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8381A -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8381A
CN113928381A CN202111349772.2A CN202111349772A CN113928381A CN 113928381 A CN113928381 A CN 113928381A CN 202111349772 A CN202111349772 A CN 202111349772A CN 113928381 A CN113928381 A CN 113928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departure
route
conflict
turn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97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8381B (zh
Inventor
贺振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97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8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8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8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8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8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能够缩短连续两辆车之间的发车间隔,从而节省车站的发车时间,提高车站的发车效率。

Description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站发车能力是衡量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车站采用固定闭塞的方式安排场内列车发车。再固定闭塞系统下,当车站内同一咽喉区的任意两股道连续发车时,会待先发列车出清整条发车进路且出清区段后,为后发列车办理发车进路。
然而,由于只有在先发完全出清一离去区段时才能为后发车办理发车进路,因此当在先发列车未出清的时间里,进路被先发列车占用,后发列车只能在股道内等待,导致两车之间的发车间隔较大,发车耗时长,影响车站的发车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缩短连续两辆车之间的发车间隔,从而节省车站的发车时间,提高车站的发车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列车发车方法,包括:
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包括:
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确定初始距离;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第一时长以及办理所述发车进路所需的第二时长,确定最优发车间隔;
根据所述最优发车间隔,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所述后发列车的常用制动防护曲线;
将所述常用制动防护曲线,与历史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后发列车的理想发车曲线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列车数据包括所述先发列车的发车速度、所述先发列车的基本数据、所述先发列车的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先发列车所处站场的站场图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包括:
从所述历史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发车速度对应的历史发车速度,与所述基本数据对应的历史基本数据、与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历史位置数据以及与所述站场图数据对应的历史站场图数据;
将所述历史数据库中与所述历史发车速度、所述历史基本数据、所述历史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历史站场图数据均对应的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发车装置,包括:
进路办理模块,用于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进路延伸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通过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以根据初始终点办理后发列车的发车进路,从而在发车时对后发列车的进路进一步细分,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预先为后发列车办理出以虚拟信号机为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后发列车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可预先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从而缩短先后发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节省整个站场的发车时间。且当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延伸发车进路,使后发列车能够在虚拟信号机的位置进行发车,提高车站的发车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方案,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
道岔,是一种使列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其中,冲突道岔,即为咽喉区,表示股道交汇的地方。
虚拟信号机,是为移动闭塞列车办理进路而设置的,为铁路上利用不同颜色和数量的灯光或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臂板位置显示指挥行、调车命令的固定信号机。
出清,是指列车区段出清,即某一轨道电路区段中的列车驶离本区段,使这一区段的轨道电路空闲。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包括列车股道110、冲突道岔120、虚拟信号机130、先发列车140、后发列车150以及服务器160的应用环境中。其中,虚拟信号机130设置于列车股道交汇的冲突道岔120处。后发列车150与先发列车140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先发列车140优先于后发列车150通过冲突道岔120。服务器160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群,或者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其中,控制设备用于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然后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冲突道岔时,根据从铁路无线闭塞中心得到的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以及初始终点,为后发列车办理站台起点至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后发列车沿发车进路行驶,缩短于先发列车的发车间隔。当控制设备通过从铁路无线闭塞中心得到的后发列车的列车数据,检测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冲突道岔,使后发列车通过冲突道岔,这样便缩短了先发列车与后发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
