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1075A -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1075A
CN113951075A CN202111461616.5A CN202111461616A CN113951075A CN 113951075 A CN113951075 A CN 113951075A CN 202111461616 A CN202111461616 A CN 202111461616A CN 113951075 A CN113951075 A CN 113951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t potato
barrel
seedling
nutrient solution
wat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16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1075B (zh
Inventor
张小红
鄢铮
彭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4616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1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1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1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1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1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1)破壳;(2)发芽;(3)育苗。该发明克服了现有甘薯种子育苗方法存在的操作不安全、效率不高、易烂根、育苗时间长等缺点,通过优选的浸泡液和特别设计的种子育苗容器,搭配优选的工艺参数,具有操作安全、效率高、不易烂根、育苗时间短的优点。

Description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应用在甘薯育苗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的杂交种子是黑褐色,有着厚且坚硬的表皮。甘薯种子的表皮上还有一层腊质,导致吸水萌芽困难,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芽。生产上,通常需要采用以下的破壳、发芽、育苗步骤:
1.破壳:传统方法有两种:(1)浓硫酸破壳育苗法:将甘薯种子用98%浓硫酸浸泡破壳催芽,先将种子用98%浓硫酸浸泡40-60分钟(嫩的种子浸泡40分钟),然后取出种子,用水清洗干净,以备催芽;(2)刀具破壳育苗法:用小刀或砂纸将种子的外表皮弄破,备用催芽;
2.发芽:甘薯种子在20-35℃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发芽;催芽的时候,可在所使用的盘子底部垫上吸水性强的纸,然后在盘子里加入少量的水,把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种子平铺到上面,最后把种子放到温度在20-35℃环境中催芽;
3.育苗:将经过步骤2处理的甘薯种子埋入砂中或营养土中,看育苗地墒情适时浇水,待苗长长时,小心挖取整株或剪苗种植于试验田中。
然而,现有方法存在着以下缺点:
1. 98%浓硫酸为强酸性化学药品,使用时比较危险;
2.用剪刀等工具破壳,工作效率低,耗时耗力;
3.通常为了保持湿度,催芽时,种子一般置于相对密闭的器皿中,如培养皿;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如果不及时更换水,容易造成烂根,甚至烂种;
4.种子发芽后,通常将种子埋于育苗地中,有条件的也就是置于大棚中育苗;为了当年能够了解种子的最终产量,一般在早春就要开始育苗;由于受地温影响严重,通常要2-3个月才能长出7片叶,成苗时间长;因是连片种植,移入试验田种植时需小心挖取植株或要剪地上部的苗栽种,且一般需要10-20d的时间返苗、长根,周期较长。
因此,提供一种操作安全、效率高、不易烂根、育苗时间短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己成为当务之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甘薯种子育苗方法存在的操作不安全、效率不高、易烂根、育苗时间长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通过优选的浸泡液和特别设计的种子育苗容器,搭配优选的工艺参数,具有操作安全、效率高、不易烂根、育苗时间短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1)破壳:
①将洗衣机泡腾片溶于水,配制成浓度为0.05-0.1g/ml的泡腾片溶液,用水将起蜡水稀释成起蜡水40倍液,将所述泡腾片溶液与起蜡水40倍液按照体积比0.8-1.2:1混合均匀,配制成浸泡液;
②将所述浸泡液加热至30±1℃,挑选直径3mm以上的饱满的甘薯种子,用浸泡液浸没甘薯种子,甘薯种子在所述浸泡液中浸泡85-95min,以软化种壳;
③取出甘薯种子,包于纱布中,边揉搓,边用自来水冲洗,将甘薯种子种壳上残留的浸泡液冲洗干净,即获得破壳的甘薯种子;
(2)发芽:
①将步骤(1)获得的破壳的甘薯种子埋于种子育苗容器的无纺布育苗袋中的基质里;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育苗单元;每个种子育苗容器均包括用于盛放基质的无纺布育苗袋、用于放置无纺布育苗袋的基质桶和用于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箱;基质桶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无纺布育苗袋置于基质桶中部,营养液箱环绕基质桶的上部外周壁套设于基质桶外围,且所述营养液箱上下端均封闭,营养液箱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向营养液箱内注入营养液箱的营养液注液口,营养液箱底面上设有营养液出液口;所述基质桶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位于营养液箱下方;所述营养液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液孔连接以对基质桶内腔进行补液;
