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6624B -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6624B
CN113966624B CN202080041022.6A CN202080041022A CN113966624B CN 113966624 B CN113966624 B CN 113966624B CN 202080041022 A CN202080041022 A CN 202080041022A CN 113966624 B CN113966624 B CN 113966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ctive
message
time
channel
synchro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10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6624A (zh
Inventor
蒲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66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6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6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6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同步通信方法包括:若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101),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102);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向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103)。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实现无连接同步通信方式中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

Description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连接同步通信是通过非连接模式的广播链路实现同步传输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蓝牙技术中。
在蓝牙V5.2版本(Bluetooth LE Audio V5.2)实现的无连接同步通信是通过广播同步(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s,BIS)协议实现的,通过BIS协议发送端主设备以广播的形式在信道中发送同步消息,接入同一信道的接收端从设备通过监听广播接收同步消息。
因此,现有的技术基于BIS协议实现无连接同步通信时,主从设备间的通信只由主设备向从设备广播同步消息,主从设备之间只进行单向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无连接同步通信方式中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应用于从设备端,所述方法包括:若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选取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应用于主设备端,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收步骤;所述第一接收步骤包括: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所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所述第一交互信道为所述从设备端从所述K个交互信道中选取的用于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发送所述交互消息的交互信道;或者,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K个交互信道发送出来;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或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中的同一个偏移时间;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时间间隔为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开始之间的时间段;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同步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同步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从设备端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并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向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可以在无连接同步通信中,在不影响同步消息传输的情况下,实现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并且,本方案中,需要交互时由从设备端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主设备端只需要基于该第一通信资源接收交互消息,实现流程简单,对于处于一对多通信模式中的主设备端而言,需要承担的额外内存开销及处理负担都较小;进而,对于内存开销及处理负担一定的主设备端而言,可以允许其支持与较多的从设备端交互。
例如,所述第一交互信道为所述从设备端内部预设的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包括: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分别发送所述交互消息,供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依次接入所述K个交互信道的过程中,在接入所述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所述交互消息;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所述时间间隔;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本实例中,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为多个,从设备端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作为第一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可以在从设备端较多的情况下,降低由于多个从设备端均在同一个交互信道上发送交互信道而导致干扰的可能性,即,在从设备端较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方案的抗干扰性能更好些。
例如,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包括所述从设备端内部预设的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交互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包括: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K个交互信道发送所述交互消息,供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K个交互信道中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的过程中,接收所述交互消息;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所述时间间隔;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从设备端与主设备端另外的一种发送和接收的配合方式,以使得主设备端能够接收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本实施例中,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从设备端在发送交互消息时轮询所有交互信道,而主设备端保持接入在选定的目标交互信道中,主设备端不需要频繁切换交互信道,可以降低功耗以及处理负担,从而对于一对多通信模式中的主设备端而言,有利于支持与更多从设备端进行交互。
例如,所述选取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包括:根据接收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的信道,确定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从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中,选取所述第一交互信道。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接收同步消息的信道来计算出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即,不同的时间间隔内,计算出来的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可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基于该实时计算出来的交互信道实现交互消息的传输,能够提高交互的安全性。
