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7568A - 一种信号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7568A
CN113937568A CN202111051178.5A CN202111051178A CN113937568A CN 113937568 A CN113937568 A CN 113937568A CN 202111051178 A CN202111051178 A CN 202111051178A CN 113937568 A CN113937568 A CN 113937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ielding
shielding plate
groun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1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喜乐
张维良
关中杰
许海轲
鲁中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11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75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7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75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模块,端子模块具有两个独立且并排叠放设置的端子板,同一个端子板内相邻的信号端子之间具有设置在绝缘材料中的接地片,接地片沿信号端子长度方向延伸;同一个端子模块的两个端子板内的接地片位置相对且由两者之间的端子板绝缘材料隔开;端子模块外侧分别设有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两个端子板中相对的两个信号端子在相对的两个接地片以及两侧的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所围成的屏蔽空间内构成差分信号对。差分信号对间的屏蔽由分别设置在两个端子板内的接地片承担,结构紧凑,减少装配难度,该屏蔽的方式使不同差分对之间的屏蔽得到增强,防止信号串扰。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行业信号连接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连接器、电连接器等信号连接器是通讯行业信号连接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通讯行业的线路连接中有广泛应用。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两部分。插座的壳体内有多个并列集中设置的端子模块,每个端子模块内均设有多个组成差分信号对的信号端子。这种集成排列的方式导致信号端子及其差分信号对之间距离非常近,为了实现高速、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减小或避免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就需要在信号端子之间采取可靠的屏蔽措施。目前采用的方式都是在信号端子周围设置金属屏蔽件来实现信号间的屏蔽。考虑到差分信号对的排布方式、连接结构的精确度、高速传输的信号屏蔽效果等因素,现有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结构尚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插座和设置在插座内的多个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具有两个独立且并排叠放设置的端子板,每个端子板均包括由绝缘材料固定的信号端子;在同一个端子板内相邻的信号端子之间具有设置在绝缘材料中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片沿信号端子长度方向延伸;同一个端子模块的两个端子板内的接地片位置相对且由两者之间的端子板绝缘材料隔开;在端子模块的两个端子板外侧分别设有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所述的接地片、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均用于接地;两个端子板中相对的两个信号端子在相对的两个接地片以及两侧的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所围成的屏蔽空间内构成差分信号对。
所述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上设有向端子板方向凸起的插片,端子板及其内部的接地片上均设有与插片位置对应的接地卡孔,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的插片分别插入对应侧端子板的接地卡孔并与其内部的接地片相接。
所述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上设有从其板面上布置的开口处弯折形成的插片,所述的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端子板之间设有屏蔽垫片,屏蔽垫片上设有与接地卡孔对应的插孔。
所述端子模块的下端设有端子接地架,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下端的第四接地触头均与端子接地架相接。
所述接地片的下端与端子接地架相接。
所述端子模块的下端设有屏蔽件,该屏蔽件设有用于连接端子板下端的连接部和分布在信号端子伸出端子板下端的信号端子触头外围的屏蔽部;所述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分别从两侧与所述屏蔽件卡接。
所述屏蔽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邻端子模块中的屏蔽件搭接的第四弹爪。
所述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屏蔽件的异形凸起,该异形凸起具有与屏蔽件侧面设置的插接槽形状匹配的插接部。
