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9406A -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9406A
CN113949406A CN202010619434.5A CN202010619434A CN113949406A CN 113949406 A CN113949406 A CN 113949406A CN 202010619434 A CN202010619434 A CN 202010619434A CN 113949406 A CN113949406 A CN 113949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ocal oscillation
switch
signal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94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阳
田珅
叶勇
郭晓昱
金鹤飞
胡雪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194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9406A/zh
Priority to EP21831728.7A priority patent/EP416749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1936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3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9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5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t least two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located in different paths, e.g. in two paths with carriers in quadra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5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ultiple discret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收发信机包括有主用本振模块、辅助本振模块、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控制处理模块。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不改变中频带宽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本振模块的工作频率,降低了对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的要求,减少了数模转换处理或者模数转换处理时对镜像频率的抑制要求,降低了中频信号在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和数字下变频处理时需要消耗的软件资源,从而能够对不同频段的5G毫米波信号进行收发。

Description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5G毫米波多通道收发信机的典型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一个锁相环芯片配置本振信号,该本振信号经过一个功分器后作为多个收发通道的变频模块的本振信号,因此,在每个收发通道的中频信号的频率均固定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个收发通道的射频信号的频率一致的效果,而如果需要改变射频信号的频率,则可以通过配置不同频率的本振信号或者改变中频信号的频率而实现。
但是,在中频信号的带宽固定的情况下,上述方式并不能拓宽射频信号的带宽,如果需要拓宽射频信号的带宽,则需要拓宽中频信号的带宽,而拓宽中频信号的带宽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但更高采样率的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价格更为高昂,不利于成本的降低;而且,更宽的中频信号在进行数模转换处理或者模数转换处理时,需要更高的镜像频率的抑制要求,此外,更宽的中频信号在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和数字下变频处理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软件资源。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不改变中频信号的带宽的情况下,实现射频信号的带宽的拓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主用本振模块;
至少一个辅助本振模块;
至少一个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一类混频器,所述第一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
至少一个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二类混频器,所述第二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控制处理模块,与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瞬时带宽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收发信机包括至少一个主用本振模块、至少一个辅助本振模块、至少一个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一类混频器,所述第一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二类混频器,所述第二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瞬时带宽IBW;
根据所述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收发信机包括有主用本振模块、辅助本振模块、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控制处理模块,其中,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一类混频器,所述第一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二类混频器,所述第二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与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瞬时带宽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在不改变收发信机中频带宽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振模块工作模式的切换和功率的分配,降低了对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的要求,在不使用高采样频率的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情况下,使收发信机空口占用带宽根据不同频段信号的瞬时带宽IBW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频段的5G毫米波信号进行收发。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5G毫米波多通道收发信机的典型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主用本振模块1010、辅助本振模块1020、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第一类混频器1031、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第二类混频器1041、第一功分器1050、第四功分器1060、第二开关模块1080、第一开关模块1070、控制处理模块1090、天线阵列1110、基带处理单元1120、第二功分器1130、耦合模块1140、耦合器1141、第三功分器1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收发信机包括有主用本振模块1010、辅助本振模块1020、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控制处理模块1090,其中,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包括有第一类混频器1031,第一类混频器1031连接有主用本振模块1010;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包括有第二类混频器1041,第二类混频器1041连接有辅助本振模块1020;控制处理模块1090与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连接,用于根据瞬时带宽IBW把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在不改变中频带宽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本振模块的工作频率,降低了对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的要求,减少了数模转换处理或者模数转换处理时对镜像频率的抑制要求,降低了中频信号在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和数字下变频处理时需要消耗的软件资源,从而能够对不同频段的5G毫米波信号进行收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的示例中,该收发信机包括主用本振模块1010、辅助本振模块1020、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