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431A -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8431A
CN113938431A CN202111135704.6A CN202111135704A CN113938431A CN 113938431 A CN113938431 A CN 113938431A CN 202111135704 A CN202111135704 A CN 202111135704A CN 113938431 A CN113938431 A CN 113938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data unit
unit
bur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57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8431B (zh
Inventor
李静
李福昌
董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57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8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8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终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第三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本申请用于突发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端对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使用包转发网络技术实现,接收端通过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rransmission unit,MTU)通知发送端,其接收数据包的最大尺寸。数据具体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将待传输的数据分为并封装为多个符合MTU的数据包,通过这些数据包承载相应的数据。
基于上述的包转发网络,接收端在接收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所有数据包之后,方开始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这将造成接收端的计算资源利用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终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第三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发送窗口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
可选的,上述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之前,还包括:将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且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第三数据单元。
可选的,上述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或,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第四数据单元以及第五数据单元分别填充至对应的传输数据块传输;第四数据单元为序列号不在发送窗口的第二数据单元,第五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且包括数据分段的第二数据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获取模块获取的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第三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发送窗口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
可选的,上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且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第三数据单元。
可选的,上述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或,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
可选的,上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第四数据单元以及第五数据单元分别填充至对应的传输数据块传输;第四数据单元为序列号不在发送窗口的第二数据单元,第五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且包括数据分段的第二数据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第三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发送窗口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口。本申请中,在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执行数据传输业务的过程中,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还可能遇到突发数据业务,此时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与其他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可以缓存至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在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接收传输机会通知时,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将第一数据单元生成为第二数据单元,通过第二数据单元对数据传输业务和突发数据业务的数据进行传输;本申请为实现对突发数据业务的传输,可以从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口内确定出数据量较小的第二数据单元,并将其添加至目标数据块进行传输,从而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数据分段,减少了数据传输所用的时间,使对端设备能够及时接收业务数据,提升对端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协议栈处理下行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M实体处理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实体处理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单元的分段级联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下面的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工作模式:透传模式(transparentmode,T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和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
其中,RLC TM实体处理数据时,不对传输的数据作处理;RLC UM实体处理数据时,可以对RLC SDU进行分段、串联和重组操作;RLC AM实体处理数据时,可以对RLC SDU进行分段、串联和重组操作,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纠错处理,过滤接收到的RLC SDU重复数据包等操作。
相关技术中,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依靠包转发网络实现。例如,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之前,第二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MTU消息,指示其能够接收的数据服务单元的最大尺寸;第一终端在通过网络侧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时,将待传输数据分割为多个符合MTU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侧将这些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如在MTU消息指示第二终端能够接收的数据服务单元的最大尺寸为1.5Kb时,第一终端可以将待传输数据分割为多个1.5Kb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封装发送给网络侧,由网络侧转发给第二终端。
基于包转发网络,第二终端需要接收所有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包之后,方可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由于在第二终端接收所有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包的过程中过,其对应的计算资源处于空闲状态,这将使第二终端的计算资源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传输多个业务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时,为避免传输链路的拥塞,通常使用拥塞控制算法使这些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包共享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链路的带宽,这将进一步增加待传输数据对应数据包的传输时间,进而导致第二终端的计算资源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增加,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更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网络协议栈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协议栈包括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相应的,对端的网络侧的协议栈也如终端的的协议栈,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
其中,PDCP层通过RLC层的逻辑信道与MAC层通信,RLC层从PDCP层接收的数据或发送给PDCP层的数据称为RLC SDU或PDCP PDU;RLC层从MAC层接收的数据或发送给MAC层的数据称为RLC PDU或MAC SDU。这里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用于指示根据相关协议传输数据,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用于承载传输的数据。
