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4541B -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4541B
CN113934541B CN202111203851.2A CN202111203851A CN113934541B CN 113934541 B CN113934541 B CN 113934541B CN 202111203851 A CN202111203851 A CN 202111203851A CN 113934541 B CN113934541 B CN 1139345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ancial
terminal
hardware architecture
type
financi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38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4541A (zh
Inventor
吴仁水
崔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efas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Befas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Befas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Befas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38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45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4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4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4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4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11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s being hardware resources other than CPUs, Servers and Terminals
    • G06F9/5016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s being hardware resources other than CPUs, Servers and Terminals the resource being the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5/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data conversion without changing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5/0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data conversion without changing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for changing the speed of data flow, i.e. speed regularising or timing, e.g. delay lines, FIFO buffers; over- or underrun control therefor
    • G06F5/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data conversion without changing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for changing the speed of data flow, i.e. speed regularising or timing, e.g. delay lines, FIFO buffers; over- or underrun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a sequence of storage locations, the intermediate ones not being accessible for either enqueue or dequeue operations, e.g. using a shift regis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4Buffers; Shared memory; P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0
    • G06F2209/5021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物联网连接的多个金融终端,多个金融终端具有不同的硬件架构;多个金融终端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数量的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和第三数量的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金融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连接至同一个金融数据平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不同的响应优先级;所述第三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本发明还公开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实现方法的电子设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基于物联网设备的架构优先级实现数据的针对性识别与处理,符合5G环境下金融数据场景的实际。

Description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融数据处理与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以及实现所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主要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发行、投放、流通和回笼;各种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银行会计、出纳、转账、结算、保险、投资、信托、租赁、汇兑、贴现、抵押、证券买卖以及国际间的贸易和非贸易的结算、黄金白银买卖、输出、输入等。金融数据通过各种金融终端(包括硬件和软件)产生。
物联网的发展,可实现物理世界数字化,实现所有物品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也使金融服务与资金流数字化,数字化的金融与数字化的物品有机集成与整合,实现物联网金融服务。物联网金融(iotfin)是指面向所有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创新,涉及到所有的各类物联网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CN108257007A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金融投融资平台的智能匹配系统。首先将所有物联网金融产品的具体信息输入到智能匹配端的存储模块,其次客户通过手机下载相对应的APP或在电脑客户端上的专有界面上两个基本信息,然后物联网金融智能匹配系统软件则会在后台自动筛选出部分适合客户的产品并有序排列提供给客户选择,最后客户可以在产品下方预约,客户经理会及时联系客户,化被动为主动营销产品。对客户而言省时高效的投资产品,对公司而言提高服务效率,主动性的营销产品,增加客户满意度。
然而,考虑到物理网连接下的金融终端设备多种多样,其硬件架构或者软件架构各有不同,在不同的通信环境下具备不同的响应场景,现有技术并未提出针对性的数据采集、识别预处理方法,导致金融数据的识别和响应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以及实现所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过物联网连接的多个金融终端,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具有不同的硬件架构,
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包括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
第一数量的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数量的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和第三数量的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连接至同一个金融数据平台;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不同的响应优先级;所述第三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
