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3622A - 一种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3622A CN113903622A CN202111363412.8A CN202111363412A CN113903622A CN 113903622 A CN113903622 A CN 113903622A CN 202111363412 A CN202111363412 A CN 202111363412A CN 113903622 A CN113903622 A CN 1139036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protection
- contactor
- coil
- static contact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20—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fusible m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接触器,包括线圈和静触头部件,还包括热保护部,所述静触头部件能够传递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所述热保护部和所述线圈串联,所述热保护部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热保护部变形或熔断而断开与所述线圈的串联。本方案中在产品电路过载后,接触器的静触头部件持续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热保护部,当热保护部温度达到预设值后,热保护部会断开接触器的线圈线路,从而断开接触器的主回路,避免电路、元件、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以及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即本方案的接触器可实现过热自动断开功能,无需配设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过载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当产品电流过载后,产品线路中设置的接触器的静触头会持续升温,静触头持续升温会导致触点位移、脱落、接触器缺相烧损电机,或触点粘连,导致工作电路无法断开,引发其他事故。
为此,产品一般会配合其他电器元件,比如设置热继电器,以完成过载断开功能,但由于成本原因,很多客户并不会同时安装热继电器,这就导致电路过载后,产生上述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线圈和静触头部件,还包括热保护部,所述静触头部件能够传递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所述热保护部和所述线圈串联,所述热保护部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热保护部变形或熔断而断开与所述线圈的串联。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还设有绝缘导热部,所述绝缘导热部同时接触所述静触头部件和所述热保护部,能够传递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的壳体设有对应于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导热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热保护部部分或全部包裹于所述绝缘导热部内。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分隔所述静触头部件和所述绝缘导热部的壁,所述壁设有通孔,所述绝缘导热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以接触所述静触头部件。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共用所述壁作为底壁,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底壁。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分隔所述静触头部件和所述热保护部的壁,所述热保护部直接接触所述壁,所述壁传递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热保护部为保险丝或热脱扣结构。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包括多个所述静触头部件,对应设有多个所述热保护部,所有所述热保护部通过一条温控线路和所述线圈串联。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温控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温控线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还设有串联连接端子,所述温控线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到所述串联连接端子。
本方案中在产品电路过载后,接触器的静触头部件持续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热保护部,当热保护部温度达到预设值后,热保护部会断开接触器的线圈线路,从而断开接触器的主回路,避免电路、元件、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以及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即本方案的接触器可实现过热自动断开功能,无需配设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接触器中设置热保护部、绝缘导热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视角下与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接触器中设置热保护部的示意图。
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1a-通孔;1b-第一安装槽;1c-第二安装槽;1d-底壁;
2-静触头部件;
3-绝缘导热部;31-凸出段;
4-热保护部;
5-温控线路;
61-第一连接端子;62-第二连接端子;63-串联连接端子;
7-线圈;
8-动触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方案中的接触器,包括线圈7和静触头部件2,线圈7通电后,产生磁场,动触头部件8和静触头部件2相靠近,以合闸,线圈7断电后,动触头部件8和静触头部件2相远离,而断开。本方案中的接触器还包括热保护部4,静触头部件2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热,静触头部件2能够将热量传递至热保护部4,而热保护部4和线圈7串联,热保护部4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断开,则线圈7的回路断开,无法产生磁场,静触头部件2和动触头部件8无法相靠近,接触器相应地断开。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接触器中设置热保护部4、绝缘导热部3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视角下与接触器的线圈7连接的示意图。
