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7304A -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7304A
CN113987304A CN202111210732.XA CN202111210732A CN113987304A CN 113987304 A CN113987304 A CN 113987304A CN 202111210732 A CN202111210732 A CN 202111210732A CN 113987304 A CN113987304 A CN 113987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cylinder
dimensional coordinates
residual thickness
temperatur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07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俊峰
宋仕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2107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73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7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73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06Topological mapping of higher dimensional structures onto lower dimensional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Blast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三维可视化技术领域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0、通过热电偶分别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步骤S20、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步骤S30、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步骤S40、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步骤S50、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炉缸残厚展示的直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的炉缸,是高炉冶炼状态下高温渣铁存储区。炉缸从外到内的砌筑结构一般包括炉皮、捣料层、冷却壁、捣料层、碳砖,其中碳砖采取分层砌筑。碳砖层属于炉缸的最里层,炉缸碳砖与炉内冶炼生成的高温渣铁直接接触。
炉缸碳砖承受的压力一般在200KPa以上,承受的温度一般在1450℃以上。由于高炉处于连续生产状态,炉缸内的高温渣铁,需要从炉缸区域的铁口排出,从而实现高炉连续生产的目的。炉缸内高温高压的渣铁从铁口排出,必然在炉缸内形成环流,高温高压流动的渣铁对炉缸的冲刷侵蚀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对炉缸碳砖的侵蚀必然存在。因此,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性,有必要对炉缸残厚进行监控。
针对炉缸残厚的监控,一般采用多个热电偶采集炉缸的温度值,通过温度值计算温差来估计炉缸残厚,但是,传统上的温度数据仅通过离散的数据点或者二维数据点进行展示,无法直观的对炉缸残厚进行展示。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实现提升炉缸残厚展示的直观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实现提升炉缸残厚展示的直观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若干个热电偶分别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
步骤S20、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
步骤S30、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
步骤S40、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步骤S50、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中,所述三维坐标为:q∈R3
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为:pside=[θ,h]∈R2
所述缸底二维坐标为:pbot=[θ,r]∈R2
其中,q表示热电偶的三维坐标;pside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3表示三维空间;R2表示二维空间;θ∈[0°,360°],表示热电偶相对于零度轴的角度;h表示热电偶实际高度;r表示与缸底圆心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中,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为: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22
表示炉缸二维坐标;Hmin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的下限;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max表示缸底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具体为:
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0具体为:
创建一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映射函数的逆函数对连续残厚分布图进行采样,作为所述炉缸三维模型的纹理坐标,以对所述炉缸三维模型进行着色,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若干个热电偶分别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
二维坐标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
二维坐标拼接模块,用于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
连续残厚分布图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模块,用于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坐标转换模块中,所述三维坐标为:q∈R3
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为:pside=[θ,h]∈R2
所述缸底二维坐标为:pbot=[θ,r]∈R2
其中,q表示热电偶的三维坐标;pside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3表示三维空间;R2表示二维空间;θ∈[0°,360°],表示热电偶相对于零度轴的角度;h表示热电偶实际高度;r表示与缸底圆心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坐标拼接模块中,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为: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32
表示炉缸二维坐标;Hmin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的下限;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max表示缸底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生成模块具体为:
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模块具体为:
创建一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映射函数的逆函数对连续残厚分布图进行采样,作为所述炉缸三维模型的纹理坐标,以对所述炉缸三维模型进行着色,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热电偶采集缸壁的缸壁温度数据,缸底的缸底温度数据,将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缸壁二维坐标和缸底二维坐标),并进行拼接得到炉缸二维坐标,即对缸壁和缸底的交界处进行拼接,再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最后将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即将离散的温度数据转换为连续残厚分布图并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映射后的炉缸三维模型即可直观的查看温度数据,进而直观的判断炉缸残厚,便于操作人员直观、简便的在三维交互界面定位、查看炉缸残厚,对炉缸残厚进行及时预警,最终极大的提升了炉缸残厚展示的直观性,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炉缸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续残厚分布图的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通过热电偶采集缸壁和缸底的温度数据,将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并进行拼接得到连续的炉缸二维坐标,再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炉缸二维坐标上对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最后将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以提升炉缸残厚展示的直观性。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若干个热电偶分别实时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均对应一热电偶的坐标;实时采集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用于生成连续的连续残厚分布图;各热电偶在高炉的炉缸表面为不均匀分布,用于满足不同的数据精度要求;
