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2384B -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2384B
CN113932384B CN202111195072.2A CN202111195072A CN113932384B CN 113932384 B CN113932384 B CN 113932384B CN 202111195072 A CN202111195072 A CN 202111195072A CN 113932384 B CN113932384 B CN 113932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lamping
pairing
data
adjus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50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2384A (zh
Inventor
刘秀云
江春华
王金科
刘盟特
刘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n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n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n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nt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50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2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2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2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2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2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包括连接装置、卡接装置、分配装置、交互装置、调整装置和处理器,连接装置用于对卡接装置进行支撑,以实现对数据的接收或者传输;卡接装置用于对连接装置在需要控制时与连接装置卡拆卸卡接;分配装置用于对各个控制设备的通断进行控制;交互装置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交互,采集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并传输至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用于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不同控制设备的控制。本发明通通过把移动终端靠近交互装置的感应区域后,实现移动终端与交互装置的连接,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极大的方便使用者进行控制,在不用下载专门APP的情况下也能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有技术中,空调的线控器的外壳或者底壳不具备防潮功能、或者防潮功能差,当水汽进入到线控器内部时,会影响线控器的正常工作。线控器作为中央空调的一种重要控制方式,广泛应用在各种形式及场合下,具有操作可视、实时状态反馈、高档等优点。目前,大部分线控器都是采用按键加显示的操控形式,同时,当线控器处于待机模式时需有唤醒操作,具体来说,先操作一次按键使显示背光亮起,再次操作按键才能进行线控器控制,整个操作过程效率低下,同时影响用户体验。
如CN104833036B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主线控器冲突检测方法及主线控器,在空调的线控系统中,室内机通过连接线控器来控制室外机,线控器与室内机的连接方式分为三种,方式一:线控器与室内机板的连接方式为一控一方式,一台线控器仅与一台室内机连接,两者通过三极性线相连接。方式二:线控器与室内机板的连接方式为一控多方式,,一台线控器与两台室内机连接(例如一台线控器最多可连接台室内机的内机板),主内机(直接与线控器相连的室内机)通过根极性线与线控器相连接,而从内机通过根极性线与线控器相连接。方式三:线控器与室内机的连接方式为二控一方式,两台线控器与一台室内机相连接,两台线控器正常情况下为主从线控器(任一线控器都可以被设置为主线控器),通过线控器上的拨码设置,主从线控器均通过三根极性线与室内机相连接。若线控器与室内机的接线方式为方式三所述的二控一方式或多控一方式,需要通过拨码开关设置一台线控器为主线控器。若在拨码设置时错误地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线控器均设置为主线控器,则系统内主线控器多于一台,会在多个主线控器同时发送数据时引起数据紊乱和通讯故障。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需要大量布线、缺乏交互、无法实现多设备的控制、极易引起控制的絮乱和不可分离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线控器连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包括连接装置、卡接装置、分配装置、交互装置、调整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连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所述分配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控制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支撑,以实现对数据的接收或者传输;所述卡接装置用于对所述连接装置在需要控制时与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卡接;所述分配装置用于对各个控制设备的通断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个控制回路的控制;所述交互装置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交互,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并传输至所述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实现对不同控制设备的控制;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机构、控制单元和吸合机构,所述控制单元与外部的控制设备和所述吸合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吸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机构上并在所述卡接装置靠近时,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吸合;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底座和连接构件,所述连接底座的一侧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上,并对卡接在所述连接腔中的连接线进行防护;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对与各个所述连接底座设置的接触头连接的连接线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底座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孔,各个所述卡接孔内凹形成供所述卡接装置卡接的固定柱;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数据库、配对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对外部连接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所述配对机构用于数据库中的各个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所述控制设备的连接;其中,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各个所述控制设备的数据和信息;
