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7847A -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7847A
CN113917847A CN202111138982.7A CN202111138982A CN113917847A CN 113917847 A CN113917847 A CN 113917847A CN 202111138982 A CN202111138982 A CN 202111138982A CN 113917847 A CN113917847 A CN 113917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household appliance
user
touch
touch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89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群
韩邦强
朱洁乐
赖宝宁
王灏
陈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89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78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7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设于本体上;面板组件,包括:板件,设于本体上;信号采集组件,设于板件上,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信号采集组件用于在感测区域上采集触控信号;控制器,连接信号采集组件和工作组件,用于根据触控信号控制工作组件工作。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家用电器上常设置有旋钮,用户通过转动旋钮来调节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但旋钮的使用寿命有限,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至于转动旋钮所反馈的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并且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致使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且家用电器的故障率较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家用电器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设于本体上;面板组件,包括:板件,设于本体上;信号采集组件,设于板件上,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信号采集组件用于在感测区域上采集触控信号;控制器,连接信号采集组件和工作组件,用于根据触控信号控制工作组件工作。
在本发明所限定的家用电器中,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和面板组件。具体地,本体为家用电器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承载家用电器上的其他结构,以及保护其他结构。工作组件设置在本体上,用于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属性实现家用电器的对应功能,例如当家用电器具备食材加热功能时,工作组件为加热装置,以通过加热食材来得到成品食物。当家用电器具备清洗功能时,工作组件为清洗组件,通过转动和注水完成待清洗物件的清洗。当家用电器具备送风功能时,工作组件为送风组件,其通过控制转速和转向来实现定向送风和定强度送风。面板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部分面板组件为外露结构,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实现人机交互,具体可通过面板组件发出用于控制工作组件的工作指令,还可以通过面板组件获取工作组件的工作状态。以便于用户掌控家用电器。
在此基础上,面板组件包括板件和信号采集组件,板件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嵌设在本体上,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信号采集组件设置在板件上,位于板件朝向本体的一侧。其中,信号采集组件与板件上的部分区域对应设置,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控制器设置在本体上,且控制器连接信号采集组件和工作组件,控制器用于根据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工作,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来控制工作组件工作。
对此,本申请通过在板件上设置信号采集组件,取缔了相关技术中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的实体旋钮,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发出对应功能调节指令。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家用电器结构,提升家用电器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家用电器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家用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信号采集组件包括:M个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感测区域上的滑动触控信号;N个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感测区域上的按压触控信号;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信号采集组件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信号采集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数目为M,第二传感器的数目为N。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感测区域上的滑动触控信号,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感测区域上的按压触控信号。工作过程中,当用户在感测区域上做出滑动动作时,第一传感器可以获取到与滑动动作对应的滑动触控信号,随即控制器可以根据该滑动触控信号调整工作组件中的某一工作参数,以使用户可以通过滑动动作调节工作组件的功率。对应地,当用户在感测区域上做出按压动作时,第二传感器可以获取到与该按压动作对应的按压触控信号,随即控制器可以根据按压触控信号选择某一工作指令,以使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动作完成预定功能或预定指令的选择。通过在信号采集组件中设置对应与两种不同动作形式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使用户可以在触控区域上通过完成不同的触控动作来区分不同的触控指令,从而一方面拓宽了面板组件的触控操作功能,另一方面避免用户发出误操作。进而实现了优化信号采集组件结构,提升信号采集组件适用范围,简化面板组件结构,提升面板组件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还包括:按键,嵌设于板件上,与控制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上还设置有按键,按键嵌设在板件上,且按键可相对板件移动。控制器与按键相连接,当用户按压按键时,控制器可以将按压动作转化为电信号,并根据该电信号控制工作组件工作。通过在板件上设置实体按键,使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按键来发出对应的功能调节指令。通过在面板组件上配合信号采集组件设置按键,使面板组件同时具备了实体按键操作功能和虚拟按键操作功能。相较于仅设置信号采集组件的技术方案来说,设置按键可以为用户选择待调节参数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当用户需要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时,先通过按压与加热功率的对应的按键,使后续参数调节的目标锁定在加热功率上,其后通过在触控区域上执行滑动操作来调节具体加热功率值。