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9596A -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19596A CN113919596A CN202111403911.5A CN202111403911A CN113919596A CN 113919596 A CN113919596 A CN 113919596A CN 202111403911 A CN202111403911 A CN 202111403911A CN 113919596 A CN113919596 A CN 1139195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transformer
- evaluation
- factor
- influence factor
- transformer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4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00556 factor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909—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geographical or spatial information, e.g. lo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06F18/241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proximity to a decision surface, e.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该方法为:收集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通过建立考虑典型时间、考虑电网拓扑结构、考虑停电计划、考虑主变参数、考虑气象信息、考虑主变过载特性、考虑主变重载特性、考虑主变负荷特性、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计算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根据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获得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并对数据集分类,得到预测期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本发明大大提升数据预测准确率和主变负荷预测精度,并降低全网主变计算时会产生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监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掌握主变压器(简称主变)可能达到的负荷功率值对调度部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据预测结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前做好负荷割接,可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主变负荷预测值也可为错避峰计划和新上站计划提供依据。
在电网中,主变之间由于用电性质、负荷变化趋势、网架结构变化等信息特点不尽相同,因此现有主变负荷预测中,可以全面考虑主变所受因素影响情况,利用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全面主变负载预测输入变量来提升主变负荷预测精度。为有效解决主变负荷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过多,导致模型容易陷入过拟合,降低模型的准确性,并且过多的特征也会导致模型变得更加复杂,在训练和预测时的计算耗时增多、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等问题,可根据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获得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但利用预测期间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作为主变负载预测模型输入数据时,这些数据多为人工根据经验上报,数据随机性较强,准确率较低,使用这些数据会产生预测输入数据不准确导致主变负载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预测期间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作为主变负载预测模型输入数据时,这些数据多为人工根据经验上报,数据随机性较强,准确率较低,使用这些数据会产生预测输入数据不准确导致主变负载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该方法为:收集全面分析与主变负载特性有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通过建立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构建全面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计算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根据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获得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并按照计划性和非计划性影响因子对数据集分类,从而得到预测期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全面分析主变负载特性有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
其中,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包括长时间模型ξ11,短时间评价模型ξ12。
长时间评价模型ξ11包括春季评价因子、夏季评价因子、秋季评价因子、冬季评价因子。
短时间评价模型ξ12包括节日评价因子、双休日评价因子、工作日评价因子、特殊时期(如国庆、高考、重大会议等时期)保供电评价因子。
步骤3: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
其中,建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包括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主变数量评价模型ξ21,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母线数量评价模型ξ22,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出线数量评价模型ξ23,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变电站数量评价模型ξ24,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评价模型ξ25,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储能装置容量评价模型ξ26。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主变数量评价模型ξ21包括单主变评价因子、双主变评价因子、三主变评价因子、四主变评价因子、五台及以上多主变评价因子。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母线数量评价模型ξ22包括高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中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低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出线数量评价模型ξ23包括高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中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低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
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评价模型ξ25包括火电厂装机容量评价因子、水电厂装机容量评价因子、风电场装机容量评价因子、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燃气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垃圾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生物质装机容量评价因子。
步骤4: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
其中,建立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包括计划性停电评价模型ξ31,临时性停电评价模型ξ32。
计划性停电评价模型ξ31包括该主变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其他主变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母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出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主变、母线、出线)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的发电厂(机组、主变、母线、出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