所述配对机构包括控制面板、副屏和感应区域,所述副屏和所述感应区域分别把所述控制面板分成三个区域,所述三个区域包括控制区、配对区和感应区,所述控制区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控制输入;所述配对区用于对不同的控制设备与所述连接机构进行配对;所述感应区用于对外部的移动终端进行感应,以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配对区设置在所述副屏中,所述副屏用于对各个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配对,所述副屏中设有配对环,所述配对环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待配对指示悬浮图标,各个所述悬浮图标均分别对应一个外部控制设备,当需要对某一个控制设备进行配对时,拖动其进入所述配对环中,则实现对该控制设备的控制;
在所述副屏中设置一个区域,其中,所述区域的范围根据下式进行确定,存在:
Figure RE-771176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R为所述配对环的半径,(a,b)为所述配对环圆心的坐标;使用者向所述配对环的区域中拖动各个所述悬浮图标时,验证各个所述悬浮图标的实时位置,拖动时各个所述悬浮图标实时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829261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M*M为所述副屏中的面积;(x0,y0)为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xi,yi)为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均处于M*M的面积中;所述配对环与各个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满足:
Figure RE-281102DEST_PATH_IMAGE006
,则触发配对操作,以建立配对网络。
可选的,所述吸合机构包括第一感应件、容纳腔、若干个限位腔、若干个限位杆和接触座,所述容纳腔内凹形成供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吸合的若干个限位腔,各个限位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并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各个所述限位杆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腔中,并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限位卡接;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与所述卡接装置接触的端面上,当所述卡接装置接近时触发对所述卡接装置的锁定;所述接触座设置在各个所述容纳腔中,并在与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卡接时,对所述卡接装置上的数据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卡接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对所述调整装置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实现该数据的传输;所述卡接机构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进行可拆卸卡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底座、若干个限位凸起、防护罩、以及若干个接触头,各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接底座的一侧,且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相互平行;各个接触头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凸起上,并与所述吸合机构进行吸合时,与所述接触座进行接触;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底座远离所述限位凸起的一侧,并通过所述防护罩进行限位,以实现对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的,所述交互装置包括交互机构和存储单元,所述交互机构用于对移动终端的交互数据进行接收,并由交互的数据触发控制指令;所述存储单元对所述交互机构的交互数据进行存储;所述交互机构包括交互区域和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在所述交互区域中,当所述移动终端靠近所述交互区域,并被所述第二感应件所感应,则向着所述移动终端发出获取指令,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获取指令后,所述移动终端向着所述第二感应件发送控制数据,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可选的,所述交互装置还包括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用于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个位置或者多个不同设备的控制;其中,在使用调控机构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时,所述调整装置处于与所述连接装置脱离的状态;
所述调控机构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引导天线和定位构件,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引导天线的位置进行采集;所述引导天线用于对识别区域中不同的控制设备进行导引,并基于所述定位构件的定位数据进行匹配,并对相应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分配装置基于所述控制区中的数据执行分配操作;
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分配单元和反馈单元,所述分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库中存储的各个所述控制设备进行多设备分配,以实现任意控制一台或者多台套的控制设备;所述反馈单元用于对各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反馈,若出现与所要控制的状态不符合,则通过所述控制区中的触摸屏进行提示;若外部的控制设备的状态与所要控制的状态一致,则向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控制设备的控制。
另外,还提供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若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处于限位卡接的状态,通过卡接装置上的所述调整装置与各个所述控制设备进行配对,以建立控制链路;
若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处于未限位卡接的状态,则采集所述交互装置中的所述调控机构的数据,并基于所述调控机构不同的引导数据,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从所述交互装置或者所述调整装置中获取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对配对的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控制设备所指示的悬浮图标与所述配对环的识别区域进行拖拽,使各个控制设备与所述调整装置之间建立配对网络;当建立配对网络的关系后,基于所述分配装置或者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中提交的控制需求进行控制;当接收到控制需求后,通过关联所述控制需求相关的配对网络、以及配对网络所对应的地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配对网络所采用的配对介质包括蓝牙、超宽带、ZigBee和Wi-Fi。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将调整装置与控制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当蓝牙配对成功后,监测调整装置是否有操作;当调整装置没有操作且处于开机状态,则将调整装置一直保持节能模式连接,即控制调整装置的配对介质保持扫描状态,每隔第一预定时间发送一次控制数据包,控制监测配对介质的状态和调整装置在低功耗的状态下运行。