和控制处理模块1090,其中,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设置有第一类混频器1031;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设置有第二类混频器1041,并且第一类混频器1031和主用本振模块1010连接,并且第二类混频器1041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连接,控制处理模块1090分别与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用本振模块1010包括至少一个主用本振,主用本振模块1010用于在收发信机上下行信号时,为提供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本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本振模块1020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本振,辅助本振模块1020用于在启用双本振时,为部分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提供本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处理模块1090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基带处理单元1120(Base band Unit,BBU),基带处理单元1120用于实现包括信道编解码、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协议处理等功能,同时提供与上层网元的接口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连接天线阵列1110,天线阵列1110包括各种小区结构所需的天线阵列,如全向天线阵列、扇形天线阵列、星状天线阵列和链状天线阵列等。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天线阵列11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收发2G信号、3G信号、4G信号或5G Sub 6GHz信号的天线阵列,属于本领域的常规设计,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中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判断瞬时带宽IBW需求是否大于中频带宽,若瞬时带宽IBW需求小于或等于中频带宽,则切换第一开关至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使收发信机的主本振提供链路内的本振信号,并设置主本振的频率,使收发信机的不同通道处于同一频率。若瞬时带宽IBW需求大于中频带宽,切换第一开关至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使用主用本振和辅助本振提供链路内上下行变频时的本振信号,以匹配瞬时带宽IBW。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根据瞬时带宽IBW分别设置主用本振和辅助本振的工作频率,收发信机中的部分本振信号由主本振提供,另外一部分由辅助本振提供。使用收发信机的双本振的工作模式可以调节收发信机的中频带宽,以提高收发信机对中频带宽处理能力的提升,增加了收发信机的中频带宽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分器1050和至少一个第二功分器1130,第一类混频器1031通过第一功分器1050连接有主用本振模块1010,第二类混频器1041通过第二功分器1130连接有辅助本振模块1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功分器1050用于分配主用本振模块1010的功率,第一功分器1050分别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第一类混频器1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功分器1130用于分配辅助本振模块1020的功率,第二功分器1130分别辅助本振模块1020和第二类混频器1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模块1070,第一开关模块1070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端、第一开关动触点、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和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第一开关动触点连接有第二功分器1130,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连接有第一功分器1050,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连接有辅助本振模块1020,第一开关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处理模块1090。
在一实施例中,当存在瞬时频率IBW小于中频带宽时,控制处理模块1090可以控制第一开关控制端,使第一开关模块1070连接至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即仅使用主用本振提供通道上下行变频时的本振信号,并关闭辅助用本振以收发信机的功耗。并调整主用本振模块1010的频率,使得收发信机的本振信号均由主用本振模块1010提供,并使收发信机的不同通道处于同一频率,以完成对毫米波信号的收发,从而能够实现对相关技术中的收发信机的兼容。
在一实施例中,当存在瞬时频率IBW大于中频带宽时,控制处理模块1090可以控制第一开关控制端,使第一开关模块1070连接至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即同时使用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提供通道上下行变频时的本振信号,以获取更大的中频带宽。并调整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的频率,使得收发信机中的本振信号分别由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提供,以完成对毫米波信号的收发,通过使用双本振模块,实现对收发信机中频带宽的调整,从而能够在不使用具有更高采样率的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的情况下,提高收发信机的中频带宽,进而能够提高收发信机的信号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1070可以采用单刀双掷开关,使用单刀双掷开关可以实现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和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直接的切换,即第一功分器1050与第二功分器1130之间的切换,进而实现仅使用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同时使用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间的切换,并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080、第三功分器1150和用于校准传输信号的校准链路,校准链路通过第三功分器1150分别耦合于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校准链路包括校准混频器,校准混频器通过第二开关模块1080连接有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单本振发射校准模式,在单本振发射校准模式下,第二开关模块1080通过调整第三功分器1150调整校准链路,并将收发信机的工作模式更改为单本振发射校准模式,收发信机同时发射多路包含校准序列的数字转模拟信号,并将发射的信号转换成毫米波信号,校准链路内的校准混频器将多路毫米波信号耦合成为一路毫米波信号,控制处理模块1090解析耦合后的一路毫米波信号,并形成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对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进行模拟转数字信号采样,并对采样后的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后的结果,调整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时延和增益,以补偿链路内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使用单本振发射校准模式可以校准收发信机在使用单本振进行毫米波信号收发时的发射信号,提高信号的识别率,降低对信号解调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单本振接收校准模式,在单本振发接收校准模式下,第二开关模块1080通过调整第五功分器调整校准链路,并将收发信机的工作模式更改为单本振接收校准模式,收发信机发射一路包含校准序列的数字转模拟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经过第四功分器1060转换成毫米波信号,校准链路内的校准混频器将多路毫米波信号耦合成为一路毫米波信号,控制处理模块1090解析耦合后的一路毫米波信号,并形成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对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进行模拟转数字信号采样,并对采样后的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后的结果,调整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时延和增益,以补偿链路内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使用单本振接收校准模式可以校准收发信机在使用单本振收发信号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