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5674A - 一种风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5674A
CN113915674A CN202010656003.6A CN202010656003A CN113915674A CN 113915674 A CN113915674 A CN 113915674A CN 202010656003 A CN202010656003 A CN 202010656003A CN 113915674 A CN113915674 A CN 113915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rotating
flow fan
re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60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杰杰
尚彬
武晨
黄家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60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56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5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5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贯流风叶、驱动电机和扫风叶片。第一风道的一端与第二风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组合形成出风空腔,驱动电机和贯流风叶均安装于第一风道上,驱动电机与贯流风叶连接,贯流风叶设置于出风空腔内,第一风道开设有与出风空腔连通的出风口,扫风叶片安装于出风口内,第一风道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脱离第二风道,从而打开出风空腔。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能够在将第一风道转动的同时将驱动电机、贯流风叶和扫风叶片带出,简化拆装过程,减少拆装零件和步骤,提高拆装效率,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对风道组件进行清洗。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若要对空调的风道组件进行清洗,则需要先拆开空调外壳,然后逐步拆除电机压盖、驱动电机、贯流风叶等进行清洗,待洗净晾干后,再依次进行复位安装。这样一来,拆装零件多,拆装步骤复杂,拆装效率低下,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拆装过程,减少拆装零件和步骤,提高拆装效率,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对风道组件进行清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贯流风叶、驱动电机和扫风叶片,第一风道的一端与第二风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组合形成出风空腔,驱动电机和贯流风叶均安装于第一风道上,驱动电机与贯流风叶连接,贯流风叶设置于出风空腔内,第一风道开设有与出风空腔连通的出风口,扫风叶片安装于出风口内,第一风道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脱离第二风道,从而打开出风空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由于采用了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的第一风道以及安装于第一风道上的驱动电机、贯流风叶和扫风叶片,所以能够在将第一风道转动的同时将驱动电机、贯流风叶和扫风叶片带出,简化拆装过程,减少拆装零件和步骤,提高拆装效率,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对风道组件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本体和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风道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贯流风叶、驱动电机和扫风叶片均安装于第一风道本体上。第一风道本体在随着第一转动件向外转动的同时,贯流风叶、驱动电机和扫风叶片也随之向外转动,便于进行拆卸以及清洗。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本体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架,上支架与下支架相对设置于连接架的两端,贯流风叶设置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驱动电机安装于上支架的顶部,出风口开设于连接架内,第一转动件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件能够带动连接架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第一风道本体相对于后面板转动。
进一步地,出风口呈弧形,第一转动件呈弧形板状,第一转动件沿出风口的周向延伸设置。第一转动件的曲率与出风口的曲率相同,以节省占用空间,便于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风道本体向外转动或者向内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件远离第一风道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用于与设置在后面板上的转轴配合。转轴伸入转动槽,且能够相对于转动槽转动,转动槽能够对转轴进行限位,防止转轴脱离转动槽。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转动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风道本体上,且均与第一风道本体固定连接。多个第一转动件能够提高第一风道本体转动的精度,以保证第一风道本体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多个第一转动件还能够提高对第一风道本体的支承强度,保证第一风道本体不会下落脱离后面板。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二风道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以实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空腔。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为弹性卡扣,第二卡接结构为卡槽,弹性卡扣卡接于卡槽内。弹性卡扣能够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与卡槽脱离,弹性卡扣还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卡槽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组合形成蜗壳,蜗壳的前蜗舌设置于第一风道上,蜗壳的后蜗舌设置于第二风道上。前蜗舌和后蜗舌相对设置于蜗壳的两侧,前蜗舌和后蜗舌均用于对蜗壳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进行引导,以使气流能够通过出风空腔并从出风口吹出到室内。
进一步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风道本体和第二转动件,第二风道本体与第一风道可拆卸连接,第二转动件与第二风道本体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二风道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进一步地打开出风空腔,使得第二风道的内壁暴露在外,便于实现风道组件的拆装以及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在出风空腔关闭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在出风空腔关闭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在出风空腔打开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在出风空腔打开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中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道组件;110-第一风道;111-出风口;112-第一风道本体;113-第一转动件;114-上支架;115-下支架;116-连接架;117-转动槽;118-第一卡接结构;120-第二风道;121-第二风道本体;122-第二转动件;123-第二卡接结构;130-贯流风叶;140-驱动电机;150-扫风叶片;160-出风空腔;170-蜗壳;171-前蜗舌;172-后蜗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用于向室内吹出气流。其能够简化拆装过程,减少拆装零件和步骤,提高拆装效率,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对风道组件100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组件100应用于立式空调中,立式空调竖直放置于室内,立式空调内设置有蒸发器(图未示),风道组件100用于产生气流,该气流穿过蒸发器且向室内吹出,以实现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的功能,从而调节室内气温。
