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9190A - 净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净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9190A
CN113929190A CN202010605172.7A CN202010605172A CN113929190A CN 113929190 A CN113929190 A CN 113929190A CN 202010605172 A CN202010605172 A CN 202010605172A CN 113929190 A CN113929190 A CN 113929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ode
treatment chamber
chamb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51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鹤
刘梦薇
孙天厚
孟繁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51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9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9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9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electrodialysis
    • C02F1/469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deion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净化组件,包括:处理腔组,处理腔组内形成多个第一处理室和多个第二处理室,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形成一组膜堆,且每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小于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其中,处理腔组内形成多组膜堆,流体由处理腔组的一侧流入,流经多组膜堆后,由处理腔组的另一侧流出,设于进水侧的一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与设于出水侧的一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进水侧的第一处理室与出水侧的膜堆相连通,从而在对水进行净化时,经过处理后的淡水可流向下一膜堆,下一膜堆处理后的淡水可继续向下流动,从而可进行多次净化,以提高脱盐率。

Description

净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化组件。
背景技术
家用净水器一般采用活性炭或是外置过滤器来实现水中杂质的去除,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活性炭和过滤器均属于耗材类,用户常常由于需要更换耗材而不得不额外支出,影响产品的使用,现有技术中,有的净水设备采用电渗析技术实现净化,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废水的浓度较大,会发生水路结垢,设备极易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净化组件,包括:处理腔组,处理腔组内形成多个第一处理室和多个第二处理室,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形成一组膜堆,且每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小于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其中,处理腔组内形成多组膜堆,流体由处理腔组的一侧流入,流经多组膜堆后,由处理腔组的另一侧流出,设于进水侧的一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与设于出水侧的一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出的净水结构,包括内形成有多组膜堆的处理腔组,处理腔组内可形成用于容纳水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通过限定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形成一组膜堆,且膜堆中第一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小于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即第一处理室内的离子浓度较低,其内所含的流体为淡水,在形成多组膜堆时,可将进水侧的第一处理室内的水与位置在后的膜堆相连通,从而将经过初步净化的水导向后一膜堆,以继续对水实现净化,可以理解,离子浓度较低的流体即为对水进行净化后形成的淡水。
需要特别说明的,流体在处理腔组流动时,必然存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理解,进水口所在的一侧即为进水侧,出水口所在的一侧即为出水侧,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数量为多个,膜堆的组数也为多个,通过将第一处理室与后一膜堆相连通,形成串联水路,从而在对水进行净化时,经过第一次处理后的淡水可流向下一膜堆,从而进行二次净化,当然如果增加膜堆的串联数量,可增加净化级数,以实现多级净化,即可通过一个处理腔组达到多次脱盐的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可作为倒极电渗析膜堆的主要处理模块,其内部的流体的离子能够在电场作用下相互渗透,第一处理室内存储淡水时,第二处理室内存储浓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极性相异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于处理腔组的两侧;处理腔组包括多个离子交换膜,多个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极性不同的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般的,两个电极分别为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且两个电极分别设于处理腔组的两侧,可在通电时形成笼罩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在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内可形成离子浓度不同的流体,从而实现对水的净化,通过限定处理腔组包括多个可形成间隔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离子交换膜,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作用下可对离子交换膜生成电场以在每个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透过离子,例如选择性透过阴离子,或是选择性透过阳离子,在多个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更利于对流入净水结构的水予以电渗析净化以及对电极电压发生转变时的倒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子交换膜的数量为多个,任意两个相邻的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性相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离子交换膜,并限定相邻的两个离子交换膜的离子型相异,即与阳离子交换膜相邻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相邻的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以便于在电极组的作用下对每个处理室,例如第一处理室或第二处理室实现离子的选择性移动,以实现浓淡水的分离净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子交换膜的数量为五个,五个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四个处理腔中相间隔的两个形成第一处理室,另两个形成第二处理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五个离子交换膜,可在其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通过将四个处理腔中间隔设置的两个分别形成