解决了单一触控区域不便于特定功能选择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面板组件结构,提升面板组件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还包括:显示装置,嵌设于板件上,与控制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面板组件上还设置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嵌设在板件上,且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过设置显示装置,实现了家用电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使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内容了解到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例如,可通过观察显示装置获取到工作组件的当前工作参数,还可以通过观察显示装置了解到当前所施加的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参数调节幅度和功能选择,从而配合信号采集组件使用户可以通过手眼配合完成工作组件参数的精准调节。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结构,提升面板组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用户触控操作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板件为矩形板件,在板件的长度方向上,显示装置位于按键和感测区域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板件为矩形板件,矩形板件横设在本体上。在此基础上,在板件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按键、显示装置和触感测区域,以使按键和感测区域分布在显示装置的左右两侧。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布局,使显示装置可以将按键和感测区域隔开,一方面便于用户识别出感测区域,另一方面可降低用户在操作按键时误触感测区域的概率。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结构布局,提升面板组件实用性,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感测区域包括:M个第一区域,与M个第一传感器一一对应,第一传感器用于在第一区域采集按压触控信号;N个第二区域,与N个第二传感器一一对应,第二传感器用于在第二区域采集滑动触控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感测区域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感测区域包括M个第一区域和M个和第二区域,每个第一区域对应设置一个第一传感器,相应的每个第二区域上对应设置一个第二传感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区分于采集信号的种类上,第一传感器用于在第一区域采集用户所发出的按压触控信号,例如功能选择信号、功率档位调节信号或开关机信号。第二传感器用于在第二区域采集用户所发出的滑动触控信号,例如功率调节信号、功能菜单拖动信号或预约时间设定信号。从而通过不同的触控区域划分不同的触控动作,以及划分不同的功能。为用户精准操控家用电器提供便利条件。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数目,以及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具体分布方式该技术方案不做硬性限定,满足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区分且位于感测区域内部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感测区域为圆形区域;第一区域位于感测区域的中心区域;第二区域环绕第一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形状和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感测区域为圆形区域,第一区域分布在感测区域的中心位置,第二区域分布在第一区域的周侧,具体环绕第一区域设置。其中,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区域对应设置,以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第一区域上的按压触控信号。第二传感器与第二区域对应设置,以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第二区域上的滑动触控信号。通过在感测区域上设置上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感测区域上模拟出了虚拟按键,第二区域对应按键周侧的可转动区域,用户可以通过常规按键旋转操作发出对应的参数调节指令。位于第二区域内侧的第一区域对应于常规按键,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键的习惯在第一区域上发出对应功能选择的触控信号。从而降低用户在感测区域上的操作难度,降低误操作概率。进而实现了优化感测区域布局,提升面板组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用户精准控制工作组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M=N=2,两个第一区域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区域均为环形区域,且两个第二区域嵌套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感测区域内的功能区分布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感测区域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区域和两个第二区域。两个第一区域分布在位于感测区域中心位置的圆形区域内,并在该中心位置对称设置。具体两个第一区域上下对称分布,上半部区域对应于开关功能,用户可通过按压该上方的第一区域开启或关闭家用电器。下半部区域对应于家用电器的多功能选择,用户可通过按压下方的第一区域来选择需要执行的功能。两个第二区域均为环形区域,其中一个第二区域环绕两个第一区域设置,对应于功率调节功能,用户可在该区域通过滑动操作来增大家用电器的功率或减小家用电器的功率。另一个第二区域套设于上述第二区域设置外侧,对应于预约时间调节功能,用户可在该区域通过滑动操作来增加预约时长或减少预约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家用电器还包括:发光组件,与板件相对设置,用于照射感测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家用电器上还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置在本体上或设置在板件上,发光组件的发光端与板件上对感测区域相对设置,以使发光组件可以照射感测区域。通过设置发光组件,使板件上的感测区域可被照亮,以使用户可以在环境光强度较低的场景下通过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识别出感测区域的位置,从而为用户触控面板组件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结构,提升面板组件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板件上,对应感测区域部分的板件由透光材质支撑,其余区域的板件由非透光材质支撑,以确保发光组件可以在板件上精准示出感测区域。进而实现降低误操作概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家用电器还包括:振动组件,设于板件上,与感测区域相对设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振动组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家用电器上还设置有振动组件,振动组件设置在板件上,具体与感测区域所对应的位置相连接。同时,振动组件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可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振动组件工作。工作过程中,当用户在感测区域上发出触控操作时,控制器根据获取到的触控信号控制振动组件动作,以在板件上形成可被用户所感知的振动。使用户可通过该振动获知触控操作已传达。从而通过振动这一反馈形式协助用户发出触控操作,一方面方便用户掌控参数调节幅度,另一方面可在用户发出误操作时及时提示用户。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结构,提升面板组件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信号采集组件为电容式传感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容式传感器是以各种类型的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其中包括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其中,第一传感器为滑动式电容传感器,通过第一传感器能够采集滑动轨迹,并识别为滑动信号。第二传感器为压力式电容传感器,通过第二传感器能够采集压力,并识别为按压信号。电容式传感器相比于传统机械旋钮中的编码器具有体积小,检测准确的优势,并且电容式传感器能够采集多种不同种类的信号,故将信号采集组件选择为电容式传感器有助于缩减面板组件的体积并拓宽面板组件的功能。
