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171A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73171A CN113973171A CN202010717497.4A CN202010717497A CN113973171A CN 113973171 A CN113973171 A CN 113973171A CN 202010717497 A CN202010717497 A CN 202010717497A CN 113973171 A CN113973171 A CN 1139731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camera
- processed
- region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56002 Anthonomus pomo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9 fusion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所述多摄摄像模组包括:第一摄像单元,设有第一光轴;具有变焦功能的第二摄像单元,设有第二光轴;以及,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移动机构。这样,所述多摄摄像模组的结构配置使得其能够基于其与被摄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光学变焦,以使得在取景画面中同时包含近景和远景时,所述多摄摄像模组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以使得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领域,尤其涉及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拍摄功能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摄像模组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拍摄功能和成像质量的要求,近年来,摄像模组经历了从单摄摄像模组到多摄摄像模组的变化,例如,部分厂商在结构配置上将广角模组和长焦模组结合以形成双摄摄像模组。
由广角模组和长焦模组构成的双摄摄像模组,其图像由广角模组和长焦模组所采集的图像合成,然而,由于长焦模组的焦距固定且视场角较小,其对广角摄像模组所采集的图像的补偿有限,难以提升图像的清晰度。
为了解决在摄像模组的取景画面中同时包含近景和远景时图像整体清晰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摄像模组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原先双摄摄像模组的基础上再增加额外的模组(例如,再增加一个焦距适中,视场角适中的模组);又如,为摄像模组配置光学防抖结构,以通过光学防抖结构调整光学镜头相对于感光芯片的位置并获得多张图像,再将多张图像进行合成,以提升清晰度。
但是,这些方案都不能从本质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原因在于:在上述摄像模组的设计方案中,摄像模组的焦距是固定的,而被摄目标与摄像设备之间的距离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在其获得的多张图片中,被摄目标的某些部分会不清晰,导致其所合成的图像的成像质量也难以提升。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模组结构设计方案,以解决上述解决问题,为使用者提供更优的拍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多摄摄像模组的结构配置使得其能够基于其与被摄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光学变焦,以使得在取景画面中同时包含近景和远景时,所述多摄摄像模组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以使得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其中,所述多摄摄像模组配置有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并且,所述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与其他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被改变,以使得所述多摄摄像模组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从而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其中,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与其他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通过移动机构被改变,以使得所述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能够更好对其他摄像单元所采集的图像进行补偿(或者,其他处理方式),以使得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其中,具有光学变焦的摄像单元所设定的光轴与往趋向于其他摄像单元所设定的光轴倾斜,以使得所述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的成像范围能够更好地对齐于其他摄像模组所采集的图像中待处理的部分,从而所述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能够更好对其他摄像单元所采集的图像进行补偿,以提高最终合成的图像的成像效果。
通过下面的描述,本申请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目的或优势,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摄摄像模组,其包括:
第一摄像单元,设有第一光轴;以及
具有变焦功能的第二摄像单元,设有第二光轴;以及
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移动机构。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移动机构,被配置为基于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调整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光轴以趋向于所述第一光轴的方向倾斜,以与所述第一光轴形成一夹角。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之间所成的夹角为0.1°至45°。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之间所成夹角的范围为0.1°至10°。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被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以通过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来改变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壳体,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载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与壳体之间且相互对应的线圈-磁石对。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移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所述载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滚珠,以通过所述滚珠使得所述载体被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移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延伸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载体的外侧壁之间的弹性元件,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使得所述载体被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根据本申请的多摄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的第一视场角大于60°,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最大第二视场角小于30°。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摄像系统,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以及
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摄摄像模组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所述调整指令。
在根据本申请的摄像系统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融合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其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
基于所述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进行光学变焦并获得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
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其中,在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过程中,获得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至少一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及
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相对较低的至少一区域为所述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接收待处理区域指定指令;以及,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指定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基于默认设定,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一图像设定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像素数量Mx和My;确定所述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设定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像素数量Nx和Ny;以及,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包括:响应于Nx>Mx且Ny>M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使得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对齐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包括:响应于Mx大于Nx,确定所述Mx与Nx之间的第一整数倍关系;响应于My大于Ny,确定所述My与Ny之间的第二整数倍关系;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整数倍关系和所述第二整数倍关系,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沿着所述X方向移动至少一第一整数倍次;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至少一第二整数倍次。