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为固定柜式金融终端;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为桌面金融终端;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为便携式移动终端;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一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二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三优先响应级;
所述第三优先响应级大于所述第一优先响应级和所述第二优先响应级。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分类单元、读写分离单元以及数据缓存单元。
所述读写分离单元基于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读写分离操作,若所述当前金融数据来自于桌面金融终端或者便携式移动终端,则执行读写分离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对多个异构金融终端产生的金融数据进行识别后处理。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10:接收金融数据;
S720:识别所述金融数据的属性,若所述金融数据来自于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则进入步骤S730;否则,进入步骤S740:
S730:将所述金融数据存储至第三缓存栈,跳转至步骤S760;
S740:将所述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得到所述金融数据对应的读操作请求和写操作请求;
S750:将所述读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一缓存栈,将所述写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二缓存栈;
S760:判断所述第一缓存栈、第二缓存栈或者第三缓存栈是否满栈;
如果是,则将满栈的缓存栈数据发送至金融数据平台,并清空所述满栈的缓存栈;
否则,返回步骤S710。
其中,所述第一缓存栈的空间小于所述第二缓存栈的空间;所述第三缓存栈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二缓存栈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的所述方法可以通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电子装置,尤其是可视化图像处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桌面终端、服务器以及服务器集群等,通过程序指令自动化的执行,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可视化终端设备,所述可视化终端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图像终端处理设备和电子装置,执行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构成终端设备的内部通信。
本发明通过判断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进而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读写分离操作,可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同时,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堆栈结构存储来自于不同硬件机构终端的金融数据,并且满栈发送清空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避免数据阻塞,同时符合现场金融数据与金融设备的实际情况;此外,根据5G网络切片参数确定不同硬件架构终端的响应级别,还基于金融场景确定响应优先级,使得响应速度符合用户实际体验。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在具体实施例部分进一步详细体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的场景架构图
图2是图1所述实施例中金融数据平台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实施例中金融数据平台对于不同类型架构终端的优先级处理示意图
图4是基于图1所述系统实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的主体流程图
图5是实现图4所述方法的存储介质以及可视化电子设备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的场景架构图。
在图1中,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包括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
第一数量的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数量的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和第三数量的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连接至同一个金融数据平台;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不同的响应优先级;并且,所述第三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
作为举例,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一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二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三优先响应级;
优选的,所述第三优先响应级大于所述第一优先响应级和所述第二优先响应级。
接下来参见图2。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分类单元、读写分离单元以及数据缓存单元;
在图2中,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将实时产生的金融数据发送至所述金融数据平台之后,所述金融数据平台通过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判断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
所述读写分离单元基于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读写分离操作;
所述属性包括所述产生当前金融数据的金融终端的硬件架构类别以及所述当前金融数据的产生方式、产生时间。
作为上述判断的一个示例,若所述金融数据来自于第二类或者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则进行读写分离操作;
作为上述判断的一个示例,若所述金融数据产生于非高峰时段,则不执行读写分离操作。
其中,如果对当前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则得到得到所述金融数据对应的读操作请求和写操作请求;然后将所述读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一缓存栈,将所述写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二缓存栈;
如果不对当前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则将所述金融数据存储至第三缓存栈。
更具体的,数据缓存单元在图2中表现为第一缓存栈、第二缓存栈以及第三缓存栈;所述第三缓存栈为环形栈;所述第一缓存栈和第二缓存栈为非环形栈。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环形栈和非环形栈的不同方式存储不同的金融数据,是充分考虑到金融数据的属性以及栈特点。
对于不对当前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则将所述金融数据存储至第三缓存栈,是因为环形栈不会产生溢出,可以用于存储未进行读写分离操作的原始数据;
对于如果对当前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则得到得到所述金融数据对应的读操作请求和写操作请求;然后将所述读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一缓存栈,将所述写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二缓存栈,则因为非环形栈本身存在溢出效应,对于高峰期产生金融数据分离出的写请求和读请求,采用溢出效应处理,可以避免数据阻塞。
当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数据阻塞,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所述读写分离单元基于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读写分离操作,具体包括:
若所述当前金融数据来自于桌面金融终端或者便携式移动终端,则执行读写分离操作;
另一方面,判断所述第一缓存栈、第二缓存栈或者第三缓存栈是否满栈;
如果是,则将满栈的缓存栈数据发送至金融数据平台,并清空所述满栈的缓存栈。
不同类别的用户请求要处理的资源级别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不考虑这种差异,就要统一调用最大程序的资源进行数据处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调用,反而降低数据处理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优先级基于所述金融终端与所述金融数据平台之间通信的5G网络的切片参数确定。