具体地,电容式传感器可选为印刷式电容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家用电器包括以下一种或组合:微波炉、蒸箱、烤箱、电磁炉。
在该技术方案中,列举了家用电器的几种产品形式。当家用电器为上述微波炉、蒸箱、烤箱、电磁炉中的其中一者,或由上述产品组合而成的集成产品时,用户可通过在感测区域上的滑动操作完成加热功率或加热时长的调节。从而取缔现有上述产品中所设置的实体旋钮。进而实现优化家用电器结构,提升家用电器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家用电器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的触控信号;
根据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家用电器进行控制。
其中,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和面板组件。具体地,工作组件设置在本体上,用于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属性实现家用电器的对应功能,面板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部分面板组件为外露结构,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实现人机交互。面板组件包括板件和信号采集组件,板件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嵌设在本体上,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信号采集组件设置在板件上,信号采集组件与板件上的部分区域对应设置,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
在此基础上,该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获取信号采集组件在感测区域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
第二步,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的工作。
具体地,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其后处理器根据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工作,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来控制工作组件工作。本申请通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发出对应功能调节指令。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家用电器控制方法,提升家用电器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触控信号为滑动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与滑动触控信号对应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方向;
根据滑动距离和滑动方向确定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根据调节幅度生成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信号为滑动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第一步,根据触控信号确定滑动动作所对应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第二步,根据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确定出对应于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第三步,生成与调节幅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系统中预存有用于识别滑动触控信号的坐标系,根据采集到的滑动触控信号和预存的坐标系能够确定滑动触控信号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方向。根据滑动方向能够确定参数调整值的正负,根据滑动距离能够确定参数调整值的具体数值,从而确定具体的控制指令。以根据得到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组件的精准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触控信号为按压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与按压触控信号对应的按压次数和/或按压压力;
根据按压次数和/或按压压力确定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根据调节幅度生成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信号为按压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第一步,根据触控信号确定按压动作所对应的按压压力和/或按压次数;
第二步,根据按压压力和/或按压次数确定出对应于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第三步,生成与调节幅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系统中预存有按压次数和/或按压压力值与调整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采集到的按压触控信号和预存的上述对应关系能够确定参数调整值。根据得到的参数调整值,从而确定具体的控制指令。以根据得到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组件的精准控制。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家用电器,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的触控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装置,用于对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家用电器进行控制。
其中,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和面板组件。具体地,工作组件设置在本体上,用于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属性实现家用电器的对应功能,面板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部分面板组件为外露结构,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实现人机交互。面板组件包括板件和信号采集组件,板件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嵌设在本体上,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信号采集组件设置在板件上,信号采集组件与板件上的部分区域对应设置,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
在此基础上,该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信号采集组件在感测区域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的工作。
