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863B -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3863B
CN113923863B CN202111162431.4A CN202111162431A CN113923863B CN 113923863 B CN113923863 B CN 113923863B CN 202111162431 A CN202111162431 A CN 202111162431A CN 113923863 B CN113923863 B CN 113923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circuit
near field
field communication
flexible pri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2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3863A (zh
Inventor
吴承龙
刘晓霞
傅晓亮
张斌
王康
杨皓天
张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24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3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loop type

Abstract

一种柔性线路装置,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近场通信板以及连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近场通信板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

Description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尤指一种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功能是当前智能设备的一项基本功能,目前主要是通过设置NFC线圈来实现NFC功能。对一些电子产品,例如电子穿戴产品,在实现NFC功能时,需要先将NFC与柔性电路板贴合,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后,再与电子产品的显示屏进行贴合,工艺繁琐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产品实现NFC功能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线路装置,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近场通信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近场通信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板包括粘结层和线圈层,所述粘结层被配置为在所述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粘合固定。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板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线圈层之间,所述屏蔽层被配置为屏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线圈层之间的信号干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40微米至60微米。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层远离所述粘结层一侧的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粘合固定。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层包括近场通信线圈,所述连接板包括至少一条连接线,所述至少一条连接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近场通信线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为2毫米至4毫米。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绑定电路区、驱动电路区和连接器区,所述绑定电路区设置有绑定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方向一侧的边缘,所述连接器区设置有连接器,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方向另一侧的边缘,所述驱动电路区设置有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绑定电路区和连接器区之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区和第二电路区,所述第一电路区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方向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二电路区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绑定电路和所述连接器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区远离所述第二电路区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中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电路区远离所述第一电路区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中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绑定电路绑定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近场通信板贴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带,所述缓冲带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近场通信板之间。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线路装置中,通过连接板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近场通信板集成在一起,使得柔性印刷电路板具备NFC功能,当在电子产品上实现NFC功能时,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现有产品实现NFC功能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a)为现有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与现有柔性电路板配合设计的近场通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示例中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示例中处于弯折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2中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的前视图;
图6为图2中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的后视图;
图7为图2中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的侧视图;
图8为图6中近场通信板的粘结层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近场通信板的屏蔽层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近场通信板的线圈层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近场通信板的粘胶层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显示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公开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公开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公开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一个或多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本公开中的“多个”表示两个及以上的数量。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书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
图1(a)为现有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与现有柔性电路板配合设计的近场通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由于柔性电路板10与近场通信板20是分体的结构,因此现有的电子产品在实现NFC功能时,需要先将近场通信板与柔性电路板贴合,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后,再与电子产品的显示屏进行贴合。这种情况下,需要分别在柔性电路板10与近场通信板20上预先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接口。
现有的工艺方案中近场通信板是外挂形式,这种方案工艺繁琐,需要经过三个工序进行制备:一是将近场通信板与柔性电路板贴合,二是将近场通信板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三是将连接完毕的近场通信板与柔性电路板与电子产品的显示屏进行贴合。由于近场通信板是单独来料,在模组厂进行贴合和连接,即这种工艺至少涉及到了两个厂商,从资材管理上来看成本较高。并且,为了完成上述制备,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调试和检测工序,使得整套工艺更加复杂,且模组端良率损失增加,变相增加了生产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线路装置,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近场通信板以及连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近场通信板之间的连接板,该连接板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板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近场通信板集成在一起,使得柔性印刷电路板具备NFC功能,当在电子产品上实现NFC功能时,可以采用常规工艺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柔性线路装置组装到电子产品上,避免了单体近场通信板的方案中额外的贴合、焊接或插接和调试检测等工艺步骤,既减少了模组资材,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工艺复杂度,且无需追加额外的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采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柔性线路装置,近场通信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共用连接器的接口,从而为电子产品节省更多的整机空间。由于近场通信板的原材和加工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相同,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柔性线路装置易于制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采用两层电路板的结构,或者可以采用多层电路板(例如:可以是四层、五层或六层电路板)的结构。近场通信板可以采用两层电路板的结构;连接板由于线路少,可以采用单层电路板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不同的电路板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近场通信板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之内。这种设置便于对柔性线路装置做进一步的操作,例如组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近场通信板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尺寸,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板可以包括粘结层和线圈层,所述粘结层被配置为在所述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粘合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近场通信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可以通过粘结层粘合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粘结层来进行固定,例如可以在近场通信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设置卡扣结构,在近场通信板翻转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板还可以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线圈层之间,所述屏蔽层被配置为屏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线圈层之间的信号干扰。