风道组件100包括第一风道110、第二风道120、贯流风叶130、驱动电机140和扫风叶片150。第一风道110的一端与第二风道120可拆卸连接,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组合形成出风空腔160,出风空腔160用于供气流通过,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能够引导气流向室内吹出。第一风道110的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图未示)铰接,后面板设置于立式空调内,第一风道110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脱离第二风道120,从而打开出风空腔160,使得第一风道110的内壁暴露在外,便于实现风道组件100的拆装。
驱动电机140和贯流风叶130均安装于第一风道110上,驱动电机140与贯流风叶130连接,驱动电机140能够带动贯流风叶130转动,以带动空气形成气流,贯流风叶130设置于出风空腔160内,贯流风叶130能够将外界空气吸入出风空腔160以形成气流,在此过程中,气流会穿过蒸发器,以实现对气流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第一风道110开设有与出风空腔160连通的出风口111,贯流风叶130还能够带动气流从出风口111吹出到室内,以调节室内气温,扫风叶片150安装于出风口111内,扫风叶片150用于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均设置于第一风道110上,在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同时,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也会随着第一风道110转动,当第一风道11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风道110的内壁完全暴露在外,此时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也暴露在外,用户能够在不拆卸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清洗,清洗效率高;用户还能够轻松地将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从第一风道110上拆卸下来或者装上第一风道110,方便快捷,使得风道组件100的拆装过程简单,拆装零件和步骤少,拆装效率高,便于对风道组件100进行清洗。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即第一风道110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向相对于后面板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脱离第二风道120,且打开出风空腔160,而贯流风叶130的轴向也为竖直方向,贯流风叶130的轴线与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也可以倾斜于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还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对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不作具体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第一风道110包括第一风道本体112和第一转动件113。第一转动件113的一端与第一风道本体112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一转动件113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带动第一风道本体112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转动件113还能够对第一风道本体112进行支承,以防止第一风道本体112下落脱离后面板。贯流风叶130、驱动电机140和扫风叶片150均安装于第一风道本体112上,第一风道本体112在随着第一转动件113向外转动的同时,贯流风叶130、驱动电机140和扫风叶片150也随之向外转动,便于进行拆卸以及清洗,第一风道本体112在随着第一转动件113向内转动的同时,贯流风叶130、驱动电机140和扫风叶片150也随之向内转动,便于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与第一风道本体112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与第一风道本体112分体设置,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便于生产和加工,能够节约加工成本。
第一风道本体112包括上支架114、下支架115和连接架116。上支架114与下支架115相对设置于连接架116的两端,且均与连接架11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支架114、连接架116和下支架115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上支架114、连接架116、下支架115以及第二风道120组合形成出风空腔160,贯流风叶130设置于上支架114和下支架115之间,即设置于出风空腔160内,贯流风叶130能够将空气吸入出风空腔160或者吹出出风空腔160。驱动电机140安装于上支架114的顶部,以便于安装和拆卸。出风口111开设于连接架116内,在贯流风叶130的作用下吹出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11进入室内。第一转动件113与连接架116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件113能够带动连接架116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第一风道本体112相对于后面板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11呈弧形,即第一风道本体112上开设出风口111的面为弧形面,贯流风叶130设置于该弧形面的内侧,气流能够从该弧形面的内侧向外侧吹出。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呈弧形板状,第一转动件113沿出风口111的周向延伸设置,即第一转动件113的曲率与出风口111的曲率相同,以节省占用空间,便于第一转动件113带动第一风道本体112向外转动或者向内转动,并且能够提高第一转动件113与第一风道本体112连接处的平整度,从而提高第一转动件113与第一风道本体112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远离第一风道本体112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117,转动槽117用于与设置在后面板上的转轴(图未示)配合。转轴的轴向与转动槽117的轴向相同,且均为竖直方向,转轴伸入转动槽117,且能够相对于转动槽117转动,转动槽117能够对转轴进行限位,防止转轴脱离转动槽117。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远离第一风道本体11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后面板上设置有转动槽117,转轴伸入转动槽117,且与转动槽117转动配合,同样能够实现第一风道本体112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件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转动件113平行设置,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风道本体112上,并均与第一风道本体112固定连接。第一风道本体112能够同时通过多个第一转动件113相对于后面板转动,多个第一转动件113能够提高第一风道本体112转动的精度,以保证第一风道本体112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多个第一转动件113还能够提高对第一风道本体112的支承强度,保证第一风道本体112不会下落脱离后面板。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转动件113相对设置于第一风道本体112的两端,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13的数量可以为三个,还可以为四个,对第一转动件113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20的一端与第一风道11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二风道120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进一步地打开出风空腔160,使得第二风道120的内壁暴露在外,便于实现风道组件100的拆装以及清洗。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20的一端与第一风道11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固定连接,此时第二风道120与后面板的连接结构稳定可靠,以防止第二风道120相对于后面板发生位移。
