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2414B - 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42414B CN113942414B CN202010615261.XA CN202010615261A CN113942414B CN 113942414 B CN113942414 B CN 113942414B CN 202010615261 A CN202010615261 A CN 202010615261A CN 113942414 B CN113942414 B CN 1139424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port
- vehicle
- switch unit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4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dapted for charg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g. AC, DC or multivolta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该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转换装置;配电盒,配电盒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其中,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适于与车辆的电池包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充电转换装置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与充电控制装置连接;充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充电模式,控制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其中,充电模式包括直流充电模式和交流充电模式。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通过增加配电盒,将控制电路的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区分开,实现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辆和新能源设施行业的蓬勃发展,补贴逐渐倾向充电运营设施企业,公共充电站再次进入大众生活。
目前,对于常见的混动车辆,多数企业认为基本在家中充电,不需要到直流快速充电站充电,因为而没有增加直流充电的功能,并且很多混动车辆只使用交流充电口,只能通过交流插孔或交流充电站等方式给车辆充电。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私人充电桩安装困难,公共场站的交流充电桩常因油车占位和充电时间过长,降低了用户的用车体验,通过交流充电站给车辆充电,会出现充电慢和充电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各地政府和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公共充电,但在公共场所中,交流充电站的收益率低,运营商的建设意愿逐渐降低,混动车主无法享受快速充电站的发展红利。以及,使用交流充电口,由于车身的充电口已固定,既无法新增直流充电口,也无法通过更换交流充电口的形式实现直流充电功能,从而严重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复用交流充电端口实现车辆的直流充电。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转接头。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用于车辆,该系统包括: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转换装置;配电盒,所述配电盒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转换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充电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充电模式包括直流充电模式和交流充电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通过增加配电盒,实现电源输入端与车载充电机、电池包两个连接路径的切换,在直流充电设备为车辆充电时,确定为直流充电模式,在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充电信号时,充电控制装置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控制配电盒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通过电源输入端实现直流充电,即复用充电端口,实现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功能,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也无需更换交流充电接口的形式,通过复用充电接口,使直流充电设备也能为车辆充电,解决了车辆只能进行交流充电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充电通信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进行直流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闭合,以传输充电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车辆控制装置,与充电连接检测端连接,用于获取充电连接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连接信号确定直流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直流充电信号给所述充电控制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口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子开关,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转换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所述充电转换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通信端包括第一充电通信端口和第二充电通信端口;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五子开关和第六子开关,所述第五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充电通信端口连接,所述第六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充电通信端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连接检测端包括第一充电连接端口和第二充电连接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连接端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通过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端口连接;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七子开关,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七子开关串联连接后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交流插座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上,保证充电转接头与车载交流插座连接牢固,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松脱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转接头,所述充电转接头包括:充电转接头本体;所述充电转接头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和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的端口;其中,所述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包括:用于传输直流电源信号的第一直流输入端口和第二直流输入端口;用于传输充电通信信号的第一通信传输端口和第二通信传输端口;用于传输充电检测信号的充电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用于传输所述直流充电桩的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接地端的第一接地端口;其中,所述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的端口