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9245B -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9245B
CN113979245B CN202111423772.2A CN202111423772A CN113979245B CN 113979245 B CN113979245 B CN 113979245B CN 202111423772 A CN202111423772 A CN 202111423772A CN 113979245 B CN113979245 B CN 113979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piece
tensioning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37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9245A (zh
Inventor
黄奕宏
方明登
秦超
尹国伟
韩宁宁
庄庆波
刘瑶林
杨杰
张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37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9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9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9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1/00Method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covering or wrapping cores by wind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 B65H23/18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 B65H23/188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connection with running-web and controlling web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3Size of webs
    • B65H2701/11332Size of webs strip, tape, narrow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2Composite material
    • B65H2701/1727Composite material including layer with anti-adhesive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打带机构包括打带轮、转轴、阻尼件和调节件,打带轮具有第一侧面,且第一侧面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轴孔,转抽穿设于轴孔,且转轴的一端穿设至第一开口外,阻尼件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面,且该阻尼件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调节件设于第一侧面并与阻尼件连接,调节件用于带动阻尼件转动,以调节阻尼件与转轴的一端之间的连接摩擦力,从而能够控制打带轮相对转轴转动的转动速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打带轮的转动速度过快或者过慢,以提高打带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Description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背景技术
打带设备是一种绕设工具,是通过高速的转动,使带状产品(例如胶带、纸带等)绕设于待打带件上,完成作业。传统的打带方式多为手工绕设方式,但是手工绕设速度慢,并且绕设不均匀,远远达不到现代的生产要求,因此,打带设备应运而生。
相关技术中,打带设备主要通过打带轮绕设带状产品,在打带的过程中,打带轮需要360°旋转。为了实现打带轮的360°旋转,一是在打带轮的转轴上连接有驱动电机,但在打带轮360°旋转时极容易导致电线和/或气管缠绕在一起,甚至有可能扯断电线或气管;二是通过扯动带状产品带动打带轮转动,但难以控制打带轮的转动速度,如果打带轮的转动速度过快,导致带状产品扯得太紧,则带状产品容易破损,如果打带轮的转动速度太慢,导致带状产品扯得太松,则带状产品容易脱落,从而导致打带稳定性差,降低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能够控制打带轮的转动速度,以提高打带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带机构,包括:
打带轮,所述打带轮用于供带轮套接,所述打带轮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轴孔;
转轴,所述第一转抽穿设于所述轴孔,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一开口外;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以及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并与所述阻尼件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带动所述阻尼件转动,以调节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轴的一端之间的连接摩擦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阻尼件和所述调节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和所述调节件分位于所述转轴的不同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的朝向所述转轴的一端的一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承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以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阻尼件连接;
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并与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调节件发生转动,以带动所述阻尼件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部和推动杆,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推动杆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并可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连接推动所述调节件发生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推动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推动杆穿设至所述通孔外与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连接,以在转动所述推动杆时,所述推动杆可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以推动所述调节件发生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张紧件,所述张紧件设于所述打带轮的外周,所述打带轮套接有所述带轮时,所述张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打带轮和所述带轮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打带轮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连接部;
所述张紧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连接部设置;