例如,所述交互消息为携带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消息;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之后,还包括: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携带所述从设备端的交互内容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消息或所述第三消息中。本实施例中,第二交互消息并不携带交互内容,而携带第二通信资源,因此其数据长度明显减小,其中,如果将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携带在第三交互消息中,可以将第二交互消息的数据长度缩减到最小化。本实施例中,从设备端减小基于第一通信资源发送的交互消息的数据长度,从而来降低多个从设备端同时发送第二交互消息造成干扰的可能性;第二交互消息携带的第二通信资源可以明确告知主设备端接收交互内容的时间和信道,从而可以尽可能避免主设备端在接收携带交互内容的第三交互消息时,由于多个从设备端在相同时间和信道内同时发送第三交互消息而导致的干扰,提高接收交互内容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资源预先存储在所述从设备端,且所述从设备端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从设备端存储的第二通信资源均不相同。本实施例中,就可以基本避免由于数据干扰导致多个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内容无法被主设备端准确且高效地接收到。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时间间隔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申请第九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部分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应用于从设备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判断是否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若是,进入步骤102,若否,结束。
步骤102,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
步骤103,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向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同步通信方法用于在无连接同步通信中实现主设备端与从设备端的交互;现有的无连接同步通信通常采用广播同步(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s,简称BIS)传输方式。例如,基于低功耗蓝牙实现的蓝牙广播音频技术中,使用BIS协议进行音频数据的同步传输。其中,无连接同步通信中发送消息的主设备即可以理解为主设备端,无连接同步通信中接收消息的从设备即可以理解为从设备端。
比如,在多人会议的例子中,主设备端为会议音频播放设备,听众、主持人分别使用从设备端,例如蓝牙耳机。主设备端将会议音频数据同步传输给多个从设备端。现有的多人会议中,主设备端以BIS这个非连接的方式来将音频数据广播出去,不会理会各个从设备端的状态;各个从设备端通过BIS协议同步接收音频数据,然后进行播放或使用。当听众、主持人有疑问需要暂停会议音频或实现其他控制时,以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而本实施例的同步通信方法中,主设备端可以与从设备端互通消息,从而主设备端可以获知听众、主持人想要暂停会议音频或实现其他控制的意愿,并作出反应。
再比如,在课堂教学的例子中,老师使用的设备作为主设备端,学生使用的设备作为从设备端,以现有的采用BIS的传输方式,只能实现老师发言,学生听讲,无法实现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当某个学生想要发言时,无法向老师示意;而本实施例的同步通信方法中,老师使用的主设备端可以与学生使用的从设备端互通消息,从而老师可以获知学生的发言需求,与学生实现互动。
本实施例中,从设备端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并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基于第一通信资源向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可以在无连接同步通信中,在不影响同步消息传输的情况下,实现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并且,本方案中,需要交互时由从设备端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主设备端只需要基于该第一通信资源接收交互消息,实现流程简单,对于处于一对多通信模式中的主设备端而言,需要承担的额外内存开销及处理负担都较小;进而,对于内存开销及处理负担一定的主设备端而言,可以允许其支持与较多的从设备端交互。
在步骤102中,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该第一交互信道为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选取的第一交互信道可以由主设备端和从设备端预先协商好并记录在本地。
本实施例中,选取的第一通信资源中的第一交互信道为一个,该第一交互信道可以是在从设备端和主设备端预先记录的;或者,也可以是主设备端告知从设备端的。主设备端告知从设备端的方式,可以是,主设备端将该指定信道被携带在同步消息的控制子事件中发送至从设备端,或,在从设备端同步上主设备端之前,主设备端将该指定信道携带在BIG Info字段发送至从设备端。该指定信道可以是从设备接收同步消息的信道,也可以是与接收同步消息的信道不同的另一个信道。
在步骤103中,从设备端在同步上主设备端后,可以在本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后到下次同步消息接收之前的时间间隔内,通过该预先协商好的第一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其中,可以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任意时刻发送交互消息;主设备端可以在本次同步消息广播完成后到下次同步消息广播开始前的时间间隔内,接入该第一交互信道以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
其中,第一通信资源还可以包括第一偏移时间;第一偏移时间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第一偏移时间的时间长度小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如图2所示,以一次同步消息作为一次广播同步组(Broadcast Isochronous Groups,简称BIG)事件,每个同步消息可以包含多个BIS子事件(BIS Subevent),和一个控制子事件(Control Subevent),两个BIG事件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其中,图中展示了BIG event N、BIG event N+1,以及,BIG event N中包含的BISSubevent1、BIS Subevent 2、BIS Subevent3、Control Subevent,BIG event N+1中也包含的BIS Subevent1、BIS Subevent 2、BIS Subevent3、Control Subevent。
当第一通信资源还包括第一偏移时间时,步骤103为,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后的第一偏移时间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向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
本实施例中,交互消息可以是携带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和交互内容的第一消息,从而,主设备端接收该第一消息后,即可知晓该从设备端的身份并对该从设备端的需求进行及时回应。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交互信道的数量为K个,且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交互信道为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从设备端和主设备端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发送策略和接收策略,实现从设备端和主设备端的交互。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判断是否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若是,进入步骤202,若否,结束。
步骤202,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
步骤203,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分别发送交互消息,供主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依次接入K个交互信道的过程中,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交互消息。
上述步骤20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202中,第一交互信道为从设备端内部预设的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即,主设备端支持多个交互信道,从设备端可以从K个交互信道中选择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来发送交互消息。
在步骤203的一个例子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可以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具体的说,从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内,在该第一交互信道上发送交互信息;即,对于该交互消息,会发送K次。主设备端会轮询K个交互信道,即主设备端在各时间间隔内依次接入K个交互信道;所以,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主设备端总有一次能够接入从设备端选择的第一交互信道中,从而接收交互消息。其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也可以分别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内的偏移时间;该偏移时间可以由从设备端和主设备端预先协商得到,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偏移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K=3,时间间隔为60ms,3个时间段的设定可以为:第1个时间段为第1个时间间隔内的10ms~30ms(偏移时间);第2个时间段为第2个时间间隔内的20ms~40ms(偏移时间);第3个时间段为第3个时间间隔内的40ms~60ms(偏移时间)。
