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390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3390A
CN113973390A CN202011530068.2A CN202011530068A CN113973390A CN 113973390 A CN113973390 A CN 113973390A CN 202011530068 A CN202011530068 A CN 202011530068A CN 113973390 A CN113973390 A CN 113973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du session
association request
downlink dat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00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3390B (zh
Inventor
孔繁华
张健
徐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4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0174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3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3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04W28/02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power availability o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中,核心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并将该关联关系指示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的上行数据时,根据该关联关系通过第二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接收的下行数据。该方法中,由于上行数据量较小,第一终端不需要太大的发射功率,因此,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由于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7月24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0724352.7、申请名称为“一种UE2NW relay的通信方法方法、UE及网络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发展带动新媒体行业体验进一步提升,视频类业务成为主流媒体形式,出现了4K/8K超高清视频、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等新兴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业务普遍具有降低设备功耗和通信时延等要求。
以XR业务为例,XR设备捕捉用户的动作信息,例如,头部动作、手部动作、蹲下/站起等,并通过通信网络(例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发送至云端应用服务器。云端应用服务器根据用户的动作信息进行渲染生成画面数据,并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XR设备,用户即可在XR设备上观看到画面。在有些情况下,XR设备也需要承担渲染的工作,这会增加XR设备的功耗。其中,XR设备可以与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直接通信,此时,可以降低XR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时延。XR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设备,比如手机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此时,手机可以承担渲染的工作,从而降低XR设备的功耗,但会增加XR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如何平衡XR业务对于时延以及功耗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在不增加多媒体设备(例如,XR设备)的功耗的情况下,降低多媒体设备的数据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第一关联请求或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第二关联请求;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从第二终端获得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下行数据由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PDU会话发送给第二终端。其中,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核心网设备根据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进行关联,从而保证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终端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针对上行数据,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针对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根据下行数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由于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距离较远,上行数据量越大,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越大,功耗也就越大。因此,针对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由于上行数据量较小,第一终端不需要太大的发射功率,因此,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由于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另外,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发送上行数据给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获得的下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需要的时候,第二终端可以代替第一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经核心网设备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之后,可以使得应用服务器明确需要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第二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关联请求中携带PDU会话的标识,可以使得核心网设备确定需要关联哪个PDU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可以使得第一终端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相比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下行数据,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数据,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终端的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关联,从而可以使得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中转数据,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核心网设备从第一终端接收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第一关联请求或从第二终端接收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第三关联请求,根据第一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核心网设备通过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可以使得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PDU会话发送,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核心网设备从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经核心网设备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之后,可以使得应用服务器明确需要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关联请求中携带PDU会话的标识,可以使得核心网设备确定需要关联哪个PDU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可以使得第一终端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相比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下行数据,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数据,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终端的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关联,从而可以使得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中转数据,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应用服务器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的上行数据,根据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第二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接收的下行数据。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将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PDU会话发送,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应用服务器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下行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经核心网设备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之后,可以使得应用服务器明确需要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可以使得第一终端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相比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下行数据,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数据,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终端的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关联,从而可以使得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中转数据,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通过第二PDU会话接收来自于接入网设备的下行数据,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第二终端根据下行数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第一终端的上行数据由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关联请求,第二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终端根据第二关联请求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关联请求,第三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第二终端对下行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需要的时候,第二终端可以代替第一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在关联请求中携带PDU会话的标识,可以使得核心网设备确定需要关联哪个PDU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可以使得第一终端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相比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过的下行数据,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数据,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终端的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关联,从而可以使得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中转数据,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并采用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在空口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还通过MA PDU会话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或者,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五方面提供的方法,针对上行数据,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针对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再发送数据给第一终端。由于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距离较远,上行数据量越大,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越大,功耗也就越大。因此,针对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由于上行数据量较小,第一终端不需要太大的发射功率,因此,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由于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另外,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发送上行数据给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非蜂窝网发送下行数据。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在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用户面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采用非蜂窝网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的第三指示信息,通过MA PDU会话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通过MA 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或者,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六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从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其中,MA PDU会话的作用为以下第一作用或第二作用,第一作用为: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二作用为: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在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且MA PDU会话的作用为第一作用的情况下,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路由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在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且MA PDU会话的作用为第二作用的情况下,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第七方面提供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通过MA PDU会话接收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二终端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一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第八方面提供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路由设备通过MA PDU会话接收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路由设备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第九方面提供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由于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通信单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关联请求或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第一关联请求和第二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第一PDU会话为通信装置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第一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从第二终端获得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下行数据由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PDU会话发送给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从第二终端获得的下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通信装置的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第二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通信装置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通信装置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关联请求或从第二终端接收第三关联请求,第一关联请求和第三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通信单元,还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通信单元,还用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通信单元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的上行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根据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第二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接收的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第二PDU会话接收来自于接入网设备的下行数据,第二PDU会话为通信装置的PDU会话;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根据下行数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第一终端的上行数据由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关联请求,第二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根据第二关联请求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关联请求,第三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通信装置对下行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一终端和通信装置通过短距方式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DU会话为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建立MA PDU会话;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通信装置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通信装置提供中转服务;或者,MA PDU会话用于承载通信装置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通信装置提供中转服务;通信单元,用于采用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在空口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MA PDU会话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信装置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非蜂窝网发送下行数据。