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在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过程中,获得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至少一变焦后的第二图像,包括:每移动一次,获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多张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其中,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包括: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多张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所述融合图像。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基于预标定的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平移位置的对应表,生成所述调整指令。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方法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基于预标定的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平移位置的对应表,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申请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的另一示意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像模组的第一摄像单元和第二摄像单元的取景框的示意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的又一示意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中第二摄像单元的示意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中第二摄像单元的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
图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示例性多摄摄像模组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摄摄像模组10被阐明,其中,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结构配置使得其能够基于其与被摄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光学变焦,以使得在取景画面中同时包含近景和远景时,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以使得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具体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配置有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并且,所述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与其他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被改变,以使得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从而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具有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与其他摄像单元指的是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中在结构上集成的不同摄像单元,而不是指在结构上分离的摄像模块。具体地,在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中,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摄像单元通过模塑等工艺整体成型以制成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且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作为整体与其他外设设备,比如,图像处理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包括第一摄像单元11、第二摄像单元12,以及,被配置为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移动机构13,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为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即,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焦距能作出调整)。也就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包括两个摄像单元的多摄摄像模组10为示例,当然,在本申请其他示例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摄像单元,对此,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
如图1所示,在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被实施为具有固定等效焦距的常规摄像模组,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为具有光学变焦能力的摄像模组。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包括感光芯片121、位于所述感光芯片121设定的感光路径上的至少一透镜组1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透镜组122中至少部分透镜以进行光学变焦的驱动组件123。
更明确地,在如图1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透镜组122包括第一透镜组124和第二透镜组125,所述驱动组件123包括第一驱动元件127和第二驱动元件128,其中,第一驱动元件127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组124中至少部分透镜移动以进行光学变焦,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28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透镜组125整体进行移动以进行光学对焦,从而对光学变焦后图像质量下降进行补偿,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在进行光学变焦后具有相对较优的成像质量。也就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透镜组122中包括补偿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125)和变焦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124),所述驱动组件123包括变焦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27)和对焦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128)。
应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透镜组122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透镜组,例如,还包括第三透镜组126,所述第三透镜组126的位置固定作为固定透镜组,对此,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能够缩减,在如图1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感光芯片121的感光路径上用于转折成像光线的反射元件129(例如,棱镜、反射镜等)。也就是,在如图1所示意的示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被实施为潜望式摄像模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可被实施为传统的直立式摄像模组,对此,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同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光学变焦,例如,在本申请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光学镜头为液体镜头,其能够通过通电改变液体镜头的面型来进行光学变焦,对此,同样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
特别地,如图2所示,在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具有相对较大的视场角,也就是,其具有更大的成像视窗(或者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具有更大的取景画面,能拍摄更大空间范围内的景象),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相较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具有相对较小的视场角,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较小。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同时拍摄被摄目标时,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存在至少部分重叠,更明确地,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且如果两者布设距离合适的话,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内。因此,当通过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拍摄被摄目标时,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图像在其内容上存在关联,从而可通过合成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以获得具有更佳成像效果的融合图像。
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第一视场角大于60°,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最大第二视场角小于30°。应可以理解,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进行光学变焦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第二视场角将发生改变,但其视场角最大不会超过30°。