②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40±1℃、暗条件下培养;
③待子叶破土时,将培养环境设为以下条件继续培养:温度35±1℃,湿度≥90%,光强3500-4500Lux,光照时间11-13h/d;
(3)育苗:
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将种子育苗容器继续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待长出5-7片叶后,可直将带有甘薯苗的无纺布育苗袋直接取出,种植于田间。
本申请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通过优选的浸泡液和特别设计的种子育苗容器,搭配优选的工艺参数,具有操作安全、效率高、不易烂根、育苗时间短的优点。其中,优选的浸泡液是利用常见药剂或生活用品进行浓度组配,寻找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方法软化种皮,方便种子靠自身的力量萌芽破壳。而现有使用强酸性化学药品98%浓硫酸破壳的方法,使用时比较危险,使用剪刀等工具破壳,工作效率低、耗时耗力。优选的种子育苗容器通过控制温湿度,大大降低烂种率,发芽成苗率接近100%。而使用现有育苗方法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如果不及时更换水,容易造成烂根,甚至烂种,严重的导致全部幼苗死亡。使用本案的种子育苗容器既可用于种子催芽,也可放置于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内培育种苗,亦可在该容器内直接生长成苗。使用本案育苗方法长出7片叶的时间较现有育苗方法缩短约一半,之后可以直接移入大田种植,7天左右即可见新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植株的完整,不破坏根系。在试验田中,甘薯植株因具有完整的根系,无须再长根,因此能快速生长,大大地缩短了田间成苗时间。而使用现有育苗方法通常需要2-3个月才能长出7片叶,且早春地温低,成苗时间长。且从砂土中移栽的苗容易伤根;若是采用穴盘育苗的植株根系少、弱,而基部茎节通常较长,移动过程中容易折断;大田种植一般需要返苗、重新长根,约10-20天才长出新叶,耗时长。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喇叭状的罩体和40-60目纱网,所述罩体活动罩设在基质桶和营养液箱的顶部,该罩体上小下大且上下均开口,罩体底部边沿与营养液箱顶面外周边缘相连接,且营养液注液口位于罩体内;所述纱网覆设在罩体的上开口上;
步骤(3)中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先去掉罩体后,再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步骤(2)③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
罩体和纱网的配合使得种子育苗容器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使用时,该种子育苗容器可直接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温度设在35-45℃之间,通过蒸腾作用,使水缓慢地从底部往上走,罩体可使培养袋里面一直保持有湿度,而纱网能保持透气、透水,水汽最后通过罩体顶部开口处的纱网缓慢地排出,使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种子生根长成苗,不会烂根,也不会缺水。
所述管道与进液孔连接的一端贯通基质桶侧壁伸入基质桶内腔一段,且该伸入段的管道端部封闭,朝向基质桶底部的底侧壁上设有用来输出液体的控水孔;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基质桶内且位于无纺布育苗袋外侧壁与基质桶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的用于控制营养液箱向基质桶的注液速度的控水装置;所述控水装置包括上小下大且尖头大小与控水孔大小相适应的橡皮三角塞以及用于驱动该橡皮三角塞尖头堵紧控水孔或与控水孔保持一段出水间距的控水主体;橡皮三角塞位于控水孔正下方,尖头一侧朝上,且尖头部分伸入控水孔中,控水主体连接在橡皮三角塞底部和基质桶侧壁之间。
控水装置的设置使得种子育苗容器内营养液的补给实现更加方便。
所述控水主体包括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的柱状体以及竖直设在柱状体内部中央的硬质导向柱,该柱状体竖设于橡皮三角塞底部下方;柱状体底部固定在基质桶内腔底部,顶部与橡皮三角塞固定连接;柱状体未吸水时,橡皮三角塞尖头与控水孔保持一段间距;柱状体吸水充足后,能使柱状体膨胀至橡皮三角塞尖头与控水孔处于紧配合的状态。
优选的控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其中,所述吸水膨胀材料可以为纸尿片材料。硬质导向柱起支撑作用,能使柱状体吸水膨胀后仍保持直立状态。
所述控水主体包括弹性金属丝和浮球,弹性金属丝的一端位于控水孔下方旁侧且固定在基质桶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控水孔下方向控水孔另一旁侧斜上方延伸并与浮球连接,且浮球到基质桶内腔底部的高度高于控水孔到基质桶内腔底部的高度;橡皮三角塞底部连接在弹性金属丝中段;当基质桶内腔未注入液体时,弹性金属丝自身的弹力控制橡皮三角塞尖头与控水孔处于开启状态,当基质桶内腔注入的液体高度高于开启状态时浮球的高度位置时,浮球能随液面高度的升高逐渐控制橡皮三角塞尖头与控水孔进入关闭状态。
优选的控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所述营养液箱的顶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使营养液箱与外部连通透气的针孔状的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罩体内。
透气孔的设置使得种子育苗容器保湿保温效果更佳。
所述营养液箱的顶面与基质桶的顶面平齐,所述无纺布育苗袋的顶部伸出基质桶顶面0.8-1.2cm。
该优选设置使得无纺布育苗袋更易取出替换。