步骤S20、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
由于缸壁的对称性结构,因此可以将缸壁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映射为缸壁二维坐标;由于缸底为圆形,因此可以通过极坐标将缸底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映射为缸底二维坐标;
步骤S30、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即将炉缸的表面张成连续的二维平面;
步骤S40、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步骤S50、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所述重映射函数即映射函数的逆函数。
即通过用户可控的插值参数,针对不同热电偶的分布实时生成平滑、准确、连续的连续残厚分布图,相对于传统上,能够提供对炉缸残厚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所述步骤S20中,所述三维坐标为:q∈R3
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为:pside=[θ,h]∈R2
所述缸底二维坐标为:pbot=[θ,r]∈R2
其中,q表示热电偶的三维坐标;pside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3表示三维空间;R2表示二维空间;θ∈[0°,360°],表示热电偶相对于零度轴的角度;h表示热电偶实际高度,单位为米;r表示与缸底圆心的距离。
由于高炉具有圆柱对称性,因此其CAD图纸中的规定零角度方向以便进行定位,所述零度轴与CAD图纸中的零角度方向一致。
所述步骤S30中,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为: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62
表示炉缸二维坐标;Hmin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的下限;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max表示缸底最大半径。
由于转换为二维坐标后的pside和pbot的角度分量范围吻合,但h和r的范围不连续,因此需要通过上述公式进行额外的映射,使两者进行无缝拼接。
所述步骤S40具体为:
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反距离权重插值在为任何未测量区域预测值时,会采用周围的测量值与预测位置的距离作为权重,适用于从离散数据生成连续的场。
所述步骤S50具体为:
创建一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映射函数的逆函数对连续残厚分布图进行采样,作为所述炉缸三维模型的纹理坐标,以对所述炉缸三维模型进行着色,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本发明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如下模块:
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若干个热电偶分别实时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均对应一热电偶的坐标;实时采集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用于生成连续的连续残厚分布图;各热电偶在高炉的炉缸表面为不均匀分布,用于满足不同的数据精度要求;
二维坐标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
由于缸壁的对称性结构,因此可以将缸壁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映射为缸壁二维坐标;由于缸底为圆形,因此可以通过极坐标将缸底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映射为缸底二维坐标;
二维坐标拼接模块,用于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即将炉缸的表面张成连续的二维平面;
连续残厚分布图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模块,用于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所述重映射函数即映射函数的逆函数。
即通过用户可控的插值参数,针对不同热电偶的分布实时生成平滑、准确、连续的连续残厚分布图,相对于传统上,能够提供对炉缸残厚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所述二维坐标转换模块中,所述三维坐标为:q∈R3
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为:pside=[θ,h]∈R2
所述缸底二维坐标为:pbot=[θ,r]∈R2
其中,q表示热电偶的三维坐标;pside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3表示三维空间;R2表示二维空间;θ∈[0°,360°],表示热电偶相对于零度轴的角度;h表示热电偶实际高度,单位为米;r表示与缸底圆心的距离。
由于高炉具有圆柱对称性,因此其CAD图纸中的规定零角度方向以便进行定位,所述零度轴与CAD图纸中的零角度方向一致。
所述二维坐标拼接模块中,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为: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3308854690000082
表示炉缸二维坐标;Hmin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的下限;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max表示缸底最大半径。
由于转换为二维坐标后的pside和pbot的角度分量范围吻合,但h和r的范围不连续,因此需要通过上述公式进行额外的映射,使两者进行无缝拼接。
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生成模块具体为:
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反距离权重插值在为任何未测量区域预测值时,会采用周围的测量值与预测位置的距离作为权重,适用于从离散数据生成连续的场。
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模块具体为:
创建一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映射函数的逆函数对连续残厚分布图进行采样,作为所述炉缸三维模型的纹理坐标,以对所述炉缸三维模型进行着色,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热电偶采集缸壁的缸壁温度数据,缸底的缸底温度数据,将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缸壁二维坐标和缸底二维坐标),并进行拼接得到炉缸二维坐标,即对缸壁和缸底的交界处进行拼接,再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最后将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即将离散的温度数据转换为连续残厚分布图并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映射后的炉缸三维模型即可直观的查看温度数据,进而直观的判断炉缸残厚,便于操作人员直观、简便的在三维交互界面定位、查看炉缸残厚,对炉缸残厚进行及时预警,最终极大的提升了炉缸残厚展示的直观性,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炉缸使用的安全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若干个热电偶分别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
步骤S20、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
步骤S30、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
步骤S40、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步骤S50、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中,所述三维坐标为:q∈R3
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为:pside=[θ,h]∈R2
所述缸底二维坐标为:pbot=[θ,r]∈R2
其中,q表示热电偶的三维坐标;pside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3表示三维空间;R2表示二维空间;θ∈[0°,360°],表示热电偶相对于零度轴的角度;h表示热电偶实际高度;r表示与缸底圆心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为:
Figure FDA000330885468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3308854680000012
表示炉缸二维坐标;Hmin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的下限;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max表示缸底最大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具体为:
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具体为:
创建一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映射函数的逆函数对连续残厚分布图进行采样,作为所述炉缸三维模型的纹理坐标,以对所述炉缸三维模型进行着色,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6.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若干个热电偶分别采集炉缸的缸壁和缸底的缸壁温度数据和缸底温度数据;
二维坐标转换模块,用于通过映射函数,将各所述缸壁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壁二维坐标,将各所述缸底温度数据对应的热电偶的坐标由三维坐标转换为缸底二维坐标;
二维坐标拼接模块,用于拼接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以及缸底二维坐标得到炉缸二维坐标;
