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3479B -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3479B
CN113933479B CN202010672441.1A CN202010672441A CN113933479B CN 113933479 B CN113933479 B CN 113933479B CN 202010672441 A CN202010672441 A CN 202010672441A CN 113933479 B CN113933479 B CN 113933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stone
thickness
triangular plate
accumulated
mudsto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24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3479A (zh
Inventor
杨丽莎
陈彬滔
雷明
赵伟
史忠生
白洁
薛罗
马轮
史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24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3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3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3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Description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属于地质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流相地层以砂质沉积为主,具有极好的储集性能,是优质的石油、天然气及地下水储层。现代沉积和地质露头研究发现其内部存在泥岩隔夹层,并严重影响着该类储层的开发。在河流相地层中,影响储层开发的泥岩隔夹层具有四种不同成因的泥岩,分别为1)洪泛泥岩(洪水泛滥期间,河水溢出至两岸平原中最低洼部分,洪水带来的细粒悬浮沉积物因水动力下降而沉积)、2)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水道短期废弃,沉积细粒悬浮沉积物之后,后期活动水道再次迁移至前期的废弃水道位置,完全或部分冲刷前期废弃沉积物,最终在活动水道沉积之下形成厚度相对较薄的泥岩)、3)废弃水道泥塞(水道改道,携水量下降,导致细粒悬浮沉积物沉积,充填废弃水道)、4)侧积披覆泥岩(相对静水期披覆沉积于侧向加积砂质沉积物之上的细粒悬浮物质)。不同成因泥岩的平面分布范围和渗流屏障作用不同,因此,如果能准确判别河流相地层中的泥岩成因,将有助于提高泥岩平面展布范围的预测精度,进而提高储层开发的成效。
长期以来,河流相地层一直被视为优质的石油、天然气及地下水储层。近年来通过现代沉积和地质露头研究,发现其内部存在泥岩隔夹层,并严重影响着该类储层的开发。目前对于河流相地层中的泥岩研究多侧重于形态学描述,定性推测泥岩的分布规律,进而导致泥岩隔夹层预测准确度低,影响储层开发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
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包括: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大于等于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的泥岩总厚度。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为0.1m。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包括:
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颜色划分为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红棕色泥岩、灰黑色泥岩以及杂色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包括:
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剖面形态划分为板状、透镜状、线状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板状、透镜状、线状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包括:
将研究层段内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1m、1-2m、≥2m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2m、1-2m及<1m的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以≥2m、1-2m及<1m作为三端元,建立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厚度≥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包括:
如果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以及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A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洪泛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B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废弃水道泥塞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C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D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侧积披覆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泥岩总厚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
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泥岩总厚度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大于等于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的泥岩总厚度。
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为0.1m。
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包括第一数据计算单元、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一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颜色划分为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红棕色泥岩、灰黑色泥岩以及杂色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包括第二数据计算单元、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二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剖面形态划分为板状、透镜状、线状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板状、透镜状、线状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包括第三数据计算单元、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三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1m、1-2m、≥2m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2m、1-2m及<1m的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2m、1-2m及<1m作为三端元,建立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厚度≥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以上所述的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如果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以及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A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洪泛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B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废弃水道泥塞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C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D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侧积披覆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及装置基于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实现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可提高泥岩平面展布范围的预测精度,进而可提高储层开发的成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建立的研究层段Y的岩性柱状图。
图3a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建立的研究层段Y的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图3b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建立的研究层段Y的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图3c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建立的研究层段Y的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图4a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研究层段Y的泥岩(板状泥岩)剖面形态的具体露头剖面。
图4b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研究层段Y的泥岩(线状泥岩)剖面形态的具体露头剖面。
图4c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研究层段Y的泥岩(透镜状泥岩)剖面形态的具体露头剖面。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方法的工艺流程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1,明确研究层段,准备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本实施例中明确了研究层段为侏罗系研究层段Y,并准备了研究层段Y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S12,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Tt)。计算下限为0.1m,即研究层段内厚度≥0.1m的泥岩均需计入总厚度(Tt)。
