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2121B -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2121B
CN113952121B CN202111325078.7A CN202111325078A CN113952121B CN 113952121 B CN113952121 B CN 113952121B CN 202111325078 A CN202111325078 A CN 202111325078A CN 113952121 B CN113952121 B CN 113952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fix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50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2121A (zh
Inventor
马晓飞
焦彦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Medical College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Medical College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Medical College,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filed Critical Hen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113250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2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2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2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2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2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5/00Auxiliary appliances for wound dressings; Dispensing containers for dressings or bandages
    • A61F15/007Bandage win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1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for stereotaxic surgery, e.g. frame-based stereotaxis
    • A61B90/14Fixators for body parts, e.g. skull clamp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ixators, e.g. p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5/00Auxiliary appliances for wound dressings; Dispensing containers for dressings or bandages
    • A61F15/005Bandage applic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包扎机构、往复包扎机构、防拉扯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架调节机构,第一传动轮套接于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轮的上部抵接于转动环的下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二传动轮抵接于第二固定环的内表面,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上端,且气囊设置于固定架的内表面。本发明通过设置包扎机构、往复包扎机构、防拉扯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架调节机构,可实现包扎机的自动包扎、可往复对患处进行包扎、防止包扎的过程中对患处造成拉扯感、方便对退货胳膊进行固定以及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背景技术
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外伤是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目前,在对外伤进行包扎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人工包扎为主,众所周知,手工包扎需要浪费医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种方法对医务人员水平要求过高,使外伤处理过程变得繁琐复杂,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具备自动包扎、可往复对患处进行包扎、防止包扎的过程中对患处造成拉扯感、方便对退货胳膊进行固定以及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自动包扎、可往复对患处进行包扎、防止包扎的过程中对患处造成拉扯感、方便对退货胳膊进行固定以及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包括包扎机构、往复包扎机构、防拉扯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架调节机构,所述包扎机构包括工作台、第一固定环、转动环、滚轮、伺服电机、第二传动轴、第四支架与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安装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且第二传动轴通过第四支架转动设置于工作台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轮套接于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轮的上部抵接于转动环的下部,且转动环套接于第一固定环的内部,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环的内部,且滚轮抵接于转动环的内表面;