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第一直流输出端口和第二直流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直流输入端口连接;用于传输所述充电通信信号的第三通信传输端口和第四通信传输端口,所述第三通信传输端口与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端口连接,所述第四通信传输端口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端口连接;用于传输充电检测信号的充电检测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充电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充电检测信号输入端口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直流充电桩的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出端口,所述连接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连接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连接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连接信号输出端口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用于连接所述车载交流插座的接地端的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二接地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口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充电转接头还包括连接信号识别单元,所述连接信号识别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连接信号识别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通过在充电转接头上设置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和连接车载交流插座的端口,在进行直流充电时,通过充电转接头,使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电源为电池包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车辆与直流充电设备实时通讯,保证充电安全,且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与更换交流充电接口的形式,通过复用交流充电接口,减小车身的充电口空间,更加美观,方便布置,实现了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转接头本体上还设置有限位配合部,限位配合部与限位部配合使用,保证充电转接头与车载交流插座连接牢固,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松脱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电池包、车载交流插座和上面实施例提到的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车载交流插座分别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面实施例的充电系统,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通过复用车载交流充电接口,使直流充电设备也能为车辆充电,实现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功能,解决了车辆因缺少交流充电站或者交流插口造成的用户充电困难,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直流充电设备通过充电转接头为车辆充电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直流充电时充电系统与直流充电设备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交流充电时设备连接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直流充电时充电系统与直流充电设备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为了实现对具有交流充电功能的车辆进行直流充电,在不改装车辆以及增加专门直流充电口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充电系统,通过在车辆上增加一个配电盒,直流充电时,车辆交流插座连接直流充电转接头,通过该配电盒的配电控制,即可实现对车辆的直流充电。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直流充电设备通过充电转接头为车辆充电的示意图,参考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直流充电过程进行说明。在进行直流充电时,充电转接头2的一端与车载交流插座连接,另一端连接直流充电桩,车载交流插座的充电连接检测端检测充电连接信号,车辆控制装置根据充电连接信号确定为直流充电模式,电池管理器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控制相关电路断开或闭合,实现直流充电设备为电池包充电。
下面参考图2-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充电系统。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包括充电控制装置10、配电盒12、电池包13、充电转换装置14。
其中,充电控制装置10可以为电池管理器,充电转换装置14可以为车载充电机,下面以图3作为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进行示例性的说明。配电盒12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内的第一开关单元16和第二开关单元17,第一开关单元16的第一端适于与车辆的电池包13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6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一端与车载充电机14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6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单元17的控制端均与电池管理器10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包括插座本体和设置在插座本体上的用于传输充电信号的电源输入端,例如图2中,电源输入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口L1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口N;电源输入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6的第二端、第二开关单元17的第二端连接,在车载端确定当前充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模式时,发送直流充电信号至电池管理器10,由于电池管理器10与第一开关单元16和第二开关单元17的控制端连接,电池管理器10接收到直流充电信号并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闭合且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7断开,直流充电信号经由第一开关单元16直接为电池包充电,从而实现直流充电设备为车辆的直流充电功能。进行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时,充电信号传输均传输给车载交流插座15的电源输入端,即实现电源输入端的复用,电池管理器10在接收到直流充电信号或交流充电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或第二开关单元17的通断,实现输入电源端与车载充电机14、电池包13的路径切换,即通过复用电源输入端口及配电盒的配电控制,实现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功能。下面参考图3和图4对车辆通过充电系统进行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直流充电时充电系统与直流充电设备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车辆进行直流充电时,充电转接头2的一端与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插头匹配相连,另一端与车载交流插座15匹配相连,充电转接头2将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电源信号转接至车载交流插座15的电源输入端,车载端识别当前的充电模式为直流充电模式时,发送直流充电信号至电池管理器10,由于电池管理器10与第一开关单元16和第二开关单元17的控制端连接,电池管理器10在接收直流充电信号时,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通过控制端控制配电盒12的第一开关单元16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7断开,此时,车载交流插座15的电源端口与电池包13接通,直流充电信号经由第一开关单元16直接为电池包13充电,实现直流充电设备给电池包13充电,即实现车辆的直流充电。