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有效利用每个离子交换膜两侧流体中离子的离子性,简言之,在电极的作用下,五个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性依次为阴-阳-阴-阳-阴,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阴-阳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一处理室,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阳-阴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二处理室,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换膜的设置,在有限的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形成多个处理室,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特别地,在设置固定流路的基础上,每个离子交换膜均可选择性透过离子,以实现倒极的正常作用,提高膜堆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离子交换膜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其中,靠近第一电极的处理腔为第一处理室,靠近第二电极的处理腔为第二处理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每个离子交换膜均存在置于电场内的部分,可驱动置于电场内的流体中离子的移动,从而实现在不同腔室内的离子浓度的变化。
当然,可以理解,相邻的两个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中的重合区域越多,对流体的净化效果越高。
此外,需要限定的是第一处理室靠近第一电极设置,第二处理室靠近第二电极设置,一般的,膜堆的组数都是整数,从而便于实现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间隔设置,此外,通过将第一处理室靠近第一电极设置,以便于后续对浓水室和淡水室的划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进水管路,分别与设于靠近第一电极的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靠近第一电极设置且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的进水管路,可在二者的作用下,对通过进水管路流入的流体进行初步净化,即在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之间控制流体中的离子的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进水阀,设于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的部分进水管路上,第一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第二进水阀,设于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的部分进水管路上,第二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可对流入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比例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一进水阀控制流入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第二进水阀控制流入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以控制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靠近第一电极且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即为在设置好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时,其设置位置靠近于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其中,第一阀口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二阀口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三阀口通过三通管路分别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口、以及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阀口与浓水出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四通阀包括四个阀口,具体地,四个阀口分别为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一阀口,与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的第二阀口,与三通管路相连的第三阀口以及与浓水出口相连通的第四阀口,具体地,第三阀口可选择性的与第一阀口或第二阀口相连,以使得经过第三阀口流出的流体的离子浓度较低,即进行初步净化后的流体,再通过三通管路流向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或第二处理室,以为二次净化提供水源,而经第四阀口流出的流体由于其离子浓度较高,故而直接排向浓水出口进行废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通管路具体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三阀口相连通;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路和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路和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三通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其中,第一管路与第三阀口相连,用于接收第一阀口或第二阀口流出的流体,而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在与第一管路连通的基础上,分别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从而可接收进行初步净化后的流体,并通过上述两个处理室对其进行二次净化,以实现多次脱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进水阀,设于第二管路上,第三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第四进水阀,设于第三管路上,第四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可对流入靠近第二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比例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三进水阀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第四进水阀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以控制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与四通阀、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电连接,其中,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的阀口开度,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相连,或控制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相连,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四通阀以及四个进水阀电连接的控制器,可实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具体地,控制器与四通阀相连通,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控制与第一阀口相连通的是第三阀口还是第四阀口,即经第一阀口流出的是浓水时,则将其与第四阀口连通,向外直接排出,若经第一阀口流出的是淡水时,则可将其与第三阀口连通,从而将进行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淡水继续导向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以实现二次净化,当然,在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相连通时,若第一阀口流出的是淡水,则可将其导入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此时通过将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可使得第二阀口中流出的浓水由第四阀口直接向外排出。
