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4577B -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74577B CN111474577B CN201910067969.3A CN201910067969A CN111474577B CN 111474577 B CN111474577 B CN 111474577B CN 201910067969 A CN201910067969 A CN 201910067969A CN 111474577 B CN111474577 B CN 1114745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ervoir
- boundary
- sand
- river
- identification ma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根据上述各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本发明能够全面反映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复合砂体分布的非均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地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扇三角洲前缘油层,一直作为主力油层开发,虽然综合含水越来越高,但剩余油储量依然较大。这些剩余油主要是被油层内部复杂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控制而形成的。对于现有的类似于扇三角洲前缘油层的油藏描述,着重于构造及储层层间、平面、层内以及垂向非均质性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难于表征厚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因此难以预测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控制的剩余油的分布。
储层构型技术正是针对储层内部非均质的研究,常规储层构型是以界面分级为主,基于Miall(1996)关于河流相的5级界面限定的构型单元能够表征复合砂体分布,复合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然而对储层结构非均质性表征还远远不够。认清大面积连片的复合砂体分布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
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边界识别模块,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第二边界识别模块,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地震正演模型设置模块,用于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
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井间砂体构型边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储层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进行分析,能够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通过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对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的方式,能够确定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本发明确定的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能够全面反映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复合砂体分布的非均质性,为剩余油预测与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预期有效解决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开发难题,同时,为同类油藏的精细表征提供思路与集成技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单元组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生成过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的编制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地震正演模型设置过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地震正演模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过程示意图;
图8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单河道正演响应识别标志图;
图8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河道切叠正演响应识别标志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效果更加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也可有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来加以说明或实施,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做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确定的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能够全面反映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复合砂体分布的非均质性,为剩余油预测与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预期有效解决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开发难题,同时,为同类油藏的精细表征提供思路与集成技术。
具体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
S100,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详细的说,每一储层可表示复合砂体的每一分期。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单一微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溢岸)和河道(坝)间泥四种构型单元。具体实施时,可基于Miall的4级构型单元思路,确定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
S200,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S300,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S400,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
S500,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S600,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00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的过程包括:
S110,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
详细的说,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用于表征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间的沉积分布特征。储层构型单元组合关系如图2所示,包括: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溢岸拼接,其中,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又分为坝主体-坝主体拼接、坝主体-坝缘-坝主体拼接、河口坝-坝间泥-河口坝拼接。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单井相分析、砂体厚度预分析、复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互动分析的研究思路对微相砂体组合进行表征,确定构型单元组合关系。
S120,根据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确定储层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200中所述的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包括:储层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及剖面上的配置关系、储层的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河口坝坝缘与泥岩接触关系、储层的分流河道测井曲线响应特征。
具体的,如图3所示,S200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的过程包括:
S210,根据储层的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及剖面上的配置关系组合单一微相砂体,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详细的说,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单一河道砂体间发育溢岸砂体、单一河道砂体间存在河道间泥、河道水动力强度、水流速度、河道规模。剖面上的配置关系包括:分流河道砂体顶面层位高程差异、分流河道砂体测井曲线特征区域差异、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上“厚—薄—厚”特征。
具体分析:a.在同一时间单元内,可发育不同期次的分流河道,由于不同期次的分流河道发育的时间不同,因此其分流河道砂体顶面距底层界面的相对距离会有差别;
b.同时期的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不同,水流速度不同,或者是分流河道的规模不同均可造成测井曲线上的特征不同;
c.在剖面上,如果同一时间地层单元内水道砂体连续出现“厚—薄—厚”特征,则其间必然存在边界。这种“厚—薄—厚”特征是由两种分流道砂体组合模式形成的:第一种组合模式是由于两期水道互相切割,中间薄的部位为某一分流河道的边部;第二种模式是由于中间部位发育一期小分流河道,与两侧的分流河道存在规模差异;分流河道与分流河道砂体侧向拼接时,不同的拼接样式会产生不同的砂体连通关系。通常情况下,砂体侧向切叠面越大,连通性越好;
d.溢岸砂体一般发育在分流河道砂体的边部或者分流河道间低洼处,砂体厚度相对较小,物性较差,当与分流河道砂体侧向拼接时,通常表现为弱连通;
e.河道间泥一般发育在河道砂体的边部或者河道间低洼处,当与河道砂体侧向拼接时,通常表现为不连通。
S220,根据储层的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河口坝坝缘与泥岩接触关系,生成储层的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
详细的说,储层的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可在测井过程中实时跟踪得到。河口坝坝缘为砂体厚度较薄,在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上表现为反韵律。而坝主体砂体较厚,内部夹层少,在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上表现为呈漏斗形或箱形。从河口坝沉积模式上看,坝缘发育在河口坝的边部,在两个距离较远或者规模较小的河口坝砂体之间,其各自的坝缘可能相互拼接,形成连通性较差的河口坝复合砂体。因此,当坝缘微相出现时,也意味着单一河口坝分界的出现,即坝缘的位置可以作为单一河口坝边界的识别标志。
S230,根据储层的分流河道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生成储层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详细的说,根据储层的分流河道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可在测井过程中实时跟踪得到。分流河道测井曲线的响应主要为自然电位、2.5米底部梯度、感应电导率以钟型为主,而河口坝的自然电位、2.5米底部梯度、感应电导率的响应主要为以漏斗形或箱形。两个与泥岩接触的河口坝本质上就是独立的河口坝,分流河道不断向水体推进,从而形成河口坝,因此分流河道发育在坝内部。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S300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的过程包括:
S310,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在储层连井剖面上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
S320,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进行组合处理。
S330,根据组合后的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详细的说,将组合后的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投影到平面上,按照构型模式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具体实施时,还可根据单井数据、剖面数据验证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的合理性。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S400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的过程包括:
S410,根据单井砂体解释资料,统计砂体的厚度(大部分砂体的厚度发育在0-2m的区间内)和个数,并确定泥质隔夹层关系。
S420,根据砂体的厚度和个数、泥质隔夹层关系,设计地震正演模型,如图6所示。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S500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的过程包括:
S510,根据地震正演模型,提取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
S520,根据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构建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
S530,利用地震子波对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进行激发,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如图8A所示单河道正演响应识别标志图,根据正演结果,当河道砂体属于同一条河道时,其正演响应表现为两个明显的波峰,但实际地震资料在井间部分区域只存在一个波峰,该正演模型与地下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当该层河道砂体属于两条河道,且在井间发生切叠时,切叠部位泥岩明显增厚,使得井间中部正演响应表现为单一波峰,与该部位实际地震资料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推断这两口井之间存在河道的切叠,即:水下分支河道构型边界。
图8B所示河道切叠正演响应识别标志图,根据正演结果,当砂体为同一套河道与坝时,正演响应表现为两个明显的波峰,且波峰之间波谷较明显,但实际地震资料表现为两个波峰的分差合并。因此,该正演模型与地下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当砂体为两套河道与坝,且在井间发生切叠时,切叠部位泥岩明显增厚,使得剖面中部正演响应表现为两个相互叠加的波峰,且上部波峰振幅较小,与实际地震资料相似度较高。因此,推断这两口井之间存在河口坝的切叠,即:河口坝构型边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9所示,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具体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边界识别模块910,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第二边界识别模块920,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储层单井的砂体及测井信息,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确定模块930,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地震正演模型设置模块940,用于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
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模块950,用于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井间砂体构型边界确定模块960,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界识别模块910具体用于:
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
根据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确定储层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详细的说,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用于表征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间的沉积分布特征。构型单元的组合关系包括: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溢岸拼接。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边界识别模块920具体用于:
根据储层的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及剖面上的配置关系组合单一微相砂体,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河口坝坝缘与泥岩接触关系,生成储层的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分流河道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生成储层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详细的说,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包括:单一河道砂体间发育溢岸砂体,单一河道砂体间存在河道间泥。剖面上的配置关系包括:分流河道砂体顶面层位高程差异、分流河道砂体测井曲线特征区域差异、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上“厚—薄—厚”特征、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发育溢岸砂体、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存在河道间泥。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确定模块930具体用于:
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在储层连井剖面上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
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进行组合处理;
根据组合后的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地震正演模型设置模块940具体用于:
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统计砂体的厚度和个数,并确定泥质隔夹层关系;
根据砂体的厚度和个数、泥质隔夹层关系,设计地震正演模型。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模块950具体用于:
根据地震正演模型,提取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
根据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构建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
利用地震子波对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进行激发,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储层符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进行分析,能够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通过根据储层单井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对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的方式,能够确定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本发明确定的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能够全面反映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复合砂体分布的非均质性,为剩余油预测与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预期有效解决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开发难题,同时,为同类油藏的精细表征提供思路与集成技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视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其中,微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及河道间泥;
根据储层的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及剖面上的配置关系组合单一微相砂体,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河口坝坝缘与泥岩接触关系,生成储层的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分流河道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生成储层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
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的过程包括:
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
根据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确定储层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用于表征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间的沉积分布特征;
构型单元的组合关系包括: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溢岸拼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的过程包括:
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在储层连井剖面上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
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进行组合处理;
根据组合后的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的过程包括:
根据单井砂体解释资料,统计砂体的厚度和个数,并确定泥质隔夹层关系;
根据砂体的厚度和个数、泥质隔夹层关系,设计地震正演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的过程包括:
根据地震正演模型,提取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
根据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构建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
利用地震子波对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进行激发,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7.一种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边界识别模块,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其中,微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及河道间泥;
