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086B - 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93086B CN113993086B CN202111227182.2A CN202111227182A CN113993086B CN 113993086 B CN113993086 B CN 113993086B CN 202111227182 A CN202111227182 A CN 202111227182A CN 113993086 B CN113993086 B CN 113993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r
- nominal
- virtual
- angle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101150066718 FMOD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02000020897 Formi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1
- 108091022623 Formins Protein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avigation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机动方法,适用于航天器星下点轨迹过指定定标场的轨迹捕获控制窗口优选问题,根据指定位置和回归特性设计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道参数,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易操作和推广使用的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机动方法,将其轨迹捕获轨道机动问题转化为与虚拟目标航天器的相位交会控制,对测控资源优化调度、飞控程序制定决策具有很好辅助作用,对轨道控制任务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测量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低轨、近圆、回归航天器轨迹捕获任务,根据用户需求,航天器在轨业务化运行期间,其星下点轨迹需要降/升轨过指定区域,以便定期对载荷进行调焦、状态设置等标校,从而提高立体测绘、成像数据的精度。
该问题转化为轨道捕获控制的控制目标,即是要求航天器在进行轨道高度调整的同时还需星下点轨迹中的某一条轨迹升轨或降轨过指定定标场;该问题转化为轨道捕获控制的实施约束,即是在测控资源可支持的条件下,优化轨道机动时间和机动控制量,等待经过定标场附近的一条轨迹,经过多批次的轨道控制,将该条轨迹捕获至定标场要求范围内,完成控制目标。具体的轨控实施过程可参考工程经验和规定流程进行,而哪一条轨迹、何时可以经过定标场附近、何时可以开始实施轨道控制,直接关系到测控资源调度配置、飞控程序安排优化等问题。
根据分析,上述控制目标和控制约束实际是一个与虚拟目标航天器交会的问题。虚拟目标航天器为运行在标称工作轨道上且星下点某一条轨迹过指定定标场的航天器。设真实航天器入轨时与虚拟目标航天器处于同一轨道面,仅存在轨道高度差及轨道相位差。真实航天器通过轨道机动,不断调整轨道高度,并将虚拟航天器在真实航天器轨控期间的轨迹漂移量转化为相位修正量,当真实航天器与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道相位差为0°时,即可完成真实航天器星下点过指定定标场的轨迹捕获控制。轨道机动控制可通过求解Lambert问题,在实现相位捕获的同时完成标称工作轨道的捕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能用于航天器星下点轨迹过指定定标场的轨迹捕获控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真星标称工作轨道参数为{anominal,enominal,inominal,Ωnominal,ωnominal,Mnominal},分别表示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平近点角;
真星T0时刻的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0,偏心率e0,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近地点幅角ω0,平近点角M0;
初步设计虚拟星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平近点角M;a=anominal,e=enominal,i=i0,Ω=Ω0,ω=ωnominal,M为待求变量;
步骤3: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平近点角M_U;
步骤4: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赤经α;
步骤5:分别计算真星和虚拟星的平均运动角速度n0和n;
步骤6: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所需的时间ΔT;
ΔT=fmod((M_U-M),2π)/n
步骤7: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的恒星时角变化量ΔS;ΔS=ΔT×We;
步骤8:计算虚拟星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星下点的地理经度λ;
λ=fmod(α-(S0+ΔS)+2π,2π)
λj=λ0+2πj/R,j=0,1,2,......,R-1
步骤10:在R个交点中寻找与步骤8计算的λ值相差最小的交点经度;
确定虚拟星的一组标称轨道参数为:
步骤13:计算T0时刻真星入轨时的相位角U0;U0=ω0+M0
