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4910B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4910B
CN113964910B CN202111274780.5A CN202111274780A CN113964910B CN 113964910 B CN113964910 B CN 113964910B CN 202111274780 A CN202111274780 A CN 202111274780A CN 113964910 B CN113964910 B CN 113964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battery
bms
tested
management system
electr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47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4910A (zh
Inventor
牛楚蓉
黎昶
张飞
邓柯军
周安健
邓承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47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4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4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4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4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4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包括:将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的试验电池总成与台架上位机连接,试验电池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试验电池和BMS;台架上位机检测试验电池当前的第一容量;台架上位机按照多个预设的测试工况对试验电池执行充电、充电后静置、放电和放电后静置;每按照一个预设的测试工况控制试验电池执行所对应的动作之后,进行一次试验电池的全部单体电压检测,以判断试验电池是否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在确定试验电池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时,台架上位机检测试验电池在完成均衡后的第二容量;台架上位机基于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以及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验证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试验电池测试,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障试验电池的安全、使用寿命、工作效率等必须对试验电池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试验电池均衡功能作为延缓试验电池容量衰减、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方式。试验电池总成由多个试验电池单体组成,使用过程中各单体衰减程度不同,试验电池内各单体间一致性差异增大。为了提高试验电池总成容量需对单体进行均衡以减小一致性差异。如何验证试验电池均衡功能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以发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均衡功能策略设计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包括:
步骤S11,选取预设均衡开启条件的试验电池总成,所述试验电池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将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分别与台架上位机连接,将试验电池与台架充电装置连接,将台架充电装置与台架上位机连接步骤S12,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检测所述试验电池当前的第一容量;
步骤S13,台架上位机按照多个预设的测试工况对试验电池执行充电、充电后静置、放电和放电后静置;同时,台架上位机在每按照一个预设的测试工况控制试验电池执行所对应的动作之后,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进行一次试验电池的全部单体电压检测,以用于判断试验电池是否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
步骤S14,在确定试验电池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时,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检测试验电池在完成均衡后的第二容量;
步骤S15,台架上位机基于检测到的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以及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验证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
优选地,步骤S13中,测试工况包括:
第一测试工况: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10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一预设时长;在第一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并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二预设时长;
第二测试工况:在第二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9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三预设时长;在第三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1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四预设时长;
第三测试工况:在第四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9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五预设时长;在第五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1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六预设时长;
第四测试工况:在第六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8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七预设时长;在第七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2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八预设时长;
第五测试工况:在第八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8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九预设时长;在第九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2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预设时长;
第六测试工况:在第十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7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一预设时长;在第十一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3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二预设时长;
第七测试工况:在第十二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7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三预设时长;在第十三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3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四预设时长;
第八测试工况:在第十四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6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五预设时长;在第十五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4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六预设时长;
第九测试工况:在第十六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6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七预设时长;在第十七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4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八预设时长;
第十测试工况:在第十八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5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九预设时长;在第十九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5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二十预设时长。
优选地,步骤S15中:
将第二容量和第一容量的差值除以整个均衡过程所耗费的总时长,得到均衡电流均值;
将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从所述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进行比对;
在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的差值位于预设范围内,则确定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有效;
在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的差值超过预设范围内,则确定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无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实现了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均衡功能的验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
S11、选取预设均衡开启条件的试验电池总成,所述试验电池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将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分别与台架上位机连接,将试验电池与台架充电装置连接,将台架充电装置与台架上位机连接。
具体来说,该试验电池总成包含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台架上位机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连接,台架上位机通过与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进行通讯,来获取试验电池的容量,以及向试验电池发送信号。
S12、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检测试验电池当前的第一容量Q1。
具体来说,台架上位机通过该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来获取上述的第一容量,具体来说,台架上位机通过向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请求,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可将实时的试验电池的容量发送给台架上位机。
步骤S13,台架上位机按照多个预设的测试工况对试验电池执行充电、充电后静置、放电和放电后静置;同时,台架上位机在每按照一个预设的测试工况控制试验电池执行所对应的动作之后,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进行一次试验电池的全部单体电压检测,以用于判断试验电池是否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
其中,该步骤S13包括:
S1301、台架上位机通过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后,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100%SOC,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一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二预设时长;
S1302、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9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三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1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四预设时长;
S1303、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9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五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1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六预设时长;
S1304、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85%SOC,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七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至2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八预设时长;
S1305、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8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九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25%SOC,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预设时长;
S1306、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7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一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3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二预设时长;
S307、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7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三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3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四预设时长;
S1308、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6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五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4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六预设时长;
S1309、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6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七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4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八预设时长;
S1310、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台架上位机通过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或交流桩充或交流家充对试验电池进行充电至55%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九预设时长,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电流放电或者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50%SOC,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二十预设时长;
S1311、在按照每一测试工况控制试验电池放电各自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发出CAN信号采集试验电池的各单体电压,根据试验电池的各单体电压判断均衡是否完成。在试验电池的均衡完成时可结束充放电,并计算均衡的总时长t。
S4、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测试均衡后的试验电池的第二容量Q2。
S5、台架上位机基于检测到的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以及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验证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
将第二容量和第一容量的差值除以整个均衡过程所耗费的总时长,得到均衡电流均值;
将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从所述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进行比对;
在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的差值位于预设范围内,则确定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有效;
在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的差值超过预设范围内,则确定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无效。

