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3483A -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 Google Patents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3483A
CN113963483A CN202111207152.5A CN202111207152A CN113963483A CN 113963483 A CN113963483 A CN 113963483A CN 202111207152 A CN202111207152 A CN 202111207152A CN 113963483 A CN113963483 A CN 113963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l
frame body
heating
transfer devi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7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oyo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oyo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oyo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oyong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71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3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3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3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 G07F11/16Delivery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6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in which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in compartments in fixed receptac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6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processing of food articles
    • G07F17/0078Food articles which need to be processed for dispensing in a hot or cooked condition, e.g. popcorn, nu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取餐组件和出餐箱;所述出餐转移装置包括支架和轿厢,所述轿厢连接于所述支架,并相对于所述出餐箱可升降设置;所述轿厢包括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所述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围合形成储物腔,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面为固定开口,所述固定开口用于使所述取餐组件的餐品进入所述储物腔内,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朝向所述出餐箱,所述活动底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以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出餐转移装置,能对多份餐品(指分开盛装)组成的套餐集中出餐,方便控制且能有效保护餐品。

Description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售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背景技术
因传统美食大部分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复杂,且较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加工售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成本和店租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传统风味美食已经越来越少见到,比如据报道,香港多家经营很多年的美食老店就因成本过高而关店了。而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自动售货设备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自动售卖的均为盒装快餐,很少有将传统美食引入自动售货设备中。现有的自动售货设备中的转移方式一般为机械手等,操作精度要求高、占用空间大、出餐效率低,无法对多份餐品(指分开盛装)组成的套餐集中出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餐转移装置,旨在得到一种方便且快速转移餐品的转移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出餐转移装置应用于自动售餐机,用于转移餐品,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取餐组件和出餐箱,所述出餐箱具有一出餐空间,所述出餐转移装置设于所述出餐箱上方,所述出餐转移装置包括:
轿厢,所述轿厢包括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所述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围合形成储物腔,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面为固定开口,所述固定开口用于使所述取餐组件的餐品进入所述储物腔内,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朝向所述出餐箱,所述活动底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以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和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安装所述轿厢,所述支架可带动所述轿厢上下移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活动底板包括至少两个底杆,所述底杆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可平行移动设置;
当所述底杆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时,所述活动底板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
当靠近一侧的多个底杆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朝该侧移动时,其余的底杆被驱动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所述活动底板打开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还包括活动侧板,所述活动侧板包括至少两个侧杆,所述侧杆与所述底杆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部分所述侧杆朝向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移动,其余的侧杆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底板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定朝向所述框架本体一侧移动的侧杆为第一侧杆,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的侧杆为第二侧杆,任意相邻两第一侧杆之间通过伸缩件连接,任意相邻两第二侧杆之间通过伸缩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并驱动两者朝向相反方向移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传动轮以及套于所述驱动部和传动轮之间的传动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轮分别位于所述框架本体相对的两侧;