步骤15:计算T0时刻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的相位差ΔUk和等待两星相位重合的轨道漂移时间Δtk,生成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查询表格;
步骤16:根据步骤15计算的查询表格,确定真星第一次实施轨道机动的时间和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
步骤17:计算标称虚拟星在真星nn次轨道机动后相对定标场的星下点轨迹漂移距离L:
步骤18:计算真星在tnn-t1天轨控结束时应该瞄准的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Uaim;
通过轨道机动,当两星相位差为0时,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相位重合,并将真星星下点轨迹捕获在定标场中心点东边+ΔLkm处。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2中,相位角u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3中,M_U=dE-esin(dE);
dE=arctan2(sE,cE)
cE=(e+cos(df))/(1.0+ecos(df))
df=fmod(u-ω,2π)
其中,df为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真近点角。
步骤4中,α=fmod(Δα+Ω,2π)
其中,fmod(.,.)为求余数的函数,i为虚拟星的轨道倾角,u为虚拟星的相位角;
步骤10中,具体为:求解
min|λj-λ|
s.t.j=0,1,2,......,R-1
式中,j为自然数,单位:圈;R为标称工作轨道的回归圈数。
步骤11中,
Δa为T0时刻真星与虚拟星的高度差,μ=398600.4415km3/s2(JGM-3),a为虚拟星的半长轴。
步骤16中,真星在入轨T0+m天后具备轨道机动条件,具体为
min|T0+m-Δtk|
s.t.Δtk>T0+m+1
Δtk<T0+m+2
k=0,1,......,N-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机动方法,适用于航天器星下点轨迹过指定定标场的轨迹捕获控制窗口优选问题,对测控资源优化调度、飞控程序制定决策具有很好辅助作用;将轨迹捕获轨道机动问题转化为与虚拟目标航天器的相位交会控制,该方法可靠性高、易操作,对轨道控制任务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参数定义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虚拟星与标称虚拟星的星下点轨迹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对于标称工作轨道特性为N天R圈回归的低轨航天器,在N天R圈的升轨或降轨运行过程中,其标称星下点轨迹经过某指定的定标场。标称工作轨道参数为{anominal,enominal,inominal,Ωnominal,ωnominal,Mnominal},分别表示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平近点角;
以下对真实航天器和虚拟航天器分别简称为真星和虚拟星。
真星T0时刻的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0,偏心率e0,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近地点幅角ω0,平近点角M0;
据此初步设计虚拟星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平近点角M;
其中,a=anominal,e=enominal,i=i0,Ω=Ω0,ω=ωnominal,M为待求变量;
此时虚拟星入轨当圈的星下点轨迹并未与标称轨迹重合。
步骤3: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平近点角M_U;
M_U=dE-esin(dE)
其中,df为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真近点角,
dE=arctan2(sE,cE)
cE=(e+cos(df))/(1.0+ecos(df))
df=fmod(u-ω,2π)
步骤4: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赤经α;
α=fmod(Δα+Ω,2π)
其中,fmod(.,.)为求余数的函数,i为虚拟星的轨道倾角,u为虚拟星的相位角;
步骤5:分别计算真星和虚拟星的平均运动角速度n0和n;
其中,a0和a分别为真星和虚拟星的半长轴,μ为地球引力常数,μ=398600.4415km3/s2(JGM-3)。
步骤6: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所需的时间ΔT;
ΔT=fmod((M_U-M),2π)/n
其中,n为步骤5计算的虚拟星平均运动角速度;M为虚拟星T0时刻的平近点角。
步骤7: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的恒星时角变化量ΔS;
ΔS=ΔT×We
其中,W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We=7.2921158553e-5,单位rad/s。
步骤8:计算虚拟星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星下点的地理经度λ;
λ=fmod(α-(S0+ΔS)+2π,2π)
其中,S0为T0时刻的恒星时角;
λj=λ0+2πj/R,j=0,1,2,......,R-1
其中,j为自然数,单位:圈,R为标称工作轨道的回归圈数。
步骤10:在R个交点中寻找与步骤8计算的λ值相差最小的交点经度,即求解
min|λj-λ|
s.t.j=0,1,2,......,R-1
式中,j为自然数,单位:圈;R为标称工作轨道的回归圈数。
