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2592A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2592A
CN113992592A CN202111255650.7A CN202111255650A CN113992592A CN 113992592 A CN113992592 A CN 113992592A CN 202111255650 A CN202111255650 A CN 202111255650A CN 113992592 A CN113992592 A CN 113992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forwarded
service card
message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56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2592B (zh
Inventor
李淑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56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2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2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2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已有技术下的策略引流方法存在报文断流的问题,该方法为: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该端口引流策略,向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该待转发报文,并将接收到的该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再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对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进行转发;这样,只在一个方向的传输端口上配置端口引流策略,实现对通过该传输端口的所有报文的重定向引流,避免因流状态检测异常造成的断流。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统一管理交换机包括交换管理模块和至少一种业务卡。交换机接收到报文,并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报文转发出去之前,需要被引入进入交换机,在被交换管理模块转发出去之前,可能需要被引入到交换机的相应的业务卡中,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上述将报文引入相应的业务卡的过程,被称为引流。
已有技术下,通常采用策略引流方法,基于某种策略,实现重定向引流。比如,上述策略为访问控制策略(Access Control List,ACL),则需在需要保护的交换机虚拟接口(Switch Virtual Interface,SVI)上配置ACL重定向策略,把报文引流至相应的业务卡进行业务处理,然后,通过业务卡将处理后的报文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在交换管理模块选路后通过交换机转发至下一交换机。
由于现有交换机虚拟接口只支持接收方向的传输端口的报文流量重定向,而无法支持发送方向的传输端口的报文流程重定向,因此,在实际部署时,需要对所有的SVI接口配置相应的策略引流重定命令。然而,在实际部署或后续维护时,易于出现SVI接口的遗漏配置现象,这样,就导致只有一个方向的报文流量被引流至相应的业务卡,从而导致流状态检测异常而造成断流。
综上,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已有技术下的策略引流方法存在报文断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端口引流系统中的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交换设备包括交换管理模块和多个传输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若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是归属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所述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报文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
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上述方法,在实际部署或后续维护时,做到只在一个方向的传输端口上配置端口引流策略,就可以将通过该传输端口进行转发的所有报文均能被引流至相应的业务卡,从而实现通过指定传输端口的报文流量的引流重定向策略。
可选的,通过执行如下步骤,判断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若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上述方法,基于待转发报文关联的传输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以及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接收方向和发送方向的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从而在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后,基于端口引流策略,对待转发报文进行重定向引流。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信息;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接收到的报文,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或者,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二传输端口接收的报文,且所述第二传输端口未配置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则在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待转发报文需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进行转发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通常情况下,报文通过传输端口进入交换设备时,会携带该传输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那么,上述方法,通过获取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端口标识信息,可以确定与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端口标识信息,然后,再基于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包括:
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所述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个业务卡;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所述第一个业务卡返回的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下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下一个业务卡,直到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到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上述方法,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实现在交换管理模块和业务卡之间的报文传输,从而完成报文引流操作。进一步地,基于端口引流策略,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将待转发报文引流至相应的业务卡,可以实现待转发报文的重定向引流,以避免流状态检测异常造成的断流。
可选的,目标业务卡是所述第一个业务卡、所述下一个业务卡和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中的任意一个业务卡,目标待转发报文是需引流至所述目标业务卡进行业务处理的报文,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对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对完成所述业务处理的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将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所述交换管理模块;
所述预设调整规则,包括: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二层桥接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所述交换设备的物理地址,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
或者,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三层路由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预设物理地址,所述预设物理地址是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与所述交换管理模块预先协商确定的;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方法,通过业务卡对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根据业务处理的模式不同,调整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从而使接收到该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交换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调整后的路由地址进行选路,进而使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可以顺利传输到下一交换设备,而不必因为业务卡对待转发报文进行的业务处理,修改或损坏源物理地址/目的物理地址,造成交换管理模块无法将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正常转发。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之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已配置的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并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或者,
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针对所述一个业务卡配置的引流命令,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其他引流命令,将所述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并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其他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上述方法,当交换设备上配置的任一业务卡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删除针对该传输端口的所有引流命令,将待转发报文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也可以删除针对该异常的业务卡配置的引流命令,旁路故障的业务卡,使得待转发报文不再经过该业务卡,这样,均可以使报文得以顺利转发。
第二方面,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应用于端口引流系统中的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交换设备包括交换管理模块和多个传输端口,所述装置包括:
引流模块,用于若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是归属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所述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报文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