具体地,第二风道12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即第二风道120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向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第二风道12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和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轴线平行设置,以便于实现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分离或者合拢。
第二风道120包括第二风道本体121和第二转动件122。第二风道本体121与第一风道110可拆卸连接,第二风道本体121与第一风道本体112组合形成出风空腔160。第二转动件122与第二风道本体121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122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二转动件122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带动第二风道本体121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转动件122还能够对第二风道本体121进行支承,以防止第二风道本体121下落脱离后面板。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122与第二风道本体121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122与第二风道本体121分体设置,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便于生产和加工,能够节约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122为转动筒,转动筒固定连接于第二风道本体121上,后面板上设置有转动轴(图未示),转动轴的轴向与转动筒的轴向相同,且均为竖直方向,转动轴伸入转动筒,且能够相对于转动筒转动,转动筒能够对转动轴进行限位,防止转动轴脱离转动筒。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122为转动轴,后面板上设置有转动筒,转动轴伸入转动筒,且与转动筒转动配合,同样能够实现第二风道本体121相对于后面板转动的功能。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件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转动件122平行间隔地设置于第二风道本体121上,且均与第二风道本体121固定连接。第二风道本体121能够同时通过多个第二转动件122相对于后面板转动,多个第二转动件122能够提高第二风道本体121转动的精度,以保证第二风道本体121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多个第二转动件122还能够提高对第二风道本体121的支承强度,保证第二风道本体121不会下落脱离后面板。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转动件122相对设置于第二风道本体121的两端,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12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还可以为四个,对第二转动件12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110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8,第二风道120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123,第一卡接结构118与第二卡接结构123卡接,以实现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空腔160。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118为弹性卡扣,第二卡接结构123为卡槽,弹性卡扣卡接于卡槽内,弹性卡扣能够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与卡槽脱离,弹性卡扣还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卡槽卡接。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118也可以为卡槽,此时第二卡接结构123为弹性卡扣,弹性卡扣卡接于卡槽内,同样能够实现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的卡接。
具体地,弹性卡扣设置于第一风道110的顶部,且位于第一风道110靠近第二风道120的一侧的边缘,卡槽设置于第二风道120的顶部,且位于第二风道120靠近第一风道110的一侧的边缘。当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合拢关闭出风空腔160时,弹性卡扣卡接于卡槽内,以固定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相对位置,防止第一风道110脱离第二风道120,此时风道组件100能够正常工作。当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分离打开出风空腔160时,弹性卡扣从卡槽中脱离,此时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都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进行转动,以使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内壁暴露在外,便于进行清洗。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组合形成蜗壳170,蜗壳170的前蜗舌171设置于第一风道110上,蜗壳170的后蜗舌172设置于第二风道120上,前蜗舌171和后蜗舌172相对设置于蜗壳170的两侧,前蜗舌171和后蜗舌172均用于对蜗壳17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进行引导,以使气流能够通过出风空腔160并从出风口111吹出到室内。具体地,蜗壳170沿一竖直平面拆分形成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能够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以便于实现风道组件100的拆装。
当需要打开出风空腔160,以对风道组件100进行清洗时,首先对弹性卡扣施加作用力,以克服弹性卡扣的弹力,使得弹性卡扣与卡槽脱离,随后将第一风道110向外打开,此时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且远离第二风道120,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分离,以打开出风空腔160,第一风道110的内壁暴露在外,以便于对第一风道110上的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进行拆装,并且便于清洗,接着将第二风道120向外打开,此时第二风道12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且远离第一风道110,第二风道120的内壁暴露在外,以便于进行清洗。