第二边界识别模块,根据储层的单井上识别的各砂体成因类型及剖面上的配置关系组合单一微相砂体,生成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河口坝坝缘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河口坝坝缘与泥岩接触关系,生成储层的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
根据储层的分流河道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生成储层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地震正演模型设置模块,用于根据储层单井的砂体解释资料,设置地震正演模型;
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震正演模型进行正演,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井间砂体构型边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井间砂体构型边界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边界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储层的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单元,确定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
根据储层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及组合关系,确定储层单一微相砂体边界识别标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用于表征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间的沉积分布特征;
构型单元的组合关系包括: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水下分流河道-溢岸拼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相砂体平面分布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储层的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在储层连井剖面上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
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进行组合处理;
根据组合后的单一分流河道边界及单一河口坝边界,编制出储层的单一微相砂体平面分布。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地震正演模型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单井砂体解释资料,统计砂体的厚度和个数,并确定泥质隔夹层关系;
根据砂体的厚度和个数、泥质隔夹层关系,设计地震正演模型。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构型边界分布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地震正演模型,提取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
根据砂体和泥岩的波阻抗参数和岩性参数,构建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
利用地震子波对不同规模的井间正演模型进行激发,得到储层的纵向构型边界分布。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67969.3A CN111474577B (zh) | 2019-01-24 | 2019-01-24 |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67969.3A CN111474577B (zh) | 2019-01-24 | 2019-01-24 |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4577A CN111474577A (zh) | 2020-07-31 |
CN111474577B true CN111474577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7174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67969.3A Active CN111474577B (zh) | 2019-01-24 | 2019-01-24 |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745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76987B (zh) * | 2020-08-20 | 2023-08-2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致密砂岩油气藏有效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4910961A (zh) * | 2021-02-09 | 2022-08-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薄互层沉积环境中规模储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3721298B (zh) * | 2021-05-25 | 2023-11-0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沉积末端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预测描述方法 |
CN113534288A (zh) * | 2021-07-12 | 2021-10-2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构型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CN114966886B (zh) * | 2022-07-11 | 2023-05-05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构型的致密气藏砂体连通性等级判定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6421A (zh) * | 2018-10-23 | 2019-01-01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统计学反演参数确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54091B1 (en) * | 2006-06-08 | 2007-08-07 | Bhp Billiton Innovation Pty Ltd. |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or reducing uncertainty in reservoir models of potential petroleum reservoirs |
CN106569287B (zh) * | 2016-09-14 | 2019-02-2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模式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预测方法 |
CN106570262B (zh) * | 2016-11-03 | 2021-08-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层构型结构的描述方法 |
-
2019
- 2019-01-24 CN CN201910067969.3A patent/CN1114745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16421A (zh) * | 2018-10-23 | 2019-01-01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统计学反演参数确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4577A (zh) | 2020-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74577B (zh) | 扇形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构型边界类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Van Wagoner |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marine to nonmarine facies architecture of foreland basin strata, Book Cliffs, Utah, USA | |
Blum et al. | Paleovalley systems: insights from Quaternary analogs and experiments | |
Walker | Deep-water sandstone facies and ancient submarine fans: models for exploration for stratigraphic traps | |
Willis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connectivity of point-bar deposits | |
CN106569287A (zh) | 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模式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预测方法 | |
CN105467464B (zh) |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连通体划分和对比方法 | |
CN102918423A (zh) | 用于地震烃体系分析的方法 | |
Kendrick | Turbidit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in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deepwater: insigh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uger, Tahoe, and Ram/Powell fields | |
US20030233217A1 (en) |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device for generating grids representing the architecture of fluvial reservoirs | |
CN111706317A (zh) | 一种确定加密调整区低渗储层剩余油分布状况的方法 | |
CN110489892B (zh) | 一种“三相耦合”储层构型刻画技术方法 | |
CN111624651B (zh) |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7728227B (zh) | 一种井网成熟区快速判别地下河道砂体方法 | |
CN104662445A (zh) | 圈闭完整性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 |
Møyner et al. | Multiresolution coupled vertic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fast flexible simulation of CO2 storage | |
Willis et al. | Emergent facies patterns within fluvial channel belts | |
CN108119133B (zh) | 储层沉积过程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Fachri et al. | Volumetric faults in field-sized reservoir simulation models: A first case study | |
CN109239783B (zh) | 一种井震结合中取舍地震信息的方法 | |
CN112130210B (zh) | 基于古今地质要素的井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 |
Liu et al. |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 |
CN110703334B (zh) | 一种复杂断块油田层位快速解释方法 | |
Alpak et al. | Shale-drape modeling for the geologically consistent simulation of clastic reservoirs | |
CN114429478A (zh) | 断控岩溶体刻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