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非蜂窝网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或者,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MA PDU会话接收下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MA 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MA PDU会话从用户面网元接收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其中,MA PDU会话的作用为以下第一作用或第二作用,第一作用为: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通信装置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二作用为: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通信装置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在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且MA PDU会话的作用为第一作用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MA PDU会话向路由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在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且MA PDU会话的作用为第二作用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MA PDU会话接收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通信装置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通信装置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为路由设备,通信装置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并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一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通信单元通过MA PDU会话接收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通信装置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通信装置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通信单元并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示例性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为独立的器件。若为后者,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包括逻辑电路,还包括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示例性的,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收发的动作。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可选的,通信接口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该情况下,发送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接收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被执行。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被执行。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方面至第二十三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上述各个方面中的方案均可以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5G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PDU会话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PDU会话建立的流程图;
图4为一种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信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信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信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通信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系统、基于4G系统演进的各种系统、5G系统、基于5G系统演进的各种系统中、或者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其中,4G系统也可以称为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4G系统的核心网(core network,CN)可以称为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接入网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5G系统的核心网可以称为5GC(5G core),接入网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5G系统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5G系统可以包括: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function,PCF)网元、(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终端(terminal)、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
为方便描述,在下文中将(R)AN网元、AMF网元、SMF网元、UDM网元、UPF网元、PCF网元等分别通过RAN、AMF、SMF、UDM、UPF、PCF等指代。
5G系统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接入网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有关的功能,主要包括RAN。核心网用于网络业务的控制、数据的传输等,核心网由多个网元组成,主要包括:AMF、SMF、UPF、PCF、UDM等。
图1中部分网元的功能如下:
PCF,负责向AMF、SMF提供策略,如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切片选择策略等。
UDM,用于处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认证和密钥协商(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AKA)认证凭据,用户识别处理,访问授权,注册/移动性管理,订购管理,短信管理等。
AF,可以是应用服务器,其可以属于运营商,也可以属于第三方。主要支持与3GPP核心网交互来提供服务,例如影响数据路由决策,策略控制功能或者向网络侧提供第三方的一些服务。
AMF,主要负责信令处理部分,例如,终端的注册管理、终端的连接管理、终端的可达性管理、终端的接入授权和接入鉴权、终端的安全功能,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如终端位置更新、终端注册网络、终端切换等),网络切片(network slice)选择,SMF选择,终端的注册或去注册等功能。
SMF,主要负责终端会话管理的控制面功能,包括UPF的选择、控制以及重定向,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及管理,会话的QoS管理,从PCF获取策略与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策略,承载或会话的建立、修改以及释放等。
UPF,作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连接的锚定点,负责对终端的数据报文过滤、数据传输/转发、速率控制、生成计费信息、用户面QoS处理、上行传输认证、传输等级验证、下行数据包缓存及下行数据通知触发等。UPF还可以作为多宿主(multi-homed)PDU会话的分支点。UPF中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传输资源和调度功能由SMF进行管理控制。
RAN,由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RAN节点或网络设备)组成的网络,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接入网设备通过用户面接口N3和UPF相连,用于传送终端的数据。接入网设备通过控制面接口N2和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承载控制等功能。
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站点等。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具体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的AP,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基站等。
DN指的是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运营商网络,如网络互连协议多媒体业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互联网(Internet)等。终端通过建立PDU会话(PDUsession),访问DN。
PDU会话是终端和DN之间的连接,用于提供PDU连接服务。其中,PDU会话类型可以是IP连接、以太网连接或者非结构数据连接等。5G系统的核心网支持的PDU连接服务,是指提供终端和由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确定的DN之间PDU交换的服务。终端可以发起建立一个或多个PDU会话,来连接到相同的DN或者不同的DN。例如,图2中,终端发起建立PDU会话1和PDU会话2,来连接到相同的DN。
参见图3,PDU会话建立流程包括:
301、终端向A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
其中,PDU会话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PDU会话。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可以包括终端生成的PDU会话的标识。
302、AMF进行SMF选择(SMF selection)。
303、AMF向SMF发送PDU会话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Nsmf_PDU 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quest)。
其中,PDU会话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用于请求创建PDU会话的上下文。
304、若SMF中没有终端的签约信息,SMF通过订阅检索(Subscriptionretrieval)/订阅更新(Subscription for updates)流程从UDM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
305、SMF向AMF发送PDU会话创建会话上下文响应(Nsmf_PDU 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sponse)。
其中,PDU会话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响应用于通知AMF会话管理上下文已建立。
306、各个网元交互进行PDU会话的鉴权与授权(PDU Session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流程。
307、若PDU会话采用动态PCC,SMF执行PCF选择,并初始化会话管理策略联合建立(SM Policy Association Establishment)/会话管理策略联合修改(SM PolicyAssociation Modification)流程。
步骤307包括图3中的步骤307a和步骤307b。步骤307a为:SMF进行PCF选择。步骤307b为:SMF初始化会话管理策略联合建立/会话管理策略联合修改流程。
308、SMF进行UPF选择(UPF selection)。
309、SMF初始化会话管理策略联合修改流程。
310、SMF与UPF建立N4会话连接。
步骤310包括步骤310a和步骤310b。步骤310a为:SMF向UPF发送N4会话建立/修改请求(N4 Session Establishment/Modification Request)。步骤310b为:UPF向SMF发送N4会话建立/修改响应(N4 Session Establishment/Modification Response)。
其中,SMF在步骤310a中向UPF请求UPF的隧道信息,UPF在步骤310b中发送UPF的隧道信息给SMF。
311、SMF向AMF发送N1N2消息(Namf_Communication_N1N2MessageTransfer)。
其中,N1N2消息中包括N2消息,N2消息中包括UPF的隧道信息,用于建立上行N3链路。
312、AMF向接入网设备发送N2 PDU会话请求(N2_PDUSession_Request)。
其中,N2 PDU会话请求中包括步骤311中的N2消息,N2消息中包括UPF的隧道信息,从而建立上行N3链路,接入网设备便可在用户面上向UPF传输上行数据。
313、接入网设备分配无线资源。
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AN-特定资源建立(AN-specific resource setup)流程。通过该流程分配无线资源,并在该流程中将PDU会话建立接受(PDU SessionEstablishment accept)消息发送给终端。
其中,在步骤311之前,SMF可以为终端分配IP地址,并通过步骤311、步骤312和步骤313发送给终端。
314、接入网设备向AMF发送N2 PDU会话响应(N2 PDU Session Response)。
其中,N2 PDU会话响应中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后续过程中,AMF可以通过SMF将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发送给UPF,从而建立下行N3链路。
315、AMF向SMF发送PDU会话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Nsmf_PDU 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
PDU会话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
316、SMF执行N4会话修改流程。
其中,SMF还通过N4会话修改流程将接入网设备的隧道信息和N4会话标识发送给UPF,从而建立下行N3链路。
其中,步骤316包括步骤316a和步骤316b。步骤316a为:SMF向UPF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N4 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步骤316b为:UPF向SMF发送N4会话修改响应(N4 Session Modification Response)。
317、SMF向AMF发送PDU会话更新会话上下文响应(Nsmf_PDU 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sponse)。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媒体业务,例如,XR业务、触觉互联网(tactile internet)业务等。其中,XR业务包括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业务、增强现实(augment reality,AR)业务、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业务等。
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VR技术又称灵境技术,VR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VR主要分为两种业务。一种为360°全景视频类,例如,体育赛事直播、音乐会、电影等,此类业务通过多个摄像头采集、拼接手段,把平面的视频还原为全景,以流媒体形式在头盔显示器播放。另一种以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CG)处理为关键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通过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也可叫CG类VR。
MR技术制造的虚拟景象可以进入现实的生活同时能够认识用户,比如通过用户的设备,用户在眼睛当中看到一个景象可以测量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尺度和方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可以互动。
XR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的、可人机交互的环境。XR是在AR,VR和MR基础上提出的。XR业务的目的是利用高速网络,加上360°影像等技术,达到交互式的沉浸体验效果。
触觉互联网融合了AR、VR和MR中的一个或多个、5G网络、触觉感知(Haptic sense)等最新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又一次演进,由此,互联网由内容传输网络进一步演进为技能传输的网络。同时,触觉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视觉和听觉以外叠加了实时触觉体验,使用户可以用更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操作。此外,触觉互联网定义了一个低延迟、高可靠性、高连接密度、高安全性的基础通信网络,是5G系统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自动驾驶、智能电网、游戏、娱乐、健康和教育等需要毫秒(ms)级响应的行业应用,并实现网络功能由环境信息监控到环境控制的拓展。
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中的各种业务场景对于上下行速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XR业务为例,针对云游戏(cloud gaming),XR设备需要发送捕捉到的用户的动作信息给云端应用服务器,云端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动作信息之后,根据用户的动作信息进行渲染生成画面数据,并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XR设备,用户即可在XR设备上观看到画面。此时,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针对类似AR会议(AR conference)的XR业务,XR设备需要发送本地画面数据给云端应用服务器,云端应用服务器再进行AR操作(包括渲染以及编解码)进行画面合并制作下行画面数据,并反馈给各个XR设备。此时,上下行速率要求都比较高。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一个终端(记为终端1)的能力弱,另一个终端(记为终端2)需要为终端1执行压缩解压缩或者编解码的操作。例如,云端应用服务器把渲染后的画面进行压缩(例如,10倍压缩率)发送给终端2,终端2因为计算能力强,所以解压缩能力一般也比终端1强,所以终端2先解压缩再进行压缩(例如,5倍压缩率)后传给终端1,这样终端1能力弱也可解压缩。