以及,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交流充电时设备连接的电路原理示意图。车辆进行交流充电时,车载交流插座15与交流充电设备的车辆插头匹配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检测充电连接信号,车载端识别当前的充电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发送交流充电信号至电池管理器10,由于电池管理器10与第一开关单元16和第二开关单元17的控制端连接,电池管理器10接收到交流充电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断开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7闭合,此时,车载交流插座15的电源输入端与车载充电机14接通,交流充电信号经由车载充电机14转换为直流并进行调压转换为蓄电池所需的电压,为蓄电池充电,即实现车辆的交流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通过在充电系统1中增加配电盒12,实现电源输入端与车载充电机14、电池包13两个连接路径的切换,在直流充电设备为车辆充电时,确定为直流充电模式,在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充电信号时,电池管理器10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通过电源输入端实现直流充电,即复用交流充电端口,实现充电系统1的直流充电功能,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也无需更换交流充电接口的形式,通过复用交流充电接口,使直流充电设备也能为车辆充电,相较于只能通过交流插孔或者交流充电站等方式为车辆充电,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无需更改车身也不需要增加直流充电口,在进行直流充电时,只需接入充电转接头,即可实现直流充电,解决了车辆无法进行直流充电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管理器10可以直接与车载交流充电插座15的L2端子和L3端子连接,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开关单元连接,便于主动控制,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配电盒12还包括第三开关单元18,第三开关单元18设置在盒体内,第三开关单元18的第一端与电池管理器10连接,第三开关单元18的第二端与充电通信端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还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上的用于传输充电通信信号的充电通信端,例如图2中,充电通信端包括第一充电通信端口L2和第二充电通信端口L3;充电通信端与第三开关单元18的第二端连接;电池管理器10还用于在进行直流充电时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8闭合,以发送传输充电通信信号至直流充电桩。
如图5所示,配电盒12的第三开关单元18的第一端与电池管理器10相连,第三开关单元18的第二端与车载交流插座15的充电通信端相连,在进行直流充电时,直流充电信号经车载交流插座15进入车载端,车载端确认当前充电为直流充电模式时,发送直流充电信号至电池管理器10,电池管理器10接收到该直流充电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8闭合,则充电通信端与电池管理器10接通,以传输充电通信信号,即在直流充电时,车载交流插座15的充电通信端通过充电转接头与直流充电设备的通信端连接,实现电池管理器10与直流充电设备的控制器的信息交互,即实现直流充电设备与车辆的实时通讯,保证充电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充电系统1还包括车辆控制装置11;车载交流插座15还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上的用于检测充电连接信号的充电连接检测端,例如图2中的CP端口和CC端口,充电连接检测端与车辆控制装置11连接;车辆控制装置11用于获取充电连接信号,并根据充电连接信号确定直流充电模式时,发送直流充电信号给电池管理器10。
在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进行直流充电时,充电转接头2接入车载交流插座15,车载交流插座15的充电连接检测端检测充电连接信号,在充电转接头2与车载交流插座15连接完成时,车辆控制装置11接收充电连接信号,并根据充电连接信号确定为直流充电模式,车辆控制装置11发送直流充电信号至电池管理器10,电池管理器10响应于该直流充电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闭合且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7断开,直流充电信号流经第一开关单元16,到达电池包13,为电池包13进行直流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单元16包括第一子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第一子开关K8的第一端与电池包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子开关K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口L1连接,第二子开关K7的第一端与电池包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开关K7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口N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7包括第三子开关K6,第三子开关K6的第一端与车载充电机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子开关K6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口L1连接,车载充电机14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口N连接,车辆进行直流充电时,电池管理器1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闭合和第二开关单元17断开,即控制第一子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闭合,第三子开关K6断开,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电源信号流经第一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传输给电池包13,从而实现对电池包13的直流充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车载充电机14与电源输入端子之间设置两个子开关,作为图4电路连接的变形电路。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单元16包括第一子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第一子开关K8的第一端与电池包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子开关K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口L1连接,第二子开关K7的第一端与电池包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子开关K7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口N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7包括第三子开关K6和第四子开关K5,第三子开关K6的第一端与车载充电机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子开关K6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口L1连接,第四子开关K5的第一端与车载充电机14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子开关K5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口N连接。