可选的,
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当监测到调整装置的位置未被移动,且与被控制设备连接链路被断开,则将卡接装置和调整装置进行休眠;
当调整装置处于休眠模式下且配对介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调整装置存在移动或者接收到新的控制数据,则启动对所述调整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的唤醒,并切换到工作模式中,并依据所述控制数据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把所述移动终端靠近所述交互装置的感应区域后,实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交互装置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极大的方便使用者进行控制,在不用下载专门APP的情况下也能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2.通过采用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的相互配合,以丰富本发明的应用的场景;
3. 通过采用多个悬浮图标朝向所述配对环中进行拖动,则触发多个控制设备之间的配对,以建立起各个控制设备的控制数据的传输链路,通过建立的传输链路即可对各个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极大地减轻配对引起的操作复杂和劳动强度高的缺陷,使得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
4.通过采用所述限位杆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进行往复运行,使得所述限位杆能够作用于所述卡接装置上,以实现所述连接底座对所述卡接装置可靠锁定;
5.通过所述感应端和所述检测端之间设置为磁吸引的方式,以实现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底座进行吸合时,能够提供强力的吸引力;
6.通过所述引导天线用于对识别区域中不同的控制设备进行导引,并基于所述定位构件的定位数据进行匹配,并实施对相应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所述调整装置与所述移动终端交互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调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引导天线与所述指引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导引天线与所述指引构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8为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副屏;2-感应区;3-控制区;4-悬浮图标;5-配对环;6-引导天线;7-卡接底座;8-检测端;9-感应端;10-控制设备;11-限位腔;12-容纳腔;13-连接构件;14-吸合机构;15-接触座;16-限位凸起;17-接触头;18-移动终端;19-防护罩;20-隐藏腔;21-数据采集单元;22-第一感应件;23-状态指示灯;24-位置标号;25-指引构件;26-筋板;27-复位弹簧;28-立板;29-卡接头;30-限位杆;31-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根据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包括连接装置、卡接装置、分配装置、交互装置、调整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连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所述分配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控制连接,并基于所述处理器的集中控制下对所述连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所述分配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进行精准的控制;
另外,在使用时,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相互卡接使其固定在墙壁上或者其他的位置进行放置;所述卡接装置也可与所述连接装置进行分离,形成分离的两个装置,并通过卡接装置中的所述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上,使用者需要进行控制时,则通过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上的所述调整装置进行配对或者控制,使得整个系统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控制;另外,在分离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所述调整装置进行控制,使得能实现在分离的状态下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的相互配合,使得跟现有技术的线控器一致,以丰富本发明的应用的场景;
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交互装置进行数据的传输,亦或是,通过把所述移动终端靠近所述交互装置的感应区域后,实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交互装置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的方便使用者进行控制,在不用下载专门APP的情况下也能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交互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中,所述交互装置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交互的感应区域;
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支撑,以实现对数据的接收或者传输;所述卡接装置用于对所述连接装置在需要控制时与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卡接;所述分配装置用于对各个控制设备的通断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个控制回路的控制;所述交互装置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交互,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并传输至所述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实现对不同控制设备的控制;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机构、控制单元和吸合机构,所述控制单元与外部的控制设备和所述吸合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吸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机构上并在所述卡接装置靠近时,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吸合;
可选的,所述吸合机构包括感应件、容纳腔、若干个限位腔、若干个限位杆和接触座,所述容纳腔内凹形成供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吸合的若干个限位腔,各个限位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并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各个所述限位杆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腔中,并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限位卡接;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与所述卡接装置接触的端面上,当所述卡接装置接近时触发对所述卡接装置的锁定;所述接触座设置在各个所述容纳腔中,并在与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卡接时,对所述卡接装置上的数据进行传输;