临时性停电评价模型ξ32包括主变所在变电站的所有断路器合位信号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稳控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所有断路器合位信号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稳控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
步骤5: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
其中,建立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包括主变本体参数评价模型ξ41和主变运行参数评价模型ξ42。
主变本体参数评价模型ξ41包括主变容量评价因子、主变投运年限评价因子、主变老化评价因子。
主变运行参数评价模型ξ42包括油温高告警信息评价因子、绕温高告警信息评价因子、轻瓦斯告警信息评价因子、油位低告警信息评价因子、主变状态评价结果评价因子、绕组缺陷信息评价因子、铁芯缺陷信息评价因子、箱壳缺陷信息评价因子、风冷控制系统缺陷信息评价因子、变压器漏油缺陷信息评价因子等。
步骤6: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
建立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包括主变所在区域的温度评价因子、湿度评价因子、大气压力评价因子、海拔高度评价因子、风速评价因子、风向评价因子、光照强度评价因子、净辐射量评价因子、降水量评价因子等。
步骤7: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过载特性,建立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
其中,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包括过载总时长评价因子、过载次数评价因子、过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过载负荷上网特性评价因子、过载负荷下网特性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总时长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次数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过载主变供电区域面积评价因子。
步骤8: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重载特性,建立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
其中,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包括重载总时长评价因子、重载次数评价因子、单次重载最大时长评价因子、重载负荷上网特性评价因子、重载负荷下网特性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总时长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次数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重载主变供电区域面积评价因子。
步骤9: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负荷特性,建立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
其中,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包括主变所带一级负荷评价因子、二级负荷评价因子、三级负荷评价因子、工业负荷评价因子、农业负荷评价因子、居民负荷评价因子、交通运输负荷评价因子。
步骤10: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季节特性,建立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
其中,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包括夏季过载评价因子、夏季重载评价因子、冬季过载评价因子、冬季重载评价因子。
步骤11:结合步骤2-10,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
步骤12:对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中的缺失值进行处理,主要方法如下:
(1)对于需要填充数据分析模型中第η个评价因子ψη,根据给定的距离度量Γ,找到样本空间中距离它最接近的k个样本,并记下这k个样本和它的距离d1,d2,...,dk;选择的距离度量Γ为欧式距离,两个g维向量Xi=(Xi1,Xi2,...,Xig)与Xj=(Xji,Xj2,...,Xjg)间的欧式距离为:
(2)根据距离值计算这k个最近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作为填充数据ψη,填充数据ψη和k个最近样本的关系如下:
其中,Wi是第i个样本的权重值:
(3)处理后得到完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af={ξ1af,ξ2af,ξ3af,ξ4af,ξ5af,ξ6af,ξ7af,ξ8af,ξ9af}。
步骤13:利用步骤12得到处理后完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af={ξ1af,ξ2af,ξ3af,ξ4af,ξ5af,ξ6af,ξ7af,ξ8af,ξ9af}进行归一化处理。
通过线性变换公式把原始数据缩放到[0,1]的范围内,归一化后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norm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ψaf表示原始的数据序列,ψafmin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ψafmax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
步骤14:计算步骤1中的主变负载数据信息RLO以及步骤13得到的归一化后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norm的相关系数。
第i台主变负载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r取值区间为[-1,1],-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线性不相关。
步骤15: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记作第i台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θi;
步骤16:将步骤2-10的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内包含的所有评价因子进行分类。
分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将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计入ψjh={ξ1jh,ξ2jh,ξ3jh,ξ4jh,ξ5jh,ξ6jh,ξ7jh,ξ8jh,ξ9jh},将非计划数据类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计入ψfj={ξ1fj,ξ2fj,ξ3fj,ξ4fj,ξ5fj,ξ6fj,ξ7fj,ξ8fj,ξ9fj}。
步骤17:结合步骤15得到的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按照ψjh和ψfj进行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分类。
其中得到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ψitjh,得到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ψitfj。
步骤18:将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jhyc。
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ψitjhyc,即为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计划数据。
步骤19:将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fjyc。
其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fjyc计算方法为:
步骤19.1:利用步骤2-步骤10中属于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历史信息作为训练样本;
步骤19.2:构建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SVM预测模型。
假定训练数据集为(xi,yi)(i=1,2,...,n),n为样本总数。其中,xi∈Rd,yi∈{-1,1}是分类标号。d维空间中分类面可以表示为ω·x+b=0,其分类间隔表示成。SVM在线性可分时是选择大间隔因子来达到其训练学习过程,此时使2/||ω||最大等价于使||ω||最小,因此SVM总是在选择分类超平面的过程之中,此类分类超平面能够确保其总是具有最大分类间隔,可以得到唯一最优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应用中往往处于非线性不可分情况下,SVM是将输入量通过已知的某一非线性映射转换到另一高维空间,即把原有的特征空间通过某一方式变换为新的特征空间,在此期间,通过引入松弛因子来降低经验因素造成的错误影响,同时进行惩罚因子C可以使其在错分的情况下调整错分的惩罚程度,使其在错误率与复杂程度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位置,这其实是一个转化为核函数K(x,xi)运算的问题。