具体地,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其后处理器根据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工作,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来控制工作组件工作。本申请通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发出对应功能调节指令。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家用电器控制装置,提升家用电器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限定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方法的全部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方法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感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家用电器,110本体,120工作组件,130面板组件,132板件,134信号采集组件,1342第一传感器,1344第二传感器,135感测区域,1352第一区域,1354第二区域,136按键,138显示装置,140控制器,15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100,家用电器100包括:本体110;工作组件120,设于本体110上;面板组件130,包括:板件132,设于本体110上;信号采集组件134,设于板件132上,以在板件132上形成感测区域135,信号采集组件134用于在感测区域135上采集触控信号;控制器140,连接信号采集组件134和工作组件120,用于根据触控信号控制工作组件120工作。
在本发明所限定的家用电器100中,家用电器100包括本体110、工作组件120和面板组件130。具体地,本体110为家用电器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承载家用电器100上的其他结构,以及保护其他结构。工作组件120设置在本体110上,用于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属性实现家用电器100的对应功能,例如当家用电器100具备食材加热功能时,工作组件120为加热装置,以通过加热食材来得到成品食物。当家用电器100具备清洗功能时,工作组件120为清洗组件,通过转动和注水完成待清洗物件的清洗。当家用电器100具备送风功能时,工作组件120为送风组件,其通过控制转速和转向来实现定向送风和定强度送风。面板组件130设置在本体110上,且部分面板组件130为外露结构,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130实现人机交互,具体可通过面板组件130发出用于控制工作组件120的工作指令,还可以通过面板组件130获取工作组件120的工作状态。以便于用户掌控家用电器100。
在此基础上,面板组件130包括板件132和信号采集组件134,板件132设置在本体110上,具体嵌设在本体110上,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信号采集组件134设置在板件132上,位于板件132朝向本体110的一侧。其中,信号采集组件134与板件132上的部分区域对应设置,以在板件132上形成感测区域135。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135时,信号采集组件134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控制器140设置在本体110上,且控制器140连接信号采集组件134和工作组件120,控制器140用于根据信号采集组件134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控制工作组件120执行对应工作,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135来控制工作组件120工作。
对此,本申请通过在板件132上设置信号采集组件134,取缔了相关技术中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的实体旋钮,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135发出对应功能调节指令。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100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100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家用电器100结构,提升家用电器100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家用电器100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信号采集组件134包括:M个第一传感器1342,用于采集感测区域135上的滑动触控信号;N个第二传感器1344,用于采集感测区域135上的按压触控信号;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对信号采集组件134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信号采集组件134包括第一传感器1342和第二传感器1344,第一传感器1342的数目为M,第二传感器1344的数目为N。第一传感器1342用于采集感测区域135上的滑动触控信号,第二传感器1344用于采集感测区域135上的按压触控信号。工作过程中,当用户在感测区域135上做出滑动动作时,第一传感器1342可以获取到与滑动动作对应的滑动触控信号,随即控制器140可以根据该滑动触控信号调整工作组件120中的某一工作参数,以使用户可以通过滑动动作调节工作组件120的功率。对应地,当用户在感测区域135上做出按压动作时,第二后窜干起可以获取到与该按压动作对应的按压触控信号,随即控制器140可以根据按压触控信号选择某一工作指令,以使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动作完成预定功能或预定指令的选择。通过在信号采集组件134中设置对应与两种不同动作形式的第一传感器1342和第二传感器1344,使用户可以在触控区域上通过完成不同的触控动作来区分不同的触控指令,从而一方面拓宽了面板组件130的触控操作功能,另一方面避免用户发出误操作。进而实现了优化信号采集组件134结构,提升信号采集组件134适用范围,简化面板组件130结构,提升面板组件130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30还包括:按键136,嵌设于板件132上,与控制器14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30上还设置有按键136,按键136嵌设在板件132上,且按键136可相对板件132移动。控制器140与按键136相连接,当用户按压按键136时,控制器140可以将按压动作转化为电信号,并根据该电信号控制工作组件120工作。通过在板件132上设置实体按键136,使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按键136来发出对应的功能调节指令。通过在面板组件130上配合信号采集组件134设置按键136,使面板组件130同时具备了实体按键136操作功能和虚拟按键136操作功能。相较于仅设置信号采集组件134的实施例来说,设置按键136可以为用户选择待调节参数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当用户需要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时,先通过按压与加热功率的对应的按键136,使后续参数调节的目标锁定在加热功率上,其后通过在触控区域上执行滑动操作来调节具体加热功率值。解决了单一触控区域不便于特定功能选择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面板组件130结构,提升面板组件130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30还包括:显示装置138,嵌设于板件132上,与控制器14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30上还设置有显示装置138,显示装置138嵌设在板件132上,且显示装置138与控制器140相连接。通过设置显示装置138,实现了家用电器100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使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显示装置138上所显示的内容了解到家用电器100的工作状态。例如,可通过观察显示装置138获取到工作组件120的当前工作参数,还可以通过观察显示装置138了解到当前所施加的触控操作所对应的参数调节幅度和功能选择,从而配合信号采集组件134使用户可以通过手眼配合完成工作组件120参数的精准调节。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130结构,提升面板组件130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用户触控操作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发明的第五方面实施例中,板件132为矩形板件,在板件132的长度方向上,显示装置138位于按键136和感测区域13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板件132为矩形板件,矩形板件横设在本体110上。