此外,控制器还分别与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三进水阀以及第四进水阀电连接,从而可控制四个阀体的阀口开度,以便于对初步净化和二次净化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水压进行控制,利于设备整体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路切换装置,水路切换装置上设有两个分别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口,以及两个分别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的出口,其中,水路切换装置上还设有向外导出浓水的出水口,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中的一个能够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水路切换装置,并设置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的两个进口,也设置与靠近第二电极和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的两个出口,以使经过初步净化后的淡水和浓水均可以进入水路切换装置,并通过水路切换装置控制淡水流向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从而实现二次净化。
其中,需要说明的,由于整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倒极的情况,使得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浓度发生变化,故而生成淡水的处理室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水路切换装置上,通过设置浓水出口,可将所有处理室中浓度较高的处理室与浓水出口相连通,从而实现浓水的集中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倒极出水管,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二倒极出水管,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分别由第一倒极出水管和第二倒极出水管中排出的流体的离子浓度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分别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的第一倒极出水管和第二倒极出水管,通过两个管路可向外排出经过二次净化后的淡水和浓水,可以理解,通过二次净化后形成的淡水更适宜用户饮用或使用,同时也减少对单组处理室,即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处理压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辅进水管路,辅进水管路的一端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相连通,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辅进水管路可将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小的一个,和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从而可将进行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淡水导入下一工序,在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作用下实现二次净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浓水出管,与靠近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以及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相连通;淡水出管,与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浓水出管和淡水出管,可将初步净化和二次净化产生的浓水,即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向外排出,以实现浓水的集中处理,此外,通过设置淡水出管,可将经过二次净化后产生的淡水,即靠近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内的流体向外排出,以便于用户的引用或使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电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标记与结构的对应关系如下:
10膜堆,100第一处理室,200第二处理室,302第一电极,304第二电极,40离子交换膜,402进水管路,404第一进水阀,406第二进水阀,408四通阀,a第一阀口,b第二阀口,c第三阀口,d第四阀口,410三通管路,4102第一管路,4104第二管路,4106第三管路,412第三进水阀,414第四进水阀,416水路切换装置,418第一倒极出水管,420第二倒极出水管,422辅进水管路,424浓水出管,426淡水出管,5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结构,包括内含两组膜堆10的处理腔组,具体地,两组膜堆10由五个离子交换膜40构成,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由左至右分别为阴-阳-阴-阳-阴,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阴-阳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一处理室100,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阳-阴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二处理室200,此时通过进水管路402向靠近阳极电极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排水时,在离子交换膜40的作用下,可不断的改变两个腔室内水的离子浓度,使得第一处理室100内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第二处理室200内的离子浓度逐渐升高,当然,对于右侧两个腔室而言由于每个腔室左右两侧的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与左侧两个腔室的分布相同,故而第一处理室100为淡水室,第二处理室200为浓水室,由左到右依次为淡水室、浓水室、淡水室、浓水室。
其中,通过进水管路402流入左侧两个腔室的流量分别通过第一进水阀404和第二进水阀406实现控制,从而便于控制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在通过左侧两个腔室对进水管路402流入的原水进行初步净化后,再通过四通阀408将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淡水,通过第一阀口a和第三阀口c的连通,排向右侧的两个腔室,以进行二次净化,而对于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浓水,则通过将第二阀口b和第四阀口d的连通,直接向外排出。
对于二次净化,进一步地,由左侧第一处理室100排出的淡水通过三通管路410分别流入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具体地,左侧第一处理室100排出的淡水通过第一管路4102和第二管路4104流向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而左侧第二处理室200排出的浓水通过第一管路4102和第三管路4106直接向外排出,左侧第一处理室100排出的淡水通过第一管路4102后通过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可分别控制流入右侧的两个腔室的流量,从而第三进水阀412可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304的第一处理室100的进水流量,即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的进水流量,第四进水阀414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304的第二处理室200的进水流量,即右侧的第二处理室200的进水流量,以控制在进行二次净化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还设有分别设于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两侧的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其中,第一电极302为阳极,第二电极304为阴极。
