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001A - 转接片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转接片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001A
CN113922001A CN202111156080.6A CN202111156080A CN113922001A CN 113922001 A CN113922001 A CN 113922001A CN 202111156080 A CN202111156080 A CN 202111156080A CN 113922001 A CN113922001 A CN 113922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dapter plate
interposer
main body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60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鸿凯
王永旺
曾玉祥
许德胜
陈龙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60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2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2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接片及电池,转接片用于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通过易断连接部连接,定位部的外轮廓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本发明精准定位,焊接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转接片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这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穿戴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纽扣式电池是穿戴类电子产品的主要供电形式,其中,转接片是电池内部的结构件,对于电池领域的转接片,制造电池过程中需要进行激光焊接。
目前,现有的转接片焊接方式,在进行焊接时,电池的顶盖通过夹具定位并且进行固定,再通过电池上的定位引脚定位需要焊接的转接片,转接片定位装配之后,再和顶盖或者底端上的电池极柱下端面夹紧,通过激光从转接片一侧进行焊接,最终将转接片焊接在顶盖或者底端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转接片焊接方式,在进行焊接时,由于需要焊接的转接片面积过小,导致电池上的定位引脚在进行定位焊接时,出现定位精度较差,进而导致焊接质量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片及电池,精准定位,焊接可靠性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接片,用于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通过易断连接部连接,定位部的外轮廓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具体的,通过在转接片主体上增加定位部的设计,可以扩大定位面积,使得在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易断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与定位部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强度的效果。
如上述的转接片,可选的,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的外轮廓均和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具体的,为了提高定位部的精准定位,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定位部的外轮廓均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也就是说,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定位部的外轮廓这两者均随着电池焊接面的边缘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进行匹配。
如上述的转接片,可选的,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为一体结构。具体的,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生产其他部件,且减少连接件对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之间连接,提高整个转接片一致性、表面平整度,提高了焊接转接片主体的可靠性。
如上述的转接片,可选的,易断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易断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定位部和转接片主体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具体的,易断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接片主体的连接端和定位部的连接端,易断连接部的横截面为易断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为了方便定位部和转接片主体的快速分离,其中,易断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定位部横截面的面积、且小于转接片主体横截面的面积,从而易断连接部整体的刚度可以小于定位部和转接片主体,使得易断连接部具有相对较好的变形能力和缓冲能力。由此,不仅可以实现定位部和转接片主体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在焊接完成之后,将定位部与转接片主体进行分离。
如上述的转接片,可选的,转接片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定位部的相对两端连接。具体的,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首尾依次连接,构成闭环结构。
如上述的转接片,可选的,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弧形件。具体的,转接片焊接在纽扣电池的焊接面上,由于纽扣电池的焊接面为圆弧形,为了与电池焊接面匹配,转接片主体为弧形件,或者定位部为弧形件,或者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中均为弧形件。
如上述的转接片,可选的,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连接形成圆环。具体的,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的宽度相同,且首尾相连,形成空心圆环,方便在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转接片,用于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包括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通过易断连接部连接,定位部的外轮廓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具体的,通过在转接片主体上增加定位部的设计,可以扩大定位面积,使得在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易断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与定位部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强度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以及转接片,壳体内具有容纳电芯的容纳腔,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间隔在两者之间的隔膜;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正极片的正极耳和负极片的负极耳从电芯的相对两端的轴向端引出;且正极耳和负极耳之一与转接片主体电连接。具体的,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当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便于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
如上述的电池,可选的,电池还包括导电片,导电片与正极耳电连接,转接片主体与负极耳电连接。
转接片主体被配置为在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焊接面之前通过易断连接部和定位部连接,其中,定位部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具体的,导电片和转接片主体分别位于壳体的相对两端,换句话说,导电片位于壳体的第一端,与正极耳电连接;转接片主体位于壳体的第二端,与负极耳电连接。
具体的,通过易断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与定位部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强度的效果。
如上述的电池,可选的,电池还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与正极片的正极耳电连接,负极引脚与负极片的负极耳电连接。
具体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别从壳体的相对两端引出,其中,正极引脚与正极片的正极耳电连接,负极引脚与负极片的负极耳电连接。