转发模块,用于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可选的,所述引流模块用于通过执行如下步骤,判断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若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所述引流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信息;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接收到的报文,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或者,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二传输端口接收的报文,且所述第二传输端口未配置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则在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待转发报文需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进行转发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所述转发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所述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个业务卡;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所述第一个业务卡返回的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下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下一个业务卡,直到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到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可选的,目标业务卡为所述第一个业务卡、所述下一个业务卡和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中的任意一个业务卡,目标待转发报文是需引流至所述目标业务卡进行业务处理的报文,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对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对完成所述业务处理的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将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所述交换管理模块;
所述预设调整规则,包括: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二层桥接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所述交换设备的物理地址,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
或者,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三层路由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预设物理地址,所述预设物理地址是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与所述交换管理模块预先协商确定的;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之后,所述引流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已配置的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或者,
所述引流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针对所述一个业务卡配置的引流命令,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其他引流命令,将所述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其他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第三方面,一种网络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端口引流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判断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端口引流策略的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报文转发装置的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传输设备的实体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在除了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下的策略引流方法存在报文断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该端口引流策略,向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该待转发报文,并将接收到的该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再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从而在实际部署或后续维护时,做到只在一个方向的传输端口上配置端口引流策略,就可以将通过该传输端口进行转发的所有报文均能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从而实现通过指定传输端口的报文流量的引流重定向策略,避免了因流状态检测异常造成的断流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端口引流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参阅图1所示,该端口引流系统包括交换设备100,该交换设备100包含传输端口110和交换管理模块120,以及该交换设备100上配置有业务卡130。
本申请实施例中,报文通过上一交换设备100转发至当前交换设备100,当前交换设备100,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对报文进行选路,然后,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将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交换设备100的传输端口110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报文从上一交换设备100转发到当前交换设备100时,通过该传输端口110进入交换设备100,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按照该传输端口110配置的端口引流策略,将报文发送至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业务卡130;通过业务卡130对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在确定完成业务处理后,对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以及将调整路由地址的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120;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按照调整后的路由地址,对接收到的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进行选路,完成选路操作后,对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进行转发。
可选的,若在上述转发过程中,确定该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还需引流至下一业务卡130,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将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130,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然后,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报文可以是通过该传输端口110进入当前交换设备100的,也可以是通过另一传输端口110未配置端口引流策略的传输端口接收,需通过该传输端口110进行转发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报文是通过另一传输端口110未配置端口引流策略的传输端口接收到的,且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确定上述报文需通过该传输端口110进行转发,且该传输端口110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端口引流策略对报文进行重定向引流,向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业务卡130引流该报文,并将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130,直至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然后,再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业务卡130处理后的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报文是归属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该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的传输端口110的报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130。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进行部署或后期维护时,上述下一个业务卡130和最后一个业务卡130可以是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也可以是通过交换管理模块120指定的,即在通过交换管理模块接收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报文后,基于交换管理模块的配置信息,将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报文引流至上述下一个业务卡,直至接收到交换管理模块指定的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上述具体的部署方式和后期维护方式不作限定,实际部署或后期维护时,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任意配置。
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端口引流系统中的交换设备,交换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卡,交换设备包括交换管理模块和多个传输端口,上述报文转发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200: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判断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00时,参阅图3所示,可以通过交换管理模块执行如下步骤,判断该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步骤300:通过交换管理模块,获取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00时,首先,通过交换管理模块,获取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信息;其中,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若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一传输端口接收到的报文,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第二端口标识信息作为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情况二,若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二传输端口接收的报文,且第二传输端口未配置端口引流策略,则在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和第二端口标识信息,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上述待转发报文需通过第一传输端口进行转发时,确定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已有技术下,通常需为发送方向的传输端口配置与接收方向的传输端口相同的引流策略。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接收方向的传输端口和发送方向的传输端口分别配置不同的端口引流策略,那么,若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二传输端口接收,且需通过第三传输端口进行转发的报文,且第二传输端口和第三传输端口配置有不同的端口引流策略,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第二端口标识信息和第三端口标识信息,分别作为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具体实施中,首先,基于第二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对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然后,获取第三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中除第二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之外的其他引流策略,并基于其他引流策略,对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即,将待转发报文引流至第三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中除第二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包含的指定的业务卡之外的其他业务卡。