在此基础上,在板件132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按键136、显示装置138和触感测区域135,以使按键136和感测区域135分布在显示装置138的左右两侧。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布局,使显示装置138可以将按键136和感测区域135隔开,一方面便于用户识别出感测区域135,另一方面可降低用户在操作按键136时误触感测区域135的概率。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130结构布局,提升面板组件130实用性,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发明的第六方面实施例中,感测区域135包括:M个第一区域1352,与M个第一传感器1342一一对应,第一传感器1342用于在第一区域1352采集按压触控信号;N个第二区域1354,与N个第二传感器1344一一对应,第二传感器1344用于在第二区域1354采集滑动触控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对感测区域135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感测区域135包括M个第一区域1352和N个和第二区域1354,每个第一区域1352对应设置一个第一传感器1342,相应的每个第二区域1354上对应设置一个第二传感器1344。第一区域1352和第二区域1354区分于采集信号的种类上,第一传感器用于在第一区域1352采集用户所发出的按压触控信号,例如功能选择信号、功率档位调节信号或开关机信号。第二传感器1344用于在第二区域1354采集用户所发出的滑动触控信号,例如功率调节信号、功能菜单拖动信号或预约时间设定信号。从而通过不同的触控区域划分不同的触控动作,以及划分不同的功能。为用户精准操控家用电器100提供便利条件。
其中,第一区域1352和第二区域1354的数目,以及第一区域1352和第二区域1354的具体分布方式该技术方案不做硬性限定,满足第一区域1352和第二区域1354可区分且位于感测区域135内部即可。
实施例七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发明的第七方面实施例中,感测区域135为圆形区域;第一区域1352位于感测区域135的中心区域;第二区域1354环绕第一区域1352。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区域1352和第二区域1354的形状和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感测区域135为圆形区域。第一区域1352分布在感测区域135的中心位置,第二区域1354分布在第一区域1352的周侧,具体环绕第一区域1352设置。其中,第一传感器1342与第一区域1352对应设置,以通过第一传感器1342采集第一区域1352上的按压触控信号。第二传感器1344与第二区域1354对应设置,以通过第二传感器1344采集第二区域1354上的滑动触控信号。通过在感测区域135上设置上述第一区域1352和第二区域1354,在感测区域135上模拟出了虚拟按键136,第二区域1354对应按键136周侧的可转动区域,用户可以通过常规按键136旋转操作发出对应的参数调节指令。位于第二区域1354内侧的第一区域1352对应于常规按键136,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键136的习惯在第一区域1352上发出对应功能选择的触控信号。从而降低用户在感测区域135上的操作难度,降低误操作概率。进而实现了优化感测区域135布局,提升面板组件130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用户精准控制工作组件120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八
如图3所示,在发明的第八方面实施例中,M=N=2,两个第一区域1352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区域1354均为环形区域,且两个第二区域1354嵌套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感测区域内的功能区分布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感测区域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区域1352和两个第二区域1354。两个第一区域1352分布在位于感测区域中心位置的圆形区域内,并在该中心位置对称设置。具体两个第一区域1352上下对称分布,上半部区域对应于开关功能,用户可通过按压该上方的第一区域1352开启或关闭家用电器100。下半部区域对应于家用电器100的多功能选择,用户可通过按压下方的第一区域1352来选择需要执行的功能。两个第二区域1354均为环形区域,其中一个第二区域1354环绕两个第一区域1352设置,对应于功率调节功能,用户可在该区域通过滑动操作来增大家用电器100的功率或减小家用电器100的功率。另一个第二区域1354套设于上述第二区域1354设置外侧,对应于预约时间调节功能,用户可在该区域通过滑动操作来增加预约时长或减少预约时长。
实施例九
在发明的第九方面实施例中,家用电器100还包括:发光组件,与板件132相对设置,用于照射感测区域135。
在该实施例中,家用电器100上还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置在本体110上或设置在板件132上,发光组件的发光端与板件132上对感测区域135相对设置,以使发光组件可以照射感测区域135。通过设置发光组件,使板件132上的感测区域135可被照亮,以使用户可以在环境光强度较低的场景下通过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识别出感测区域135的位置,从而为用户触控面板组件130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130结构,提升面板组件130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板件132上,对应感测区域135部分的板件132由透光材质支撑,其余区域的板件132由非透光材质支撑,以确保发光组件可以在板件132上精准示出感测区域135。进而实现降低误操作概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
在发明的第十方面实施例中,家用电器100还包括:振动组件,设于板件132上,与感测区域135相对设置,与控制器140相连接,控制器140用于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振动组件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家用电器100上还设置有振动组件,振动组件设置在板件132上,具体与感测区域135所对应的位置相连接。同时,振动组件与控制器140相连接,控制器140可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振动组件工作。工作过程中,当用户在感测区域135上发出触控操作时,控制器140根据获取到的触控信号控制振动组件动作,以在板件132上形成可被用户所感知的振动。使用户可通过该振动获知触控操作已传达。从而通过振动这一反馈形式协助用户发出触控操作,一方面方便用户掌控参数调节幅度,另一方面可在用户发出误操作时及时提示用户。进而实现优化面板组件130结构,提升面板组件130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一
在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实施例中,信号采集组件134为电容式传感器。
在该实施例中,电容式传感器是以各种类型的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其中包括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其中,第一传感器1342为滑动式电容传感器,通过第一传感器1342能够采集滑动轨迹,并识别为滑动信号。第二传感器1344为压力式电容传感器,通过第二传感器1344能够采集压力,并识别为按压信号。电容式传感器相比于传统机械旋钮中的编码器具有体积小,检测准确的优势,并且电容式传感器能够采集多种不同种类的信号,故将信号采集组件134选择为电容式传感器有助于缩减面板组件130的体积并拓宽面板组件130的功能。
具体地,电容式传感器可选为印刷式电容传感器。
实施例十二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实施例中,家用电器100包括以下一种或组合:微波炉、蒸箱、烤箱、电磁炉。