通过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以根据初始终点办理后发列车的发车进路,从而在发车时对后发列车的进路进一步细分,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预先为后发列车办理出以虚拟信号机为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后发列车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可预先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从而缩短先后发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节省整个站场的发车时间。且当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延伸发车进路,使后发列车能够在虚拟信号机的位置进行发车,提高车站的发车效率。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中,用于对列车的速度进行检测。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服务器16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发车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步骤102,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通过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以根据初始终点办理后发列车的发车进路,从而在发车时对后发列车的进路进一步细分,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预先为后发列车办理出以虚拟信号机为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后发列车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可预先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从而缩短先后发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节省整个站场的发车时间。且当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延伸发车进路,使后发列车能够在虚拟信号机的位置进行发车,提高车站的发车效率。
在步骤101中,虚拟信号机是为移动闭塞列车办理进路而设置的,对于固定闭塞列车来说不可见。由于虚拟信号机的增加会增加进路的复杂程度,因此虚拟信号机不宜过多,同时虚拟信号机防护的区段长度应尽可能长,从而尽可能缩短连续两辆车之间的发车间隔,因此可在后发列车的股道于先发列车的股道交汇的冲突道岔处,设置虚拟信号机。控制设备在从铁路无线闭塞中心获取虚拟信号机在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场图中的位置数据后,将该位置数据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设备根据预定的发车计划,锁定后发列车。基于从铁路无线闭塞中心获得的后发列车数据和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场图,可从站场图中确定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在得到站台起点和初始终点后,由于站台起点到初始终点之间的路径为冲突道岔区段之前的路径,不受先发列车影响,可被后发列车提前使用,因此,可将后发列车的进路划分为从站台起点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及初始终点之后包含冲突道岔的发车进路。当获取到站台起点和初始终点时,为后发列车办理站台起点至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在发车进路被办理出来的时刻,后发列车即会以虚拟信号机为终点进行行驶,在先发列车未出清冲突道岔之前,缩短先发列车于后发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
在步骤102中,控制设备可通过铁路无线闭塞中心实时检测先发列车的位置。当检测到先发列车完整出清冲突道岔时,控制虚拟信号机开放,延伸后发列车的发车进路,使其包含冲突道岔,从而使后发列车沿延伸后的发车进路行驶,以发出该后发列车。
考虑到后发列车在行驶至虚拟信号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后发列车行驶至虚拟信号机时,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情况。此时需要控制后发列车在到达虚拟信号机之前进行制动,待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再控制后发进行加速,导致列车的耗能较高。减少列车耗能,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包括:
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确定初始距离;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第一时长以及办理所述发车进路所需的第二时长,确定最优发车间隔;
根据所述最优发车间隔,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理想状态下,进行移动闭塞发车时,后发列车包含冲突道岔的发车进路被办理出来的时刻,后发列车即将运行到常用制动的减速点,此时后发列车的行车需由虚拟信号机位置延伸到先发列车的安全车尾,后发列车之后可无需降速追踪先发列车向前运行,即做到理论上的最小间隔发车。为此,在得到目标时长t2后,再通过铁路无线闭塞中心确定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时长为第一时长t1,以及办理发车进路所需花费时间的第二时长t3,便可得到最优的发车间隔,即后发列车的发车倒计时为:
t=t1-t2+t3。
其中,第二时长t3包括后发列车进路办理、道岔转动、道岔锁闭以及值班员反应时间等在内的时长,具体可通过历史数据库中记载的相关历史数据来得到。如历史数据库中预先记载有以往进行后发列车发车实验时,后发列车进路办理所需的时长、道岔转动所需的时长、道岔锁闭的时长以及历史值班员反应时间等在内的时长。其中,后发列车进路办理所需的时长,包括办理后发列车从站台起点到初始终点之间的发车进路的时长,以及办理发车进路延伸,使其延伸至包含冲突道岔所需的时长。将这些相关时长进行相加,即可得到第二时长t3。
通过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目标时长、后发列车行驶至初始终点所需的第一时长以及办理发车进路所需的第二时长,确定最优发车间隔,并根据最优发车间隔为后发列车办理发车进路,从而使得后发列车在行驶到初始终点时,先发列车已出清冲突道岔,进而使后发列车在在行驶到初始终点时,无需进行减速操作便可继续行驶,从而减少耗能。
在确定后发列车的最优发车间隔后,控制设备还可将后发列车的最优发车间隔、实时占压逻辑区段编号、运行方向、车次号等信息发送至控制设备的上位机的显示界面,以辅助车站值班员办理连续发车作业。
考虑到第一时长t1可能存在误差,同时在通过初始终点需要保留一定的余量,才能确保后发列车的行驶安全,在一实施例中,最优发车间隔还可以为:
t=t1-t2+t3+Δt
其中,Δt为预设时长余量。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时长的确定,可以虚拟信号机所在位置为终点,根据终点和起点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时长,确定所述后发列车的常用制动防护曲线;
将所述常用制动防护曲线,与历史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后发列车的理想发车曲线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时长。
示例性的,先发列车的出清冲突道岔的第一时长为N秒,终点和起点之间的距离为S米,则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确定后发列车的常用制动防护曲线。其中,常用制动防护曲线用于表示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常用制动防护曲线与满足上述理想状态下进行移动闭塞发车的理想发车曲线进行对比,当理想发车曲线的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时,其所需的时长即为目标时长。
由于理想发车曲线为理想状态下的发车曲线,即后发列车可不减速通过冲突道岔的发车曲线,因此通过将常用制动防护曲线与理想发车曲线进行匹配,得到发车曲线的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的时长,并将该时长作为后发列车从起点行驶到虚拟信号机位置时所需的目标时长,使得后发列车行驶到虚拟信号机时,先发列车已出清冲突道岔,此时后发列车的行车可由虚拟信号机位置延伸到先发列车的安全车尾,从而可无需降速追踪先发列车向前运行,即做到理论上的最小间隔发车。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时长的确定,可根据先发列车的车身长度、先发列车的速度、先发列车的发车位置以及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行驶的距离确定。
然而,考虑到第一时长还可能受先发列车的其他数据影响,如列车编组数据和载重量数据等其他列车数据影响,因此仅通过常规的运动学公式确定第一时长,会导致第一时长的误差过大,从而导致后发列车的发车时机不准确。为此,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时长的确定,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
示例性的,预先根据多次发车实验,记录具有不同历史列车数据的先发列车完成一次发车对应的第一时长,形成历史列车数据与第一时长的映射关系表。控制设备与铁路无线闭塞中心进行通信,从铁路无线闭塞中心获取到先发列车的列车数据后,在映射关系表中查找与列车数据相同的历史列车数据,然后将该历史列车数据在映射关系表中对应的第一时长,作为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第一时长。
通过基于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列车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长,使得获取到的第一时长更为准确,从而提高后发列车的发车时机的准确度。