在有些情况下,终端需要执行渲染操作。例如,终端要求高传输速率低时延,如果终端把捕捉到的用户的动作信息上报给云端应用服务器,再等待云端应用服务器渲染压缩后的反馈,这样的串行传输处理方法时延太大,如果时延高的话(整体流程时延超过70ms)会产生眩晕和黑边,这样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所以提出了端云异步渲染技术,也就是二次渲染(也可称为二次投影)。端云异步渲染技术采用并行的处理方式,即终端在当前时刻捕捉用户的动作信息后上报给云端应用服务器,让云端应用服务器进行渲染,此时终端不会一直等云端应用服务器的反馈,会根据云端应用服务器对之前时刻的渲染画面加上现在捕捉的用户的动作信息进行时间和空间扭曲,也就是说终端根据当前时刻的动作信息去修改以前从云端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的渲染画面,把以前收到的渲染画面变成现在的画面再呈现给用户显示,这样时延就会大幅度缩短。
本申请涉及到的一种通信场景可参见图4,该通信场景中包括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通信。第一种通信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图4中的路径1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上下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是指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下行数据是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二种通信方式中,第一终端通过图4中的路径2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第二终端通过图4中的路径3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通过图4中的路径3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第二终端通过图4中的路径2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其中,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可以称为侧行数据。第二种通信方式中第一终端对于接入网设备不可见。对于通信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WiFi/蓝牙/侧行链路(sidelink)等方式通信。第二终端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络通信。
在第一种通信方式中,第一终端直接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可以减少传输时延。但由于多媒体业务涉及渲染、压缩解压缩及编解码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作,若直接通信,第一终端还需承担渲染、压缩解压缩及编解码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作,对第一终端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并且会增加第一终端功耗。尤其当第一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由于覆盖问题而增加发射功率,更会使功耗问题变得愈加严重。在第二种通信方式中,传输时延会有所增加。但第二终端可帮助第一终端进行渲染、压缩解压缩及编解码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作,不会增加第一终端功耗。
目前,多媒体业务普遍具有提升覆盖、降低设备功耗、降低通信时延等要求。其中,通信时延是引起黑边、眩晕症等的主要因素,这会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根据上文可知,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中的各种业务场景对于上下行速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由于上行速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第一终端直接发送上行数据给接入网设备时,不需要太高的发送功率,因此,既不会有太多的功耗,还可以降低时延。因此,针对这类业务,可以结合直接通信(即上述第一种通信方式)和非直接通信(即上述第二种通信方式)的优点,中转设备为第一终端分担渲染、压缩解压缩及编解码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作,可为第一终端省电,减少功耗,并且在不增加第一终端功耗的情况下,降低上行传输时延,从而满足业务需求。示例性的,参见图5,针对上行数据,第一终端通过路径1直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针对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通过路径3发送下行数据给中转设备,中转设备通过路径2发送数据给第一终端。中转设备可以为一个设备,也可以为多个设备。例如,中转设备可以为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可以为除路由设备之外的终端,也可以为路由设备。中转设备也可以为第二终端(此处的第二终端为除路由设备之外的终端)和路由设备。路径1中也可以包括路由设备,第一终端通过路由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例如,图10中的(c)。另外,针对提升覆盖这一要求,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低频的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可以为带有通信模块(例如,4G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的多媒体终端,例如,AR设备(例如,AR眼镜)、VR设备(例如,VR眼镜)、MR设备、XR设备、触觉互联网设备、物联网终端等。需要说明的是,带有通信模块的终端可直接与接入网设备通信,不带通信模块的终端需要通过其他终端与接入网设备,本申请主要针对带有通信模块的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可以与接入网设备之间采用某种空口技术(如NR技术或LTE技术)相互通信。第二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智能电话、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以及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路由器、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示例性的,无线终端可以为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机器类型通信终端等。
本申请中的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等。
本申请可以通过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示的方法实现。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第一终端建立两个PDU会话,分别传输上行数据和上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数据,实施例二中,第一终端建立一个多接入PDU(multi access PDU,MA PDU)会话,通过该MA PDU会话传输上行数据、下行数据以及侧行数据,以下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分别进行描述。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核心网设备可以为移动性管理网元或其他可以执行本申请中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的动作的核心网设备。下文中以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为例进行描述。下文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均可以替换为核心网设备。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中转设备为第二终端(可以为除路由设备之外的终端,也可以为路由设备)。参见图6,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
601、第一终端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相应的,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关联请求。
其中,移动性管理网元例如可以为上述AMF或其他通信系统(例如,4G网络)中的具备移动性管理功能的网元(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
其中,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第二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也可以描述为中继服务)。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可以有两种,一种为第二终端自己的PDU会话,另一种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前者用于传输第二终端自己的数据,后者用于为第一终端中转数据。第二PDU会话可以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
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前提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了连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短距方式通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例如,类型C(typeC)连接、USB连接等,也可以为无线连接,例如,蓝牙连接、WiFi连接等。
具体的,第一终端可以在发起某些业务(例如,上述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时,确定通过第二终端接收下行数据,进而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可以为一些与用户动作强相关的业务(也就是根据用户的动作信息进行渲染生成画面数据的业务),比如,云游戏、XR直播等业务。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开机,用户在第一终端上产生订阅XR直播业务的操作(例如,点击相应应用程序的某个XR直播的链接),第一终端的应用(Application,APP)层获取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根据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确定当前业务是否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针对业务的标识,不同的业务的标识代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上下行速率要求,因此,根据业务的标识可以确定当前业务是否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例如,第一终端中存储有多个业务的标识以及对应的上下行速率要求,若第一终端的APP层获取的业务的标识对应的上下行速率要求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则确定该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再例如,第一终端中可以存储有依据业务的速率要求划分出的多个集合,其中,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标识组成一个集合,若第一终端的APP层获取的业务的标识属于该集合,则确定该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针对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根据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可以直接判断当前业务是否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若当前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的建立过程、第二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就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ntrol,RRC)连接)的建立过程以及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的建立过程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建立在第二终端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之前,一种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在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就默认需要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则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另一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传输下行数据的指示信息(记为第六指示信息),此时,第二终端在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接收第六指示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第六指示信息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再一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将第六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在与第一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根据第六指示信息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第六指示信息由第一终端生成,用于使得第二终端明确需要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例如,中继(Relay)请求)中,此时,可以在现有的消息中增加一个信元或在现有的消息中的空白字段中携带第六指示信息,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通过新的消息中的信元来携带第六指示信息。
第一终端可以在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后,并且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建立第一PDU会话。第二终端可以在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后,建立第二PDU会话。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建立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其中,终端(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可以在开机之后就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在有数据需要传输时,再建立PDU会话,也可以在开机之后,先不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在有数据需要传输时,再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并建立PDU会话。
第二PDU会话可以晚于第一PDU会话建立,此时,第二PDU会话可以为第二终端有数据需要传输时建立的PDU会话,也可以为第二终端确定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情况下建立的PDU会话,例如,第二终端可以在第六指示信息的触发下建立第二PDU会话,即接收到第六指示信息,则建立第二PDU会话。
两个PDU会话(例如,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含义是指通过一个PDU会话发送的上行数据,通过与该PDU会话关联的另一个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本质也是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的关联。其中,第一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一IP地址可以为第一终端建立第一PDU会话的过程中由移动性管理网元或会话管理网元(例如,SMF)分配给第一终端的。第二IP地址可以为第二终端建立第二PDU会话的过程中由移动性管理网元或会话管理网元分配给第二终端的。具体可参见图3所示的流程进行理解,不再赘述。
步骤6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或方式2实现。
方式1、第一终端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记为第一关联请求),第一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相应的,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关联请求。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第一关联请求可以为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信息,也可以不是NAS信息,本申请不作限制。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蜂窝网通信。
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例如,在第一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关联请求携带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发送给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
可选的,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其中,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是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终端可以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为第一终端生成的。其中,终端可以在建立PDU会话之前生成该PDU会话的标识,并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将PDU会话的标识携带给移动性管理网元。
方式2、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关联请求(记为第二关联请求),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关联请求,并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记为第三关联请求)。相应的,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第二终端接收第三关联请求。
第一终端可以在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
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例如,在第二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第二终端可以将第三关联请求携带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发送给移动性管理网元。
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
其中,第二关联请求和第三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可选的,第二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可选的,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第二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为第一终端生成的。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是从第二关联请求中获取的,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是第二终端生成的。