热保护部4和线圈7串联,为导电结构,具体可以是保险丝,当静触头部件2传递热量使得保险丝温度超过预设值,则保险丝会熔断,从而自动断开线圈7的回路。当然,热保护部4也可以是其他可以通过温升熔断的结构,比如,热保险部4不限于整体为导电结构,其可以包括导线线路和可随温升熔断的熔断部,在熔断部的支撑下,导线线路导通,当熔断部在温度升高至预设值熔化后,由于缺乏熔断部的支撑,导线线路断开。热保护部4也可以通过变形而断开与线圈7的串联,比如,热保护部4可以是热脱扣结构,当温度超过预设值后,热脱扣结构变形脱开与线圈2的串联线路,从而断开与线圈2的串联。
本实施例中,接触器还进一步包括绝缘导热部3,绝缘导热部3同时接触静触头部件2和热保护部4,以传递静触头部件2的热量至热保护部4,绝缘导热部3即采用导热材质制成的部件,导热材质应当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比如可以采用陶瓷导热材料,更具体地,可以是99氧化铝陶瓷材质。通过调整绝缘导热部3的材质、厚度等参数可调节热传导效率。
图1中,接触器的壳体1设有与静触头部件2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b,每个静触头部件2可配设一个第一安装槽1b,此时,绝缘导热部3可以设于第一安装槽1b内,热保护部4部分或全部包裹在绝缘导热部3内。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一安装槽1b为热保护部4、绝缘导热部3提供安装的空间,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绝缘导热部3包裹热保护部4,可更好地将静触头部件2的热量更多地传递给热保护部4,以准确地反应静触头部件2的温升情况,确保热保护部4可以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当然,一个或多个热保护部4、绝缘导热部3也可以设置在一个第一安装槽1b内,图1中分别设置第一安装槽1b的方式使得组装更为方便,也有利于分别对每个静触头部件2进行针对性的温度反馈。
图1中,接触器的壳体1包括与静触头部件2接触的壁,该壁设有通孔1a,绝缘导热部3的一部分穿过通孔1a以接触静触头部件2,绝缘导热部3如此设置可以直接接触到静触头部件2,从而更好地传递热量,图1中具体是在绝缘导热部3的一端突出形成凸出段31,以插入通孔1a。接触器的壳体1可以设置放置静触头部件2和动触头部件8的第二安装槽1c,第二安装槽1c具有槽口和与槽口相对的底壁1d,则壁可以是第二安装槽1c的底壁1d,该底壁1d也是第一安装槽1b的底壁,二者共用一个底壁,即第一安装槽1b和第二安装槽1c沿同一长度方向分布,这样安装热保护部4的同时,易于实现开设通孔1a并通过绝缘导热部3和静触头部件2实现接触。图1中,底壁1d与静触头部件2的端部接触,底壁1d可以是支撑静触头部件2的壁,实际可以按图1反向视角使用,则底壁1d支撑静触头部件2。
上述开设通孔1a的壁可以是与静触头部件2接触的壁,当然,不限于在接触静触头部件2的壁上开设通孔1a,只要绝缘导热部3穿过该通孔1a后能够与静触头部件2直接接触即可,可以根据是否易于开设通孔1a、静触头部件2热量集中位置、便于设置绝缘导热部3和热保护部4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壳体1的壁以开设通孔1a。图1中,第二安装槽1c的底壁1d易于开设通孔1a,且可在第二安装槽1c的相对侧开设供绝缘导热部3、热保护部4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b。
再请参考图2,图2的左侧部分为图1的俯视视角,本实施例中接触器具体设置有六个静触头部件2,可知,静触头部件2数量不限,根据接触器的类型结构确定。此时,与每个静触头部件2对应的热保护部4全部串联在一条温控线路5上,再将温控线路5和线圈7进行串联,即可实现热保护部4与线圈7的串联。
图2中,接触器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连接端子61和第二连接端子62,线圈7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61,接触器还设有串联连接端子63,图2中显示出三个连接端子。上述的温控线路5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子62,温控线路5的另一端和线圈7的一端均连接到串联连接端子63,线圈7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接端子61。
此时,从图2可以看出,第二连接端子62、多个热保护部4、串联连接端子63、线圈7、第一连接端子61依次串接形成串联线路。即,本实施例中在接触器上专门设置一串联连接端子63,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线圈7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连接端子连接的方案,本方案中线圈7仅一端和第二连接端子62连接,另一端和温控线路5的一端同时连接到串联连接端子63,以实现温控线路5和线圈7的串联,简单地实现了将热保护部4串联到线圈7的线路中,以实现对线圈7线路的通断控制。
当然,热保护部4和线圈7的串联实现方式也不限于此,比如,除第一连接端子61和第二连接端子62之外,设置两个相互连通的串联连接端子63,线圈7的一端和温控线路5的一端分别连接到不同的串联连接端子63也可以。再比如,线圈7本身可以依次连接各热保护部4,当然,设置串联连接端子63、温控线路5实现热保护部4和线圈7的方式更易于实现,无需对线圈7做出改动,温控线路5可以根据热保护部4的数量、位置任意调整,设计更为灵活。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接触器中设置热保护部4的示意图。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实施例1中静触头部件2和热保护部4通过穿过壁的绝缘导热部3间接接触,而实施例2中,静触头部件2和热保护部4通过分隔二者的壁间接接触。此时,壁依然可以是安装静触头部件2的第二安装槽1c的底壁1d,底壁1d可以选取传热效果较好的材质制成,或者通过控制底壁1d的壁厚等方式提高传热效果,也是可行的方案,相较于实施例1,则该种方式结构布置上更为简单。
本方案中在产品电路过载后,接触器的静触头部件2持续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热保护部4,当热保护部4温度达到预设值后,热保护部4会断开接触器的线圈7线路,从而断开接触器的主回路,避免电路、元件、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以及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即本方案的接触器可实现过热自动断开功能,无需配设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过载保护。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热保护部4在温度达到预设值后断开,该预设值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进行设定,对应于静触头部件2在该产品中所承受的温度。