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2802B -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2802B
CN113932802B CN202111186732.0A CN202111186732A CN113932802B CN 113932802 B CN113932802 B CN 113932802B CN 202111186732 A CN202111186732 A CN 202111186732A CN 113932802 B CN113932802 B CN 113932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
priority
star sensor
sensor
sen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67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2802A (zh
Inventor
严玲玲
刘剑
赵璟
戴正升
胡志强
何夏维
林晓冬
卞晶
杨文哲
宋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Innovation Academy for Microsatellit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Innovation Academy for Microsatellit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Innovation Academy for Microsatellit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Priority to CN2021111867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2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2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2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2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 G01C21/02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with the use of startrack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4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terrestrial means
    • G01C21/0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terrestrial means involving use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ear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6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non-inertial navigation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01S19/45Determining position by combining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fro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a supplementary measurement
    • G01S19/46Determining position by combining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fro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a supplementary measurement 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ment being of a radio-wave signal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步骤二、根据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优先级选择矩阵;步骤三、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步骤四、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步骤五、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Description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姿态确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载荷任务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增加,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提高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卫星配置的星敏感器数量相应增加,带有三个及以上数量的星敏感器的卫星非常普遍。
星上的星敏感器型号不同,性能不同;即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的星敏感器,性能也存在差异。根据星敏感器的产品性能指标,地面会设定星敏感器的优先级,用于星敏感器的工作状态判定及使用顺序选择。然而卫星进入轨道后,由于空间环境与地面环境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星敏感器的实际性能很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轨运行时需要变更星敏感器使用的优先级。
星敏感器的工作状态判定和使用顺序选择与其优先级密切相关,如果不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星敏感器的优先级,按照原先的优先级进行星敏感器的工作状态判定和使用选择,通过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姿态精度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卫星姿态确定精度达不到任务要求,进而导致任务失败。
目前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是,1)禁用优先级高但性能差的星敏。该方法可以保证使用性能更佳的星敏感器用于定姿,但是禁用星敏后,星上即缺少了一个姿态信息来源,无法实现多星敏信息融合;2)通过上注软件,在软件中对三个星敏的参数重新赋值,但是星敏的数据涉及量大,更改有可能引入新的软件问题。
为了打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消除星敏感器性能变化导致的风险,提高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星敏感器优先级变更导致其具有性能变化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
步骤二、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
步骤三、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
步骤四、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步骤五、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步骤一中获取的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包括:
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标志、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太阳矢量,以及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地磁矢量。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的优先级选择矩阵Rstar_prior默认为单位矩阵;
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的Rstar_prior的第n行向量代表第n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权重,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调换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的行向量实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的变更。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步骤一中获取的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包括:
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性映射等于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与自身有效标志矩阵的乘积;
所述自身有效标志矩阵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标志按所述第一序列形成的单列矩阵;
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映射等于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与惯性系定姿四元数矩阵的乘积;
所述惯性系定姿四元数矩阵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按所述第一序列形成的单列矩阵。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所述步骤四包括:
首先按照星敏感器互判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星敏感器互判流程不通过后,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包括:
各个星敏感器按照所述第一序列的顺序,分别进行一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若该星敏感器通过本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则该星敏感器的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若该星敏感器不通过本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直至某个星敏感器通过太敏磁强判断流程;
若全部星敏感器不通过,则所有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一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包括:
判断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是否为1;
若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否则判断该星敏感器的惯性系太阳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太阳敏感器使用状态字不为零;
若是则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与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否则直接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与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时,若是则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
