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382A -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382A
CN113922382A CN202111169272.0A CN202111169272A CN113922382A CN 113922382 A CN113922382 A CN 113922382A CN 202111169272 A CN202111169272 A CN 202111169272A CN 113922382 A CN113922382 A CN 113922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energy storage
voltage
proportion
voltage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92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苗
邢月
张东辉
徐云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92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2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初始参数;将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故障点后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储能和负荷在总负荷中的占比,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参照监测电压曲线与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本发明通过不同占比的储能与负荷进行仿真运算,并结合电压调控策略优化占比,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提高了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效率。

Description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储能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随着人们对于高效、稳定的用电需要日益增加,以及用户负荷的昼夜与季节性峰谷差逐渐变大,在电网中的尖峰负荷出现频率不断升高。因此,为避免在用电高峰时段造成电力系统供需不平衡、电力系统经济性下降等问题,建立电网电磁暂态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已成为国内外电网系统共同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相关成本的缓慢下降,其在电力系统各项领域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应用,其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园区、用电端充电站、电动汽车、通信基站等等。与传统集中式电源相比,分布式电源是在自动控制系统、先进材料技术、高超技术工艺的基础上的新型能源系统,具有经济性、环保性、灵活性、安全性。
然而,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接入点的时间与空间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间接性,其不确定性会给电网电磁暂态模型造成电压失稳、频率过高等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系统的计算分析结果,随着用户对于电力系统经济性的不断重视,和对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越来越高的要求,原有基于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资源配置已不能满足各方的用电需要。另一方面,当前针对基于分布式储能接入电网的电磁暂态模型不能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下负荷与储能多种组合下电压稳定性调节,导致电磁暂态模型的电压稳定性判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包括:
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
将所述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
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在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的比例,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
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所述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并以所述最优电压调控方式调控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还包括: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的和作为所述总负荷,所述储能与所述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包括,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以及所述负荷的占比等于所述总负荷。
优选地,所述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包括:
所述可调运行模式包括锂电池储能充电以及充电,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充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放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包括:
所述仿真数据包括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
根据分析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若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的母线电压值低于限定值的时间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持续运行结束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枢点母线电压不低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否则失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
仿真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在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的比例,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
生成模块,用于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所述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并以所述最优电压调控方式调控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还包括预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的和作为所述总负荷,所述储能与所述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包括,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以及所述负荷的占比等于所述总负荷。
优选地,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所述可调运行模式包括锂电池储能充电以及充电,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充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放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
优选地,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所述仿真数据包括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
根据分析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若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的母线电压值低于限定值的时间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持续运行结束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枢点母线电压不低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否则失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将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储能和负荷在所述总负荷中的占比,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本发明通过对储能和负荷不同占比的分析,进一步仿真优化数据,从而获取最优的电压调控方式,提高了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分布式储能电磁暂态系统建模接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静态负荷ZIP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用动态负荷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BESS-锂电池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压穿越模块参数设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分布式储能电磁暂态系统建模接线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对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
S102:将所述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
具体的,储能和负荷的和作为总负荷,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包括,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储能的占比等于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储能的占比小于负荷的占比以及负荷的占比等于总负荷。可调运行模式包括锂电池储能充电以及充电,采用可调运行模式下的充电模式确定储能的占比等于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下的放电模式确定储能的占比小于负荷的占比。
电磁暂态模型系统包括变电站电磁暂态模型、短路故障模拟、静态与动态负荷模型、储能-锂电池系统以及储能控制模块设计等部分。
请参阅图2,分布式储能电磁暂态系统建模接线方式,以某地区重载500kv变电站为例,建立电磁暂态模型系统模拟运行,该500kv变电站4*1000MVA主变,负荷总功率为2500MW,动态负荷模型(50%电动机+50%恒阻抗),短路故障模拟,考虑系统全接线及N-1短路故障,电磁暂态建模包括总负荷,总负荷又包括负荷以及锂电池储能,一般情况下,总负荷的值等于负荷加锂电池储能的值,按照1:0的比例,在储能充电模式下按照负荷和锂电池储能的比例为0.5:0.5,在放电的情况下,负荷和锂电池储能的占比分别为1.5和-0.5,三种情况下的负荷值加上储能值相等。