步骤310:若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后,获取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若确定上述对应关系中有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步骤210:若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端口引流策略,向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其中,待转发报文是归属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第一传输端口的报文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若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2101:基于端口引流策略,通过交换管理模块,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待转发报文发送至第一个业务卡。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端口引流策略中包含将待转发报文引流至哪些业务卡,以及业务卡的业务卡引流顺序,那么,在执行步骤2101时,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待转发报文引流(即发送)至第一个业务卡。
具体实施中,将交换管理模块和对应的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配置为一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这样,待转发报文既可以通过该内联口,发送至第一个业务卡,也可以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101之后,第一个业务卡接收到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待转发报文,那么,通过第一个业务卡,对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对完成业务处理的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得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步骤2102: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第一个业务卡返回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101之后,通过第一个业务卡得到了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那么,通过第一个业务卡,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则在执行步骤2102时,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交换管理模块接收第一个业务卡返回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步骤2103: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下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最后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根据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下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
可选的,通过下一个业务卡,对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以及对下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并将路由地址调整后的下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交换管理模块接收下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直到通过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最后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即,物理接口),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目标业务卡为上述第一个业务卡、上述下一个业务卡和上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中的任意一个业务卡,目标待转发报文是需引流至所述目标业务卡进行业务处理的报文,则通过上述目标业务卡,对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对完成业务处理的目标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得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然后,通过目标业务卡,将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交换管理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调整规则包含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的任意一种情况:
情况一,若通过目标业务卡,对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业务处理是二层桥接业务处理,则将路由地址调整为交换设备的物理地址,路由地址包括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
情况二,若通过目标业务卡,对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业务处理是三层路由业务处理,则将路由地址调整为预设物理地址,预设物理地址是通过目标业务卡与交换管理模块预先协商确定的;路由地址包括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220: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10之后,通过交换管理模块,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那么,在执行步骤220时,基于待转发报文关联的路由转发规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之后,若确定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第一传输端口已配置的端口引流策略,并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或者,删除针对一个业务卡配置的引流命令,基于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其他引流命令,将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即执行步骤2101-步骤2103记载的端口引流流程),并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其他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其中,上述引流方式。
例如,以报文A进入交换设备为例。
假设报文A通过传输端口1进入交换设备。
那么,获取传输端口1的端口标识信息1。
假设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端口标识信息1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
那么,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传输端口1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又假设端口引流策略包含需将报文A依次引流至业务卡1、业务卡2(即,业务卡引流顺序:业务卡1、业务卡2)。
那么,基于端口引流策略,通过交换管理模块,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将报文A发送至业务卡1;通过业务卡1完成业务处理和路由地址调整后,将业务卡1处理后的报文A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再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基于调整后的路由地址,对业务卡1处理后的报文A进行选路。
在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完成选路后,将业务卡1处理后的报文A发送至业务卡2;通过业务卡2完成业务处理和路由地址调整后,将业务卡2处理后的报文A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再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基于调整后的路由地址,对业务卡2处理后的报文A进行选路,并基于选路结果,将业务卡2处理后的报文A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又例如,仍以报文A进入交换设备为例。
假设报文A通过传输端口1进入交换设备。
那么,获取传输端口1的端口标识信息1。
假设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没有端口标识信息1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
那么,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传输端口1未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然后,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和端口标识信息1,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需对报文A进行转发的传输端口2,以及传输端口2的端口标识信息2。
又假设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端口标识信息2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
那么,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传输端口2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又假设端口引流策略包含需将报文A引流至业务卡1。
那么,基于端口引流策略,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报文A发送至业务卡1;通过业务卡1完成业务处理和路由地址调整后,将业务卡1处理后的报文A发送至交换管理模块;再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基于调整后的路由地址,对业务卡1处理后的报文A进行选路,并基于选路结果,将业务卡1处理后的报文A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报文A通过未配置端口引流策略的传输端口1进入交换设备,以及基于路由转发规则,确定需通过传输端口2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且传输端口2也未配置端口引流策略,则通过交换管理模块,将报文A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应用于端口引流系统中的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交换设备包括多个传输端口和交换管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引流模块501,用于若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是归属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所述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报文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