所述进液孔的数量为1个,且进液孔距离基质桶底面的高度为营养液箱底面到基质桶底面距离的1/10,且管道上设有用来启闭管道的启闭控制阀。
甘薯种子需水量不大,优选的进液孔高度能保持在基质桶内的水分不会过多。控水装置优选配合距离基质桶底面的高度为营养液箱底面到基质桶底面距离的1/10的进液孔使用,此处顶起时的力量大,可迅速关闭进液孔孔口。
罩体的上开口直径为2-2.5cm之间。
优选直径利于保湿保温。
所述步骤(2)①中的基质包括蛭石、椰糠和营养土,蛭石、椰糠、营养土的质量比例为4.5-5.5:1.5-3.5:1-2。
优选的基质更利于甘薯种子的破壳育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通过优选的浸泡液和特别设计的种子育苗容器,搭配优选的工艺参数,具有操作安全、效率高、不易烂根、育苗时间短的优点;
2)本申请的种子育苗容器通过设计由无纺布育苗袋、基质桶和营养液箱组成的种子育苗单元,使得在培养容器中即可催芽并直接生长成苗、且育苗迅速;
3)种子育苗单元可单用或联用,当种子育苗容器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种子育苗单元联用时,每个基质桶底部侧壁上设有连通孔,各连通孔通过管道连接起来,以保证各基质桶内的水分保持相同的水平面高度,免得部分基质桶因各种原因导致培养基质水分过干;
4)控水装置的设置使得种子育苗容器内营养液的补给实现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的种子育苗容器的结构剖视图一(无罩体和纱网);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的种子育苗容器的结构剖视图二;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的种子育苗容器的控水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的种子育苗容器的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的种子育苗容器的控水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的种子育苗容器的多个种子育苗单元联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无纺布育苗袋1、基质桶2、营养液箱3、管道4、罩体5、纱网6、控水装置7、接水口2-1、营养液注液口3-1、透气孔3-2、营养液出液口3-3、控水孔4-1、橡皮三角塞7-1、柱状体7-2、弹性金属丝7-3、浮球7-4、硬质导向柱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6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1)破壳:
①将洗衣机泡腾片溶于水,配制成浓度为0.075g/ml的泡腾片溶液,用水将起蜡水稀释成起蜡水40倍液,将所述泡腾片溶液与起蜡水40倍液按照体积比1:1混合均匀,配制成浸泡液;②将所述浸泡液加热至30℃,挑选直径3mm的饱满的甘薯种子,用浸泡液浸没甘薯种子,甘薯种子在所述浸泡液中浸泡90min,以软化种壳;
③取出甘薯种子,包于纱布中,边揉搓,边用自来水冲洗,将甘薯种子种壳上残留的浸泡液冲洗干净,即获得破壳的甘薯种子;
(2)发芽:
①将步骤(1)获得的破壳的甘薯种子埋于种子育苗容器的无纺布育苗袋中的基质里;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育苗单元;每个种子育苗容器均包括用于盛放基质的无纺布育苗袋1、用于放置无纺布育苗袋1的基质桶2和用于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箱3;基质桶2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无纺布育苗袋1置于基质桶2中部,营养液箱3环绕基质桶2的上部外周壁套设于基质桶2外围,且所述营养液箱3上下端均封闭,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向营养液箱3内注入营养液箱3的营养液注液口3-1,营养液箱3底面上设有营养液出液口3-3;所述基质桶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1,所述进液孔2-1位于营养液箱3下方;所述营养液出液口3-3通过管道4与所述进液孔2-1连接以对基质桶2内腔进行补液;
②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40℃、暗条件下培养;
③待子叶破土时,将培养环境设为以下条件继续培养:温度35℃,湿度90%,光强4000Lux,光照时间12h/d;
(3)育苗:
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将种子育苗容器继续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待长出6片叶后,将带有甘薯苗的无纺布育苗袋直接取出,种植于田间。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喇叭状的罩体5和60目纱网6,所述罩体5活动罩设在基质桶2和营养液箱3的顶部,该罩体5上小下大且下均开口,罩体5底部边沿与营养液箱3顶面外周边缘相连接,且营养液注液口3-1位于罩体5内;所述纱网6覆设在罩体5的上开口上;
步骤(3)中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先去掉罩体5后,再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
所述管道4与进液孔2-1连接的一端贯通基质桶2侧壁伸入基质桶2内腔一段,且该伸入段的管道4端部封闭,朝向基质桶2底部的底侧壁上设有用来输出液体的控水孔4-1;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基质桶2内且位于无纺布育苗袋1外侧壁与基质桶2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的用于控制营养液箱3向基质桶2的注液速度的控水装置7;所述控水装置7包括上小下大且尖头大小与控水孔4-1大小相适应的橡皮三角塞7-1以及用于驱动该橡皮三角塞7-1尖头堵紧控水孔4-1或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出水间距的控水主体;橡皮三角塞7-1位于控水孔4-1正下方,尖头一侧朝上,且尖头部分伸入控水孔4-1中,控水主体连接在橡皮三角塞7-1底部和基质桶2侧壁之间。