如上述的电池,可选的,电池还包括定位引脚,正极引脚、负极引脚以及定位引脚均设置在电池的圆周侧面上;
定位引脚与负极引脚相连,且与负极引脚在电池圆周侧面的轴向上具有间隔。
具体的,定位引脚起到定位作用,且与负极引脚相连,方便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以及转接片,壳体内具有容纳电芯的容纳腔,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间隔在两者之间的隔膜;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正极片的正极耳和负极片的负极耳从电芯的相对两端的轴向端引出;且正极耳和负极耳之一与转接片主体电连接。具体的,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当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便于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片焊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接片;
11-转接片主体;
12-定位部;
13-易断连接部;
10-电池;
2-壳体;
3-正极片;
4-负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腔分实施例,而不是全腔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腔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腔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现有技术中转接片焊接方式,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进行焊接时,电池的顶盖通过夹具定位并且进行固定,再通过电池上的定位引脚定位需要焊接的转接片,转接片定位装配之后,再和顶盖或者底端上的电池极柱下端面夹紧,通过激光从转接片一侧进行焊接,最终将转接片焊接在顶盖或者底端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转接片焊接方式,在进行焊接时,由于需要焊接的转接片面积过小,导致电池上的定位引脚在进行定位焊接时,出现定位精度较差,进而导致焊接质量不佳等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提供一种转接片及电池,通过在转接片主体上增加定位部的设计,可以扩大定位面积,使得在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易断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与定位部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强度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详细的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片1,用于焊接在电池10的焊接面上,转接片1包括转接片主体11、定位部12和易断连接部13,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通过易断连接部13连接,定位部12的外轮廓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具体的,是将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电池10的焊接面上,定位部12是方便在焊接转接片主体11时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定位。通过易断连接部13将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连接在一起,其中,易断连接部13是可被拉断的,也就是说,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之间是进行可拉断式的连接。同时,为了提高定位部12的精准定位,将定位部12的外轮廓设计成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能够匹配,也就是说,定位部12的外轮廓可以随着电池10焊接面的边缘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在转接片主体11上增加定位部12的设计,可以扩大定位面积,使得在对转接片主体11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易断连接部13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11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13,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11与定位部12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11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11焊接强度的效果。
可选的,为了方便加工,其中,转接片主体11、定位部12和易断连接部13的材料为同种材料。
可选的,易断连接部13为断裂线,或者是连接片。
具体的,转接片1为两个,分别为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其中,当转接片1为正极转接片时,用于连接电池10的电芯正极耳与顶盖正极柱;当转接片1为负极转接片时,用于连接电池10的电芯负极耳与顶盖负极柱。
可选的,转接片1为铝转接片、铜转接片或合金转接片。转接片1的具体材质根据电池10的极柱和极耳的材质进行选择,一般转接片1材质需与电池10的极耳和极柱材质相同,因为同种材质更容易进行焊接,并能保证焊接质量。
具体的,电池10焊接面也为两个,分别为电池10壳体2相扣合的正极盖的焊接面和负极盖的焊接面。一般正极盖、负极盖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正极转接片焊接在正极盖的焊接面上,负极转接片焊接在负极盖的焊接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的外轮廓均和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具体的,为了提高定位部12的精准定位,转接片主体11的外轮廓、定位部12的外轮廓均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也就是说,转接片主体11的外轮廓、定位部12的外轮廓这两者均随着电池10焊接面的边缘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进行匹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接片主体11、定位部12和易断连接部13为一体结构。具体的,转接片主体11、定位部12和易断连接部13为一体成型结构,不需要额外的生产其他部件,且减少连接件对转接片主体11、定位部12和易断连接部13之间连接,提高整个转接片1一致性、表面平整度,提高了焊接转接片主体11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易断连接部1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易断连接部1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具体的,易断连接部1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转接片主体11的连接端和定位部12的连接端,易断连接部13的横截面为易断连接部13的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为了方便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的快速分离,其中,易断连接部1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定位部12横截面的面积、且小于转接片主体11横截面的面积,从而易断连接部13整体的刚度可以小于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使得易断连接部13具有相对较好的变形能力和缓冲能力。由此,不仅可以实现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在焊接完成之后,将定位部12与转接片主体11进行分离。
具体的,易断连接部13在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之间水平延伸。可选的,易断连接部1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定位部12的中间区域和转接片主体11的中间区域相连接。当焊接转接片主体11时,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由于易断连接部13刚度相对偏小,因此易断连接部13自身会存在变形以缓冲自身所承载的拉伸力,以减小易断连接部13和定位部12的连接处以及易断连接部13和转接片主体11的连接处所承载的拉伸应力,降低易断连接部13和定位部12以及易断连接部13和转接片主体11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接片主体1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定位部12的相对两端连接。具体的,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首尾依次连接,构成闭环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中的至少一者为弧形件。具体的,转接片1焊接在纽扣电池10的焊接面上,由于纽扣电池10的焊接面为圆弧形,为了与电池10焊接面匹配,转接片主体11为弧形件,或者定位部12为弧形件,或者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中均为弧形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连接形成圆环。