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246A -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3246A
CN113973246A CN202010723396.8A CN202010723396A CN113973246A CN 113973246 A CN113973246 A CN 113973246A CN 202010723396 A CN202010723396 A CN 202010723396A CN 113973246 A CN113973246 A CN 113973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howling
wearing state
senso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3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波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rd Innova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niao Ting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niao Ting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niao Ting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33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3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3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采用本申请的方案,保证了产生啸叫后能够有效得到抑制,佩戴状态发生变化后,不会产生啸叫的佩戴状态,并保证了在产生啸叫抑制后,正常使用时耳机的降噪功能恢复,以保证耳机的降噪量,从而给耳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因为体积小,便于携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利用耳机听音乐,听广播等等,因此耳机的听音效果对用户来说至关重要。主动降噪耳机可以有效降低外界噪声的干扰,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例如当无线耳机被用户取下并握在手中时,或者当耳机未被用户正确佩戴时(例如佩戴耳机时,硅胶耳塞部分受外力挤压而处在不希望的变形状态),耳机的硅胶耳塞部分在受到挤压变形的情况下,耳机声腔内的声波反射特性随之发生变化,声波传递函数因而随之发生剧烈变化,声音信号的闭环反馈系统容易出现不稳定,从而可能会产生啸叫。啸叫的产生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并且容易造成喇叭及麦克风的损伤,增加耗电量,甚至可能会引起电路烧坏,因此需要对啸叫进行抑制处理。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很多检测耳机是否产生啸叫的方法,但通常在检测到啸叫之后即关闭ANC(Active Noise Control,主动噪声控制)模块,比如,如果检测出产生了啸叫,那么此时可能会启动啸叫抑制,比如关闭ANC降噪,调整降噪增益等,以避免啸叫持续。然而现有技术无法控制何时主动开启ANC降噪,以保证啸叫消失后ANC能够恢复正常工作,进而导致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时,出现无降噪或降噪量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依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依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
依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耳机是否产生啸叫,以及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进而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佩戴状态的改变与否来控制啸叫抑制模块的开启和关闭。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保证了产生啸叫后能够有效得到抑制,佩戴状态发生变化后,不会产生啸叫的佩戴状态,并保证了在产生啸叫抑制后,正常使用时耳机的降噪功能恢复,以保证耳机的降噪量,从而给耳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检测的算法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的算法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逻辑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基于此,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至步骤S130:
步骤S110,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时,首先可以利用第一传感器如反馈麦克风进行声音信号的采集,具体地,用于检测啸叫的麦克风可以设置在喇叭声学前端,之后根据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耳机啸叫的检测,得到耳机啸叫的检测结果,这里的耳机啸叫检测结果包括耳机产生啸叫和耳机没有产生啸叫两种情况。如果耳机产生啸叫,则可以启动耳机啸叫抑制,如关闭ANC降噪或者调整降噪增益等,如果没有产生啸叫,则无需启动耳机啸叫抑制。
步骤S120,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佩戴状态可以分为佩戴状态和非佩戴状态两种,这里的“佩戴状态”包括所有能够触发电容传感器或光传感器的状态,比如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手握耳机状态等,而“非佩戴状态”则是指未触发电容传感器或光传感器的状态。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以是否触发电容传感器或光传感器来区分耳机佩戴状态。
上述电容传感器或光传感器即可以看作是用于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的第二传感器。本步骤还将根据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与上一次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进行比较,以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例如,如果检测到的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佩戴状态,而上一次检测到的耳机佩戴状态为非佩戴状态,则确定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
步骤S130,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基于佩戴状态是否改变来调整耳机啸叫抑制的目的是保证耳机在正常佩戴情况下降噪功能的正常工作,避免由于啸叫产生后关闭了降噪功能或调整了降噪增益,导致正常佩戴时降噪功能的异常。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得到上述耳机啸叫抑制检测结果和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的结果后,结合这两个维度,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地,只要检测到耳机产生啸叫,耳机啸叫抑制就会启动,避免耳机啸叫对人耳造成的危害,而在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启动状态时,只要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就会使耳机啸叫抑制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耳机的降噪功能恢复,以保证耳机足够的降噪量,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10和步骤S120可先后执行,也可以是同时进行的,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为麦克风传感器,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包括:获取麦克风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序列;对信号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根据频域信号计算信号功率谱,并根据信号功率谱中的最大值和平均值确定峰均比(峰值-均值比);将峰均比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峰均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产生啸叫,若峰均比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没有产生啸叫。