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中的一者连接所述传动带的一表面,另一者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另一表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底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底板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底板中的对应的多个底杆均连接对应的一侧杆。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自动售餐机,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机壳开设有出餐口;
储餐架,所述储餐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具有多个存储空间;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储餐架的上方;
取餐组件,所述取餐组件在所述储餐架与加热组件之间可移动设置,以将所述存储空间的餐品取出并送至所述加热组件内进行加热;
出餐箱,所述出餐箱邻近所述出餐口设置,并具有出餐空间;
出餐转移装置,所述出餐转移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出餐箱之间,以转移加热后的餐品至所述出餐空间内,所述出餐转移装置为如上任一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售餐机还包括打包装置,所述打包装置设于所述出餐转移装置下方,用于将包装袋放入所述出餐空间内对餐品打包。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餐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储餐架间隔并排排布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取餐组件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储餐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组件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取餐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机壳,并在多个所述储餐架的排布方向上延伸,所述轿厢于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取餐组件包括推餐件和存餐件,所述推餐件可伸缩设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所述存餐件可活动设于所述加热组件与出餐转移装置之间,在所述活动底板与所述加热组件以及所述存餐件三者相平齐时,所述推餐件将所述加热组件上的餐品通过所述存餐件和所述固定开口推向所述活动底板。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出餐转移装置应用于自动售餐机,在自动售餐机的取餐组件与出餐箱之间应用,出餐箱具有一定的出餐空间,出餐转移装置包括支架和轿厢,支架为轿厢提供上下升降的基础,轿厢包括有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框架本体具有一个固定开口,以承接取餐组件的餐品,该活动底板可活动设于框架本体的底面,从而能够打开或封闭该底面,实现存储餐品的功能和使餐品送至出餐空间的功能。如此,轿厢可以在进入到出餐空间后再控制活动底板打开框架本体的底面,使得餐品在出餐时不存在高处掉落的情况,有效保证餐品的完整性,提高购买体验,且该转移结构简单,对活动底板和轿厢的驱动精度要求低,以保证快速出餐,并能够一次承接多个餐品,实现多餐品快速出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自动售餐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拆除机壳与电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机壳、储餐架、取餐组件及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储餐架、取餐组件及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加热组件、取餐组件及出餐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出餐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出餐转移装置与打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自动售餐机中打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打包装置中支撑臂与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RE-GDA0003434749820000041
Figure RE-GDA000343474982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在市面上的自动售卖机一般为快餐盒饭或零食,本发明提出一种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通过对自动售餐机的出餐转移装置进行改进,从而得到方便控制且保护餐品的出餐转移装置。该自动售餐机主要针对传统风味的小吃餐品的自动售卖,综合利用了智能控制模块等手段,使得大众喜爱的经典传统美食得以传承,方便用户吃到实惠正宗的传统美食。此处,传统美食可以是擀面皮、凉皮、肉夹馍以及其他各种手工美食等。当然,该自动售餐机也可以应用于快餐食品的自动售卖。
请参照图6至图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出餐转移装置 60,应用于自动售餐机100,用于转移餐品,所述自动售餐机100包括取餐组件70和出餐箱83,可以理解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餐品进行限位,在与出餐口对应的位置一般设置有出餐箱83,出餐箱83具有一出餐空间831,餐品被推入出餐空间831内,以防止掉落于其他位置,所述出餐转移装置60设于所述取餐组件70与出餐箱83之间。
所述出餐转移装置60包括支架61和轿厢63,所述轿厢63安装于所述支架61,所述轿厢63包括框架本体631和活动底板633,所述框架本体631和活动底板633围合形成储物腔,所述框架本体631的一侧面为固定开口6311,所述固定开口6311用于使所述取餐组件70的餐品进入所述储物腔内,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用于朝向所述出餐箱83,所述活动底板633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以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所述支架61可带动所述轿厢63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支架61用于固定轿厢63,支架61连接于机壳10,轿厢63 具体设于取餐组件70与出餐箱83之间,用于接收餐品,并送入出餐箱83内。轿厢63包括有框架本体631,框架本体631大致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具有六个表面,活动底板633可活动设于框架本体631的表面,两者配合围合形成有储物腔。当然,框架本体631也可以是圆柱体或其他形状。该储物腔具有一个固定开口6311,该固定开口6311朝向取餐组件70的存餐件71,用于接收餐品。同时,支架61可带动该轿厢63上下升降,从而可以在取餐组件 70所在的平面和出餐箱83的出餐空间831内移动,如此,在轿厢63处设置传感器,当检测餐品被放入储物腔内时,先将轿厢63向下移动至出餐空间831 内,然后活动底板633会自动打开框架本体631的底面,从而使得餐品落下进入出餐空间831。此处,活动底板633的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旋转打开或者平移打开框架本体631的底面,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支架61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设置为可活动的,以此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对应的功能。或者,支架61在水平方向上为固定安装,轿厢63可相对于支架61进行横向移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出餐转移装置60应用于自动售餐机100,在自动售餐机100的取餐组件70与出餐箱83之间应用,出餐箱83具有一定的出餐空间 831,出餐转移装置60包括支架61和轿厢63,支架61为轿厢63提供上下升降的基础,轿厢63包括有框架本体631和活动底板633,框架本体631具有一个固定开口6311,以承接餐品,该活动底板633可活动设于框架本体631 的底面,从而能够打开或封闭该底面,实现存储餐品的功能和使餐品送至出餐空间831的功能。如此,轿厢63可以在进入到出餐空间831后再控制活动底板633打开框架本体631的底面,使得餐品在出餐时不存在高处掉落的情况,有效保证餐品的完整性,提高购买体验,且该转移结构简单,对活动底板633和轿厢63的驱动精度要求低,以保证快速出餐。该结构能够一次承接多个餐品,实现多餐品快速出餐。