校准,提高收发信机对接收到的信号的识别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第四功分器1060,第二开关模块1080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端、第二开关动触点、第二开关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开关第二定触点,第二开关动触点连接于校准混频器,第二开关第一定触点连接有第一功分器1050,第二开关第二定触点通过第四功分器1060连接有辅助本振模块1020,第二开关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处理模块1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双本振发射校准模式,在单本振发接收校准模式下,第二开关模块1080通过调整校准链路,并将收发信机的工作模式更改为双本振发射校准模式,收发信同时发射多路包含校准序列的数字转模拟信号,并将发射的信号经过第四功分器1060转换成毫米波信号,校准链路内的校准混频器将多路毫米波信号耦合成为一路毫米波信号,控制处理模块1090解析耦合后的一路毫米波信号,并形成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对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进行模拟转数字信号采样,并对采样后的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后的结果,调整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时延和增益,以补偿链路内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使用双本振发射校准模式可以校准收发信机内双本振的发射信号进行校准,提升双本振发射模式下的收发信机发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模块1080可以采用单刀双掷开关,使用单刀双掷开关可以实现第二开关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开关第二定触点直接的切换,即第一功分器1050与第四功分器1060之间的切换,进而实现仅使用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同时使用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间的切换,并节约了产品内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每个第一类混频器1031通过第三开关模块分别连接于每一个第一功分器1050和每一个第二功分器1130,每个第二类混频器1041通过第四开关模块分别连接于每一个第一功分器1050和每一个第二功分器1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第五开关模块、第五功分器和用于校准传输信号的校准链路,校准链路通过第五功分器分别耦合于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校准链路包括校准混频器,校准混频器通过第五开关模块连接有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双本振接收校准模式,在双本振发接收校准模式下,第五开关模块通过调整第五功分器调整校准链路,并将收发信机的工作模式更改为双本振接收校准模式,收发信机发射一路包含校准序列的数字转模拟信号,并将发射的信号经过转换成毫米波信号,校准链路内的校准混频器将多路毫米波信号耦合成为链路数量为一半的毫米波信号,控制处理模块1090解析耦合后的链路数量为一半的毫米波信号,并形成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对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中频信号进行模拟转数字信号采样,并对采样后的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后的结果,调整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内的时延和增益,以补偿链路内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使用双本振接收校准模式可以提高双本振接收模式下的收发信机接收识别信号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耦合模块1140,耦合模块1140内包括至少一个耦合器1141。耦合模块1140用于耦合第三功分器1150和第一类混频器1031生成的信号,耦合模块1140还用于耦合第三功分器1150和第二类混频器1041生成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六功分器和至少一个第七功分器,主用本振模块1010通过第六功分器连接有第一功分器1050和第五开关模块,辅助本振模块1020通过第七功分器连接有第二功分器1130和第五开关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还包括多本振工作模式。例如收发信机包括M个本振,共启用m个本振,其中m<=M,IF_BW为收发信机中多本振工作模式时单个本振的中频带宽。当收发信机处于多本振工作模式时,控制处理模块1090判断瞬时带宽IBW需求是否小于单个本振的中频带宽,若瞬时带宽IBW需求小于或等于单个本振的中频带宽,则启用单个本振,启用收发信机的一个本振提供链路内的本振信号,并设置该本振的频率,使收发信机的不同通道处于同一频率。判断IBW是否满足m*IF_BW<IBW,若m*IF_BW<IBW。判断IBW是否满足(m-1)*IF_BW<IBW<=m*IF_BW,若瞬时带宽IBW需求大于单个本振的中频带宽,切换第一开关至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使用m个本振提供链路内上下行变频时的本振信号,以匹配瞬时带宽IBW。控制处理模块1090根据瞬时带宽IBW分别设置主用本振和辅助本振的工作频率,收发信机中的部分本振信号由主本振提供,另外一部分由辅助本振提供。使用收发信机的多本振的工作模式可以进一步调节收发信机的中频带宽,以提高收发信机对中频带宽处理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收发信机能够处理的毫米波中频带宽的全面覆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收发信机启用多本振工作模式时,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与第二类信号传输线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信机在单本振工作模式下,收发信机的输出带宽为中频处理带宽,中心频率取决于本振频率。当收发信机在双本振模式下时,收发信机输出频谱可调节,通过调节主用本振和辅助本振之间的频率差,能够实现对收发信机中频带宽的调节,从而实现收发信机对5G毫米波收发频段的调节。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获取瞬时带宽IBW和S200:根据瞬时带宽IBW配置主用本振模块和辅助本振模块。
把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步骤S100:获取瞬时带宽IBW。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瞬时带宽IBW可以使收发信机根据不同的瞬时带宽IBW对本振的模式进行调节。
步骤S200:根据瞬时带宽IBW配置主用本振模块和辅助本振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瞬时带宽IBW把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判断瞬时带宽IBW是否大于中频信号的带宽。S220:应用多本振工作模式。S221:启用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S222:配置主用本振模块和辅助本振模块。S230:应用单本振工作模式。S231:关闭辅助本振模块。S232:切换第一开关模块。S240:配置结束。
S210:判断瞬时带宽IBW是否大于中频信号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收发信机所需的瞬时带宽IBW,并判断瞬时带宽IBW是否大于中频信号的带宽,对瞬时带宽IBW进行判断可以实现收发信机的模式的切换,收发信机的工作模式包括使用主本振模块和使用双本振工作模块。
S220:应用多本振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瞬时带宽IBW大于中频信号的带宽时,启用双本振工作模式。使用双本振工作模式可以使收发信机获得更大的带宽,使得在瞬时带宽IBW大于中频信号时,实现对收发信机工作频段的调节,以使收发信机可以在不使用高采样率的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情况下,提升收发信机的信号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瞬时带宽IBW满足(m-1)*IF_BW<IBW<=m*IF_BW,开启X个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Y个辅助本振模块1020,并把X个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Y个辅助本振模块1020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其中,IF_BW为中频信号的带宽,m=X+Y。其中,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中的主本振和辅助本振可以配置为相同的本振。启用多个主本振和辅助本振可以进一步提高收发信机的空口占用带宽,实现收发信机在5G频段的全覆盖。
S221:启用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应用多本振工作模式时,需要启用辅助本振进行信号链路传输。
S222:配置主用本振模块和辅助本振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主用本振模块1010和辅助本振模块1020,调节主用本振和辅助本振的频率,以调节收发信机的带宽,进而实现收发信机的频段调节。