具体而言,耳机啸叫的特点通常是在某个频率点产生啸叫,而背景噪声、语音以及音乐等是宽带信号,因此可以采用检测单频信号的方法来进行啸叫检测,一种简单方式是可以考虑采用频域峰均比的大小来进行是否啸叫的检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的耳机啸叫检测方法,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给出了一种耳机啸叫检测的算法框图。首先获取麦克风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序列,例如可以用x(n),n=0,1,2...,N-1表示反馈麦克风序列,其中N表示信号序列的长度,然后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将信号变换至频域得到X(k),k=0,1,...N/2,并且计算信号功率谱,其中,
信号功率谱计算方式如下:
P(k)=E[X2(k)] (1)
峰均比R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0825240000061
其中,Ppeak,Pmean分别表示信号功率谱中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如果峰均比R大于某一预设比例阈值,则可以说明此时耳机产生啸叫,否则没有产生啸叫。预设比例阈值的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包括:对电容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值进行平滑处理;将平滑处理后的信号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平滑处理后的信号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佩戴状态,若平滑处理后的信号值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非佩戴状态。
如前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传感器可以采用电容传感器或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例如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可见光传感器。具体地,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耳机的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比如佩戴时靠近或贴合人耳的位置。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根据电容传感器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的算法框图。首先获取电容传感器当前采集到的电容值,并对当前采集到的电容值进行平滑处理。例如当前电容值为y,对y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信号ySth,具体计算方式为:
ySth=α*ySthOld+(1-α)*y (3)
其中,ySthOld表示上一次平滑处理后得到的电容值,α为平滑系数,例如取值为0.8。
之后判断平滑后的电容值是否大于某一预设电容阈值,如果是,那么表示耳机当前处于佩戴状态,否则为非佩戴状态。如果当前是佩戴状态,而先前例如上一次检测到的是非佩戴状态,那么表示耳机的状态发生改变,输出佩戴状态改变标志1,否则输出佩戴状态未改变标志0;如果当前是非佩戴状态,上一次检测到的是佩戴状态,那么表示耳机的状态发生改变,输出佩戴状态改变标志1,否则输出佩戴状态未改变标志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包括:当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确定耳机产生啸叫时,启动耳机啸叫抑制;当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确定耳机没有产生啸叫时,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具体实施时,耳机啸叫抑制的初始化状态可以设置为关闭状态,如果检测出耳机产生啸叫,那么将耳机啸叫抑制开启,以保证啸叫不会持续产生,如果未检测出耳机产生啸叫,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还包括:当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时,如果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启动状态,则关闭耳机啸叫抑制;如果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关闭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当耳机佩戴状态未发生改变时,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具体实施时,在根据耳机佩戴状态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时,如果佩戴状态发生改变,那么判断此时耳机啸叫抑制是否处于启动状态,如果是,则将耳机啸叫抑制关闭,如果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关闭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如果佩戴状态未发生改变,那么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状态不变,也即是说,如果此时耳机啸叫抑制处于关闭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如果此时耳机啸叫抑制处于启动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
简单来说,耳机啸叫抑制是否需要重新开启,是由耳机啸叫检测结果来控制的,而耳机啸叫抑制是否需要重新关闭,则由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具体而言,申请人发现,一旦耳机由被用户握在手中的状态恢复到正常佩戴状态,或者从未被用户正确佩戴(例如,佩戴时耳机的耳塞部分受外力而变形)的状态恢复到正常佩戴的状态,这一重新佩戴耳机的过程通常伴随着所检测到的佩戴状态发生改变,例如会有一个从佩戴状态到非佩戴状态再到佩戴状态的改变。也即,申请人认识到,用户重新佩戴耳机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佩戴状态的改变。而一旦系统检测到佩戴状态发生改变,并且此时啸叫抑制又处在启动状态,那么就可以关闭啸叫抑制,从而令ANC主动降噪功能恢复正常工作,达到完美和理想的听音效果。
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耳机啸叫抑制控制的逻辑框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耳机啸叫检测,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确定耳机是否产生啸叫,如果产生啸叫,则启动耳机啸叫抑制,如果未产生啸叫,那么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状态不变,也即是说,如果此时耳机啸叫抑制处于关闭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如果此时耳机啸叫抑制处于启动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第二个部分是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根据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结果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此时再确定耳机啸叫抑制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如果是,则将耳机啸叫抑制关闭,如果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关闭状态,则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如果佩戴状态未发生改变,那么维持耳机啸叫抑制的状态不变。
本申请根据啸叫检测结果以及佩戴状态是否改变的检测结果,能够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和关闭,进而实现在耳机产生啸叫时启动啸叫抑制,避免对人耳造成损害,又能在用户佩戴耳机时实现主动降噪功能,满足了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的实现原理大致可表述如下:本申请考虑了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来调整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与关闭,比如当耳机紧握在手中时,可能会导致产生啸叫,并且此时耳机的状态会检测为佩戴状态,之后将耳机佩戴在耳朵上,会有一个从佩戴状态到非佩戴状态再到佩戴状态的改变,佩戴状态改变后关闭耳机啸叫抑制,这样就会保证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时,ANC降噪是开启的,避免由于之前关闭了ANC降噪导致耳机正常使用时无降噪的情况出现。另外耳机也可能是在非佩戴状态产生的啸叫,比如,用手挤压耳塞,但并未触发佩戴状态检测的传感器,然后将耳机佩戴在耳朵上,同样会存在从非佩戴状态到佩戴状态的状态改变,此时关闭耳机啸叫抑制,即打开ANC降噪,以此保证耳机佩戴在耳朵上时,ANC降噪的正常工作。
与前述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同属于一个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5,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500包括:第一检测单元510、第二检测单元520和控制单元530。其中,