请继续参照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63还包括驱动组件635,所述驱动组件635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631,所述活动底板633包括至少两个底杆6331,所述底杆6331在所述驱动组件635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 631的底面可平行移动设置;
当所述底杆6331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时,所述活动底板633封闭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
当靠近一侧的多个底杆6331由所述驱动组件635驱动朝该侧移动时,其余的底杆6331被驱动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所述活动底板633打开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控制,轿厢63上设置有驱动组件635,驱动组件 635驱动活动底板633运动,该驱动组件635可以是电机、马达或气缸等驱动部件,在此不做限定。此处,将活动底板633设置为至少两个底杆6331,也即至少两个底杆6331组成活动底板633,例如,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底杆633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当然为圆形时,可以使得餐品在掉落时更加顺畅,提高出餐效率。当底杆6331间隔均匀分布在框架本体631的底面时,可以起到支撑餐品的作用;当多个底板51a3中的部分朝向框架本体631的一侧集中移动,剩余部分朝向框架本体631的另一侧移动时,可以打开框架本体631的底面,餐品即可落出。该结构的活动底板633 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且在打开底面的同时也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可减少出餐转移装置60的体积,使得自动售餐机100的占用空间更小。
请再次参照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63还包括活动侧板637,所述活动侧板637包括至少两个侧杆6371,所述侧杆6371与所述底杆6331 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组件635驱动部6351分所述侧杆6371朝向所述框架本体631的一侧移动,其余的侧杆6371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底板633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驱动组件635对餐品顺利转移的影响,设置轿厢 63还包括有活动侧板637,该活动侧板637与活动底板63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至少两个侧杆6371,每一侧板51a5与一底杆6331的端部连接,驱动组件635安装于框架主体的侧面,驱动部6351分侧杆6371朝框架本体631 的一侧移动,剩余的侧杆6371朝向另一侧移动,从而带动多个底杆6331移动,打开或封闭框架本体631的底面,如此,实现餐品的转移。该结构使得活动底板633的底杆6331无其他结构所干涉,能够使得餐品的滑落更加顺畅,提高出餐效果。
当然,为了提高对活动底板633的驱动稳定性,在与固定开口6311相邻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活动侧板637,一底杆6331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两侧的侧杆6371,通过同步驱动两侧的两侧杆6371,从而带动一底杆6331移动,有效保证底杆6331移动的稳定性,使得出餐更加顺畅。
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定朝向所述框架本体631一侧移动的侧杆6371为第一侧杆6373,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的侧杆6371为第二侧杆6375,任意相邻两第一侧杆6373之间通过伸缩件6377连接,任意相邻两第二侧杆6375之间通过伸缩件6377连接,所述驱动组件635连接于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6373 和第二侧杆6375,并驱动两者朝向相反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简化轿厢63的结构,减少驱动组件635的数量,将朝向同一侧移动的相邻两个侧杆6371之间使用伸缩件6377连接,在活动底板633需要承载餐品时,该伸缩件6377可以伸展使得两相邻侧杆6371之间保持间距;在进行出餐时,伸缩件6377在侧杆6371移动时可以收缩或折叠,以减小两个侧杆6371之间的间距。在驱动组件635驱动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侧杆6373时,该第一侧杆6373压缩伸缩件6377,使其与之相邻的第一侧杆6373之间的间距减小,直至推动相邻的第一侧杆6373也移动,以此类推,从而实现活动底板633的打开状态。该结构的设置,类似于窗帘开合的装置,无需每个侧杆6371均设置驱动组件635,从而通过较少的驱动组件635 能够实现快速打开或封闭框架本体631的侧面和底面的目的,有效节约材料成本和耗能。该伸缩件6377可以是相互铰接的两个金属条,且两个金属条也分别与之相连接的侧杆6371铰接连接;当然,也可以是伸缩杆之类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照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635包括驱动部6351、传动轮6353以及套于所述驱动件和传动轮6353之间的传动带6355,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轮6353分别位于所述框架本体631相对的两侧;
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6373和第二侧杆6375中的一者连接所述传动带6355的一表面,另一者连接所述传动带6355的另一表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能耗,该驱动组件635包括驱动部6351,该驱动部6351可以是电机或马达等,还包括传动轮6353及传动带6355,驱动部6351驱动传动带6355转动,传动带6355的相对的两移动表面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因此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6373和第二侧杆6375中的一者连接传动带6355的一表面,另一者连接传动带6355的另一表面,在驱动部6351 的驱动下,通过传动带6355带动第一侧杆6373和第二侧杆6375移动,实现活动底板633的打开。此处,两个不同方向的侧杆6371移动可以仅通过一个驱动部6351即可实现,进一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底板63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底板633 在所述框架本体631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底板51a3中的对应的多个底杆6331均连接对应的一侧杆6371。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一次转移较多的餐品,该活动底板633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等。多个活动底板633在框架本体631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间隔分布,从而将储物腔分割成多层,每一层均可以储存餐品,有效提高了储餐量。当然,对应的,相侧的侧杆6371分别对应连接不同层的底杆6331,以在同样驱动模式下可以同时带动多个活动底板633一同打开,从而将多个餐品一起放入出餐箱83内,有效提高出餐效率。相邻两个活动底板63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将任意两相邻的活动底板633的间距均设置相同。
此外,为了进一步节省驱动部件,将相对的两侧面设置的驱动部6351合为一体,置于框架本体631顶面,该驱动部6351具有两个驱动端,并通过传动轮6353与传动带6355的设计一同驱动两侧的侧杆移动,有效节约能耗。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自动售餐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自动售餐机100包括机壳10、储餐架30、加热组件50、取餐组件70、出餐箱83及出餐转移装置60,所述机壳10形成有容纳空间,并开设有出餐口;
