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490A -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8490A
CN113938490A CN202010670972.7A CN202010670972A CN113938490A CN 113938490 A CN113938490 A CN 113938490A CN 202010670972 A CN202010670972 A CN 202010670972A CN 113938490 A CN113938490 A CN 113938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parameter
peer
terminal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09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8490B (zh
Inventor
吴昊
谢芳
廖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09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4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8350 priority patent/WO20220117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8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本申请实现了由网络接入设备控制网络内的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在整个网络内统一分配点对点连接时使用的资源,保障网络性能的同时提供传输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802.11be网络,也称为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网络,通过一系列系统特性和多种机制增强功能以实现极高的吞吐量。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使用持续增长,对于在许多环境(例如家庭,企业和热点)中提供无线数据服务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视频流量将继续是许多WLAN部署中的主要流量类型。由于出现了4k和8k视频(20Gbps的未压缩速率),这些应用的吞吐量要求正在不断发展。诸如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游戏,远程办公室和云计算之类的新型高吞吐量,低延迟应用程序将会激增(例如,实时游戏的延迟低于5毫秒)。
鉴于这些应用程序的高吞吐量和严格的实时延迟要求,用户期望通过WLAN支持其应用程序时,吞吐量更高,可靠性更高,延迟和抖动更少,电源效率更高。用户期望改进与时敏网络(TSN)的集成,以支持异构以太网和无线LAN上的应用程序。802.11be网络旨在通过进一步提高总吞吐量和降低延迟来确保WLAN的竞争力,同时确保与旧版技术标准向后兼容和共存。在2.4GHz,5GHz和6GHz频段运行的802.11兼容设备。
在802.11be网络中,提出了基于AP调度的点对点通信增强方式,由AP统一调度无线资源,在减少中间传输节点和降低传输延迟的同时,保证网络内其他设备的收发不会因为干扰而丢包。
发明内容
在802.11be网络中,为了提升数据吞吐量和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出采用网络接入设备(如路由器、网络接入点AP等,以下直接以AP为例进行说明)控制的点对点(P2P)传输方式。在此之前,802.11网络中支持设备直连,也是点对点的一种传输方式,但是之前的两种场景下,第一是无AP,这样传输不会对其他设备传输有干扰,第二是有AP,两个设备通过AP建立连接后,直接传输,在这种模式下,会对AP覆盖范围内的其他设备与AP之间的数据传输造成干扰,因此在802.11be中提出,由AP来分配点对点通信的无线资源,从而避免在有AP的场景下,点对点通信对整个网络性能和吞吐量造成的影响。
本申请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一种由网络接入设备控制网络内的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并在整个网络内统一分配点对点连接时使用的资源,保障网络性能的同时提供传输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示例地,参数P2P parameter set包含字段MCS、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Link、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或包含字段P2Pduration和Channe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和P2P interval,其中,MCS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时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P2P bitmap用于表示在一个时隙分配周期内,点对点时隙和普通时隙的分布;P2P interval用于表示时隙分配周期;Link用于在多链路网络系统中标识指定的链路;P2P duration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对资源占有的时长;Channel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使用的信道或点对点操作使用的频段。
可选地,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参数P2P option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
示例地,参数P2P option包含以下各项中一者或者多者:setup,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release,表示释放点对点连接;reject,表示拒绝点对点连接。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可选地,当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option时,该方法还包括:如果参数P2Poption的值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则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根据参数中的MCS对数据包进行调制编码,在P2P bitmap中指定的时段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根据参数中的Link在指定的链路上按照P2P bitmap中指定的时段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发送数据。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在Channel指示的信道所在频段上发送数据。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指示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可选地,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包括:获取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并将获取的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若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可选地,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包括:获取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并将获取的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若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将需要发送给对等终端的数据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可选地,在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触发消息,触发消息中包含参数Target,参数Target用于指示要测量的目标;获取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将包含获取的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示例地,触发消息中还包含参数Measure enable,参数Measure enable用于表示是否指示终端执行测量,当Measure enable表示指示终端执行测量时,终端获取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以P2P interval的周期对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进行周期性测量,并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接收终端发送的承载数据的消息,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确认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在网络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查看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是否都支持点对点操作;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示例地,参数P2P parameter set包含字段MCS、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Link、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或包含字段P2Pduration和Channe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和P2P interval,其中,MCS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时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P2P bitmap用于表示在一个时隙分配周期内,点对点时隙和普通时隙的分布;P2P interval用于表示时隙分配周期;Link用于在多链路网络系统中标识指定的链路;P2P duration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对资源占有的时长;Channel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使用的信道或点对点操作使用的频段。
可选地,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参数P2P option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