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器,包括线圈(7)和静触头部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保护部(4),所述静触头部件(2)能够传递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4),所述热保护部(4)和所述线圈(7)串联,所述热保护部(4)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热保护部(4)变形或熔断而断开与所述线圈(7)的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设有绝缘导热部(3),所述绝缘导热部(3)同时接触所述静触头部件(2)和所述热保护部(4),能够传递所述静触头部件(2)的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的壳体(1)设有第一安装槽(1b),所述绝缘导热部(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b)内,所述热保护部(4)部分或全部包裹于所述绝缘导热部(3)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分隔所述静触头部件(2)和所述绝缘导热部(3)的壁,所述壁设有通孔(1a),所述绝缘导热部(3)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1a)以接触所述静触头部件(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有安装所述静触头部件(2)的第二安装槽(1c),所述第一安装槽(1b)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c)共用所述壁作为底壁(1d),所述通孔(1a)设于所述底壁(1d)。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分隔所述静触头部件(2)和所述热保护部(4)的壁,所述热保护部(4)直接接触所述壁,所述壁传递所述静触头部件(2)的热量至所述热保护部(4)。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保护部(4)为保险丝或热脱扣结构。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多个所述静触头部件(2),对应设有多个所述热保护部(4),所有所述热保护部(4)通过一条温控线路(5)和所述线圈(7)串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连接端子(61)和第二连接端子(62),所述线圈(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1),所述温控线路(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2),所述温控线路(5)的另一端和所述线圈(7)的另一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设有串联连接端子(63),所述温控线路(5)的另一端和所述线圈(7)的另一端均连接到所述串联连接端子(6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63412.8A CN113903622A (zh) | 2021-11-17 | 2021-11-17 | 一种接触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63412.8A CN113903622A (zh) | 2021-11-17 | 2021-11-17 | 一种接触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3622A true CN113903622A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194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63412.8A Pending CN113903622A (zh) | 2021-11-17 | 2021-11-17 | 一种接触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0362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96648A (zh) * | 2022-02-10 | 2022-05-13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气控制保护装置 |
-
2021
- 2021-11-17 CN CN202111363412.8A patent/CN11390362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96648A (zh) * | 2022-02-10 | 2022-05-13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气控制保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5402B2 (en) | Heat sensor responsive to electrical overloads | |
KR100936232B1 (ko) | 전류퓨즈 기능을 겸비한 용융형 온도퓨즈 | |
CN103069670B (zh) | 热过载保护装置 | |
CN101211724B (zh) | 开关设备的接通 | |
JPH0430130B2 (zh) | ||
US20060145807A1 (en) | Devic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surge voltages | |
MXPA00010312A (es) | Aparato de proteccion con respuesta termica. | |
US20080191833A1 (en) | Thermal Protection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Fittings | |
CN100420116C (zh) | 多负载保护和控制装置及提供电过载保护的方法 | |
CN103975410A (zh) | 大电流用自复型保险丝 | |
CN113903622A (zh) | 一种接触器 | |
CN103346533A (zh) |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路结构 | |
EP0894419A1 (en) | Electric heaters | |
CN216928403U (zh) | 一种接触器 | |
CN112185758B (zh) | 保护器及压缩机工作电路 | |
CN103715011A (zh) | Rf热熔断器 | |
CN216648171U (zh) | 一种接触器 | |
CN201011649Y (zh) | 三相压缩机内置保护器 | |
CN210200632U (zh) | 一种手动断电复位的过流过温保护器 | |
CN113871259A (zh) | 一种接触器 | |
JP3742502B2 (ja) | 電源端子台 | |
CN203839282U (zh) | 两路输出的手动断电复位温控开关 | |
CN1205575A (zh) | 电动机起动和保护装置 | |
CN207183192U (zh) | 一种电流过载保护器结构 | |
CN221899953U (zh) | 一种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