所述储餐架3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具有多个存储空间30a;所述加热组件50设于所述储餐架30的上方;所述取餐组件70在所述储餐架30与加热组件50之间可移动设置,所述取餐组件70将所述存储空间30a的餐品取出送至所述加热组件50内进行加热;所述出餐转移装置60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60的结构,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售餐机100 的出餐转移装置60包括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结构特征,由此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自动售餐机100一般放置于写字楼或办公楼附近,由于本申请的自动售餐机100的餐品特殊性,可以作为上班族的早、中、晚餐的任一一种选择。本实施例中,自动售餐机100包括机壳10,该机壳10包括外壳 11和设于其内的分隔板13,外壳11形成有容纳空间,用于保护设于其内的部件。具体地,该外壳11包括有底壳117、顶壳以及连接底壳117和顶壳的侧壳板,此处以外壳11的形状为长方体为例,底壳117和顶壳均为长方形,并竖直设置于地面,以保证最大的表面积供存放餐品。侧壳板则包含了前面板(未图示)、后面板111以及连接两者的左侧板113和右侧板115,设定朝向用户的侧壳板为前面板,与前面板相对的则为后面板111,用户的左手对应的为左侧板113,右手对应的为右侧板115。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机壳10设置为圆柱体或不规则形状。为了方便内部部件的装配,该外壳11 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结构,方便维修与清理。
可以理解的,为了将餐品在售卖前放入机壳10内的储餐架30,机壳10 需要有一个存放餐品门(未图示),该存放餐品门可以是前面板,也可以是后面板111,可转动打开该存放餐品门,将餐品放于储餐架30上。当然,为了方便用户取餐,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餐口(未图示)。此处,机壳1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合金、木制或塑料,例如,铁、不锈钢、铝材等,结构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具有一定的自重能够保证自动售餐机100的稳定性。将前面板设置为存放餐品门,不同于现有将背离出餐口的面板设置为放餐的一侧,结构更加紧凑,不会因经常开闭存放餐品门而造成对取餐组件70的配合关系影响。且在存放餐品的同时,也可以对出餐口处的结构进行检查维修。
为了合理布置容纳空间,分隔板13连接于外壳11的内壁。具体地,分隔板13设有两个,两个分隔板13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将容纳空间分割为竖直方向上的加热区10a、冷藏区10b以及电控区10c,实行不同区域的分割,可以使得各个部件之间的工作和性能不受影响,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储餐架30放于冷藏区10b,其具有的存储空间30a用于放置餐品,该餐品位于冷藏区10b,可以达到使餐品冷藏保鲜的目的,提高用户的口感。加热区10a设置有加热组件50,该加热组件50用于加热冷藏在冷藏区 10b的餐品,根据餐品的不同,加热组件50的结构也不同,例如,加热组件 50可以是烙烤加热、水浴加热、蒸汽加热等,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餐品的口感和现做现卖的用户体验。加热区10a位于冷藏区10b的上方,根据热量向上走的远离,可以减少对冷藏区10b的温度影响,节约能源,同时也可以远离电控组件90,提高电控组件90的使用性能。电控区10c则用于设置电控组件90,例如,控制器93、电池或者其他电器元件,可以电连接加热组件50 和取餐组件70,从而控制其实现各自功能,保证自动售餐机100的自动运行功能。当然,为了实现冷藏功能,电控区10c内还设置有压缩机91。该电控区10c设于远离加热区10a的一端,也可以避免受到过热影响,提高安全性。机壳10的整体布局可以使内部空间更加规整,有效减少自动售餐机100在横向方向上的扩展,从而缩小横截面积,减少对地面的占用。
具体地,储餐架30包括多个存储空间30a,多个存储空间30a在储餐架 30的周向和轴向方向上依次排布,从而形成的储餐架30的存储空间30a呈环状设置,为方便放餐和取餐,中部通常不会存放餐品,该部分的空间没有充分利用,将取餐组件70的部分结构设于储餐架30的中部,缩小了取餐组件 70的占用空间,并合理使用了空闲空间,以此缩小了自动售餐机100的横向表面面积,减少横向空间的占用,在节省空间的前提下保证存储量。此外,为了方便放餐,储餐架30的外周面与容纳空间连通,也即存储空间30a与冷藏区10b连通,在打开存放餐品门时,可以通过存储空间30a与冷藏区10b 连通的开口进行放餐。取餐组件70的作用是在控制程序下移动到对应的存储空间30a处获取餐品,再运输到加热区10a进行加热,因此,其在冷藏区10b 和加热区10a之间进行来回移动。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6,为了减少取餐的难度,可选的,取餐组件70包括存餐件71和推餐件73,存餐件71呈盘状或平板状,供餐品放置,该存餐件71设于取餐通道30b内,故与取餐通道30b的空间形状相匹配,例如,存餐件71即为圆盘状或为三角形盘状。取餐通道30b与存储空间30a相连通,即餐品可由存储空间30a进入取餐通道30b内的存餐件71内。推餐件73设于存储空间30a远离所述取餐通道30b的一开口侧,并可以伸缩移动。此处,推餐件73的伸缩为通过控制器93控制的,即需要有对应的伸缩装置对其进行驱动,例如,气缸、电动推杆或剪叉式推杆等,具有可以伸缩的驱动轴,带动推餐件73伸缩,方便控制,具体结构不限定。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取餐组件70具有可夹持餐具的部件,从而实现对餐品的取放。
该结构中,推餐件73只需要一个方向上的伸缩移动,存餐件71仅需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即可,有效减小了位置控制的精度;且存餐件71位于取餐通道30b内,不占用额外空间,推餐件73设于储餐架30的一侧,正常情况下为收缩状态,也不占用过多空间,从而有效节省空间,简化结构,方便控制,提高取餐效率和取餐成功率。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将推餐件73固定于机壳10内壁上,且推餐件73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设置,继而能够移动到与不同存储空间30a对应的位置上,当存餐件71也对应与该存储空间30a相平齐时,能够将餐品推入存餐件71上,完成一竖直方向上不同层所在的存储空间30a的餐品取餐,减少了推餐件73的使用,进一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简化结构,缩小体积。
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取餐和放餐,将储餐架30设置为相对于机壳10可周向旋转,具体地,可以在分隔板13上设置有驱动储餐架30旋转的部件,储餐架30的底部设有转轴或转盘,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进行旋转,驱动部件可以位于电控区10c内,从而可以方便控制器93对其控制。如此,在进行取餐组件70的自动取餐时,通过储餐架30的旋转,仅设置一个推餐件73即可实现不同层以及同一层的不同位置处的餐品取餐,进一步减少推餐件73的设置,减少横向空间的占用,更进一步减小自动售餐机100的体积。
请再次参照图3和图6,可选的实施例中,存餐件71为圆盘状,方便配合储餐架30的旋转。且为了实现存餐件71的竖直方向的移动,取餐组件70 还包括有第一驱动件75和丝杆77,该丝杆77设有两个,分别连接于存餐件 71的周缘,并位于存餐件71的同一直径上,以保证存餐件71移动的稳定性。存餐件71与丝杆77为螺纹配合连接,在两个丝杆77同步正向转动时,带动存餐件71向下移动,进入储餐架30进行取餐,当电机反转,带动存餐件71 向上移动,将餐品送至加热组件50处加热处理。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丝杆 77或其他传动带6355或链条等结构传动。
在第一驱动件75的结构基础上,为了实现推餐件73的移动和伸缩,取餐组件70还包括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相对于机壳10可上下移动。推餐件73设于第二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实现伸缩移动。
此处,设定推餐件73包括连接头和推动部,由于本申请的自动售餐机100 主要针对传统风味小吃,例如肉夹馍或凉皮等,包装结构一般为圆团状,故此处将推动部朝向储餐架30的表面设置为弧面,能够很好的包裹餐品的外缘,从而保证餐品顺利进入存餐件71内。
请结合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储餐架30包括存储盘31和支撑杆33,存储盘31的设置可以保证餐品放置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掉落现象。具体的存储盘31的形状可以呈圆形,与圆柱体的取餐通道30b相匹配,从而能够增大每一存储空间30a的体积。根据正常尺寸的自动售卖设备,为了保证储餐量,且根据餐品的体积,存储盘31设置应该至少为两个,每一存储盘31的中心开设取餐孔,从而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取餐通道30b。
