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334A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0334A CN113900334A CN202010576381.3A CN202010576381A CN113900334A CN 113900334 A CN113900334 A CN 113900334A CN 202010576381 A CN202010576381 A CN 202010576381A CN 113900334 A CN113900334 A CN 1139003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ser beam
- laser
- lens
- fluores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8010043121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2886 Vertigo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89 vertigo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2—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G02B26/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by periodically vary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e.g. using chopp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Control of light source other than position or intens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源组件和激光投影设备,光源组件包括发光组件,发出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会聚镜组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这样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能够激发荧光区分别产生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该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被荧光轮反射后分别入射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以及,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可被荧光轮的反射区反射,并入射至第一合光部和所述第二合光部,实现激光和荧光的合光输出。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光源组件能够以较紧凑的光学架构同时实现较高发光功率的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激发荧光材料发出荧光作为投影光源,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激光投影设备中。虽然激光的功率可以提升,但是荧光转换效率并不能与激发光的功率成线性正比关系,如果高能量密度过高,还会引发淬灭,导致荧光转换效率迅速下降,还可能击穿荧光轮,以及,高激发功率也给荧光轮散热带来问题。
如果使用比如92mm直径的荧光轮,则可以承受大功率激发光源的照射,甚至可以接收双面照射激发,荧光转换的发光功率也会较高,散热也会得到改善,但由于尺寸较大,对于追求小型化的光源架构时通常不会采用。
以及,激光投影光源中还包括很多光学镜片,比如透镜镜片的应用非常普遍,光学镜片的光学性能与材质有关,也与镜片的有效透过区域有关。在产品设计中,如果追求低成本方案时,光学镜片的材质选择可能为塑胶,而不是用玻璃,如果长期接收高能量密度光束的照射,则其耐温性能和稳定性就相对变差。
随着激光投影设备的推广应用,出现了对设备小型化的需求,这样就需要在光源产品设计时在实现基本照明光束的同时,还要兼顾到体积,成本,光学效率等多个方面。
光源需要时序性的出射至少红、绿、蓝三基色光,这就要求光源组件在采用荧光轮的激发方案时,至少还要包括激发光源,通常是蓝色激光光源,以及,荧光轮上要设置至少能够发出两种颜色的荧光材料。当荧光轮包括允许激光激发光源透过的透射区时,如果荧光轮为透射式荧光轮,允许受激产生的荧光透射通过荧光轮本体,则部分激发光源和受激产生的荧光会从荧光轮的背面出射,从而使得光源的架构如图1-1所示意,光源组件包括:激发光源001a,发出激光光束,经过光束整形部件(图中未示出),入射透射式荧光轮002a正面的会聚镜组003a,随着轮体的旋转,当会聚镜组003a将激发光束导向透射式荧光轮002a的荧光区时,并激发荧光区的荧光转换材料发光,受激产生的荧光透射通过荧光轮本体,从荧光轮002a的背面出射,并透射通过会聚镜组004a,进行会聚后进入集光部件005a;当会聚镜组003a将激发光束导向透射式荧光轮002a的透射区时,激发光束透过该区域,从透射式荧光轮002a的背面出射,同样也通过会聚镜组004a后进入集光部件005a。图1-1中所示的光路架构中,光路传输基本沿着一个方向行进,但是这要求光路中的多个光学组件基本呈线型排列,从而导致在一个方向或一个维度上的长度较长。
以及,作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较为常用的技术,如果荧光轮为反射式荧光轮,则受激产生的荧光会被荧光轮本体反射,沿着与激发光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而部分激发光从荧光轮透射区透射后则要借助中继回路系统从荧光轮的背面再次回到荧光轮的正面,才能与被荧光轮反射的荧光再次汇合,进而实现合光,那么这种光路架构中会围绕荧光轮要设置至少多个反射镜,如图1-2所示,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光源001b、二向色镜006、会聚镜组003b、荧光轮002b、中继回路系统,会聚镜组004b以及集光部件005b。其中中继回路系统包括:第一转折镜片007、第一透镜008、第二转折镜片009、第二透镜010、第三转折镜片011和第三透镜012。