在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设定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应的负荷和储能的占比,同时确定储能的运行模式为充电或是放电,获取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在电磁暂态模型运行的基础系统上添加负荷与储能电磁模型为可替换的外接模块(通常情况下传统的系统中此模块仅为简单的暂态或动态负荷模型),将整体的负荷模型设计为传统的暂态与动态负荷模型和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共同构成,通过调节储能与负荷不同占比以及储能的运行模式来保证总负荷值始终相同。
请参阅图3和图4,具体的,负荷系统由三个负荷模型构成,单个负荷模型中的有功功率为总负荷的三分之一,由ZIP静态负荷模型构成,构成比例:30%恒定阻抗负荷+40%恒定电流负荷+30%恒定功率负荷。动态负荷模型,动态负荷构成比例为50%恒阻抗负荷+50%电动机负荷。
请参阅图5,锂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主要包括锂储能单元、储能变流器PCS、换流变压器、BESS控制模块以及功率缩放组件。BESS-锂电池本体结构包括开路电压Voc以及电池内阻RSeries,两个RC网络中的极化内阻和极化电容描述锂电池的极化特性,Rtransient_S和C_transient_S描述电池的短期暂态,而Rtransient_L和C_transient_L描述电池的长期暂态,在BESS-锂电池本体结构电路中,所有非线性电路参数都是荷电状态SOC的函数,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提取的参数表达式如下,表1为BESS模型参数。
Voc(SOC)=-1.031·e-35·SOC+3.685+0.2156·SOC-0.1178·SOC2+0.3201·SOC3
RSeries(SOC)=0.1562·e-24.37·SOC+0.07446;
RTransient_S(SOC)=0.3208·e-29.14·SOC+0.04669;
CTransient_S(SOC)=-752.9·e-13.51·SOC+703.6;
RTransient_L(SOC)=6.603·e-155.2·SOC+0.04984;
CTransient_L(SOC)=-6056·e-27.12·SOC+4475。
表1 BESS模型参数
Figure BDA0003290593370000061
储能控制(BESS CONTROL)包括定PQ控制、定交流电压控制、定功率因数控制、Q/V下垂控制、孤岛模式控制,此外还包括控制模式切换模块、初始调制波生成模块和高低压穿越模块。
根据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GB/T 34120-2017,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电压跌落,储能变流器注入电网的动态无功电流应满足,自动态无功电流响应起直到电压恢复至0.85(p.u.)期间,储能变流器注入电力系统的动态无功电流应实时跟踪并网点电压变化,并应满足以下公式:
IT≥1.6×(0.85-UT)×IN,(0.2≤UT≤0.85);
IT≥1.04×IN,(UT<0.2);
IT=0,(UT>0.85)。
请参阅图6,满足以上公式搭建的高低压穿越模块,当储能变流器交流侧电压d轴分量降低至0.85以下或超过1.2时分别计算的值限制外环控制输出的d轴和q轴的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出现高压穿越或低压穿越时,系统将切换至暂态模式,高低压穿越模块中的暂态切换信号fault_tran为1,从而使定交流电压控制中切换到暂态控制通道,使交流电压参考值为1pu。
S103: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在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的比例,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
具体的,仿真数据包括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根据分析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若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的母线电压值低于限定值的时间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持续运行结束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枢点母线电压不低于第二阈值,则判定仿真数据稳定,否则失稳。
系统电压稳定分析是一个外加算法与用户图形化展示的界面,通过从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与负荷与储能电磁模型中获取运行参数与初始运行条件,再在仿真过程中实时读取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的仿真数据并自动生成需要监测的变量曲线(如母线电压曲线),并根据实际电压稳定标准可以设置失稳判断条件,在出现失稳的情况下进入电压稳定调控策略环节,电压稳定调控策略根据失稳类型、原因给出特定优化策略或针对特殊情况人为设定(主要调控对象为负荷中各类型的占比与储能的运行模式)。
系统电压稳定分析部分电压稳定分析,通常电压稳定是通过监测节点或母线的电压曲线来判断系统维持电压稳定的能力。在发生设定的短路故障后,读取系统的实时仿真数据并生成监测母线的电压曲线,通过分析电压曲线在发生故障后趋势,是否母线电压下降持续低于限定值(一般为0.75p.u)的时间不超过规定(一般为1秒),且动态过程平息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枢点母线电压不低于0.9p.u。系统电压稳定分析部分将针对电压的失稳判据对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进行分析。电压稳定调控策略在判定电压失稳的发生后,会首先调取此失稳状态下的符合参数的初始设定,然后选取更有助于电压稳定性的组合模式重新启动仿真。
分别有两次判断的过程,在无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并生成电压曲线,完成仿真运行。在有故障发生后,第二个判断是根据电压失稳判据判定电压是否失稳,如电压失稳系统崩溃结束仿真进入电压稳定调控策略调整策略重新开始仿真。
S104: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所述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并以所述最优电压调控方式调控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
请参阅图7,具体的,在电磁模型中设置N-1短路故障,若故障未触发则继续监测母线电压,若故障触发则进入电压暂态稳定评估步骤,若短路故障发生,则进入电压暂态稳定评估阶段,根据电压失稳实用判据,判断电压是否保持暂态稳定或在规定时间内恢复稳定状态,如电压在发生故障后仍可维持稳定状态则进入下一步继续监测电压曲线,如经过电压稳定评估后判定电压失稳,则进入电压调控策略,根据运行条件对负荷与储能占比与储能运行模式进行调整,对于无故障触发或故障触发后仍然能维持电压稳定的情况,持续进行电压曲线的监测。对电压曲线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用于优化电压调控策略。
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将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触发故障点后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触发故障点后判定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储能和负荷在所述总负荷中的占比,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本发明通过对储能和负荷不同占比的分析,进一步仿真优化数据,从而获取最优的电压调控方式,提高了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效率。
请参阅图8,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11,用于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
仿真模块12,用于将所述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
判断模块13,用于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触发所述故障点后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触发所述故障点后判定所述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在所述总负荷中的占比,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
生成模块14,用于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所述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
关于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请参阅图9,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与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
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计算机终端设备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计算机终端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计算机终端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该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终端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1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1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并达到如上述方法一致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上述程序指令可由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并达到如上述方法一致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
将所述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
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在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的比例,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
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所述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并以所述最优电压调控方式调控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的和作为所述总负荷,所述储能与所述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包括,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以及所述负荷的占比等于所述总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包括:
所述可调运行模式包括锂电池储能充电以及充电,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充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放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包括:
所述仿真数据包括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
根据分析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若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的母线电压值低于限定值的时间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持续运行结束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枢点母线电压不低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否则失稳。
5.一种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储能与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确定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仿真运行的初始参数;
仿真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参数输入含故障点的电磁暂态模型系统进行仿真,生成仿真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电压失稳条件判断触发所述故障点后所述仿真数据是否稳定,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则生成监测电压曲线,若判定所述仿真数据失稳,则采用电压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在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中的比例,重新仿真,并生成新的监测电压曲线;
生成模块,用于参照所述监测电压曲线与所述新的监测电压曲线,生成最优电压调控方式,并以所述最优电压调控方式调控所述电磁暂态模型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储能和所述负荷的和作为所述总负荷,所述储能与所述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比例包括,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可调运行模式的储能模型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以及所述负荷的占比等于所述总负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所述可调运行模式包括锂电池储能充电以及充电,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充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等于所述负荷的占比,采用所述可调运行模式下的放电模式确定所述储能的占比小于所述负荷的占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所述仿真数据包括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
根据分析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若所述含故障点的电压曲线的母线电压值低于限定值的时间不超过第一阈值,且持续运行结束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枢点母线电压不低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仿真数据稳定,否则失稳。
9.一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
CN202111169272.0A 2021-09-30 2021-09-30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922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9272.0A CN113922382A (zh) 2021-09-30 2021-09-30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9272.0A CN113922382A (zh) 2021-09-30 2021-09-30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382A true CN113922382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9272.0A Pending CN113922382A (zh) 2021-09-30 2021-09-30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23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0221A (zh) * 2022-11-10 2023-04-07 南京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s模块组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347A (zh) * 2013-10-31 2014-02-05 浙江大学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3760779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动态仿真模拟系统
CN106340907A (zh) * 2016-09-30 2017-0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786001A (zh) * 2017-10-31 2018-03-09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直流换流站的异常状态监测分析仪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347A (zh) * 2013-10-31 2014-02-05 浙江大学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3760779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动态仿真模拟系统
CN106340907A (zh) * 2016-09-30 2017-0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786001A (zh) * 2017-10-31 2018-03-09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直流换流站的异常状态监测分析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0221A (zh) * 2022-11-10 2023-04-07 南京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s模块组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940221B (zh) * 2022-11-10 2024-02-23 南京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s模块组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2405B (zh) 计及微网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电力系统网架重构优化方法
CN111756046B (zh) 一种母线电压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光伏储能变换系统
Turker et al. Modeling a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system for large scale applications
CN111082507B (zh) 用于5g基站的混合供电方法
CN113315150B (zh) 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度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952910A (zh) 光储离网系统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Sun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CHIL testing of a microgrid control system
CN107994562B (zh) 计及负载特性的柴储型车载电源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方法
CN113922382A (zh) 用户侧可调储能的电压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azzhivin et al. The energy storag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simul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dynamics: A review. Part II
Han Battery SoC-based DC output voltage control of BESS in stand-alone DC microgrid
CN113612272A (zh) 针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不间断电源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23510436A (ja) 負荷トランス及び電力貯蔵調整に基づく配電網電圧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ang et al. The desig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a unified power-flow control scheme
CN110620393A (zh) 风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及风储微电网系统
CN112952883B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Fan et al. A reduction approach for load pickup amount considering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loads
CN110768274B (zh) 一种孤立微电网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629764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装置
CN113271062A (zh) 一种iv扫描方法及发电系统
CN113541193A (zh) 一种离网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977588B (zh) 微电网的能量分配方法、控制装置及能量分配设备
CN113991732B (zh) 分布式配电网双目标电压控制方法、装置
Jin et al. A Self-scheduling Strategy for Electric Vehicles Participating in Power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CN117175646B (zh) 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储能参与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