所述往复包扎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传动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传动杆、第三转动轴、螺纹轴、转动杆、传动块、传动槽、连接板与导轴,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从动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三支架可转动设置于工作台的内部,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一传动轴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从动锥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三转动轴的外表面,且第三转动轴转动设置于工作台的内部,所述转动杆沿水平方向插接于第三转动轴的上部,传动块固定设置于转动杆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传动杆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且传动块插接于传动槽的内部,所述螺纹轴与第三转动轴螺纹连接,且螺纹轴转动设置于转动杆的下部,所述连接板设置传动杆的一侧面,且与第一固定环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所述导轴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上表面,且设置于通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下侧套接于导轴的外表面;
所述防拉扯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环、第二传动轮、安装轴、与挡块,所述第二传动轮抵接于第二固定环的内表面,且通过安装轴与转动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轴的内部开设有通槽,且挡块固定设置于安装轴的外侧;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台、支撑架、固定架、气囊、导管、气筒、活塞、连接轴、第一丝杆螺母、第一丝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调整轴,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支撑架固定连接于工作台的上表面,并设置于通口的后方,另一个支撑架与固定台滑动连接,且设置于通口的前方,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上端,且气囊设置于固定架的内表面,所述气筒固定连接于固定台的内部,且导管的一端插接于气筒的进出气口处,导管的另外两端均插接于气囊的外部,所述活塞沿着轴线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气筒的内部,且活塞通过固定在其外表面中部的连接轴与第一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第一丝杆螺母套接于第一丝杆的外表面,且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一丝杆转动设置于固定台的内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二锥齿轮通过调整轴设置于固定台的内部;
所述支撑架调节机构包括弹簧、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螺母,所述弹簧设置于固定台的内部,且一端与固定台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于调整轴的内端,所述第三锥齿轮通过调整轴设置于固定台的内部,且与第二锥齿轮之间呈相互镜像分布,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丝杆转动设置于固定台的内部,且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螺母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的外表面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纵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贯通于第一固定环的下部,所述滚轮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滚轮呈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形状为L型,且截面形状为T型,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L型,且套接于第二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的外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面开设有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的内部通过合页设置有开合门。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形状为U型,所述安装轴的外部套接有绷带卷,且绷带卷设置于挡块的内侧,挡块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台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上表面,且设置于通口的正方,所述气囊与固定架的形状均为U型,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可沿第一丝杆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于固定台的内部,所述调整轴插接于固定台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贯通支撑架的内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普外科外伤包扎机,通过设置包扎机构,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可通过第二传动轴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从而通过摩擦力带动转动环在第一固定环的内部转动,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滚轮可保证转动环转动的稳定性,转动环的转动可使绷带卷绕着放置在固定架内的腿或胳膊进行转动,同时对患处进行缠绕包扎,最终实现对患处进行自动包扎,省的包扎更加的省心省力,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
2、该普外科外伤包扎机,通过设置往复包扎机构,包扎的同时可带动第三转动轴与转动杆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块带动传动杆、连接板与第一固定环沿着导轴进行往复滑动,实现对患处进行往复滑动包扎,而且打开开合门后,用手拧动螺纹轴即可带动转动杆在第三转动轴上滑动,通过调整传动块的轴线与第三转动轴轴线之间的距离来对第一固定环往复摆动的距离进行调整,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处需要包扎的长度进行调整,提高包扎的灵活性;
3、该普外科外伤包扎机,通过设置防拉扯机构,在包扎的同时,转动环也会带着安装轴进行公转,而且由于第二传动轮抵在第二固定环的内表面,因此安装轴进行公转的同时也会因为摩擦力带动第二传动轮与安装轴在转动环上进行缓缓自转,从而使绷带卷转动并对绷带进行自动缓缓的放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患处造成拉扯,防止对患处造成不适感,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
4、该普外科外伤包扎机,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将患者需要包扎的腿或胳膊放置在两个固定架内后,再通过调整轴转动第二锥齿轮,并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连接轴带动活塞在气筒内滑动,并通过导管对两个气囊内进行充气,膨胀的气囊即可对放置在两个固定架内的腿或胳膊进行夹紧固定,避免在包扎使患者晃动,防止对包扎工作以及质量造成影响;
