以为基于本基站支持的场景参数确定的;场景参数可以包括帧结构;帧结构可以包括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以及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
具体地,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可以指各种D和U的组合,例如,7D3U帧结构DDDSUDDSUU等,其中,U代表上行时隙,D代表下行时隙,S代表特殊时隙。而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可以指S时隙和U时隙,例如,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为7os的1ms单周期帧结构。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基于EMBB场景时,在主载波PCC与所有辅载波SCC上均配置PUCCH资源组,PUCCH用于但不限于所有载波的HARQ反馈与CSI上报;在该场景下,所有载波可配置为动态选择PUCCH资源进行HARQ反馈,对应辅小区SCell再根据所收重传信息重新下发下行数据,应用于多载波动态反馈的机制,可以有效提高HARQ的反馈时延。即本申请EMBB场景通过HARQ动态反馈,缩短空口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一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还包括步骤:
为主载波与各辅载波均配置PUCCH资源组;其中,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为7D3U帧结构;
具体地,如图3所示的EMBB多载波动态反馈子时隙示意图;基于EMBB场景所使用的7D3U帧结构时,主载波PCC与辅载波SCC上均配置PUCCH资源组。PCC第一个D帧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或者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续调度)PDSCH释放最后一个下行符号后,可根据配置,在多载波系统中动态选择反馈U帧,本申请中最快支持SCC1的第三个U帧进行HARQ反馈。若采用传统单载波反馈机制,PCC的第一个D帧最快在第五个U帧进行HARQ反馈;即本申请应用多载波动态反馈的机制,可有效提高HARQ的反馈时延。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基于URLLC场景时,仅在主载波PCC上配置PUCCH资源组,PUCCH用于但不限于所有载波的HARQ反馈与CSI上报。具体的,辅载波SCC配置为下行辅载波且与主载波PCC配置为同一个小区资源。主载波PCC上配置PUCCH资源,PUCCH资源上配置主载波PCC与所有辅载波SCC的包括但不限于HARQ上行反馈、CQI、RI等信息。辅载波SCC上不配置PUCCH资源,仅做下行数据传输,能有效缩短空口时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二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还包括步骤:
为主载波配置PUCCH资源组,将SU帧结构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反馈时序配置为第一数值;
具体地,基于URLLC场景时,本申请仅在主载波上配置PUCCH资源组,PUCCH用于但不限于所有载波的HARQ反馈与CSI上报。
URLLC场景下,将1ms单周期帧分为7os的TTI,PUCCH上CSI资源携带UE反馈的主载波PCC与辅载波SCC的CQI、RI信息,主载波与辅载波的PDSCH接收或者SPS PDSCH释放最后一个下行符号在子时隙n时,均在n+2的子时隙上的PUCCH回复HARQ的ACK(Acknowledgecharacter,正向应答)。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U帧结构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为7os的1ms单周期帧结构,该第一数值可以为2。
如图4所示的SU帧结构最小反馈子时隙示意图,TTI为7os的1ms单周期帧结构具体包括一个S时隙与一个U时隙。该S时隙包括两个下行子时隙,该U时隙包括两个上行子时隙。在该SU帧结构上反馈时,HARQ反馈时序k可以设为2(即第一数值),该S时隙内第一个下行子时隙的HARQ在该U时隙内的第一个上行子时隙上反馈,该S时隙内第二个下行子时隙的HARQ在该U时隙内的第二个上行子时隙上反馈,以实现1ms单周期内HARQ-ACK的全过程。
如图5所示的多载波最小反馈子时隙示意图,包括一个主载波PCC与若干个辅载波SCC。主载波PCC使用上述TTI为7os的1ms单周期帧结构,辅载波SCC配置为下行辅载波且与PCC配置为同一个小区资源。主载波PCC上配置PUCCH资源,PUCCH资源上配置PCC与所有SCC的包括但不限于HARQ上行反馈、CQI、RI等信息。辅载波SCC上不配置PUCCH资源,仅做下行数据传输。辅载波SCC上S时隙在PDSCH接收或者SPS PDSCH释放最后一个下行符号后,在主载波PCC的下一个U时隙上发送HARQ反馈。
以上,本申请根据CQI反馈信息,在主载波PCC和辅载波SCC上动态配置PUCCH资源,可以结合后续流程步骤达到主辅载波切换的目的,保证信道质量,提升空口的可靠性。
此外,本申请中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
具体而言,在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获取各辅载波的CSI信息,例如,主基站遍历PUCCH上所有辅载波SCC的CQI与RI信息,进而获取各辅载波SCC的信道质量参数(RI*CQI)。而若存在辅载波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大于相应的门限值(第二门限值),则可确认当前信道质量不佳存在切换需求。
其中,主辅基站切换条件也可以是存在辅载波的RI*CQI比主载波的RI*CQI高出相应的门限值。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门限值可以是预设得到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一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在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情况下,遍历PUCCH资源组上各辅载波的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得到各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
若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具体而言,以第一场景为EMBB场景为例,主基站按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PCC对应的RI*CQI值:当主载波的RI*CQI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且存在辅载波SCC对应的RI*CQI乘积大于第二门限值时,可认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差且具备主辅基站切换的条件。
又如,以第一场景为EMBB场景为例,主基站按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PCC对应的RI*CQI值:当主载波的RI*CQI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且辅载波的RI*CQI比主载波的RI*CQI高出第二门限值时,可认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差且具备主辅基站切换的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二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在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情况下,将SU帧结构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反馈时序由第一数值动态调整为第二数值,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以及各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