所述第三屏蔽板和第四屏蔽板的下端设有弯折形成的用于压在屏蔽件上边沿的压接部,所述异形凸起设置在压接部的外端。
所述屏蔽件的连接部具有多个围绕信号端子差分信号对的弧形板状结构,两个相邻的弧形板状结构相对接形成用于差分信号对根部屏蔽的全包围结构,所述端子板的底部设有供所述连接部插入与其配合连接的狭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端子模块的信号端子分置在两个端子板中并叠放在一起形成差分信号对,差分信号对之间的屏蔽由分别设置在两个端子板内的接地片承担,结构上更为紧凑,减少装配难度。采用分置于两个端子板中的接地片和两侧的屏蔽板结合屏蔽的方式使不同差分对之间的屏蔽得到增强,防止信号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插座中端子模块、导体架及屏蔽网的连接方式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插座中屏蔽网与端子模块配合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端子模块与插座壳体的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5所示实施例底部的示意图;
图10是端子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部件分解图;
图12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部件分解图;
图13是图10所示实施例中接地片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4是端子接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端子模块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实施例的部件分解图;
图17是图15所示实施例的仰视视角示意图;
图18是图15所示实施例中屏蔽板与屏蔽件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9是图15所示实施例屏蔽件之间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5所示实施例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插座,2、插头,201、插头屏蔽片,3、卡置件,4、尾板,5、端子模块,501、触头端,502、尾端,503、屏蔽触头,5031、侧壁部,504、端子板,5041、通槽,5042狭缝,505、信号端子,5051、信号端子触头,506、接地卡孔,507、接地片,508、屏蔽垫片,5081、插孔, 509、屏蔽件, 5091、连接部, 5092、屏蔽部, 5093、第四弹爪, 5094、插接槽,510、端子接地架,5101、连接板,5102、连接条,5103、连接片,5104、第三弹爪,5105、开槽,5106、搭接片,511、第四屏蔽板,512、第三屏蔽板,5121、插片,5122、第四接地触头,5123、异形凸起,5124、插接部,5125、压接部, 5126、上卡接部,5127、延伸部,5128、第三容纳槽,6、插座壳体,601、插槽,6011、差分信号端子隔板,6012、围板,6013、信号端子触头槽,6014、信号触头隔板,6015、屏蔽触头隔板,6016、屏蔽触头前置槽,6017、屏蔽触头侧置槽,6018、屏蔽触头后置槽,7、导体架,701、插口,702、第一凸筋,8、屏蔽网,801、窗口,802、第一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下面实施例所列出的具体内容不限于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必须的技术特征。同时,所述列举是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插座1和插头2,插座1具有多个横向堆叠排列的端子模块5。多个端子模块5顶部由卡置件3卡接固定使之连接为一体。端子模块5的触头端501插设在插座壳体6中,其尾端502设有尾板4。
如图10、11所示,所述端子模块5具有两个独立且并排叠放设置的端子板504,端子板504的主体部分为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内注塑固定有多个信号端子505,信号端子505上端具有从端子板504前侧面伸出的触头,用以连接尾板4。信号端子505下端的信号端子触头5051伸出端子板504,用以连接插头2。在端子模块5的两个端子板504外侧分别设有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接地后起到对两侧的屏蔽作用。
如图12、13所示,在同一个端子板504内相邻的信号端子505之间设有接地片507,接地片507可以是金属材料,其设置在端子板的绝缘材料中,并设有相应的接地结构。所述接地片507沿信号端子505长度方向延伸,起到对同一个端子板内上下相邻的信号端子505之间的屏蔽作用。两个端子板504中的信号端子505以及接地片507都是两两对应的,对应的两个信号端子505在相对的两个接地片507以及两侧的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所围成的屏蔽空间内耦合构成差分信号对。端子模块5中两个端子板504的侧面位于构成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端子505之间的部分设有从一个信号端子连通至另一信号端子的通槽5041。在该结构中,接地片507是设置在绝缘材料内的,同一个端子模块5的两个端子板504中的接地片507位置相对,但并不接触,由两者之间的端子板绝缘材料隔开,由此形成的特殊屏蔽结构在降低部件装配复杂度的同时能够保持信号间的良好屏蔽性能。
图10—12示出了接地片507的一种连接及接地方式,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上设有向凸起的插片5121,该插片5121可以是焊接或其它方式另外设置的,也可以是在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板面上冲压开口后,在开口处经弯折形成的。图示实施例为弯折形成插片5121的方式,加工更为简单。在端子板504及其内部的接地片507上均设有接地卡孔506,接地卡孔506的位置与插片5121的位置对应。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插片5121分别插入对应侧端子板的接地卡孔506并与其内部的接地片507相接。由此实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与接地片507的共同接地连接,并实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连接固定。