在一实施例中,列车数据包括所述先发列车的发车速度、所述先发列车的基本数据、所述先发列车的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先发列车所处站场的站场图数据。其中,基本数据包括先发列车的列车编组、载重、列车车次号、列车长度等。列车数据还可以包括信号机状态、道岔状态、先发列车的限速数据和先发列车的进路数据等。
在一实施例中,当列车数据包含上述多种数据时,为使获取到的第一时长更为准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包括:
从所述历史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发车速度对应的历史发车速度,与所述基本数据对应的历史基本数据、与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历史位置数据以及与所述站场图数据对应的历史站场图数据;
将所述历史数据库中与所述历史发车速度、所述历史基本数据、所述历史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历史站场图数据均对应的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预先通过实验记录先发列车在上述不同维度的列车数据下完成一次完整发车的第一时长,存储到历史数据库中。当先发列车发出时,通过查询历史数据库,读取与每个维度的历史数据均对应的第一时长,作为先发列车的第一时长。
通过将多个维度的数据与时长进行匹配,从而综合考虑了多各维度的数据对先发列车从起点到冲突道岔所需的时长的影响,从而使得到的第一时长更为准确。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发车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列车发车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列车发车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列车发车装置,包括:
进路办理模块210,用于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进路延伸模块220,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在一实施例中,进路办理模块2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确定初始距离;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第一时长以及办理所述发车进路所需的第二时长,确定最优发车间隔;
根据所述最优发车间隔,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
在一实施例中,进路办理模块2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所述后发列车的常用制动防护曲线;
将所述常用制动防护曲线,与历史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后发列车的理想发车曲线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进路办理模块210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列车数据包括所述先发列车的发车速度、所述先发列车的基本数据、所述先发列车的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先发列车所处站场的站场图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进路办理模块210还用于:
从所述历史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发车速度对应的历史发车速度,与所述基本数据对应的历史基本数据、与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历史位置数据以及与所述站场图数据对应的历史站场图数据;
将所述历史数据库中与所述历史发车速度、所述历史基本数据、所述历史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历史站场图数据均对应的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长。
通过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以根据初始终点办理后发列车的发车进路,从而在发车时对后发列车的进路进一步细分,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预先为后发列车办理出以虚拟信号机为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后发列车在先发列车还未出清冲突道岔的过程中,可预先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从而缩短先后发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节省整个站场的发车时间。且当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延伸发车进路,使后发列车能够在虚拟信号机的位置进行发车,提高车站的发车效率。
图4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列车发车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列车发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包括:
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确定初始距离;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第一时长以及办理所述发车进路所需的第二时长,确定最优发车间隔;
根据所述最优发车间隔,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所述后发列车的常用制动防护曲线;
将所述常用制动防护曲线,与历史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后发列车的理想发车曲线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数据包括所述先发列车的发车速度、所述先发列车的基本数据、所述先发列车的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先发列车所处站场的站场图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先发列车上报的列车数据,从历史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列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长,包括:
从所述历史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发车速度对应的历史发车速度,与所述基本数据对应的历史基本数据、与所述位置数据对应的历史位置数据以及与所述站场图数据对应的历史站场图数据;
将所述历史数据库中与所述历史发车速度、所述历史基本数据、所述历史位置数据以及所述历史站场图数据均对应的时长,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长。
7.一种列车发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路办理模块,用于将位于冲突道岔的虚拟信号机作为后发列车的初始终点,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以使所述后发列车沿所述发车进路行驶;
进路延伸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时,将所述发车进路延伸至包含所述冲突道岔;
其中,所述后发列车与所述先发列车位于包含同一所述冲突道岔的不同股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发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路办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后发列车所处的站台起点和所述初始终点,确定初始距离;
根据所述初始距离,确定后发列车速度达到常用制动防护速度所需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先发列车出清冲突道岔所需的第一时长以及办理所述发车进路所需的第二时长,确定最优发车间隔;
根据所述最优发车间隔,当先发列车的进路包含所述冲突道岔时,为所述后发列车办理所述站台起点至所述初始终点的发车进路。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列车发车方法的步骤。
CN202111349772.2A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28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9772.2A CN113928381B (zh)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9772.2A CN113928381B (zh)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8381A true CN113928381A (zh) 2022-01-14