第一检测单元510,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单元520,用于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控制单元530,用于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为麦克风传感器,第一检测单元510具体用于:获取麦克风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序列;对信号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根据频域信号计算信号功率谱,并根据信号功率谱中的最大值和平均值确定峰均比;将峰均比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峰均比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产生啸叫,若峰均比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没有产生啸叫。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第二检测单元520具体用于:对电容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值进行平滑处理;将平滑处理后的信号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平滑处理后的信号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佩戴状态,若平滑处理后的信号值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非佩戴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53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510的耳机啸叫检测结果,在确定耳机产生啸叫时,启动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在确定所述耳机没有产生啸叫时,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520的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结果,在确定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时,如果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启动状态,则关闭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如果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关闭状态,则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在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未发生改变时,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前述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关于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的相关阐释均适用于本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耳机是否产生啸叫,以及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进而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佩戴状态的改变与否来控制啸叫抑制模块的开启和关闭。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保证了产生啸叫后能够有效得到抑制,佩戴状态发生变化后,不会产生啸叫的佩戴状态,并保证了在产生啸叫抑制后,正常使用时耳机的降噪功能能够自动恢复,以保证耳机的降噪量,从而给耳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
图6示意了耳机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在硬件层面,该耳机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接口模块、通信模块等。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耳机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器通过内部总线向处理器提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并具体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上述如本申请图5所示实施例揭示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执行的功能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该耳机还可执行图1中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执行的步骤,并实现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
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根据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麦克风传感器,所述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麦克风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序列;
对所述信号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频域信号计算信号功率谱,并根据所述信号功率谱中的最大值和平均值确定峰均比;
将所述峰均比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峰均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产生啸叫,若所述峰均比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耳机没有产生啸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所述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包括:
对所述电容传感器和/或所述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值进行平滑处理;
将平滑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平滑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佩戴状态,若平滑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非佩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包括:
当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确定耳机产生啸叫时,启动所述耳机啸叫抑制;
当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耳机没有产生啸叫时,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时,如果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启动状态,则关闭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如果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关闭状态,则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
当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未发生改变时,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6.一种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啸叫检测,得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第二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耳机佩戴状态检测,得到当前耳机佩戴状态,并根据先前检测得到的耳机佩戴状态,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耳机啸叫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耳机佩戴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来控制耳机啸叫抑制的开启和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麦克风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麦克风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序列;
对所述信号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频域信号计算信号功率谱,并根据所述信号功率谱中的最大值和平均值确定峰均比;
将所述峰均比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峰均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耳机产生啸叫,若所述峰均比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耳机没有产生啸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电容传感器和/或所述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值进行平滑处理;