基于上述的网络协议栈架构,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终端下行数据通过图1所示所有协议层的流程示意图,给定三个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其中IP数据包n和IP数据包n+1由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x承载,IP数据包m由RB y承载,图2示出了IP数据包通过各个协议层传输的过程。如图2所示,RLC层在IP数据包m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将PDCP SDU分成多段,如图2中的两个SDU Segment;在向MAC层传输数据时,RLC实体可以根据对端发送的传输机会通知对PDCP SDU进行分段。这里传输机会通知可以指示接收端接收数据包的大小。
根据MAC层的传输机会通知,MAC层可以将IP数据包n对应的RLC SDU n,IP数据包n+1对应的RLC SDU n+1,以及IP数据包m对应的第一个分段SDU Segment封装至同一个MACPDU进行传输,而将IP数据包n对应的第二个分段SDU Segment通过另一个传输机会传输。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终端的突发数据业务提供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在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接收传输机会通知时,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将第一数据单元生成为第二数据单元,通过第二数据单元对数据传输业务和突发数据业务的数据进行传输;本申请为实现对突发数据业务的传输,可以从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口内确定出数据量较小的第二数据单元,并将其添加至目标数据块进行传输,从而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数据分段,减少了数据传输所用的时间,使对端设备能够及时接收业务数据,提升对端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该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协议栈架构,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电子设备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
其中,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执行,电子设备传输数据时具体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协议栈实现,这里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主要由图1所示的协议栈的RLC层实现。上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为这里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电子设备内的部分装置。
具体地,RLC层可以包括TM实体、UM实体和AM实体,由于TM实体传输数据时,不对传输的数据作处理,因此上述方法可以由RLC层中的UM实体和AM实体实现,电子设备即可以具体指UM实体或AM实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UM实体处理数据的流程,UM实体可以接收PD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如PDCP SDU),并将其存储在缓存内,在需要发送这些数据单元时,UM实体可以对这些数据单元进行分段和级联操作,同时添加RLC头部信息,以生成向下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如MAC PDU);接收端设备在缓存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MAC PDU)之后,可以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对接收的数据单元进行重排序,进而去除这些数据单元的RLC头部信息,通过数据重组确定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单元(如PDCP SDU)。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AM实体处理数据的流程,其流程与UM实体处理数据的流程类似,区别在于,AM实体还可以实现对分段级联后的数据单元进行重传缓存等操作。
上述图4所示的UM实体传输数据的流程,以及AM实体传输数据的流程为本领域惯用的技术手段,上述仅示例性的说明的其数据传输流程,其具体实现流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领域惯用的技术手段确定。
基于上述的UM实体和AM实体,这里的第一数据单元可以为RLC SDU,这些第一数据单元可以缓存在UM实体或AM实体内。第一数据单元可以包括普通的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也可以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
S12、电子设备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
其中,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于上述的协议栈架构,在MAC层可以对外传输数据时,可以向RLC层发送一个传输机会通知,指示RLC层向MAC层传输数据,该传输机会通知可以指示MAC层接收数据单元的大小,即上述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
RLC层接收传输机会通知之后,若通过UM实体传输数据,则UM实体可以根据MAC层对应的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指示,对缓存内的第一数据单元进行分段级联,以确定第二数据单元,使第二数据单元符合MAC层的接收要求。
示例性的,第一数据单元为RLC SDU,UM实体对第一数据单元的分段级联可以如图6所示,UM实体的缓存内存储的第一数据单元包括RLC SDU x、RLC SDU y和RLC SDU z等等。若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大于RLC SDU x和RLC SDU y的数据量之和,且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RLC SDU x、RLC SDU y和RLC SDU z的数据量之和,则UM实体可以将RLC SDU z分割为第一SDU Segment和第二SDU Segment,并将MAC SDU x、MAC SDU y和第一SDU Segment通过级联封装于同一个MAC PDU内(RLC SDU x、RLC SDU y和第一SDU Segment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第二SDU Segment则可以与其他MAC SDU级联封装于其他的传输数据块。
上述的RLC SDU x与MAC SDU x实际为同一数据单元,这里不同的表述仅为其在不同层级的表示;同样的RLC SDU y与MAC SDU y也为同一数据单元。上述的第二数据单元可以为这里的MAC PDU。
上述示例说明了UM实体对第一数据单元进行分段级联,以确定第二数据单元的过程,同样的,AM实体也可以通过上述示例的方法对第一数据单元进行分段级联,以确定第二数据单元,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在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生成第二数据单元时,第二数据单元还包括头部信息,即如上述实例所述,UM实体在将MAC SDU x、MAC SDU y和第一SDUSegment封装于MAC PDU的同时,还封装有相应的头部信息,用于指示该MAC PDU的基本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在确定上述多个第二数据单元的同时,还可以为这些第二数据单元分配标识其唯一性的序列号。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提供一种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包括头部信息和数据信息,头部信息包括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用于指示分段信息,如MAC PDU是否包含完整的RLC SDU或RLC SDU的第一个分段,中间段,或最后一个分段;R为保留位,协议版本的保留字段,发送实体(UM实体或AM实体)将R字段设置为0;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用于指示相应RLC SDU的序列号,UM实体或AM实体发送数据时,每个分段的RLC SDU,序列号递增1;分段偏移量(segment offset,SO)用于指示MAC PDU在原始RLC SDU内的位置。数据信息则为具体承载的数据。
因此在UM实体或AM实体确定第二数据单元的同时,还可以为这些第二数据单元分配唯一的SN。
示例性的,若第一数据单元包括RLC SDU 1、RLC SDU 2、RLC SDU 3、RLC SDU 4、RLC SDU 5、RLC SDU 6和RLC SDU 7,且RLC SDU 1、RLC SDU 3、RLC SDU 4和RLC SDU 6的数据量小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RLC SDU 2、RLC SDU 5和RLC SDU 7的数据量大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在生成第二数据单元时,可以不对RLC SDU 1、RLC SDU 3、RLC SDU 4和RLC SDU 6进行分段,而对RLC SDU 2、RLC SDU 5和RLC SDU 7进行分段,如将RLC SDU2分为SDU Segment 1和SDU Segment 2,将RLC SDU 5分为SDU Segment3和SDU Segment 4,将RLC SDU 7分为SDU Segment 5和SDU Segment 6。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将RLC SDU 1和SDU Segment 1封装于MAC PDU 1,将SDU Segment 2和RLC SDU 3封装于MAC PDU 2,将RLC SDU 4和SDU Segment 3封装于MAC PDU 3,将SDU Segment 4、RLC SDU 6和SDU Segment 5封装于MAC PDU 4,SDU Segment 6则可以与其他数据单元封装于对应的MAC PDU。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RLC SDU 1、RLC SDU 2、RLC SDU 3、RLC SDU 4、RLC SDU5、RLC SDU 6和RLC SDU 7生成MAC PDU1、MAC PDU 2、MAC PDU 3和MAC PDU 4;同时,若电子设备为MAC PDU 1生成的SN为n,则MAC PDU 2对应的SN为n+1,MAC PDU 3对应的SN为n+2,MAC PDU 4对应的SN为n+3。