本实施例中基于研究层段Y的录井、岩心、露头资料,建立了研究层段Y的岩性柱状图,见图2所示,基于岩性柱状图,以0.1m为计算下限(即将研究层段Y内厚度≥0.1m的泥岩均需计入总厚度),则研究层段Y的泥岩总厚度(Tt)为M1、M2、…、M16号泥岩的厚度相加之和,计算所得Tt=19.0m。
S13,计算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所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将泥岩颜色划分为三类(红棕色、灰黑色、杂色)进行统计计算,分别统计计算研究层段内红棕色泥岩(TCa)、灰黑色泥岩(TCb)以及杂色泥岩(TCc)的累计厚度。
分别计算不同颜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即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Ca=TCa/Tt×100%,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Cb=TCb/Tt×100%,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Cc=TCc/Tt×100%。
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以累计厚度占比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为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本实施例中基于研究层段Y的岩性柱状图(见图2),将泥岩颜色划分为三类(红棕色、灰黑色、杂色)进行统计计算,分别统计计算研究层段Y内红棕色泥岩(TCa)的累计厚度为M3、M9、M11、M15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Ca=10.4m;灰黑色泥岩(TCb)的累计厚度为M5、M8、M10、M13、M14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Cb=5.2m;杂色泥岩(TCc)的累计厚度为M1、M2、M4、M6、M7、M12、M16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Cc=3.4m。
再分别计算不同颜色泥岩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即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Ca=TCa/Tt×100%=10.4/19.0×100%=54.7%,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Cb=TCb/Tt×100%=5.2/19.0×100%=27.4%,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Cc=TCc/Tt×100%=3.4/19.0×100%=17.9%。
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见图3a),以累计厚度占比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见图3a所示,从图3a中可以看出研究层段Y的泥岩隔夹层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判别结果R为A区。
S14,计算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所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将剖面形态划分为三类(板状、透镜状、线状)进行统计计算,分别统计计算研究层段内板状(TAa)、透镜状(TAb)、线状泥岩(TAc)的累计厚度。
分别计算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即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Aa=TAa/Tt×100%,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Ab=TAb/Tt×100%,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Ac=TAc/Tt×100%。
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本实施例中基于研究层段Y的岩性柱状图(见图2)和露头剖面形态分析(见图4a-图4c),将剖面形态划分为三类(板状、透镜状、线状)进行统计计算,分别统计计算研究层段Y内板状(TAa)泥岩的累计厚度为M3、M9、M11、M15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Aa=10.4m;透镜状(TAb)泥岩的累计厚度为M5、M8、M13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Ab=4.5m;线状泥岩(TAc)的累计厚度为M1、M2、M4、M6、M7、M10、M12、M14、M16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Ac=4.1m。
分别计算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即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Aa=TAa/Tt×100%=10.4/19.0×100%=54.7%,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Ab=TAb/Tt×100%=4.5/18.4×100%=23.7%,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Ac=TAc/Tt×100%=4.1/19.0×100%=21.6%。
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见图3b)。
以累计厚度占比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见图3b所示,从图3b中可以看出,研究层段Y的泥岩隔夹层剖面形态三角图版判别结果R为A区。
S15,计算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所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将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三类(<1m、1-2m、≥2m)进行统计计算,分别统计计算研究层段内≥2m(TTa)、1-2m(TTb)、<1m泥岩(TTc)的累计厚度。
分别计算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即厚度≥2m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Ta=TTa/Tt×100%,厚度为1-2m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Tb=TTb/Tt×100%,厚度<1m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Tc=TTc/Tt×100%。
以≥2m、1-2m、<1m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A区内厚度≥2m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m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本实施例中基于研究层段Y的岩性柱状图(见图2),将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三类(<1m、1-2m、≥2m)进行统计计算,分别统计计算研究层段Y内厚度≥2m泥岩(TTa)的累计厚度为M3、M8、M9、M11、M15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Ta=12.4m;厚度为1-2m泥岩(TTb)的累计厚度为M5、M13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Tb=2.4m;厚度<1m泥岩(TTc)的累计厚度为M1、M2、M4、M6、M7、M10、M12、M14、M16号泥岩的累计厚度,计算所得TTb=4.2m。
分别计算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即厚度≥2m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Ta=TTa/Tt×100%=12.4/19.0×100%=65.3%,厚度为1-2m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Tb=TTb/Tt×100%=2.4/19.0×100%=12.6%,厚度<1m泥岩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PTc=TTc/Tt×100%=4.2/19.0×100%=22.1%。
以≥2m、1-2m、<1m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A区内厚度≥2m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m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见图3c,从图3c中可以看出,研究层段Y的泥岩隔夹层单层厚度区间三角图版判别结果R为A区。
S16,综合判别泥岩隔夹层的成因。
基于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的判别结果(R)综合判别泥岩隔夹层的成因,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位于A区(RA≥2),即为洪泛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位于B区(RB≥2),即为废弃水道泥塞成因泥岩隔夹层;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位于C区(RC≥2),即为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位于D区(RD≥2),即为侧积披覆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本实施例中,研究层段Y的泥岩隔夹层颜色判别三角图版的判别结果(R)为A,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的判别结果(R)为A,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的判别结果(R)也为A,三个判别结果均为A区,则综合判别其泥岩隔夹层的成因是洪泛泥岩成因。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基于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实现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可提高泥岩平面展布范围的预测精度,进而可提高储层开发的成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泥岩总厚度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