可选的,第一关联请求、第二关联请求和第三关联请求中还包括第一关联指示,用于指示需要将相应关联请求中的PDU会话进行关联。若关联请求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中,则该关联请求中的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一关联指示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的空白字段中,或者,在现有的消息中增加一个或多个信元,在增加的信元上承载该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一关联指示。若关联请求携带在新定义的消息中,该关联请求中的PDU会话的标识可以承载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第一关联指示可以承载在该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也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的类型间接的指示需要将相应关联请求中的PDU会话进行关联(也就是说新定义的消息中不包含第一关联指示)。
步骤601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后建立PDU会话的终端直接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此时,若第一PDU会话后建立,则步骤601通过方式1实现,若第二PDU会话后建立,则步骤601通过方式2实现。此时,先建立PDU会话的终端发送相应的信息(具体的,若第一终端先建立第一PDU会话,则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若第二终端先建立第二PDU会话,则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后建立PDU会话的终端接收到相应的信息后,则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相应的关联请求(例如,若第二终端后建立第二PDU会话,则第二终端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若第一终端后建立第一PDU会话,则第一终端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其中,可以在第一终端预设以下规则:在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成功建立第一PDU会话之后,若未接收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则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若接收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则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在第二终端预设以下规则: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成功建立第二PDU会话之后,若未接收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则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PDU会话的标识,若接收到第二关联请求,则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以此来保证该方法的顺利执行。
步骤601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默认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直接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该情况下,若默认第一终端直接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则步骤601通过方式1实现,此时,若第一终端在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成功建立第一PDU会话之后还未接收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则等待接收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之后再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若默认第二终端直接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关联请求,则步骤601通过方式2实现,此时,若第二终端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成功建立第二PDU会话之后还未接收到第二关联请求,则等待接收到第二关联请求之后,再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关联请求或第二关联请求,或者,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关联请求时,并不要求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都是已经建立的状态,可以第一PDU会话或第二PDU会话还未建立。若第一PDU会话还未建立,则“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也可以描述为“用于请求将第一终端的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此时第一PDU会话可以为后续建立的一个第一终端的PDU会话。若第二PDU会话还未建立,则“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也可以描述为“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关联”,此时第二PDU会话可以为后续建立的一个第二终端的PDU会话。
602、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关联请求(第一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其中,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可以理解为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通过建立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情况下:
若第一终端在第一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一种情况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例如,若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移动性管理网元在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之后,将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一关联请求中的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关联,从而关联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若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直接将第一关联请求中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关联,从而关联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另一种情况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若第一终端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关联请求,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该情况下,在步骤602之后,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关联响应,关联响应中包含用于指示关联成功的信息,第一终端根据该关联响应确定移动性管理网元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在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三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情况下:
若第二终端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一种情况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例如,若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移动性管理网元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之后,将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三关联请求中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关联,从而关联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若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直接将第三关联请求中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关联,从而关联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另一种情况下,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若第二终端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三关联请求,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该情况下,在步骤602之后,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关联响应,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关联响应,关联响应中包含用于指示关联成功的信息,第一终端根据该关联响应确定移动性管理网元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第二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新定义的消息中。若第二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中,则第二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的空白字段中,或者,在现有的消息中增加一个或多个信元,在增加的信元上承载第二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若第二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携带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第二关联请求或第三关联请求可以承载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第一关联请求也是类似的。
在步骤602之后,一种情况下,可以默认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是生效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例如,下文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另一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针对上述方式1,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一关联请求中(例如,第一关联请求中可以包含一个信元,该信元用于指示该关联关系是否立即生效,比如通过1个比特的值指示,该比特的值为0或1时,表示该关联关系生效),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和第五指示信息通过同一个消息中的不同的信元实现,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在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时,就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不携带在第一关联请求中,而是独立发送给移动性管理网元,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时,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针对上述方式2,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二关联请求和第三关联请求中,具体描述可参见下文中的与步骤815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之后,可以向第一终端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
603、移动性管理网元向应用服务器(例如,云端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从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应用服务器可以位于DN中。在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还包括一个第二关联指示,表示第二指示信息中的两个PDU会话的标识具备关联关系。示例性的,第二关联指示可以通过1个比特的值指示,例如,该比特的值为0或为1时,表示第二指示信息中的两个PDU会话的标识具备关联关系。
若移动性管理网元在第一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则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例如,在第一PDU会话建立过程中的鉴权与授权流程中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若移动性管理网元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则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例如,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的鉴权与授权流程中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中,则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的空白字段中,或者,在现有的消息中增加一个或多个信元,在增加的信元上承载第二指示信息。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第二指示信息中的PDU会话的标识可以承载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第二指示信息中的第二关联指示可以承载在该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也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的类型间接的指示第二指示信息中的两个PDU会话的标识具备关联关系(也就是说新定义的消息中不包含第二关联指示)。
步骤603在具体实现时,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的情况下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604、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上行数据。相应的,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的上行数据。
具体的,第一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经由接入网设备、用户面网元(例如,UPF)到达DN中的应用服务器。上行数据为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例如可以为用户的动作信息,例如,用户的头部转动角度信息,用户的身体旋转角度信息等。
605、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第二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为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接收的下行数据。相应的,第二终端通过第二PDU会话接收下行数据。
具体的,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下行数据经由用户面网元(例如,UPF)、接入网设备到达第二终端。其中,下行数据例如可以为应用服务器渲染出的与用户的动作信息对应的画面数据。
步骤605在具体实现时,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一PDU会话上承载的上行数据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通过与第一PDU会话关联的PDU会话(即第二PDU会话)承载下行数据。例如,若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则应用服务器确定采用与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指示的第一PDU会话关联的第二PDU会话承载下行数据。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11)第一终端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相应的,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12)移动性管理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从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13)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的,步骤11)在具体实现时包括:第一终端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NAS信息,也可以不是NAS信息,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步骤11)之后,可选的,移动性管理网元向第一终端返回一个响应,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
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发送给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再发送给移动性管理网元。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三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发送给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与下文中的步骤817相关的描述,不再赘述。
当第五指示信息不存在时,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间接指示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新定义的消息中。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中,则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的空白字段中,或者,在现有的消息中增加一个或多个信元,在增加的信元上承载第一指示信息。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接收下行数据,一种为不接收下行数据。该可选的方法,可以使得应用服务器确定第一终端接收下行数据,从而确定发送下行数据,进而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通过与第一PDU会话关联的第二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
606、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下行数据可以为与上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数据,与上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数据是指根据上行数据确定的下行数据。例如,上行数据为用户的动作信息时,下行数据可以为应用服务器根据用户的动作信息渲染出的与用户的动作信息对应的画面数据。本申请中的下行数据也可以不是与上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数据。例如,第一终端发送上行数据后,业务服务器可能会发送多个下行数据,其中某个/某些下行数据可能不是与上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数据。
步骤606在具体实现时,由于第二终端与网络之间也可能会有数据传输,因此,第二终端在接收到下行数据之后,需要判断该下行数据是否为自己的数据,示例性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或方式二实现。
方式一、第一终端将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标识(记为第一业务标识)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基于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业务标识发起第二PDU会话的建立,该情况下,第二PDU会话是专属于第一业务标识对应的业务的PDU会话,第二PDU会话与第一业务标识具有对应关系。此时,第二终端通过某个PDU会话接收到下行数据,若该某个PDU会话对应的业务标识为第一业务标识,第二终端确定该下行数据为需要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数据,而不是自己的数据。