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时,若是则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否则该星敏感器的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时,若是则该星敏感器的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Sb_starA_prior与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则星敏感器通过太敏判定,否则不通过;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Bb_starA_prior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包括:
则星敏感器通过磁强计判断,否则不通过;
Sb_SunS为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Bb_MagS为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δ2为Sb_starA_prior与Sb_SunS的比较门限值;δ3为Bb_starA_prior与Bb_MagS的比较门限值。
可选的,在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中,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包括:
所述仲裁结果等于优先级选择矩阵的逆矩阵与仲裁状态映射矩阵的乘积;
使用所述仲裁结果包括:
若StarSA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1,Qbi_st=Qbi_starA
否则,若StarSB_ZC_state=1,SingleStarUse=2,Qbi_st=Qbi_starB
否则,若StarSC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3,Qbi_st=Qbi_starC
。。。
否则,若StarSN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n,Qbi_st=Qbi_starN
否则,SingleStarUse=0,Qbi_st保持。
其中,SingleStarUse为单星敏感器使用状态字,Qbi_st为由星敏确认的四元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系统,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系统包括:
排序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
优先级选择矩阵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
优先级变更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
仲裁模块,被配置为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中,通过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通过确定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地面测控站上注优先级选择矩阵,对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仲裁结果,可以显著降低由于星上星敏感器实际性能与地面预计性能存在差别而引入的影响,提高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本发明只需通过星务上注星敏感器优先级选择矩阵即可,方法简单有效,实现成本低,便于工程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星敏感器互判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星敏感器优先级变更导致其具有性能变化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步骤二、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步骤三、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步骤四、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步骤五、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更优先级的三星敏感器使用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由于星上星敏感器实际性能与地面预计性能存在差别而引入的影响,提高卫星的姿态确定精度。
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按照地面判断三个星敏感器(星敏感器的数量可以按需求增减,本实施例以三个星敏感器为例)的性能,性能由高至低设置为星敏感器A、星敏感器B、星敏感器C。并获取三星敏感器的信息;
步骤二、根据三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星敏优先级选择矩阵Rstar_prior,并通过地面上注该矩阵;
步骤三、进行星敏感器优先级配置;
步骤四、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进行三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得到三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步骤五、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真实星敏工作状态判定和使用选择结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需要获取的三星敏感器的信息包括:三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标志StarSA_state、StarSB_state、StarSC_state;三星敏感器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Qbi_starA、Qbi_starB、Qbi_starC;三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太阳矢量Sb_starA、Sb_starB、Sb_starC;三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地磁矢量Bb_starA、Bb_starB、Bb_starC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星敏优先级选择矩阵Rstar_prior默认为矩阵的Rstar_prior的第n行向量代表第n个星敏的优先级权重,根据三星敏感器在轨实际性能,通过调换矩阵的行向量实现星敏优先级的变更,确定星敏优先级选择矩阵。
进一步,进行星敏感器优先级配置:
上式中,为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性映射;为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映射。
进一步,三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的具体实施逻辑为:
步骤4.1、首先按照图1星敏感器互判流程图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图1中,为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
星敏互判的方式.以星敏A/B(优先级变更后)为例:
Qbi_starB_prior -1=[-q1_starB_prior -q2_starB_prior -q3_starB_prior q4_starB_prior]T
上式中,Q为星敏A和星敏B之间的差异四元数,若
则可以判定两星敏一致,否则两星敏不一致。其中δ1为星敏感器间互检的门限值。
另说明,两个四元数相乘的计算方式如下:
A=[a1 a2 a3 a4]T
B=[b1 b2 b3 b4]T
所述步骤四还包括:
步骤4.2、星敏感器互判不通过后按照图2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图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图2中,Si_state为惯性系太阳矢量有效标志;SbSunS_Use为太阳敏感器使用状态字;Sb_SunS为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Bi_state为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BbMagS_Use为磁强计使用状态字;Bb_MagS为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δ2为Sb_starA_prior与Sb_SunS的比较门限值;δ3为Bb_starA_prior与Bb_MagS的比较门限值。
Sb_starA_prior为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A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
Bb_starA_prior为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A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
以星敏A(优先级变更后)为例,说明单星敏感器与太阳敏感器以及单星敏感器与磁强计判比的方法:
则星敏感器通过太敏判定,否则不通过。
则星敏感器通过磁强计判断,否则不通过。
进一步,本发明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真实星敏工作状态判定和使用选择结果:
进一步,步骤五中,星敏感器使用选择按照如下原则:
三星敏输出选择:
若StarSA_ZC_state=1且StarSB_ZC_state=1且StarSC_ZC_state=1,则TripleStarUse=1;否则TripleStarUse=0
双星敏输出选择:
若StarSA_ZC_state=1且StarSB_ZC_state=1,则DoubleStarUse=1;
否则,若StarSA_ZC_state=1且StarSC_ZC_state=1,则DoubleStarUse=2;
否则,若StarSB_ZC_state=1且StarSC_ZC_state=1,则DoubleStarUse=3;
否则,DoubleStarUse=0。
单星敏输出选择
若StarSA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1,Qbi_st=Qbi_starA
否则,若StarSB_ZC_state=1,SingleStarUse=2,Qbi_st=Qbi_starB
否则,若StarSC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3,Qbi_st=Qbi_starC
。。。
否则,若StarSN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n,Qbi_st=Qbi_starN
否则,SingleStarUse=0,Qbi_st保持。
某型号卫星,配置三台星敏感器,生产厂家各不相同。
步骤一、根据三台星敏感器的性能指标及地面测试结果,按照性能由高至低的顺序设置为星敏感器A、星敏感器B、星敏感器C。
获取三星敏感器的信息,包括:三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标志StarSA_state=1、StarSB_state=1、StarSC_state=1;三星敏感器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Qbi_starA、Qbi_starB、Qbi_starC;三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太阳矢量Sb_starA、Sb_starB、Sb_starC;三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地磁矢量Bb_starA、Bb_starB、Bb_starC
步骤二、卫星进入轨道正常运行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三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为星敏感器B>星敏感器A>星敏感器C。