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403,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404,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405,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模块406,用于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泥岩总厚度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大于等于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的泥岩总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为0.1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403包括第一数据计算单元、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一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颜色划分为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红棕色泥岩、灰黑色泥岩以及杂色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404包括第二数据计算单元、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二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剖面形态划分为板状、透镜状、线状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板状、透镜状、线状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405包括第三数据计算单元、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三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1m、1-2m、≥2m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2m、1-2m及<1m的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2m、1-2m及<1m作为三端元,建立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厚度≥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模块406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如果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以及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A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洪泛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B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废弃水道泥塞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C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D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侧积披覆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基于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实现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可提高泥岩平面展布范围的预测精度,进而可提高储层开发的成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基于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实现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可提高泥岩平面展布范围的预测精度,进而可提高储层开发的成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实现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可提高泥岩平面展布范围的预测精度,进而可提高储层开发的成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发明之间、技术发明与技术发明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8)

1.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
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包括:
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颜色划分为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红棕色泥岩、灰黑色泥岩以及杂色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包括:
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剖面形态划分为板状、透镜状、线状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板状、透镜状、线状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包括:
将研究层段内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1m、1-2 m、≥2m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2m、1-2 m及<1m的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以≥2m、1-2 m及<1m作为三端元,建立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厚度≥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 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包括:
如果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以及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A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洪泛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B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废弃水道泥塞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C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D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侧积披覆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包括: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大于等于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的泥岩总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为0.1m。
4.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层段的露头、岩心、录井资料;
泥岩总厚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总厚度;
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其中,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包括第一数据计算单元、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一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颜色划分为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红棕色泥岩、灰黑色泥岩以及杂色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红棕色、灰黑色、杂色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红棕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灰黑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杂色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颜色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其中,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包括第二数据计算单元、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二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的泥岩剖面形态划分为板状、透镜状、线状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板状、透镜状、线状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板状、透镜状、线状作为三端元,建立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透镜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线状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剖面形态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层段内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并建立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其中,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模块包括第三数据计算单元、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
所述第三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研究层段内单层泥岩厚度区间划分为<1m、1-2 m、≥2m三类,并分别计算研究层段内≥2m、1-2 m及<1m的泥岩的累计厚度以及其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
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建立单元用于以≥2m、1-2 m及<1m作为三端元,建立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