当然,上述第一数据单元的分段级联仅为示例性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分段级联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SDU Segment和其他RLC SDU封装于同一MAC PDU时,SDUSegment始终处于MAC PDU的头部或尾部,如MAC PDU包括两个SDU Segment,则这两个SDUSegment可以分别处于对应RLC SDU的两侧。
S13、电子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
其中,第三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发送窗口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内缓存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可能不同,因此在电子设备在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和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确定第二数据单元时,并不是所有的第一数据单元都生成了对应的数据分段。
如上述示例,电子设备在包括多个第一数据单元时,可以对这些第一数据单元执行分段级联操作,使其生成符合下层数据传输要求的第二数据单元;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RLC层缓存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在生成第二数据单元的过程中,也可能将该第一数据单元分段。例如,第一数据单元包括RLC SDU1、RLC SDU 2和RLC SDU 3,且RLC SDU 1和RLC SDU 2的数据量均小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则此时可以将RLC SDU 2分为SDU Segment 1和SDU Segment 2,并将RLC SDU 1和SDU Segment 1封装于同一个MAC PDU。
当然,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将上述RLC SDU1和RLC SDU 2分别封装于对应的MAC PDU。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中,电子设备的缓存内已经存储了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在电子设备发起突发数据业务时,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和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共同存储在缓存内。由于突发数据业务是电子设备执行数据传输业务时发起的,因此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缓存窗口大于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缓存窗口。如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缓存窗口包括第一缓存窗口和第二缓存窗口,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缓存窗口可以为第二缓存窗口。第一缓存窗口位于第二缓存窗口之前,这里的第二缓存窗口即为上述的发送窗口。
示例性的,为减少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分段数量,本申请可以从发送窗口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中筛选出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并将这些第一数据单元依次填充至目标数据块,由目标数据块对这些第一数据单元进行传输,从而避免可能对这些第一数据单元的分段操作,减少分段数据的产生。
具体地,第一数据单元填充目标数据块的过程可以是:从发送窗口筛选出第一个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对应数据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并将该第一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若目标数据块填充该第一数据单元之后,仍有剩余数据量,则可以从发送窗口筛选出第二个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对应数据量的第一数据单元,若第二个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一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则也可以将第二个第一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同样的,还可以从发送窗口内筛选出其他第一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使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零。
依据上述填充目标数据块的方法,电子设备可以依次从发送窗口内筛选出其他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对应数据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并将这些第一数据单元填充至对应的目标数据块。这里将第一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可以避免在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时,对第一数据单元进行分段的操作。例如,第一数据单元包括RLCSDU 1、RLC SDU 2和RLC SDU 3,且RLC SDU 1、RLC SDU 2和RLC SDU 3数据量均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且RLC SDU1和RLC SDU 2的数据量之和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RLC SDU1、RLC SDU 2和RLC SDU 3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则这里可以将RLC SDU1和RLC SDU 2填充至目标数据块,而将RLC SDU 3填充至另一个目标数据块,从而减少了对第一数据单元的分段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筛选出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对应数据量的第一数据单元,为未产生分段的第一数据单元。上述方法可以针对突发数据业务的突发数量进行传输处理,减少了数据单元的分段,使得接收端的设备能够及时对接收的数据单元进行处理,提高接收端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步骤S13之前,还包括S21。
S21、电子设备将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且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第三数据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由于电子设备在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生成第二数据单元时,第二数据单元可以与第一数据单元相同,仅为不同层级时的不同表示,因此上述S12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生成第二数据单元时,可以分别将数据量小于传输数据块对应数据量的第一数据单元生成对应的第二数据单元。此时,可以为这些第二数据单元分别生成对应的序列号SN。
因此,本申请通过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确定处于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并将这些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第三数据单元。
一些实施例中,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或,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口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电子设备为UM实体时,上述的发送窗口可以为[TX_Next-UM_BURST_WIN,TX_Next]。其中,TX_Next为电子设备生成第二数据单元对应最大的SN加1,UM_BURST_WIN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这里发送窗口的上限即为TX_Next,下限即为(TX_Next-UM_BURST_WIN)。
在电子设备为AM实体时,上述的发送窗口可以为[TX_Next_Ack,TX_Next_Ack+AM_BURST_WIN]。其中,TX_Next_Ack为状态变量,序列号SN小于TX_Next_Ack的第二数据单元默认为已经被接收端接收;AM_BURST_WIN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这里发送窗口的上限即为(TX_Next_Ack+AM_BURST_WIN),下限即为TX_Next_Ack。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AM实体维护一个窗口[TX_Next_Ack,TX_Next_Ack+AM_Window_Size],在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SN在该窗口内时,AM实体可以向下层发送数据单元。其中AM_Window_Size=512。由于本申请中在AM实体发送第二数据单元时引入了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因此AM实体对应的发送窗口更新为[TX_Next_Ack,TX_Next_Ack+AM_BURST_WIN]。上述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UM_BURST_WIN、AM_BURST_WIN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上述步骤S12之后,还包括:
S14、电子设备将至少一个第四数据单元以及第五数据单元分别填充至对应的传输数据块传输。
其中,第四数据单元为序列号不在发送窗口的第二数据单元,第五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且包括数据分段的第二数据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这里的第四数据单元和第五数据单元可以与上述的第三数据单元结合,构成电子设备生成的第二数据单元。
例如,电子设备为UM实体时,第四数据单元可以为发送窗口[TX_Next-UM_BURST_WIN,TX_Next]之前的第二数据单元,第五数据单元可以为发送窗口[TX_Next-UM_BURST_WIN,TX_Next]内的除第三数据单元之外的第二数据单元。