5、该普外科外伤包扎机,通过设置支撑架调节机构,向内按压调整轴后可使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然后控制调整轴转动即可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带动支撑架在固定台上沿着第二丝杆滑动,实现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松开调整轴在弹簧的推动下即可将调整轴推回原位,并使第二锥齿轮重新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该机使得医护人员可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的该包扎机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尺寸,提高其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视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固定环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固定环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固定正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固定台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开合门;3、固定台;4、导轴; 6、第一固定环;7、第二固定环;8、转动环;9、绷带卷;10、安装轴;11、气囊;12、固定架;13、支撑架;14、导管;16、调整轴;17、通口;18、第一传动轴;19、第三支架;20、从动齿轮;21、第二传动轴;22、主动齿轮;23、伺服电机;24、从动锥齿轮;25、主动锥齿轮;26、螺纹轴;27、转动杆;28、传动块;29、传动槽;30、第四支架;31、传动杆;32、第三转动轴;33、第一传动轮;34、第二传动轮;35、挡块;36、通槽;37、滚轮;38、第一锥齿轮;39、第二锥齿轮;40、第三锥齿轮;41、第四锥齿轮;42、弹簧;43、第二丝杆;44、第二丝杆螺母;45、气筒;46、第一丝杆;47、活塞;48、连接轴;49、第一丝杆螺母;5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包括包扎机构、往复包扎机构、防拉扯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架调节机构,包扎机构包括工作台1、第一固定环6、转动环8、滚轮37、伺服电机23、第二传动轴21、第四支架30与第一传动轮33,第二传动轴21安装于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上,且第二传动轴21通过第四支架30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第一传动轮33套接于第二传动轴21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轮33的上部抵接于转动环8的下部,且转动环8套接于第一固定环6的内部,滚轮37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环6的内部,且滚轮37抵接于转动环8的内表面,第二传动轴21的纵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贯通于第一固定环6的下部,滚轮3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滚轮37呈环形阵列分布;
往复包扎机构包括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0、第一传动轴18、主动锥齿轮25、从动锥齿轮24、传动杆31、第三转动轴32、螺纹轴26、转动杆27、传动块28、传动槽29、连接板50与导轴4,主动齿轮22与从动齿轮20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22固定设置于第二传动轴21的外表面,从动齿轮20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8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轴18通过第三支架19可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主动锥齿轮25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8远离从动齿轮20的一端,且主动锥齿轮25与从动锥齿轮24相互啮合,从动锥齿轮24固定设置于第三转动轴32的外表面,且第三转动轴32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转动杆27沿水平方向插接于第三转动轴32的上部,传动块28固定设置于转动杆27的上表面一侧,传动杆31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29,且传动块28插接于传动槽29的内部,螺纹轴26与第三转动轴32螺纹连接,且螺纹轴26转动设置于转动杆27的下部,连接板50设置传动杆31的一侧面,且与第一固定环6的下部固定连接,工作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17,导轴4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且设置于通口17的两侧,第一固定环6的下侧套接于导轴4的外表面,转动杆27的形状为L型,且截面形状为T型,连接板50的形状为L型,且套接于第二传动轴21与第一传动轮33的外部,工作台1的一侧面开设有操作窗口,操作窗口的内部通过合页设置有开合门2;
防拉扯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环7、第二传动轮34、安装轴10、与挡块35,第二传动轮34抵接于第二固定环7的内表面,且通过安装轴10与转动环8转动连接,安装轴10的内部开设有通槽36,且挡块35固定设置于安装轴10的外侧,通槽36的形状为U型,安装轴10的外部套接有绷带卷9,且绷带卷9设置于挡块35的内侧,挡块35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台3、支撑架13、固定架12、气囊11、导管14、气筒45、活塞47、连接轴48、第一丝杆螺母49、第一丝杆46、第一锥齿轮38、第二锥齿轮39与调整轴16,支撑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支撑架13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并设置于通口17的后方,另一个支撑架13与固定台3滑动连接,且设置于通口17的前方,固定架12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3的上端,且气囊11设置于固定架12的内表面,气筒45固定连接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导管14的一端插接于气筒45的进出气口处,导管14的另外两端均插接于气囊11的外部,活塞47沿着轴线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气筒45的内部,且活塞47通过固定在其外表面中部的连接轴48与第一丝杆螺母49固定连接,第一丝杆螺母49套接于第一丝杆46的外表面,且与第一丝杆46螺纹连接,第一锥齿轮38通过第一丝杆46转动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第一锥齿轮38与第二锥齿轮39相互啮合,且第二锥齿轮39通过调整轴16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固定台3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且设置于通口17的正方,气囊11与固定架12的形状均为U型,第一丝杆螺母49可沿第一丝杆46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调整轴16插接于固定台3的内部;