激发光源001b可以发出蓝色激光,二向色镜006可以透过蓝光。激发光源001b发出的蓝色激光可以穿过二向色镜006和会聚镜组003b射向荧光轮002b。该荧光轮002b包括荧光区和透射区(图中未示出),该荧光区具有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可以在蓝色激光的照射下发出荧光(如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荧光轮002b在转动时蓝色激光可以射向该荧光轮002b的不同区域。当该蓝色激光射向荧光轮004的透射区时,该蓝色激光可以穿过该透射区以及会聚镜组004b射向第一转折镜片007,进而被第一转折镜片007反射以穿过第一透镜008射向第二转折镜片009。接着该蓝色激光可以被第二转折镜片009反射以穿过第二准直透镜010射向第三转折镜片011,且被第三转折镜片011反射以穿过第三透镜012,并达到二向色镜006,经二向色镜006透射射向集光部件005b。随着荧光轮004的转动,当激光器001发出的蓝色激光射向荧光轮004的荧光区时,该蓝色激光可以激发该荧光区的荧光材料产生荧光,并被荧光轮反射射向二向色镜006。二向色镜006可以反射红光和绿光,故该荧光可以在二向色镜006上再次反射以射向集光部件005b。参见上述附图示意可知,由于至少蓝光中继回路的设置,不仅光学系统中镜片的数量较多,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设置,这导致相关技术中该光源组件的体积较大。
以及,还存在相关技术,荧光轮不设置激发光的透射区,而是另外设置补充光源,来补充产生荧光轮所输出的颜色之外的基色光,但这无疑会导致光学部件的增加,也会导致光路体积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提供一种紧凑的光学架构并可以高效持续的输出较高的发光功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发光组件,用于发出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
荧光轮,设置有荧光区和反射区;
会聚镜组,位于荧光轮的正面,用于对入射的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进行会聚入射至荧光轮;
其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会聚镜组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
随荧光轮旋转,荧光区用于受激产生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均被荧光轮反射,并透射通过会聚镜组后分别入射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荧光轮的反射区用于将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反射并透射通过会聚镜组后再分别入射至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光源组件中,至少一个发光组件发出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会聚镜组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从而经会聚镜组会聚后入射至荧光轮表面的方向也不同,根据反射原理,上述的两束激光光束照射激发荧光轮时,使荧光轮受激会产生不同出射方向的两束荧光,且该两束荧光也同样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这样不同的两束荧光会分别射向不同的空间位置,比如分别射向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以及上述的两束激光光束当会聚于荧光轮的反射区时,两束激光光束被反射区反射后再次透过会聚镜组后,相对于会聚镜组的光轴按照反射原理进行出射,从而两束激光光束也会分别入射到不同的合光部件,比如分别射向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如此一来,随着荧光轮的转动时序,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可以交替的接收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以及对应激发产生的荧光,可以保证光源组件时序性输出激光光束和荧光光束。
并且,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荧光轮上设置有激光反射区,与相关技术中设置激光透射区进而需要设置中继回路系统相比,本申请方案中的光源组件光学部件少,光路架构紧凑,在实现较高发光功率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光源组件的小型化。
以及,由于激光光束为高能光束,如果期望以提高单束激光光束的能量密度来提高荧光的发光功率,不但会给光路中的光学镜片带来不可靠性和较高耐热要求,导致光路架构成本的增加,还有可能因为高能量密度的光束的照射给荧光轮带来散热的问题,反而降低荧光转换效率。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将激光激发光束设置为两束,对于设置于激发光路中的镜片来说,不同的两束光照射至镜片的不同位置,可以减轻镜片局部长期受高能光束照射带来的老化或者性能下降问题。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光源组件,以及光机和镜头;
光源组件用于向光机发出照明光束,光机用于将光源组件发出的照明光束进行调制,并投射至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将经光机调制的光光束进行投射成像。
应用上述光源组件的激光投影设备,通过光源组件的小型化,相关地,也利于实现激光投影设备光学引擎结构的小型化,并且还可以为设备内的其他结构,比如散热或电路板排布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光源的光路示意图;
图1-2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光源的光路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的一种光路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的另一光路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荧光轮的轮面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轮的轮面示意图;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4-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5-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5-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合光镜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7-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7-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光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光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10-2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光源组件应用于激光投影设备中。在本申请示例中,激光投影设备可包括:光源组件,光机和镜头,其中,光源组件作为发光源,光机位于光源组件的出光侧,镜头位于光机的出光侧。光源组件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可以时序性的提供三基色光(也可以在三基色光基础上增加其他色光),混光形成白光,也可以是同时输出三基色光,持续发出白光。