具体的,转接片主体11和定位部12的宽度相同,且首尾相连,形成空心圆环,方便在对转接片主体11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片,用于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转接片主体和定位部通过易断连接部连接,定位部的外轮廓与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具体的,通过在转接片主体上增加定位部的设计,可以扩大定位面积,使得在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易断连接部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与定位部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焊接强度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10,包括壳体2、电芯以及转接片1,壳体2内具有容纳电芯的容纳腔,电芯包括正极片3、负极片4及间隔在两者之间的隔膜;转接片1包括转接片主体11,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电池10的焊接面上,转接片主体11的外轮廓与电池10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正极片3的正极耳和负极片4的负极耳从电芯的相对两端的轴向端引出;且正极耳和负极耳之一与转接片主体11电连接。具体的,转接片1包括转接片主体11,转接片主体11的外轮廓与电池10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当对转接片主体11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便于将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电池10的焊接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10还包括导电片(图中未示出),导电片与正极耳电连接,转接片主体11与负极耳电连接;转接片主体11被配置为在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焊接面之前通过易断连接部13和定位部12连接,其中,定位部12的外轮廓与电池10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具体的,如图3所示,导电片和转接片主体11分别位于壳体的相对两端,换句话说,导电片位于壳体2的第一端,也就是位于壳体2的上端,且与正极耳电连接;转接片主体11位于壳体2的第二端,也就是位于壳体2的底端,与负极耳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导电片焊接在壳体2的上端,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壳体2的底端。
具体的,通过易断连接部13的设计,使得将转接片主体11焊接完成之后,可通过拉扯或拉断易断连接部13,一方面,能够使得转接片主体11与定位部12快速分离,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焊接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检测转接片主体11焊接的质量,进而达到检测转接片主体11焊接强度的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10还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与正极片3的正极耳电连接,负极引脚与负极片4的负极耳电连接。
具体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别从壳体的相对两端引出,其中,正极引脚与正极片3的正极耳电连接,负极引脚与负极片4的负极耳电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10还包括定位引脚,正极引脚、负极引脚以及定位引脚均设置在电池10的圆周侧面上;定位引脚与负极引脚相连,且与负极引脚在电池10圆周侧面的轴向上具有间隔。
具体的,定位引脚起到定位作用,且与负极引脚相连,方便将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以及转接片,壳体内具有容纳电芯的容纳腔,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间隔在两者之间的隔膜;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正极片的正极耳和负极片的负极耳从电芯的相对两端的轴向端引出;且正极耳和负极耳之一与转接片主体电连接。具体的,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当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便于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
在一些示例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片焊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应用于如上述的转接片1,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O1:将转接片1放置到电池10的焊接面,且与电池10保持同心。
具体的,转接片主体11与定位部12提前冲切好,只留下2-4个连接点位,方便易断连接部13将两者进行连接,待转接片主体11与定位部12连接成一体结构后,将定位部12通过夹具夹取,进而将转接片1放置到电池10的焊接面,进行调整,直到转接片1与电池10保持同心。
S1O2:将转接片1的转接片主体11和电池10的壳体2进行焊接连接,形成焊接半成品。
具体的,启动焊接器,同时沿着转接片主体11的一侧进行焊接,直到将与正极耳相连的整个转接片主体11焊接在壳体2的顶盖上,与负极耳相连的整个转接片1焊接在壳体2的底盖上,形成焊接半成品。
S1O3:将转接片1的易断连接部13断开,以使转接片1的定位部12和转接片主体11分开,以形成带有转接片1本体的电池10。
具体的,焊接完成之后,此时,转接片主体11已经焊接在电池10的壳体2上,而定位部12处于悬空状态,将转接片1的易断连接部13断开,使得定位部12与转接片主体11分开,最终形成带有转接片1本体的电池10。
可选的,采用10-30N的力使得易断连接部13断开,由于转接片1本体焊接拉力大于30N,若存在虚焊漏焊的不良品,转接片本体会跟定位部12一同脱落,达到在线监测虚焊漏焊的功能,焊接可靠性高。
可选的,将转接片1的转接片主体11和电池10的壳体2进行焊接连接,具体包括:采用激光焊或电阻焊将转接片主体11和壳体2焊接在一起。
具体的,激光焊以聚焦的激光束作为能源轰击焊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的方法,热输入低,焊接变形小,不受电磁场影响等特点。激光焊缝强度高,减少转接辅材的使用,减少了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电阻焊,利用电流通过焊件及接触处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将焊件局部加热,同时加压进行焊接。焊接时,不需要填充金属,生产率高,焊件变形小,容易实现自动化。由于金属的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转接片主体11在进行电阻焊的时候可以用较小的电流和较短的时间进行焊接,提高了焊接的效率、节能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以及转接片,壳体内具有容纳电芯的容纳腔,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间隔在两者之间的隔膜;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正极片的正极耳和负极片的负极耳从电芯的相对两端的轴向端引出;且正极耳和负极耳之一与转接片主体电连接。具体的,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当对转接片主体进行焊接时,能够对其精准定位,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便于将转接片主体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腔分或者全腔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转接片,用于焊接在电池的焊接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定位部和易断连接部,所述转接片主体和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易断连接部连接,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与所述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主体和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均和所述焊接面的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主体、所述定位部和所述易断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断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接片主体和所述定位部;
所述易断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转接片主体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部的相对两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主体和所述定位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弧形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主体和所述定位部连接形成圆环。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以及转接片,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所述电芯的容纳腔,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间隔在两者之间的隔膜;