支撑架调节机构包括弹簧42、第三锥齿轮40、第四锥齿轮41、第二丝杆43与第二丝杆螺母44,弹簧42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一端与固定台3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于调整轴16的内端,第三锥齿轮40通过调整轴16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与第二锥齿轮39之间呈相互镜像分布,第四锥齿轮41通过第二丝杆43转动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第二丝杆43与第二丝杆螺母44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44的外表面与支撑架13固定连接,第二丝杆43贯通支撑架13的内部。
在使用时,首先将患者需要包扎的腿或胳膊放置在两个固定架12内后,再通过调整轴16转动第二锥齿轮39,第二锥齿轮39的转动可通过第一锥齿轮38带动第一丝杆46在固定台3内转动,并带动第一丝杆螺母49在固定台3内滑动,从而通过第一丝杆螺母49与连接轴48带动活塞47在气筒45向内滑动,并通过导管14对两个气囊11内进行充气,膨胀的气囊11即可对放置在两个固定架12内的腿或胳膊进行夹紧固定,避免在包扎使患者晃动,防止对包扎工作以及质量造成影响,控制调整轴16反向转动即可带动活塞47向外滑动,从而将气囊11内的气体抽回,即可取消对患者的夹紧;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可带动第二传动轴21在第四支架30上转动,并带动第一传动轮33在第一固定环6上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固定环6与转动环8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转动环8在第一固定环6的内部缓缓转动,而且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滚轮37可保证转动环8在第一固定环6内转动的稳定性,转动环8的转动可使绷带卷9绕着放置在固定架12内的腿或胳膊进行转动,同时对患处进行缠绕包扎,最终实现对患处进行自动包扎,省的包扎更加的省心省力,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包扎的同时第二传动轴21可通过主动齿轮22与从动齿轮20带动第一传动轴18与主动锥齿轮25在第三支架19上转动,从而通过从动锥齿轮24带动第三转动轴32与转动杆27在工作台1的内部绕着第三转动轴32的轴线进行转动,由于传动块28可在传动槽29内滑动,因此转动杆27的转动可通过传动块28与传动槽29带动传动杆31、连接板50与第一固定环6沿着导轴4进行往复滑动,实现对患处进行往复滑动包扎,而且打开开合门2后,用手拧动螺纹轴26即可带动转动杆27在第三转动轴32上滑动,通过调整传动块28的轴线与第三转动轴32轴线之间的距离来对第一固定环6往复摆动的距离进行调整,当调整传动块28的轴线与第三转动轴32轴线对齐时,第一固定环6将不会往复滑动,而且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调节,当每次包扎完毕后可使螺纹轴26的拧动端正对着开合门2的方向,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处需要包扎的长度进行调整,提高包扎的灵活性;在包扎的同时,转动环8也会带着安装轴10以及绷带卷9进行公转,而且由于第二传动轮34抵在第二固定环7的内表面,因此安装轴10进行公转的同时也会因为摩擦力带动第二传动轮34与安装轴10在转动环8上进行缓缓自转,从而使绷带卷9绕着安装轴10的轴线自转并对绷带进行自动缓缓的放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患处造成拉扯,防止对患处造成不适感,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向内按压调整轴16后可使第二锥齿轮39与第三锥齿轮40在固定台3内滑动,并可使得第三锥齿轮40与第四锥齿轮41啮合,然后控制调整轴16转动即可通过第三锥齿轮40与第四锥齿轮41带动第二丝杆43转动,从而通过第二丝杆螺母44带动支撑架13在固定台3上沿着第二丝杆43滑动,实现对两个支撑架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松开调整轴16在弹簧42的推动下即可将调整轴16推回原位,并使第二锥齿轮39重新与第一锥齿轮38啮合,该机使得医护人员可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两个支撑架13之间的距离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的该包扎机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尺寸,提高其适应性。
综上,该普外科外伤包扎机,通过设置包扎机构,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可通过第二传动轴21带动第一传动轮33转动,从而通过摩擦力带动转动环8在第一固定环6的内部转动,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滚轮37可保证转动环8转动的稳定性,转动环8的转动可使绷带卷9绕着放置在固定架12内的腿或胳膊进行转动,同时对患处进行缠绕包扎,最终实现对患处进行自动包扎,省的包扎更加的省心省力,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通过设置往复包扎机构,包扎的同时可带动第三转动轴32与转动杆27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块28带动传动杆31、连接板50与第一固定环6沿着导轴4进行往复滑动,实现对患处进行往复滑动包扎,而且打开开合门2后,用手拧动螺纹轴26即可带动转动杆27在第三转动轴32上滑动,通过调整传动块28的轴线与第三转动轴32轴线之间的距离来对第一固定环6往复摆动的距离进行调整,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处需要包扎的长度进行调整,提高包扎的灵活性,通过设置防拉扯机构,在包扎的同时,转动环8也会带着安装轴10进行公转,而且由于第二传动轮34抵在第二固定环7的内表面,因此安装轴10进行公转的同时也会因为摩擦力带动第二传动轮34与安装轴10在转动环8上进行缓缓自转,从而使绷带卷9转动并对绷带进行自动缓缓的放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患处造成拉扯,防止对患处造成不适感,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将患者需要包扎的腿或胳膊放置在两个固定架12内后,再通过调整轴16转动第二锥齿轮39,并通过第一锥齿轮38带动第一丝杆46转动,从而通过第一丝杆螺母49与连接轴48带动活塞47在气筒45内滑动,并通过导管14对两个气囊11内进行充气,膨胀的气囊11即可对放置在两个固定架12内的腿或胳膊进行夹紧固定,