5G网络切片,就是把5G网络分成“很多片”,每一片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目前的4G并没有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分,只要你购买了套餐,无论是何需求,网络能力已经固定了。事实上不同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直播用户对上传要求更高,游戏用户则要求延迟低。网络切片技术则可以针对性的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网络能力,从而满足不同业务场景对于网络的需求。
因此,参见图3,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固定柜式金融终端具有第一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桌面金融终端具有第二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便携式移动终端具有第三优先响应级;
此时,基于所述金融终端与所述金融数据平台之间通信的5G网络的切片参数,确定所述第三优先响应级大于所述第一优先响应级和所述第二优先响应级。
基于图1-图3介绍的硬件架构或者原理,参见图4,图4给出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对多个异构金融终端产生的金融数据进行识别后处理。所述方法包括图4所述步骤S710-S760构成的循环迭代判断步骤。
更具体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如下:
S710:接收金融数据;
S720:识别所述金融数据的属性,若所述金融数据来自于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则进入步骤S730;否则,进入步骤S740:
S730:将所述金融数据存储至第三缓存栈,跳转至步骤S760;
S740:将所述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得到所述金融数据对应的读操作请求和写操作请求;
S750:将所述读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一缓存栈,将所述写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二缓存栈;
S760:判断所述第一缓存栈、第二缓存栈或者第三缓存栈是否满栈;
如果是,则将满栈的缓存栈数据发送至金融数据平台,并清空所述满栈的缓存栈;
否则,返回步骤S710。
同样的,图4所述方法用于对多个异构金融终端产生的金融数据进行识别后处理,从多个异构金融终端接收金融数据;
所述多个异构金融终端包括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一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二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三优先响应级;
所述第三优先响应级大于所述第一优先响应级和所述第二优先响应级。
优选的,为了更符合现场金融数据的实际情况,所述第一缓存栈的空间小于所述第二缓存栈的空间;所述第三缓存栈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二缓存栈的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图3所示出的,所述金融数据平台还包括数据分类单元与场景识别引擎;
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将实时产生的金融数据发送至所述金融数据平台之后,所述金融数据平台通过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判断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
所述场景识别引擎用于判断当前金融数据的金融场景,当金融数据的金融场景相似或者相同时,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该金融数据提供相同的响应优先级。
金融场景是指与金融数据读取、写入等相关的场景,示意性例子包括账单场景、支付场景、货币转换场景、身份认证场景以及金融现金存取场景等,每个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写请求,当然,也同时可能存在读请求以及数据刷新请求等,每个场景对应不同的分类源的金融数据库。这是本领域金融数据处理产生的常见知识,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展开。
图4上述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可视化终端设备,尤其是图像处理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桌面终端、服务器以及服务器集群等,通过程序指令自动化的执行。
因此,参见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可视化终端,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通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图像终端处理设备,执行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构成终端设备的内部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判断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进而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读写分离操作,可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同时,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堆栈结构存储来自于不同硬件机构终端的金融数据,并且满栈发送清空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避免数据阻塞,同时符合现场金融数据与金融设备的实际情况;此外,根据5G网络切片参数确定不同硬件架构终端的响应级别,还基于金融场景确定响应优先级,使得响应速度符合用户实际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实现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效果,但并不要求每一个实施例都同时达到上述的全部效果。
本发明未特别明确的部分模块结构,以现有技术记载的内容为准。本发明在前述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现有技术可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部分技术特征或者参数的含义。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实际记载的内容为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过物联网连接的多个金融终端,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具有不同的硬件架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包括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
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为固定柜式金融终端;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为桌面金融终端;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为便携式移动终端;
第一数量的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数量的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和第三数量的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通过5G通信网络连接至同一个金融数据平台;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不同的响应优先级;
并且,所述第三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分类单元和读写分离单元;
所述多个金融终端将实时产生的金融数据发送至所述金融数据平台之后,所述金融数据平台通过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判断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
所述读写分离单元基于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读写分离操作;
所述读写分离单元基于当前金融数据的属性,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读写分离操作,具体包括: 若所述当前金融数据来自于桌面金融终端或者便携式移动终端,则执行读写分离操作;
所述属性包括产生当前金融数据的金融终端的硬件架构类别以及所述当前金融数据的产生方式、产生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还包括数据缓存单元,所述数据缓存单元包括第一缓 存栈、第二缓存栈以及第三缓存栈;