示例地,参数P2P option包含以下各项中一者或者多者:setup,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release,表示释放点对点连接;reject,表示拒绝点对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前,该方法还包括:发送触发消息给终端,触发消息中包含参数Target,参数Target用于指示要测量的目标;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比较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
示例地,触发消息中还包含参数Measure enable,参数Measure enable用于表示是否指示终端执行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周期性地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将每一次终端发送的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不做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周期性地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将每一次终端发送的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将P2P setup消息中的参数P2P option设置为表示释放点对点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能力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承载数据的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P2P setup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能力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承载数据的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承载数据的消息,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在网络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查看模块,用于查看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是否都支持点对点操作;P2P setup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使得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使得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及第七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现了由网络接入设备控制网络内的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在整个网络内统一分配点对点连接时使用的资源,保障网络性能的同时提供传输的灵活性。此外,本申请还获取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终端或网络接入设备将其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然后终端根据比较结果执行不同的发送行为或网络接入设备判断是否执行P2P操作,保证了P2P通信的质量。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时隙周期内的时隙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虽然本申请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是仅用于区分描述。“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STA表示无线局域网中的终端,AP表示无线局域网中的网络接入点,P2P业务标识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不经过AP,在两个终端之间直接传输的业务。
STA1和STA2是在AP覆盖范围内的两个终端,在本发明中STA1和STA2要使用P2P方式进行通信。
在P2P模式中,首先发起请求进行P2P连接的称为发起方,发起方请求连接的目标STA,称为对等方。
时隙(slot)为无线局域网中最小时间单位,例如,设置一个slot是9微秒,那么传输时间为5个slot,即为45微秒。
AP设置P2P parameter set的方式可以是根据预先评估的业务数据模型分配,例如,以视频传输业务模型作为P2P业务模型的标准,
帧率:60Hz;
分辨率:3840x2160;
像素大小:24bits/pixel;
压缩率:100;
那么每16.7ms发送一帧视频数据,那么传输速率大概为120Mbps。
然后根据MCS对应速率表,如表1,计算传输时间,然后根据每个slot的时间值,确定可以传输完一帧数据所需要的slot的数量。
表1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08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终端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
2.发起终端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3.网络接入设备确认对等终端在其覆盖范围内。
4.网络接入设备查看发起终端和对等终端是否都支持P2P操作。
5.网络接入设备发送P2P setup消息给发起终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参数P2P option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
6.发起终端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根据参数P2P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如果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则当参数P2P option的值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时,才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示例地,网络接入设备可以为路由器、网络接入点AP等,以下以AP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STA1连接到AP,将STA1的能力信息发送给AP,示例地,能力信息包含的参数如表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STA1可在探测请求消息(probe request)或关联请求消息(association request)或重关联请求消息(reassociation request)中将其能力信息发送给AP。
表2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091
2.STA2连接到AP,将STA2的能力信息发送给AP。
3.STA1有数据需要发送到STA2(即,STA1为发起终端,STA2为对等终端),则STA1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AP,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承载数据的消息”中的“数据”既可以指业务数据,也可以指服务请求指示。示例地,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SA:源地址,这里设置为STA1的地址;
DA:目标地址,这里设置为STA2的地址;
Payload:从STA1发送到STA2的数据。
4.AP查看DA参数,确认其对应的STA2在AP的覆盖范围内。
5.AP查看STA1和STA2是否都支持P2P操作,如果都支持,则发送P2P setup消息给STA1,示例地,P2P setup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P2P parameter set:该参数用于表示分配给P2P操作的资源,示例地,参数P2Pparameter set可以有如下的设置方式:
方式一: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101
方式二: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102
方式三: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103
方式四: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104
方式五: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该参数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示例地,设置为“setup”表示建立P2P连接;设置为“release”表示释放P2P连接;设置为“reject”表示拒绝点对点连接。
6.STA1接收到AP发送的P2P setup消息后,测量STA2的信号,获取STA2的信号强度(RSSI)P1或信号质量Q,其中,Q=P1/(P1+N),N为干扰信号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option,当P2P option的值为“setup”时,STA1获取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STA1将获取的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Th-RSSI进行比较,如果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Th-RSSI,则根据P2P setup消息中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P2P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示例地,具体发送方式包括:
6.1如果P2P parameter set包含MCS,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则根据参数中的MCS对数据包进行调制编码,在P2P bitmap中指定的时段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示例地,MCS为0,P2P interval为10,P2P bitmap为{1,1,1,0,0,0,0,0,0,0},其中,1表示P2P时隙,0表示普通时隙,如图3中的P2P slot和Normal slot。本实施例slot包括0和1,也可以采用00和01等,还可以采用字母等其他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如图3所示,在每一个时隙分配周期的前3个时隙,执行P2P操作,STA1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AP覆盖范围内的其他终端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在每一个时隙分配周期的后7个时隙,AP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如此以10个时隙为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传输。