所述转接片包括转接片主体,所述转接片主体焊接在所述电池的焊接面上,所述转接片主体的外轮廓与所述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所述正极片的正极耳和所述负极片的负极耳从所述电芯的相对两端的轴向端引出;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之一与所述转接片主体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所述转接片主体与所述负极耳电连接;
所述转接片主体被配置为在所述转接片主体焊接在所述焊接面之前通过易断连接部和定位部连接,其中,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与所述电池的焊接面至少部分边缘相互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正极片的正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引脚与所述负极片的负极耳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引脚,所述正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以及所述定位引脚均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圆周侧面上;
所述定位引脚与所述负极引脚相连,且与所述负极引脚在所述电池圆周侧面的轴向上具有间隔。
CN202111156080.6A 2021-09-29 2021-09-29 转接片及电池 Pending CN113922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6080.6A CN113922001A (zh) 2021-09-29 2021-09-29 转接片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6080.6A CN113922001A (zh) 2021-09-29 2021-09-29 转接片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001A true CN113922001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6080.6A Pending CN113922001A (zh) 2021-09-29 2021-09-29 转接片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200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1765A1 (en) * 2006-11-10 2008-06-05 Shoji Imanaga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Welding Cells
CN206022645U (zh) * 2016-08-22 2017-03-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弹片连料件
CN109904379A (zh) * 2019-03-13 2019-06-18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转接片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N110034269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19212151A1 (ko) * 2018-05-02 2019-11-07 삼성에스디아이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제조방법
CN212783824U (zh) * 2020-08-03 2021-03-23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弹片连料结构
CN112563672A (zh) * 2020-12-24 2021-03-26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引出装置以及电池模组
WO2021057212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2874630U (zh) * 2020-07-24 2021-04-02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转接件、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CN214124061U (zh) * 2020-12-24 2021-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采用该电池的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1765A1 (en) * 2006-11-10 2008-06-05 Shoji Imanaga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Welding Cells
CN206022645U (zh) * 2016-08-22 2017-03-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弹片连料件
CN110034269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19212151A1 (ko) * 2018-05-02 2019-11-07 삼성에스디아이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제조방법
CN109904379A (zh) * 2019-03-13 2019-06-18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转接片焊接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WO2021057212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2874630U (zh) * 2020-07-24 2021-04-02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转接件、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CN212783824U (zh) * 2020-08-03 2021-03-23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弹片连料结构
CN112563672A (zh) * 2020-12-24 2021-03-26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引出装置以及电池模组
CN214124061U (zh) * 2020-12-24 2021-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采用该电池的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4108B2 (ja) 電池間接続装置
US9065124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welding cells
CN108428819B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US20160322673A1 (en) Method for Maintenance, Repair and/or Optimization of a Battery and Battery Having a Number of Individual Cells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Electrically
US8822069B2 (en) Battery pack
JP2008123800A (ja) 電池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EP3082177B1 (en) Secondary cell module
US11489239B2 (en) Cylindrical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7568958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for sealed accumulator
CN105261726A (zh) 电池正极极耳转接结构及焊接方法
JP2007066537A (ja) 二次電池
JP2003019569A (ja) 抵抗溶接方法、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電池パック
JP2016092005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864014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connecting tab of battery
CN113922001A (zh) 转接片及电池
JP2008091036A (ja) 組電池
JP4543310B2 (ja) 電極の接合方法及び電極接合体
EP11394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module and unit battery cell for use in battery module
KR101807868B1 (ko) 배터리 팩의 제조방법
JP2016175095A (ja) 超音波溶接方法
CN210379233U (zh) 一种带锡导线及焊锡导线纽扣电池
KR20090041866A (ko) 배터리 팩
CN115315334B (zh) 蓄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池
CN218887435U (zh) 顶盖组件及包含该顶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JP7327664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