Claims (2)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1,选取预设均衡开启条件的试验电池总成,所述试验电池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将试验电池和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分别与台架上位机连接,将试验电池与台架充电装置连接,将台架充电装置与台架上位机连接步骤S12,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检测所述试验电池当前的第一容量;
步骤S13,台架上位机按照多个预设的测试工况对试验电池执行充电、充电后静置、放电和放电后静置;同时,台架上位机在每按照一个预设的测试工况控制试验电池执行所对应的动作之后,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进行一次试验电池的全部单体电压检测,以用于判断试验电池是否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
步骤S14,在确定试验电池不再满足预设均衡开启条件时,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检测试验电池在完成均衡后的第二容量;
步骤S15,台架上位机基于检测到的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以及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验证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
步骤S15中:
将第二容量和第一容量的差值除以整个均衡过程所耗费的总时长,得到均衡电流均值;
将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从所述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输出的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进行比对;
在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的差值位于预设范围内,则确定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有效;
在所述均衡电流均值和预设均衡电流标准值的差值超过预设范围内,则确定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无效;
台架上位机按照各预设的测试工况对试验电池执行充电、充电后静置、放电和放电后静置的步骤均包括: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各预设的测试工况所对应的第一目标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预设时长;在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并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各预设的测试工况所对应的第二目标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预设时长;多个预设的测试工况中的第一目标SOC以5%为间隔从100%阶梯式下降至55%,多个预设的测试工况中的第二目标SOC以5%为间隔从5%阶梯式上升至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中,测试工况包括:
第一测试工况: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10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一预设时长;在第一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并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二预设时长;
第二测试工况:在第二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9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三预设时长;在第三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1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四预设时长;
第三测试工况:在第四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9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五预设时长;在第五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1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六预设时长;
第四测试工况:在第六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8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七预设时长;在第七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2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八预设时长;
第五测试工况:在第八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8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九预设时长;在第九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2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预设时长;
第六测试工况:在第十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7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一预设时长;在第十一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3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二预设时长;
第七测试工况:在第十二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7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三预设时长;在第十三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3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四预设时长;
第八测试工况:在第十四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6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五预设时长;在第十五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4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六预设时长;
第九测试工况:在第十六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6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七预设时长;在第十七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4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八预设时长;
第十测试工况:在第十八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在控制台架充电装置模拟直流快充充电方式、交流桩充充电方式或交流家充充电方式对试验电池充电至55%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十九预设时长;在第十九预设时长到达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上电,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或按照实车放电工况放电至50%SOC后,台架上位机再通过待测电源管理系统BMS控制试验电池下电,使试验电池搁置第二十预设时长。
CN202111274780.5A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Active CN113964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4780.5A CN113964910B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4780.5A CN113964910B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4910A CN113964910A (zh) 2022-01-21
CN113964910B true CN113964910B (zh) 2023-06-09

Family

ID=7946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4780.5A Active CN113964910B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491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0109A (zh) * 2020-05-29 2020-11-0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被动均衡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7272B1 (ko) * 2012-11-09 2015-01-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 셀의 충전량 밸런싱 작업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4714177A (zh) * 2013-12-12 2015-06-17 国家电网公司 锂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760495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bms检测的soc源产生方法及soc估计精度测试方法
CN105304959A (zh) * 2014-06-26 2016-02-03 宋旦 一种电储能装置均衡方法
CN106019002B (zh) * 2016-05-13 2019-02-0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验证测试平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12152280B (zh) * 2020-07-30 2022-07-19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多变量均衡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0109A (zh) * 2020-05-29 2020-11-0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被动均衡功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4910A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527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功率状态估算功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US8080976B2 (en) Charging methods for battery powered devices
CN103715737B (zh)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CN102253343B (zh) 一种蓄电池的健康度与荷电状态的估算方法
CN109116254B (zh) 一种动力电池功率状态估算功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0109030B (zh) 电池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电池组均衡策略
CN104374998B (zh) 一种动力电池功率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116342B (zh) 一种基于电池一致性检测分类装置的检测方法
CN10298112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2012485A (zh) 一种快速检测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
TW201128208A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battery module status
CN107492917A (zh) 动力电池的电量均衡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及动力电车
CN103267952B (zh) 一种测量动力电池充电效率的方法
CN108732499B (zh)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037984A1 (en) Durability test method and system and data table generation method for battery pulsed heating
CN106486706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配组方法及配组装置
CN11094917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寿命控制方法
CN105934682B (zh) 对多个电池的剩余容量进行估计的方法
CN105548895A (zh) 一种电池组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203632319U (zh)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CN103988385B (zh) 能量存储系统平衡装置
CN10802078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阻快速筛选方法
CN107505575A (zh)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快速评估方法
CN113964910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衡功能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CN103401037A (zh) 一种牵引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