在车辆进行直流充电时,电池管理器1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闭合和第二开关单元17断开,即控制第一子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闭合,第三子开关K6和第四子开关K5断开,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电源信号流经第一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传输给电池包13,从而实现对电池包13的直流充电。其中,第一开关K8和第二子开关K7的第一端为靠近电池包13的一端,第二端为靠近车载交流插座15的一端;第三子开关K6和第四子开关K5的第一端为靠近车载充电机14的一端,第二端即靠近车载交流插座15的一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三开关单元18包括第五子开关K10和第六子开关K9,第五子开关K10的第一端与电池管理器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子开关K10的第二端与第一充电通信端口L2连接,第六子开关K9的第一端与电池管理器10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子开关K9的第二端与第二充电通信端口L3连接。在进行直流充电时,为了保证充电安全,电池管理器10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8闭合,即控制第五子开关K10和第六子开关K9闭合,第一通信端口L2与第二充电通信端口L3与电池管理器10、充电转接头2对应的端口连接,通过复用第一充电通信端口L2和第二充电通信端口L3,在直流充电过程中,实现车辆与直流充电设备的实时通讯,确保充电过程符合标准。其中,第五子开关K10和第六子开关K9的第一端为靠近电池管理器10的一端,第二端为靠近车载交流插座15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连接检测端包括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和第二充电连接端口CP,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与车辆控制装置11的第一充电连接检测端连接;第二充电连连接端口CP与车辆控制装置11的第二充电连接检测端连接。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和第二充电连接端口CP用于检测充电连接信号,通过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和第二充电连接端口CP确认充电电源接入后,将检测到充电连接信号发送至车辆控制装置11,车辆控制装置11获取充电连接过程中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与接地端口之间的电阻值,通过检测电阻值匹配车载端不同的充电模式,从而确定车辆的直流充电模式或者交流充电模式,并在确定直流模式时,发送直流充电信号至电池管理器10,电池管理器10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控制配电盒12内的开关单元的断开或者闭合,实现充电系统1的直流充电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辆控制装置11包括控制模块19和检测模块20,控制模块19的第一端与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连接,控制模块19的第二端通过二极管D1与第二充电连接端口CP连接;检测模块20的第一端分别与控制模块19的第二端、二极管D1连接,检测模块20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检测模块20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用于保护电路安全。
进一步地,检测模块20包括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2和第七子开关S2,第一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与控制模块19、二极管D1连接,第一电阻R3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检测模块20通过检测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与接地端口之间的电阻值,将检测的电阻值匹配车载端不同的充电模式,从而确定此次充放电模式,从而实现车辆不同的充电控制策略。第二电阻R2和第七子开关S2串联连接后与第一电阻R3并联连接,二极管D1具有稳压作用,可以保护与其并联的第一电阻R3,从而起到保护器件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充电转接头2中设置有直流充电识别单元例如图3中识别电阻R5,识别电阻R5可以起到识别直流充电模式的作用,即在进行直流充放电时,通过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确认充电电源接入,车载端检测第一充电连接端口CC与接地端口之间的电阻值,通过检测的电阻值匹配车载端不同的充电模式,从而确定此次充放电模式,车辆控制装置11根据CC信号可以识别直流充电模式,以及根据CP信号可以获得充电功率等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载交流插座15还包括限位部24,限位部24设置在插座本体上。限位部用于连接充电转接头2,保证充电转接头2与车载交流插座15正确连接,使得对应的端口正确连接。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通过在充电系统1中增加配电盒12,实现电源输入端与车载充电机14、电池包13两个连接路径的切换,在直流充电设备为车辆充电时,确定为直流充电模式,车载交流插座15的电源输入端输入直流充电信号,电池管理器10响应于直流充电信号,通过车载交流插座15的电源输入端实现直流充电,即复用车载交流充电端口,实现充电系统1的直流充电功能,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也无需更换交流充电接口的形式,通过复用交流充电接口,使直流充电设备也能为车辆充电,相较于只能通过交流插孔或者交流充电站等方式为车辆充电,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无需更改车身也不需要增加直流充电口,在进行直流充电时,只需接入充电转接头,即可实现直流充电,解决了车辆无法进行直流充电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参照图6描述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的示意图,与车载交流插座15配合,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2包括充电转接头本体,充电转接头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21和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的端口22。
其中,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21包括:用于传输直流电源信号的第一直流输入端口DC+和第二直流输入端口DC-;用于传输充电通信信号的第一通信传输端口S+和第二通信传输端口S-;用于传输充电检测信号的充电检测信号输入端口CC1;用于传输所述直流充电桩的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入端口CC2;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接地端的第一接地端口PE;其中,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的端口包括:用于传输直流电源信号的第一直流输出端口L1和第二直流输出端口N,第一直流输出端口L1与第一直流输入端口DC+连接,第二直流输出端口N与第二直流输入端口DC-连接;用于传输充电通信信号的第三通信传输端口L2和第四通信传输端口L3,第三通信传输端口L2与第一通信传输端口S+连接,第四通信传输端口L3与第二通信传输端口S-连接;用于传输充电检测信号的充电检测信号输出端口CP,充电检测信号输出端口CP与充电检测信号输入端口CC1连接;用于传输直流充电桩的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出端口CC,连接信号输出端口CC与连接信号输入端口CC2连接,连接信号输入端口CC2与连接信号输出端口CC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的接地端的第二接地端口PE,第二接地端口PE与第一接地端口PE连接,第二接地端口PE与第一接地端口PE之间具有第二节点;转接头还包括连接信号识别单元,连接信号识别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连接,连接信号识别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连接。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充电转接头2的转接输入端口21和转接输出端口22,示出了充电转接头2的对应线束表,如表1所示:
表1
转接输入端口 | 转接输出端口 | 备注 |
DC+ | L1 | 64A载流设计 |
DC- | N | 64A载流设计 |
PE | PE | |
S+ | L2 | 空间复用 |
S- | L3 | 空间复用 |
CC2 | CC | 插枪识别信号,电阻做识别 |
CC1 | CP | |
A+ | - | 取消 |
A- | - | 取消 |