步骤19.3利用步骤19.1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训练SVM模型,并输出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ψitfjyc。
步骤20:结合步骤18和19,获得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ψityc={ψitjhyc,ψitfjy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考虑到了考虑主变负载特性等因素,全面考虑主变负载特性有效避免主变负荷预测精度受输入变量未完全涵盖数据特征的影响,并构建对应的模型,大大提升主变负荷预测精度,并且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影响因素,获得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降低全网主变计算时会产生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对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内包含的所有评价因子进行分类,分类后并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按照ψjh和ψfj进行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分类形成评价因子预测数据,采用预测数据输入SVM预测模型,获得精确的数据,使得预测输入数据更精确,主变负载预测准确率也更高,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预测期间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作为主变负载预测模型输入数据时,这些数据多为人工根据经验上报,数据随机性较强,准确率较低,使用这些数据会产生预测输入数据不准确导致主变负载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该方法为:收集全面分析与主变负载特性有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通过建立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构建全面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计算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根据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获得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并按照计划性和非计划性影响因子对数据集分类,从而得到预测期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全面分析主变负载特性有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
其中,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包括长时间模型ξ11,短时间评价模型ξ12。
长时间评价模型ξ11包括春季评价因子、夏季评价因子、秋季评价因子、冬季评价因子。
短时间评价模型ξ12包括节日评价因子、双休日评价因子、工作日评价因子、特殊时期(如国庆、高考、重大会议等时期)保供电评价因子。
步骤3: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
其中,建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包括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主变数量评价模型ξ21,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母线数量评价模型ξ22,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出线数量评价模型ξ23,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变电站数量评价模型ξ24,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评价模型ξ25,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储能装置容量评价模型ξ26。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主变数量评价模型ξ21包括单主变评价因子、双主变评价因子、三主变评价因子、四主变评价因子、五台及以上多主变评价因子。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母线数量评价模型ξ22包括高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中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低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出线数量评价模型ξ23包括高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中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低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
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评价模型ξ25包括火电厂装机容量评价因子、水电厂装机容量评价因子、风电场装机容量评价因子、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燃气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垃圾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生物质装机容量评价因子。
步骤4: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
其中,建立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包括计划性停电评价模型ξ31,临时性停电评价模型ξ32。
计划性停电评价模型ξ31包括该主变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其他主变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母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出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主变、母线、出线)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的发电厂(机组、主变、母线、出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
临时性停电评价模型ξ32包括主变所在变电站的所有断路器合位信号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稳控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所有断路器合位信号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稳控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
步骤5: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
其中,建立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包括主变本体参数评价模型ξ41和主变运行参数评价模型ξ42。
主变本体参数评价模型ξ41包括主变容量评价因子、主变投运年限评价因子、主变老化评价因子。
主变运行参数评价模型ξ42包括油温高告警信息评价因子、绕温高告警信息评价因子、轻瓦斯告警信息评价因子、油位低告警信息评价因子、主变状态评价结果评价因子、绕组缺陷信息评价因子、铁芯缺陷信息评价因子、箱壳缺陷信息评价因子、风冷控制系统缺陷信息评价因子、变压器漏油缺陷信息评价因子等。
步骤6: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
建立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包括主变所在区域的温度评价因子、湿度评价因子、大气压力评价因子、海拔高度评价因子、风速评价因子、风向评价因子、光照强度评价因子、净辐射量评价因子、降水量评价因子等。
步骤7: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过载特性,建立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
其中,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包括过载总时长评价因子、过载次数评价因子、过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过载负荷上网特性评价因子、过载负荷下网特性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总时长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次数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过载主变供电区域面积评价因子。
步骤8: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重载特性,建立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