若获取到的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第三门限值,且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具体而言,以第二场景为URLLC场景,第一数值为2,第二数值为3为例,主基站按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主载波PCC对应的RI*CQI值:当主载波PCC的RI*CQI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为保证解码的正确性,HARQ反馈在n+3的子时隙上(即将HARQ的反馈时序由2调整为3)。当主载波PCC的RI*CQI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且存在辅载波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大于第二门限值时,可认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差且具备主辅基站切换的条件。
又如,以第二场景为URLLC场景,第一数值为2,第二数值为3为例,主基站按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主载波PCC对应的RI*CQI值:当主载波PCC的RI*CQI低于第一门限值时,为保证解码的正确性,HARQ反馈在n+3的子时隙上(即将HARQ的反馈时序由2调整为3)。当主载波PCC的RI*CQI低于第三门限值,且辅载波SCC的RI*CQI比主载波PCC的RI*CQI高出第二门限值时,可认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差且具备主辅基站切换的条件。
本申请根据CQI反馈信息,在PCC和SCC上动态配置PUCCH资源,达到主辅载波切换的目的。
步骤206,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高层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
其中,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具体而言,若认定当前主基站的信道质量差且具备主辅基站切换的条件,主基站可以通过携带辅载波SCC对应的SCell信息(即辅小区信息)的高层信令执行主辅基站切换,并可在切换完成后,于新PCell重复上述检测与判断流程。
本申请中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的步骤中:
若存在多个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均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定高层信令携带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具体地,若存在多个辅载波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大于相应门限值,则PCell通过携带与CQI与RI乘积最大值对应的Scell信息的高层信令进行切换。
为了进一步阐释本申请方案,下面以第一通信场景包括EMBB场景,第二通信场景包括URLLC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的EMBB场景载波切换判决示意,基于EMBB场景时,在PCC与所有SCC上均配置PUCCH资源组。PCell以预设门限值1为时长反复检测PCC上PUCCH资源组的CQI与RI信息。当PCC对应的CQI与RI乘积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值2时,判断当前信道质量不佳存在切换需求,PCell遍历PUCCH上所有SCC的CQI与RI信息。若存在满足主辅小区切换条件的SCC,PCell通过携带对应SCC的Scell信息的高层信令进行切换;若存在多个满足主辅小区切换条件的SCC,PCell通过携带与CQI与RI乘积最大值对应的Scell信息的高层信令进行切换。切换完成后新PCell重复上述检测与判断流程。
其中,满足主辅小区切换条件的SCC可以包括:存在一个或多个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比PCC的CQI与RI的乘积高出预设门限值3;或,存在一个或多个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大于预设门限值3。
如图7所示的URLLC场景载波切换判决示意,基于URLLC场景时,仅在主载波上配置PUCCH资源组。PCell以预设门限值4为时长反复检测PCC上PUCCH资源组的CQI与RI信息。当PCC对应的CQI与RI乘积小于预设门限值5时,判断当前信道质量不足以支持1ms单周期HARQ反馈,PCell通过高层信令下发配置,动态变更反馈时序为k=3。PCC对应的CQI与RI乘积小于预设门限值6时,PCell遍历PUCCH上所有SCC的CQI与RI信息。若存在满足主辅小区切换条件的SCC,PCell通过携带对应SCC的Scell信息的高层信令进行切换;若存在多个满足主辅小区切换条件的SCC,PCell通过携带与CQI与RI乘积最大值对应的Scell信息的高层信令进行切换。切换完成后新的PCell重复上述检测与判断流程。其中,原SCC上建立新PUCCH资源并释放原PCC上的PUCCH资源。
其中,满足主辅小区切换条件的SCC可以包括:存在一个或多个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比PCC的CQI与RI的乘积高出预设门限值;或,若存在一个或多个SCC对应的CQI与RI的乘积大于预设门限值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门限值可以是预设得到的,本申请中的预设门限值(例如,预设门限值1、预设门限值2、预设门限值3、预设门限值4、预设门限值5、预设门限值6以及预设门限值7等)的指代仅为了说明的目的。
上述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应用于多载波系统,解决PUCCH所处载波信道质量不佳导致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同时优化HARQ反馈时序,缩短空口数据传输及反馈的时延。具体的,本申请可同时覆盖EMBB和URLLC场景,EMBB场景通过HARQ动态反馈,缩短空口时延;URLLC应用SU帧结构,1ms内就能完成HARQ-ACK过程,能有效缩短空口时延。同时根据CQI反馈信息,在PCC和SCC上动态配置PUCCH资源,达到主辅载波切换的目的,保证信道质量,提升空口的可靠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和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和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动态载波切换装置,以该装置应用于图1中为终端提供主小区的基站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可以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810,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
条件确认模块820,用于若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