以下以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为例来具体举例。K为3,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6,27,28;从设备端选取的第一交互信道是26,如第1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第2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为第1个时间间隔,第2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第3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为第2个时间间隔;第3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第4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为第3个时间间隔;从设备端在第1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26发送交互消息,在第2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26发送交互消息,第3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26发送交互消息,即对于该交互消息总共发送3次。主设备端在该3个时间间隔内依次接入该3个交互信道,如果主设备端是以26,27,28的顺序接入交互信道,那么,在从设备端第1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如果主设备端是以27,28,26的顺序接入交互信道,那么,在从设备端第3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如果主设备端是以28,26,27的顺序接入交互信道,那么,在从设备端第2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
在步骤203的另一个例子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且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即,从设备端可以将同一个时间间隔分成K个时间段,且在每个时间段内发送交互消息;对应的,主设备端也将同一个时间间隔分成K个时间段,且在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K个交互信道,对于主设备端而言,总有一次能够接入从设备端选取的第一交互信道以接收交互消息。较佳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相等,即,同一个时间间隔被均分成K个时间段。或者,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也可以小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且K个时间段为该时间间隔内的不重叠的K个偏移时间。例如,K=3,时间间隔为60ms,3个时间段的设定可以为:第1个时间段为该时间间隔内的10ms~20ms,第2个时间段为该时间间隔内的20ms~30ms,第3个时间段为该时间间隔内的30ms~40ms。
以下以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为例来具体举例。K为3,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6,27,28;从设备端选的第一交互信道是26;若时间间隔T=60ms,此时,3个时间段分别为0~20ms、20ms~40ms、40ms~60ms。从设备端在0~20ms内发送交互消息、在20ms~40ms内发送交互消息、在40ms~60ms内发送交互消息,即对于该交互消息总共发送3次。主设备端在3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3个交互信道,如果主设备端是以26,27,28的顺序接入交互信道,那么,在从设备端第1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如果主设备端是以27,28,26的顺序接入交互信道,那么,在从设备端第3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如果主设备端是以28,26,27的顺序接入交互信道,那么,在从设备端第2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
本实施例中,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为多个,从设备端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作为第一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可以在从设备端较多的情况下,降低由于多个从设备端均在同一个交互信道上发送交互信道而导致干扰的可能性,即,在从设备端较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方案的抗干扰性能更好些。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从设备端和主设备端相互配合的发送和接收策略不同。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是否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若是,进入步骤302,若否,结束。
步骤302,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
步骤303,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K个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供主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K个交互信道中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的过程中,接收交互消息。
上述步骤30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302中,选取的第一通信资源包括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交互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在步骤303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可以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或者,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且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或者,连续的K个时间段也可以分别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内的偏移时间,该偏移时间可以由从设备端和主设备端预先协商得到,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偏移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小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且K个时间段为该时间间隔内的不重叠的K个偏移时间。本实施例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概念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从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中,分别通过K个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即,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每个时间段内,从设备端都会选择一个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且每个时间段内选择的交互信道都不相同。主设备端会从K个交互信道中选择一个交互信道作为目标交互信道,且在K个时间段中保持接入在该目标交互信道中,由于从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中会依次接入K个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所以必然有一个时间段中,从设备端通过该目标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从而主设备端在该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必然能够接收到该交互消息。
以下为具体举例。K为3,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6,27,28。从设备端在连续的3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3个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即,如第1个时间段内通过交互信道26发送交互消息,第2个时间段内通过交互信道27发送交互消息,第3个时间段内通过交互信道28发送交互消息。主设备端从这3个交互信道中选择一个交互信道作为目标交互信道,并在这3个时间段内均接入该目标交互信道,以接收交互消息;若主设备端选择的目标交互信道为26,那么,在从设备端第1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若主设备端选择的目标交互信道为27,那么,在从设备端第2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若主设备端选择的目标交互信道为28,那么,在从设备端3次发送该交互消息时主设备端能接收到。
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从设备端与主设备端另外的一种发送和接收的配合方式,以使得主设备端能够接收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本实施例中,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从设备端在发送交互消息时轮询所有交互信道,而主设备端保持接入在选定的目标交互信道中,主设备端不需要频繁切换交互信道,可以降低功耗以及处理负担,从而对于一对多通信模式中的主设备端而言,有利于支持与更多从设备端进行交互。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与第一、或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不是预先协商好的,而是根据预设算法实时确定出来的。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判断是否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若是,进入步骤402,若否,结束。
步骤402,根据接收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的信道,确定主设备端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
步骤403,从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中,选取第一交互信道;