所述吸合机构还包括卡接腔、复位弹簧和筋板,所述卡接腔设置在所述限位腔的内壁且其孔腔的方向与所述限位腔的朝向垂直;所述复位弹簧嵌套在个所述限位杆上,所述复位杆的杆体设有立板,使得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筋板一侧端面抵靠,另一端与所述立板的一侧端面接触;所述筋板固定在所述卡接腔的内壁,且所述筋板的板体上设有供所述限位杆活动的动作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卡接装置接触的位置设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呈倒三角的结构,且初始状态下设置在所述限位腔中;另外,所述限位杆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进行往复运行,使得所述限位杆能够作用于所述卡接装置上,以实现所述连接底座对所述卡接装置可靠锁定;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并在所述调整装置需要进行配对时候,建立起配对网络,使得所述调整装置在发出控制指令时,所述控制单元能够通接收所述调整装置的控制指令,则所述控制单元就会触发对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另外,若存在若干个控制设备,则需要配备对应个数的所述控制单元,且各个所述控制单元均对应设置有标号;在组建的所述配对网络中,也收集各个控制设备所对应的所述控制单元的标号,使得在控制指令下发的过程中能触发对所述控制设备的精准控制;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底座和连接构件,所述连接底座上设有连接腔,各个所述连接腔用于对所述连接底座内的连接线进行存储;所述连接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上,并对卡接在所述连接腔中的连接线进行防护;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对与各个所述连接底座内的连接线进行连接;
另外,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微控制器和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微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发射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调整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优选的采用近距离通信的方式;对于所述近距离通信的方式包括但是不局限于以下列举的几种:蓝牙、超宽带、ZigBee和Wi-Fi等;特别的,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进行限位卡接时,所述卡接装置上所接收的数据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传输,以触发对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数据库、配对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对外部连接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所述配对机构用于对数据库中的各个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其中,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各个所述控制设备的数据和信息;
所述配对机构包括控制面板和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的前端面,所述感应区域包括控制区、配对区和感应区,所述控制区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控制输入;所述配对区用于对不同的控制设备与所述连接机构进行配对;所述感应区用于对外部的移动终端进行感应,以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配对区设有副屏,所述副屏用于对各个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配对,所述副屏中设有配对环,所述配对环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待配对指示悬浮图标,各个所述悬浮图标均分别对应一个外部控制设备,当需要对某一个控制设备进行配对时,拖动其进入所述配对环中,则实现对该控制设备的交互控制;建立配对后,可以通过控制区和所述感应区上所选定的数据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所述副屏也为一块可触摸屏;
在所述副屏中设置一个区域,其中,所述区域的范围根据下式进行确定,存在:
Figure RE-879574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R为所述配对环的半径,其值的大小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设定;(a,b)为所述配对环圆心的坐标;使用者向所述配对环的区域中拖动各个所述悬浮图标时,验证各个所述悬浮图标的实时位置,拖动时各个所述悬浮图标实时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894279DEST_PATH_IMAGE010
其中,M*M为所述副屏中的面积;(x0,y0)为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xi,yi)为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均处于M*M的面积中;对于使用者的指尖在所述副屏上进行拖动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可以根据所述使用者在所述副屏上进行拖动时产生的电压的变化,则可以利用人体电流感应现象,在手指和副屏之间形成一个电容,手指触摸时吸走一个微小电流,该电流会导致副屏上若干个电极发生电流流动,副屏的控制器通过计算这几个电流的比例就能算出指尖与副屏的接触点的坐标;另外,在上述对接触点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A/D转换,以使得所述接触点的位置能够被准确的确定出来;上述的触摸屏和所述副屏优选的采用电容式触摸屏;对于其他的触摸屏,如:电阻式触摸屏、红外线触摸屏、表面声波触摸屏,则通过与电容式触摸屏类似的方式对所述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进行确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同时,对于A/D转换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查询相关的技术上手册获知该技术,因而在本实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配对环与各个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之间的关系满足:
Figure RE-920004DEST_PATH_IMAGE006