信令输出模块830,用于在确认当前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高层信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关于动态载波切换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动态载波切换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动态载波切换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基站支持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和/或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基站可以包括信号模块,存储模块,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信号模块需支持SU帧结构,获取PUCCH携带的RI、CQI数据,上报PCC的RI、CQI,上报SCC信息列表及其对应的RI、CQI,给终端下发高层信令的功能;存储模块需支持读取并储存信号模块上报SCC信息列表,上报SCC列表与PCC对应的RI、CQI的功能;处理模块需支持计算RI与CQI的乘积,比较乘积与预设门限值大小,上报满足条件且乘积最大对应的SCC信息的功能;控制模块需支持读取处理模块上报的SCC信息,配置高层信令携带SCC对应的SCell信息下发至信号模块的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的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
若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所述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
在确认当前满足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所述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场景类型为第一通信场景或第二通信场景;所述第一通信场景包括EMBB场景,所述第二通信场景包括URLLC场景;
本基站的所述通信场景类型为基于本基站支持的场景参数确定的;所述场景参数包括帧结构;所述帧结构包括所述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以及所述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一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还包括步骤:
为主载波与各辅载波均配置PUCCH资源组;其中,所述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为7D3U帧结构;
若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情况下,遍历所述PUCCH资源组上各辅载波的所述信道指令指示CQI与所述秩指示RI,得到各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
若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认当前满足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场景类型为所述第二通信场景的情况下,还包括步骤:
为主载波配置PUCCH资源组,将所述SU帧结构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反馈时序配置为第一数值;
若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情况下,将所述SU帧结构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反馈时序由所述第一数值动态调整为第二数值,获取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以及各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若获取到的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第三门限值,且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认当前满足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U帧结构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为7os的1ms单周期帧结构;所述第一数值为2,所述第二数值为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动态载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步骤包括:
以预设时长为周期,读取所述主载波上PUCCH资源组的所述信道指令指示CQI与所述秩指示RI;
所述在确认当前满足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的步骤中:
若存在多个辅载波的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均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高层信令携带所述信道质量参数最大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7.一种动态载波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当前为终端提供主小区的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反馈的主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指令指示CQI与秩指示RI的乘积;
条件确认模块,用于若所述主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根据本基站的通信场景类型,确认当前是否满足主辅基站切换条件;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存在辅载波的信道质量参数大于第二门限值;所述通信场景类型与本基站中主载波和辅载波所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配置相对应;
信令输出模块,用于在确认当前满足所述主辅基站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输出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执行主辅基站切换;所述高层信令包含信道质量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的辅载波对应的辅小区信息。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支持URLLC场景下的SU帧结构和/或EMBB场景下相应时序配比的帧结构。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51813.4A 2021-10-25 2021-10-25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93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1813.4A CN113993173B (zh) 2021-10-25 2021-10-25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1813.4A CN113993173B (zh) 2021-10-25 2021-10-25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173A true CN113993173A (zh) 2022-01-28
CN113993173B CN113993173B (zh) 2023-08-29

Family