所述控水主体为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的柱状体7-2,该柱状体7-2竖设于橡皮三角塞7-1底部下方;柱状体7-2底部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顶部与橡皮三角塞7-1固定连接;柱状体7-2未吸水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间距;柱状体7-2吸水充足后,能使柱状体7-2膨胀至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紧配合的状态。
所述控水主体包括弹性金属丝7-3和浮球7-4,弹性金属丝7-3的一端位于控水孔4-1下方旁侧且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控水孔4-1下方向控水孔4-1另一旁侧斜上方延伸并与浮球7-4连接,且浮球7-4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高于控水孔4-1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橡皮三角塞7-1底部连接在弹性金属丝7-3中段;当基质桶2内腔未注入液体时,弹性金属丝7-3自身的弹力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开启状态,当基质桶2内腔注入的液体高度高于开启状态时浮球7-4的高度位置时,浮球7-4随液面高度的升高逐渐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进入关闭状态。
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使营养液箱3与外部连通透气的针孔状的多个透气孔3-2,所述透气孔3-2位于罩体5内。
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与基质桶2的顶面平齐,所述无纺布育苗袋1的顶部伸出基质桶2顶面1cm。
所述进液孔2-1的数量为1个,且进液孔2-1距离基质桶2底面的高度为营养液箱3底面到基质桶2底面距离的1/10,且管道4上设有用来启闭管道4的启闭控制阀。
罩体5的上开口直径为2.3cm。
所述步骤(2)①中的基质包括蛭石、椰糠和营养土,蛭石、椰糠、营养土的质量比例为5:3:1.5。
实施例2
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1)破壳:
①将洗衣机泡腾片溶于水,配制成浓度为0.05g/ml的泡腾片溶液,用水将起蜡水稀释成起蜡水40倍液,将所述泡腾片溶液与起蜡水40倍液按照体积比1.2:1混合均匀,配制成浸泡液;
②将所述浸泡液加热至29℃,挑选直径6mm的饱满的甘薯种子,用浸泡液浸没甘薯种子,甘薯种子在所述浸泡液中浸泡95min,以软化种壳;
③取出甘薯种子,包于纱布中,边揉搓,边用自来水冲洗,将甘薯种子种壳上残留的浸泡液冲洗干净,即获得破壳的甘薯种子;
(2)发芽:
①将步骤(1)获得的破壳的甘薯种子埋于种子育苗容器的无纺布育苗袋中的基质里;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育苗单元;每个种子育苗容器均包括用于盛放基质的无纺布育苗袋1、用于放置无纺布育苗袋1的基质桶2和用于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箱3;基质桶2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无纺布育苗袋1置于基质桶2中部,营养液箱3环绕基质桶2的上部外周壁套设于基质桶2外围,且所述营养液箱3上下端均封闭,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向营养液箱3内注入营养液箱3的营养液注液口3-1,营养液箱3底面上设有营养液出液口3-3;所述基质桶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1,所述进液孔2-1位于营养液箱3下方;所述营养液出液口3-3通过管道4与所述进液孔2-1连接以对基质桶2内腔进行补液;
②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39℃、暗条件下培养;
③待子叶破土时,将培养环境设为以下条件继续培养:温度36℃,湿度100%,光强3500Lux,光照时间13h/d;
(3)育苗:
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将种子育苗容器继续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待长出5片叶后,将带有甘薯苗的无纺布育苗袋直接取出,种植于田间。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喇叭状的罩体5和40目纱网6,所述罩体5活动罩设在基质桶2和营养液箱3的顶部,该罩体5上小下大且上下均开口,罩体5底部边沿与营养液箱3顶面外周边缘相连接,且营养液注液口3-1位于罩体5内;所述纱网6覆设在罩体5的上开口上;
步骤(3)中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先去掉罩体5后,再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
所述管道4与进液孔2-1连接的一端贯通基质桶2侧壁伸入基质桶2内腔一段,且该伸入段的管道4端部封闭,朝向基质桶2底部的底侧壁上设有用来输出液体的控水孔4-1;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基质桶2内且位于无纺布育苗袋1外侧壁与基质桶2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的用于控制营养液箱3向基质桶2的注液速度的控水装置7;所述控水装置7包括上小下大且尖头大小与控水孔4-1大小相适应的橡皮三角塞7-1以及用于驱动该橡皮三角塞7-1尖头堵紧控水孔4-1或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出水间距的控水主体;橡皮三角塞7-1位于控水孔4-1正下方,尖头一侧朝上,且尖头部分伸入控水孔4-1中,控水主体连接在橡皮三角塞7-1底部和基质桶2侧壁之间。