其中,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包括重载总时长评价因子、重载次数评价因子、单次重载最大时长评价因子、重载负荷上网特性评价因子、重载负荷下网特性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总时长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次数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重载主变供电区域面积评价因子。
步骤9: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负荷特性,建立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
其中,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包括主变所带一级负荷评价因子、二级负荷评价因子、三级负荷评价因子、工业负荷评价因子、农业负荷评价因子、居民负荷评价因子、交通运输负荷评价因子。
步骤10: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季节特性,建立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
其中,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包括夏季过载评价因子、夏季重载评价因子、冬季过载评价因子、冬季重载评价因子。
步骤11:结合步骤2-10,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
步骤12:对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中的缺失值进行处理,主要方法如下:
(1)对于需要填充数据分析模型中第η个评价因子ψη,根据给定的距离度量Γ,找到样本空间中距离它最接近的k个样本,并记下这k个样本和它的距离d1,d2,...,dk;选择的距离度量Γ为欧式距离,两个g维向量Xi=(Xi1,Xi2,...,Xig)与Xj=(Xji,Xj2,...,Xjg)间的欧式距离为:
(2)根据距离值计算这k个最近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作为填充数据ψη,填充数据ψη和k个最近样本的关系如下:
其中,Wi是第i个样本的权重值:
(3)处理后得到完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af={ξ1af,ξ2af,ξ3af,ξ4af,ξ5af,ξ6af,ξ7af,ξ8af,ξ9af}。
步骤13:利用步骤12得到处理后完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af={ξ1af,ξ2af,ξ3af,ξ4af,ξ5af,ξ6af,ξ7af,ξ8af,ξ9af}进行归一化处理。
通过线性变换公式把原始数据缩放到[0,1]的范围内,归一化后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norm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ψaf表示原始的数据序列,ψafmin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ψafmax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
步骤14:计算步骤1中的主变负载数据信息RLO以及步骤13得到的归一化后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norm的相关系数。
第i台主变负载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r取值区间为[-1,1],-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线性不相关。
步骤15: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记作第i台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θi;
步骤16:将步骤2-10的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内包含的所有评价因子进行分类。
分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将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计入ψjh={ξ1jh,ξ2jh,ξ3jh,ξ4jh,ξ5jh,ξ6jh,ξ7jh,ξ8jh,ξ9jh},将非计划数据类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计入ψfj={ξ1fj,ξ2fj,ξ3fj,ξ4fj,ξ5fj,ξ6fj,ξ7fj,ξ8fj,ξ9fj}。
步骤17:结合步骤15得到的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按照ψjh和ψfj进行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分类。
其中得到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ψitjh,得到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ψitfj。
步骤18:将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jhyc。
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ψitjhyc,即为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计划数据。
步骤19:将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fjyc。
其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fjyc计算方法为:
步骤19.1:利用步骤2-步骤10中属于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历史信息作为训练样本;
步骤19.2:构建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SVM预测模型。
假定训练数据集为(xi,yi)(i=1,2,...,n),n为样本总数。其中,xi∈Rd,yi∈{-1,1}是分类标号。d维空间中分类面可以表示为ω·x+b=0,其分类间隔表示成。SVM在线性可分时是选择大间隔因子来达到其训练学习过程,此时使2/||ω||最大等价于使||ω||最小,因此SVM总是在选择分类超平面的过程之中,此类分类超平面能够确保其总是具有最大分类间隔,可以得到唯一最优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应用中往往处于非线性不可分情况下,SVM是将输入量通过已知的某一非线性映射转换到另一高维空间,即把原有的特征空间通过某一方式变换为新的特征空间,在此期间,通过引入松弛因子来降低经验因素造成的错误影响,同时进行惩罚因子C可以使其在错分的情况下调整错分的惩罚程度,使其在错误率与复杂程度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位置,这其实是一个转化为核函数K(x,xi)运算的问题。
步骤19.3利用步骤19.1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训练SVM模型,并输出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ψitfjyc。
步骤20:结合步骤18和19,获得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ψityc={ψitjhyc,ψitfjyc}。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收集全面分析与主变负载特性有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通过建立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构建全面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计算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根据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获得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并按照计划性和非计划性影响因子对数据集分类,从而得到预测期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收集主变负载数据信息以及全面分析主变负载特性有关的数据信息,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
步骤2: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
步骤3: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
步骤4: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
步骤5: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
步骤6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建立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
步骤7: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过载特性,建立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
