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1120A -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1120A
CN113921120A CN202111083950.1A CN202111083950A CN113921120A CN 113921120 A CN113921120 A CN 113921120A CN 202111083950 A CN202111083950 A CN 202111083950A CN 113921120 A CN113921120 A CN 113921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electronic tag
donor
radio frequency
detec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39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ravers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ravers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ravers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ravers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39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1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1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1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包括: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本申请解决了基于人工扫描条形码以进行血液交接的效率较低,以及对冷库中血液数量的盘点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血液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血站血液管理中,通常会使用条形码的献血标签粘贴在血袋或者试管上,在血袋或试管交接过程中,需要人工使用条码枪对每一个血袋、试管上的条形码进行扫码识别,使得血液交接的效率较低,进一步地,当血液进行检验之后,需将检验合格的血液存放进冷库,为了能够及时掌握血液的库存量,通常需要人工每天清点冷库中血液的库存量,然而,冷库中血液数量往往较多,人工盘点工作量较大,导致对冷库中血液盘点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于人工扫描条形码以进行血液交接的效率较低,以及对冷库中血液数量的盘点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
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血液信息;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的步骤包括: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
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基于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打印成品信息;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将所述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与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进行绑定,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
将贴有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电子标签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满足入库条件。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检验结果,若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
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
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血液信息上的失效时间;
若所述失效时间在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则发出警告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为虚拟装置,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
记录模块,用于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粘贴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
入库模块,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血液信息;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
可选地,所述入库模块还用于: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
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入库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基于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打印成品信息;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将所述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与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进行绑定,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
将贴有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电子标签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还用于: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满足入库条件。
可选地,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还用于:
通过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
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
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血液信息上的失效时间;
若所述失效时间在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则发出警告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为实体设备,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实现如上述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上述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在人工使用条码枪对每一个血袋、试管上的条形码进行扫码识别以进行血液交接,且当血液存放进冷库中,需人工盘点冷库中血液库存量的技术手段,本申请首先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具有无接触式批量识别的特性,进而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进而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进一步地,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进而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实现了基于电子标签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由于电子标签可进行自动识别,因此,采血、血液检测、血液入库过程都可以进行自动识别,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信息核对的误差,提高血液在交接过程中识别的效率,进而减少了血液暴露的时间,降低环境因素(如温度等)对血液的影响,进一步地,由于电子标签无接触式批量识别的特性,即使血液已经存放进冷库,也可通过RFID电子标签自动对冷库中的血液进行无接触全方位监测,提高盘点的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交接过程中需要使用条码枪对每一个血袋、试管上的条形码进行识别,进而导致血液交接的效率较低,以及当血液已放置到冷库中,只能人工核对冷库中血液的数量,导致血液盘点效率较低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血液的综合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默认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在本申请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由于RFID可无接触批量识别的特性,可通过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自动对电子标签进行批量扫描,从而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中无须人工干预,所述电子标签均有唯一编码对应的标识。
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具体地,在印刷所述献血序列号时,预先与所述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建立绑定关系。
步骤S20,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血液信息包括献血者信息、操作者、血液血型、采血时间、失效时间、采血机构和采血地点等信息。
获取献血者进行采血的血液,并记录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具体地,收集所述献血者信息,进而对所述献血者进行采血,获得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以及所述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并记录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以使得后续可基于电子标签,确定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
步骤S30,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装进试管内的血液可用于进行检验,存放进血袋中的血液可用于进行成分制备操作,从而获得相应的血浆、红细胞等成分,另外地,所述电子标签还粘贴在样辫、血液多联袋等,以进行同源性核对。
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具体地,将所述献血者的血液分开存放进所述试管和血袋中,并将与所述血液信息关联的电子标签粘贴在所述试管和所述血袋的表面上,以确保所述试管和所述血袋之间的同源性核对,也即,保证试管中的血液和血袋中的血液是属于同一献血者。
步骤S40,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检测结果包括血液检测信息和检测操作者等信息。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具体地,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以获得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献血序列号,从而获得对应的血液信息,进而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验,获得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进而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所述试管上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也即,将所述检测结果增加至所述血液信息中。