方式二、第一终端将第一业务标识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可以携带第一业务标识,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下行数据也可以携带第一业务标识,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中携带的第一业务标识确定该下行数据是要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数据,而不是自己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终端仅仅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自己不进行任何数据传输,则第二终端可以直接将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不需要判断是否为自己的数据。
可选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可选的,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可以帮第一终端完成部分压缩解压缩工作,也可以帮第一终端完成全部压缩解压缩工作。此处的编解码主要指对信道的编码和解码,第二终端对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解码后再进行编码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帮第一终端完成部分编解码工作,也可以帮第一终端完成全部编解码工作。此处的渲染一般是指二次渲染(也可以称为二次投影)。第二终端可以帮第一终端完成部分渲染工作,也可以帮第一终端完成全部渲染工作。第二终端是否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与业务本身以及第一终端的计算能力有关。例如,若渲染技术采用的为端云异步渲染技术,并且第一终端的计算能力较弱,则第二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终端帮第一终端完成部分压缩解压缩工作,则其余的压缩解压缩工作由第一终端完成。针对编解码工作和渲染工作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终端不对下行数据进行任何处理,第一终端可以对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此时需要第一终端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若第二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部分处理,第一终端具备一般的计算能力即可。若第二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全部处理,第一终端可以不具备计算能力,仅实现显示功能即可。
假设本申请中用户订阅的业务为XR直播业务、且XR直播业务为球赛直播,则步骤604至步骤606的一种场景例如可以为:用户头戴XR眼镜,沉浸在球赛直播现场的环境中,当前用户看到的画面为球场中心,XR眼镜接收用户的操作或者检测用户的行为,并将用户的操作或者行为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基于用户的操作或者行为获得对应的画面,并将该画面返回给XR眼镜。例如:若用户的头部向右转动90°,则XR眼镜将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即上行数据)通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面网关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之后,根据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渲染得到用户右侧观众席画面,并将该画面的信息(即下行数据)通过用户面网关、接入网设备和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该画面的信息显示画面,则用户在XR眼镜中即可看到用户右侧观众席画面。
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针对上行数据,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针对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再发送数据给第一终端。由于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距离较远,上行数据量越大,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越大,功耗也就越大。因此,针对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由于上行数据量较小,第一终端不需要太大的发射功率,因此,可以通过空口直接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由于下行数据量较大,通过距离第一终端更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避免第一终端采用太大的接收功率接收,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避免增加第一终端的功耗。另外,第一终端通过空口直接发送上行数据给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的传输时延。在需要的时候,第二终端还可以代替第一终端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这里的上行数据包括数据信息,或者,包括数据信息和控制信令。类似的,接入网设备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下行数据包括数据信息,或者,包括数据信息和控制信令。其中,数据信息可以承载在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 bearer,DRB)中,控制信令可以承载在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中。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信令可以是端到端的。示例性的,参见图7,第一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给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确认接收后直接反馈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给第一终端。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确认接收后反馈ACK给接入网设备。第二终端发送数据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确认接收后反馈ACK给第二终端。
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应用场景1至应用场景3中的任意一个应用场景中,关于应用场景1至应用场景3的描述可参见下文中的实施例a和实施例b,不再赘述。
为了使得实施例一更加的清楚,以下通过实施例a和实施例b对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作示例性说明。在实施例a中,第一PDU会话先于第二PDU会话建立。在实施例b中,第二PDU会话先于第一PDU会话建立。实施例a和实施例b中以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为例对实施例a和实施例b提供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实施例a
参见图8,实施例a提供的方法包括:
801、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
其中,RRC连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RRC连接。
802、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
其中,RRC连接设置消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是否成功。此处认为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成功。
803、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设置完成(RRC connection setupcomplete)消息。
其中,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用于指示RRC连接建立成功。
步骤801至步骤803为第一终端的RRC连接建立过程。RRC连接建立过程和下文中的其他过程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现有的步骤,本申请不再详述。
804、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的连接例如可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typeC连接、USB连接等。
其中,步骤804也可以执行在步骤801至步骤803之前。
805、第二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
806、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RRC连接设置消息。
807、第二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
步骤805至步骤807为第二终端的RRC连接建立过程。RRC连接建立过程和下文中的其他过程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现有的步骤,本申请不再详述。步骤805至步骤807中的各个消息的作用可分别参见上述步骤801至步骤803,不再赘述。
其中,步骤805至步骤807也可以执行在步骤804之前。步骤801至步骤803和步骤805至步骤807的执行顺序不分先后。
808、第一终端通过与其他网元(即图3中的除终端之外的网元)交互建立第一PDU会话。
步骤808与上述步骤804至步骤807中的任何一个步骤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步骤808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3中的流程,不再赘述。
809、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第二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
其中,第二关联请求中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在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之前生成的。第二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终端的PDU会话关联。第一终端可以在确定将要进行的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第一终端也可以在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就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或者,第一终端也可以在其他时机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810、第二终端通过与其他网元(即图3中的除终端之外的网元)交互建立第二PDU会话。步骤810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3中的流程,不再赘述。
811、第二终端向AMF发送第三关联请求,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是从第二关联请求中获取的,第三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是第二终端在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之前生成的。
关于第二关联请求和第三关联请求的其他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在赘述。
812、AMF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具体的,AMF可以通过将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关联,从而关联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
其中,在第三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的情况下,AMF根据第三关联请求确定将第一PDU会话和发送该第三关联请求的终端的PDU会话关联,后续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成功建立第二PDU会话之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在第三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的情况下,AMF根据第三关联请求确定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后续直接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或者,在成功建立第二PDU会话之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在第一种情况下,步骤811和步骤812可以在步骤810中执行,例如,在第二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第二终端可以将第三关联请求携带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发送给AMF,AMF可以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之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例如,AMF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PDU会话建立请求之后,会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之后,AMF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该情况可以尽早的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从而尽早采用该关联关系进行数据传输,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在第二种情况下,步骤811在步骤810中执行,例如,在第二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第二终端可以将第三关联请求携带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发送给AMF。步骤812在步骤810之后执行,该情况下,AMF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该情况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保证可以采用该关联关系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三种情况下,步骤811和步骤812均在步骤810之后执行,该情况下,第二终端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将第三关联请求发送给AMF,AMF根据第三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该情况可以在第二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保证可以采用该关联关系进行数据传输。
813、AMF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关联响应,第三关联响应中包括用于指示关联成功的信息。第三关联响应为第三关联请求的响应。
814、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关联响应,第二关联响应中包括用于指示关联成功的信息。第二关联响应为第二关联请求的响应。第一终端根据第二关联响应确定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成功。
其中,步骤813和步骤814为可选步骤。
815、第一终端向AMF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
步骤815为可选步骤。当步骤815不存在时,可以默认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是生效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例如,下文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当步骤815存在时,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给AMF的。可选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再向AMF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的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二关联请求中(例如,第二关联请求中可以包含一个信元,该信元用于指示该关联关系是否立即生效),也可以单独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发送给AMF的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三关联请求中(例如,第三关联请求中可以包含一个信元,该信元用于指示该关联关系是否立即生效),或者,第三关联请求和第五指示信息通过同一个消息中的不同的信元实现,此时,AMF在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时,就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第二终端发送给AMF的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不携带在第三关联请求中,而是单独发送给AMF,此时,AMF可以在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时,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是第一终端直接发送给AMF的,AMF可以在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时,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
在步骤815之后,AMF可以向第一终端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
816、AMF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其中,AMF可以在确定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若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在第二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建立并生效,则示例性的,AMF可以在第二PDU会话的鉴权与授权流程中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817、第一终端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
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发送给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再发送给AMF。例如,RRC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位于RRC连接请求中的参数“建立原因(EstablishmentCause)”中的空白字段中。RRC连接请求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称为“mo-data(UL-only)”。参数“建立原因(EstablishmentCause)”用于指示请求建立RRC连接的原因,例如,可以为紧急呼叫、数据传输等。再例如,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位于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中的可扩展字段中,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称为“UL-only-indicator”。接入网设备获取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AMF。
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用于请求建立第一PDU会话的PDU会话建立请求中。
在第三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后发送给AMF的。
当步骤815不存在时,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间接指示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此时,AMF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