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撑开件,所述撑开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外并与所述倾斜面抵接,所述撑开件沿着朝向第二侧面的方向可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以使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沿所述打带轮的径向方向被顶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套在所述张紧件的外周,所述弹性环用于将所述张紧件压紧在所述打带轮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打带轮的外周面向背离所述打带轮的中心的方向设置有延伸部,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在所述张紧件的外周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所述张紧件在受到所述撑开件的作用下的运动行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打带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的第三开口,所述张紧件的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三开口外位于所述打带轮的第二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张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张紧件绕着所述打带轮的轴线环绕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撑开件对应所述第二外螺纹的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旋连接,以在转动所述撑开件时,所述撑开件沿着朝向第二侧面的方向可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以顶起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带设备,所述打带设备包括基座、驱动电机、旋转臂、绕设有带子的带轮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打带机构,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旋转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臂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打带机构转动,所述带轮套设在所述打带轮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该打带机构的打带轮可相对转轴转动,通过增设阻尼件和调节件,该阻尼件可转动连接于打带轮并套设在转轴的外周,调节件与阻尼件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调节件带动阻尼件转动,以调节阻尼件与所述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使阻尼件与转轴配合得更紧或者是使阻尼件与转轴配合得更松,以控制打带轮相对转轴的转动速度,避免打带轮的转动速度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打带受力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打带的稳定性,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而且,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扯动带轮上的带子带动打带轮相对转轴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电气原件单独驱动打带轮转动,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缆和/或气管在打带过程中发生缠绕的问题;同时还使得打带机构的整个结构简单小巧,操作便捷,且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打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未示出保护罩的打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打带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套接带轮的打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未示出带轮的打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打带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未示出保护罩的打带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的打带机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打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打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打带机构;100a、保护罩;1、打带轮;11、第一侧面;111、第一转动部;112、第三转动部;113、避让槽;12、第二侧面;121、连接部;1211、第二外螺纹;1212、第二开口;13、轴孔;131、第一开口;14、第一安装槽;141、第三开口;15、延伸部;2、转轴;21、第一端;22、第二端;3、阻尼件;31、凹陷部;32、第三端;33、第四端;34、第二转动部;4、调节件;41、第四转动部;42、第五端;43、第六端;5、弹性件;6、推动件;61、固定部;611、通孔;62、推动杆;7、张紧件;71、倾斜面;72、第一连接孔;73、第二安装槽;74、凹槽;8、撑开件;81、减重槽;9a、弹性环;9b、限位环;91、限位槽;9c、轴承;9d、挡片;200、打带设备;201、基座;202、驱动电机;203、旋转臂;204、带子;205、带轮;301、待打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带机构,其可以应用于打带设备,以对箱子、盒子等待打带件进行打带包装,即打带设备的带子(例如胶带、纸带或捆扎带等带状产品)绕设在待打带件的外周,以实现待打带件的打带捆扎,从而可以避免待打带件在搬运过程中、贮存中因打带捆扎不牢而散落的情况。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打带机构100包括打带轮1、转轴2、阻尼件3和调节件4,该打带轮1用于供带轮套接,打带轮1具有第一侧面11,该第一侧面11设有具有第一开口131的轴孔13,即,打带轮1设有具有贯穿第一侧面11的第一开口131的轴孔13,转轴2穿设于轴孔13,且转轴2的一端(以下称为第一端21)穿设至第一开口131外,阻尼件3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面11,且该阻尼件3与转轴2的第一端21连接,调节件4设于第一侧面11并与阻尼件3连接,且该调节件4可以用于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调节阻尼件3与转轴2的第一端21之间的连接摩擦力,从而能够控制打带轮1相对转轴2转动的转动速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过快或者过慢,使得打带受力均匀,提高打带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也即是,本申请通过增设阻尼件3和调节件4,该阻尼件3可转动连接于打带轮1并套设在转轴2的外周,调节件4与阻尼件3连接,以利用该调节件4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使阻尼件3与转轴2配合得更紧或者是使阻尼件3与转轴2配合得更松,以调节阻尼件3与所述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例如,当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过快时,调节件4可以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使阻尼件3抱紧转轴2以增大阻尼件3与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打带轮1相对转轴2的转动速度,避免出现因带轮上的带子扯得太紧而容易被扯破的情况,而当