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1098A -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1098A
CN113961098A CN202111234153.9A CN202111234153A CN113961098A CN 113961098 A CN113961098 A CN 113961098A CN 202111234153 A CN202111234153 A CN 202111234153A CN 113961098 A CN113961098 A CN 113961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boundary
substrat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41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1098B (zh
Inventor
王明强
胡宏锦
包征
方远�
张家祥
王畅
穆鑫
白久园
左堃
张斌
吴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41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1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1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1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1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1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该触控基板包括:基底;触控层,设于所述基底上,且包括电极区,所述电极区包括第一电极区以及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区的第二电极区,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本公开能够提高曲面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和红外光学式。其中,电容式触摸技术具有反应灵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
应用电容式触控技术的显示面板设有驱动电极、感应电极、触控引线以及触控芯片。该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交叉设置,该驱动电极通过触控引线连接于触控芯片,以接收触控芯片发送的驱动信号。该感应电极通过触控引线连接于触控芯片,以使触控芯片接收感应电极生成的感应信号。然而,该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
基底;
触控层,设于所述基底上,且包括电极区,所述电极区包括第一电极区以及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区的第二电极区,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部分为弧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区呈圆形,所述弧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径向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区为轴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对称轴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暴露所述第一电极区的边界的部分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区的边界分为多个边界段;所述电极区设有多条触控电极,每条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极区的边界;多条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触控层还包括:
多个触控引线,多个所述触控引线的一端均配置为连接一触控芯片,多个所述触控引线的另一端与多条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延伸至同一所述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中仅有一种触控电极的端部与所述触控引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区的边界分为第一边界段、第二边界段、第三边界段以及第四边界段;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部分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剩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剩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
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以及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均与所述触控引线连接;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以及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均与所述触控引线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触控引线包括:
第一走线组,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一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走线组,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
第三走线组,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三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
第四走线组,与所述第三走线组并行设置,且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四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四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
第一屏蔽线,设于所述第一走线组与所述第二走线组之间;
第二屏蔽线,设于所述第二走线组与所述第三走线组之间;
第三屏蔽线,设于所述第三走线组与所述第四走线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绝缘层以及桥接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桥接层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背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所述桥接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区呈圆形,在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周向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中存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陷部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对于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在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周向上的间隔角度为15°。
进一步地,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第一类型凹陷部,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凹陷部的线段的两个端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15°。
进一步地,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还包括第二类型凹陷部,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对应于所述第二类型凹陷部的线段的两个端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45°;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与所述电极区间隔设置的绑定区,所述第二类型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绑定区。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的边界对应于各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区域设有第二凹陷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
