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5263B -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5263B
CN113965263B CN202111090772.5A CN202111090772A CN113965263B CN 113965263 B CN113965263 B CN 113965263B CN 202111090772 A CN202111090772 A CN 202111090772A CN 113965263 B CN113965263 B CN 113965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seband
request packet
request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07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5263A (zh
Inventor
陈雷
张琨
刘增军
李柏渝
肖志斌
龚德
张可
李蓬蓬
周欢
欧钢
孙广富
王飞雪
黄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0907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5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5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5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该异步系统包括通过光纤互连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该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包括: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所述射频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Description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通信(digital telecommunications)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涉及到数字收发的多个业务子系统,其中,多个业务子系统中的数字发送子系统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分解为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
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可部署于接近数据、网络中心或云端系统的任意位置,不依赖统一的时间频率基准,只需要根据内部的时间、频率维持系统自主完成需要被调制发射的信号的基带数据生成。射频信号发送单元是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下一级单元,是末端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的前级单元,工作在天线前端环境下,依托统一的时间频率基准完成精确的时间校准和信号发送。由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是基于不同时间、频率基准进行各自工作和数据交互的(即异步架构),当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物理空间距离非常远,中间通过数字光纤电缆连接,如何同时解决远距离传输和异步数字传输,使得异步架构的数字通信系统(以下称“异步系统”)进行准确、连续、稳定的数据同步,是当前异步系统建设的核心和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远距离传输和/或异步数字传输,如何进行准确、连续、稳定的数据同步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述异步系统包括通过光纤互连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所述射频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请求包括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设备标识,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包括: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设备标识,则控制第一处理器进行生成基带数据的准备配置,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包括通过emfi接口交互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第一处理器。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请求还包括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本地时间及秒脉冲标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还包括: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秒脉冲标记,则利用扩频码和电文生成基带数据,并将所述基带数据缓存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设有FIFO数据缓存空间;当所述FIFO数据缓存空间存满后,则停止生成基带数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包括:如果所述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基带数据大于第一阈值,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设定大小的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如果所述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基带数据达到设定最低限度值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继续开始生成基带数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请求包括: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监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通过光纤发来的请求包,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和所述第二请求包具有固定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所述异步系统包括通过光纤互连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生成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若收到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对所述第一请求包的响应,则每一次第三请求包通过光纤读取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基带数据,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所述射频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包括通过emfi接口交互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生成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包括:通过第二处理器配置启动开关开始工作;使用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上稳定时钟进行固定时间长度的计数,并生成固定时间间隔的请求脉冲。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步系统,包括: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发起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光纤,用于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基带数据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纤为万兆网数字光纤,所述万兆网数字光纤包括万兆网光模块、万兆网络交换机和数字单模或者数字多模光纤,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基带数据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包括:将所述基带数据以包的形式进行打包,经所述万兆网光模块以电光转换方式进行转换,再经数字单模或者数字多模光纤进行传输,以及经过单级或者多级万兆网络交换机交换、中继后,到达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所在机房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在机房完全分离,天线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至少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光纤将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互连起来,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内部均配置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处理器,以此实现基于固定时间间隔的请求包来同步数据,较好的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和异步数字传输情况下,异步系统准确、连续、稳定的数据同步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传统异步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异步系统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异步系统设计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技术中的异步系统,均要求前端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和后端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均在相同是时间、频率基准维持下工作,或者是在近距离甚至是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同步工作。因此,以往的异步系统数字收发的多个业务子系统通过一套设备-信号生成与发射单机(包括模拟设备、数字设备,各类设备紧密相连部署在同一环境下)与天线相连接实现数据生成和发送。