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太慢时,调节件4同样可以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使转轴2不要被阻尼件3抱得太紧以减小阻尼件3与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打带轮1相对转轴2的转动速度,避免出现因带轮上的带子扯得太松而容易脱落的情况,即,本申请中的打带机构100能够通过阻尼件3和调节件4的配合,控制打带轮1相对转轴2的转动速度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打带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打带的稳定性,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而且,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扯动带轮上的带子带动打带轮1相对转轴2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电气原件单独驱动打带轮1转动,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缆和/或气管在打带过程中发生缠绕的问题;同时还使得打带机构100的整个结构简单小巧,操作便捷,且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一些实施例中,该打带机构100还可以包括保护罩100a,该保护罩100a罩设在打带轮1的一侧,即保护罩100a可以罩设在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的外周,阻尼件3和调节件4位于保护罩100a和第一侧面11形成的空间中,从而该保护罩可以保护阻尼件3和调节件4,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其中,该保护罩100a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部件固定在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打带机构1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5,该弹性件5连接于阻尼件3和调节件4,使得阻尼件3和调节件4之间的连接是弹性连接,而不是刚性连接,这样,在利用调节件4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调节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的过程中,调节件4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直接作用在弹性件5上而不是直接作用在阻尼件3上,使得调节件4施加的部分作用力能够用于使弹性件5发生弹性形变而被弹性件5吸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阻尼件3与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瞬间减小或瞬间增大而导致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瞬间增大或瞬间减小,从而导致带轮上的带子被扯断的情况,以实现打带张弛有度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打带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其中,该弹性件5可以为弹簧、硅胶柱、橡胶柱或泡棉柱等。具体地,以弹性件为弹簧为例,如图3所示,调节件4和阻尼件3均设有卡孔,弹簧的两端穿设于卡孔,以实现弹簧与调节件4的连接,以及实现弹簧与阻尼件的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阻尼件3为硅胶柱、橡胶柱或泡棉柱时,则阻尼件可以通过粘胶方式与调节件4和阻尼件3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3和调节件4可以分位于转轴2的不同侧,例如在图2和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阻尼件3和调节件4可以分位于转轴2的相对侧,相较于将调节件4和阻尼件3均设置在转轴2的同一侧的方式,有利于减小第一侧面11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打带轮1符合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3的朝向转轴2的第一端21的一面设有凹陷部31,该凹陷部31用于承接转轴2的第一端21以与转轴2的第一端21连接,例如在图2和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转轴2的外周面为弧面,则凹陷部31的内表面可以为与转轴2的外周面相适配的弧面,从而该凹陷部31使得阻尼件3在调节件4带动阻尼件3转动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转轴2接触连接,以确保阻尼件3可以抱紧转轴2,或者是使转轴2不要被阻尼件3抱得太紧;而且还可以确保凹陷部31与转轴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提高阻尼件3与转轴2之间的接触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阻尼件3可转动连接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该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设有第一转动部111,该阻尼件3可为条状结构或板状结构,其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三端32和第四端33,其中,凹陷部31位于第三端32和第四端33之间,该第三端32设有第二转动部34,该第二转动部34与第一转动部111相互套接并可相对第一转动部111转动,以实现阻尼件3可转动连接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该调节件4与阻尼件3的第四端33连接,以使调节件4可以用于推动阻尼件3绕着第一转动部111转动,以调节凹陷部31与第一端21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以调节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避免带轮上的带子被扯断或脱落,以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其中,第一转动部111和第二转动部34中的其中一个转动部可为连接轴,第一转动部111和第二转动部34中的另一个转动部可为连接孔,即,当第一转动部111为连接轴时,第二转动部34为连接孔;而当第一转动部111为连接孔时,第二转动部34为连接轴。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一转动部111为连接轴时,第一转动部111可以一体成型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或者第一转动部111还可以通过插接、粘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例如,当第一转动部111插接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时,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可以设有插接孔,则该第一转动部111的一端可以插接于该插接孔中,第一转动部111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转动部34。