所述控水主体为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的柱状体7-2,该柱状体7-2竖设于橡皮三角塞7-1底部下方;柱状体7-2底部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顶部与橡皮三角塞7-1固定连接;柱状体7-2未吸水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间距;柱状体7-2吸水充足后,能使柱状体7-2膨胀至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紧配合的状态。
所述控水主体包括弹性金属丝7-3和浮球7-4,弹性金属丝7-3的一端位于控水孔4-1下方旁侧且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控水孔4-1下方向控水孔4-1另一旁侧斜上方延伸并与浮球7-4连接,且浮球7-4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高于控水孔4-1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橡皮三角塞7-1底部连接在弹性金属丝7-3中段;当基质桶2内腔未注入液体时,弹性金属丝7-3自身的弹力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开启状态,当基质桶2内腔注入的液体高度高于开启状态时浮球7-4的高度位置时,浮球7-4随液面高度的升高逐渐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进入关闭状态。
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使营养液箱3与外部连通透气的针孔状的多个透气孔3-2,所述透气孔3-2位于罩体5内。
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与基质桶2的顶面平齐,所述无纺布育苗袋1的顶部伸出基质桶2顶面0.8cm。
所述进液孔2-1的数量为1个,且进液孔2-1距离基质桶2底面的高度为营养液箱3底面到基质桶2底面距离的1/10,且管道4上设有用来启闭管道4的启闭控制阀。
罩体5的上开口直径为2.5cm。
所述步骤(2)①中的基质包括蛭石、椰糠和营养土,蛭石、椰糠、营养土的质量比例为4.5:3.5:1。
实施例3
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1)破壳:
①将洗衣机泡腾片溶于水,配制成浓度为0.1g/ml的泡腾片溶液,用水将起蜡水稀释成起蜡水40倍液,将所述泡腾片溶液与起蜡水40倍液按照体积比0.8:1混合均匀,配制成浸泡液;②将所述浸泡液加热至31℃,挑选直径4mm的饱满的甘薯种子,用浸泡液浸没甘薯种子,甘薯种子在所述浸泡液中浸泡85min,以软化种壳;
③取出甘薯种子,包于纱布中,边揉搓,边用自来水冲洗,将甘薯种子种壳上残留的浸泡液冲洗干净,即获得破壳的甘薯种子;
(2)发芽:
①将步骤(1)获得的破壳的甘薯种子埋于种子育苗容器的无纺布育苗袋中的基质里;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育苗单元;每个种子育苗容器均包括用于盛放基质的无纺布育苗袋1、用于放置无纺布育苗袋1的基质桶2和用于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箱3;基质桶2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无纺布育苗袋1置于基质桶2中部,营养液箱3环绕基质桶2的上部外周壁套设于基质桶2外围,且所述营养液箱3上下端均封闭,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向营养液箱3内注入营养液箱3的营养液注液口3-1,营养液箱3底面上设有营养液出液口3-3;所述基质桶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1,所述进液孔2-1位于营养液箱3下方;所述营养液出液口3-3通过管道4与所述进液孔2-1连接以对基质桶2内腔进行补液;
②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41℃、暗条件下培养;
③待子叶破土时,将培养环境设为以下条件继续培养:温度34℃,湿度120%,光强4500Lux,光照时间11h/d;
(3)育苗:
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将种子育苗容器继续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待长出7片叶后,将带有甘薯苗的无纺布育苗袋直接取出,种植于田间。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喇叭状的罩体5和50目纱网6,所述罩体5活动罩设在基质桶2和营养液箱3的顶部,该罩体5上小下大且上下均开口,罩体5底部边沿与营养液箱3顶面外周边缘相连接,且营养液注液口3-1位于罩体5内;所述纱网6覆设在罩体5的上开口上;
步骤(3)中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先去掉罩体5后,再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
所述管道4与进液孔2-1连接的一端贯通基质桶2侧壁伸入基质桶2内腔一段,且该伸入段的管道4端部封闭,朝向基质桶2底部的底侧壁上设有用来输出液体的控水孔4-1;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基质桶2内且位于无纺布育苗袋1外侧壁与基质桶2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的用于控制营养液箱3向基质桶2的注液速度的控水装置7;所述控水装置7包括上小下大且尖头大小与控水孔4-1大小相适应的橡皮三角塞7-1以及用于驱动该橡皮三角塞7-1尖头堵紧控水孔4-1或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出水间距的控水主体;橡皮三角塞7-1位于控水孔4-1正下方,尖头一侧朝上,且尖头部分伸入控水孔4-1中,控水主体连接在橡皮三角塞7-1底部和基质桶2侧壁之间。
所述控水主体为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的柱状体7-2,该柱状体7-2竖设于橡皮三角塞7-1底部下方;柱状体7-2底部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顶部与橡皮三角塞7-1固定连接;柱状体7-2未吸水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间距;柱状体7-2吸水充足后,能使柱状体7-2膨胀至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紧配合的状态。