818、AMF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819、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
步骤817至步骤819为可选步骤。步骤817至步骤819不存在时,应用服务器默认第一PDU会话发送上行数据,第二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
820、第一终端通过第一PDU会话发送上行数据。相应的,应用服务器通过第一PDU会话接收第一终端的上行数据。步骤820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604。
821、应用服务器根据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第二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第二终端接收该下行数据。步骤821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605。
822、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步骤822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步骤606。
823、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显示画面。
以第一终端为XR眼镜为例,实施例a可以应用于以下应用场景1和应用场景2中。
应用场景1为:第一终端开机,用户在第一终端上产生订阅XR直播业务的操作(例如,点击相应应用程序的某个XR直播的链接),第一终端的APP层获取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根据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确定当前业务是否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针对业务的标识,不同的业务的标识代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上下行速率要求,因此,根据业务的标识可以确定当前业务是否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例如,第一终端中存储有多个业务的标识以及对应的上下行速率要求,若第一终端的APP层获取的业务的标识对应的上下行速率要求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则确定该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再例如,第一终端中可以存储有依据业务的速率要求划分出的多个集合,其中,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标识组成一个集合,若第一终端的APP层获取的业务的标识属于该集合,则确定该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针对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根据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可以直接判断当前业务是否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若当前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则执行图8中的步骤801至步骤819,其中,步骤801至步骤803也可以在开机之后立即执行。后续过程中,假设XR直播业务为球赛直播,用户头戴XR眼镜,沉浸在球赛直播现场的环境中,当前用户看到的画面为球场中心,XR眼镜接收用户的操作或者检测用户的行为,并将用户的操作或者行为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基于用户的操作或者行为获得对应的画面,并将该画面返回给XR眼镜,例如:若用户的头部向右转动90°,则XR眼镜将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通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面网关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之后,根据用户的头部转动信息渲染得到用户右侧观众席画面,并将该画面的信息通过用户面网关、接入网设备和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该画面的信息显示画面,则用户在XR眼镜中即可看到用户右侧观众席画面。
应用场景2为:第一终端开机,用户在第一终端上产生订阅XR直播业务的操作(例如,点击相应应用程序的某个XR直播的链接),第一终端的APP层根据用户的订阅获取当前进行的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不论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如何,均采用上述第一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若第一终端确定有低功耗的需求(例如,第一终端的电量低于一个阈值,比如20%、15%,第一终端被用户设置为低功耗模式等)或者第一终端的计算能力不足(例如,当前进行的业务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业务的计算需求大于一个阈值)或者用户触发优化网络(例如,第一终端显示的画面出现眩晕和黑边,用户点击优化网络的按钮)时,若第一终端的APP层根据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确定当前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确定方法可参见应用场景1),则执行图8中的步骤804至步骤807,以及步骤809至步骤819。步骤801至步骤803,以及步骤808可以在采用上述第一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执行。后续过程与应用场景1相同,可参考进行理解,不再赘述。本申请中提到的各个阈值可以为预设的或协议规定的或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本申请不作限制。
实施例b
参见图9,实施例b提供的方法包括:
901-907、与步骤801至步骤807分别相同。
908、第二终端通过与其他网元(即图3中的除终端之外的网元)交互建立第二PDU会话。
步骤908与上述步骤801至步骤804中的任何一个步骤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步骤908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3中的流程,不再赘述。
909、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其中,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是第二终端在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之前生成的。第二终端可以在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PDU会话的标识,也可以在成功建立第二PDU会话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910、第一终端通过与其他网元(即图3中的除终端之外的网元)交互建立第一PDU会话。步骤910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图3中的流程,不再赘述。
911、第一终端向AMF发送第一关联请求,第一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第一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其中,第一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二PDU会话和第一终端的PDU会话关联。第一终端可以在确定将要进行的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的情况下,向AMF发送第一关联请求,第一终端也可以在与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就向AMF发送第一关联请求,或者,第一终端也可以在其他时机向AMF发送第一关联请求,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是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一关联请求包括的第一PDU会话的标识为第一终端在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之前生成的。
912、AMF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
具体的,AMF可以通过将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关联,从而关联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
其中,在第一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的情况下,AMF根据第一关联请求确定将第二PDU会话和发送该第一关联请求的终端的PDU会话关联,后续在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成功建立第一PDU会话之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在第一关联请求中包括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第二PDU会话的标识的情况下,AMF根据第一关联请求确定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后续直接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或者,在成功建立第一PDU会话之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在第一种情况下,步骤911和步骤912可以在步骤910中执行,例如,在第一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关联请求携带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发送给AMF,AMF可以在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之后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例如,AMF在接收到第一PDU会话的PDU会话建立请求之后,会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之后,AMF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该情况可以尽早的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从而尽早采用该关联关系进行数据传输,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在第二种情况下,步骤911在步骤910中执行,例如,在第一PDU会话的建立过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关联请求携带在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发送给AMF。步骤912在步骤910之后执行,该情况下,AMF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该情况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保证可以采用该关联关系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三种情况下,步骤911和步骤912均在步骤910之后执行,该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将第一关联请求发送给AMF,AMF根据第一关联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该情况可以在第一PDU会话建立成功之后,再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保证可以采用该关联关系进行数据传输。
913、AMF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关联响应,第一关联响应中包括用于指示关联成功的信息。第一关联响应为第一关联请求的响应。第一终端根据第一关联响应确定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成功。
其中,步骤913为可选步骤。
914、第一终端向AMF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生效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
步骤914为可选步骤。当步骤914不存在时,可以默认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是生效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例如,下文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当步骤914存在时,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关联请求中(例如,第一关联请求中可以包含一个信元,该信元用于指示该关联关系是否立即生效),或者,第一关联请求和第五指示信息通过同一个消息中的不同的信元实现,此时,AMF在建立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时,就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不携带在第一关联请求中,而是独立发送给AMF,此时,AMF可以在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时,确定该关联关系是生效的。
在步骤914之后,AMF可以向第一终端指示第一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的关联关系生效。
915-922、与步骤816至步骤823分别相同。
以第一终端为XR眼镜为例,实施例b的应用场景除了可以是上述应用场景1之外,还可以为应用场景3。
应用场景3为:第一终端开机,用户在第一终端上产生订阅XR直播业务的操作(例如,点击相应应用程序的某个XR直播的链接),第一终端的APP层根据用户的订阅获取当前进行的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不论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如何,均采用上述第二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此时,若第一终端的高层确定当前通信方式无法满足业务的时延需求,例如,业务的时延要求为20ms以内,而第一终端的高层根据发送的数据包和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时间戳确定目前传输时延为25ms,则确定当前通信方式无法满足业务的时延需求,此时,若第一终端的APP层根据业务的标识或业务的上下行速率要求确定当前业务为上行速率要求远低于下行速率要求的业务(确定方法可参见应用场景1),则执行图9中的步骤910至步骤918。步骤901至步骤909可以在采用上述第二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执行。后续过程与应用场景1相同,可参考进行理解,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a和实施例b中均以后建立PDU会话的终端直接向AMF发送关联请求为例对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作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实现时,也可以默认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发送关联请求。此时,若默认第一终端发送关联请求,则第二终端在建立第二PDU会话之后将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并获取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成功建立第一PDU会话之后,再向AMF发送第一关联请求。若默认第二终端发送关联请求,则第一终端在建立第一PDU会话之后将第二关联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二关联请求,并获取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成功建立第二PDU会话之后,再向AMF发送第三关联请求。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至少三种通信场景下。参见图10中的(a)、图10中的(b)和图10中的(c)。在图10中的(a)中,中转设备为第二终端(此处的第二终端为除路由设备之外的终端)和路由设备,第一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与第二终端连接,第二终端通过非蜂窝网(例如,WiFi)与路由设备(例如,路由器或CPE)连接,路由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连接。在图10中的(b)中,中转设备为第二终端(此处的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一终端通过非蜂窝网与第二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路由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连接。在图10中的(c)中,中转设备为第二终端(此处的第二终端为除路由设备之外的终端),第一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与第二终端连接,第二终端与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第一终端还与路由设备通过非蜂窝网连接,路由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连接。
实施例二中提到的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针对图10中的(a)所示的场景,参见图11,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包括:
1101、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
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路由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路由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
其中,路由设备通过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蜂窝网通信;路由设备和第二终端之间通过非蜂窝网通信。
MA PDU会话还用于承载接入网设备和用户面网元(例如,UPF)和用户面网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上行数据,以及应用服务器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以及用户面网元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下行数据。
步骤1101的具体实现可参见3GPP TS 23.501的第5.32章节的内容,不再赘述。通过步骤1101,可以让第一终端同时通过蜂窝网和非蜂窝网两条通信通道跟网络侧进行通信。
1102、第一终端采用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在空口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上行数据之后,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用户面网元,用户面网元发送上行数据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将下行数据发送用户面网元。
1103、用户面网元通过MA PDU会话接收下行数据。
1104、用户面网元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面网元中第一终端可以对应两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与蜂窝网对应,另一个IP地址与非蜂窝网对应。这两个IP地址可以为由第一终端的IP地址衍生出的两个子IP地址。这两个IP地址可以存储在用户面网元中。
1105、用户面网元通过MA 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从用户面网元接收下行数据。
1106、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路由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路由设备通过MA PDU会话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网设备到第一终端的下行路径有两条,第一条为: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第二条为: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第一终端。若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说明需要采用非蜂窝网传输该下行数据,因此,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路由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1107、路由设备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第二终端通过MA PDU会话从路由设备接收下行数据。