转发模块502,用于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可选的,所述引流模块501用于通过如下方式,判断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若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所述引流模块501用于: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信息;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接收到的报文,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或者,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二传输端口接收的报文,且所述第二传输端口未配置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则在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待转发报文需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进行转发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所述转发模块502用于:
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所述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个业务卡;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所述第一个业务卡返回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下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下一个业务卡,直到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到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可选的,目标业务卡是所述第一个业务卡、所述下一个业务卡和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中的任意一个业务卡,目标待转发报文是需引流至所述目标业务卡进行业务处理的报文,所述转发模块502还用于:
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对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对完成所述业务处理的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将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所述交换管理模块;
所述预设调整规则,包括: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二层桥接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所述交换设备的物理地址,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
或者,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三层路由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预设物理地址,所述预设物理地址是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与所述交换管理模块预先协商确定的;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之后,所述引流模块501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已配置的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所述转发模块502,用于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或者,
所述引流模块501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针对所述一个业务卡配置的引流命令,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其他引流命令,将所述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
所述转发模块502,用于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其他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网络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具体的:
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602,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如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报文转发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存储器601、处理器6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6中以存储器601、处理器602之间通过总线600连接,总线600在图6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60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60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601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存储器601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601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报文转发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该端口引流策略,向该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该待转发报文,并将接收到的该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再基于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这样,在实际部署或后续维护时,做到只在一个方向的传输端口上配置端口引流策略,就可以将通过该传输端口进行转发的所有报文均能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从而实现通过指定传输端口的报文流量的引流重定向策略,避免了因流状态检测异常造成的断流现象。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中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端口引流系统中的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上配置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交换设备包括交换管理模块和多个传输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若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是归属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所述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报文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
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执行如下步骤,判断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若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携带的第二端口标识信息;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接收到的报文,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或者,
若所述待转发报文是通过第二传输端口接收的报文,且所述第二传输端口未配置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则在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和所述第二端口标识信息,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所述待转发报文需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进行转发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包括:
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按照业务卡引流顺序,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所述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个业务卡;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所述第一个业务卡返回的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下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所述下一个业务卡,直到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与对应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之间的内联口,接收到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业务卡是所述第一个业务卡、所述下一个业务卡和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中的任意一个业务卡,目标待转发报文是需引流至所述目标业务卡进行业务处理的报文,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对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对完成所述业务处理的目标待转发报文的路由地址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
将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所述交换管理模块;
所述预设调整规则,包括: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二层桥接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所述交换设备的物理地址,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目的物理地址;
或者,
若对所述目标待转发报文进行的所述业务处理是三层路由业务处理,则将所述路由地址调整为预设物理地址,所述预设物理地址是通过所述目标业务卡与所述交换管理模块预先协商确定的;所述路由地址包括所述目标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的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之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所述第一传输端口已配置的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并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所述待转发报文直接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或者,
若确定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一个业务卡发生异常,则删除针对所述一个业务卡配置的引流命令,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关联的其他引流命令,将所述待转发报文进行引流,并基于所述路由转发规则,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其他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7.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端口引流系统中的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上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卡,所述交换设备包括交换管理模块和多个传输端口,所述装置包括:
引流模块,用于若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确定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则基于所述端口引流策略,向所述端口引流策略指定的第一个业务卡发送所述待转发报文,以及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发送至下一个业务卡,直到接收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其中,所述待转发报文是归属于预设网络覆盖区域的报文,所述端口引流策略表征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端口的报文均需被引流至至少一个指定的业务卡;
转发模块,用于基于路由转发规则,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最后一个业务卡处理后的待转发报文转发至下一交换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模块用于通过执行如下步骤,判断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是否配置有端口引流策略:
通过所述交换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待转发报文关联的第一传输端口的第一端口标识信息;
若预先配置的端口标识信息和端口引流策略配置的对应关系中有所述第一端口标识信息对应的端口引流策略配置,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端口配置有所述端口引流策略。
9.一种网络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55650.7A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92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5650.7A CN113992592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5650.7A CN113992592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592A true CN113992592A (zh) 2022-01-28
CN113992592B CN113992592B (zh) 2023-11-17

Family

ID=7974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5650.7A Active CN113992592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2592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1018A (zh) * 2013-07-26 2014-02-12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路由器以及业务交换器
CN103795622A (zh) * 2014-01-22 2014-05-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其装置
WO2015100751A1 (zh) * 2014-01-06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99917A (zh) * 2014-05-08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162702A (zh) * 2015-06-30 2015-12-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引流方法及装置
CN105939324A (zh) * 2016-01-11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44A (zh) * 2015-08-06 2016-10-0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53807A (zh) * 2017-03-02 2017-07-14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47A (zh) * 2016-01-26 2017-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虚拟化网络共享的装置和方法
CN107948077A (zh) * 2018-01-11 2018-04-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17375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交换卡、业务卡及分布式交换机
CN109831390A (zh) * 2019-01-21 2019-05-31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11941A (zh) * 2019-03-18 2019-07-1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10830371A (zh) * 2019-11-13 2020-02-2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重定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30937A (zh) * 2019-12-16 2020-04-1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93644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BRAS业务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CN112751791A (zh) * 2020-12-30 2021-05-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3831A (zh) * 2021-01-22 2021-06-11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1018A (zh) * 2013-07-26 2014-02-12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路由器以及业务交换器
WO2015100751A1 (zh) * 2014-01-06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5622A (zh) * 2014-01-22 2014-05-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其装置
CN105099917A (zh) * 2014-05-08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162702A (zh) * 2015-06-30 2015-12-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引流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44A (zh) * 2015-08-06 2016-10-0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39324A (zh) * 2016-01-11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47A (zh) * 2016-01-26 2017-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虚拟化网络共享的装置和方法
CN106953807A (zh) * 2017-03-02 2017-07-14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17375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交换卡、业务卡及分布式交换机
CN107948077A (zh) * 2018-01-11 2018-04-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193644A (zh) * 2018-11-14 2020-05-22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BRAS业务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CN109831390A (zh) * 2019-01-21 2019-05-31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11941A (zh) * 2019-03-18 2019-07-1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10830371A (zh) * 2019-11-13 2020-02-2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重定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30937A (zh) * 2019-12-16 2020-04-1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51791A (zh) * 2020-12-30 2021-05-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3831A (zh) * 2021-01-22 2021-06-11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592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1455B (zh) 分布式集群处理系统及其报文处理方法
US8625466B2 (en) Multi-card network device appearing as single entity in spanning tree network
WO2018054397A1 (zh) 业务功能链检测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92813B (zh) 一种等价多路径ecmp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0474797A (zh) Api业务系统、主备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JP4547314B2 (ja) 故障復旧方法および管理ノードならびに通信ノード
CN110417665B (zh) 一种数据中心多Fabric场景的EVPN组网系统及方法
EP3493488A1 (en) Processing of data stream
CN109510776B (zh) 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91688B (zh) 一种环路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29386B (zh) 通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992592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US99988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trail network
EP12988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in-service upgrade of a switching fabric of a network element
US11108685B2 (en) Intelligent delivery of data packets within a network transmission path based on time intervals
CN107666402B (zh) 网络服务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673687B2 (en) Monitoring apparatus, relay apparatus, RPL decis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15086220B (zh) 一种网络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1621444A (zh) 一种旁路隧道的建立方法与设备
CN111491334A (zh)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系统、单板及存储介质
CN109768925A (zh) 一种主备伪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607294A (zh) 一种网络分裂的恢复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098768B (zh)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07002B (zh) 路由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3051483B (zh) 一种传送网络中控制交叉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