所述控水主体包括弹性金属丝7-3和浮球7-4,弹性金属丝7-3的一端位于控水孔4-1下方旁侧且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控水孔4-1下方向控水孔4-1另一旁侧斜上方延伸并与浮球7-4连接,且浮球7-4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高于控水孔4-1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橡皮三角塞7-1底部连接在弹性金属丝7-3中段;当基质桶2内腔未注入液体时,弹性金属丝7-3自身的弹力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开启状态,当基质桶2内腔注入的液体高度高于开启状态时浮球7-4的高度位置时,浮球7-4随液面高度的升高逐渐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进入关闭状态。
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使营养液箱3与外部连通透气的针孔状的多个透气孔3-2,所述透气孔3-2位于罩体5内。
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与基质桶2的顶面平齐,所述无纺布育苗袋1的顶部伸出基质桶2顶面1.2cm。
所述进液孔2-1的数量为1个,且进液孔2-1距离基质桶2底面的高度为营养液箱3底面到基质桶2底面距离的1/10,且管道4上设有用来启闭管道4的启闭控制阀。
罩体5的上开口直径为2cm。
所述步骤(2)①中的基质包括蛭石、椰糠和营养土,蛭石、椰糠、营养土的质量比例为5.5:1.5:2。
各实施例涉及的原料信息:
洗衣机泡腾片:品牌为KINBATA,日本进口,主要成分:过氧化物、生物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酸氢钠;
起蜡水:品牌为盾王快速起蜡水,佛山市盾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实验数据:
2021年2~6月在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甘薯种子破壳育苗试验,试验品种是母本为‘广薯87’的杂交种子。试验采用了三种方法进行破壳:一、传统方法1——浓硫酸破壳育苗法:将种子用98%浓硫酸浸泡60分钟,然后取出种子,用水清洗干净,以备催芽;二、传统方法2——刀具破壳育苗法:用小刀或砂纸将种子的外表皮弄破,备用催芽;三、按照本申请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方法破壳。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步,破壳。按照上述方法各取200粒种子进行破壳试验,统计露白率。
第二步,发芽和育苗。取上述方法破壳露白的种子各100粒,进行成苗比较试验,成苗时间以苗长7片叶为准。其中,传统方法1和传统方法2采用的发芽和育苗方法均为:(1)发芽:采用高温催芽,将露白的种子平铺在垫有吸水纸、加了少量水的盘子里,放置于35℃环境中催芽;(2)育苗:将露白种子埋于砂土中,外盖塑料拱棚,每日喷水保湿;成苗后,小心按株剪取,种植于大田中,外搭塑料拱膜保温。本申请方法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方法发芽和育苗。
试验过程中,对全部长出第一片完整真叶所需天数、出苗率、全部长出7片叶所需天数、大田全部长出新芽所需天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具体试验数据如下表1:
表1本申请方法与传统方法对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影响对比
Figure BDA0003388918980000121
备注:1、传统方法1指浓硫酸破壳育苗法;传统方法2指刀具破壳育苗法;2、采用LSD检验,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由上表可知,本案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较现有育苗方法破壳后露白率高,全部长出第一片完整真叶和7片叶的时间短,出苗率高,种植于大田全部长出新芽时间短,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本发明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1)破壳:
①将洗衣机泡腾片溶于水,配制成浓度为0.05-0.1g/ml的泡腾片溶液,用水将起蜡水稀释成起蜡水40倍液,将所述泡腾片溶液与起蜡水40倍液按照体积比0.8-1.2:1混合均匀,配制成浸泡液;
②将所述浸泡液加热至30±1℃,挑选直径3mm以上的饱满的甘薯种子,用浸泡液浸没甘薯种子,甘薯种子在所述浸泡液中浸泡85-95min,以软化种壳;
③取出甘薯种子,包于纱布中,边揉搓,边用自来水冲洗,将甘薯种子种壳上残留的浸泡液冲洗干净,即获得破壳的甘薯种子;
(2)发芽:
①将步骤(1)获得的破壳的甘薯种子埋于种子育苗容器的无纺布育苗袋中的基质里;
所述种子育苗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育苗单元;每个种子育苗容器均包括用于盛放基质的无纺布育苗袋(1)、用于放置无纺布育苗袋(1)的基质桶(2)和用于储存营养液的营养液箱(3);基质桶(2)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无纺布育苗袋(1)置于基质桶(2)中部,营养液箱(3)环绕基质桶(2)的上部外周壁套设于基质桶(2)外围,且所述营养液箱(3)上下端均封闭,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向营养液箱(3)内注入营养液箱(3)的营养液注液口(3-1),营养液箱(3)底面上设有营养液出液口(3-3);所述基质桶(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孔(2-1),所述进液孔(2-1)位于营养液箱(3)下方;所述营养液出液口(3-3)通过管道(4)与所述进液孔(2-1)连接以对基质桶(2)内腔进行补液;