S230:应用单本振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瞬时带宽IBW小于或等于中频信号的带宽时,启用单本振工作模式,即兼容相关技术中的收发信机。
S231:关闭辅助本振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收发信机处于单本振状态时,关闭辅助本振模块的电源,以降低收发信机的能耗,提高收发信机的使用寿命。
S232:切换第一开关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第一开关模块1070,使收发信机处于单本振工作的状态下。
S240:配置结束。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01获取带有校准信息的发射信号;S302:获取反馈信号和S303:根据反馈信号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S310:获取带有校准信息的发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替通过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发送携带有校准信息的发射信号。获取来自校准链路的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由发射信号耦合得到。
S320:获取反馈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反馈信号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S330:根据反馈信号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反馈信号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可以提高信号的识别率,降低对信号解调的要求。
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01:获取带有校准信号的接收信号;S402:获取反馈信号和S403:根据获取的反馈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S401:获取带有校准信号的接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校准链路发射携带有校准信息的校准信号,使得校准信号分别耦合至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的第二接收信号。交替获取耦合有校准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和耦合有校准信号的第二接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替通过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发送携带有校准信息的发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校准链路发射携带有校准信息的校准信号,使得校准信号分别耦合至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1030的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1040的第二接收信号。交替获取耦合有校准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和耦合有校准信号的第二接收信号。
S402:获取反馈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来自校准链路的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由发射信号耦合得到。
S403:根据获取的反馈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校准信号分别对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反馈信号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校准信号分别对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结构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主用本振模块;
至少一个辅助本振模块;
至少一个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一类混频器,所述第一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
至少一个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二类混频器,所述第二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控制处理模块,与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瞬时带宽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分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功分器,所述第一类混频器通过所述第一功分器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所述第二类混频器通过所述第二功分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端、第一开关动触点、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和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所述第一开关动触点连接有所述第二功分器,所述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连接有所述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瞬时带宽IBW小于或等于中频信号的带宽,则所述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第一定触点连接,以启用所述主用本振模块;若所述瞬时带宽IBW大于所述中频信号的带宽,则所述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定触点连接,以启用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功分器和用于校准传输信号的校准链路,所述校准链路通过所述第三功分器分别耦合于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校准链路包括校准混频器,所述校准混频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功分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端、第二开关动触点、第二开关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开关第二定触点,所述第二开关动触点连接于所述校准混频器,所述第二开关第一定触点连接有所述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二开关第二定触点通过所述第四功分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每个所述第一类混频器通过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分别连接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功分器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功分器,每个所述第二类混频器通过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分别连接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功分器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功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开关模块、第五功分器和用于校准传输信号的校准链路,所述校准链路通过所述第五功分器分别耦合于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校准链路包括校准混频器,所述校准混频器通过所述第五开关模块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六功分器和至少一个第七功分器,所述主用本振模块通过所述第六功分器连接有所述第一功分器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通过所述第七功分器连接有所述第二功分器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
10.一种收发信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收发信机包括至少一个主用本振模块、至少一个辅助本振模块、至少一个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一类混频器,所述第一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包括有第二类混频器,所述第二类混频器连接有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瞬时带宽IBW;
根据所述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包括:
当所述IBW大于中频信号的带宽,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IBW把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包括:
当所述IBW满足(m-1)*IF_BW<IBW<=m*IF_BW,开启X个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Y个所述辅助本振模块,并把X个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Y个所述辅助本振模块配置为不同的工作频率,其中,IF_BW为中频信号的带宽,m=X+Y。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信机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功分器和校准链路,所述校准链路通过所述第三功分器分别耦合于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所述校准链路包括校准混频器,所述校准混频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有所述主用本振模块和所述辅助本振模块;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交替通过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发送携带有校准信息的发射信号;
获取来自所述校准链路的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由所述发射信号耦合得到;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发射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校准链路发射携带有校准信息的校准信号,使得所述校准信号分别耦合至所述第一类信号传输链路的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传输链路的第二接收信号;
交替获取耦合有所述校准信号的第一接收信号和耦合有所述校准信号的第二接收信号;
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分别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幅度补偿和相位补偿。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0619434.5A 2020-06-30 2020-06-30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9494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9434.5A CN113949406A (zh) 2020-06-30 2020-06-30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1831728.7A EP4167493A4 (en) 2020-06-30 2021-05-06 TRANS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091936 WO2022001361A1 (zh) 2020-06-30 2021-05-06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9434.5A CN113949406A (zh) 2020-06-30 2020-06-30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406A true CN113949406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17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9434.5A Pending CN113949406A (zh) 2020-06-30 2020-06-30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67493A4 (zh)
CN (1) CN113949406A (zh)
WO (1) WO20220013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7711A1 (en) * 2005-10-19 2007-04-19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band transceiver
CN101383647B (zh) * 2007-09-06 2012-01-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对工作天线进行校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72939B (zh) * 2009-05-27 2011-12-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模块、收发信机及收发信机切换控制的方法
CN103501194B (zh) * 2013-09-04 2016-06-29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Wi-Fi802.11ac/n协议的MIMO收发系统及方法
US10028253B2 (en) * 2015-08-02 2018-07-17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Early decision on single-channel or dual-channel transmission m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7493A1 (en) 2023-04-19
WO2022001361A1 (zh) 2022-01-06
EP4167493A4 (en) 2023-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967B (zh)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US10848982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satellite base station, base-st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398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region
US912518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Fi access point utilizing full spectrum capture
US8879996B2 (en) Method to enable Wi-Fi direct usage in radar bands
EP3818638B1 (en) Beam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115634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sed on multiple beams in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648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enna reduction and usage for a multi-radio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20240014888A1 (en) Flexible Frequency Band Pairing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N112290989A (zh) 一种星地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EP2517493B1 (en) Method of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reception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CN105490714A (zh) 终端、终端的多载波发送及接收方法
US20230387958A1 (en)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system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US10172018B2 (en) Wireless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millimeter wave band signals with asymmetric directivity
US20230268948A1 (en)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6868520A (zh) 一种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49406A (zh) 收发信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355747B1 (en) Enhanced coverage and throughput using multiple wireless technologies
WO2022206520A1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和装置
US88493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er high-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2400339A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载波切换方法
JP2008252240A (ja) メディアアクセス制御方式および方法
WO202309769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40235656A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utput from electronic device to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1371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utput from electronic device to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