步骤404,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向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
上述步骤40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从设备端预置有用于计算扩展信道的算法,该算法以从设备端接收第N次同步消息的信道为输入参数,可以计算出主设备端在第N次时间间隔内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第N次时间间隔是指第N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第N+1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主设备端,也预置有该用于计算扩展信道的算法,由于当从设备端同步上主设备端后,主设备端广播同步消息的信道就是从设备端接收同步消息的信道,因此,主设备端根据广播第N次同步消息的信道计算出来的该主设备端在第N次时间间隔内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与从设备端根据接收第N次同步消息的信道计算出来的该主设备端在第N次时间间隔内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是相同的。
其中,主设备端广播同步消息的信道并非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计算出来的主设备端在不同次时间间隔内支持的K个信道可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预设规则为K个信道分配标签号;该预设规则可以是,按照K个信道被计算出来的先后顺序,为K个信道分配标签号,越先计算出来的,标签号越小。从设备端在选择交互信道时是根据标签号选择的。具体如下。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交互信道为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该第一标签号为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步骤404具体可以为:从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从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分别发送交互消息,供主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分别接入K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的过程中,在接入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交互消息。
其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或者,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且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本实施例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概念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种情况,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以K=3为例,此时,计算出的主设备端在连续的3次时间间隔内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可能是不一样;比如,第1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5,28,30,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第2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9,15,07,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第3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03,09,33,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即,25,29,03同属于一个标签1号,28,15,09同属于一个标签2号,30,07,33同属于一个标签3号。
如果从设备端选取的第一标签号是标签1号,那么,在连续的3次时间间隔内,从设备端都会通过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即,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通过编号为25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在第2次时间间隔内通过编号为29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在第3次时间间隔内通过编号为03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
主设备端在连续的3次时间间隔内会依次接入3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该例子中,主设备端以标签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轮询,即,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通过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发送交互消息,在第2次时间间隔内通过标签2号对应的交互信道15发送交互消息,在第3次时间间隔内通过标签3号对应的交互信道33发送交互消息。该例子中,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就能够接收到交互信息。如果从设备端选择的第一标签号不同,或者,主设备端轮询的次序不同,主设备端可能在第2次时间间隔内,或在第3次时间间隔内接收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
第二种情况,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且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以K=3为例,此时,对于同一个时间间隔,主设备端计算出的在连续的3次时间段内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与从设备端计算出的在连续的3次时间段内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是一样的。比如,该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5,28,30,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如果时间间隔T=60ms,可以将时间间隔T均分成三个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为0~20ms、第2个时间段为20ms~40ms、第3个时间段为40ms~60ms。
若从设备端选取的第一标签号为标签1号,那么,在该3个时间段内,从设备端分别通过该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发送交互信道。主设备端也将时间间隔T三等分为3个时间段,并在该3个时间段内分别接入该3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比如,在第1个时间段0~20ms内接入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在第2个时间段20ms~40ms内接入标签2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8,在第3个时间段40ms~60ms内接入标签3号对应的交互信道30。该例子中,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就能够接收到交互信息。如果从设备端选择的第一标签号不同,或者,主设备端轮询的次序不同,主设备端可能在第2次时间段内,或在第3次时间段内接收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
在另一个例子中,步骤404具体可以为: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K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消息,供主设备端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保持接入在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的过程中,接收交互消息。
其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或者,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且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本实施例中,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概念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种情况,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以K=3为例,此时,计算出的主设备端在连续的3次时间间隔中,各时间间隔内支持的交互信道可能是不一样的,且每个时间间隔内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也可能是不一样;比如,第1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5,28,30,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第2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9,15,07,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第3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03,09,33,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
从设备端在连续的3次时间间隔内分别通过3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信息,如,第1次时间间隔内通过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发送交互消息,第2次时间间隔内通过标签2号对应的交互信道15发送交互消息,第3次时间间隔内通过标签3号对应的交互信道33发送交互消息。