在该实施例中,列举了家用电器100的几种产品形式。当家用电器100为上述微波炉、蒸箱、烤箱、电磁炉中的其中一者,或由上述产品组合而成的集成产品时,用户可通过在感测区域135上的滑动操作完成加热功率或加热时长的调节。从而取缔现有上述产品中所设置的实体旋钮。进而实现优化家用电器100结构,提升家用电器100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家用电器100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三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实施例中,示出了家用电器100中各个结构的交互关系,具体地,控制器140由按键136和感测区域135接收操控信息,按键136处的操控信息由按压触发,感测区域135处的操控信息由滑动或按压触发。其后控制器140根据操控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120工作。同时控制器140将工作组件120的工作参数以及其他工况信息通过显示装置138显示出来。电源150与控制器140相连接,以实现针对控制器140、面板组件130和工作组件120的供电。
实施例十四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02,获取信号采集组件在感测区域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
步骤504,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的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进行控制。
其中,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和面板组件。具体地,工作组件设置在本体上,用于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属性实现家用电器的对应功能,面板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部分面板组件为外露结构,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实现人机交互。面板组件包括板件和信号采集组件,板件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嵌设在本体上,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信号采集组件设置在板件上,信号采集组件与板件上的部分区域对应设置,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
在此基础上,该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获取信号采集组件在感测区域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第二步,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的工作。
具体地,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其后处理器根据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工作,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来控制工作组件工作。本申请通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发出对应功能调节指令。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家用电器控制方法,提升家用电器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五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实施例中,触控信号为滑动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602,根据触控信号确定滑动动作所对应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步骤604,根据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确定出对应于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步骤606,生成与调节幅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触控信号为滑动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第一步,根据触控信号确定滑动动作所对应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第二步,根据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确定出对应于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第三步,生成与调节幅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系统中预存有用于识别滑动触控信号的坐标系,根据采集到的滑动触控信号和预存的坐标系能够确定滑动触控信号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方向。根据滑动方向能够确定参数调整值的正负,根据滑动距离能够确定参数调整值的具体数值,从而确定具体的控制指令。以根据得到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组件的精准控制。
实施例十六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实施例中,触控信号为按压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702,根据触控信号确定按压动作所对应的按压压力和/或按压次数;
步骤704,根据按压压力和/或按压次数确定出对应于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步骤706,生成与调节幅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触控信号为按压触控信号,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第一步,根据触控信号确定按压动作所对应的按压压力和/或按压次数;第二步,根据按压压力和/或按压次数确定出对应于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第三步,生成与调节幅度对应的控制指令。
具体地,系统中预存有按压次数和/或按压压力值与调整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采集到的按压触控信号和预存的上述对应关系能够确定参数调整值。根据得到的参数调整值,从而确定具体的控制指令。以根据得到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组件的精准控制。
实施例十七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800,控制装置800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控制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02,用于获取信号采集组件在感测区域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控制单元804,用于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的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装置800,用于对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进行控制。
其中,家用电器包括本体、工作组件和面板组件。具体地,工作组件设置在本体上,用于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属性实现家用电器的对应功能,面板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部分面板组件为外露结构,用户可通过面板组件实现人机交互。面板组件包括板件和信号采集组件,板件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嵌设在本体上,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信号采集组件设置在板件上,信号采集组件与板件上的部分区域对应设置,以在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
在此基础上,该控制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02和控制单元804。获取单元802用于获取信号采集组件在感测区域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控制单元804用于根据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的工作。