在实施例中,在进行直流充电时,充电转接头2的一端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另一端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15,车载交流插座15的充电连接检测端检测充电连接信号,车辆控制装置11根据充电连接信号确定直流充电模式,电池管理器10响应直流充电信号,并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6闭合且控制第第二开关单元17断开,实现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电源为电池包13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2,通过设置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21和连接车载交流插座的端口22,在进行直流充电时,通过充电转接头2,使直流充电设备的直流电源为电池包13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车辆与直流充电设备实时通讯,保证充电安全,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也无需更换交流充电接口的形式,通过复用交流充电接口,减小车身的充电口空间,更加美观,方便布置,实现了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转接头2,充电转接头2本体上还设置有限位配合部。在直流充电时,将充电转接头2与车载交流插座15匹配连接,限位配合部与车载交流插座15的限位部24配合使用,使充电转接头2与车载交流插座15的对应端口能够对准,并正确对应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30包括电池包13、车载交流插座15和上面实施例提到的充电系统1,充电系统1用于对电池包13进行直流充电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30,通过采用上面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无需在车身新增直流充电接口,通过复用交流充电接口,使直流充电设备也能为车辆充电,实现充电系统1的直流充电功能,解决了车辆因缺少交流充电站或者交流插口造成的用户充电困难,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充电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转换装置;
配电盒,所述配电盒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转换装置连接,所述充电转换装置也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均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连接,其中,
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充电通信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进行直流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闭合,以传输充电通信信号;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充电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其中,所述充电模式包括直流充电模式和交流充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车辆控制装置,与充电连接检测端连接,用于获取充电连接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连接信号确定直流充电模式时,发送直流充电信号给所述充电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口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子开关,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转换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所述充电转换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通信端包括第一充电通信端口和第二充电通信端口;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五子开关和第六子开关,所述第五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充电通信端口连接,所述第六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子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充电通信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连接检测端包括第一充电连接端口和第二充电连接端口;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连接端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通过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端口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一端分别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
第二电阻和第七子开关,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七子开关串联连接后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连接。
7.一种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转接头本体;
所述充电转接头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和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的端口;
其中,所述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的端口包括:
用于传输直流电源信号的第一直流输入端口和第二直流输入端口;
用于传输充电通信信号的第一通信传输端口和第二通信传输端口;
用于传输充电检测信号的充电检测信号输入端口;
用于传输所述直流充电桩的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入端口;
用于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接地端的第一接地端口;
其中,所述用于连接车载交流插座的端口包括:
用于传输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第一直流输出端口和第二直流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直流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直流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直流输入端口连接;
用于传输所述充电通信信号的第三通信传输端口和第四通信传输端口,所述第三通信传输端口与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端口连接,所述第四通信传输端口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端口连接;
用于传输充电检测信号的充电检测信号输出端口,所述充电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充电检测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用于传输所述直流充电桩的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出端口,所述连接信号输出端口与所述连接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连接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连接信号输出端口之间具有第一节点;
用于连接所述车载交流插座的接地端的第二接地端口,所述第二接地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口之间具有第二节点;
所述充电转接头还包括连接信号识别单元,所述连接信号识别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连接信号识别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接头本体上还设置有限位配合部。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车载交流插座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车载交流插座分别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5261.XA CN113942414B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5261.XA CN113942414B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42414A CN113942414A (zh) | 2022-01-18 |