避免在包扎使患者晃动,防止对包扎工作以及质量造成影响,通过设置支撑架调节机构,向内按压调整轴16后可使第三锥齿轮40与第四锥齿轮41啮合,然后控制调整轴16转动即可通过第三锥齿轮40与第四锥齿轮41带动第二丝杆43转动,从而通过第二丝杆螺母44带动支撑架13在固定台3上沿着第二丝杆43滑动,实现对两个支撑架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松开调整轴16在弹簧42的推动下即可将调整轴16推回原位,并使第二锥齿轮39重新与第一锥齿轮38啮合,该机使得医护人员可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两个支撑架13之间的距离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的该包扎机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尺寸,提高其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包括包扎机构、往复包扎机构、防拉扯机构、固定机构与支撑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机构包括工作台(1)、第一固定环(6)、转动环(8)、滚轮(37)、伺服电机(23)、第二传动轴(21)、第四支架(30)与第一传动轮(33),所述第二传动轴(21)安装于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上,且第二传动轴(21)通过第四支架(30)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轮(33)套接于第二传动轴(21)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轮(33)的上部抵接于转动环(8)的下部,且转动环(8)套接于第一固定环(6)的内部,所述滚轮(37)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环(6)的内部,且滚轮(37)抵接于转动环(8)的内表面;
所述往复包扎机构包括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0)、第一传动轴(18)、主动锥齿轮(25)、从动锥齿轮(24)、第三转动轴(32)、螺纹轴(26)、转动杆(27)、传动块(28)、传动杆(31)、传动槽(29)、连接板(50)与导轴(4),所述主动齿轮(22)与从动齿轮(20)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22)固定设置于第二传动轴(21)的外表面,从动齿轮(20)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8)的外表面,第一传动轴(18)通过第三支架(19)可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所述主动锥齿轮(25)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8)远离从动齿轮(20)的一端,且主动锥齿轮(25)与从动锥齿轮(24)相互啮合,从动锥齿轮(24)固定设置于第三转动轴(32)的外表面,且第三转动轴(32)转动设置于工作台(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27)沿水平方向插接于第三转动轴(32)的上部,传动块(28)固定设置于转动杆(27)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传动杆(31)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29),且传动块(28)插接于传动槽(29)的内部,所述螺纹轴(26)与第三转动轴(32)螺纹连接,且螺纹轴(26)转动设置于转动杆(27)的下部,所述连接板(50)设置传动杆(31)的一侧面,且与第一固定环(6)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17),所述导轴(4)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且设置于通口(17)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的下侧套接于导轴(4)的外表面;
所述防拉扯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环(7)、第二传动轮(34)、安装轴(10)、与挡块(35),所述第二传动轮(34)抵接于第二固定环(7)的内表面,且通过安装轴(10)与转动环(8)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轴(10)的内部开设有通槽(36),且挡块(35)固定设置于安装轴(10)的外侧;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台(3)、支撑架(13)、固定架(12)、气囊(11)、导管(14)、气筒(45)、活塞(47)、连接轴(48)、第一丝杆螺母(49)、第一丝杆(46)、第一锥齿轮(38)、第二锥齿轮(39)与调整轴(16),所述支撑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支撑架(13)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并设置于通口(17)的后方,另一个支撑架(13)与固定台(3)滑动连接,且设置于通口(17)的前方,所述固定架(12)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3)的上端,且气囊(11)设置于固定架(12)的内表面,所述气筒(45)固定连接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导管(14)的一端插接于气筒(45)的进出气口处,导管(14)的另外两端均插接于气囊(11)的外部,所述活塞(47)沿着轴线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气筒(45)的内部,且活塞(47)通过固定在其外表面中部的连接轴(48)与第一丝杆螺母(49)固定连接,第一丝杆螺母(49)套接于第一丝杆(46)的外表面,且与第一丝杆(4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8)通过第一丝杆(46)转动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第一锥齿轮(38)与第二锥齿轮(39)相互啮合,且第二锥齿轮(39)通过调整轴(16)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