CN113928381B CN113928381B (zh) 2024-10-11

Family

ID=79286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9772.2A Active CN113928381B (zh)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83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23886A (zh) * 2022-12-21 2023-04-07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车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1053A (ja) * 2002-07-24 2004-02-19 Hitachi Ltd 運転時隔算出装置
JP2015174606A (ja) * 2014-03-18 2015-10-05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プログラム及び運転曲線作成装置
EP3335961A1 (de) * 2016-12-15 2018-06-20 Siemens Schweiz AG Verfahren zur freigabe der einstellung einer nachbarzugfahrstrass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109835373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中国铁路总公司 列车接错股道控制方法
US20200012944A1 (en) * 2018-07-05 2020-01-09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switch degradation and failures
CN112124360A (zh) * 2020-09-02 2020-12-25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冲突防护方法、its、ivoc及vbtc系统
CN112339799A (zh) * 2020-10-28 2021-02-09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开道岔的通行控制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2590870A (zh) * 2020-12-11 2021-04-02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信号机的发车方法
CN112722013A (zh) * 2021-01-22 2021-04-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定位股道判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1053A (ja) * 2002-07-24 2004-02-19 Hitachi Ltd 運転時隔算出装置
JP2015174606A (ja) * 2014-03-18 2015-10-05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プログラム及び運転曲線作成装置
EP3335961A1 (de) * 2016-12-15 2018-06-20 Siemens Schweiz AG Verfahren zur freigabe der einstellung einer nachbarzugfahrstrass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109835373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中国铁路总公司 列车接错股道控制方法
US20200012944A1 (en) * 2018-07-05 2020-01-09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switch degradation and failures
CN112124360A (zh) * 2020-09-02 2020-12-25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冲突防护方法、its、ivoc及vbtc系统
CN112339799A (zh) * 2020-10-28 2021-02-09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开道岔的通行控制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2590870A (zh) * 2020-12-11 2021-04-02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信号机的发车方法
CN112722013A (zh) * 2021-01-22 2021-04-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定位股道判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23886A (zh) * 2022-12-21 2023-04-07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车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8381B (zh) 2024-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4435B (zh)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智能检测系统的列车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1731346B (zh) 基于近距离通信的列车定位和降级资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200078B (zh) 列车车载设备在ctcs-0等级和ctcs-4等级之间自动转换的方法
CN106956679A (zh) 自主车辆车道管理
CN111422226B (zh) 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A3088081A1 (en) Wireless train management system
CN102007032B (zh) 车辆乘务员辅助装置
CN109318937A (zh) 列车控制系统
CN115230783B (zh) 一种列车安全包络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225695A (zh) 列车等级转换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200902302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rai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alternate routes
CN104584638A (zh) 移动体通信系统、移动体通信方法、移动台、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08974052A (zh) 车辆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249100A (zh) 进路选排冲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28381A (zh) 列车发车方法及装置
RU2705035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движным составом при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и надвига и роспуска с сортировочной горки
CN108725518B (zh) 重载列车追踪间隔计算方法、装置和重载铁路系统
CN114620095B (zh) 列车控制方法、车载控制器及列车
CN112339799B (zh) 单开道岔的通行控制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0901701B (zh) 轨道列车进路办理方法及办理系统
CN113060189A (zh) 列车管理方法、装置、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424393B (zh) 故障列车的救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07116B (zh) 一种游乐项目的多辆无轨车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RU2729132C1 (ru)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сортировочной горки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акой горкой
CN116946219B (zh) 列车行驶路径资源申请方法、分配管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