请参照图1和图2,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售餐机100的储存量,设置储餐架30有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多个储餐架 30间隔并排设置,因取餐组件70的特殊设置,将取餐组件70也设置有多个,并与储餐架30一一对应设置,也即,在储餐架30的取餐通道30b内均设有一可移动设置的存餐件71,并在机壳10上设有与储餐架30对应的推餐件73,从而可以实现多个餐品的同时出餐,提高出餐效率。根据餐品的种类,多个储餐架30的尺寸可以相同的,也可以不同。同时,多个储餐架30的设置也可以为不同餐品的搭配售出提供了可能,例如,传统风味小吃通常是搭配至少两种餐品,例如,凉皮与肉夹馍的配合,也即陕西地区的传统小吃。
此处,机壳10内设置三个储餐架30,其中一储餐架30的存储空间30a 较其他两个储餐架30的存储空间30a较小,可以用于存放肉夹馍的馍饼,而其他储餐架30的存储空间30a大些,可以放置凉皮、擀面皮以及粥汤类的餐品,与该肉夹馍搭配食用,可以大大提高购买者的购买体验,增加了所购买餐品的选择性,同时,可有效保证自动售餐机100的储存量,与市面上体积相似的售卖机相比,存储量为其存餐量的两至三倍。当然,上述储餐架30的具体规格只用于帮助理解自动售餐机100的储存量,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请参照图4和图5,由于为了适配传统小吃,可选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0包括器身(51a,51b),该器身(51a,51b)固定于机壳10的加热区 10a,具体地,在器身(51a,51b)和/或盖体(53a,53b)上设置有加热体,可实现不同的加热方式,能够使得该器身(51a,51b)和/或盖体(53a,53b) 发热,对餐品进行加热。器身(51a,51b)固定连接在外壳11上,例如,侧壳板上,从而使得器身(51a,51b)与分隔板13具有一定的间距,防止热量过多地传递到冷藏区10b,提升冷藏区10b的冷藏效果。器身(51a,51b)形成有储存待加热的餐品,盖体(53a,53b)可活动安装于外壳11,从而相对器身(51a,51b)可移动设置,以盖合或打开器身(51a,51b)。当盖体(53a, 53b)盖合于加热槽(51a1,51b1)的开口时,两者配合形成加热腔,才会触发对放入其内的餐品进行加热。盖体(53a,53b)的可移动设置可以通过驱动气缸、电机或马达与相应的传动件配合等部件。
此处,加热组件50实现烙烤加热、水浴加热、蒸汽加热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根据加热餐品的不同选择对应的加热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对餐品的外表面材料的要求,有效降低成本;且该方式加热时温度不会过高,根据加热方式可以适配不同种类的风味小吃餐品,满足传统食品与自动售卖的结合,扩大了应用场景。例如,当储餐架30中的餐品为肉夹馍时,肉与馍可以单独分开放,也可以直接夹好的形式,因饼的最佳口感为焦脆香酥,此处,选择加热组件50的加热方式为烙烤加热,从而提升口感;而当储餐架30中的餐品为凉皮或擀面皮时,因凉皮或擀面皮本身即为凉食,故而,无需过高的加热温度,因冷藏后的面皮会稍变硬,影响口感,因此选择蒸汽加热方式,只需要稍微加热使其回暖即可,提升口感,同时避免过凉而影响消化;当餐品为粥类或汤类时,为了避免过干或者加热温度不够,故而将加热方式设置为水浴加热,能够在提升加热温度的同时,不会失去原有餐品的口感。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加热组件50为光波或微波加热。
可以理解的,加热组件50设于储餐架30的上方,在存餐件71上下移动过程中,即可实现在取餐通道30b内取餐,在加热区10a内进行将餐品移动至加热腔内。此处,取餐组件70还包括有推餐杆(未图示),该推餐杆的结构设定可与上述推餐件73的结构相同,方便加工,且可以简化结构,降低转移的难度,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该推餐杆与推餐件73的推餐方向相反,推餐件73设于后面板111上,将餐品从存储空间30a向前面板的方向推入存餐件71上,将推餐杆设于前面板上,当存餐件71与入餐口(51a51,53b11) 相平齐时,通过推餐杆将餐品向后面板111的方向推入入餐口(51a51,53b11) 内。如此,加热组件50设于储餐架30的上方偏后方的位置,可以远离前面板,使得出餐口处不会产生过多热量,以提高对用户的防护。
请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加热组件50采用的加热方式为烙烤加热时,例如,该加热组件50可以是电饼铛类的装置,加热体设置在器身51a 背离加热槽51a1的表面,通电后,电阻丝或电热棒等类型的加热体发热,并将热量传递到器身51a上,使得加热槽51a1产生热量对餐品进行加热。
请继续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该器身51a包括底板 51a3和设于底板51a3周缘的侧板51a5,器身51a的形状为圆盘状,与待加热的馍饼类餐品形状相匹配,盖体53a包括盖板53a1和围板53a3,盖板53a1 与底板51a3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得侧板51a5与围板53a3的形状也适配,保证两者的盖合。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实现封闭式加热,在盖体53a盖合于器身51a时,围板53a3可以遮盖入餐口51a51,防止热量散失,提高加热效果。为了进一步保证盖合密封性,将围板53a3对应与侧板51a5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53a31,如此,在盖合加热时,围板53a3可以插进入餐口51a51内,侧板51a5可以插入避让孔53a31内,从而使得围板53a3与侧板51a5在同一周面上,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失,提高加热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加热组件50采用蒸汽加热或水浴加热时,以针对性地使加热的餐品口感更好,且能够降低加热成本。此处,主要针对凉皮或擀面皮类餐品,其需要保持柔软和少许湿度即可,故可以采用蒸汽加热方式。具体地,器身51b内盛放水,电阻丝或电热棒等类型的加热体设于器身51b,通过将水加热后使其成为热水,能够产生水蒸气在加热槽 51b1内,或者,直接向加热槽51b1内通入热水。因此,对应的,在盖体53b上开设有入餐口53b11,即盖体53b朝向器身51b的储餐部53b1,该储餐部 53b1不仅开设入餐口53b11,且还具有盛放餐品的空间。当储餐部53b1放于加热槽51b1内时,将储餐部53b1朝向热水的表面与热水隔离设置,也即位于热水的上方,实现蒸汽加热。而针对粥类或汤类餐品时,可以将储餐部53b1 浸入热水中,使得餐品在与热水的热量交换中得到加热。当然,此处,餐品的包装盒可以是普通的塑料即可,材料成本低,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盖体53b包括顶盖53b3和储餐部53b1,且在周侧面开设入餐口53b11,顶盖53b3盖合在储餐部53b1的开口处,形成放置餐品的空间。如此,在使用时,盖体53b远离器身51b,当存餐件71移动到与入餐口53b11相平齐的位置时,通过推餐杆将餐品从存餐件71上推入盖体53b内,盖体53b检测到有餐品时,可以触发驱动部件带动其向下移动,盖合于加热槽51b1的开口,以此触发加热。
请参照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在加热组件 50为蒸汽加热方式时,对应的取餐组件70还包括有扎孔器79,该扎孔器79 位于存餐件71的上方,从而对餐品的包装盒进行扎孔。如此,在蒸气加热时,能够增加蒸汽与餐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餐品加热更高效,加热口感更好。
请结合图1和图7,当然,在加热组件50进行工作时,为了保证其功能顺利实现,该供给部根据加热方式不同而不同。例如,加热方式为烙烤加热时,该供给部则为电池组件或电路组件,与设于器身51b的加热体通过导线连接,在控制器93的控制下可以实现电路的开闭,实现对加热体的通电或断电,继而实现器身51b的发热。当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或蒸汽加热时,供给部可以为水箱551和加热管,该水箱551设于电控区10c,通过管道通入器身51b内。而加热管可设于水箱551内,也可以设于器身51b内,从而实现对水的加热使其转变为热水进行加热。该供给部也与控制器93电连接,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加热的效果,保证储餐顺利。