光机中包括核心的光调制部件,用于根据图像显示信号对光源组件发出的照明光束进行调制,形成带有图像信息的光束,并将这些光束汇聚至镜头,镜头用于将光机调制后的光束进行投射成像。其中,光源组件中包括激光器,可发出至少一种颜色的激光,比如蓝色激光。光机中光调制部件可以是DMD数字微镜阵列,也可以是LCD液晶光阀。镜头可以是长焦镜头,也可以是短焦镜头。
在本申请示例中,以光源组件时序性输出基色光为例进行下面示例的说明。
以及,在本申请示例中,激光投影设备可以基于DLP投影架构,其中光调制部件为DMD芯片,以及,镜头可以为超短焦镜头,这样本示例中的激光投影投影设备可以是超短焦激光投影设备,可以较小的投射比实现较大尺寸画面的投射。
具体地,下面将先介绍光源组件的各种实施例。
图2-1,图2-2分别示出了一种光源组件不同时刻的光路传输示意图。
如图2-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荧光激发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光源组件10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发光组件101,用于发出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
荧光轮103,设置有荧光区和反射区(图中未示出该荧光区和反射区,在其他附图中示出),且荧光轮103不设置有透光区;
会聚镜组105,位于荧光轮103的正面,设置于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入射荧光轮103的光路径中,用于对入射的第一束激光S1、第二束激光S2进行会聚入射至荧光轮103,来形成较小的激发光光斑。
其中,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入射至会聚镜组105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105光轴h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对称。
随荧光轮103旋转,荧光区和反射区会交替接受激光光束的照射。
在一种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同时从至少一个发光组件101中出射,也可视为同时用于激发荧光区。
当荧光区接收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的照射时,对应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荧光区能够受激分别产生第一荧光E1和第二荧光E2,第一荧光E1和第二荧光E2可均被荧光轮103反射,并透射通过会聚镜组105后分别入射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
由于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入射至会聚镜组105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比如图2-1中所示的,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1入射至会聚镜组105上的镜面位置与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各自的连线,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所成的夹角不同,分别为夹角α,夹角β,且两夹角并不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当两者形成的夹角不同时,两束激光光束可以位于光轴h的两侧,也可以位于光轴h的一侧。在本示例中,以两束激光分布于光轴h的两侧为例进行示例。从而两束不同的激光光束经会聚镜组105会聚后入射至荧光轮表面的方向也不同,根据反射原理,上述的两束激光光束照射激发荧光轮时,使荧光轮受激会产生不同出射方向的两束荧光,且该两束荧光也同样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这样不同的两束荧光会分别射向不同的空间位置,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
其中,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均倾斜于荧光轮103的轮面设置,在具体实施中,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沿相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互相平行,且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互不重叠且两者具有间隔。该间隔用于允许激光激发光通过,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均不位于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的光路中,不会对上述两束激发光形成阻挡。
由于第一荧光E1和第二荧光E2几乎可视为同时被激发且被荧光轮103反射,以及被会聚镜组105进行光束角度的准直,因此,第一荧光E1和第二荧光E2几乎是同时分别入射至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的反射面,并被这两个反射部件反射出去,在本示例中,均朝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反射。
参见图3-1,示例性的给出了一种荧光轮轮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荧光轮103包括荧光区1031和反射区1032,其中荧光区1031和反射区1032围合形成闭环形状,比如可以围合成环状;荧光区1031和反射区1032也可以均为扇形,从而可以围合形成圆盘状。在本示例中,荧光轮不包括透光区。
荧光轮103的荧光区中可以至少设置有绿色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可以为荧光粉。该荧光区中也可以设置有红色荧光材料和黄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每种颜色的荧光材料可以在激光的激发下发出对应颜色的荧光。在一具体实施中,激发得到的该荧光也可以为一种激光。如此,荧光轮103的荧光区可以在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的作用下发出绿色荧光、红色荧光或黄色荧光。