,则触发配对操作,以建立配对网络;当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处于所述配对环所限定的范围内,则此时,就会触发与所述悬浮图标相对应的控制设备的配对;若同时存在对多个悬浮图标进行拖动,则则触发多个控制设备之间的配对,以建立起各个控制设备的控制数据的传输链路,通过建立的传输链路即可对各个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极大地减轻配对引起的操作复杂和劳动强度高的缺陷,使得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构件和感应构件,所述感应构件用于对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卡接装置的卡接状态进行感应,当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底座处于分离的状态时,所述感应构件并未感应到两者处于靠近或者吸合的状态,则所述控制构件就会被启用;若所述卡接装置处于与所述连接底座吸合的状态,则所述感应构件接收到两者之间处于吸合的状态,此时,控制构件就会被屏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构件包括感应端和检测端,所述感应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上,所述检测端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上,且在所述感应端和所述检测端靠近或者吸合时,两者处于相互感应的状态,则所述控制构件就会被屏蔽;另外,所述感应端和所述检测端之间设置为磁吸引的方式,以实现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底座进行吸合时,能够提供强力的吸引力;
所述控制构件用于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无线传输,使得所述控制构件处于启用状态下(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处于分离的状态),所述卡接装置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控制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传输,使得所述卡接装置在分离的状态下能对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卡接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对所述调整装置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实现该数据的传输;所述卡接机构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进行可拆卸卡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底座、若干个限位凸起、防护罩、以及若干个接触头,各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接底座的一侧,且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相互平行;各个接触头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凸起上,并与所述吸合机构进行吸合时,与所述接触座进行接触;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底座远离所述限位凸起的一侧,并通过所述防护罩进行限位,以实现对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各个所述限位凸起均朝向同一侧伸出且各个限位凸起之间相互平行;另外,在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底座进行卡接时,所述连接底座上的所述限位腔与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相互嵌套,以实现所述卡接底座与所述连接底座进行卡接;同时,设置所述限位腔中的各个限位杆对所述限位凸起进行限位,其中,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限位杆端部的卡接头的形状相匹配,均呈倒三角的斜坡结构,与所述限位杆的卡接头卡接时相互限位;同时,所述卡接槽呈倒三角结构使得在插拔更加顺畅也兼顾对所述卡接底座的稳定卡接,使得各个所述限位杆对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缩紧;
另外,设置在限位杆端部的倒三角突起物从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的上下两侧对各个所述限位凸起进行夹持,所产生的线接触结构增强了在各个所述限位凸起上的卡接性能,使之不容易产生滑动和扭动,从而克服各个所述限位凸起在卡接时,由于所述限位杆的端部与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的上下两侧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缺乏固定力或固定力较小,容易产生滑动和扭动,有可能从各个所述限位凸起脱扣引起卡接不稳定的缺点;如图8虚线所示;
可选的,所述交互装置包括交互机构和存储单元,所述交互机构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数据进行接收,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触发控制指令;所述存储单元对所述交互机构的交互数据进行存储;所述交互机构包括交互区域和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在所述交互区域中,当所述移动终端靠近所述交互区域,并被所述第二感应件所感应,则向着所述移动终端发出获取指令,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获取指令后,所述移动终端向着所述第二感应件发送控制数据,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可选的,所述分配装置基于所述控制区中的数据执行分配操作;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分配单元和反馈单元,所述分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库中存储的各个所述控制设备进行多设备分配,以实现任意控制一台或者多台套的控制设备;所述反馈单元用于对各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反馈,若出现与所要控制的状态不符合,则通过所述控制区中的触摸屏进行提示;若外部的控制设备的状态与所要控制的状态一致,则向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控制设备的控制;其中,所述控制区中的数据为使用者手动输入或者选择的数据;在所述控制区中,提供所有可能的控制方式,其中,所述控制方式在构建或搭建控制网络完成后,预置/生成在数据库中存储的固有菜单;所述固有菜单包括但是不局限于以下的举例:
打开/关闭所有房间的空调/灯/窗帘等;
打开主卧的空调、关闭客卧的窗帘、打开客厅的灯;
打开主卧的灯、打开客卧的窗帘、关闭客厅的灯;
……
打开主卧的空调/空调、关闭客厅的灯;
当需要进行反馈时,除了可以在所述控制区中的触摸屏进行反馈外,也可以通过已经绑定的移动终端进行消息的发送,以反馈当前的状态;
所述交互装置还包括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用于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个位置或者多个不同设备的控制;其中,在使用调控机构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时,所述调整装置或者所述卡接装置处于与所述连接装置脱离的状态;所述调控机构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引导天线和定位构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引导天线的位置进行采集;所述引导天线用于对识别区域中不同的控制设备进行导引,并基于所述定位构件的定位数据进行匹配,并实施对相应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定位构件配合各个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使用,使得各个位置的控制设备的定位数据均能传输至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中,优选的,所述定位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配合使用;
所述调控机构还包括隐藏腔,所述隐藏腔用于容纳所述导引天线,且在导引天线处于未伸出的状态下,隐藏在所述隐藏腔中;所述隐藏腔与所述导引天线适配;且所述导引天线的一端与所述隐藏腔的底壁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隐藏腔的槽向伸出;在本实例中,所述隐藏腔开设在所述卡接底座上;