在图11、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端子板之间设有屏蔽垫片508,屏蔽垫片508的形状和大小使其能够从侧面覆盖端子板内的所有信号端子505。屏蔽垫片508上同样设有与接地卡孔506对应的插孔5081。插片5121先经过插孔5081,之后插入端子板504及接地片507上的接地卡孔506中。屏蔽垫片508可从侧面加强屏蔽效果。
作为一种增强接地连接的方式,如图11—14所示,所述端子模块5的下端设有端子接地架510,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下端的第四接地触头5122均与端子接地架510相接。如图14所示,所述的端子接地架5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5101,两个连接板510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条5102相连形成镂空的框架结构;端子模块5中信号端子505的信号端子触头从该镂空框架中穿过且不与其接触;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下端的多个第四接地触头5122分别从两侧与端子接地架510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及其多个第四接地触头5122的共同导通接地。
进一步的,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下端与其第四接地触头5122连接的部位具有弯折形成的横向的上卡接部5126,该上卡接部5126末端为竖直斜向下的延伸部5127,第四接地触头5122连接在延伸部5127下部的内侧面。在连接时,上卡接部5126卡接在所述连接板5101的上沿,延伸部5127包裹覆盖连接板5101的外侧面。
所述端子接地架510两侧连接板5101之间的连接条5102上设置有连接片5103,连接片510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弹爪5104,两侧的第三弹爪5104分别与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下端第四接地触头5122伸入至端子接地架510内的部分连接。图示实施例中,第四接地触头5122上设有第三容纳槽5128,第三弹爪5104可配合卡接至第三容纳槽5128中。端子接地架510的连接板5101、连接条5102、连接片5103等结构部件可采用金属板整体冲压后弯折形成的一体结构,便于加工,而且避免多元件多级接触导致的影响接地和屏蔽效果。
第四接地触头5122为采用垂直于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板面的片状触头片,该片状的第四接地触头5122在横向上向端子接地架510内延伸。在连接板5101上对应于第四接地触头5122的位置可以开设竖向设置的开槽5105,开槽5105上端封口,下端延伸至连接板5101底边形成开口,第四接地触头5122从连接板5101下方经所述开槽5105插入至端子接地架510内并与所述第三弹爪5104连接,配合上方压接的上卡接部5126,形成一种卡接固定的结构,且确保各部件的稳固连接。
所述端子接地架510的连接板5101外侧设有与相邻端子模块的端子接地架连接的搭接片5106,可加强多个端子模块中屏蔽部件的共同导通接地。
作为对接地片507接地效果的加强,所述接地片507的下端可以与端子接地架510相接,例如在端子板504下端开设狭缝,端子接地架510的部分结构插入该狭缝后与接地片507相接。
图15—20为屏蔽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上不设置插片5121以及由此导致的开口。作用全封闭的屏蔽板形式,其屏蔽效果更好,不需要再另外设置屏蔽垫片,而且加工制造也更为简单。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下端没有屏蔽触头,依靠端子模块5下端另外设置的屏蔽件509实现对信号端子触头5051外围的屏蔽以及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共同导通接地。
如图15所示,该屏蔽件509设有用于连接端子板504下端的连接部5091和分布在信号端子505伸出端子板504下端的信号端子触头5051外围的屏蔽部5092。屏蔽部5092替代屏蔽板下端的屏蔽触头起到对信号端子触头5051的屏蔽作用。
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分别从两侧与所述屏蔽件509卡接实现共同导通接地。具体连接方式可如图15—18所示,在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下端设置用于连接屏蔽件509的异形凸起5123,屏蔽件509侧面设置的插接槽5094,该异形凸起具有与所述插接槽5094形状匹配的插接部5124。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分别从两侧装配至端子模块5,下端的插接部5124分别从两侧插入至屏蔽件509两侧相应的插接槽5094。
类似于端子接地架510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下端设有弯折形成的压接部5125,该压接部5125可压在屏蔽件509的上边沿,压接部5125的外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异形凸起5123,异形凸起5123从外侧覆盖屏蔽件509的侧壁,且其上横向突出的插接部5124插入至屏蔽件509侧面的插接槽5094内。
如图19、20所示,所述屏蔽件509的连接部5091具有多个围绕信号端子505差分信号对的弧形板状结构,多个弧形屏蔽件509如图17所示同向排列并分别围绕不同的信号端子505差分对,且最端部一个弧形开口向外的屏蔽件509对应设有一个与其开口方向相反的屏蔽件509,以便在最端部实现对差分信号对根部的全包围屏蔽,以实现更好的屏蔽效果。而属于不同的屏蔽板的底部的异形凸起,都扣接在了同一个全包的屏蔽件上,两侧的屏蔽板在底部通过屏蔽件导通,能够实现屏蔽件的共同接地。所述端子板504的底部如图18所示设有供所述连接部5091插入并与其配合连接的狭缝5042。端子板504内的接地片507可通过插入狭缝5042的屏蔽件509实现导通接地。