如图1所示,中心机房放置设备机柜A、设备机柜B、设备机柜C。设备机柜A与天线400及附属信道设备相连。A机柜中放置信号生成与发射单机(包含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因此A机柜内部的所有设备需使用完全相同的时间、频率参考,用于同步生成、传递数字信号,时钟同步的时序要求高,极度依赖稳定、可靠的时间、频率参考。然而,当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物理空间距离非常远的情况下,测量信号的生成与发射、数据的生成和发送需要同步进行,中间容许的信号发射延迟极短,同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间、相位信息的连续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如何同时解决远距离传输和异步数字传输,使得异步系统进行准确、连续、稳定的数据同步,是当前异步系统建设的核心和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广泛用于实现卫星通信及测控等相关方向的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其它基于高速网络通信实现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中。本公开的数字传输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摆脱了数据中心系统的部署受到时间、频率空间物理约束的弊端,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之间使用数字光纤相连接,在不同时间、频率参考下,射频信号发送单元产生数据同步请求,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响应该数据同步请求、并生成发送数据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较好的同时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和异步数字传输两大难题。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步系统,该异步系统将射频信号发送单元所在机房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在机房完全分离。将图1传统的信号生成与发射单机拆分为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射频信号发送单元这两个单机,分别实现测量信号的基带数据生成、测量信号的数据恢复与调制发射功能。改进的异步系统包括:
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用于发起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其中,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
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用于根据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
光纤300,用于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生成的基带数据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
如图2所示,中心机房放置设备机柜A、设备机柜B、设备机柜C。A机柜放置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B机柜放置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天线400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相连,两单机通过光纤300互连实现无损通信。
这里,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是位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下一级的,连接末端功率放大器、天线的,依托统一的时间频率基准完成精确的时间校准和信号发送的装置。该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的主要功能是发起数据同步请求(使用单机上的稳定时钟进行固定时间长度的计数,生成固定时间间隔的请求脉冲),发出数据同步请求后监测、解析响应,并接收符合要求的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所生成的基带数据。
这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是部署在接近数据、网络中心或云端系统任意位置的,不依赖统一的时间频率基准的,只需要根据内部的时间、频率维持系统自主完成需要被调制发射的信号的基带数据生成的装置。该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发来的数据同步请求进行解析、响应,并将产生好的基带数据按照脉冲间隔要求进行发送给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
这里,光纤300为万兆网数字光纤,该万兆网数字光纤包括万兆网光模块、万兆网络交换机和数字单模或者数字多模光纤。由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工作在不同的晶振时钟下,因此本公开使得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以高频率工作模式,加速进行测量信号的基带数据生成,流出信号传输的中间数据处理过程的时间余量。当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将需要传输的基带数据生成好后,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通过光纤300以包的形式将该基带数据进行打包,再经过万兆网光模块以电光转换方式进行转换,最后经过数字单模或者数字多模光纤进行传输,经过单级或者多级万兆网络交换机交换、中继后,到达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实现数据高速稳定的无损传输。可以看出,基带数据通过光纤300的异步传输设计是确定异步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这对维持基带数据高精度传输、保证系统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生成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其中,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
步骤S303,若收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对第一请求包的响应,则每一次第三请求包通过光纤读取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基带数据,其中,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射频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如图4所示,该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包括通过emfi(即External MemoryInterface)接口交互的第二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402、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404、DA模块406。其中,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内部设置有状态机4042和FIFO(即First In First Out)数据缓存空间4044,该状态机4042用于生成请求包,FIFO数据缓存空间4044用于缓存数据,以使得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完成发送固定时间间隔的请求脉冲、监测解析响应、接收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生成的基带数据并进行缓存处理。其中,第二处理器402负责传送控制指令给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使用emif接口交互,通过寄存器的方式实现控制指令下发和状态回传。DA模块406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与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连接实现数据传送。
在步骤S301中,生成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可选的,通过第二处理器402配置启动开关开始工作;使用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上稳定时钟进行固定时间长度(例如时间间隔dT)的计数,由此产生时间间隔dT的请求脉冲,进而根据每包万兆网数据值和数据采样率、请求脉冲间隔,可以得到dT对应的数据量data_n。
例如,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内部状态机4042根据请求脉冲启动工作,生成短字长的万兆网请求包,该请求包包含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本单机的特殊识别号。每次发出请求包后查询响应,若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了响应包,则认为流程成功,开始接收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发来的基带数据。反之,若一定时间内没有响应,则重新发送请求包,最多重复n(n的取值范围3~6均可)次;如还是没有响应,则等待下一次dT请求脉冲再启动状态机4042工作。
在步骤S303中,若收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对第一请求包的响应,则每一次第三请求包通过光纤读取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所生成的基带数据。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如图5所示的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中。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请求,其中,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
步骤S503,基于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其中,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射频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如图6所示,该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包括通过emfi(即External MemoryInterface)接口交互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602和第一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604,该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内部设有FIFO(即First In First Out)数据缓存空间6022。其中,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实现对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送来的请求包进行解析、响应,并将产生好的基带数据按照脉冲间隔要求进行发送。其中,第一处理器604使用emif接口与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交互,控制产生相应基带数据,一方面向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发送控制指令和电文信息,另一方面接收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的状态反馈。