CN113942414B true CN113942414B (zh) | 2023-10-13 |
Family
ID=7932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15261.XA Active CN113942414B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424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02131A (zh) * | 2022-08-18 | 2022-11-29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非车载充电机、充电系统及充电场站 |
CN118487086A (zh) * | 2024-07-16 | 2024-08-13 | 北京链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直流有序转接模块和直流转接头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64332A (zh) * | 2017-07-25 | 2017-10-20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
CN108270101A (zh) * | 2018-01-19 | 2018-07-1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插座、充电插头、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传导控制系统 |
KR20180092091A (ko) * | 2017-02-08 | 2018-08-1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을 위한 충전 제어 장치 |
CN108909493A (zh) * | 2018-07-06 | 2018-11-3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化交直流充电导引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08928252A (zh) * | 2018-07-05 | 2018-12-04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充电控制装置和包含其的充电站 |
CN110336152A (zh) * | 2019-06-28 | 2019-10-15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充电枪输出转接头 |
CN110614930A (zh) * | 2019-09-30 | 2019-12-27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放电方法、系统、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10615261.XA patent/CN1139424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80092091A (ko) * | 2017-02-08 | 2018-08-1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을 위한 충전 제어 장치 |
CN107264332A (zh) * | 2017-07-25 | 2017-10-20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
CN108270101A (zh) * | 2018-01-19 | 2018-07-1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插座、充电插头、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传导控制系统 |
CN108928252A (zh) * | 2018-07-05 | 2018-12-04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充电控制装置和包含其的充电站 |
CN108909493A (zh) * | 2018-07-06 | 2018-11-3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化交直流充电导引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10336152A (zh) * | 2019-06-28 | 2019-10-15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充电枪输出转接头 |
CN110614930A (zh) * | 2019-09-30 | 2019-12-27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放电方法、系统、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42414A (zh) | 2022-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47031B2 (en) |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pparatus | |
CN106585421B (zh) |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 | |
US911471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voltage DC charging of battery-electric and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
US20190106005A1 (en) |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n electrical energy store and two charging interface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 |
EP3854622B1 (en)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operating mode of charging/supplying system between vehicle and exterior,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operating mode of the system by the identifying method | |
CN107953787A (zh) | 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8773281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管理控制方法 | |
CN107264308B (zh) | 一种车载供电系统及汽车 | |
CN113942414B (zh) | 充电系统、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
CN105247754A (zh) | 车辆 | |
CN108454440A (zh) | 一种车对车充电的装置及方法 | |
US20230094716A1 (en) | Coup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fied vehicle | |
US9108522B2 (en) | Vehicle-mounted controller | |
US20190001834A1 (en) | Charge/discharge apparatus | |
CN208931141U (zh) | 一种高压充配电系统和电动汽车 | |
US11524592B2 (en) | Mobile discharging device for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 |
CN113492702A (zh) | 双向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源系统、充电控制方法及汽车 | |
CN110014889B (zh) | 对具有电驱动器的车辆的低电压车载网络的供电 | |
JP2022181855A (ja) | 車両 | |
KR20180077530A (ko) | 전기 차량 충전용 변환 어댑터의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 차량 충전용 변환 어댑터 | |
CN107399237B (zh) | 一种车载充电供电集成系统 | |
CN113871971B (zh) | 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
US8994209B2 (en) | Electrical-power-fee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power source | |
KR20180049391A (ko) | 전기차, 및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 |
CN114211979B (zh) | 一种可外置的车载充电系统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