一些实施例中,该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还设有与第一转动部111间隔设置的第三转动部112,该调节件4设有第四转动部41,第四转动部41与第三转动部112相互套接,且第四转动部41可相对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以使调节件4可以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调节阻尼件3的凹陷部31与第一端21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避免出现因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而导致带轮上的带子被扯断或脱落的情况,以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其中,第三转动部112和第四转动部41中的其中一个转动部可为连接轴,第三转动部112和第四转动部41中的另一个转动部可为连接孔,即,当第三转动部112为连接轴时,第四转动部41为连接孔;而当第三转动部112为连接孔时,第四转动部41为连接轴。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三转动部112为连接轴时,第三转动部112可以一体成型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或者第三转动部112还可以通过插接、粘接、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例如,当第三转动部112插接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时,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可以设有插接孔,则该第三转动部112的一端可以插接于该插接孔中,第三转动部112的另一端穿设于第四转动部41。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调节件4可为条状结构或板状结构,调节件4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面11,且调节件4的一端(以下称为第五端42)与阻尼件3的第四端33连接。该打带机构100还可以包括推动件6,该推动件6设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上并与调节件4的另一端(以下称为第六端43)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该推动件6推动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以带动阻尼件3转动,进而调节阻尼件3的凹陷部31与第一端21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避免出现因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而导致带轮上的带子被扯断或脱落的情况,以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
进一步地,推动件6包括固定部61和推动杆62,该固定部61设于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推动杆62连接于固定部61并可相对固定部61移动,且该推动杆62与调节件4的第六端43连接以推动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发生转动。
示例性地,该固定部61可以设有通孔611,通孔611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内螺纹(未图示),推动杆62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未图示),且该推动杆62穿设至通孔611外与调节件4的第六端43连接,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螺旋连接,以在转动推动杆62时,推动杆62可相对固定部61移动,以推动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也即是,当绕着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推动杆62时,推动杆62可沿着靠近第六端43的方向移动,以推动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以使阻尼件3抱紧转轴2,降低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而当绕着第二方向(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推动杆62时,推动杆62可沿着背离第六端43的方向移动,以推动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以使转轴2不要被阻尼件3抱得太紧,增大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
该固定部61和推动杆62之间通过采用螺纹的连接方式,能够在实现推动杆62相对固定部61可移动的功能的同时,利用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之间的锁紧力,以使推动杆62在相对固定部61移动后可以维持在当前状态,使得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可以维持在调整后的速度值,而无需额外设置限位部以使推动杆62在相对固定部61移动后可以维持在当前状态,这样的设计使得推动件6的整体结构比较简单,同时也不会导致打带机构100的整体体积过大,从而有利于打带机构100的小型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推动件6可为气缸或液缸。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固定部61可以为气缸或液缸的主体部,则该推动杆62可以为气缸或液缸的活塞,且该推动杆62能够沿着靠近第六端43的方向或沿着远离第六端43的方向相对固定部61移动,以推动所述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以带动阻尼件3转动。换言之,通过驱动推动杆62的伸出或缩回,推动调节件4绕着第三转动部112转动,以带动阻尼件3转动,以实现阻尼件3和转轴2之间连接的松紧程度,从而调节打带轮1的转动速度。
考虑到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将带轮过盈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从而使带轮能够与打带轮1的外周面发生干涉,以避免在打带的过程中,带轮脱离打带轮1。但是采用这样的安装方式,通常需要借助较大的外力敲打带轮1或带轮才能将带轮过盈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在实际装配中,很有可能会对打带轮1以及带轮造成破坏,由此可见,带轮的安装比较费力、困难。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请参阅图4和图5,该打带机构100还包括张紧件7,张紧件7设于打带轮1的外周,且在打带轮1套接有带轮205时,该张紧件7至少部分位于打带轮1和带轮205之间,从而打带轮1与带轮205可采用间隙装配方式,利用张紧件7填充打带轮1与带轮205之间的间隙,以使带轮205紧固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比较容易将带轮205套接在打带轮1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张紧件7可为弹性件,从而可以通过利用该张紧件7压紧于打带轮1和带轮205的内壁面之间,以提供带轮205紧固套接在打带轮1的外周的阻尼作用力,使得打带轮1与带轮205可采用间隙装配方式,这样一来能够比较容易将带轮205套接在打带轮1的外周。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至图8所示,打带机构100还包括撑开件8。具体地,该打带轮1还具有与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2,该第二侧面12设有连接部121,张紧件7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面11,而张紧件7的另一端延伸第二侧面12,即,张紧件7的另一端延伸至带轮205的一侧,且张紧件7的另一端具有倾斜面71,该倾斜面71朝向连接部121设置,该撑开件8套设于连接部121外并与倾斜面71抵接,且撑开件8沿着朝向第二侧面12的方向可相对连接部121移动,以使张紧件7的另一端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以使带轮205可紧固地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从而使得带轮205的安装能够更紧密,以避免在打带的过程中,出现带轮205脱离打带轮1的情况。