电子设备为AM实体时,第四数据单元可以为[TX_Next_Ack+AM_BURST_WIN,TX_Next_Ack+AM_Window_Size]内的第二数据单元,第五数据单元可以为[TX_Next_Ack,TX_Next_Ack+AM_BURST_WIN]内的除第三数据单元之外的第二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在生成第三数据单元对应的目标数据块,第四数据单元和第五数据单元之后,可以根据目标数据块、第四数据单元和第五数据单元的生成顺序依次发送给接收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在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执行数据传输业务的过程中,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还可能遇到突发数据业务,此时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与其他数据传输业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单元可以缓存至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在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接收传输机会通知时,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将第一数据单元生成为第二数据单元,通过第二数据单元对数据传输业务和突发数据业务的数据进行传输;本申请为实现对突发数据业务的传输,可以从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口内确定出数据量较小的第二数据单元,并将其添加至目标数据块进行传输,从而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数据分段,减少了数据传输所用的时间,使对端设备能够及时接收业务数据,提升对端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30,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
数据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获取模块301获取的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
数据传输模块303,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第三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发送窗口为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
可选的,数据处理模块302,还用于:将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且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第三数据单元。
可选的,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或,发送窗口的上限与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下限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
可选的,数据传输模块303,还用于:将至少一个第四数据单元以及第五数据单元分别填充至对应的传输数据块传输;第四数据单元为序列号不在发送窗口的第二数据单元,第五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发送窗口,且包括数据分段的第二数据单元。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41、处理器42、总线43和通信接口44;存储器41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42与存储器41通过总线43连接;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42执行存储器4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辅小区的配置方法。结合图10,处理器42可以实现上述获取模块301、数据处理模块302和数据传输模块303的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2(42-1和4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1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42,例如图11中所示的处理器42-1和处理器42-2。这些处理器42中的每一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42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4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1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43与处理器42相连接。存储器41也可以和处理器42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41,用于存储本申请中的数据和执行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对应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4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1内的数据,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4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控制系统、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4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4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4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
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
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所述第三数据单元为所述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所述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所述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所述发送窗口为所述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序列号在所述发送窗口内,且数据量小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所述第三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窗口的上限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下限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所述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或,所述发送窗口的上限与所述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下限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四数据单元以及第五数据单元分别填充至对应的所述传输数据块传输;所述第四数据单元为序列号不在所述发送窗口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所述第五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所述发送窗口,且包括数据分段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
5.一种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包括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数据单元;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和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量确定多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单元对应的序列号;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填充至目标数据块传输;所述第三数据单元为所述序列号在发送窗口内的第二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三数据单元不包括数据分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单元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所述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与所述传输数据块的数据量相同,所述发送窗口为所述突发数据业务对应的业务窗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序列号在所述发送窗口内,且数据量小于所述目标数据块的数据量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确定为所述第三数据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窗口的上限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下限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所述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或,所述发送窗口的上限与所述突发数据业务的业务窗长相关,下限与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用于:
将至少一个第四数据单元以及第五数据单元分别填充至对应的所述传输数据块传输;所述第四数据单元为序列号不在所述发送窗口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所述第五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在所述发送窗口,且包括数据分段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
CN202111135704.6A 2021-09-27 2021-09-27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38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5704.6A CN113938431B (zh) 2021-09-27 2021-09-27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5704.6A CN113938431B (zh) 2021-09-27 2021-09-27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431A true CN113938431A (zh) 2022-01-14