此外,如图6所示,为便于净水结构的控制,还设有与第一进水阀404、第二进水阀406、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电连接的控制器500,同时也将控制器500与四通阀408电连接,从而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通过调整第一进水阀404和第二进水阀406的阀口开度,以调整左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的净化流量以及对应的水压,同样地,可通过调整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的阀口开度,以调整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的净化流量以及对应的水压。
当然为了便于收集经过二次净化后的淡水,还设置分别与靠近第二电极304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相连通的第一倒极出水管418和第二倒极出水管420,通过两个管路可向外排出经过二次净化后的淡水和浓水。
其中,第一倒极出水管418向外导出经过二次净化的淡水。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结构,包括内含两组膜堆10的处理腔组,即处理腔组包括五个离子交换膜40以及通过五个离子交换膜40形成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此外,还设有分别设于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两侧的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其中,第一电极302为阴极,第二电极304为阳极,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由阳极电极至阴极电极分别为阴-阳-阴-阳-阴,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阴-阳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一处理室100,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阳-阴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二处理室200,此时通过进水管路402向靠近阳极电极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排水时,在离子交换膜40的作用下,可不断的改变两个腔室内水的离子浓度,使得第二处理室200内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第一处理室100内的离子浓度逐渐升高,当然,对于右侧两个腔室而言由于每个腔室左右两侧的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与左侧两个腔室的分布相同,故而第一处理室100为浓水室,第二处理室200为淡水室,由左到右依次为浓水室、淡水室、浓水室、淡水室。
其中,通过进水管路402流入左侧两个腔室的流量分别通过第一进水阀404和第二进水阀406实现控制,从而便于控制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在通过左侧两个腔室对进水管路402流入的原水进行初步净化后,再通过四通阀408将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淡水,通过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的连通,排向右侧的两个腔室,以进行二次净化,而对于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浓水,则通过将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的连通,直接向外排出。
对于二次净化,进一步地,由左侧的第二处理室200排出的淡水通过三通管路410分别流入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具体地,左侧的第二处理室200排出的淡水通过第一管路4102和第二管路4104流向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而左侧第一处理室100排出的浓水通过第一管路4102和第三管路4106直接向外排出,左侧第二处理室200排出的淡水通过第一管路4102后通过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可分别控制流入右侧的两个腔室的流量,从而第三进水阀412可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304的第一处理室100的进水流量,即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的进水流量,第四进水阀414控制流入靠近第二电极304的第二处理室200的进水流量,即右侧的第二处理室200的进水流量,以控制在进行二次净化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图6所示,为便于净水结构的控制,还设有与第一进水阀404、第二进水阀406、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电连接的控制器500,同时也将控制器500与四通阀408电连接,从而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通过调整第一进水阀404和第二进水阀406的阀口开度,以调整左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的净化流量以及对应的水压,同样地,可通过调整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的阀口开度,以调整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的净化流量以及对应的水压。
当然为了便于收集经过二次净化后的淡水,还设置分别与靠近第二电极304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相连通的第一倒极出水管418和第二倒极出水管420,通过两个管路可向外排出经过二次净化后的淡水和浓水。
其中,第二倒极出水管420向外导出经过二次净化的淡水。
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结构,包括五个离子交换膜40以及分别设于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两侧的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其中,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由阳极电极至阴极电极分别为阴-阳-阴-阳-阴,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的极性可以发生切换,即在正常运行时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302为阳极,第二电极304为阴极,在进行倒极处理时,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302为阴极,第二电极304为阳极。由第一电极302向第二电极304的方向,多个处理室依次为第一处理室100、第二处理室200、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此时通过进水管路402向左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排水时,在离子交换膜40的作用下,可不断的改变两个腔室内水的离子浓度,使得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内的离子浓度不断变化。
其中,通过进水管路402流入左侧两个腔室的流量分别通过第一进水阀404和第二进水阀406实现控制,从而便于控制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在通过左侧两个腔室对进水管路402流入的原水进行初步净化后,再通过四通阀408将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淡水排向右侧的两个腔室,以进行二次净化,而对于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浓水,则直接向外排出。