步骤8: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重载特性,建立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
步骤9: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负荷特性,建立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
步骤10:利用步骤1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数据库,分析主变的季节特性,建立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
步骤11:结合步骤2-10,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
步骤12:对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中的缺失值进行处理;
步骤13:利用步骤12得到处理后完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af={ξ1af,ξ2af,ξ3af,ξ4af,ξ5af,ξ6af,ξ7af,ξ8af,ξ9af}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14:计算步骤1中的主变负载数据信息RLO以及步骤13得到的归一化后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norm的相关系数;
步骤15: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记作第i台主变负载重要影响因素数据集θi;
步骤16:将步骤2-10的构建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ξ1、ξ2、ξ3、ξ4、ξ5、ξ6、ξ7、ξ8、ξ9内包含的所有评价因子进行分类,即分为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将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计入ψjh={ξ1jh,ξ2jh,ξ3jh,ξ4jh,ξ5jh,ξ6jh,ξ7jh,ξ8jh,ξ9jh},将非计划数据类影响因素评价因子计入ψfj={ξ1fj,ξ2fj,ξ3fj,ξ4fj,ξ5fj,ξ6fj,ξ7fj,ξ8fj,ξ9fj};
步骤17:结合步骤15得到的对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按照ψjh和ψfj进行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和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分类,得到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ψitjh,得到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ψitfj;
步骤18:将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jhyc;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ψitjhyc,即为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计划数据;
步骤19:将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fjyc;
步骤20:结合步骤18和19,获得预测周期内的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值ψityc={ψitjhyc,ψitfjy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考虑典型时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1包括长时间模型ξ11和短时间评价模型ξ12;
其中,长时间评价模型ξ11包括春季评价因子、夏季评价因子、秋季评价因子、冬季评价因子;
短时间评价模型ξ12包括节日评价因子、双休日评价因子、工作日评价因子、特殊时期保供电评价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建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2包括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主变数量评价模型ξ21,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母线数量评价模型ξ22,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出线数量评价模型ξ23,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变电站数量评价模型ξ24,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评价模型ξ25,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储能装置容量评价模型ξ26;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主变数量评价模型ξ21包括单主变评价因子、双主变评价因子、三主变评价因子、四主变评价因子、五台及以上多主变评价因子;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母线数量评价模型ξ22包括高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中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低压侧母线数量评价因子;
主变所在变电站的运行出线数量评价模型ξ23包括高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中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低压侧出线数量评价因子;
与主变所在变电站相邻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评价模型ξ25包括火电厂装机容量评价因子、水电厂装机容量评价因子、风电场装机容量评价因子、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燃气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垃圾电站装机容量评价因子、生物质装机容量评价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建立考虑停电计划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3包括计划性停电评价模型ξ31,临时性停电评价模型ξ32;
计划性停电评价模型ξ31包括该主变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其他主变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母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出线检修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停电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的发电厂检修停电评价因子;
临时性停电评价模型ξ32包括主变所在变电站的所有断路器合位信号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稳控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所有断路器合位信号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保护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主变所在变电站的相邻变电站内稳控装置动作信息评价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建立考虑主变参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4包括主变本体参数评价模型ξ41和主变运行参数评价模型ξ42;
主变本体参数评价模型ξ41包括主变容量评价因子、主变投运年限评价因子、主变老化评价因子;
主变运行参数评价模型ξ42包括油温高告警信息评价因子、绕温高告警信息评价因子、轻瓦斯告警信息评价因子、油位低告警信息评价因子、主变状态评价结果评价因子、绕组缺陷信息评价因子、铁芯缺陷信息评价因子、箱壳缺陷信息评价因子、风冷控制系统缺陷信息评价因子和变压器漏油缺陷信息评价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建立考虑气象信息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5包括主变所在区域的温度评价因子、湿度评价因子、大气压力评价因子、海拔高度评价因子、风速评价因子、风向评价因子、光照强度评价因子、净辐射量评价因子、降水量评价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考虑主变过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6包括过载总时长评价因子、过载次数评价因子、过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过载负荷上网特性评价因子、过载负荷下网特性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总时长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次数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过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过载主变供电区域面积评价因子;步骤8中,考虑主变重