所述支撑架调节机构包括弹簧(42)、第三锥齿轮(40)、第四锥齿轮(41)、第二丝杆(43)与第二丝杆螺母(44),所述弹簧(42)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一端与固定台(3)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于调整轴(16)的内端,所述第三锥齿轮(40)通过调整轴(16)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与第二锥齿轮(39)之间呈相互镜像分布,所述第四锥齿轮(41)通过第二丝杆(43)转动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且第二丝杆(43)与第二丝杆螺母(44)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44)的外表面与支撑架(1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1)的纵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贯通于第一固定环(6)的下部,所述滚轮(37)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滚轮(37)呈环形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7)的形状为L型,且截面形状为T型,所述连接板(50)的形状为L型,且套接于第二传动轴(21)与第一传动轮(33)的外部,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面开设有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的内部通过合页设置有开合门(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6)的形状为U型,所述安装轴(10)的外部套接有绷带卷(9),且绷带卷(9)设置于挡块(35)的内侧,挡块(35)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3)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且设置于通口(17)的正方,所述气囊(11)与固定架(12)的形状均为U型,所述第一丝杆螺母(49)可沿第一丝杆(46)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于固定台(3)的内部,所述调整轴(16)插接于固定台(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杆(43)贯通支撑架(13)的内部。
CN202111325078.7A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Active CN113952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5078.7A CN113952121B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5078.7A CN113952121B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2121A CN113952121A (zh) 2022-01-21
CN113952121B true CN113952121B (zh) 2022-05-17

Family

ID=7946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5078.7A Active CN113952121B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21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9261B (zh) * 2022-03-08 2023-05-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一种用于救护车的加压制氧装置
CN114903692B (zh) * 2022-04-26 2024-04-16 王浩磊 一种适用于创伤骨科的快速包扎装置
CN116327492B (zh) * 2023-04-11 2023-09-01 朱金梅 一种护理包扎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28292U (zh) * 2015-01-29 2015-07-01 郑春山 一种骨科绷带缠绕辅助装置
CN110946688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淄博海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纱布腹带自动绑带设备
CN213310736U (zh) * 2020-09-24 2021-06-01 郑林 一种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
CN113367901A (zh) * 2021-06-11 2021-09-10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28292U (zh) * 2015-01-29 2015-07-01 郑春山 一种骨科绷带缠绕辅助装置
CN110946688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淄博海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纱布腹带自动绑带设备
JP2021102040A (ja) * 2019-12-25 2021-07-15 張偉萍 ガーゼ腹帯の自動巻き装置
CN213310736U (zh) * 2020-09-24 2021-06-01 郑林 一种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
CN113367901A (zh) * 2021-06-11 2021-09-10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2121A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52121B (zh)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CN107981989B (zh) 一种医疗手臂外伤换药包扎装置
CN108163700A (zh) 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管材起吊用夹持机构
CN209253360U (zh) 一种普外科外伤包扎机
CN107538066B (zh) 一种给排水用高效型水管切割机
CN113599087B (zh) 一种骨科用冷敷湿绷带缠绕装置
CN110074933B (zh) 一种护理用换药架
CN114099158B (zh) 一种护理科用伤口治疗纱布包覆器
CN110171596A (zh) 园林扦插枝条自动集束缠绕捆扎机
CN107690973A (zh) 一种蔬菜打捆机构以及电动蔬菜收割机
CN211094445U (zh) 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
CN207898594U (zh) 一种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CN216148813U (zh) 一种血透护理用管路防缠绕装置
CN216403362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引导线缆自动收卷装置
CN112043506B (zh) 一种外科整形包扎带用固定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3130486U (zh) 一种普外科用包扎装置
CN219516754U (zh) 一种护理约束架
CN209490084U (zh) 一种腔镜手术导线固定装置
CN208613619U (zh) 一种手摇绕丝机
CN219847546U (zh) 一种肠道减压装置
CN208770172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包扎辅助装置
CN219629994U (zh) 一种术后护理用引流固定装置
CN113303977B (zh) 一种用于医疗护理的腿部包扎装置
CN212591534U (zh) 一种用于丧葬花圈的支架固定装置
CN214938664U (zh) 一种用于医用敷料加工裁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