请继续参照图6和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储餐架30设有多个的结构基础上,例如,两个或三个及以上,为了针对不同餐品进行不同方式的加热,或者提高加热效率,加热组件50也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取餐组件70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储餐架30和取餐组件70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中一种为餐品种类均相同,如此,加热组件50设有多个,并与取餐组件70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加热组件50的结构均相同,例如,均为针对餐品为饼类的烙烤加热,或者针对粥汤类的水浴加热,或者针对凉皮、擀面皮类的蒸汽加热,当购买餐品数量为多个时,能够有效提高加热效率和出餐效率,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该自动售餐机100为了能够具有更好的购买体验,对不同的储餐架30放置不同种类的餐品,能够满足用户对餐品套餐的自由选择,此处,针对传统小吃的搭配习惯,设定餐品为粥汤类、肉夹馍类、凉皮及擀面皮类中的至少两个,故而加热组件50对应为烙烤加热、水浴加热或蒸汽加热中的至少两种,以针对性地提供加热方式,提高餐品的口感和用户体验。
可选的,储餐架30设有三个时,三个加热组件50为上述三种加热方式的加热结构,从而提供更多的餐品配合选择,并保证加热效果。如此,三个加热组件50的器身(51a,51b)可以通过一连接板57连接到机壳10上,并与分隔板13和顶壳具有一定的间距,方便散热。同时,在相邻两个器身(51a, 51b)之间,连接板57开设有散热孔571,以将器身(51a,51b)的热量可以通过该散热孔571向上散出,减少传递向冷藏区10b的几率,从而更加有利于餐品的保鲜和加热区10a的散热。
请结合图8至图10,当然,在完成对餐品的加热后,需要将餐品转移到出餐口处,因此,在加热组件50背离存餐件71的一侧还设置有推餐件73,也即将加热组件50内的餐品推向存餐件71,再由存餐件71推向出餐口处,或者其他可以接收转移的部件中。该推餐件73与取餐过程中的推餐件73结构相同,或者直接由取餐过程中的推餐件73移动到与加热组件50相平齐的位置处,实现推餐转移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简化结构,降低材料和加工组装成本。此处的可以接收转移的部件即为上述的出餐转移装置60。
请结合图8和图9,当储餐架30设有多个时,多个储餐架30间隔并排排布于容纳空间,取餐组件70和加热组件50均设有多个,以将每一储餐架30 上的餐品通过对应的取餐组件70送至对应的加热组件50上,从而实现不同餐品的有针对性的加热方式,提高出餐效率和餐品口感。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61在多个所述储餐架30的排布方向上延伸,所述轿厢63于所述支架6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
本实施例中,因需要一同出餐有多个餐品,为了提高出餐效率,将该支架61沿储餐架30的排布方向延伸,轿厢63可以沿该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也即,轿厢63在多个储餐架30、多个加热组件50之间可移动设置。具体地,该移动方式可以选择电机与丝杆77结合的驱动结构,也可以选择传送带等其他结构进行驱动。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在用户选择至少两种餐品时,该轿厢 63移动至至少两个加热组件50处,接收对应的餐品后,在有多个活动底板633时,将不同的餐品放于不同层的活动底板633上,此时,可以根据餐品的体积将储物腔分割为不同大小的空间,以满足餐品储存需求的同时,减少餐品的堆积或挤压,保证餐品的完整性和外观,提高购买体验。而对于只有一个活动底板633时,可将餐品均放于同一活动底板633上,一同转移即可,结构简单。
请结合图8,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存餐件71上下移动过程中,所述推餐件73可伸缩设于所述加热组件50的一侧,存餐件71可活动设于加热组件50 与出餐转移装置60之间,在所述活动底板633与所述加热组件50以及存餐件71相平齐时,所述推餐件73将所述加热组件50上的餐品通过存餐件71 和所述固定开口6311推向所述活动底板633。
本实施例中,用于推动餐品进入活动底板633的推餐件73可与推动餐品进入存餐件71的推餐件73结构相同,或将上述两个推餐件73合为一个,也即,用于驱动推餐件73的传动结构,例如,丝杆,其两端连接于底壳117和顶壳,从而使得推餐件73可以在冷藏区10b与加热区10a移动,实现两个过程的推餐动作,此处,分隔板13需要开设有对应的孔洞供推餐件73穿过,从而有效减少驱动部件和推餐件73的数量,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当然,此处,为了无缝衔接,保证餐品转移的有效性,推餐件73将加热组件50中的餐品先推回存餐件71中,再通过存餐件71推入固定开口6311内。
请参照图10和图9,自动售餐机100为了适配传统风味的小吃餐品,故在包装上不同于现有的快餐盒,餐品不具有能够方便携带的包装,且基于餐品经过加热后会有稍微烫手的情况,设置打包装置80,所述打包装置80设于所述出餐转移装置60的下方,能够自动拾取包装袋并放入出餐空间831内,将从出餐转移装置60的轿厢63中放入出餐空间831的餐品进行打包,用户取餐时直接提起包装袋即可,无需直接接触餐品,从而减少了被烫伤的几率,可有效提升消费体验。同时,在有或者无加热组件50的结构基础上,对于多个储餐架30的结构设置,多个餐品的同时出餐时,该轿厢63可以大幅提升出餐效率,打包装置80也可以将多个餐品进行打包,很好地解决多种不同餐品同时购买时,由于种类多而不方便携带的情况,增加购买多种餐品套餐的几率,且比较健康卫生,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
请结合图8和图9,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打包装置80的自动打包,该打包装置80与电控组件90电连接。具体地,打包装置80包括固定座、相对于固定座固定的存袋箱81,固定座可以单独设置,将其固定在分隔板13上,也可以将固定座定义为上述的分隔板13结构,将存袋箱81直接固定在取餐组件70靠近前面板的一侧,用于存储包装袋。该存餐箱的形状与包装袋的形状相匹配,且为了提高存储包装袋的量,该包装袋为折叠状态,且多个包装袋层叠压设于存袋箱81内。此处,包装袋的材质可以是纸类,环保健康且相对成本低,可减少白色垃圾污染。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塑料材质等。
出餐箱83即为上述的出餐箱83结构,具有出餐空间831,可以承接出餐转移装置60放下的餐品,其固定于固定座,也即可以是固定在分隔板13上,并位于存袋箱81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并与出餐口正对设置,方便用户通过出餐口提取餐品。可选的,出餐箱83的开口形状与包装袋的打开状态相匹配,例如,该出餐箱83的形状呈长方体。取袋件85相对于固定座可移动设置,即可移动设于分隔板13上,从而能够在存袋箱81与出餐箱83之间来回移动,将包装袋从存袋箱81内取出并放入出餐箱83内,同时,还可以将折叠状态的包装袋打开,以打包餐品的部件。具体地,取袋件85可以是机械手或吸附件等,能够固定包装袋,并与出餐箱83内的固定部配合,两者共同打开包装袋的开口,从而实现餐品落入包装袋的目的。
该结构的打包装置80可以实现包装袋的存储、转移、打开,从而自动实现餐品的打包,很好地解决餐品不方便携带,或加热后的餐品较烫的问题,有效提高用户购餐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对于多种或多个不同餐品一起购买时,打包装置80可解决种类多而不方便携带的情况,增加购买多种餐品套餐的几率,且比较健康卫生,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
请结合图9和图10,可选的实施例中,以包装袋为纸袋为例,纸袋具有更好的平展度。本实施例中,取袋件85包括支撑臂851和设于支撑臂851的吸盘853,该吸盘853连接有气管,气管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未图示),从而使得吸盘853处具有真空吸力,能够吸附固定包装袋。该支撑臂851相对于存袋箱81和出餐箱83可移动设置,也即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继而实现包装袋的转移。该结构的取袋件85无需有过高的精度设计,减少了控制难度,且能够很好地固定纸质包装袋,从而提高取包装袋的效率和成功率。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结构,例如夹具或机械手等。
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取袋件85吸附包装袋的稳定性,取袋件85 还包括有连接臂855,支撑臂851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于连接臂855的两端,从而增加吸盘853与包装袋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吸附稳定性。当然,在每一个支撑臂851上可以设置多个吸盘853,从而进一步提升取袋件85的吸附能力,防止包装袋在转移过程中的掉落。此处,取袋件85的支撑臂851 设于存袋箱81与出餐箱83之间,支撑臂851朝向出餐箱83设置,也即连接臂855朝向存袋箱81,该取袋件85可以朝向存袋箱81的方向平移,再向下移动,使得吸盘853吸附固定包装袋,再向上移动离开存袋箱81,然后再朝向出餐箱83移动,因出餐箱83的开口朝上,为了减少取袋件85与出餐转移装置60的干涉,出餐箱83进行转动设置,使其以垂直于前面板的中心轴线为轴转动90度,也即逆时针旋转90度,使得出餐箱83的开口朝向支撑臂851,同时支撑臂851可转动设置,将支撑臂851绕转动轴84转动90度,使其尺寸与出餐箱83的开口尺寸相匹配,能够使得支撑臂851的端部进入出餐空间 831内,将包装袋放入出餐箱83,简单方便,有效提高转移包装袋的效率。