考虑到在打带机构100的实际组装的过程中,张紧件7、带轮和撑开件8的组装顺序可以为:先将张紧件7安装在打带轮1的外周,然后将带轮205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且打带轮1与带轮205可以采用间隙装配方式,最后将撑开件8可移动地套设在连接部121的外周,并且在撑开件8相对连接部121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张紧件7的另一端可以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以使张紧件7可以填充打带轮1与带轮205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带轮205可以紧固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因此,采用这样的方式将带轮205紧固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使得带轮205无需过盈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也能避免带轮205脱离打带轮1,即,通过利用张紧件7和撑开件8的配合作用,将带轮205紧固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以避免带轮205脱离打带轮1,使得带轮205与打带轮1之间可采用间隙装配方式,方便带轮205套设安装在打带轮1的外周。
进一步地,通过在张紧件7的另一端设置有倾斜面71,能够在为撑开件8可沿着朝向第二侧面12的方向相对连接部121移动提供可能的同时,对撑开件8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撑开件8沿着预设路径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张紧件7可为一个或多个,当张紧件7为多个时,多个张紧件7绕着打带轮1的轴线环绕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张紧件7,使得带轮能够更加牢固地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紧固性更好。例如,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张紧件7可为三个,三个张紧件7绕着打带轮1的轴线环绕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张紧件7之间的间距相等,有利于使打带轮1受力平衡,使得打带轮1能够平稳地相对转轴2转动,避免扯断带轮上的带子。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打带轮1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14,该第一安装槽14具有朝向第二侧面12设置的第三开口141,张紧件7的一端可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4,且张紧件7的另一端穿设至第三开口141外位于打带轮1的第二侧面12。通过在打带轮1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安装槽14,以使张紧件7的一端可以可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4,从而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安装槽14对张紧件7的安装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方便张紧件7的安装。
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张紧件7可为条状结构,张紧件7的一端到其另一端的方向与打带轮1的轴向方向相同,即,张紧件7的延伸方向与打带轮1的轴向方向相同,第一安装槽14的延伸方向与打带轮1的轴向方向相同,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14安装张紧件7,还能利用第一安装槽14的侧壁限制张紧件7在撑开件8的作用下沿着打带轮1的周向方向发生移动,以确保张紧件7的另一端在撑开件8的作用下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以实现带轮紧固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
为了实现张紧件7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4内,如图7和图8所示,以及请再次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4贯穿于第一侧面11,该张紧件7的另一端可以设有第一连接孔72,第一安装槽14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分别设有对应第一连接孔72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该打带机构100还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72和另一个第二连接孔,以使张紧件7的一端的第一连接孔72可相对连接杆转动,从而撑开件8在沿着朝向第二侧面12的方向可相对连接部121移动时,可以使张紧件7的另一端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发生被顶起,以使带轮205紧固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
为了方便连接杆能够依次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72和另一个第二连接孔,如图2所示,该打带轮1的第一侧面11还设有避让槽113。
如图6至图8所示,该连接部121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1211,撑开件8对应第二外螺纹1211的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未图示),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1211配合连接,以在转动撑开件8时,撑开件8沿着朝向第二侧面12的方向可相对连接部121移动顶起张紧件7的另一端。撑开件8和连接部121之间通过采用螺纹的连接方式,能够在实现撑开件8相对连接部121可移动的功能的同时,利用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1211之间的锁紧力,以使撑开件8在相对连接部121移动后可以维持在当前状态,而无需额外设置限位部,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撑开件8的安装。
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撑开件8可为环状结构,其背向张紧件7的一端面设有减重槽81,从而可以减轻撑开件8的重量,使得打带轮1尽管增加了撑开件8,打带轮1的整体重量也不会很重,进而便于打带轮1被带轮上的带子拉动相对转轴2,避免出现因打带轮1的整体质量过重而导致带轮上的带子被拉扯断开的情况。而该连接部121可为具有中空部的柱状结构,连接部121的中空部与打带轮1的轴孔13连通,且连接部121的中空部具有第二开口1212,转轴2的第二端22依次穿过轴孔13和连接部121的中空部位于第二开口1212。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该打带机构100还可包括弹性环9a,该弹性环9a套设在张紧件7的外周,从而可以利用弹性环9a将张紧件7压紧在打带轮1的外周,以使张紧件7所在圆的直径小于带轮的内径,方便在组装时将带轮套设在打带轮1的外周,降低带轮的安装难度。示例性地,考虑到撑开件8是通过作用在张紧件7的另一端,以使张紧件7的另一端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同时张紧件7的一端会绕着连接杆转动,为了便于张紧件7在受到撑开件8的作用下可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移动,弹性环9a可靠近张紧件7的一端的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该打带轮1的外周面向背离打带轮1的中心的方向设置有延伸部15,打带机构100还可包括限位环9b,该限位环9b套在张紧件7的外周并与延伸部15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利用限位环9b来限制张紧件7在受到撑开件8的作用下的运动行程,进而可以间接地限制弹性环9a在受到张紧件7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的形变量,也即是说,张紧件7在受到撑开件8的作用下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的同时会作用于弹性环9a,使得弹性环9a会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而在这一过程中,当张紧件7与限位环9b抵接时,张紧件7不能继续被顶起,则弹性环9a也不能继续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避免弹性环9a的形变量过大而导致弹性环9a的弹性失效,甚至有可能导致弹性环9a断裂的情况,以确保弹性环9a可以正常使用。其中,该弹性环9a可以为硅胶环、橡胶环或者泡棉环等。