清洗完成后,首先将第二风道120向内关闭,此时第二风道12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且靠近第一风道110,随后将第一风道110向内关闭,此时第一风道110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且靠近第二风道120,直至第一风道110与第二风道120贴合,以关闭出风空腔160,与此同时,对弹性卡扣施加作用力,以使弹性卡扣卡接于卡槽内,从而实现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完成风道组件100的安装。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组件100,第一风道110的一端与第二风道12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组合形成出风空腔160,驱动电机140和贯流风叶130均安装于第一风道110上,驱动电机140与贯流风叶130连接,贯流风叶130设置于出风空腔160内,第一风道110开设有与出风空腔160连通的出风口111,扫风叶片150安装于出风口111内,第一风道110能够相对于后面板转动,以脱离第二风道120,从而打开出风空腔1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组件100由于采用了用于与后面板铰接的第一风道110以及安装于第一风道110上的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所以能够在将第一风道110转动的同时将驱动电机140、贯流风叶130和扫风叶片150带出,简化拆装过程,减少拆装零件和步骤,提高拆装效率,实现快速拆装,便于对风道组件100进行清洗。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110)、第二风道(120)、贯流风叶(130)、驱动电机(140)和扫风叶片(150),所述第一风道(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12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后面板铰接,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组合形成出风空腔(160),所述驱动电机(140)和所述贯流风叶(130)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道(110)上,所述驱动电机(140)与所述贯流风叶(130)连接,所述贯流风叶(130)设置于所述出风空腔(160)内,所述第一风道(110)开设有与所述出风空腔(160)连通的出风口(111),所述扫风叶片(150)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1)内,所述第一风道(110)能够相对于所述后面板转动,以脱离所述第二风道(120),从而打开所述出风空腔(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包括第一风道本体(112)和第一转动件(113),所述第一转动件(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112)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后面板铰接,所述贯流风叶(130)、所述驱动电机(140)和所述扫风叶片(150)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1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112)包括上支架(114)、下支架(115)和连接架(116),所述上支架(114)与所述下支架(115)相对设置于所述连接架(116)的两端,所述贯流风叶(130)设置于所述上支架(114)和所述下支架(115)之间,所述驱动电机(140)安装于所述上支架(114)的顶部,所述出风口(111)开设于所述连接架(116)内,所述第一转动件(113)与所述连接架(11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1)呈弧形,所述第一转动件(113)呈弧形板状,所述第一转动件(113)沿所述出风口(111)的周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13)远离所述第一风道本体(112)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117),所述转动槽(117)用于与设置在所述后面板上的转轴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件(11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112)上,且均与所述第一风道本体(11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8),所述第二风道(120)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123),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18)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23)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18)为弹性卡扣,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23)为卡槽,所述弹性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0)和所述第二风道(120)组合形成蜗壳(170),所述蜗壳(170)的前蜗舌(171)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110)上,所述蜗壳(170)的后蜗舌(172)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1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120)包括第二风道本体(121)和第二转动件(122),所述第二风道本体(121)与所述第一风道(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122)与所述第二风道本体(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122)用于与所述后面板铰接。
CN202010656003.6A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风道组件 Pending CN1139156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6003.6A CN113915674A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风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6003.6A CN113915674A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风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5674A true CN113915674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6003.6A Pending CN113915674A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风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56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1306B (zh) 易拆洗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2457156U (zh) 可拆洗的空调室内机
JP2008144753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2431072U (zh) 一种风道组件
CN113915674A (zh) 一种风道组件
WO2021169437A1 (zh) 贯流风扇、空调器
CN212511413U (zh) 一种可拆洗的空调室内机
CN21245716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457146U (zh) 一种立式空调
CN212457151U (zh) 一种易拆洗空调
CN113915684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915677A (zh) 一种立式空调
CN113915679A (zh) 一种易拆洗空调
JP3258901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04398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2029556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213713492U (zh)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15058319U (zh) 风扇
CN110206757A (zh) 一种贯流风叶及空调器
CN217898229U (zh) 一种改进型直联型高温离心风机
WO2022188896A1 (zh) 用于空调的摆叶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04478256U (zh) 易拆洗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2050693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058378U (zh) 风扇
CN114576709A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