请继续参照9,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87还可以是马达或其他驱动部件,传动件89可以是丝杆77或传送带等,在此不做限定。该驱动电机87 可驱动传动件89移动,继而带动连接臂855和支撑臂85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移动。当然,为了实现支撑臂851的转动,可以在连接臂855的端部连接电机或马达,通过电极或马达直接驱动其发生转动,带动支撑臂851发生转动,实现包装袋的转移。当然,该驱动电机87和传动件89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保证支撑臂851的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及翻转运动稳定运行即可。
请再次参照图9,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取袋件85的取袋,将存袋箱81的一侧开设有插入孔8111,该插入孔8111与支撑臂851的尺寸相适配。当取袋件85移动到存袋箱81进行取袋时,其位于存袋箱81的上方,连接臂 855对应于存袋箱81的外侧,支撑臂851对应于存袋箱81的内部,再驱动取袋件85向下移动,支撑臂851通过插入孔8111和开口进入存袋箱81,进行包装袋的吸附固定。该插入孔8111与支撑臂851的数量相匹配,也即设有两个。如此,存袋箱81可对包装袋具有较好的固定存储作用,并不影响取袋件 85的取袋。
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固定效果,设于出餐箱83的固定部为吸盘853,该吸盘853也连通有抽真空装置,从而可以在控制器93的控制下实现对包装袋的吸附与松开。此处,当取袋件85将包装袋放入出餐空间831 内时,移动至使固定部吸附包装袋背离取袋件85的另一表面,如此,再反向移动使得包装袋在固定部与支撑臂851的拉扯下打开,取袋件85移动到出餐箱83相对的一侧,此处,将出餐箱83的两侧面均设有固定部,也即当该固定部也通气吸附包装袋时,取袋件85则可以关闭通气,以释放对包装袋的吸附,从而再从出餐箱83内撤出,重新回到待取袋状态。然后,出餐转移装置 60再将餐品从其储物腔内放入到包装袋内,完成打包。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为了减少取袋件85与出餐转移装置60的干涉,将出餐箱83设置相对于分隔板13可转动设置,也即可转动使其开口朝向取袋件85一侧,如此,取袋后的取餐件的支撑臂851可以直接插入出餐空间831 内,完成包装袋的转移。当然,为了节省空间,将出餐箱83在沿推餐件73 的推餐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垂直于该方向的尺寸,也即减少自动售餐机100的前后空间占用,而两支撑臂851为提高吸附稳定性,两者间距较大,因此,将两支撑臂851相对于出餐箱83以水平方向为轴转动90度,进而使得取袋件85与出餐箱83相配合,实现包装袋的转移,并节省空间。在取袋件85撤出出餐箱83后,出餐箱83再转动回开口朝上的位置,以接收餐品。
请结合图9,在出餐箱83相对两侧面均设置有固定部时,可以将其中一侧面凸设形成有凸起833,该凸起833可与相邻的侧面围合形成有避让凹槽 835,当支撑臂851移动到该侧面时,包装袋抵接凸起833,并被凸起833上的固定部固定,支撑臂851则可以位于避让凹槽835内,从而有利于支撑臂 851的撤出,提高转移效率。
为了方便取餐,可选的实施例中,因出餐箱83的开口朝上,设定出餐箱83还可以相对于固定座,也即分隔板13可转动设置,此处的转动为相对机壳 10朝向前面板转动,以能够使得出餐箱83的开口显露于出餐口处,方便用户直接提取餐品,提高取餐便利性。当取餐完成后,出餐箱83自动转回机壳10 内,并可以封堵出餐口,防止外部灰尘进入污染餐品,提高安全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定出餐口位于出餐箱83的前上方,用户手部通过出餐口伸入出餐箱83内进行餐品的提取;或者为将出餐箱83设置成抽屉式的出餐方式。
请结合图8和图9,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用餐体验,该自动售餐机 100还配备有餐具储存箱40,该餐具储存箱40内放置有餐具,用户在需要时可以手动按压取出餐具,或者在取餐后自动推出餐具供用户使用。餐具单独设定可以提高其卫生性并具有可选择性,环保安全。具体的餐具储存箱40在此不做限定,可以参考现有出餐具的结构。
当出餐箱83相对于分隔板13可转动设置,以方便包装袋的放入,在出餐箱83朝向出餐口的表面连接有挡板837,该挡壁与出餐箱83之间设有间隙,以便于放置驱动出餐箱83转动的部件。设定该挡板837可封闭出餐口,即与出餐口的大小形状相匹配,且该挡板837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可以相对于机壳10可转动设置,从而在需要出餐时,朝向机壳10外部翻转,并带动出餐箱83也发生转动,以此来使得出餐箱83的开口显露出来,方便取餐。当然,该挡板837的转动角度不宜过小,否则不利于取餐,转动角度也不宜过大,否则,餐品易掉落,此处可设定转动角度为30~60°,从而提高便利性。
此外,为了方便用户进行使用,自动售餐机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未图示),可以搭配选择按键,或是显示屏为触摸屏等,用户通过选择按键或触屏选择想要类型的餐品,再进行现金或二维码付款即可。当然,该自动售餐机100也可以搭配互联网、物联网、小程序APP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在机壳10上设置二维码,扫码获得点餐小程序,以实现餐品的选定和钱款支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出餐转移装置,应用于自动售餐机,用于转移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取餐组件和出餐箱,所述出餐箱具有一出餐空间,所述出餐转移装置设于所述出餐箱上方,所述出餐转移装置包括:
轿厢,所述轿厢包括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所述框架本体和活动底板围合形成储物腔,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面为固定开口,所述固定开口用于使所述取餐组件的餐品进入所述储物腔内,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朝向所述出餐箱,所述活动底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以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和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安装所述轿厢,所述支架可带动所述轿厢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所述活动底板包括至少两个底杆,所述底杆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可平行移动设置;
当所述底杆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时,所述活动底板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
当靠近一侧的多个底杆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朝该侧移动时,其余的底杆被驱动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所述活动底板打开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还包括活动侧板,所述活动侧板包括至少两个侧杆,所述侧杆与所述底杆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部分所述侧杆朝向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移动,其余的侧杆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底板打开或封闭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朝向所述框架本体一侧移动的侧杆为第一侧杆,朝向相对的另一侧移动的侧杆为第二侧杆,任意相邻两第一侧杆之间通过伸缩件连接,任意相邻两第二侧杆之间通过伸缩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并驱动两者朝向相反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传动轮以及套于所述驱动部和传动轮之间的传动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轮分别位于所述框架本体相对的两侧;
相邻设置的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中的一者连接所述传动带的一表面,另一者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另一表面。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底板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底板中的对应的多个底杆均连接对应的一侧杆。