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分区单元用于以累计厚度占比为50%作为分区线将所述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内厚度≥2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B区内厚度为1-2 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C区内厚度<1m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50%,D区内三类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累计厚度占比均不大于50%;
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泥岩颜色判别三角图版、泥岩剖面形态判别三角图版以及泥岩单层厚度区间判别三角图版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判别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判别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
如果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不同颜色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不同剖面形态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以及不同单层厚度区间的泥岩的累计厚度所占泥岩总厚度的百分比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A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洪泛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B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废弃水道泥塞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C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水道底部滞留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如果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参数位于相应判别三角图版的D区,则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为侧积披覆泥岩成因泥岩隔夹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岩总厚度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并计算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大于等于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的泥岩总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究层段内泥岩厚度计算下限为0.1m。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72441.1A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933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2441.1A CN113933479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2441.1A CN113933479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3479A CN113933479A (zh) 2022-01-14
CN113933479B true CN113933479B (zh) 2023-09-26

Family

ID=7927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2441.1A Active CN113933479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34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1137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流相厚油层层内夹层识别预测方法
CN106869915A (zh) * 2017-03-14 2017-06-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680594A (zh) * 2018-03-27 2018-10-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类型的划分方法
WO2019062655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208872A (zh) * 2019-06-05 2019-09-06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冲积扇隔夹层综合识别方法
CN110910267A (zh) * 2019-11-18 2020-03-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碳酸盐岩隔夹层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1137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流相厚油层层内夹层识别预测方法
CN106869915A (zh) * 2017-03-14 2017-06-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062655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680594A (zh) * 2018-03-27 2018-10-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类型的划分方法
CN110208872A (zh) * 2019-06-05 2019-09-06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冲积扇隔夹层综合识别方法
CN110910267A (zh) * 2019-11-18 2020-03-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海相碳酸盐岩隔夹层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ceptual Model for Predicting Mudstone Dimensions in Sandy Braided-river Reservoirs;LYNDS R et al.;AAPG Bulletin;第90卷(第8期);1273-1288 *
基于成因类型的砂质辫状河泥岩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侏罗系砂质辫状河露头为例;杨丽莎 等;天然气地球科学;第24卷(第1期);93-98 *
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的砂质辫状河泥岩成因分类———以渤海L田为例;解超 等;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第40卷(第2期);215-2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3479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3233B (zh) 一种基于无因次对比图版的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
CN106777651B (zh) 注采平衡原理的油水井产量劈分方法
CA2912626C (en) 3d trap evaluation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oil-gas reservoir
EP3217192B1 (en) Method for looking for oil and gas reservoir on the basis of trap-3d software
CN109324345B (zh)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岩石孔隙度恢复方法
CN110717301B (zh)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流动单元信息分类识别方法
CN108846540B (zh) 致密砂岩气田的采收率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5370269B (zh) 一种基于压实校正等时地层界面追踪对比方法
CN111474577B (zh)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447762A (zh) 一种流体替换的低渗透油藏水淹信息的计算方法
Dunlop et al. Simulation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to coastal aquifer of Nagapattinam in the lower cauvery basin using SEAWAT
CN109031436A (zh) 一种基于储层分类下的低阻低渗疏松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评价方法
CN113933479B (zh) 一种河流相地层中泥岩隔夹层成因的判别方法和装置
CN111832962B (zh) 一种油田探明储量品质快速评价图版的建立方法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11720114A (zh) 一种砂岩油气层的测井饱和度计算方法
CN115407402A (zh) 一种多因子联合砂砾岩优质储层预测方法
RU2211329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тенциального дебита скважины
CN113687413A (zh) 一种油气成藏模式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904450B (zh) 一种河流相砂岩沉积微相判识方法
CN111691878A (zh) 用于页岩的岩相品质分级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5577213B (zh) 一种水侵方向预测方法
CN113919140A (zh) 评价海上大井距扇三角洲薄互层油藏静态连通性的方法
Wang Application of Micro-resistivity Scanning Imaging Logging Data in Reservoir Thickness Division
Panda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Complex Pore System in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Reservoirs Using Borehole Resistivity Image Log from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