示例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荧光轮103中的荧光区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荧光区,每个子荧光区可以包括一种颜色的荧光材料。当该荧光区包括多个子荧光区时,该多个子荧光区与反射区可以呈圆周排布。如图3-1所示,该荧光区1031可以包括两个子荧光区G1和G2。该荧光轮103可以绕转轴Z沿w方向或w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该两个子荧光区可以分别包括绿色荧光材料和红色荧光材料,或者该两个子荧光区可以分别包括绿色荧光材料和黄色荧光材料,或者该两个子荧光区可以分别包括绿色荧光材料和桔色荧光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图3-1中的各荧光区和反射区的面积比例仅作为示例。在一具体实施中,荧光轮中各个子荧光区和反射区的面积也可以不同,各个子荧光区和荧光轮的反射区的面积可以根据其射出的光线的颜色进行设计。假设,射向荧光轮的反射区的激光为蓝色激光;子荧光区G1包括红色荧光材料,能够在蓝色激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子荧光区G2包括绿色荧光材料,能够在蓝色激光的激发下发出绿光。投影设备需要采用白光进行投射,进而需要会聚透镜会聚的各种颜色的光能够混合得到白光。示例地,蓝光、红光和绿光以1:1:1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白光,故需要保证由荧光轮射出的蓝光、红光和绿光的比例为1:1:1。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荧光轮的转速保持不变,使各个子荧光区和荧光轮的反射区的面积均相等,即可实现由荧光轮射出的蓝光、红光和绿光的比例为1:1:1,进而保证射向会聚透镜的蓝光、红光和绿光混合后得到白光。又示例地,若蓝光、红光和绿光以1:2:1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白光,则荧光轮的反射区和子荧光区G2的面积可以相等,且该面积为子荧光区G1的面积的一半。在一具体实施中,子荧光区的个数也可以为四个、五个或者其他个数;各个子荧光区射出的荧光的颜色可以均不同,或者也可以存在射出相同颜色的荧光的至少两个子荧光区,该至少两个子荧光区可以不相邻。
结合图2-1,示出了一种荧光激发的光路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荧光轮的转动,不同的荧光材料会根据转动时序依次且重复性的采用与图2-1相同的光路示意产生荧光,以及不同颜色的荧光也会参照图2-1中示意的路径被反射,准直,并最终被第一合光部1022a,第二合光部1022b反射。在此不再赘述其他荧光的激发过程,可参见前述说明。
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制备荧光轮。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荧光轮103可以具有反射基板,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可以为该反射基板的一部分,比如,荧光轮具有金属基板,比如铝基板,铝基板朝向光入射的一面具有镜面。荧光轮103的荧光区可以位于反射基板上,该反射基板的表面为反光面。如可以在反射基板上的固定位置涂覆荧光材料,以形成荧光轮的荧光区,反射基板中未涂覆荧光材料的区域形成荧光轮的反射区。在一具体实施中,该反射基板可以呈圆形或者也可以呈环状,或者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如矩形或六边形等。当反射基板呈其他形状时,可以通过设计荧光材料的涂覆区域,使荧光区与反射区围成环状。
在另一种可选方式中,荧光轮的基板也可以不为反射基板,如该基板为陶瓷基板,陶瓷基板上可以设置反射膜层,比如,荧光轮的反射区包括反射涂层。例如,可以在反光效果较差的环状结构上涂覆荧光材料和反射涂层,以得到荧光轮。其中,涂覆荧光材料的区域形成荧光轮的荧光区,涂覆反射涂层的区域形成荧光轮的反射区。
下面结合图2-2来介绍光源组件中激光光束的光路示意路径。如图2-2所示,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由至少一个发光组件101发出,且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为分离不重叠的两束光,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允许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可以入射至光路径中光学镜片的不同位置。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为两个,分别发出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发出的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可以为独立的两束光,或者该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也可以为一束光中的两部分光。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可以为一个,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由一个发光组件的不同发光区域发出。
一种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可以不仅发出两束光,也可以发出三束光、四束光甚至更多,本申请实施例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束的个数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可以为发光组件发出的多束光中的任意两束光,对于发光组件发出其他个数束光的情况均可以参考对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2-2所示,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分别入射至位于荧光轮103正面的会聚镜组105镜面的不同位置,具体地,两束光入射至会聚镜组105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105光轴h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对称。会聚镜组105将这两束光束均进行会聚至荧光轮103的正面,形成一个较小的激发光斑。