主设备端从3个标签号中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标签号,并在连续的3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该目标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上。如主设备端选择的目标标签号为标签1号,则,主设备端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接入在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在第2次时间间隔内接入在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9,在第3次时间间隔内接入在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03。该例子中,由于从设备端是以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这一次序在3个时间间隔内发送交互消息,且主设备端在3次时间间隔内始终在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上接收,因此,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就能够接收到交互信息。如果主设备端选择的目标标签号不同,或者,从设备端轮询的次序不同,主设备端可能在第2次时间间隔内,或在第3次时间间隔内接收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
第二种情况,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且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以K=3为例,此时,计算出的主设备端在连续的3次时间段内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是一样的,都是同一个时间间隔内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比如,该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支持的3个交互信道的编号分别是25,28,30,为其分配的标签号分别为标签1号、标签2号、标签3号。如果时间间隔T=60ms,可以将时间间隔T均分成三个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为0~20ms、第2个时间段为20ms~40ms、第3个时间段为40ms~60ms。
从设备端在连续的3次时间间隔内分别通过3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交互信息,如,第1个时间段0~20ms内通过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发送交互消息,第2个时间段20ms~40ms内通过标签2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8发送交互消息,第3个时间段40ms~60ms内通过标签3号对应的交互信道30发送交互消息。若主设备端选取的目标标签号为标签1号,那么,在该3个时间段内,从设备端保持接入在标签1号对应的交互信道25内。该例子中,在第1次时间间隔内,主设备端就能够接收到交互信息。如果主设备端选择的目标标签号不同,或者,从设备端轮询的次序不同,主设备端可能在第2次时间间隔内,或在第3次时间间隔内接收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接收同步消息的信道来计算出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即,不同的时间间隔内,计算出来的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可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基于该实时计算出来的交互信道实现交互消息的传输,能够提高交互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与第一至三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组合。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该交互消息为携带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交互消息;从设备端在发送完第二交互消息后,还会基于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携带交互内容的第三交互消息。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判断是否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若是,进入步骤502,若否,结束。
步骤502,选取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
步骤503,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第一交互信道向主设备端发送携带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交互消息;
步骤504,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基于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携带从设备端的交互内容的第三消息。
本实施例中,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携带在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中。
步骤501、步骤502与步骤201、步骤202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503和步骤504中,从设备端先在给主设备端发送携带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交互消息,然后再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携带交互内容的第二交互消息;其中,第二通信资源包括第二偏移时长和第二交互信道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偏移时长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第二交互信道可以是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比如,主设备端广播同步消息的信道,或者其他指定信道。
本实施例中,第二交互消息并不携带交互内容,而携带第二通信资源,因此其数据长度明显减小,其中,如果将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携带在第三交互消息中,可以将第二交互消息的数据长度缩减到最小化。本实施例中,从设备端减小基于第一通信资源发送的交互消息的数据长度,从而来降低多个从设备端同时发送第二交互消息造成干扰的可能性;第二交互消息携带的第二通信资源可以明确告知主设备端接收交互内容的时间和信道,从而可以尽可能避免主设备端在接收携带交互内容的第三交互消息时,由于多个从设备端在相同时间和信道内同时发送第三交互消息而导致的干扰,提高接收交互内容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其中,第二通信资源可以预先存储在从设备端,且多个从设备端从设备端内存储的第二通信资源均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基本避免由于数据干扰导致多个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内容无法被主设备端准确且高效地接收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例结合形成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应用于主设备端,该方法包括第一接收步骤。
第一接收步骤包括: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所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交互信道为所述从设备端从所述K个交互信道中选取的用于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发送所述交互消息的交互信道。
或者,第一接收步骤包括: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其中,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K个交互信道发送出来。
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或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中的同一个偏移时间;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时间间隔为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开始之间的时间段;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本实施例中,交互消息为携带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和交互内容的第一消息。
本实施例是与第二或第三实施例对应的实施例,即,本实施例中主设备端与与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的从设备端相互配合,实现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关细节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应用于主设备端,该方法包括第一接收步骤;具体如图7所示。
步骤701,根据广播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的信道,确定主设备端在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
步骤702,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或者,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