所述引导天线的杆体设置有若干个位置标号和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用于对该长度的位置的可用性进行显示,如:当允许控制时显示绿灯,不允许控制时显示红灯;各个所述位置标号对各个引导天线的伸出长度进行标记,以显示当前的伸出位置;各个所述位置标号和所述状态指示灯均对应设置在所述引导天线的每节伸出杆上;另外,所述引导天线的一侧外周设有指引构件,所述指引构件用于对伸出位置进行指示,当牵拉所述导引天线并通过所述导引构件与位置标号进行对准后,则可以验证该伸出长度的可用性;所述指引构件包括支撑部和导引部,所述支撑部一侧与所述导引部连接,并对其进行支撑,所述导引部呈圆弧形并嵌套在所述导引天线的一侧外周,以实现对所述位置标号的指示;另外,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卡接底座的外壁连接;
当所述调控机构未处于初始状态且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则所述控制设备的启动或者关闭,均由所述调控机构进行控制,所述调控机构的控制方式包括:通过采集单元和所述定位构件对各个识别区域中的各个控制设备的识别码或者标号进行采集,并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同时,所述引导天线设置为可伸缩式,在进行调控时,使用者手动拉动所述引导天线使得引导天线在不同的伸出长度,并对该长度上对应的识别区域中的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调控机构还包括激活控制单元,所述激活控制单元对所述引导天线不同的伸出长度进行激活;当牵拉出设定的长度且通过所述指引构件对准设定的标号后,则所述激活控制单元就会对该长度的状态指示灯进行显示,并根据映射关系的数据显示出当前的所述控制设备的可用性;
若为红灯则对应位置的控制设备不可用的状态;
若为绿灯则对应位置的控制设备为可用状态,则此时通过控制区和所述感应区上所选定的数据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当通过调控机构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操作完成后,则把所述引导天线拨回初始状态,其中,所述引导天线的初始状态为缩回所述隐藏腔中;
所述指引构件朝向所述位置标号的一侧设有采集探头,所述采集探头用于对所述位置标号进行识别,以识别出设定位置的标号,其中,所述采集探头的识别数据与存储在数据库中对应位置的控制设备对应,从而,确定该位置标号对应的控制设备的可用性或者触发对该位置标号的控制设备的控制。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包含前述任一一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根据图1-图8,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包括:若连接装置与所述调整装置处于限位卡接的状态(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并未分离的状态),通过所述调整装置与各个所述控制设备进行配对,以建立控制链路;若处于分离控制的状态,则采集所述交互装置中的所述调控机构的数据,并基于所述调控机构不同的引导数据,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从所述交互装置或者所述调整装置中获取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对配对的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控制设备所指示的悬浮图标与所述配对环的识别区域进行拖拽,使各个控制设备与所述调整装置之间建立配对网络;当建立配对网络的关系后,基于所述分配装置或者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中提交的控制需求进行控制;当接收到控制需求后,通过关联所述控制需求相关的配对网络、以及配对网络所对应的地址进行控制;其中,所述配对网络所采用的配对介质包括蓝牙、超宽带、ZigBee和Wi-Fi;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将调整装置与控制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当蓝牙配对成功后,监测调整装置是否有操作;当调整装置没有操作且处于开机状态,则将调整装置一直保持节能模式连接,即控制调整装置的配对介质保持扫描状态,每隔第一预定时间发送一次控制数据包,控制监测配对介质的状态和调整装置在低功耗的状态下运行
可选的,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当监测到调整装置的位置未被移动,且与被控制设备连接链路被断开,则将卡接装置和调整装置进行休眠;
当调整装置处于休眠模式下且配对介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调整装置存在移动或者接收到新的控制数据,则启动对所述调整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的唤醒,并切换到工作模式中,并依据所述控制数据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卡接装置、分配装置、交互装置、调整装置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连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所述分配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控制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支撑,以实现对数据的接收或者传输;所述卡接装置用于对所述连接装置在需要控制时与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卡接;所述分配装置用于对各个控制设备的通断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个控制回路的控制;所述交互装置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交互,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并传输至所述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实现对不同控制设备的控制;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机构、控制单元和吸合机构,所述控制单元与外部的控制设备和所述吸合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吸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机构上并在所述卡接装置靠近时,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吸合;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底座和连接构件,所述连接底座上设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用于对所述连接底座内的连接线进行存储;所述连接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上,并对卡接在所述连接腔中的连接线进行防护;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对与各个所述连接底座内的连接线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底座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孔,各个所述卡接孔内凹形成供所述卡接装置卡接的固定柱;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数据库、配对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对外部连接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所述配对机构用于对数据库中的各个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其中,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各个所述控制设备的数据和信息;