在步骤S501中,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的请求。可选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监测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通过光纤300发来的请求,该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具有固定时间间隔。
在步骤S503中,基于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基带数据通过光纤300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可选的,上述请求包括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的设备标识、本地时间、周、周内秒以及秒脉冲标记等标识信息。
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设备标识,则控制第一处理器604进行生成基带数据的准备配置;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秒脉冲标记,则利用扩频码和电文信息生成基带数据,并将基带数据缓存于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当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存满后,则停止生成基带数据。如果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缓存的基带数据大于第一阈值,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设定大小的基带数据通过光纤300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如果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基带数据达到设定最低限度值后,则继续开始生成基带数据。
也就是说,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对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发送来的请求数据包进行解析,如果收到符合协议中某类射频信号发送单元设备的标志信号,则认为该设备已上线,并将对应在线状态指示反馈给第一处理器604,从而控制第一处理器604进行相应基带数据生成的操作,刚开始只是第一处理器604进行准备配置,待收到解析出来的每秒脉冲标记后,基带数据才真正产生。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产生的基带数据缓存在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当缓存量大于data_n时,则开启缓存读取使能信号,用较快的读取速度将基带数据按照万兆网数据包的格式发送给对应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该响应数据包同时也会包含特定标识,以供模拟设备解析。如图7所示,示例如下:
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发送时间间隔dT(dT取值范围1us~100us均可)的请求包,当发送的某一个请求包中包含秒脉冲标志时,如T0时刻为包含秒脉冲标志的请求包发送时刻;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监测到T0的秒脉冲标志信号后,即于T1时刻开始生成基带数据,基带数据缓存在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到达T2时刻时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缓存到最大限制后,停止生成数据,读取一段时间后,到达T3时刻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缓存达到某低限值时,重新开始生成数据并缓存;T4是T0时刻后的第一个请求包到来时刻,此时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开始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读取数据并缓存进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的FIFO数据缓存空间4044 缓存中;T5时刻为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每隔dT匀速从片内FIFO数据缓存空间4044中读data_n bit的基带数据,保持连续读出数据传给后续模块使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特提供如下示例:
S1,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设备上电,加载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第二处理器402的程序,执行步骤S2。
S2,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响应第二处理器402的控制指令,启动上变频模块和万兆网模块,执行步骤S3。
S3,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404通过万兆网模块向外发送包含本机特殊标识的请求指令包,请求脉冲的固定间隔为dT,该请求包包含本地时间及秒脉冲标记,执行步骤S4。
S4,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监测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发来的请求包,并解析请求包中的时间信息,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602检测到请求包中的秒脉冲标记信息后,执行步骤S5。
S5,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将扩频码和电文信息进行相关运算产生基带数据,该基带数据先缓存于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执行步骤S6。其中,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缓存存满后停止生成基带数据。
S6,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每收到一次请求脉冲,则将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缓存中固定大小的基带数据发送给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执行步骤S7。同时,当片内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中缓存的数据达到某一最低限度值后,即执行步骤S5继续开始生成基带数据。
S7,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通过光纤300收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传输过来的基带数据后将其缓存在内部FIFO数据缓存空间4044中,并匀速读取缓存数据进行其他处理,同时持续执行步骤S3发送请求包。
这里,将基带信号生成单元200生成基带数据的速率设定为大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100读取速率(例如前端速率A MB/s,后端速率B MB/s,A大于B),这样虽然会导致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的容量达到最大临界值,但通过加入特殊逻辑操作当检测到片内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缓存容量达到最大临界值时停止基带数据的生成,直到FIFO数据缓存空间6022缓存量达到较小界值时,才重新开始基带数据的生成,这样操作较好的为流出基带数据传输的中间数据处理过程增加了时间余量,进而确保异步系统能够进行准确、连续、稳定的数据同步。
通过本公开上述实施例,通过光纤将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互连起来,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内部均配置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处理器,以此使得光纤、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配合实现基带数据的异步传输和高精度同步,消除了中心机房被时频和数据信号同源的束缚,且拆分后的信息交互还提升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最终较好的保证了整体系统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提高了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述异步系统包括通过光纤互连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所述第一请求包和所述第二请求包具有固定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包括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设备标识和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本地时间及秒脉冲标记,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中的设备标识,则进行生成基带数据的准备配置;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秒脉冲标记,则利用扩频码和电文生成基本数据,并将基带数据缓存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当FIFO数据缓存空间存满后,则停止生成基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包括:
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设备标识,则控制第一处理器进行生成基带数据的准备配置;
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包括通过emfi接口交互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第一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设有FIFO数据缓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包括:
如果所述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基带数据大于第一阈值,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设定大小的基带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
如果所述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缓存的基带数据达到设定最低限度值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继续生成基带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请求包括:
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监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通过光纤发来的请求包。
6.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适用于射频信号发送单元,所述异步系统包括通过光纤互连的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和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所述第一请求包和所述第二请求包具有固定时间间隔;