其中,步骤702即为上述第一接收步骤。本实施中主设备端执行的步骤7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第四实施例中从设备端执行的步骤402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例子中,K个交互信道被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标签号;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出来;所述第一标签号为所述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步骤702,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具体为,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K个标签号对应的K个交互信道,并通过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接收交互消息。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K个交互信道被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标签号;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K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出来。步骤702,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具体为,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本实施例是与第四实施例对应的实施例,即,本实施例中主设备端与与第四实施例中的从设备端相互配合,实现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第四实施例中的相关细节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应用于主设备端,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图8所示,包含第一接收步骤和第二接收步骤,第一接收步骤为步骤801,第二接收步骤为步骤802。
步骤801,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携带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交互消息;或者,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携带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交互消息。
步骤802,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基于第二通信资源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携带从设备端的交互内容的第三消息。
本实施例是与第五实施例对应的实施例,即,本实施例中主设备端与与第五实施例中的从设备端相互配合,实现主从设备端之间的双向通信。第四实施例中的相关细节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九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9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902;其中,存储器9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901能够执行上述的应用于主设备端的同步通信方法,或者,能够执行上述的应用于从设备端的同步通信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第十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从设备端,所述方法包括:
若需要与主设备端交互,选取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包括第一交互信道;
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
其中,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交互信道为所述从设备端内部预设的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时,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分别发送所述交互消息,供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依次接入所述K个交互信道的过程中,在接入所述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包括所述从设备端内部预设的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时,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K个交互信道发送所述交互消息,供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K个交互信道中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的过程中,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所述时间间隔;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一通信资源,包括:
根据接收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的信道,确定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从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中,选取所述第一交互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交互信道被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标签号;所述第一交互信道为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所述第一标签号为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
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包括:
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所述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分别发送所述交互消息,供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分别接入所述K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的过程中,在接入所述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所述时间间隔;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交互信道被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标签号;
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包括:
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K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所述交互消息,供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保持接入在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的过程中,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所述时间间隔;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资源还包括第一偏移时间;所述第一偏移时间在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第一偏移时间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
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包括:
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后的所述第一偏移时间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交互信道为所述从设备端接收所述前一次同步消息的信道。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消息为携带所述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和交互内容的第一消息。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消息为携带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消息;
所述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所述第一交互信道向所述主设备端发送交互消息之后,还包括:
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携带所述从设备端的交互内容的第三消息;
其中,所述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消息或所述第三消息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预先存储在所述从设备端,且所述从设备端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所述从设备端存储的第二通信资源均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包括第二交互信道和第二偏移时间的至少其中之一。
11.一种同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设备端,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收步骤;
所述第一接收步骤包括:
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所述第一交互信道为所述从设备端从所述K个交互信道中选取的用于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发送所述交互消息的交互信道;
或者,
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所述K个交互信道发送出来;