所述配对机构包括控制面板和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的前端面,所述感应区域包括控制区、配对区和感应区,所述控制区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控制输入;所述配对区用于对不同的控制设备与所述连接机构进行配对;所述感应区用于对外部的移动终端进行感应,以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配对区设有副屏,所述副屏用于对各个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配对,所述副屏中设有配对环,所述配对环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待配对指示悬浮图标,各个所述悬浮图标均分别对应一个外部控制设备,当需要对某一个控制设备进行配对时,拖动其进入所述配对环中,则实现对该控制设备的控制;
在所述副屏中设置一个区域,其中,所述区域的范围根据下式进行确定,存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为所述配对环的半径,(a,b)为所述配对环圆心的坐标;使用者向所述配对环的区域中拖动各个所述悬浮图标时,验证各个所述悬浮图标的实时位置,拖动时各个所述悬浮图标实时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562858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M*M为所述副屏中的面积;(x0,y0)为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xi,yi)为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所述悬浮图标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均处于M*M的面积中;所述配对环与各个所述悬浮图标的最终位置满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则触发配对操作,以建立配对网络;
所述吸合机构包括第一感应件、容纳腔、若干个限位腔、若干个限位杆和接触座,所述容纳腔内凹形成供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吸合的若干个限位腔,各个限位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并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各个所述限位杆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腔中,并对所述卡接装置进行限位卡接;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与所述卡接装置接触的端面上,当所述卡接装置接近时触发对所述卡接装置的锁定;所述接触座设置在各个所述容纳腔中,并在与所述卡接装置进行卡接时,对所述卡接装置上的数据进行传输;
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装置上,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卡接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对所述调整装置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实现该数据的传输;所述卡接机构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进行可拆卸卡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接底座、若干个限位凸起、防护罩、以及若干个接触头,各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接底座的一侧,且各个所述限位凸起相互平行;各个接触头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凸起上,并与所述吸合机构进行吸合时,与所述接触座进行接触;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卡接底座远离所述限位凸起的一侧,并通过所述防护罩进行限位,以实现对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交互装置包括交互机构和存储单元,所述交互机构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数据进行接收,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触发控制指令;所述存储单元对所述交互机构的交互数据进行存储;所述交互机构包括交互区域和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在所述交互区域中,当所述移动终端靠近所述感应区域并被所述第二感应件所感应时,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出获取指令,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获取指令后,所述移动终端向着所述第二感应件发送控制数据,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所述交互装置还包括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用于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多个位置或者多个不同设备的控制;其中,在使用调控机构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时,所述调整装置处于与所述连接装置脱离的状态;
所述调控机构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引导天线和定位构件,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引导天线的位置进行采集;所述引导天线用于对识别区域中不同的控制设备进行导引,并基于所述定位构件的定位数据进行匹配,并对相应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分配装置基于所述控制区中的数据执行分配操作;
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分配单元和反馈单元,所述分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库中存储的各个所述控制设备进行多设备分配,以实现任意控制一台或者多台套的控制设备;所述反馈单元用于对各个所述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反馈,若出现与所要控制的状态不符合,则通过所述控制区中的触摸屏进行提示;若外部的控制设备的状态与所要控制的状态一致,则向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控制设备的控制。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若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处于限位卡接的状态,通过所述调整装置与各个所述控制设备进行配对,以建立控制链路;
若连接装置与所述卡接装置处于未限位卡接的状态,则采集所述交互装置中的所述调控机构的数据,并基于所述调控机构不同的引导数据,对不同位置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从所述交互装置或者所述调整装置中获取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对配对的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控制设备所指示的悬浮图标与所述配对环的识别区域进行拖拽,使各个控制设备与所述调整装置之间建立配对网络;当建立配对网络的关系后,基于所述分配装置或者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中提交的控制需求进行控制;当接收到控制需求后,通过关联所述控制需求相关的配对网络、以及配对网络所对应的地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配对网络所采用的配对介质包括蓝牙、超宽带、ZigBee和Wi-F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将调整装置与控制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当蓝牙配对成功后,监测调整装置是否有操作;当调整装置没有操作且处于开机状态,则将调整装置一直保持节能模式连接,即控制调整装置的配对介质保持扫描状态,每隔第一预定时间发送一次控制数据包,控制监测配对介质的状态和调整装置在低功耗的状态下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当监测到调整装置的位置未被移动,且与被控制设备连接链路被断开,则将卡接装置和调整装置进行休眠;