例如,可以屏蔽来自柔性印刷电路板侧的信号干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层的厚度可以为40微米至60微米。例如屏蔽层的厚度可以设置为50微米。屏蔽层的材料可以为铁氧体,本公开实施例对屏蔽层的厚度和材料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近场通信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线圈层远离所述粘结层一侧的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粘合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线路装置可以通过事先在近场通信板设置的粘胶层与其它部件进行组装,例如可以与显示面板或电子产品的其它部件进行粘接固定,从而便于后续的组装过程。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层可以包括近场通信线圈,所述连接板可以包括至少一条连接线,所述至少一条连接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近场通信线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可以为2毫米至4毫米。这种宽度设计使得连接区具有良好的弯折性。例如,可以设置连接板的宽度为4毫米。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包括绑定电路区、驱动电路区和连接器区,所述绑定电路区设置有绑定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方向一侧的边缘,所述连接器区设置有连接器,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方向另一侧的边缘,所述驱动电路区设置有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绑定电路区和连接器区之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电路区和第二电路区,所述第一电路区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方向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二电路区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绑定电路和连接器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电路区远离所述第二电路区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中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可以位于所述第二电路区远离所述第一电路区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中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
驱动电路区可以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器件区域(即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容、电阻等电路器件所在的区域),也可以不设置在器件区域。近场通信板的信号线在经过连接板后可以直接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器件区域,或者可以连接到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上。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近场通信板的信号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位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可以为板对板(Board-to-board,简称BTB)连接器。
在采用单体近场通信板方案的情况下,需要在整机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另外追加近场通信板与BTB连接器的接口,占用了整机的空间。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柔性线路装置后,近场通信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共用BTB连接器的接口,无需占用更多空间,为电子产品的整机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类型的连接器,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以一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示例以电子穿戴产品的NFC功能实现为例进行说明,本示例中所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是电子穿戴产品中的主柔性电路板。然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柔性线路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应用场景,对柔性印刷线路板的形状设置及近场通信板的走线形状设计等细节不作限制。
图2为本示例中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示例中的柔性线路装置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1、近场通信板2以及连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和近场通信板2之间的连接板3,连接板3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弯折使近场通信板2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图2中Y方向为第一方向,X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包括绑定电路区、驱动电路区和连接器区,绑定电路区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第一方向一侧的边缘,连接器区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第一方向另一侧的边缘,驱动电路区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第二方向一侧的区域,驱动电路区位于绑定电路区和连接器区之间。在绑定电路区设置有绑定电路101,在连接器区设置有连接器104,在驱动电路区设置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位于第一电路区的第一驱动电路103和位于第二电路区的第二驱动电路102,第一驱动电路103与绑定电路101连接,第二驱动电路102与连接器104连接。连接板3位于第一电路区远离第二电路区的一侧,连接板3中包含的多条连接线与第一驱动电路103连接。近场通信板2中设置有线圈层201,线圈层201设置有近场通信线圈,连接板3中包含的多条连接线将第一驱动电路103与近场通信线圈相连接。图2中近场通信线圈设置为环形。本示例中,第一驱动电路103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器件区域,近场通信板2中的信号线直接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上的器件区域。
图3为图2中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示例中处于弯折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图2中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的前视图,图6为图2中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的后视图。如图3所示,连接板3的宽度d为4毫米,在近场通信板2的背面设置有粘结层202,在近场通信板2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后,可以通过粘结层202进行固定。在图4中,连接板3发生弯折,进场通信板2被翻转到柔性印刷线路板1的背面,在图4所示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粘结层202将进场通信板2和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粘合固定后,即得到了本示例中处于折叠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在近场通信板2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后,柔性印刷线路板1的正面如图5所示,图中的连接板3处于弯折状态;柔性印刷线路板1的反面如图6所示,本示例中近场通信板2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之内,在翻折并固定后,该柔性印刷线路板1的背面仍然平整。
图7为图2中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的侧视图。图8至图11为本示例中近场通信板2各个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至图11所示,本示例中的近场通信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粘结层202、屏蔽层212、线圈层201和粘胶层214,粘结层202上的块状图形表示胶水,例如双面胶,粘结层202能够在近场通信板2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粘合固定;屏蔽层212为干扰屏蔽层,能够屏蔽柔性印刷电路板1与线圈层201之间的信号干扰,本示例的屏蔽层212的材料为铁氧体,厚度大约为50微米;线圈层201设置有近场通信线圈;线圈层201远离粘结层202的一侧设置有粘胶层214,粘胶层214能够与电子产品的其它部件例如显示面板粘合固定。
在本示例中,可以在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线路装置的近场通信板的正、反两侧涂布油墨层,能够对近场通信板的正、反面的膜层进行保护,并且,采用油墨层作为保护膜也有助于减小产品的厚度。
在近场通信板2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的背面并粘合固定后,得到的柔性线路装置可以作为在电子产品上实现NFC功能时的来料。当采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柔性线路装置在电子产品上实现NFC功能时,只需要按照常规工艺进行模组组装,工艺简单,成本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绑定电路绑定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近场通信板贴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包括但不限于LCD显示模组、刚性OLED显示模组及柔性OLED显示模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带,所述缓冲带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近场通信板之间。
图1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上述示例的柔性线路装置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柔性线路装置可以是其它结构。如图12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301和缓冲带(cushion tape)302,缓冲带302连接在显示面板301和柔性线路装置之间,以保护显示面板301的后表面。如图12所示,缓冲带302与近场通信板可以通过事先设置的粘胶层214固定连接。线圈层201发出的NFC信号可以透过粘胶层214、缓冲带302和显示面板301后向外发射。屏蔽层212能够屏蔽柔性印刷电路板1侧带来的信号干扰。
图13为图12中显示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形成有反折区域F1,显示面板301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绑定电路与柔性线路装置绑定连接,在绑定连接后,绑定电路所在区域形成有边框区B1,由于连接板与绑定电路不在同一方向上,使得绑定连接后的反折区域F1与边框区B1也不在同一方向上,柔性线路装置中连接板与绑定电路的这种位置关系设计,有助于显示模组封装工序的顺利进行。并且,反折区域F1的反折凸出量很小,基本不会对模组的边框位置产生影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