确定虚拟星的一组标称轨道参数为:
此时虚拟星位于标称工作轨道上,可称为标称虚拟星,其运行轨迹与标称轨迹重合,即星下点轨迹满足过定标场的要求。
其中,
式中,为恒星时角变化量;为标称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纬度圈的时间;为标称虚拟星星下点位于纬度圈时的平近点角;M_U在步骤3求得;α在步骤4求得;n在步骤5中求得;在步骤10求得;W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其中,k为自然数,单位为:天;N为标称工作轨道的回归天数。
步骤13:计算T0时刻真星入轨时的相位角U0;
U0=ω0+M0
步骤15:计算T0时刻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的相位差ΔUk和等待两星相位重合的轨道漂移时间Δtk,生成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查询表格,如表1所示,表格内容如下:
k=0,1,2,......,N-1
其中,k为自然数,单位为:天;N为标称工作轨道的回归天数。
表1目标相位和等待时间查询表
步骤16:根据步骤15计算的查询表格,确定真星第一次实施轨道机动的时间和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即求解
min|T0+m-Δtk|
s.t.Δtk>T0+m+1
Δtk<T0+m+2
k=0,1,......,N-1
用户确定真星在入轨T0+m天后具备轨道机动条件,但在工程实施中因受控制精度和航天器轨控能力约束,轨道控制会进行nn个批次,故需再预留1~2天,进行小控制量的控制精度标校等工作。
步骤17:计算标称虚拟星在真星nn次轨道机动后相对定标场的星下点轨迹漂移距离L:
其中,Re为地球平均半径;为根据标称虚拟星的轨道特性预估的半长轴衰减率,单位:m/天;a为标称虚拟星的半长轴;真星完成轨迹捕获控制需要nn次,共tnn-t1天;tl为每次轨道机动的开始时间,l=1,2,.....,nn,l为正整数,单位:次;L单位:km。
步骤18:计算真星在tnn-t1天轨控结束时应该瞄准的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Uaim
L为根据步骤17计算的tnn-t1天内标称虚拟星的轨迹漂移距离;ΔL为轨迹维持要求的漂移环半径。
通过轨道机动,当两星相位差为0时,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相位重合,并将真星星下点轨迹捕获在定标场中心点东边+ΔLkm处。
实施例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该航天器理论标称工作轨道参数为anormal、enormal、inormal、ωnormal,回归特性为10天137圈,即N=10R,=13,星下点轨迹升轨过定标场,定标场中心点坐标为发射入轨时间对应的恒星时角为S0,真星入轨轨道参数为a0=anormal-12km、e0、i0、Ω0、ω0、M0,即入轨的时轨道高度比标称工作轨道高度低12km。
主要轨道控制任务为在调整入轨轨道高度偏置的同时,实现星下点轨迹过指定定标场的轨迹捕获。航天器入轨0.5天具备实施轨道机动的条件,用户要求四天内完成轨迹捕获控制,轨迹维持要求为±ΔL(km),需要确定第一次轨道机动的时间和标称虚拟星的目标相位。
图1给出了实施例中航天器相关轨道参数定义的示意图,图2给出了步骤1中的初始虚拟星、步骤11中的标称虚拟星其星下点轨迹和定标场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给出了实施例的具体步骤流程图,如下:
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初步设计虚拟星轨道参数为:
a=anominal,e=enominal,i=i0,Ω=Ω0,ω=ωnominal,M暂取任意值,其中,平近点角M为待求变量,M∈(0,2π)。
其中,相位角u也称为纬度幅角,表示虚拟星从当前位置到升交点的角度距离。
步骤3: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平近点角M_U;
M_U=dE-esin(dE)
其中,
dE=arctan2(sE,cE)
cE=(e+cos(df))/(1.0+ecos(df))
df=f mod(u-ω,2π)
步骤4: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赤经α
α=f mod(Δα+Ω,2π)
其中,
Δα=arctan(tan(u)cos(i))
步骤5:分别计算真星和虚拟星的平均运动角速度n0和n;
其中μ为地球引力常数,μ=398600.4415km3/s2(JGM-3)。
步骤6: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所需的时间ΔT;
ΔT=fmod((M_U-M),2π)/n
步骤7: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的恒星时角变化量ΔS;
ΔS=ΔT×We
其中,W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We=7.2921158553e-5,单位rad/s。
步骤8:计算虚拟星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星下点的地理经度λ;
λ=fmod(α-(S0+ΔS)+2π,2π)
λj=λ0+2πj/137,j=0,1,2,......,136
其中,j为自然数,单位:圈。
步骤10:在137个交点中寻找与步骤8计算的λ值相差最小的交点经度,即求解
min|λj-λ|
s.t.j=0,1,2,......,R-1
确定虚拟星的一组标称轨道参数为:
其中,
其中k为自然数,单位为:天。
步骤13:计算T0时刻真星入轨时的相位角U0;
U0=ω0+M0
步骤15:计算T0时刻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的相位差ΔUk和等待两星相位重合的轨道漂移时间Δtk,生成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查询表格,表2,表格内容如下:
k=0,1,2,......,9
其中k为自然数,单位为:天。
表2目标相位和等待时间查询表
步骤16:根据步骤15计算的查询表格,确定真星第一次实施轨道机动的时间和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即求解
min|T0+0.5-Δtk|
s.t.Δtk>T0+0.5+1
Δtk<T0+0.5+2
k=0,1,......,9
步骤17:计算标称虚拟星在真星nn次轨道机动后相对定标场的星下点轨迹漂移距离L:
其中,Re为地球平均半径;为根据标称虚拟星的轨道特性预估的半长轴衰减率,单位:m/天;a为标称虚拟星的半长轴;真星完成轨迹捕获控制需要nn次,共tnn-t1天;tl为每次轨道机动的开始时间,l=1,2,.....,nn,l为正整数,单位:次;L单位:km。
步骤18:考虑漂移和维持要求,修正真星在tnn-t1天轨控结束时应该瞄准的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为Uaim,并进行轨道机动。
其中,L为根据步骤17计算的tnn-t1天内标称虚拟星的轨迹漂移距离;ΔL为轨迹维持要求的漂移环半径。
通过轨道机动,当真星和标称虚拟星相位差为0时,两星轨道重合,并且将真星的轨迹捕获在定标场中心点的东边+ΔLkm处。
本发明讨论了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机动方法,适用于航天器星下点轨迹过指定定标场的轨迹捕获控制窗口优选问题,根据指定位置和回归特性设计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道参数,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易操作和推广使用的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机动方法,将其轨迹捕获轨道机动问题转化为与虚拟目标航天器的相位交会控制,对测控资源优化调度、飞控程序制定决策具有很好辅助作用,对轨道控制任务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laims (8)
1.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真星标称工作轨道参数为{anominal,enominal,inominal,Ωnominal,ωnominal,Mnominal},分别表示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平近点角;
真星T0时刻的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0,偏心率e0,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近地点幅角ω0,平近点角M0;
初步设计虚拟星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平近点角M;a=anominal,e=enominal,i=i0,Ω=Ω0,ω=ωnominal,M为待求变量;
步骤3: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平近点角M_U;
步骤4:计算虚拟星相位角为u时的赤经α;
步骤5:分别计算真星和虚拟星的平均运动角速度n0和n;
μ为地球引力常数;
步骤6: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所需的时间ΔT;
ΔT=fmod((M_U-M),2π)/n
步骤7:计算虚拟星从T0时刻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的恒星时角变化量ΔS;ΔS=ΔT×We;W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步骤8:计算虚拟星运行到相位角为u时星下点的地理经度λ;
λ=fmod(α-(S0+ΔS)+2π,2π)
S0为T0时刻的恒星时角;
λj=λ0+2πj/R,j=0,1,2,......,R-1
步骤10:在R个交点中寻找与步骤8计算的λ值相差最小的交点经度;
确定虚拟星的一组标称轨道参数为:
N为标称工作轨道的回归天数;
步骤13:计算T0时刻真星入轨时的相位角U0;U0=ω0+M0
步骤15:计算T0时刻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的相位差ΔUk和等待两星相位重合的轨道漂移时间Δtk,生成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查询表格;
步骤16:根据步骤15计算的查询表格,确定真星第一次实施轨道机动的时间和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
步骤17:计算标称虚拟星在真星nn次轨道机动后相对定标场的星下点轨迹漂移距离L:
Re为地球平均半径,a为标称虚拟星的半长轴;tl为每次轨道机动的开始时间,l=1,2,.....,nn,l为正整数;
步骤18:计算真星在tnn-t1天轨控结束时应该瞄准的标称虚拟星目标相位Uaim;
通过轨道机动,当两星相位差为0时,真星与标称虚拟星相位重合,并将真星星下点轨迹捕获在定标场中心点东边+ΔLkm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27182.2A CN113993086B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27182.2A CN113993086B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93086A CN113993086A (zh) | 2022-01-28 |
CN113993086B true CN113993086B (zh) | 2023-05-19 |
Family