上述的触控基板,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盖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边界的弯折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触控基板背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弯折部朝所述显示基板弯折;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区贴合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电极区贴合于所述弯折部。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电极区包括第一电极区以及围绕第一电极区的第二电极区,由于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从而在触控基板贴合于曲面显示面板的盖板时,可以防止触控层发生褶皱,避免曲面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受到不利影响,提高了曲面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电极区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2、电极区;201、第一电极区;202、第二电极区;203、第一凹陷部;2031、第一类型凹陷部;2032、第二类型凹陷部;204、第一边界段;205、第二边界段;206、第三边界段;207、第四边界段;3、外围区;301、第二凹陷部;4、绑定区;5、触控绝缘层;6、触控电极层;601、第一触控电极;6011、第一电极块;602、第二触控电极;6021、第二电极块;7、桥接层;8、触控引线;801、第一走线组;802、第二走线组;803、第三走线组;804、第四走线组;9、触控保护层;10、第一屏蔽线;11、第二屏蔽线;12、第三屏蔽线;13、显示基板;14、触控基板;15、盖板;1501、主体部;1502、弯折部;16、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该触控基板可以包括基底1和触控层。该触控层设于基底1上,且包括电极区2。该电极区2包括第一电极区201以及围绕第一电极区201的第二电极区202。该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203。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电极区2包括第一电极区201以及围绕第一电极区201的第二电极区202,由于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203;在触控基板贴合于曲面显示面板的盖板15(见图6)时,可以防止触控层发生褶皱,避免曲面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受到不利影响,提高了曲面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该基底1可以为柔性基底。该柔性基底的材料可以为环烯烃共聚物,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由于基底1为柔性基底,可以使触控基板贴合于曲面显示面板的盖板15。
如图5所示,该触控层可以设于基底1上。该触控层可以包括触控绝缘层5、桥接层7以及触控电极层6。该触控电极层6可以设于触控绝缘层5的一侧,该桥接层7可以设于触控绝缘层5背向触控电极层6的一侧。其中,该触控电极层6可以设于触控绝缘层5面向基底1的一侧,当然,该触控电极层6也可以设于触控绝缘层5背向基底1的一侧。如图3所示,该触控电极层6可以包括多条触控电极。多条触控电极可以包括多条第一触控电极601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602。至少部分第一触控电极601沿着第一方向(图3中的X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602沿着第二方向(图3中的Y方向)延伸。各第一触控电极60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块6011,各第二触控电极602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块6021。该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交叉设置,进一步地,该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垂直。此外,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601被第二触控电极602隔断,也就是说,在第一触控电极601和第二触控电极602相交叉的区域,第一触控电极601是断开的,第二触控电极602是连续的。上述的桥接层7可以经由穿过触控绝缘层5的过孔与断开的第一触控电极601接触,以使断开的第一触控电极601通过桥接层7电连接。此外,该第一触控电极601和第二触控电极602中一个为驱动电极,另一个为感应电极。如图4和图5所示,该触控层还可以包括多个触控引线8。各触控引线8的一端被配置为连接一触控芯片,该触控引线8的另一端可以与上述的触控电极连接。本公开的触控基板的驱动方式可以为1T1R,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中,该1T1R指的是:一个驱动电极仅与一个触控引线8连接,一个感应电极仅与一个触控引线8连接。该触控引线8可以包括第一引线层和第二引线层。该第一引线层可以与触控电极层6同层设置,该第二引线层可以与桥接层7同层设置。该触控绝缘层5位于第一引线层与第二引线层之间,且第一引线层经由穿过触控绝缘层5的过孔与第二引线层接触。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层还可以包括触控保护层9。以触控电极层6设于触控绝缘层5背向基底1的一侧为例,该触控保护层9可以覆盖触控电极层6、触控引线8以及触控绝缘层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与触控层平行的方向上,该触控层可以包括电极区2和外围区3。该外围区3围绕电极区2。该电极区2可以呈圆形,且电极区2的边界可以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203。相邻的两个第一凹陷部203之间形成突出部。在将触控基板贴合于曲面显示面板的玻璃盖板15的过程中,所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203可以防止触控层位于电极区2的部分发生褶皱,避免影响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该外围区3内可以包括绑定区4。该绑定区4与电极区2间隔设置。上述的触控芯片可以设于绑定区4。此外,如图3所示,位于电极区2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块6011的形状与位于电极区2内部区域的第一电极块6011的形状不同。位于电极区2边缘区域的第二电极块6021的形状与位于电极区2内部区域的第二电极块6021的形状不同。位于图3中最左侧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延伸轨迹可以为曲线(如图3中的虚线L所示),也就是说,多个第二电极块6021的连接点位于一个曲线上。同样的,位于图3中最左侧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延伸轨迹也可以为曲线。
上述的触控引线8可以位于外围区3内。该触控电极层6以及桥接层7均位于电极区2内,也就是说,该触控电极层6以及桥接层7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电极区2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如图4所示,上述各触控电极的两端均延伸至电极区2的边界,也就是说,上述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两端均延伸至电极区2的边界,上述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两端均延伸至电极区2的边界。该电极区2的边界可以分为多个边界段。多个边界段可以首尾相接。延伸至同一边界段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和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中仅有一种触控电极的端部与触控引线8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以电极区2的边界分为首尾相接的第一边界段204、第二边界段205、第三边界段206以及第四边界段207为例,部分第二触控电极60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边界段204,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边界段205;剩余第二触控电极602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边界段206,另一端延伸至第四边界段207;部分第一触控电极60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边界段204,另一端延伸至第四边界段207;剩余第一触控电极60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边界段205,另一端延伸至第三边界段206。延伸至第一边界段204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以及延伸至第三边界段206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均与触控引线8连接,延伸至第一边界段204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以及延伸至第三边界段206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均不与触控引线8连接;延伸至第二边界段205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以及延伸至第四边界段207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均与触控引线8连接,延伸至第二边界段205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以及延伸至第四边界段207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均不与触控引线8连接。