进一步地,虽然在通过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采集被摄目标的图像时,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在内容上存在关联,但在实际图像合成过程中,所述第一图像中待处理区域可能与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没有关联。例如,在一种图像融合方案中,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较低的区域被设置为待处理区域,理想情况下,所述第二图像的内容应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且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这样,才能够通过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以获得被摄目标在全局上具有较高成像质量的图像效果,但在实际成像过程中,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物理位置关系决定(即,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当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第二图像不会与所述第二图像中待处理区域产生对应关系,从而无法通过图像融合处理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为了满足后续图像处理的要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发生调整。特别地,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位置变化通过移动机构13实现,如图1所示。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被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13,以通过所述移动机构13驱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来改变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别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13,被配置为基于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调整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也就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平移结构被配置为基于后续图像处理的要求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中第二摄像单元12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13,包括:壳体131,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31内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载体132,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132与壳体131之间且相互对应的线圈-磁石对133,其中,在被导通后,所述线圈-磁石对133能够驱动所述载体132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移动。特别地,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机构13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所述载体132与所述壳体131之间的滚珠134A,以通过所述滚珠134A使得所述载体132被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31内。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中第二摄像单元12的一变形实施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该变形实施中,所述移动机构13进一步包括延伸于所述壳体131的内侧壁与所述载体132的外侧壁之间的弹性元件134B,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34B使得所述载体132被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31内。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弹性元件134B可被实施为诸如板簧、弹簧、弹片之类的弹性元件134B。
应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位置保持固定,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置通过所述移动机构13进行调整,以实现改变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目的。当然,在本申请其他示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例如,可以将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置保持固定,而将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位置设置为可调;又如,将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置同时设置为可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置可调时,优选地,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能够趋向于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远离第二摄像单元12的一侧,这样,当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被多次移动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能覆盖到整个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的任何部分。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能够更加趋向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的中心区域,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像图像的第一图像能够在内容具有更高的相关度。也就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设定的第二光轴X2以趋向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设定的第一光轴X1的方向倾斜,以与所述第一光轴X1形成一夹角,如图4所示。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轴X1与所述第二光轴X2之间所成的夹角为0.1°至45°,更优选地,该夹角的范围为0.1°至10°。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被阐明,其中,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结构配置使得其能够基于其与被摄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光学变焦,以使得在取景画面中同时包含近景和远景时,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以使得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特别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配置有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并且,所述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像单元与其他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被改变,以使得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能采集到被摄目标在不同景深处的清晰图像,从而最终合成的图像具有更优的成像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13,被配置为基于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调整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
为了说明所述移动机构13的移动方式(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变化方式),以下对适用于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成像方法进行说明。
示意性成像方法
图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适于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成像方法,包括步骤:S110,获得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S120,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S130,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S140,基于所述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位置;S150,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进行光学变焦并获得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S160,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S170,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其中,在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过程中,获得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至少一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及,S180,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
在步骤S110中,获得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如前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同时拍摄被摄目标时,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存在至少部分重叠。更明确地,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且如果两者布设距离合适的话,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内。因此,当通过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拍摄被摄目标时,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图像在其内容上存在关联,从而可通过合成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以获得具有更佳成像效果的融合图像。
在步骤S120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这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待处理区域的选择与图像最终合成效果有关,例如,当图像最终合成效果被设定为生成被摄目标在全局都具有较高成像质量的图像时,所述待处理区域可被设置为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待补偿的区域,也就是,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较低的区域为所述待处理区域。再如,当图像最终合成效果被设定为虚化被摄目标的取景场景中的背景部分时,所述待处理区域可被设定为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中间区域部分(通常中间区域部分对应于被摄主体)。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选择标准后,可至少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在本申请一示例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的过程,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相对较低的至少一区域为所述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诸如Brenner梯度函数、Tenengrad梯度函数、Laplacian梯度函数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相对较低的至少一区域为所述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的成像质量较低的区域可以表示图像中清晰度较低的区域。