具体地,当用户触碰感测区域时,信号采集组件可以采集用户所发出的触控信号,以完成用户触控动作的采集。其后处理器根据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到的触控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工作组件执行对应工作,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来控制工作组件工作。本申请通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感测区域发出对应功能调节指令。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旋钮使用寿命有限,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动、错位甚至脱落等现象,以及旋钮调节幅度不精准,旋钮需频繁更换。旋钮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缝隙中会堆积或渗入污渍,用户的清洁难度增大,家用电器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家用电器控制装置800,提升家用电器实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八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限定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全部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工作组件,设于所述本体上;
面板组件,包括:
板件,设于所述本体上;
信号采集组件,设于所述板件上,以在所述板件上形成感测区域,所述信号采集组件用于在所述感测区域上采集触控信号;
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和所述工作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所述工作组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包括:
M个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感测区域上的滑动触控信号;
N个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感测区域上的按压触控信号;
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
按键,嵌设于所述板件上,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
显示装置,嵌设于所述板件上,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为矩形板件,在所述板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按键和所述感测区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区域包括:
M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一传感器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采集所述按压触控信号;
N个第二区域,与所述N个第二传感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采集所述滑动触控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区域为圆形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感测区域的中心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M=N=2,
两个所述第一区域对称设置;
两个所述第二区域均为环形区域,且两个所述第二区域嵌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光组件,与所述板件相对设置,用于照射所述感测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振动组件,设于所述板件上,与所述感测区域相对设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所述振动组件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采集组件为电容式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包括以下一种或组合:
微波炉、蒸箱、烤箱、电磁炉。
13.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的触控信号;
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工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为滑动触控信号,所述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与所述滑动触控信号对应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方向;
根据所述滑动距离和所述滑动方向确定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根据所述调节幅度生成控制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为按压触控信号,所述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与所述按压触控信号对应的按压次数和/或按压压力;
根据所述按压次数和/或所述按压压力确定目标参数的调节幅度;
根据所述调节幅度生成控制指令。
16.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信号采集组件所采集的触控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工作组件工作。
1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38982.7A 2021-09-27 2021-09-27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9178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982.7A CN113917847A (zh) 2021-09-27 2021-09-27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982.7A CN113917847A (zh) 2021-09-27 2021-09-27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847A true CN113917847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6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8982.7A Pending CN113917847A (zh) 2021-09-27 2021-09-27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78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8861A (zh) * 2022-01-24 2022-05-1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参数调整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027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Harald Philipp Touch sensitive control panel
CN101551132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上海松下微波炉有限公司 微波炉的管理方法
CN204633743U (zh) * 2015-05-08 2015-09-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结构和具有该触控反馈结构的家用电器
CN108376050A (zh) * 2018-02-24 2018-08-0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组件
CN108758984A (zh) * 2018-04-04 2018-11-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和空调
CN108768376A (zh) * 2018-06-29 2018-11-0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控制面板和家用电器