在正常运行时,控制第一电极302为阳极,第二电极304为阴极,此时如图6所示,控制器500可控制四通阀408的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相连通,在倒极运行时,则可控制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的极性互换,即第一电极302为阴极,第二电极304为阳极,此时控制器500可控制四通阀408的第二阀口b与第三阀口c相连通。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结构,包括五个离子交换膜40以及分别设于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两侧的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其中,第一电极302为阳极,第二电极304为阴极,五个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由阳极电极至阴极电极分别为阴-阳-阴-阳-阴,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阴-阳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一处理室100,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阳-阴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二处理室200,此时通过进水管路402向靠近阳极电极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排水时,在离子交换膜40的作用下,可不断的改变两个腔室内水的离子浓度,使得第一处理室100内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第二处理室200内的离子浓度逐渐升高,当然,对于右侧两个腔室而言由于每个腔室左右两侧的离子交换膜40的离子性与左侧两个腔室的分布相同,故而第一处理室100为淡水室,第二处理室200为浓水室,由左到右依次为淡水室、浓水室、淡水室、浓水室。
其中,通过进水管路402流入左侧两个腔室的流量分别通过第一进水阀404和第二进水阀406实现控制,从而便于控制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在通过左侧两个腔室对进水管路402流入的原水进行初步净化后,再通过水路切换装置416将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淡水排向右侧的两个腔室,以进行二次净化,而对于初步净化后生成的浓水,则通过水路切换装置416上的出水口,直接向外排出。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结构,包含两个电极(即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4)、四个流量控制阀(即第一进水阀404、第二进水阀406、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本实施例适用于多分段电渗析膜堆中,多分段电渗析膜堆分割成前后两部分进出水路(即两组膜堆10),结构图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水路(即左侧膜堆10)包含淡水室1和浓水室1(即左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第二部分水路(即右侧膜堆10)包含淡水室2和浓水室2(即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和第二处理室200),此处淡水室1代表第一部分淡水室的集合,可汇集成一条水路,同样,对于淡水室2、浓水室1和浓水室2分别代表第一部分浓水室的集合、第二部分淡水室的集合及第二部分浓水室的集合,可分别汇集成一条水路。膜堆进水量分别由流量阀1、2、3、4(即第一进水阀404、第二进水阀406、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控制,流量阀1、2、3、4分别连接淡水室1、浓水室1、淡水室2和浓水室2,可分别控制各室进水流量。淡水室1出水口连接淡水室2和浓水室2,浓水室1和浓水室2汇集成同一条浓水水路。
工作过程中,水流方向由图5所示,原水分成两股分别流入淡水室1和浓水室1,淡水室1和浓水室1中的流量分别由流量阀1和流量阀2控制。原水经处理后,浓水室1中的浓水由浓水出口流出,淡水室1中的淡水经流量阀3和流量阀4重新分配流量并通过辅进水管路422流入淡水室2和浓水室2中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处理后,淡水室2中的淡水将经过淡水出口(即淡水出管426)流出,浓水室2中的浓水将汇集至浓水出口(即浓水出管424)处流出。其中,流量阀1、2、3、4可根据电渗析膜堆性能与产水需求进行调节。流量阀3控制的流量为最终淡水产水量。
实施例六
当电渗析设备需要倒极时,水路连接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旋转四通阀408可进行水路切换,膜堆水路出口包含出水口1(即第一倒极出水管418)、出水口2(即第二倒极出水管420)和出水口3(即浓水出口),其中出水口3为浓水出水口,出水口1和出水口2根据倒极状态,分别流出淡水或浓水。
当膜堆倒极状态如图2所示时,淡水室1、2和浓水室1、2分布如图所示,左侧的第一处理室100为淡水室1,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为淡水室2,左侧的第二处理室200为浓水室1,右侧的第二处理室200为浓水室2,此时控制旋转四通阀408,使浓水室1与出水口3连接排出浓水,淡水室1与流量阀3、流量阀4(即第三进水阀412和第四进水阀414)连接分别进入淡水室2和浓水室2,经处理后,淡水由淡水室2流入出水口1进行回收,浓水由浓水室2流入出水口2排出。
当膜堆倒极状态改变时,淡水室1、2和浓水室1、2分布则变为左侧的第一处理室100为浓水室1,右侧的第一处理室100为浓水室2,左侧的第二处理室200为淡水室1,右侧的第二处理室200为淡水室2,此时控制旋转四通阀408,浓水室1与出水口3连接排出浓水,淡水室1与流量阀3、流量阀4连接分别进入淡水室2和浓水室2,经处理后,淡水由淡水室2流入出水口2进行回收,浓水由浓水室2流入出水口1排出。
综上,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净水结构,通过将第一处理室中的一个和第二处理室中的一个相连通,形成串联水路,从而在对水进行净化时,经过第一次处理后的淡水可流向下一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组合,从而进行二次净化,以提高脱盐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腔组,所述处理腔组内形成多个第一处理室和多个第二处理室,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形成一组膜堆,且每组所述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小于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的离子浓度,
其中,所述处理腔组内形成多组膜堆,流体由所述处理腔组的一侧流入,流经所述多组膜堆后,由所述处理腔组的另一侧流出,设于进水侧的一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与设于出水侧的一组膜堆中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极性相异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设于所述处理腔组的两侧;
所述处理腔组包括多个离子交换膜,多个所述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膜的数量为多个,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性相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膜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四个所述处理腔中相间隔的两个形成所述第一处理室,另两个形成所述第二处理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离子交换膜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
其中,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处理腔为第一处理室,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处理腔为第二处理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水管路,分别与设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进水阀,设于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的部分所述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一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