在本申请另一示例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的过程,包括:首先,接收待处理区域指定指令;然后,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指定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也就是,在该示例中,所述待处理区域由人为进行设定,具体地,通过使用者施加指定指令确定,其中,所述指定指令包括单击所述第一图像的相应区域、双击所述第一图像的相应区域等,对此,并不为本申请所局限。
在本申请又一示例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基于默认设定,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也就是,在该示例中,基于系统的默认设定,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待处理区域是使用者自己选择或者系统默认设定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可以基于后续描述的步骤S150中的操作进行自动光学变焦,也可以是通过使用者选择变焦倍率或者是系统默认的变焦倍率进行光学变焦。
在步骤S130中,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这里,所述调整指令用于驱动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位置。
也就是,在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后,改变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的内容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例如,在本申请上述一示例中,所述待处理区域为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待补偿的区域,相应地,步骤S130的目的在于生成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的内容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调整指令。
这里,在步骤S160中,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的具体过程会再次出现,故在此处不先具体展开。
在步骤S140中,基于所述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位置。也就是,基于所述调整指令,驱动所述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采集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的内容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
在步骤S150中,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进行光学变焦并获得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如前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具有光学变焦能力,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能够基于其与被摄目标之间的距离或所述第二图像的清晰度进行光学变焦,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能够采集到被测目标的具有相对较高成像质量的第二图像。
在步骤S160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用于驱动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
具体来说,在本申请一示例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的过程,首先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一图像设定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像素数量Mx和My;然后,确定所述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设定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像素数量Nx和Ny;接着,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当Nx>Mx且Ny>My时,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的过程,包括:响应于Nx>Mx且Ny>M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使得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对齐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也就是,当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中所述待处理区域时,此时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以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中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重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实施中,近乎重合即可)。
反之,当Nx小于Mx或者当Nx小于My时,分别计算Mx与Nx和My与Ny之间的整数倍数关系(存在余数时,倍数加1),获取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在X方向和Y方向上分别要移动的次数,以多次移动第二摄像单元12,使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多个成像视窗能够覆盖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成像视窗中所述待处理区域。相应地,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的过程,还包括:响应于Mx大于Nx,确定所述Mx与Nx之间的第一整数倍关系;响应于My大于Ny,确定所述My与Ny之间的第二整数倍关系;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整数倍关系和所述第二整数倍关系,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沿着所述X方向移动至少一第一整数倍次;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至少一第二整数倍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其他示例中,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移。例如,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移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位置来确定。具体地,可设定所述待处理区与的中心的位置为(x1,y1),则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所需的平移量d(x,y)=k(x1,y1),其中k为平移参数,其可以由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和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参数计算得出,相关的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和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的光轴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视场角大小、像面尺寸等。
或者,可以通过标板标定的方式获取平移参数k。在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前设置一标板,改变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焦距,使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变焦倍率变化,平移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并记录其平移量,获取该变焦倍率下,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所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上的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平移量。然后,改变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变焦倍率,获取多组不同的光学变焦模组变焦倍率下,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所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上的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平移量,通过多组数据,计算平移参数k。
又如,可通过构建变焦倍率-平移量对照表来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平移量。具体地,在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前方设置一标板,改变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焦距,使其变焦倍率变化,平移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并记录其平移量,获取该变焦倍率下,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所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上的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平移量。改变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变焦倍率,获取多组不同的光学变焦模组变焦倍率下,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所采集的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上的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平移量,得到变焦倍率-平移量对照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可依照该对照表,获取在不同变焦倍率下,其平移量与画面平移量之间的关系。
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基于预标定的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平移位置的对应表,生成所述调整指令。
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基于预标定的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平移位置的对应表,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
在步骤S170中,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13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其中,在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过程中,获得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至少一变焦后的第二图像。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中,可每移动一次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便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多张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