其中,所述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步骤S41,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血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血液信息,具体地,在进行血液检测时,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自动识别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以基于所述编码,确定所述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进而获得所述试管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步骤S42,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具体地,在对所述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时,对所述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以将所述血液信息和所述检测结果进行关联保存。
步骤S43,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具体地,在获取所述试管内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时,录入所述检测结果,以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从而使得在识别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后,能够得知与所述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对应的检测结果,以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时候满足入库的条件。
步骤S50,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检验合格的血液才存放至所述冷库中,由于血液分开存放进试管内和血袋中,且试管上的电子标签和血袋上的电子标签都是与所述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有关联关系,因此,在根据所述试管内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更新所述血液信息后,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能够获取到所述检测结果。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具体地,首先,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自动对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进行识别,以获得所述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所关联的献血序列号,进而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地,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将所述血袋存储进所述冷库中。
步骤S51,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具体地,由于献血序列号与电子标签中的编码已有绑定关联关系,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进而基于所述编码,确定所述编码绑定关联的献血序列号。
步骤S52,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具体地,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对所述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所对应的检测结果。
其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A10,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满足入库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满足入库条件,具体地,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证明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可使用,也即,所述血袋也无法存放进所述冷库中。
步骤S53,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具体地,若所述血袋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证明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是可使用的,进而判定所述血液满足所述入库条件,进而将所述血袋存储至冷库中,以供后续血液的使用。
其中,所述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的步骤包括:
步骤S531,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基于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打印成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成品信息为血液采血时间、血液失效时间、存储温度、容量和血型等信息,所述空白电子标签为还未印刷献血序列号的标签。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基于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打印成品信息,具体地,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根据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进行打印成品信息,以使得
步骤S532,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将所述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与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进行绑定,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将所述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与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进行绑定,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具体地,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读取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进而将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和打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建立绑定关联关系,并上报到系统中,进而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
步骤S533,将贴有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电子标签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以使得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冷库中血袋进行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在人工使用条码枪对每一个血袋、试管上的条形码进行扫码识别以进行血液交接,且当血液存放进冷库中,需人工盘点冷库中血液库存量的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射频)电子标签,具有无接触式批量识别的特性,进而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进而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进一步地,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进而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实现了基于电子标签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由于电子标签可进行自动识别,因此,采血、血液检测、血液入库过程都可以进行自动识别,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信息核对的误差,提高血液在交接过程中识别的效率,进而减少了血液暴露的时间,降低环境因素(如温度等)对血液的影响,进一步地,由于电子标签无接触式批量识别的特性,即使血液已经存放进冷库,也可通过RFID电子标签自动对冷库中的血液进行无接触全方位监测,提高盘点的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交接过程中需要使用条码枪对每一个血袋、试管上的条形码进行识别,进而导致血液交接效率较低,以及当血液已放置到冷库中,只能人工核对冷库中血液的数量,导致血液盘点效率较低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血液的综合管理的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2,基于本申请中第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检验结果,若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B10,通过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事先在所述冷库中设置用于识别电子标签对应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进而利用所述电子标签可无接触批量识别的特性,能够对存储在冷库中的血袋进行扫描识别。
通过在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具体地,基于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从而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以获得与各所述编码关联的的血液信息,从而实现了对冷库中血袋的自动识别。
步骤B20,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具体地,根据编码和献血序列号之间的绑定关系,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所绑定的各献血序列号,进而获取各所述献血序列号分别对应的血液信息。
步骤B30,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血液品种可根据血液对应的血型进行品种分类。
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具体地,基于各所述血液信息,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以将由人工核对血袋的袋数扩展到能够核对具体的血液品种对应的分类库存量,从而实现了对血袋的分类存储,并实时对冷库中每个血液品种对应的库存量进行监控。
其中,所述在所述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C10,获取所述血液信息上的失效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失效时间为所述血袋中的血液的采集时间和保质期所述确定的。
步骤C20,若所述失效时间在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则发出警告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血液信息,若所述血液对应的失效时间在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则发出警告信息,具体地,基于所述血液信息中的失效时间,判断所述失效时间是否在所述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若是,则发出警告信息,以提示管理员尽快使用即将失效的血液,避免造成血液的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也即,通过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进而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进一步地,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实现了通过RFID电子标签能够自动对冷库的中的血液进行无接触批量识别,从而提高了血袋盘点的效率,并将由人工核对袋数扩展到能够核对具体的血液品种对应的分类库存量,从而加强血液库存监控管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血液已放置到冷库中,无法针对条形码识别,只能人工核对袋数,进而导致对血袋盘点效率较低,且无法得知血液具体的品种数量的技术缺陷。