连续残厚分布图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模块,用于通过重映射函数,将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到炉缸三维模型上,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坐标转换模块中,所述三维坐标为:q∈R3
所述缸壁二维坐标为:pside=[θ,h]∈R2
所述缸底二维坐标为:pbot=[θ,r]∈R2
其中,q表示热电偶的三维坐标;pside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3表示三维空间;R2表示二维空间;θ∈[0°,360°],表示热电偶相对于零度轴的角度;h表示热电偶实际高度;r表示与缸底圆心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坐标拼接模块中,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为:
Figure FDA000330885468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308854680000032
表示炉缸二维坐标;Hmin表示设于缸壁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的下限;pbot表示设于缸底的热电偶的二维坐标;Rmax表示缸底最大半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生成模块具体为:
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在所述炉缸二维坐标上对缸壁温度数据以及缸底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生成连续残厚分布图。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残厚分布图映射模块具体为:
创建一炉缸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映射函数的逆函数对连续残厚分布图进行采样,作为所述炉缸三维模型的纹理坐标,以对所述炉缸三维模型进行着色,完成炉缸残厚的可视化。
CN202111210732.XA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39873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0732.XA CN113987304A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0732.XA CN113987304A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7304A true CN113987304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3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0732.XA Pending CN113987304A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73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286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渣皮分布可视化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303A (zh) * 2012-06-27 2012-11-14 浙江大学 一种估计高炉内表面温度的方法
JP2015048508A (ja) * 2013-09-02 2015-03-1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高炉羽口状態観察方法及び高炉羽口状態観察装置
CN105483305A (zh) * 2016-01-12 2016-04-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高炉雷达数据的料层分布可视化方法
CN108826266A (zh) * 2018-05-15 2018-1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运行安全状态五维雷达图形监测方法
CN111754560A (zh) * 2020-06-10 2020-10-09 北京瓦特曼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稠密三维重建的高温冶炼容器侵蚀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2287002A (zh) * 2020-11-16 2021-01-29 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钢包大数据展示方法及模型
CN113076985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上海电力大学 电力用户负荷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303A (zh) * 2012-06-27 2012-11-14 浙江大学 一种估计高炉内表面温度的方法
JP2015048508A (ja) * 2013-09-02 2015-03-1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高炉羽口状態観察方法及び高炉羽口状態観察装置
CN105483305A (zh) * 2016-01-12 2016-04-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高炉雷达数据的料层分布可视化方法
CN108826266A (zh) * 2018-05-15 2018-1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运行安全状态五维雷达图形监测方法
CN111754560A (zh) * 2020-06-10 2020-10-09 北京瓦特曼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稠密三维重建的高温冶炼容器侵蚀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2287002A (zh) * 2020-11-16 2021-01-29 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钢包大数据展示方法及模型
CN113076985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上海电力大学 电力用户负荷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286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渣皮分布可视化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5950B (zh)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桥梁安全评估系统
CN109613546B (zh)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辅助定位的转炉炉腔三维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JP4691068B2 (ja) 反応物質層の外形と反応物質の高炉への供給経路とを測定する方法
CN113987304A (zh) 一种三维炉缸残厚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WO2022262571A1 (zh) 一种隧道管环端面平整度自动测量系统
CN102409123A (zh) 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高炉料面成像系统
WO2015078107A1 (zh) 液化天然气储罐泄漏区域定位方法
US1154485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culating river surface flow velocity based on variational principle
CN112528572B (zh) 一种基于overset模型的低温碳化炉丝束加热过程三维模拟方法
Xiong et al. Passive vision measurement for robust reconstruction of molten pool in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11754560B (zh) 基于稠密三维重建的高温冶炼容器侵蚀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8871210B (zh) 基于红外图像的钢包耐火层测量方法
CN114993203A (zh) 一种基于初支不等厚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
Yi et al. Optimization method of the installation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endoscopes for increasing the imaged burden surface area in blast furnaces
CN116304245A (zh) 一种大坝安全监测成果可视化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WO2023050188A1 (zh)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数字煤场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111549B (zh) 高炉炉缸浇注修复后的侵蚀模型建模方法及建模系统
CN116740174B (zh) 隧道病害在三维实景模型中的定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580007B (zh) 一种机房冷通道微环境立体热力分布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607412A (zh) 一种测量炉缸侵蚀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84233A (zh) 一种三维炉墙温度场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8509665B (zh) 光电二极管检测的熔池光强数据场建模方法
Fu et al. Digital twin-driven smelting process management method for converter steelmaking
CN113139218A (zh) 盾构管片外径边线绘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6773032A (zh) 一种结晶器铜板热电偶布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