ID=79739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27182.2A Active CN113993086B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93086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8760A1 (fr) * | 2001-09-04 | 2003-03-05 | Centre National D'etudes Spatiales |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orbite autonome d'un satellite, et satellite en orbite contrôlé de facon autonome |
CN103684628A (zh) * | 2013-11-18 | 2014-03-26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一种目标轨道与星下点轨迹同时捕获方法 |
CN109165415A (zh) * | 2018-07-28 | 2019-01-08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人工合成引力势场的连续推力轨道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32283B2 (en) * | 2014-09-16 | 2019-06-25 |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Visualized re-physicalization of captured physical signals and/or physical states |
-
2021
- 2021-10-21 CN CN202111227182.2A patent/CN1139930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8760A1 (fr) * | 2001-09-04 | 2003-03-05 | Centre National D'etudes Spatiales |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orbite autonome d'un satellite, et satellite en orbite contrôlé de facon autonome |
CN103684628A (zh) * | 2013-11-18 | 2014-03-26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一种目标轨道与星下点轨迹同时捕获方法 |
CN109165415A (zh) * | 2018-07-28 | 2019-01-08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人工合成引力势场的连续推力轨道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93086A (zh) | 2022-0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6750B (zh) | 航天器的姿态跟踪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3662091B (zh) | 一种基于相对导航的高精度安全着陆制导方法 | |
CN111026165B (zh) | 基于机载光电系统的瞄准线广域扫描控制方法 | |
CN109827541B (zh) | 一种提高协同工作的多台光电经纬仪互引导精度的方法 | |
US10046869B2 (en) | Inertial sensing augmentation for navigation of spacecraft | |
US10752384B2 (en) | Orbit control device and satellite | |
CN109269504B (zh) | 一种具有末端约束的姿态机动路径规划方法 | |
CN109032153B (zh) | 基于光电-惯性组合导引的无人机自主着舰方法和系统 | |
CN104076819B (zh) | 一种圆参考轨道下卫星有界伴飞的边界控制方法 | |
CN111897357A (zh) | 一种卫星对地扫描的姿态跟踪控制方法 | |
JPH07312518A (ja) | ジンバル制御システム | |
CN106054910B (zh) | 视场方向可调的卫星对地凝视姿态控制方法 | |
CN103684628B (zh) | 一种目标轨道与星下点轨迹同时捕获方法 | |
CN111268177B (zh) |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分散式闭环自主位置保持控制方法 | |
CN110824524B (zh) | 一种基于机载Ka波段的卫星视频传输系统 | |
CN111427002A (zh) | 地面测控天线指向卫星的方位角计算方法 | |
CN108875175A (zh) | 一种高阶非中心引力场下的不变相对轨道初值确定方法 | |
CN110068845A (zh) | 一种基于平根数理论确定卫星理论轨道的方法 | |
CN115373423B (zh) | 一种用于商业卫星的编队捕获方法 | |
CN107024228A (zh) | 一种星敏感器非高频误差在轨修正方法 | |
CN112649006A (zh) | 一种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轨道规划方法 | |
CN115562378A (zh) | 一种光电稳定平台、角速度补偿方法、存储介质 | |
CN113993086B (zh) | 一种基于标称虚拟目标航天器的轨迹捕获方法 | |
CN103955005B (zh) | 一种火箭橇轨道重力实时测量方法 | |
CN107499536B (zh) | 一种偏置动量卫星高精度跟踪控制偏流角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