CN113938431B CN113938431B (zh) 2023-06-23

Family

ID=7927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5704.6A Active CN113938431B (zh) 2021-09-27 2021-09-27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843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307A (zh) * 2021-12-02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rlc实体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48A (zh) * 2022-02-16 2022-05-13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级联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535A (zh) * 2009-12-18 201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dcp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48292A (zh) * 2011-09-28 2012-0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mac子层和rlc子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355328A (zh) * 2011-09-01 2012-02-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US20160308776A1 (en) * 2015-04-20 2016-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s for pdcp layer
CN107113658A (zh) * 2017-03-14 2017-08-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33298A (zh) * 2016-04-29 2017-11-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70332435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CN10939137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099448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08814A (zh) * 2019-09-29 2020-02-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35657A (zh) * 2019-04-15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067272A1 (en) * 2019-08-29 2021-03-04 Sernet (Suzhou)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535A (zh) * 2009-12-18 201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dcp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55328A (zh) * 2011-09-01 2012-02-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348292A (zh) * 2011-09-28 2012-0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mac子层和rlc子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60308776A1 (en) * 2015-04-20 2016-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s for pdcp layer
CN107333298A (zh) * 2016-04-29 2017-11-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70332435A1 (en) * 2016-05-11 2017-11-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CN107113658A (zh) * 2017-03-14 2017-08-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7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099448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35657A (zh) * 2019-04-15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067272A1 (en) * 2019-08-29 2021-03-04 Sernet (Suzhou)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10808814A (zh) * 2019-09-29 2020-02-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QUANS COMMUNICATIONS: "R2-1707397 \"NR UL data split opera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
任俊康: "LTE-A终端测试系统中eMBMS MAC层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 *
谷向阳;: "LTE终端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研究与设计", 电子测试, no. 0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307A (zh) * 2021-12-02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rlc实体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48A (zh) * 2022-02-16 2022-05-13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级联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431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2400B2 (en) Enhancement of PDCP status report
KR100769228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분할 방법 및 장치
RU229642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уровней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показателей качества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оединени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ов данных
JP5478487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受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TWI418171B (zh) 無線通訊系統執行狀態報告程序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US2013028690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8509622A (ja) Ackフレーム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3938431B (zh) 突发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721268B1 (ko) 광대역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15066975B (zh) 使用集成电路的层2下行数据在线处理
CN108632326B (zh) 一种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0070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over multiple wireless links
CN102316516A (zh) 一种lte上行数据传输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12003937A (zh) 卫星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3079074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协议栈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04040493A (ja)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JP750269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124591B2 (ja) Ranにおける連続するデータユニットの表示の方法
WO201813721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发送设备
EP2026492B1 (en) Radio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CN113923720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KR100631742B1 (ko) Ack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637840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im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WO2019193663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150575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using acknowledged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