6.2如果P2P parameter set包含Link,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则根据参数中的Link在指定的链路上按照P2P bitmap中指定的时段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与6.1相同,在一个P2P interval的周期内,在P2P bitmap中指定的P2P时隙,执行P2P操作,STA1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AP覆盖范围内的其他终端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在P2P bitmap中指定的普通时隙,AP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如此以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传输。
6.3如果P2P parameter set包含P2P duration,则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发送数据。示例地,P2P duration为20,则在P2P duration指示的20个slot内,执行P2P操作,STA1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AP覆盖范围内的其他终端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在其余slot,AP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6.4如果P2P parameter set包含P2P duration和Channel,则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在Channel指示的信道所在频段上发送数据。示例地,P2P duration为20,Channel指示的P2P操作使用的频段为2,则在P2P duration指示的20个slot内,在频段2上执行P2P操作,STA1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AP覆盖范围内的其他终端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而其他带宽仍可以提供给其他终端使用,在其余slot,AP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6.5如果P2P parameter set包含P2P duration和P2P interval,则在P2P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指示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通常情况下,P2P duration小于P2P interval。示例地,P2P duration为5,P2P interval为10,则在P2P duration指示的5个slot内,执行P2P操作,STA1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AP覆盖范围内的其他终端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在其余slot,AP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如此以10个时隙为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传输。
7.STA1将获取的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Th-RSSI进行比较,如果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Th-RSSI,则将需要发送给STA2的数据发送给AP。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STA1连接到AP,将STA1的能力信息发送给AP,示例地,能力信息包含的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582271340000121
2.STA2连接到AP,将STA2的能力信息发送给AP。
3.STA1有数据需要发送到STA2(即,STA1为发起终端,STA2为对等终端),则STA1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AP,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承载数据的消息”中的“数据”既可以指业务数据,也可以指服务请求指示。示例地,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SA:源地址,这里设置为STA1的地址;
DA:目标地址,这里设置为STA2的地址;
Payload:从STA1发送到STA2的数据。
4.AP查看DA参数,确认其对应的STA2在AP的覆盖范围内。
5.AP查看STA1和STA2是否都支持P2P操作,如果都支持,则发送触发消息给STA1,示例地,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Target:用于指示要测量的目标,这里设置为STA2的标识或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消息中还包含参数Measure enable:用于表示是否指示终端执行测量,示例地,设置为1表示指示终端执行测量。
6.STA1接收到AP的触发消息后,执行对STA2的测量,获取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将包含获取的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发送给AP。
7.AP接收到测量结果后,比较上报的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Th-RSSI,如果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Th-RSSI,则发送P2P setup消息给STA1,示例地,P2P setup消息中包含以下参数:
P2P parameter set:该参数用于表示分配给P2P操作的资源。其设置方式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该参数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示例地,设置为“setup”表示建立P2P连接;设置为“release”表示释放P2P连接;设置为“reject”表示拒绝点对点连接。
8.STA1接收到AP发送的P2P setup消息后,根据P2P setup消息中P2P parameterset中给出的P2P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option,当P2P option的值为“setup”时,STA1根据P2P setup消息中P2P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P2P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2。其具体的发送方式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9.如果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包含P2P interval,则STA1以P2P interval为周期测量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并在非P2P操作时段发送给AP。
10.AP将每一次STA1发送的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Th-RSSI进行比较,如果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Th-RSSI,则不做操作,如果STA2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Th-RSSI,则发送P2P setup消息给STA1,消息中将P2P option设置为“release”,表示释放P2P连接。
11.STA1接收到AP发送的P2P setup消息后,如果P2P option值为“release”,STA1结束使用P2P操作,即将需要发送给STA2的数据发送给AP。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能力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承载数据的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P2P setup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能力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承载数据的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承载数据的消息,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在网络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查看模块,用于查看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是否都支持点对点操作;P2P setup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图1或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图1或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执行图1或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图1或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或“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个设备的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上述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如:FLASH、EEPRO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
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参数P2Pparameter set包含字段MCS、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Link、P2P bitmap和P2Pinterva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和Channe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和P2P interval,
其中,MCS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时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P2P bitmap用于表示在一个时隙分配周期内,点对点时隙和普通时隙的分布;P2P interval用于表示时隙分配周期;Link用于在多链路网络系统中标识指定的链路;P2P duration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对资源占有的时长;Channel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使用的信道或点对点操作使用的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参数P2P option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参数P2Poption包含以下各项中一者或者多者:
setup,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
release,表示释放点对点连接;
reject,表示拒绝点对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如果参数P2P option的值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则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参数中的MCS对数据包进行调制编码,在P2P bitmap中指定的时段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参数中的Link在指定的链路上按照P2P bitmap中指定的时段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
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发送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
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在Channel指示的信道所在频段上发送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的具体发送方法包括:
在P2P duration指示的时长内发送数据,并按照P2P interval指示的周期进行周期性数据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包括:
获取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并将获取的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若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数P2P parameter set中给出的点对点操作的资源将数据直接发送给对等终端包括:
获取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并将获取的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若对等终端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将需要发送给对等终端的数据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前,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触发消息,触发消息中包含参数Target,参数Target用于指示要测量的目标;
获取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将包含获取的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消息中还包含参数Measure enable,参数Measure enable用于表示是否指示终端执行测量,当Measure enable表示指示终端执行测量时,终端获取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以P2P interval的周期对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进行周期性测量,并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17.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
接收终端发送的承载数据的消息,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确认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在网络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
查看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是否都支持点对点操作;
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参数P2Pparameter set包含字段MCS、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Link、P2P bitmap和P2P interva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和Channel,或包含字段P2P duration和P2P interval,
其中,MCS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时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P2P bitmap用于表示在一个时隙分配周期内,点对点时隙和普通时隙的分布;P2P interval用于表示时隙分配周期;Link用于在多链路网络系统中标识指定的链路;P2P duration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对资源占有的时长;Channel用于指示点对点操作使用的信道或点对点操作使用的频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2P setup消息中还包含参数P2P option,参数P2P option用于表示点对点的操作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参数P2Poption包含以下各项中一者或者多者:
setup,表示建立点对点连接;
release,表示释放点对点连接;
reject,表示拒绝点对点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前,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触发消息给终端,触发消息中包含参数Target,参数Target用于指示要测量的目标;
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
比较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消息中还包含参数Measure enable,参数Measure enable用于表示是否指示终端执行测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地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
将每一次终端发送的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不做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地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消息;
将每一次终端发送的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要测量的目标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将P2P setup消息中的参数P2P option设置为表示释放点对点连接。
25.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能力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能力信息给网络接入设备,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
承载数据的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数据的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P2P setup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P2P setup消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26.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能力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包含参数P2P mode,用于表示终端是否支持点对点操作;
承载数据的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承载数据的消息,承载数据的消息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确认模块,用于确认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在网络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
查看模块,用于查看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对应的终端是否都支持点对点操作;
P2P setup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P2P setup消息给终端,P2P setup消息中包含参数P2P parameter set,参数P2P parameter set用于指示分配给点对点操作的资源。
27.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使得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
28.一种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使得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24中任一项所述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
CN202010670972.7A 2020-07-13 2020-07-13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38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0972.7A CN113938490B (zh) 2020-07-13 2020-07-13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108350 WO2022011765A1 (zh) 2020-07-13 2020-08-11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0972.7A CN113938490B (zh) 2020-07-13 2020-07-13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490A true CN113938490A (zh) 2022-01-14
CN113938490B CN113938490B (zh) 2023-04-07

Family

ID=7927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0972.7A Active CN113938490B (zh) 2020-07-13 2020-07-13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8490B (zh)
WO (1) WO202201176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577A (zh) * 2022-12-30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