所述第一缓存栈用于存储读操作请求,所述第二缓存栈用于存储写操作请求;所述第三缓存栈用于存储未执行读写分离操作的金融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缓存栈为环形栈;所述第一缓存栈和第二缓存栈为非环形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一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二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三优先响应级;
所述第三优先响应级大于所述第一优先响应级和所述第二优先响应级。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的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对多个异构金融终端产生的金融数据进行识别后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10:接收金融数据;
S720:识别所述金融数据的属性,若所述金融数据来自于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则进入步骤S730;否则,进入步骤S740:
S730:将所述金融数据存储至第三缓存栈,跳转至步骤S760;
S740:将所述金融数据执行读写分离操作,得到所述金融数据对应的读操作请求和写操作请求;
S750:将所述读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一缓存栈,将所述写操作请求存储至第二缓存栈;
S760:判断所述第一缓存栈、第二缓存栈或者第三缓存栈是否满栈;
如果是,则将满栈的缓存栈数据发送至金融数据平台,并清空所述满栈的缓存栈;
否则,返回步骤S7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异构金融终端包括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以及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
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一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一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二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二优先响应级;所述金融数据平台对于所述第三类硬件架构终端具有第三优先响应级;
所述第三优先响应级大于所述第一优先响应级和所述第二优先响应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存栈的空间小于所述第二缓存栈的空间;
所述第三缓存栈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二缓存栈的空间。
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含存储器与处理器,所处存储器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通过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
CN202111203851.2A 2021-10-15 2021-10-15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13934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3851.2A CN113934541B (zh) 2021-10-15 2021-10-15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3851.2A CN113934541B (zh) 2021-10-15 2021-10-15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4541A CN113934541A (zh) 2022-01-14
CN113934541B true CN113934541B (zh) 2022-07-08

Family

ID=79279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3851.2A Active CN113934541B (zh) 2021-10-15 2021-10-15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454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1624B2 (en) * 2004-08-19 2010-07-06 Nextac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ng document search and report generation
CN105530307B (zh) * 2015-12-21 2019-07-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关联设备的事件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7679931A (zh) * 2017-08-17 2018-02-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订单异步处理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020952A (zh) * 2019-04-12 2019-07-16 李升东 一种金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65905A (zh) * 2020-11-17 2021-02-1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播放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59211A (zh) * 2020-12-16 2021-03-26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4541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4495B (zh) 服务器、报文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ohl et al.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board quality and audit pricing behavior: Evidence from Indian companies
US985240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debit transactions
CN111784388B (zh) 金融产品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3748602A (zh) 支付非结算交易
CN109615389A (zh) 电子支付交易风险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69995A (zh) 一种客户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029934B2 (ja) 分散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US20220342820A1 (en) Techniques For Multi-Tiered Data Storage In Multi-Tenant Caching Systems
CN113934541B (zh) 物联网连接的金融终端数据识别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3934727B (zh) 多源异构金融数据的适配性采集与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782310B (zh) 从第三方平台异步获取用户属性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541172A (zh) 基于子账户拆分的热点账户并发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695988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0674173A (zh) 一种风控云上的数据缓存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7571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915417B (zh) 纳税金额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3957A (zh)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TWM602686U (zh) 線上結匯系統
CN112016789B (zh) 互联网金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95552B (zh) 金融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1472679B1 (ko) 금융 자산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서버
CN113516558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40123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identify patterns in resource management operations
US2024018525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mmending payment me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