1108、第二终端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第一终端通过MAPDU会话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
可选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非蜂窝网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用户面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情况下,步骤110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
针对图10中的(b)所示的场景,参见图12,该方法还包括:
1201、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
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蜂窝网通信;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通过非蜂窝网通信。
MA PDU会话还用于承载接入网设备和用户面网元(例如,UPF)和用户面网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上行数据,以及应用服务器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以及用户面网元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下行数据。
步骤1201的具体实现可参见3GPP TS 23.501的第5.32章节的内容,不再赘述。
1202-1205、与步骤1102至步骤1105分别相同。
1206、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第二终端通过MA PDU会话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网设备到第一终端的下行路径有两条,第一条为: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第二条为:接入网设备→第二终端→第一终端。若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说明需要采用非蜂窝网传输该下行数据,因此,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1207、第二终端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第一终端通过MA PDU会话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
可选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非蜂窝网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用户面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情况下,步骤120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用户面网元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非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
若通过路由设备传输上行数据比第一终端直接向接入网设备传输上行数据更快或更可靠(例如,第一终端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蜂窝网的信号干扰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方法进行数据传输,该方法针对图10中的(c)所示的场景,参见图13,该方法还包括:
1301、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
其中,MA PDU会话用于承载第一终端通过路由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以及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
其中,第二终端用于为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路由设备与第一终端之间通过非蜂窝网通信,第二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蜂窝网通信。
MA PDU会话还用于承载接入网设备和用户面网元(例如,UPF)和用户面网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上行数据,以及应用服务器与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以及用户面网元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下行数据。
1302、第一终端采用非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路由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相应的,路由设备从第一终端接收上行数据。
1303、路由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上行数据之后,将上行数据发送给用户面网元,用户面网元发送上行数据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将下行数据发送用户面网元。
1304、用户面网元通过MA PDU会话接收下行数据。
1305、用户面网元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面网元中第一终端可以对应两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与蜂窝网对应,另一个IP地址与非蜂窝网对应。这两个IP地址可以为由第一终端的IP地址衍生出的两个子IP地址。这两个IP地址可以存储在用户面网元中。
1306、用户面网元通过MA 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从用户面网元接收下行数据。
1307、接入网设备采用蜂窝网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第二终端通过MA PDU会话从接入网设备接收下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网设备到第一终端的下行路径有两条,第一条为: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第一终端;第二条为:接入网设备→第二终端→第一终端。若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终端的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说明需要采用蜂窝网传输该下行数据,因此,接入网设备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二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1308、第二终端通过MA PDU会话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相应的,第一终端通过MAPDU会话从第二终端接收数据。
可选的,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对下行数据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与下行数据相同。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关于该可选的方法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第一终端建立MA PDU会话的过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蜂窝网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用户面网元从第一终端接收第四指示信息。该情况下,步骤1305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用户面网元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将下行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第一终端的蜂窝网对应的IP地址。
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通过建立MA PDU会话,可以同时通过蜂窝网和非蜂窝网两条通信通道跟网络侧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上下行数据的分离。实施例二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可参考进行理解,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中以非蜂窝网为WiFi为例对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实现时,非蜂窝网还可以为其他网络,例如,蓝牙。实施例一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以及名词概念的解释对于实施例二同样适用。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指示信息或关联请求均可以携带在现有的消息或新定义的消息中。若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中,则指示信息或关联请求可以承载在现有的消息中的空白字段中,或者,在现有的消息中增加一个或多个信元,在增加的信元上承载指示信息或关联请求。若指示信息或关联请求携带在新定义的消息中,指示信息或关联请求可以承载在新定义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元中。具体的,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信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的值进行指示,当该一个或多个比特的值为特定值时,具备该指示信息所描述的作用。特定值可以是预设的或协议规定的一个或多个值。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终端、移动性管理网元、应用服务器、第二终端、用户面网元、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终端、移动性管理网元、应用服务器、第二终端、用户面网元、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示例性的,图1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14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40包括处理单元1401和通信单元1402。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单元1403。通信装置140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移动性管理网元、应用服务器、第二终端、用户面网元、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的结构。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1、604和606,图8中的801-804、808、809、814、815、817、820、822和823,图9中的901-904、909-911、913、914、916、919、921和922,图11中的1101、1102和1108,图12中的1201、1202和1207,图13中的1301、1302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1-603,图8中的808、810-813和815-818(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图9中的908、910-917(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应用服务器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应用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3-605,图8中的808、810、816以及818-821,图9中的908、910、915以及917-920,图11中的1101和1103,图12中的1201和1203,图13中的1301和13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应用服务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5和606,图8中的804-807、809-811、813、814、821和822,图9中的904-910、920和921,图11中的1107和1108,图12中的1206和1207,图13中的1307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面网元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用户面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3-1105,图12中的1203-1205,图13中的1304-1306,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用户面网元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1中的接入网设备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用户面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接入网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1、1102、1105和1106,图12中的1201、1202、1205和1206,图13中的1301、1303、1306和1307,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路由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路由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6和1107,图12中的1206和1207(此时,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图13中的1307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路由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4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4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1中的第二终端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路由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示例性的,通信装置140可以为一个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芯片系统。
当通信装置140为一个设备时,处理单元1401可以是处理器;通信单元14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接口可以为输入电路,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出电路。
当通信装置140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通信单元1402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通信接口、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单元1401可以是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图14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5或图16,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15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1501连接的存储器1502。
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15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1502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存储器1502可以是独立存在(此时,存储器1502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外,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内),也可以和处理器15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1502中可以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5,通信装置还包括收发器1503。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和收发器1503通过总线相连接。收发器15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选的,收发器15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503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机,接收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的步骤。收发器1503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发射机,发射机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的步骤。