如图19、20所示,所述屏蔽件509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邻端子模块中的屏蔽件搭接的第四弹爪5093,便于多个端子模块中屏蔽部件的共同导通接地。
图2—4所示为端子模块5与插座壳体的连接及接地结构,在所述插座壳体6和端子模块5之间设有导体架7,端子模块5的触头端501插入导体架7后固定在插座壳体6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体架7具有多排供各端子模块5上的各组触头插入的插口701,插口701的数量和位置与插座壳体6上的插槽位置和数量一致。在导体架7面向端子模块5的一面设有屏蔽网8,该屏蔽网8具有与导体架7上的各插口701相匹配的窗口801。所述的导体架7为导电塑胶或导电塑料,屏蔽网8为固定在导体架7上的金属件。端子模块5的触头端要经过屏蔽网8的窗口801依次插入导体架7和插座壳体6。插入后,屏蔽架8保持在端子模块5触头端的根部位置,在横向上形成一个覆盖整个连接器插接断面的屏蔽层。
如图2—4所示,插入插座壳体6的所有端子模块5的屏蔽触头503均与屏蔽网8接触,通过该屏蔽网使各端子模块5的屏蔽部件通过屏蔽网8共同导通接地。如图3和4所示,所述屏蔽网8的各窗口801均设有向窗口中心突出的第一接触件802,并以此与插入的端子模块5的屏蔽触头503相接触。例如设置一个弹片,该弹片在端子模块5插入时被其屏蔽触头503挤压变形而对屏蔽触头施加弹性压力。该弹片形式的第一接触件802可以仅设置在窗口501侧边的一端,也可以在每个窗口801中相对的两侧边均设置弹片。该弹片与插入的屏蔽触头503的侧壁部5031相接触。
如图3所示,所述导体架7的插口701内侧设有第一凸筋702,第一凸筋702的凸出高度使其能够抵接在插头2中围绕差分信号触头的插头屏蔽片201的侧壁上,实现插头屏蔽组件与插座屏蔽组件的共同接地,提高屏蔽效果。
如图5—9所示,每个所述插槽601底部均设有由差分信号端子隔板6011分隔形成的两个对称的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两个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分别用于容置端子模块5中组成差分信号对的两个信号端子505的信号端子触头5051。
如图6所示,差分信号对的两个信号端子505的信号端子触头5051插入至相应的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中,并由其限定位置。每个信号端子触头5051均有两个触头插片。所述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底部与信号端子触头5051中两个触头插片之间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如图8所示开设有插接孔,在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的侧壁上与插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沿其深度方向延伸的用于分隔信号端子触头5051中两个触头插片的信号触头隔板6014。
所述插槽601底部围绕所述的两个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设有能够同时插入端子模块5的屏蔽触头以及插头中的插头屏蔽片的置入槽,该置入槽与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之间由围板5012隔开。所述的置入槽包括沿两个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的排列方向延伸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设置在其中一个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侧面且与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一端连接的屏蔽触头侧置槽6017,以及设置在另一个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侧面且与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另一端连接的屏蔽片侧置槽,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及其两端的屏蔽触头侧置槽6017构成C形贯通槽。整个C形贯通槽的形状与插头中围绕差分信号触头的插头屏蔽片201的形状匹配,可供插头屏蔽片201插入。其中,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和屏蔽触头侧置槽6017还可分别供端子模块5中两个方向的屏蔽触头插入。
例如,端子模块5中具有两个屏蔽板,分别为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每个屏蔽板下端的屏蔽触头具有前屏蔽爪、侧屏蔽爪和后屏蔽爪。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和屏蔽触头侧置槽6017分别对应与屏蔽板的下端的前屏蔽爪、侧屏蔽爪。同时插入至置入槽内的屏蔽触头和插头屏蔽片201在槽壁的挤压限定下相互压紧,实现同步接地的屏蔽作用。
所述插座壳体6上的多个插槽601中,每一列插槽601中最端部的一个插槽中位于信号端子触头槽6013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相对的屏蔽触头后置槽6018。该屏蔽触头后置槽6018可同时插入相应的端子模块屏蔽触头(如后屏蔽爪)以及插头中的板状屏蔽片。
在所述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和屏蔽触头后置槽6018的一个内侧壁上设有均设有屏蔽触头隔板6015,屏蔽触头隔板6015与屏蔽触头前置槽6016或屏蔽触头后置槽6018的另一个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屏蔽触头隔板6015朝向插座壳体6底部的一端设有引导斜面,另一端设有定位台阶面。端子模块5中两个屏蔽板下端的前屏蔽爪相接的部位可保持定位台阶面上以限定插入深度。插头屏蔽片201可由引导斜面引导插入插槽601底部的所述置入槽中,且可受屏蔽触头隔板6015挤压。所述导体架7的插口701内侧设置的第一凸筋702与该屏蔽触头隔板6015位置相对,插头屏蔽片201被挤压在屏蔽触头隔板6015与第一凸筋702之间,使插头屏蔽片201与导体架7保持良好的共同接地。与此同时,导体架7上又设有与端子模块5的屏蔽触头接触的连接部件(如屏蔽网8的第一接触件802),使插座和插头的屏蔽部件整体上共同接地,提高屏蔽效果。