第二进水阀,设于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的部分所述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二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口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阀口通过三通管路分别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口、以及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浓水出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路具体包括: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通;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进水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三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
第四进水阀,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进水阀用于控制流入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进水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进水阀、所述第二进水阀、所述第三进水阀和所述第四进水阀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进水阀、所述第二进水阀、所述第三进水阀和所述第四进水阀的阀口开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或控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路切换装置,所述水路切换装置上设有两个分别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口,以及两个分别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的出口,
其中,所述水路切换装置上还设有向外导出浓水的出水口,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中的一个能够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进水口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倒极出水管,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
第二倒极出水管,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的出水口相连通,
其中,分别由所述第一倒极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倒极出水管中排出的流体的离子浓度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进水管路,所述辅进水管路的一端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相连通,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浓水出管,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处理室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处理室相连通;
淡水出管,与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处理室相连通。
CN202010605172.7A 2020-06-29 2020-06-29 净化组件 Pending CN113929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5172.7A CN113929190A (zh) 2020-06-29 2020-06-29 净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5172.7A CN113929190A (zh) 2020-06-29 2020-06-29 净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9190A true CN113929190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5172.7A Pending CN113929190A (zh) 2020-06-29 2020-06-29 净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919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1027A (ja) * 2009-12-14 2011-06-23 Japan Organo Co Ltd 電気式脱イオン水製造装置
CN105481163A (zh) * 2015-12-02 2016-04-13 于加全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N107804901A (zh) * 2016-09-09 2018-03-16 蔡永辉 一种多级电渗析苦咸水淡化装置
CN111115772A (zh) * 2020-02-27 2020-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1027A (ja) * 2009-12-14 2011-06-23 Japan Organo Co Ltd 電気式脱イオン水製造装置
CN105481163A (zh) * 2015-12-02 2016-04-13 于加全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N107804901A (zh) * 2016-09-09 2018-03-16 蔡永辉 一种多级电渗析苦咸水淡化装置
CN111115772A (zh) * 2020-02-27 2020-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5772A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CN110510712B (zh) 一种用于苦咸水脱盐的电渗析系统及方法
US20220380235A1 (en)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945551B1 (ko) 전기 정화 장치 및 전기 정화 장치를 제조하는 방법들
CN212609716U (zh) 净水装置和净水器
CN113929190A (zh) 净化组件
CN113929192A (zh) 净水结构
CN211971850U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CN111470590A (zh) 净水装置、净水控制方法和净水器
CN113929194B (zh) 水处理装置
CN215233338U (zh) 一种电渗析除盐碱装置
CN101992134B (zh) 一种脱盐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
CN210845906U (zh) 一种电渗析隔板及应用该隔板的电渗析装置
CN211770456U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CN113929251A (zh) 水处理装置和净水设备
CN113929254A (zh) 水处理装置和净水设备
CN111115771B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KR101881463B1 (ko) 축전식 탈염 및 전기산화를 이용한 수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3929253A (zh) 净水结构和净水设备
CN113307336A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CN111115771A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KR20210070359A (ko) 고 회수 전기투석 방법
CN217025435U (zh) 净水系统及洗碗机
CN212142147U (zh) 分离装置及液体处理设备
CN113929252A (zh) 水净化装置和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