ID=7974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1813.4A Active CN113993173B (zh) 2021-10-25 2021-10-25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31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6779A (zh) * 2022-11-22 2023-03-28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下行调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5988590A (zh) * 2022-08-24 2023-04-18 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和相关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7886A (zh) * 2008-12-02 2011-10-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反馈信息运算时的近似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6454967A (zh) * 2016-08-31 2017-02-22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终端设备主载波资源的快速变更与切换方法
CN106559123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权值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112033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辅载波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90238209A1 (en) * 2018-01-29 2019-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reception beam refinement and track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7886A (zh) * 2008-12-02 2011-10-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反馈信息运算时的近似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6559123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权值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454967A (zh) * 2016-08-31 2017-02-22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终端设备主载波资源的快速变更与切换方法
CN108112033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辅载波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90238209A1 (en) * 2018-01-29 2019-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reception beam refinement and tracki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8590A (zh) * 2022-08-24 2023-04-18 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和相关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988590B (zh) * 2022-08-24 2023-10-03 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测试方法和相关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866779A (zh) * 2022-11-22 2023-03-28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下行调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5866779B (zh) * 2022-11-22 2024-05-1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下行调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173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834B (zh) 使用带宽部分(bwp)配置处理无线电链路监测(rlm)的方法和系统
JP6907322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デバイス
US2019026062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029120B (zh) 用于为低复杂度窄带终端指示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harq消息分配的资源的方法
CN109246043B (zh) 统一帧结构
RU257109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WO20210626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hannel occupancy time on unlicensed spectrum
KR20200110359A (ko) 상향링크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4040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00097342A (ko) 정보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CA3131039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993173B (zh) 动态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EP340497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related wireless network devices
CN107659373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05711B (zh) 处理调度请求的方法、设备、装置及介质
CN113271683A (zh) 一种基于ue能力进行通信的方法和ue及网络侧设备
KR20170089847A (ko) 우선순위화된 rts-cts 리소스들
KR20210111775A (ko) 절전 관련 사용자 장비
JP2021514585A (ja) 通信デバイス、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装置、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14363998A (zh) 旁路系统中的节能方法和装置
CN1114056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1757519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99883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channel state of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023997A (zh) 终端和基站
US20230189323A1 (en) Priorit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urality of collision re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