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其核心思想,尽管本文使用了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和说明,但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这些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插座(1)和设置在插座(1)内的多个端子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5)具有两个独立且并排叠放设置的端子板(504),每个端子板(504)均包括由绝缘材料固定的信号端子(505);在同一个端子板(504)内相邻的信号端子(505)之间具有设置在绝缘材料中的接地片(507),所述接地片(507)沿信号端子(505)长度方向延伸;同一个端子模块(5)的两个端子板(504)内的接地片(507)位置相对且由两者之间的端子板绝缘材料隔开;在端子模块(5)的两个端子板(504)外侧分别设有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所述的接地片(507)、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均用于接地;两个端子板(504)中相对的两个信号端子(505)在相对的两个接地片(507)以及两侧的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所围成的屏蔽空间内构成差分信号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上设有向端子板(504)方向凸起的插片(5121),端子板(504)及其内部的接地片(507)上均设有与插片(5121)位置对应的接地卡孔(506),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插片(5121)分别插入对应侧端子板的接地卡孔(506)并与其内部的接地片(507)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上设有从其板面上布置的开口处弯折形成的插片(5121),所述的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端子板之间设有屏蔽垫片(508),屏蔽垫片(508)上设有与接地卡孔(506)对应的插孔(508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5)的下端设有端子接地架(510),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下端的第四接地触头(5122)均与端子接地架(510)相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507)的下端与端子接地架(510)相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5)的下端设有屏蔽件(509),该屏蔽件(509)设有用于连接端子板(504)下端的连接部(5091)和分布在信号端子(505)伸出端子板(504)下端的信号端子触头(5051)外围的屏蔽部(5092);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分别从两侧与所述屏蔽件(509)卡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509)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邻端子模块中的屏蔽件搭接的第四弹爪(509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屏蔽件(509)的异形凸起(5123),该异形凸起具有与屏蔽件(509)侧面设置的插接槽(5094)形状匹配的插接部(5124)。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屏蔽板(512)和第四屏蔽板(511)的下端设有弯折形成的用于压在屏蔽件(509)上边沿的压接部(5125),所述异形凸起(5123)设置在压接部(5125)的外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509)的连接部(5091)具有多个围绕信号端子(505)差分信号对的弧形板状结构,两个相邻的弧形板状结构相对接形成用于差分信号对根部屏蔽的全包围结构,所述端子板(504)的底部设有供所述连接部(5091)插入与其配合连接的狭缝(5042)。
CN202111051178.5A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信号连接器 Pending CN1139375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1178.5A CN113937568A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信号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1178.5A CN113937568A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信号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7568A true CN113937568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1178.5A Pending CN113937568A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信号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756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8432B1 (en) * 2011-11-07 2013-03-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Grounding structures for header and receptacle assemblies