如图4所示,多个触控引线8可以包括第一走线组801、第二走线组802、第三走线组803以及第四走线组804。该第一走线组801可以包括多个触控引线8,该第一走线组801内的多个触控引线8与延伸至上述第一边界段204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二走线组802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与第一走线组801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且包括多个触控引线8,该第二走线组802内的多个触控引线8与延伸至第二边界段205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三走线组803包括多个触控引线8,该第三走线组803内的多个触控引线8与延伸至第三边界段206的第一触控电极601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二走线组802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与第三走线组803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该第四走线组804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三走线组803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且包括多个触控引线8,该第四走线组804内的多个触控引线8与延伸至第四边界段207的第二触控电极602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一屏蔽线10、第二屏蔽线11以及第三屏蔽线12。该第一屏蔽线10可以位于第一走线组801和所述第二走线组802之间。该第二屏蔽线11可以位于第二走线组802和所述第三走线组803之间。该第三屏蔽线12可以位于第三走线组803和所述第四走线组804之间。该第一屏蔽线10可以与一恒定电源信号连接,以屏蔽第一走线组801和第二走线组802之间的噪声信号。该第二屏蔽线11可以与一恒定电源信号连接,以屏蔽第二走线组802和第三走线组803之间的噪声信号。该第三屏蔽线12可以与一恒定电源信号连接,以屏蔽第三走线组803和第四走线组804之间的噪声信号。该恒定电源信号可以由触控芯片发出。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电极区2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区201以及围绕第一电极区201的第二电极区202。该第一电极区201可以为圆形。上述形成于电极区2边界的第一凹陷部203可以形成于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其中,该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可以为第二电极区202远离第一电极区201的边界。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203暴露第一电极区201的边界的部分区域。该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对应于第一凹陷部203的部分可以为弧线。以第一电极区201呈圆形为例,上述弧线的圆心与第一电极区201的圆心的连线与第一电极区201的径向方向平行。该第二电极区202可以为轴对称图形,且第二电极区202的对称轴穿过第一电极区201的圆心。上述的桥接层7均位于第一电极区201内。
如图2所示,以第一电极区201呈圆形为例,在第一电极区201的周向方向上,多个第一凹陷部203中存在至少部分第一凹陷部203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有第一凹陷部203在第一电极区201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其中,本公开所述的“均匀分布的第一凹陷部203”指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凹陷部203在第一电极区201的周向方向上的间隔角度相同。具体地,如图2所示,对于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凹陷部203,相邻的两个第一凹陷部203在第一电极区201的周向上的间隔角度α为15°,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凹陷部203包括第一类型凹陷部2031和第二类型凹陷部2032。该第一类型凹陷部20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第二类型凹陷部20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该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对应于第一类型凹陷部2031的线段具有两个端点,该两个端点与第一电极区201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β为15°。该第二电极区202的外侧边界对应于第二类型凹陷部2032的线段具有两个端点,该两个端点与第一电极区201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γ为45°。此外,该第二类型凹陷部2032的开口可以朝向上述绑定区4。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13、盖板15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触控基板14。该显示基板13可以为OLED显示基板,当然,也可以为LCD显示基板,但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还可以为QLED显示基板等。该触控基板14可以设于显示基板13的一侧。其中,该触控基板14可以设于显示基板13的出光侧。该盖板15可以包括主体部1501和连接于主体部1501边界的弯折部1502。该主体部1501可以设于触控基板14背向显示基板13的一侧,该弯折部1502可以朝显示基板13弯折。其中,触控基板14的触控层的第一电极区201可以贴合于主体部1501,第二电极区202可以贴合于弯折部1502。此外,该触控基板14可以通过粘结层16粘结于盖板15的内表面。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所包括的触控基板同上述触控基板的实施方式中的触控基板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二电极区202可以贴合于盖板15的弯折部1502,通过在弯折部1502区域进行触控操作,可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操控,避免了实体按键的设置,进而避免设置实体按键所需的安装孔,解决了由于设置安装孔所导致的防水性较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触控层,设于所述基底上,且包括电极区,所述电极区包括第一电极区以及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区的第二电极区,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部分为弧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区呈圆形,所述弧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径向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区为轴对称图形,且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对称轴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暴露所述第一电极区的边界的部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的边界分为多个边界段;所述电极区设有多条触控电极,每条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电极区的边界;多条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触控层还包括:
多个触控引线,多个所述触控引线的一端均配置为连接一触控芯片,多个所述触控引线的另一端与多条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延伸至同一所述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中仅有一种触控电极的端部与所述触控引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的边界分为第一边界段、第二边界段、第三边界段以及第四边界段;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部分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剩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剩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
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以及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均与所述触控引线连接;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以及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均与所述触控引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引线包括:
第一走线组,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一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走线组,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