当荧光轮103的反射区接收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的照射时,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可被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反射,并再次透射通过会聚镜组105后入射至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
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1入射至会聚镜组105上的镜面位置与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各自的连线,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所成的夹角不同。
以及,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均不通过会聚镜组105的光轴,且两束激光也不关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对称。
如会聚镜组中第一束激光射向的位置与第一束激光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的连线为第一连线,该第一连线与会聚镜组的光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会聚镜组中第二束激光射向的位置与第二束激光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的连线为第二连线,该第二连线与缩束镜组的光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不同于第二夹角。示例地,请继续参考2-2,第一束激光S1与会聚镜组102的光轴h形成的第一夹角为角α,第二束激光S2与会聚镜组102的光轴h形成的第二夹角为角β,α>β。这样,第一束激光与第二束激光可以以不同的入射角度入射至会聚镜组的镜面,比如,会聚镜组的第一片透镜的凸面,但根据反射原理,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各自的反射光路将不会重叠,从而被荧光轮反射区反射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可以沿不同的反射光路分别入射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并被上述两个反射部件反射,比如朝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出射。
上述会聚镜组的第一片透镜是指会聚镜组中先接受激光入射的透镜。
以及,为了实现上述图2-1和图2-2所示的激发光路,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两者之一可从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之间的间隔透过,而另一从第一合光部或第二合光部远离该间隔的一侧透过,比如可以视为从这两个反射部中某一个反射部的外侧透过。这样,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通过设置间隔,不会对激光激发光光束造成阻挡。
以及,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图4-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如图4-1所示,该光源组件10还可以包括:缩束镜组106,位于发光组件101和第一合光部1022a、第二合光部1022b之间,用于缩小从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光斑。该缩束镜组106可以使射出的激光的光束相比射入的激光的光束更细,便于通过后面光路中镜片。
在一具体实施中,该缩束镜组106可以为望远镜镜组,该缩束镜组106可以包括一个凸透镜1061和一个凹透镜1062。在一具体实施中,缩束镜组106的光轴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可以共线。
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缩束镜组106的镜面位置不同,且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均不通过缩束镜组的光轴。
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缩束镜组106的镜面位置可以不关于缩束镜组106的光轴对称。
请继续参考图4-1,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三镜片107。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透射通过缩束镜组105且入射荧光轮103之前还经过第三镜片107,该第三镜片107可以为匀光镜片,比如可以为扩散片。该第三镜片107可以位于缩束镜组106与第一合光部1022a、第二合光部1022b之间。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通过缩束镜组106进行光束缩束后向第三镜片107出射,第三镜片107可以对射入的两束不同的激光进行匀化后出射,能量密度匀化的激发光束有利于提高荧光激发的转换效率。
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三镜片也可以是复眼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进行投影显示时通常会产生散斑效应。散斑效应指的是相干光源发出的两束激光在照射粗糙的物体(如投影设备的屏幕)发生散射后,该两束激光就会在空间中产生干涉,最终在屏幕上出现颗粒状的明暗相间的斑点的效应。散斑效应使得投影图像的显示效果较差,且明暗相间的这些未聚焦的斑点在人眼看来处于闪烁状态,长时间观看易产生眩晕感,用户的观看体验较差。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可以在扩散片或复眼透镜的作用下变得较为均匀,进而将这些激光用于投影产生的干涉较弱,可以减弱投影设备进行投影显示时的散斑效应,避免投影图像变花,提高投影图像的显示效果,避免人眼观看产生的眩晕感。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的出光面与荧光轮103的轮面平行,如图2-1,图2-2,图4-1中的光路中所示。
以及,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图4-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与图2-1,图2-2,图4-1所示处的光源组件的示意图的不同在于,图4-2中,发光组件101的出光面与荧光轮103的轮面垂直,而不是相向平行。沿发光组件101的出光面方向还设置有转折镜片108,用于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束反射向荧光轮103的轮面方向,并使得多束反射后的激光光束入射会聚镜组105镜面的位置到会聚镜组105光轴h的距离不同。