7.一种自动售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机壳开设有出餐口;
储餐架,所述储餐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具有多个存储空间;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储餐架的上方;
取餐组件,所述取餐组件在所述储餐架与加热组件之间可移动设置,以将所述存储空间的餐品取出并送至所述加热组件内进行加热;
出餐箱,所述出餐箱邻近所述出餐口设置,并具有出餐空间;
出餐转移装置,所述出餐转移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出餐箱之间,以转移加热后的餐品至所述出餐空间内,所述出餐转移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餐转移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售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售餐机还包括打包装置,所述打包装置设于所述出餐转移装置下方,用于将包装袋放入所述出餐空间内对餐品打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售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餐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储餐架间隔并排排布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取餐组件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储餐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加热组件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取餐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机壳,并在多个所述储餐架的排布方向上延伸,所述轿厢于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售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餐组件包括推餐件和存餐件,所述推餐件可伸缩设于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所述存餐件可活动设于所述加热组件与出餐转移装置之间,在所述活动底板与所述加热组件以及所述存餐件三者相平齐时,所述推餐件将所述加热组件上的餐品通过所述存餐件和所述固定开口推向所述活动底板。
CN202111207152.5A 2021-10-15 2021-10-15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Pending CN113963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7152.5A CN113963483A (zh) 2021-10-15 2021-10-15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7152.5A CN113963483A (zh) 2021-10-15 2021-10-15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3483A true CN113963483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7152.5A Pending CN113963483A (zh) 2021-10-15 2021-10-15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348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1033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深圳市潮涌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自动售餐机
WO2023061034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深圳市潮涌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存餐取餐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WO2023226774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深圳市潮涌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剪叉伸缩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WO2024036977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售卖和餐具回收功能的餐食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1033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深圳市潮涌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自动售餐机
WO2023061034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深圳市潮涌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存餐取餐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WO2023226774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深圳市潮涌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剪叉伸缩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WO2024036977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售卖和餐具回收功能的餐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3483A (zh)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N113942693A (zh) 打包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N105816025B (zh) 自动供餐系统
WO2023061033A1 (zh) 加热组件和自动售餐机
TW201236568A (en) Improved automated pizza preparation and vending system
US5726428A (en) Microwave oven shelf having multiple food supporting surface
CN109645116A (zh) 一种冰冻板栗和热烤板栗的智能一体售卖机
CN219978904U (zh)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N220305853U (zh) 存餐取餐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N220411057U (zh) 打包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N220305852U (zh) 加热组件和自动售餐机
CN117197951A (zh) 存餐取餐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CN210520760U (zh) 烹饪装置
CN112006045A (zh) 自动烤地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24895A (zh) 一种防盗型悬挂式烤箱
US20200000105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foods based on doughs frozen in portions and machine for preparing and selling said foods
CN209879613U (zh) 一种食物贩卖机
CN212574498U (zh) 一种汤、面搭配出餐的操作柜
CN104510327A (zh) 煮物机
CN213695480U (zh) 自动烤地瓜机
CN113197490B (zh) 一种烹饪容积可变的烤箱
JP2717384B2 (ja) 保温機構を備えた回転飲食台、保温機構および冷気循環機構を備えた回転飲食台
CN109480615B (zh) 一种智能米粉机
CN215123719U (zh) 一种披萨机专用的送披萨装置
CN215424210U (zh) 一种可变烹饪容积的电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