将平滑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平滑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佩戴状态,若平滑处理后的所述信号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耳机佩戴状态为非佩戴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耳机啸叫检测结果,在确定耳机产生啸叫时,启动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在确定所述耳机没有产生啸叫时,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结果,在确定耳机佩戴状态发生改变时,如果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启动状态,则关闭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如果所述耳机啸叫抑制处在关闭状态,则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关闭状态;在确定耳机佩戴状态未发生改变时,维持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启动状态或关闭状态。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所述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
CN202010723396.8A 2020-07-24 2020-07-24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Pending CN113973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396.8A CN113973246A (zh) 2020-07-24 2020-07-24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396.8A CN113973246A (zh) 2020-07-24 2020-07-24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246A true CN113973246A (zh) 2022-01-25

Family

ID=7958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3396.8A Pending CN113973246A (zh) 2020-07-24 2020-07-24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32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3141A (zh) * 2022-06-29 2022-10-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0704A (ja) * 2006-03-07 2007-09-20 Sharp Corp 騒音キャンセルヘッドフォン、及びその特性ばらつき調整方法
CN102300140A (zh) * 2011-08-10 2011-12-2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耳机的语音增强方法、装置及降噪通信耳机
JP2012231203A (ja) * 2011-04-25 2012-11-22 Audio Technica Corp 集音器
CN109040889A (zh) * 2018-07-27 2018-1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降噪耳机及其反馈电路
CN110430520A (zh) * 2019-08-12 2019-11-08 会听声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设计装置及耳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0704A (ja) * 2006-03-07 2007-09-20 Sharp Corp 騒音キャンセルヘッドフォン、及びその特性ばらつき調整方法
JP2012231203A (ja) * 2011-04-25 2012-11-22 Audio Technica Corp 集音器
CN102300140A (zh) * 2011-08-10 2011-12-2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耳机的语音增强方法、装置及降噪通信耳机
CN109040889A (zh) * 2018-07-27 2018-1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降噪耳机及其反馈电路
CN110430520A (zh) * 2019-08-12 2019-11-08 会听声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设计装置及耳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3141A (zh) * 2022-06-29 2022-10-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1767B2 (en) Speaker protection excursion oversight
US9014382B2 (en) Controller for a headphone arrangement
CN111800688B (zh) 一种主动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27899A1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JP5927558B2 (ja) ハウリング検出装置、ハウリング抑制装置、およびハウリング検出方法
CN112954115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8160506A (ja) 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音声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出力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CN107358964B (zh) 用于检测在变化的环境中的警戒信号的方法
WO2017032012A1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2261532B (zh) 耳机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EP402101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wind noise of earphone, and earphone
CN113973246A (zh) 耳机啸叫抑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2055296A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WO2023178869A1 (zh)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JP6067391B2 (ja) 信号音量に基いた信号利得の適合時のピーク検出
EP402101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wind noise of earphone
GB2559012A (en) Speaker protection excursion oversight
JP3804569B2 (ja) 文章読み上げ装置、文章読み上げ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247358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692843B (zh) 一种声音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40078995A1 (e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with impulse detection and suppression
WO2023243344A1 (ja) 聴取装置および聴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6887126A (zh) 杂音消除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880691A (zh) 一种耳机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98242A (zh) 耳机音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6

Address after: Room 1903, 19 / F, building D, Zhizhen building, No. 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Applicant after: Bird innova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room 1801, block D, Zhizhen building, 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XIAONIAO TING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