同样地,为了便于张紧件7在受到撑开件8的作用下可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限位环9b也可靠近张紧件7的一端的端部设置。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限位环9b可绕环在弹性环9a的外周。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该限位环9b朝向弹性环9a的一面设有与张紧件7对应位置的限位槽91,从而该限位槽91可以限制弹性环9a在受到张紧件7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的形变量,即,在张紧件7受到撑开件8的作用下沿着打带轮1的径向方向被顶起的过程中,弹性环9a会与限位环9b抵接,使得张紧件7不能继续发生弹性形变,以避免弹性环9a的形变量过大,从而避免弹性环9a的弹性失效,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张紧件7的外周面对应弹性环9a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槽73,弹性环9a设于第二安装槽73。通过在张紧件7的外周面设置第二安装槽73,以使弹性环9a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槽73,从而可以利用第二安装槽73对弹性环9a的安装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方便弹性环9a的安装。
一些实施例中,该张紧件7的背向打带轮1的一面设有凹槽74,该凹槽用于安装带轮,从而在安装带轮时,可以利用凹槽74对带轮的安装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方便带轮的安装。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凹槽74的内侧壁面为斜面,可以对带轮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更方便带轮的安装。
一些实施例中,该打带机构100还可包括轴承9c,该轴承9c套设在转轴2的第二端22的外周并位于该第二端22和连接部121之间。通过在转轴2的第二端22和打带轮1的连接部121之间设置轴承9c,例如深沟球轴承,能够减小转轴2与打带轮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打带轮1相对转轴2转动的平稳性,使得打带轮1能够更加平稳地相对转轴2转动,避免扯断带轮上的带子。
进一步地,该打带机构100还可包括挡片9d,该挡片9d固设在转轴2的第二端22的端面,从而可以利用挡片9d用于限制轴承9c在转轴2的第二端22的位置,以避免轴承9c在打带轮1相对转轴2转动的过程中脱离转轴2的第二端22。
请参阅图9和图1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带设备,该打带设备200包括基座201、驱动电机202、旋转臂203、绕设有带子204的带轮205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打带机构100,该驱动电机202设于基座201,旋转臂203的两端分别与转轴2的第一端和驱动电机202连接,旋转臂203用于在驱动电机202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打带机构100转动,该带轮205套设在打带机构100的打带轮1的外周,即,本申请提供的打带设备200,通过利用驱动电机202驱动旋转臂203转动,同时带动打带机构100转动,与此同时,带轮205上的带子204会带动打带轮1相对转轴2转动,从而使带轮205上的带子204缠绕于待打带件301的外周,以达到缠绕打带捆扎的目的,从而可以加固待打带件301,使得待打带件301在搬运过程中、贮存中不因打带捆扎不牢而散落。其中,该待打带件301可以为放置有桌子、凳子、柜子、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产品的箱子或盒子等。
在打带的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202,旋转臂203在驱动电机202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转动,以带动打带机构100绕着待打带件301转动,与此同时,带轮205带动打带轮1相对转轴2转动,从而使带轮205上的带子204缠绕于待打带件301的外周,以达到缠绕打带捆扎的目的,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打带效率高。
在图1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两台打带设备200同时对一个待打带件301进行打带包装,提高打带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采用一台打带设备200对一个待打带件301进行打带包装,也可以采用更多台打带设备200,例如三台、四台或者五台等打带设备对一个待打带件301进行打带包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能够利用调节件带动阻尼件转动,以调节阻尼件与所述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使阻尼件与转轴配合得更紧或者是使阻尼件与转轴配合得更松,以控制打带轮相对转轴的转动速度,避免打带轮的转动速度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打带受力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打带的稳定性,保证打带效率和打带质量。而且,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扯动带轮上的带子带动打带轮相对转轴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电气原件单独驱动打带轮转动,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缆和/或气管在打带过程中发生缠绕的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打带机构、打带设备及打带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打带机构、打带设备及打带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带轮,所述打带轮用于供带轮套接,所述打带轮具有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轴孔,所述第二侧面设有连接部;
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一开口外;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并与所述阻尼件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带动所述阻尼件转动,以调节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轴的一端的连接摩擦力;
张紧件,所述张紧件设于所述打带轮的外周,所述打带轮套接有所述带轮时,所述张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打带轮和所述带轮之间,且所述张紧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连接部设置;以及
撑开件,所述撑开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外并与所述倾斜面抵接,所述撑开件沿着朝向第二侧面的方向可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以使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沿所述打带轮的径向方向被顶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阻尼件和所述调节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和所述调节件分位于所述转轴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的朝向所述转轴的一面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承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以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阻尼件连接;