在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可以为MCL型激光器101,激光器101的出光面可以与荧光轮103的轮面或受光面垂直。
比如,图10-1,图10-2示出了两种不同阵列排布的MCL型激光器,MCL型激光器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光束按照行或者列方向出射。
图10-1示出了一种具有两行七列发光芯片的MCL激光器,图10-2示出了一种具有四行六列发光芯片的MCL激光器。
以及,当发光组件101的出光面与荧光轮103的轮面呈垂直状态时,光源组件10还可以包括多个转折镜片108,该多个转折镜片108可以沿激光器101的出光方向排布,该多个转折镜片108用于反射激光器10出射的光束以形成多束光。该多个转折镜片108与激光器101的出光面的距离可以均不同。如图4-2所示,该多个转折镜片108可以包括两个转折镜片,该两个转折镜片分别用于反射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束中的不同部分,以形成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且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之间具有间隙。
在具体实施中,若MCL激光器包括N行或列发光芯片,则每N/2行或列发光芯片的出光光路中设置有一个转折镜片,其中,N为偶数。
示意性地,对应于图10-1,图10-2所示的激光器,图7-1和图7-2给出了发光组件光路转折示意图。
在图7-1中,激光器包括两行或列发光芯片,出射两束激光光束,则对应每一行或列发光芯片的出光光路中设置有一个转折镜片108。
以及,如图7-2所示,激光器包括4行或列发光芯片,可以出射四束激光光束,则对应每两行或列发光芯片的出光光路中设置有一个转折镜片108。
经过转折镜片108的方向转折后,形成两束独立的激光光束。
再或者,激光器可以仅发出一束激光,该一束激光可以射向两个转折镜片108,每个转折镜片108可以分别反射该一束激光中射向该转折镜片108的部分激光,进而该两个转折镜片108可以将该一束激光分成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
以及,光源组件中两个转折镜片108在激光器的出光方向上的间距越大,对激光器101发出的激光进行分束得到的该两束激光的间距就越大。故可以通过调整各个转折镜片108在激光器101的出光方向上的间距,来调整各个转折镜片108射出的各束激光之间的间距。
示例地,每个转折镜片与激光器的出光面的距离可以包括:该转折镜片靠近激光器的表面中的任一点与该出光面的距离。该多个转折镜片可以满足:任意两个转折镜片中,一个转折镜片在激光器的出光面上的至少部分正投影,位于另一个转折镜片在激光器的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之外;该一个转折镜片中的点与激光器的最小间距可以大于另一个转折镜片中的点与激光器的最大间距。故每个转折镜片靠近激光器的表面中的任一点与激光器的距离,均不同于其他转折镜片靠近激光器的表面中所有点与激光器的距离。
在一具体实施中,转折镜片的各个表面可以均为反光面,或者转折镜片中也可以仅朝向激光器101的表面为反光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折镜片的个数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图4-2以光源组件10包括两个转折镜片为例进行示意,在一具体实施中,该转折镜片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光源组件仅包括一个转折镜片时,该转折镜片可以用于调整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传输方向。在光源组件包括多个转折镜片时,该多个转折镜片可以用于对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进行分束,且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转折镜片的位置调整分束得到的各束激光之间的距离。
以及,图4-3是在图4-1和图4-2示例基础上提供的再一光源组件的实施例。
在图4-3所示的光源组件图示中,激光器101发出的激光光束经过两个转折镜片108的转折作用,形成两束射向缩束镜组106的激光光束。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均不通过缩束镜组6的光轴,经过缩束镜组106的缩束,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光束均变细,并避开第一合光部1022a和第二合光部1022b,射向会聚镜组105。会聚镜组105和缩束镜组的光轴重合,经过缩束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照射至会聚镜组镜面的不同位置,并经过会聚后入射荧光轮的同一光斑位置,对荧光轮103的荧光区进行激发,或者被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反射。
无论是被荧光轮反射回的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还是被荧光轮反射回的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时序性地射向第一合光部1022a、第二合光部1022b,并被该两个反射部反射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形成时序性的照明光束。
在本申请方案的上述一个及多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发光组件发出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会聚镜组的位置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从而经会聚镜组会聚后入射至荧光轮表面的方向也不同,根据反射原理,上述的两束激光光束照射激发荧光轮时,使荧光轮受激会产生不同出射方向的两束荧光,且该两束荧光也同样分布于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这样不同的两束荧光会分别射向不同的空间位置,比如分别射向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以及上述的两束激光光束当会聚于荧光轮的反射区时,两束激光光束被反射区反射后再次透过会聚镜组后,相对于会聚镜组的光轴按照反射原理进行出射,从而两束激光光束也会分别入射到不同的合光部件,比如分别射向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如此一来,随着荧光轮的转动时序,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可以交替的接收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以及对应激发产生的荧光,可以保证光源组件时序性输出激光光束和荧光光束。