②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40±1℃、暗条件下培养;
③待子叶破土时,将培养环境设为以下条件继续培养:温度35±1℃,湿度≥90%,光强3500-4500Lux,光照时间11-13h/d;
(3)育苗:
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将种子育苗容器继续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待长出5-7片叶后,将带有甘薯苗的无纺布育苗袋直接取出,种植于田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喇叭状的罩体(5)和40-60目纱网(6),所述罩体(5)活动罩设在基质桶(2)和营养液箱(3)的顶部,该罩体(5)上小下大且上下均开口,罩体(5)底部边沿与营养液箱(3)顶面外周边缘相连接,且营养液注液口(3-1)位于罩体(5)内;所述纱网(6)覆设在罩体(5)的上开口上;
步骤(3)中待第1片真叶完全长成后,先去掉罩体(5)后,再将种子育苗容器置于步骤(2)第③步的培养环境下进行炼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4)与进液孔(2-1)连接的一端贯通基质桶(2)侧壁伸入基质桶(2)内腔一段,且该伸入段的管道(4)端部封闭,朝向基质桶(2)底部的底侧壁上设有用来输出液体的控水孔(4-1);所述种子育苗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基质桶(2)内且位于无纺布育苗袋(1)外侧壁与基质桶(2)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的用于控制营养液箱(3)向基质桶(2)的注液速度的控水装置(7);所述控水装置(7)包括上小下大且尖头大小与控水孔(4-1)大小相适应的橡皮三角塞(7-1)以及用于驱动该橡皮三角塞(7-1)尖头堵紧控水孔(4-1)或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出水间距的控水主体;橡皮三角塞(7-1)位于控水孔(4-1)正下方,尖头一侧朝上,且尖头部分伸入控水孔(4-1)中,控水主体连接在橡皮三角塞(7-1)底部和基质桶(2)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主体包括由吸水膨胀材料制成的柱状体(7-2)以及竖直设在柱状体(7-2)内部中央的硬质导向柱(7-5),该柱状体(7-2)竖设于橡皮三角塞(7-1)底部下方;柱状体(7-2)底部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顶部与橡皮三角塞(7-1)固定连接;柱状体(7-2)未吸水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保持一段间距;柱状体(7-2)吸水充足后,能使柱状体(7-2)膨胀至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紧配合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主体包括弹性金属丝(7-3)和浮球(7-4),弹性金属丝(7-3)的一端位于控水孔(4-1)下方旁侧且固定在基质桶(2)内腔底部,另一端经控水孔(4-1)下方向控水孔(4-1)另一旁侧斜上方延伸并与浮球(7-4)连接,且浮球(7-4)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高于控水孔(4-1)到基质桶(2)内腔底部的高度;橡皮三角塞(7-1)底部连接在弹性金属丝(7-3)中段;当基质桶(2)内腔未注入液体时,弹性金属丝(7-3)自身的弹力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处于开启状态,当基质桶(2)内腔注入的液体高度高于开启状态时浮球(7-4)的高度位置时,浮球(7-4)能随液面高度的升高逐渐控制橡皮三角塞(7-1)尖头与控水孔(4-1)进入关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使营养液箱(3)与外部连通透气的针孔状的多个透气孔(3-2),所述透气孔(3-2)位于罩体(5)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箱(3)的顶面与基质桶(2)的顶面平齐,所述无纺布育苗袋(1)的顶部伸出基质桶(2)顶面0.8-1.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2-1)的数量为1个,且进液孔(2-1)距离基质桶(2)底面的高度为营养液箱(3)底面到基质桶(2)底面距离的1/10,且管道(4)上设有用来启闭管道(4)的启闭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罩体(5)的上开口直径为2-2.5c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①中的基质包括蛭石、椰糠和营养土,蛭石、椰糠、营养土的质量比例为4.5-5.5:1.5-3.5:1-2。
CN202111461616.5A 2021-12-02 2021-12-02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Active CN113951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1616.5A CN113951075B (zh) 2021-12-02 2021-12-02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1616.5A CN113951075B (zh) 2021-12-02 2021-12-02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1075A true CN113951075A (zh) 2022-01-21
CN113951075B CN113951075B (zh) 2022-12-30

Family

ID=79472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1616.5A Active CN113951075B (zh) 2021-12-02 2021-12-02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107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7371A (ja) * 2004-01-26 2005-09-08 New Agri Network Co Ltd 植物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栽培装置