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5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设备。
可选地,该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矩形用户接口、网络接口、相机、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矩形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子模块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矩形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可选的可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以及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器1005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系统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在图3所示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中,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
记录模块,用于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粘贴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
入库模块,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血液信息;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
可选地,所述入库模块还用于: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
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入库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基于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打印成品信息;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将所述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与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进行绑定,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
将贴有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电子标签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可选地,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还用于: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满足入库条件。
可选地,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还用于:
通过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
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
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血液信息上的失效时间;
若所述失效时间在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则发出警告信息。
本申请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还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且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计算机程序还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处理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
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试管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血液信息;
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更新与所述电子标签关联的血液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的步骤包括: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扫描所述血袋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电子标签中编码关联的献血序列号;
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将所述血袋存储至所述冷库中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为合格血液,基于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液信息,在空白电子标签打印成品信息;
通过预设电子标签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将所述所述空白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与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的献血序列号进行绑定,获得成品信息对应的电子标签;
将贴有所述成品信息对应电子标签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献血序列号,确定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测结果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血液,则判定所述献血者的血液不满足入库条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检验结果,若所述献血者的血液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冷库中预设设置的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对存储在所述冷库中的各血袋进行批量识别,读取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
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
分别统计各所述血液信息对应血液品种的分类库存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各所述血袋上电子标签对应的编码,确定各所述编码对应的血液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血液信息上的失效时间;
若所述失效时间在即将失效时间范围内,则发出警告信息。
8.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先与献血序列号关联的电子标签;
记录模块,用于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并记录所述献血者血液对应的血液信息;
粘贴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液分开存放至试管和血袋中,并将所述电子标签分别贴附在所述血袋以及所述试管的表面上;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并记录所述血液对应的检测结果;
入库模块,若所述献血者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入库条件,则将所述献血者对应的血袋存储至冷库中。
9.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
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83950.1A 2021-09-14 2021-09-14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3921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950.1A CN113921120A (zh) 2021-09-14 2021-09-14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950.1A CN113921120A (zh) 2021-09-14 2021-09-14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1120A true CN113921120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3950.1A Pending CN113921120A (zh) 2021-09-14 2021-09-14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11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2327B (zh) 机房巡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88965B (zh) 一种自动仓储扫码检测的方法和货物管理系统
CN110709905A (zh) 自动检查系统以及自动检查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38280A (zh) 通过rfid电子标签代替纸质记录的信息追溯方法及系统
CN113888480A (zh) 一种基于mes的质量追溯方法和系统
CN111310351A (zh) 车间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8916B (zh) 基于标注样本的图片结构化算法的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921120A (zh)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97737B (zh) 微服务系统程序测试的遗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87262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货架物料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093471A (zh)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库存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59369A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11819A (zh) 一种用于uhf群扫盘点系统的天线自检方法
CN115794638A (zh) 基于代码变更分析引擎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0867246B (zh) 检测器材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检测器材套件
CN109033350B (zh) 基于云端服务器的液态生化材料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13182840U (zh) 一种点检监测系统
CN111126326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起重机配重自动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0956422A (zh) 商品入库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86823B (zh) 错误码的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2976B (zh) 一种对bmc传感器综合测试的自动化方法及装置
CN113921119A (zh) 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血液溯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20752712U (zh) 数据采集系统和移动式数据采集设备
CN113570009A (zh) 电力设备出入库识别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797951A (zh) 点检方法、点检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