若收到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对所述第一请求包的响应,则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通过光纤读取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基带数据,其中,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数据的速率高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读取数据的速率;
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包括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设备标识和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本地时间及秒脉冲标记,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中的设备标识,则进行生成基带数据的准备配置;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秒脉冲标记,则利用扩频码和电文生成基本数据,并将基带数据缓存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当FIFO数据缓存空间存满后,则停止生成基带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方法,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包括通过emfi接口交互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其特征在于,生成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包括:
通过第二处理器配置启动开关开始工作;
使用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上稳定时钟进行固定时间长度的计数,并生成具有固定时间间隔的请求脉冲。
8.一种异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发起获取基带数据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第一请求包和第二请求包,所述第二请求包包括多个第三请求包,所述第一请求包和所述第二请求包具有固定时间间隔;
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包生成基带数据;
光纤,用于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基带数据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包括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设备标识和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的本地时间及秒脉冲标记,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中的设备标识,则进行生成基带数据的准备配置;如果检测到第一请求包中的秒脉冲标记,则利用扩频码和电文生成基本数据,并将基带数据缓存于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的FIFO数据缓存空间中;当FIFO数据缓存空间存满后,则停止生成基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步系统,所述光纤为万兆网数字光纤,所述万兆网数字光纤包括万兆网光模块、万兆网络交换机和数字单模或者数字多模光纤,其特征在于,当每收到一次第三请求包,则将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基带数据传输至射频信号发送单元包括:
将所述基带数据以包的形式进行打包,经所述万兆网光模块以电光转换方式进行转换,再经数字单模或者数字多模光纤进行传输,以及经过单级或者多级万兆网络交换机交换、中继后,到达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所在机房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单元所在机房完全分离,天线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单元相连。
CN202111090772.5A 2021-09-17 2021-09-17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65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0772.5A CN113965263B (zh) 2021-09-17 2021-09-17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0772.5A CN113965263B (zh) 2021-09-17 2021-09-17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5263A CN113965263A (zh) 2022-01-21
CN113965263B true CN113965263B (zh) 2022-08-12

Family

ID=7946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0772.5A Active CN113965263B (zh) 2021-09-17 2021-09-17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526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249A (zh) * 2015-06-16 2015-09-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无线通信的时间同步中继系统与方法
WO2015196722A1 (zh) * 2014-06-26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数据交换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7768B2 (ja) * 2005-09-07 2011-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ティブ型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
US7653038B2 (en) * 2006-02-16 2010-01-2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ual MAC arbitration
JP5724745B2 (ja) * 2011-08-12 2015-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
CN103929526A (zh) * 2013-01-11 2014-07-16 辉达公司 用于射频识别的手机、方法以及系统
JP6287714B2 (ja) * 2014-09-1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DE102017110242A1 (de) * 2017-05-11 2018-11-15 Intel Ip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Verwalten von einem Zugang zu geteilten Kanäle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6722A1 (zh) * 2014-06-26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数据交换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883249A (zh) * 2015-06-16 2015-09-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无线通信的时间同步中继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5263A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251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timestamp
US8400965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262555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单板及网元
EP3322255B1 (en) Methods and network apparatus for receivingf cpri data stream via ethernet frames.
US9209919B2 (en)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ystem
US2015032638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measurement
EP372330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05281885B (zh) 用于网络设备的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时间同步服务器
CN109565344B (zh) 用于确定传播延迟的系统与方法
US20130308712A1 (en)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6230541B (zh) 一种用于工业以太网的站点同步系统及方法
KR20170010006A (ko) 광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처리 방법 및 광 스위칭 장치
CN113965263B (zh) 异步系统请求答复式光纤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3188737A (zh) 一种空口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EP2464043A1 (en) Optical line termination, pon system, and data recep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207018B2 (ja) マルチレート受信装置
CN100570590C (zh) 一种硬件板卡的背板接口
CN112994824A (zh) 一种irig-b码无延迟传输的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72629A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JP3997513B2 (ja) バーチャル・コンカティネーション・パスの無瞬断変更方式及びその方法
RU145551U1 (ru) Блок доступа оптическ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KR100442372B1 (ko)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13497986A (zh) 周期性业务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4257326A (zh) 一种基于单向物理隔离的时频传递方法及系统
CN116095188A (zh) 一种面向干涉阵列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