CN101663934A (zh) * 2009-09-22 2010-03-10 四川大学 提高木本种子发芽率的调控方法
KR101544321B1 (ko) * 2014-08-13 2015-08-12 김수만 씨감자의 대량 생산방법
CN104969764A (zh) * 2015-07-22 2015-10-14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快速育苗的方法
CN105682448A (zh) * 2013-11-01 2016-06-15 孙守镐 蔬菜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
CN105766310A (zh) * 2016-03-16 2016-07-20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营养袋育苗方法
CN106508641A (zh) * 2016-10-20 2017-03-22 南通馨艳阳台园艺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芽苗菜有机基质水培方法
CN109463232A (zh) * 2018-10-10 2019-03-15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轻简化育苗方法
CN113557886A (zh) * 2021-07-28 2021-10-2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7371A (ja) * 2004-01-26 2005-09-08 New Agri Network Co Ltd 植物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栽培装置
CN101663934A (zh) * 2009-09-22 2010-03-10 四川大学 提高木本种子发芽率的调控方法
CN105682448A (zh) * 2013-11-01 2016-06-15 孙守镐 蔬菜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
KR101544321B1 (ko) * 2014-08-13 2015-08-12 김수만 씨감자의 대량 생산방법
CN104969764A (zh) * 2015-07-22 2015-10-14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快速育苗的方法
CN105766310A (zh) * 2016-03-16 2016-07-20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营养袋育苗方法
CN106508641A (zh) * 2016-10-20 2017-03-22 南通馨艳阳台园艺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芽苗菜有机基质水培方法
CN109463232A (zh) * 2018-10-10 2019-03-15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轻简化育苗方法
CN113557886A (zh) * 2021-07-28 2021-10-2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建华: "《玉米甘薯高产技术问答》", 31 January 2000, 广东科技出版社 *
赵双成: "《市民健康生活处方》", 30 April 202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1075B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mari et al. Aeroponics: A review on moder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JP3559896B2 (ja) 底面灌水法を用いた植物栽培装置
JP2007117089A (ja) 種ジャガイモ苗の大量生産方法
CN102742458A (zh) 澳洲坚果绿枝嫁接方法
CN202535701U (zh) 一种适合石漠化治理的容器苗快速培育设施
CN107667751A (zh) 澳洲坚果种苗的快速繁育方法
JP2016532449A (ja) 食用の宿根草花類及び球根類のための栽培管理器
CN105746224A (zh) 一种刺楸种子温室育苗方法
Winterborne Hydroponics: indoor horticulture
CN107409670A (zh) 一种烟草漂浮育苗拔株膜下移栽方法
CN104170632A (zh) 一种培育半红树植物海芒果优质插穗的方法
CN109076894A (zh) 一种寒冷区湿地芡实种子萌发及幼苗高效种植方法
JP2020171210A (ja) 高麗人参の栽培方法
CN105493878A (zh) 一种油茶良种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
CN113951075B (zh) 甘薯种子破壳育苗的方法
CN105028213A (zh)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方法
CN216722286U (zh) 种子育苗容器
CN108770669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优良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WO2006123392A1 (ja) 植物の深根性評価方法
CN114052018B (zh) 一种提高八月瓜耐盐碱性的药剂及处理方法
CN108967104A (zh) 薰衣草育苗方法
JP2001346459A (ja) 植物栽培方法と、植物栽培装置
CN104663397A (zh) 短期叶菜类蔬菜水雾栽培方法
CN113854135A (zh) 一种培育深根抗旱苗的育苗器及使用方法
JP2011067172A (ja) ヒシの栽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