基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移动性管理网元、应用服务器、第二终端、用户面网元、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的结构。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1、604和606,图8中的801-804、808、809、814、815、817、820、822和823,图9中的901-904、909-911、913、914、916、919、921和922,图11中的1101、1102和1108,图12中的1201、1202和1207,图13中的1301、1302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1-603,图8中的808、810-813和815-818(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图9中的908、910-917(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应用服务器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应用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3-605,图8中的808、810、816以及818-821,图9中的908、910、915以及917-920,图11中的1101和1103,图12中的1201和1203,图13中的1301和13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应用服务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5和606,图8中的804-807、809-811、813、814、821和822,图9中的904-910、920和921,图11中的1107和1108,图12中的1206和1207,图13中的1307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面网元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用户面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3-1105,图12中的1203-1205,图13中的1304-1306,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用户面网元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1中的接入网设备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用户面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接入网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1、1102、1105和1106,图12中的1201、1202、1205和1206,图13中的1301、1303、1306和1307,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路由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路由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6和1107,图12中的1206和1207(此时,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图13中的1307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路由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收发器1503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1中的第二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路由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501包括逻辑电路以及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示例性的,输出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发送的动作,输入接口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的动作。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6,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移动性管理网元、应用服务器、第二终端、用户面网元、接入网设备、路由设备的结构。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1、604和606,图8中的801-804、808、809、814、815、817、820、822和823,图9中的901-904、909-911、913、914、916、919、921和922,图11中的1101、1102和1108,图12中的1201、1202和1207,图13中的1301、1302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第一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1-603,图8中的808、810-813和815-818(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图9中的908、910-917(此时,移动性管理网元为AMF),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应用服务器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应用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3-605,图8中的808、810、816以及818-821,图9中的908、910、915以及917-920,图11中的1101和1103,图12中的1201和1203,图13中的1301和1304,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应用服务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第二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6中的605和606,图8中的804-807、809-811、813、814、821和822,图9中的904-910、920和921,图11中的1107和1108,图12中的1206和1207,图13中的1307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终端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第二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面网元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用户面网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3-1105,图12中的1203-1205,图13中的1304-1306,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用户面网元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1中的接入网设备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用户面网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接入网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1、1102、1105和1106,图12中的1201、1202、1205和1206,图13中的1301、1303、1306和1307,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8中的第一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路由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器1501用于对路由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图11中的1106和1107,图12中的1206和1207(此时,第二终端为路由设备),图13中的1307和1308,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路由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器1501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1中的第二终端通信。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路由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终端、移动性管理网元、应用服务器、第二终端、用户面网元、接入网设备和路由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被执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关联请求或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关联请求,所述第一关联请求和所述第二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所述第一PDU会话为所述第一终端的PDU会话,所述第二PDU会话为所述第二终端的PDU会话;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PDU会话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获得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数据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PDU会话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处理后的数据,所述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所述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所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第二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短距方式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DU会话为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中转服务的PDU会话。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网设备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一关联请求或从第二终端接收第三关联请求,所述第一关联请求和所述第三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所述第一PDU会话为所述第一终端的PDU会话,所述第二PDU会话为所述第二终端的PDU会话;
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关联请求或所述第三关联请求将所述第一PDU会话和所述第二PDU会话关联;
所述核心网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U会话和所述第二PDU会话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
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一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所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第三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三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所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服务器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和第二PDU会话关联,所述第一PDU会话为第一终端的PDU会话,所述第二PDU会话为第二终端的PDU会话;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PDU会话发送的上行数据;
所述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PDU会话发送下行数据,所述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下行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应用服务器从所述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空口上仅传输上行数据和/或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
所述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通过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接收来自于接入网设备的下行数据,所述第二PDU会话为所述第二终端的PDU会话;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数据由所述第一终端在空口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二关联请求,所述第二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第一PDU会话和所述第二PDU会话关联,所述第一PDU会话为所述第一终端的PDU会话;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关联请求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关联请求,所述第三关联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第一PDU会话和所述第二PDU会话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
所述第三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或者,所述第三关联请求包括所述第一PDU会话的标识和所述第二PDU会话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下行数据处理后的数据,所述处理包括压缩、解压缩、渲染、编码、解码中的至少一个。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或者,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或者,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或者,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其中,所述功能单元所执行的动作通过硬件实现或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30068.2A 2020-07-24 2020-12-22 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73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7479 WO2022017403A1 (zh) 2020-07-24 2021-07-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3527 2020-07-24
CN202010724352 2020-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390A true CN113973390A (zh) 2022-01-25
CN113973390B CN113973390B (zh) 2024-06-18

Family

ID=7958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0068.2A Active CN113973390B (zh) 2020-07-24 2020-12-22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3390B (zh)
WO (1) WO20220174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633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7625A (zh) * 2023-02-21 2023-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622A (zh) * 2014-01-31 2016-09-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用于d2d通信系统的id冲突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80077624A1 (en) * 2015-03-31 2018-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cting as paging prox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US20190021135A1 (en) * 2015-12-31 2019-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ccessing Network by User Equipment, Core Network Entity, Base Station, and First UE
CN109428945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582062A (zh) * 2018-05-21 2019-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34336A (zh) * 2017-08-11 2020-04-17 Idac控股公司 多个接入网络之间的业务引导和切换
CN111373774A (zh) * 2017-11-17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对等通信的业务路由和路径优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11436087A (zh) * 2019-01-15 2020-07-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pdu会话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622A (zh) * 2014-01-31 2016-09-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用于d2d通信系统的id冲突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80077624A1 (en) * 2015-03-31 2018-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cting as paging prox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US20190021135A1 (en) * 2015-12-31 2019-0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ccessing Network by User Equipment, Core Network Entity, Base Station, and First UE
CN111034336A (zh) * 2017-08-11 2020-04-17 Idac控股公司 多个接入网络之间的业务引导和切换
CN109428945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373774A (zh) * 2017-11-17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对等通信的业务路由和路径优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82062A (zh) * 2018-05-21 2019-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36087A (zh) * 2019-01-15 2020-07-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pdu会话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633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7403A1 (zh) 2022-01-27
CN113973390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945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8174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gbr qos stream in session
US20200383035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513837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0199960A1 (zh) 时延获取方法及装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85A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078888A1 (en) COMBINA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CENTRAL NETWORK USER PLAN
WO202201740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322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ir interface latency
US20230050923A1 (en) Medi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4031463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4300983A1 (en)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3535507A (ja) メディアストリーム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63030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47443A1 (zh)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15551019A (zh) 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CN11393898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305574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370897A1 (en) Service data flow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37833A1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vr imag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40107395A1 (en) Managing handover execution
WO2024065524A1 (zh)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建立、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建立指示装置以及方法
CN11686698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511482A (zh)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