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7包括重载总时长评价因子、重载次数评价因子、单次重载最大时长评价因子、重载负荷上网特性评价因子、重载负荷下网特性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总时长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次数评价因子、同站多主变同时重载单次最大时长评价因子、重载主变供电区域面积评价因子;步骤9中,考虑主变负荷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8包括主变所带一级负荷评价因子、二级负荷评价因子、三级负荷评价因子、工业负荷评价因子、农业负荷评价因子、居民负荷评价因子、交通运输负荷评价因子,步骤10中,考虑季节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模型ξ9包括夏季过载评价因子、夏季重载评价因子、冬季过载评价因子、冬季重载评价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缺失值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1)对于需要填充数据分析模型中第η个评价因子ψη,根据给定的距离度量Γ,找到样本空间中距离它最接近的k个样本,并记下这k个样本和它的距离d1,d2,...,dk;选择的距离度量Γ为欧式距离,两个g维向量Xi=(Xi1,Xi2,...,Xig)与Xj=(Xji,Xj2,...,Xjg)间的欧式距离为:
(2)根据距离值计算这k个最近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作为填充数据ψη,填充数据ψη和k个最近样本的关系如下:
其中,Wi是第i个样本的权重值:
(3)处理后得到完整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af={ξ1af,ξ2af,ξ3af,ξ4af,ξ5af};
步骤13中,归一化处理方法为:通过线性变换公式把原始数据缩放到[0,1]的范围内,归一化后得到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ψnorm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ψaf表示原始的数据序列,ψafmin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ψafmax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
步骤14中,第i台主变负载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r取值区间为[-1,1],-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线性不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9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计入ψitfjyc计算方法为:
步骤19.1:利用步骤2-步骤10中属于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历史信息作为训练样本;
步骤19.2:构建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的SVM预测模型;
假定训练数据集为(xi,yi)(i=1,2,...,n),n为样本总数;其中,xi∈Rd,yi∈{-1,1}是分类标号;d维空间中分类面可以表示为ω·x+b=0,其分类间隔表示成;SVM在线性可分时是选择大间隔因子来达到其训练学习过程,此时使2/||ω||最大等价于使||ω||最小,因此SVM总是在选择分类超平面的过程之中,此类分类超平面能够确保其总是具有最大分类间隔,得到唯一最优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应用中往往处于非线性不可分情况下,SVM是将输入量通过已知的某一非线性映射转换到另一高维空间,即把原有的特征空间通过某一方式变换为新的特征空间,在此期间,通过引入松弛因子来降低经验因素造成的错误影响,同时进行惩罚因子C使其在错分的情况下调整错分的惩罚程度,使其在错误率与复杂程度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位置,这其实是一个转化为核函数K(x,xi)运算的问题;
步骤19.3利用步骤19.1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训练SVM模型,并输出第i台主变负载相关系数ri中排名前10的强关联主变负载影响因素评价因子中,非计划性影响因素评价因子预测数据ψitfjyc。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3911.5A CN113919596A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3911.5A CN113919596A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19596A true CN113919596A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24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03911.5A Pending CN113919596A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19596A (zh) |
-
2021
- 2021-11-24 CN CN202111403911.5A patent/CN11391959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86753A (zh) | 一种基于主变负载状况的设备风险综合分析预警方法 | |
CN108876163B (zh) | 综合因果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暂态功角稳定快速评估方法 | |
CN111488896B (zh)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挖掘的配电线路时变故障概率计算方法 | |
CN105069519A (zh) | 一种智能电网园区终端用户能源需求状况动态预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5796393B (zh) | 基于多能互动的能源网管理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6384186A (zh) |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0348637B (zh) | 一种考虑场-网因素的风电爬坡事件预警方法 | |
CN109787295B (zh) | 一种计及风电场状态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计算方法 | |
CN111461921A (zh)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负荷建模典型用户数据库更新方法 | |
CN114742283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中压线路合环电流估算与风险评估方法 | |
CN115829145A (zh) | 一种光伏发电量预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8694475B (zh) | 基于混合模型的短时间尺度光伏电池发电量预测方法 | |
CN102722660B (zh) | 空气击穿电压的预测方法与装置 | |
CN114692937A (zh) | 一种基于主变负载影响因素预测的主变负载预测方法 | |
KR20240080158A (ko) | 태양광 에너지 수요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수요관리 방법 | |
Grabner et al. | Statistical load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 the demand side management | |
Alanazi et al. | Day-ahead solar forecasting based on multi-level solar measurements | |
CN113919596A (zh) |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类预测方法 | |
Zhu et al. | On-site energy consumption technologies and prosumer marketing for distribu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hotovoltaic linked to agricultural loads in china | |
CN113902219A (zh) | 一种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分析方法 | |
CN104036433A (zh) | 一种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评价方法 | |
CN113902226A (zh) | 一种考虑主变负载特性的主变负载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
CN113780643A (zh) | 一种基于事例推理的光伏电站短期出力预测方法 | |
CN115936157A (zh) | 一种主变负载风险评估方法 | |
Chaoyueling et al. |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power grid investment benefit efficiency based on DEMATEL-improved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