CN203218617U (zh) * 2013-03-22 2013-09-25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异形屏蔽板的高速信号连接器
CN104737374A (zh) * 2012-10-23 2015-06-24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引线框模块
CN108365362A (zh) * 2017-01-27 2018-08-03 泰连公司 用于触头模块的接地屏蔽件
CN110212326A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背板连接器、接地扣板
US20190305486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a contact module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9691996U (zh) * 2019-04-11 2019-11-26 武汉市格力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CN111082237A (zh) * 2018-10-22 2020-04-28 泰连公司 用于触头模块的接地屏蔽件
CN210489920U (zh) * 2019-09-02 2020-05-08 深圳万德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由薄片组件构建的立体屏蔽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8432B1 (en) * 2011-11-07 2013-03-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Grounding structures for header and receptacle assemblies
CN104737374A (zh) * 2012-10-23 2015-06-24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引线框模块
CN203218617U (zh) * 2013-03-22 2013-09-25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异形屏蔽板的高速信号连接器
CN108365362A (zh) * 2017-01-27 2018-08-03 泰连公司 用于触头模块的接地屏蔽件
CN110212326A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背板连接器、接地扣板
US20190305486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a contact module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082237A (zh) * 2018-10-22 2020-04-28 泰连公司 用于触头模块的接地屏蔽件
CN209691996U (zh) * 2019-04-11 2019-11-26 武汉市格力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CN210489920U (zh) * 2019-09-02 2020-05-08 深圳万德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由薄片组件构建的立体屏蔽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366B (zh) 背板连接器组件
US10128619B2 (en) Ground shield for a contact module
CN102946029B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0783774B (zh) 高速电连接器及接触件模块
CN113555708B (zh) 插头连接器
US6752658B2 (en) Low crosstalk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cable to circuit board
CN109301545B (zh) 电连接器
US114311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131244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WO2015164201A1 (en) Mezzanine connector assembly
CN216214569U (zh) 一种连接器接地结构
US76182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iable mating frame mating with another connector
CN21157902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5989495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屏蔽组件
CN216214570U (zh) 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连接器
CN113937570A (zh) 一种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CN113937568A (zh) 一种信号连接器
CN209981537U (zh) 电连接器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CN209844104U (zh) 电连接器
US74134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planes
CN209860167U (zh) 板对板型rf插头
CN216214571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的接地组件
CN113140924A (zh) 卡缘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