由此可以确定星敏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地面上注该矩阵。
步骤三、进行星敏感器优先级配置:
上式中,为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性映射;为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映射。
步骤四、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进行三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得到三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步骤4.1、首先按照图1星敏感器互判流程图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星敏感器间互检的门限值δ1为:δ1=1.9e-5。据此,星敏感器互判结果为:三星敏感器互判均不通过,进入步骤4.2。
步骤4.2、按照图2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图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系太阳矢量Sb_star与太阳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系太阳矢量Sb_SunS的比较门限值δ2为:δ2=0.985;星敏感器确定的卫星本体系地磁矢量Bb_star与磁强计确定的卫星本体系地磁矢量Bb_MagS的比较门限值δ3为:δ3=0.985。
据此得到三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步骤五、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真实星敏工作状态判定和使用选择结果。
三星敏输出选择:TripleStarUse=0
双星敏输出选择:DoubleStarUse=0。
单星敏输出选择:SingleStarUse=2,Qbi st=Qbi starB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系统,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系统包括:排序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优先级选择矩阵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优先级变更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仲裁模块,被配置为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本发明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任何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构型基础上进行变换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
步骤二、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
步骤三、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
步骤四、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步骤五、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其中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包括:
各个星敏感器按照所述第一序列的顺序,分别进行一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若该星敏感器通过本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则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若该星敏感器不通过本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直至某个星敏感器通过太敏磁强判断流程;
若全部星敏感器不通过,则所有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其中一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包括:
判断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是否为1;
若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否则判断该星敏感器的惯性系太阳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太阳敏感器使用状态字不为零;
若是则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与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否则直接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与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时,若是则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
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时,若是则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否则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时,若是则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
其中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Sb_starA_prior与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则星敏感器通过太敏判定,否则不通过;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Bb_starA_prior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包括:
则星敏感器通过磁强计判断,否则不通过;
Sb_SunS为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Bb_MagS为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δ2为Sb_starA_prior与Sb_SunS的比较门限值;δ3为Bb_starA_prior与Bb_MagS的比较门限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获取的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包括:
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标志、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太阳矢量,以及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确定的卫星本体坐标系地磁矢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中的优先级选择矩阵Rstar_prior默认为单位矩阵;
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的Rstar_prior的第n行向量代表第n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权重,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调换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的行向量实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的变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获取的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包括:
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性映射等于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与自身有效标志矩阵的乘积;
所述自身有效标志矩阵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自身有效标志按所述第一序列形成的单列矩阵;
变更优先级之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映射等于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与惯性系定姿四元数矩阵的乘积;
所述惯性系定姿四元数矩阵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惯性系定姿四元数按所述第一序列形成的单列矩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
首先按照星敏感器互判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星敏感器互判流程不通过后,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包括:
所述仲裁结果等于优先级选择矩阵的逆矩阵与仲裁状态映射矩阵的乘积;
使用所述仲裁结果包括:
若StarSA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1,Qbi_st=Qbi_starA
否则,若StarSB_ZC_state=1,SingleStarUse=2,Qbi_st=Qbi_starB
否则,若StarSC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3,Qbi_st=Qbi_starC
。。。
否则,若StarSN_ZC_state=1,则SingleStarUse=n,Qbi_st=Qbi_starN
否则,SingleStarUse=0,Qbi_st保持;
其中,SingleStarUse为单星敏感器使用状态字,Qbi_st为由星敏确认的四元数。
7.一种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系统包括:
排序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地面提供的优先权测试结果判断多个星敏感器的性能,按照性能由高至低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排序,形成第一序列,并获取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信息;
优先级选择矩阵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在轨实际性能,确定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选择矩阵,并通过所述地面测控站上注所述优先级选择矩阵;
优先级变更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优先级配置,完成优先级的变更;
仲裁模块,被配置为按照变更后的优先级,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对所述多个星敏感器进行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仲裁结果;
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解除优先级变更,输出所述多个星敏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判定,使用所述仲裁结果;
其中按照星敏与太敏磁强计判别流程进行星敏感器工作状态判定包括:
各个星敏感器按照所述第一序列的顺序,分别进行一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若该星敏感器通过本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则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若该星敏感器不通过本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直至某个星敏感器通过太敏磁强判断流程;
若全部星敏感器不通过,则所有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其中一次太敏磁强判断流程包括:
判断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是否为1;
若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否则判断该星敏感器的惯性系太阳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太阳敏感器使用状态字不为零;
若是则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与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否则直接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与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时,若是则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
判断惯性系地磁矢量有效标志为1且磁强计使用状态字不为零时,若是则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否则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时,若是则该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1,其他星敏感器的仲裁状态映射为0,结束工作状态判定,否则进行下一个星敏感器的判断;
其中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太阳矢量Sb_starA_prior与本体系太阳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包括:
则星敏感器通过太敏判定,否则不通过;
判断变更优先级后的星敏感器确定的本体系地磁矢量Bb_starA_prior与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包括:
则星敏感器通过磁强计判断,否则不通过;
Sb_SunS为太阳敏感器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太阳矢量;Bb_MagS为磁强计计算获得的本体系地磁矢量;δ2为Sb_starA_prior与Sb_SunS的比较门限值;δ3为Bb_starA_prior与Bb_MagS的比较门限值。
CN202111186732.0A 2021-10-12 2021-10-12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932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6732.0A CN113932802B (zh) 2021-10-12 2021-10-12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6732.0A CN113932802B (zh) 2021-10-12 2021-10-12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2802A CN113932802A (zh) 2022-01-14
CN113932802B true CN113932802B (zh) 2024-05-14

Family

ID=7927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6732.0A Active CN113932802B (zh) 2021-10-12 2021-10-12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2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3491A (zh) * 2023-02-24 2023-06-02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一种卫星磁强计综合仲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8541A1 (en) * 1993-04-01 1994-10-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graphics computer system for planning star-sensor-based satellite attitude maneuvers
CN105539883A (zh) * 2016-02-05 2016-05-04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矢量匹配的多敏感器星上自主互校验方法
WO2017071140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优化的信息融合geo卫星控制系统菜单式设计方法
CN110411438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星敏感器的自适应组合确定卫星姿态角的方法
CN111623784A (zh) * 2020-07-15 2020-09-04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CN112082574A (zh) * 2020-09-04 2020-12-15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星敏感器的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2414398A (zh) * 2020-10-22 2021-02-2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在轨卫星标定星敏感器测量精度的方法
CN113291493A (zh) * 2021-05-13 2021-08-24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多敏感器融合姿态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13483765A (zh) * 2021-05-24 2021-10-08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自主姿态确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3653B2 (en) * 2013-02-18 2016-11-22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ttitude of star sensor based on rolling shutter imaging
CN103674023B (zh) * 2013-12-26 2014-1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陀螺精确角度关联的星敏感器动态测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8541A1 (en) * 1993-04-01 1994-10-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graphics computer system for planning star-sensor-based satellite attitude maneuvers
WO2017071140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优化的信息融合geo卫星控制系统菜单式设计方法
CN105539883A (zh) * 2016-02-05 2016-05-04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矢量匹配的多敏感器星上自主互校验方法
CN110411438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星敏感器的自适应组合确定卫星姿态角的方法
CN111623784A (zh) * 2020-07-15 2020-09-04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CN112082574A (zh) * 2020-09-04 2020-12-15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星敏感器的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2414398A (zh) * 2020-10-22 2021-02-2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在轨卫星标定星敏感器测量精度的方法
CN113291493A (zh) * 2021-05-13 2021-08-24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多敏感器融合姿态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13483765A (zh) * 2021-05-24 2021-10-08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自主姿态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2802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3784B (zh)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CN107415953B (zh) 一种驾驶行为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898642B (zh) 一种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算法的集成测试仿真系统
CN103900559B (zh) 一种基于干扰估计的高精度姿态解算系统
CN100356139C (zh) 用于微小卫星的微型组合姿态测量系统
CN109556631B (zh)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ins/gnss/偏振/地磁组合导航系统对准方法
CN113932802B (zh) 多个星敏感器的优先级变更方法及系统
CN103727937B (zh) 一种基于星敏感器的舰船姿态确定方法
CN113916218B (zh) 星敏感器互判和仲裁方法及系统
CN111537002B (zh) 一种激光捷联惯组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和定向方法
CN100559126C (zh) 一种星敏感器极性检验方法
CN109029908A (zh) 一种全尺寸汽车风洞六分力应变天平公式的系数标定方法及计算方法
CN108153190B (zh) 一种人工智能微处理器
CN111680462B (zh) 基于空间目标在光学相平面位置变化的制导方法和系统
CN103969700A (zh) 估计磁传感器的偏移量的方法
CN109631939B (zh) 一种基于磁强计和加速度计的快速对准方法
CN106201870A (zh) 一种测试gpu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44872A (zh) 一种星敏安装极性的测试方法
CN104913775A (zh) 无人机对地高度的测量方法、无人机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502023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敏感器的航天器姿态确定实现方法
CN101206118A (zh) 太阳方位的自动计算方法及其自动计算器
CN112668107B (zh) 基于立式转台的航天运载器试验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885451B (zh) 一种新型抗干扰姿态控制电路解算系统
CN106895832B (zh) 一种陀螺组合的角速度信号模拟方法
CN214951384U (zh) 一种多捷联惯导切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