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并与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调节件发生转动,以带动所述阻尼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部和推动杆,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推动杆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并可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连接以推动所述调节件发生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推动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推动杆穿设至所述通孔外与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连接,以在转动所述推动杆时,所述推动杆可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以推动所述调节件发生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套设在所述张紧件的外周,所述弹性环用于将所述张紧件压紧在所述打带轮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带轮的外周面向背离所述打带轮的中心的方向设置有延伸部,所述打带机构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张紧件的外周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所述张紧件在受到所述撑开件的作用下的运动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带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的第三开口,所述张紧件的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三开口外位于所述打带轮的第二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张紧件绕着所述打带轮的轴线环绕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打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撑开件对应所述第二外螺纹的位置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旋连接,以在转动所述撑开件时,所述撑开件沿着朝向第二侧面的方向可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以顶起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
13.一种打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带设备包括基座、驱动电机、旋转臂、绕设有带子的带轮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打带机构,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旋转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臂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打带机构转动,所述带轮套设在所述打带轮的外周。
CN202111423772.2A 2021-11-26 2021-11-26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Active CN113979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3772.2A CN113979245B (zh) 2021-11-26 2021-11-26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3772.2A CN113979245B (zh) 2021-11-26 2021-11-26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245A CN113979245A (zh) 2022-01-28
CN113979245B true CN113979245B (zh) 2022-09-27

Family

ID=7973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3772.2A Active CN113979245B (zh) 2021-11-26 2021-11-26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92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6983A (en) * 1979-09-27 1982-11-02 Jagenberg Werke Ag Device for braking winding cores
TW423460U (en) * 1999-08-20 2001-02-21 Huang De Yuan Tape feeding device for a packing machine
CN108046004B (zh) * 2017-11-16 2019-09-17 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放料机构
CN109879087B (zh) * 2019-03-07 2024-04-09 江苏高特高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钢卷被动放料结构
CN212424810U (zh) * 2020-06-10 2021-01-29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种摩擦式扭矩可调的阻尼转轴机构
CN214029268U (zh) * 2020-10-10 2021-08-24 重庆名盛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水泥保温板全自动打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245A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0496B (zh) 晾衣绳收纳体
CN209238724U (zh) 一种卷料装置
CN113979245B (zh) 打带机构及打带设备
CN209467950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传输线的绕线装置
CN106115319A (zh) 方便使用的印刷机卷纸辊组件
CN105384004A (zh) 一种管材放盘装置
CN207111858U (zh) 一种皮带张紧装置
CN201121078Y (zh) 管线卷绕器的卷簧装置
CN205802579U (zh) 一种张紧装置
CN203614681U (zh) 一种皮带传动碟式分离机的皮带调节装置
CN205170053U (zh) 一种管材放盘装置
CN106081981A (zh) 一种无齿轮转动的迷你手扳葫芦
CN209671369U (zh) 硅锰合金抗疲劳记忆性弹性组件
CN208684093U (zh) 料盘机构及具有其的贴胶机
CN205873768U (zh) 一种无齿轮转动的迷你手扳葫芦
CN218708091U (zh) 一种射频电缆生产用纠偏收卷机
CN212769074U (zh) 一种线缆绕线机
KR100232550B1 (ko) 전선권취장치
CN209104947U (zh) 一种可自动张紧皮带的马达安装结构
CN201010816Y (zh) 线缆绕包装置
CN1850566A (zh) 绕管机卷簧装置
CN103591232A (zh) 一种皮带传动碟式分离机的皮带调节装置
CN212799056U (zh) 一种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
CN20968221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工业机器人的抓取装置
CN220118951U (zh) 一种通用型显示器支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