CN108775685A (zh) * 2018-05-31 2018-1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遥控方法、家电设备、遥控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13354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组件、反馈振动控制方法及家用烹饪器
CN109213355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组件、反馈振动方法及家用烹饪器
CN10921786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组件、反馈振动控制方法及家用烹饪器
CN109213367A (zh) * 2018-07-05 2019-01-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面板组件与家用电器
CN109947347A (zh) * 2019-03-19 2019-06-28 深圳市火王燃器具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厨电触摸屏的虚拟按键的拓展方法及装置
CN110324033A (zh) * 2019-06-20 2019-10-11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按键响应方法
CN111195073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饮品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饮品机
WO2021083334A1 (zh) * 2019-11-01 2021-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38605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旋钮组件、电器、旋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027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Harald Philipp Touch sensitive control panel
CN101551132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上海松下微波炉有限公司 微波炉的管理方法
CN204633743U (zh) * 2015-05-08 2015-09-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结构和具有该触控反馈结构的家用电器
CN109213354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组件、反馈振动控制方法及家用烹饪器
CN10921786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组件、反馈振动控制方法及家用烹饪器
CN109213355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组件、反馈振动方法及家用烹饪器
CN108376050A (zh) * 2018-02-24 2018-08-0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组件
CN108758984A (zh) * 2018-04-04 2018-11-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和空调
CN108775685A (zh) * 2018-05-31 2018-1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遥控方法、家电设备、遥控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8376A (zh) * 2018-06-29 2018-11-0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控制面板和家用电器
CN109213367A (zh) * 2018-07-05 2019-01-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面板组件与家用电器
CN111195073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饮品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饮品机
CN109947347A (zh) * 2019-03-19 2019-06-28 深圳市火王燃器具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厨电触摸屏的虚拟按键的拓展方法及装置
CN110324033A (zh) * 2019-06-20 2019-10-11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按键响应方法
WO2021083334A1 (zh) * 2019-11-01 2021-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38605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旋钮组件、电器、旋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8861A (zh) * 2022-01-24 2022-05-1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参数调整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2206B1 (en) Operation device
CN207541587U (zh)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结构
US10050622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appliance having the device
CN104898762B (zh) 操作装置
CN109983279B (zh) 家用器具用的触觉的操作元件
EP3872251B1 (en) Knob structure for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EP1988445B1 (en) User interface and cooking oven provided with such user interface
CN107923112A (zh) 具有设计为触摸屏的操作装置的改善的可操作性的家用器具
CN113917847A (zh)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EP2259169B1 (en) Houshold appliance with virtual data interface
CN106480657B (zh) 一种洗衣机
CN114023586A (zh) 一种手持式电器的控制模块及手持式搅拌机
WO2009117795A2 (en) Household appliance with function-selection touch-screen
CN113238605A (zh) 旋钮组件、电器、旋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14147441A (ja) 操作装置及び洗濯機
CN208832516U (zh) 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可分离的烹饪电器
EP3926239A1 (de)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r bedie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ienen eines haushaltsgerätes
CN209661387U (zh) 烹饪器具
CN111610817A (zh) 具有动作感测用于控制机器操作的控制旋钮
CN215295027U (zh) 油烟机
CN216250490U (zh) 一种手持式电器的控制模块及手持式搅拌机
CN216599574U (zh) 投影式触控装置及电器
CN108228015B (zh) 三维投影触控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家用电器
DE102021201801B3 (de) Tragbares Bediengerät zum Steuern eines Küchengeräts aus unterschiedlichen Bedienpositionen und Küchengerätesystem
CN212010807U (zh) 一种新型调节开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