CN116709577B (zh) * 2022-12-30 2024-06-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621A (zh) * 2003-03-07 2004-09-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建立点到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016331A1 (en) * 2004-08-10 2006-02-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p2p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CN1879444A (zh) * 2003-11-10 2006-12-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支持p2p模式的通信体系中用于消除p2p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02432A (zh) * 2004-08-10 2007-07-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限制p2p通信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07189A (zh) * 2006-08-21 2009-08-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1772199A (zh) * 2008-11-24 2010-07-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224484A1 (en) * 2011-03-02 2012-09-06 3Inova Networks Inc. Traffic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s
CN103222311A (zh) * 2010-11-16 2013-07-2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直接链路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295976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system
US20190174466A1 (en) * 2018-01-22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CN105284175B (zh) * 2013-11-20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中建立直接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678A (zh) * 2003-11-27 2005-06-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处于不同小区中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点到点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2617B (zh) * 2006-08-24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点对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9265078B2 (en) * 2011-05-02 2016-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20085539A1 (en) * 2018-10-25 2020-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peer to peer service session over infrastructure link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621A (zh) * 2003-03-07 2004-09-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建立点到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879444A (zh) * 2003-11-10 2006-12-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支持p2p模式的通信体系中用于消除p2p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016331A1 (en) * 2004-08-10 2006-02-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p2p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CN101002432A (zh) * 2004-08-10 2007-07-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限制p2p通信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07189A (zh) * 2006-08-21 2009-08-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1772199A (zh) * 2008-11-24 2010-07-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d2d网络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22311A (zh) * 2010-11-16 2013-07-2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直接链路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US20120224484A1 (en) * 2011-03-02 2012-09-06 3Inova Networks Inc. Traffic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s
US20130295976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5284175B (zh) * 2013-11-20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中建立直接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174466A1 (en) * 2018-01-22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577A (zh) * 2022-12-30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
CN116709577B (zh) * 2022-12-30 2024-06-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1765A1 (zh) 2022-01-20
CN113938490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5800B (zh) 多链路场景下的系统消息变更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418999B2 (en)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high priority transmission
JP2019083529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385828B (zh) 无线局域网收发数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及网络接入设备
CN111741459A (zh) 多链路终端及其地址分配的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及介质
CN112911685B (zh) 无线局域网扫描和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11729A (zh)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11728A (zh)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中搜索对等终端的方法、终端及介质
US92537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rame schedul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1093925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tem and access control method
CN112911687B (zh) 终端与接入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无线局域网及存储介质
CN112911680B (zh) 无线局域网建立接入点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5504B (zh) 使用多链路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770740B2 (en)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low-bandwidth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CN110392440B (zh) 并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3938490B (zh) 建立点对点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65627B (zh) 一种对多链路接收数据响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09568A (zh) 多链路系统业务流数据传输的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06908B (zh) 一种点对点通信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终端
CN115150037B (zh) 多链路块确认协议建立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696601A (zh) 管理接入点执行多点协同操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50027B (zh) 多链路块确认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29650A (zh) 终端发现和连接到接入设备的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5694545A (zh) 控制数据收发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34617A (zh) 通过建立接入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