其中,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为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或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间隔中的同一个偏移时间;或者,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在同一个所述时间间隔内,且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间长度;所述时间间隔为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开始之间的时间段;K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广播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的信道,确定所述主设备端在所述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接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支持的所有K个交互信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交互信道被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标签号;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分别通过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出来;所述第一标签号为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
所述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并在接入第一交互信道的时间段内接收所述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包括:
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依次接入所述K个标签号对应的K个交互信道,并通过所述第一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交互信道被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标签号;所述交互消息被所述从设备端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通过K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发送出来;
所述在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主设备端支持的K个交互信道的其中一个交互信道中,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交互信道接收从设备端发送的交互消息,包括:
在所述连续的K个时间段内保持接入在所述K个标签号的其中一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并通过所述其中一个标签号对应的交互信道接收所述交互消息。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消息为携带所述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和交互内容的第一消息。
16.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消息为携带第二通信资源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接收步骤之后,还包括第二接收步骤;
所述第二接收步骤包括:
在相邻两次同步消息中前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完成到后一次同步消息广播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接收所述从设备端发送的携带所述从设备端的交互内容的第三消息;
其中,所述从设备端的身份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二消息或所述第三消息中。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同步通信方法,所述从设备端为所述电子设备,或者,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所述的同步通信方法,所述主设备端为所述电子设备。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同步通信方法,或者,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所述的同步通信方法。
CN202080041022.6A 2020-11-04 2020-11-04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66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6582 WO2022094813A1 (zh) 2020-11-04 2020-11-04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6624A CN113966624A (zh) 2022-01-21
CN113966624B true CN113966624B (zh) 2023-04-18

Family

ID=79460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1022.6A Active CN113966624B (zh) 2020-11-04 2020-11-04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6624B (zh)
WO (1) WO20220948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4824A (zh) * 2013-08-26 2015-03-18 鸿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教学互动方法和装置
EP2916224A1 (en) * 2014-03-07 2015-09-09 Crytek GmbH Virtual store management based on render services
US10866838B2 (en) * 2015-03-25 2020-12-15 Intel Corporation Cluster computing service assur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162750B (zh) * 2015-06-01 2019-02-26 湘潭大学 互动系统及方法
CN111586337B (zh) * 2019-02-18 2022-0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音视频会议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13523B (zh) * 2019-04-25 2021-05-04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94622B (zh) * 2020-02-13 2022-0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356089B (zh) * 2020-05-22 2020-11-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6624A (zh) 2022-01-21
WO2022094813A1 (zh)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895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2423273B (zh) 协调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U201922122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vehicle to everything communication
CN103533533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9216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7925584B (zh) 邻近服务用户设备-网络中继场景中的针对多播业务的邻近服务优先级控制
CN111935815B (zh)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8415B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同步数据串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235820B (zh) 数据帧结构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03722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165413B (zh) 设备状态上报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
CN101389101A (zh) 一种主从设备交互的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65082B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80446A (zh) 用于选择性地阻止传输调度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42923A (zh) 一种寻呼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966624B (zh)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96738B (zh) 信息获取方法、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13473319A (zh) 一种蓝牙多声道音频的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86693A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53043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982259A (zh) 同步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160924B2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CN113939024A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5704653A (zh) 无线通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5474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