相应地,结合步骤S130和S140以及步骤S160和S170可知,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方法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被改变了两次:一次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进行光学变焦之前,另一次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光学变焦后。也就是,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方法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位置被所述移动机构13改变了两次,其中,第一次改变的目的在于将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移动至大致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位置以进行光学变焦,另一次的目的在于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能够完全地覆盖所述待处理区域。特别地,当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大于所述待处理区域时,另一次移动的目的通过一次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实现;当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小于所述待处理区域时,另一次移动的目的通过多次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使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的成像视窗移动所形成的组合视窗完全地覆盖所述待处理区域的方式实现。
在步骤S180中,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包括: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多张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所述融合图像。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方法被阐明,其中,所述成像方法的实施依托于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在结构配置上的优化与改进。也就是,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结构配置层面的优化为所述成像方法实施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从而藉由所述成像方法和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硬件配置,方能为使用者提供更优的视觉体验。
示意性摄像系统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摄像系统。
图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摄像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所述摄像系统30包括如上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10以及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的处理器20,其中,所述处理器2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所述调整指令。相应地,在接收到所述调整指令后,所述移动机构13基于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相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进一步被配置为融合所述第一摄像单元11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12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
示意性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电子设备主体90和被组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90的如上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1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优选地被配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90的背面,以被配置为后置摄像模组,当然,其也可被配置为所述电子设备主体90的前面,以被配置为前置摄像模组。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主体90包括屏幕和集成电路,其中,所述屏幕可用于显示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所采集的图像数据,所述集成电路可用于处理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所采集的图像数据,以控制所述多摄摄像模组10实现其成像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3)
1.一种多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摄像单元,设有第一光轴;
具有变焦功能的第二摄像单元,设有第二光轴;以及
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被配置为基于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调整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光轴以趋向于所述第一光轴的方向倾斜,以与所述第一光轴形成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之间所成的夹角为0.1°至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之间所成夹角的范围为0.1°至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被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以通过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来改变所述第一摄像单元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壳体,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载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与壳体之间且相互对应的线圈-磁石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所述载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滚珠,以通过所述滚珠使得所述载体被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延伸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载体的外侧壁之间的弹性元件,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使得所述载体被悬持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的第一视场角大于60°,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最大第二视场角小于30°。
11.一种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以及
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多摄摄像模组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中的待处理区域生成所述调整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融合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多摄摄像模组。
14.一种摄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摄像单元采集的被摄目标的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第二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
基于所述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至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进行光学变焦并获得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
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
基于所述第二调整指令,驱动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其中,在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过程中,获得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至少一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及
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成像质量相对较低的至少一区域为所述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
接收待处理区域指定指令;以及
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域指定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包括:基于默认设定,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待处理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一图像设定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像素数量Mx和My;
确定所述映射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设定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像素数量Nx和Ny;以及
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包括:
响应于Nx>Mx且Ny>M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调整指令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使得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对齐于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基于所述Mx、My、Nx和Ny,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包括:
响应于Mx大于Nx,确定所述Mx与Nx之间的第一整数倍关系;