Claims (13)

1.一种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近场通信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近场通信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连接器区,所述连接器区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近场通信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共用所述连接器的接口;
所述近场通信板包括粘结层和线圈层,所述粘结层被配置为在所述近场通信板翻转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后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粘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板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线圈层之间,所述屏蔽层被配置为屏蔽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线圈层之间的信号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40微米至6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层远离所述粘结层一侧的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粘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层包括近场通信线圈,所述连接板包括至少一条连接线,所述至少一条连接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近场通信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为2毫米至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还包括绑定电路区和驱动电路区,所述绑定电路区设置有绑定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方向一侧的边缘,所述连接器区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方向另一侧的边缘,所述驱动电路区设置有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绑定电路区和所述连接器区之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区和第二电路区,所述第一电路区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方向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二电路区设置有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绑定电路和所述连接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区远离所述第二电路区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中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电路区远离所述第一电路区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中的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连接。
1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绑定电路绑定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近场通信板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带,所述缓冲带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近场通信板之间。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线路装置。
CN202111162431.4A 2021-09-30 2021-09-30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923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431.4A CN113923863B (zh) 2021-09-30 2021-09-30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431.4A CN113923863B (zh) 2021-09-30 2021-09-30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863A CN113923863A (zh) 2022-01-11
CN113923863B true CN113923863B (zh) 2024-01-12

Family

ID=7923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2431.4A Active CN113923863B (zh) 2021-09-30 2021-09-30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38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092B (zh) * 2022-02-14 2023-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828390A (zh) * 2022-05-12 2022-07-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合nfc天线的fpc、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45918A1 (en) * 2015-08-13 2017-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sensor
CN109075822A (zh) * 2016-07-28 2018-12-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模块、rfid系统以及无线供电装置
CN110602881A (zh) * 2019-09-18 2019-12-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36383A1 (ko) * 2018-08-14 2020-02-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접속 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1712037A (zh) * 2020-06-29 2020-09-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的一体化结构、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45918A1 (en) * 2015-08-13 2017-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sensor
CN109075822A (zh) * 2016-07-28 2018-12-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模块、rfid系统以及无线供电装置
WO2020036383A1 (ko) * 2018-08-14 2020-02-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접속 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602881A (zh) * 2019-09-18 2019-12-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12037A (zh) * 2020-06-29 2020-09-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的一体化结构、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863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3863B (zh) 柔性线路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0123424B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311032B (zh)
CN113129754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30164907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70125187A (ko) 표시장치
US20230345619A1 (en)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133201B (zh) 用于显示屏的电路板、显示屏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US2022026936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JP556736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0058622A1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5578749A (zh) 电路板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9999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0381442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113498293B (zh) 电子装置
CN112804816B (zh) 线路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1963711A (zh) 具有摄像头的显示器、电子设备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CN21437742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64659A (zh) 一种oled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97091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2187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1877384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215990981U (zh) 一种用于大尺寸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模组
CN218450662U (zh) 一种多层fpc电路板和头戴式显示设备
JP39412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