第三走线组,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三边界段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三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
第四走线组,与所述第三走线组并行设置,且包括多个触控引线,所述第四走线组内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与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段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四走线组的至少部分区域并行设置;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
第一屏蔽线,设于所述第一走线组与所述第二走线组之间;
第二屏蔽线,设于所述第二走线组与所述第三走线组之间;
第三屏蔽线,设于所述第三走线组与所述第四走线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绝缘层以及桥接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桥接层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背向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一侧;所述桥接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区呈圆形,在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周向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中存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陷部均匀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在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周向上的间隔角度为1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第一类型凹陷部,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对应于所述第一类型凹陷部的线段的两个端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1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凹陷部还包括第二类型凹陷部,所述第二电极区的外侧边界对应于所述第二类型凹陷部的线段的两个端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为45°;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与所述电极区间隔设置的绑定区,所述第二类型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绑定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边界对应于各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区域设有第二凹陷部。
1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基板;
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设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盖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边界的弯折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触控基板背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弯折部朝所述显示基板弯折;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区贴合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电极区贴合于所述弯折部。
CN202111234153.9A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961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4153.9A CN113961098B (zh)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4153.9A CN113961098B (zh)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1098A true CN113961098A (zh) 2022-01-21
CN113961098B CN113961098B (zh) 2024-03-15

Family

ID=79466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4153.9A Active CN113961098B (zh)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109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1295A (ko) * 2015-02-16 2016-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원형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725771A (zh) * 2018-12-28 2019-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90063983A (ko) * 2017-11-30 2019-06-10 엘에스오토모티브테크놀로지스 주식회사 곡면형 터치 스위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930256A (zh) * 2020-08-07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05058A (zh) * 2021-03-19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1295A (ko) * 2015-02-16 2016-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원형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90063983A (ko) * 2017-11-30 2019-06-10 엘에스오토모티브테크놀로지스 주식회사 곡면형 터치 스위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725771A (zh) * 2018-12-28 2019-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930256A (zh) * 2020-08-07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05058A (zh) * 2021-03-19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1098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0226B (zh) 触摸窗
EP2911043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US10007366B2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10191590B2 (en) Touch window
US20130285979A1 (en) Touch device
TWM434264U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9619092B2 (en) Touch panel
US9323092B2 (en) Touch panel
TWI457803B (zh) 觸控面板
US1012049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041441A1 (en) Capacitive sensor
US10877589B2 (en) Touch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ouch control device
KR20150045312A (ko) 터치 패널
CN111930256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0747374B2 (en) Touch control device
CN113961098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TWI668614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JP2017059204A (ja) タッチ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78647B (zh) 觸控面板
JP2021128357A (ja) タッチセンサ
WO2024004537A1 (ja) 電極パター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センサ
CN110506251B (zh) 触摸传感器
WO2022107526A1 (ja) タッチセンサ
WO2023233824A1 (ja) タッチセンサ
JP2012248010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