响应于My大于Ny,确定所述My与Ny之间的第二整数倍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整数倍关系和所述第二整数倍关系,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沿着所述X方向移动至少一第一整数倍次;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至少一第二整数倍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在移动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过程中,获得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至少一变焦后的第二图像,包括:每移动一次,获得所述第二摄像单元采集的该被摄目标的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多张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
其中,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融合图像,包括:融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多张变焦后的第二图像以获得所述融合图像。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调整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基于预标定的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平移位置的对应表,生成所述调整指令。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变焦后的第二图像映射到所述第一图像的映射图像与所述待处理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生成第二调整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的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基于预标定的所述待处理区域的中心与所述映射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的平移位置的对应表,生成所述第二调整指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17497.4A CN113973171B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CN202180059015.3A CN116114243A (zh) | 2020-07-23 | 2021-06-15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PCT/CN2021/100025 WO2022017069A1 (zh) | 2020-07-23 | 2021-06-15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17497.4A CN113973171B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73171A true CN113973171A (zh) | 2022-01-25 |
CN113973171B CN113973171B (zh) | 2023-10-10 |
Family
ID=7958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17497.4A Active CN113973171B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CN202180059015.3A Pending CN116114243A (zh) | 2020-07-23 | 2021-06-15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59015.3A Pending CN116114243A (zh) | 2020-07-23 | 2021-06-15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3973171B (zh) |
WO (1) | WO202201706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35450A (zh) * | 2023-01-30 | 2023-11-2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7597B1 (en) * | 1999-01-21 | 2003-07-01 | Nec Corporation | Image input method, image inpu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
EP2018049A2 (en) * | 2007-07-18 | 2009-01-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assembling a panoramic image, method of providing a virtual 3D projection of a panoramic image and camera therefor |
CN103379256A (zh) * | 2012-04-25 | 2013-10-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357990A (zh) * | 2016-08-29 | 2017-01-25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防抖功能的双摄像头装置 |
CN109309796A (zh) * | 2017-07-27 | 2019-02-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多个相机获取图像的电子装置和用其处理图像的方法 |
CN110460783A (zh) * | 2018-05-08 | 2019-11-15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22268A1 (en) * | 2008-07-10 | 2011-05-26 | Akihiro Okamoto | Imaging device |
JP6027308B2 (ja) * | 2011-07-19 | 2016-11-16 | 株式会社エルモ社 | 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5827932A (zh) * | 2015-06-30 | 2016-08-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合成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10650330B (zh) * | 2018-06-26 | 2021-08-10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阵列摄像模组测试方法及其标板装置 |
WO2020237565A1 (zh) * | 2019-05-30 | 2020-12-03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目标追踪方法、装置、可移动平台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7-23 CN CN202010717497.4A patent/CN113973171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15 WO PCT/CN2021/100025 patent/WO202201706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6-15 CN CN202180059015.3A patent/CN1161142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7597B1 (en) * | 1999-01-21 | 2003-07-01 | Nec Corporation | Image input method, image inpu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
EP2018049A2 (en) * | 2007-07-18 | 2009-01-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assembling a panoramic image, method of providing a virtual 3D projection of a panoramic image and camera therefor |
CN103379256A (zh) * | 2012-04-25 | 2013-10-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357990A (zh) * | 2016-08-29 | 2017-01-25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防抖功能的双摄像头装置 |
CN109309796A (zh) * | 2017-07-27 | 2019-02-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多个相机获取图像的电子装置和用其处理图像的方法 |
CN110460783A (zh) * | 2018-05-08 | 2019-11-15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35450A (zh) * | 2023-01-30 | 2023-11-2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14243A (zh) | 2023-05-12 |
WO2022017069A1 (zh) | 2022-01-27 |
CN113973171B (zh) | 2023-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25479B2 (en) | Dual aperture zoom digital camera | |
EP3151536B1 (en) | Image capturing terminal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 |
JP6486656B2 (ja) | 撮像装置 | |
US11696028B2 (en) | Blur correction device,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 |
CN105530431A (zh) | 一种反射式全景成像系统及方法 | |
KR100803504B1 (ko) | 듀얼 카메라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 |
JPH11341522A (ja) | 立体画像撮影装置 | |
CN112019734B (zh) |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635347B2 (en) | Stereoscopic relay optics | |
CN103747183A (zh) | 一种手机拍摄对焦方法 | |
US20170299842A1 (en) | Electronic binoculars | |
CN110022433A (zh) |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220035970A (ko) | 광학 이미지 안정화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 |
JP6444025B2 (ja) | 光学機器 | |
WO2022017069A1 (zh)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成像方法 | |
CN107147848B (zh) | 自动对焦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实时视频采集系统 | |
JP2013162416A (ja) |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1149349B (zh) | 摄影装置和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JP2010210691A (ja) | 立体撮像装置 | |
US20200049937A1 (en) | Lens module | |
CN114070997A (zh) | 多摄摄像模组、摄像系统、电子设备和自动变焦成像方法 | |
JPH0993481A (ja) | 交換レンズ式カメラシステム | |
CN112788201A (zh) | 摄像系统 | |
JP2002214515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22016112A (ja) | 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