当调整装置处于休眠模式下且配对介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调整装置存在移动或者接收到新的控制数据,则启动对所述调整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的唤醒,并切换到工作模式中,并依据所述控制数据对外部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CN202111195072.2A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Active CN113932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5072.2A CN113932384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5072.2A CN113932384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2384A CN113932384A (zh) 2022-01-14
CN113932384B true CN113932384B (zh) 2022-05-17

Family

ID=7927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5072.2A Active CN113932384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238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6835A (ja) * 2013-04-25 2014-11-17 株式会社東芝 家電制御システム
CN107166687A (zh) * 2017-07-10 2017-09-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组件及空调器组件
CN108844184A (zh) * 2018-03-20 2018-11-2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器
CN108931033A (zh) * 2018-08-01 2018-12-0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线控器
CN109946989A (zh) * 2019-04-19 2019-06-28 北京远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10428812U (zh) * 2019-09-18 2020-04-28 珠海进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wifi放大功能的线控器
CN210466704U (zh) * 2019-08-12 2020-05-05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办公桌wifi控制盒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6835A (ja) * 2013-04-25 2014-11-17 株式会社東芝 家電制御システム
CN107166687A (zh) * 2017-07-10 2017-09-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组件及空调器组件
CN108844184A (zh) * 2018-03-20 2018-11-2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器
CN108931033A (zh) * 2018-08-01 2018-12-0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线控器
CN109946989A (zh) * 2019-04-19 2019-06-28 北京远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10466704U (zh) * 2019-08-12 2020-05-05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办公桌wifi控制盒
CN210428812U (zh) * 2019-09-18 2020-04-28 珠海进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wifi放大功能的线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2384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8286A (zh) 根据位置类型发送无线电力的装置和发送无线电力的方法
US10924296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installation-location-ascertainment support system, installation-location-setting support system, installation-location-ascertainment support method, installation-location-setting support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615000B (zh) 智能家用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843820B1 (ko) 스마트 멀티탭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멀티탭 시스템
CN111413904B (zh) 一种显示场景的切换方法、智能显示屏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15355B (zh) 一种电器控制设备及方法
KR20130033607A (ko) 가정 내 소비전력 관리 시스템
CN104252225A (zh) 体感控制医疗设备及医疗设备体感控制方法
CN109870984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多家电控制方法
US11829596B2 (en) Electronic tracking device and charging apparatus
CN113932384B (zh) 一种可分离免布线的线控器连接系统及连接方法
CN206224269U (zh) 浴室控制系统、中控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及湿度调节系统
KR102227427B1 (ko) 청소 로봇, 홈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728483A (zh) 场景控制方法、锁定方法、用户设备及沙发控制系统
JP5951362B2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15809175U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108667764A (zh) 电子装置及通信协议切换方法
CN214620000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5075307A (ja)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5299841U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空调集中控制系统
JP2009044826A (ja) 電源供給装置
CN108279808A (zh) 一种电器的信息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器
CN107450330A (zh) 一种智能家电管理系统
CN107590979A (zh) 一种遥控器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KR20140046153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