并且,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荧光轮上设置有激光反射区,与相关技术中设置激光透射区进而需要设置中继回路系统相比,本申请方案中的光源组件光学部件少,光路架构紧凑,在实现较高发光功率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光源组件的小型化。
以及,由于激光光束为高能光束,如果期望以提高单束激光光束的能量密度来提高荧光的发光功率,不但会给光路中的光学镜片带来不可靠性和较高耐热要求,导致光路架构成本的增加,还有可能因为高能量密度的光束的照射给荧光轮带来散热的问题,反而降低荧光转换效率。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将激光激发光束设置为两束,对于设置于激发光路中的镜片来说,不同的两束光照射至镜片的不同位置,可以减轻镜片局部长期受高能光束照射带来的老化或者性能下降问题。
以及,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或变型,在一具体实施中,光源组件10的出光口方向还可以设置集光部件,或者,依次设置会聚透镜和集光部件,完成经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时序性反射的荧光、激光光束的收集,作为光源组件的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中,第一合光部,第二合光部为两个独立设置的反射镜,该反射镜为全波段反射镜,或者为反射特定多个波段的反射镜,比如可以反射所需的红色波段或黄色波段、绿色波段、蓝色波段。
以及,作为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变型,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中,第一合光部、第二合光部分别为设置于一个合光镜片上的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该第二反射区和第一反射区之间具有第二透射区,该第二透射区用于透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中两者任一。
而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两者另一可以从第一反射区或第二反射区远离上述第二透射区的一侧透过。
或者,该合光镜片还具有第一透射区,用于透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中两者另一,以及,第一透射区和所述第二透射区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射区。
如图5-1所示的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还包括合光镜片102,倾斜于荧光轮103的轮面设置,包括至少一个透射区,在本申请示例中,对应于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合光镜片102包括两个透射区,其中,第一透射区位于合光镜片102远离荧光轮103的一端,第一反射区位于合光镜片102靠近荧光轮103的一端,而第二透射区和第二反射区则位于第一反射区和第一透射区之间。
在一种具体实施中,经第一透射区透射的激光光束照射至荧光轮上后,随轮的旋转,或被反射,或激发荧光轮产生荧光,均可被荧光轮反射后入射到达第一反射区,以及,经第二透射区透射的激光光束照射至荧光轮上后,同理也是或被反射,或激发荧光轮产生荧光,均可被荧光轮反射后入射到达第二反射区。
如图5-1中所示,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分别透射通过合光镜片102的不同透射区(如第一透射区1021a和第二透射区1021b),以及,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均通过会聚镜组105会聚后入射至荧光轮103。也即是,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通过合光镜片102的不同透射区射向会聚镜组105,进而通过会聚镜组105会聚后入射至荧光轮103。
随荧光轮103旋转,当荧光区接收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的照射时,荧光区受激发产生的荧光被荧光轮103反射,并透射通过会聚镜组105;合光镜片102还包括多个反射区(如第一反射区1022a和第二反射区1022b),经会聚镜组105透射的荧光分别入射至合光镜片102的不同反射区,合光镜片102不同的反射区将荧光朝向出光口方向反射。此时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也即是荧光的激发光束,该荧光区被激发射出的荧光可以称为受激光束。在一具体实施中,光源组件10的出光口方向(如图2-1中的x方向)可以垂直于合光镜片102、会聚镜组105和荧光轮103的排布方向(也即y方向)。
当荧光轮103的反射区接收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的照射时,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被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反射并再次透射通过会聚镜组105后,入射至合光镜片102的不同反射区,合光镜片102的该不同反射区将第一束激光S1和第二束激光S2朝向出光口方向反射。如图5-1所示,第一束激光S1被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反射并再次透射通过会聚镜组105后,入射至合光镜片102的第一反射区1022a;第二束激光S2被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反射并再次透射通过会聚镜组105后,入射至合光镜片102的第二反射区1022b。
其中,合光镜片102的透射区或反射区间隔设置。例如,合光镜片102的透射区和反射区可以交替设置。如图5-1或图6中第一透射区1012a和第二透射区1012b之间间隔有第二反射区1022b,第一反射区1022a和第二反射区1022b之间间隔有第二透射区1012b。
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可以透射发光组件101发出的光(如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可以将射入的光(荧光、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均反射至光源组件10的出光口。
在一具体实施中,如图5-1所示,会聚镜组1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且每个凸透镜的凸弧面朝向合光镜片102。
前述多个实施例中图示均以该会聚镜组105包括两个凸透镜为例进行示意,比如会聚镜组105还可以是一片超球面透镜和一片平凸透镜形成的透镜组或凹凸透镜形成的透镜组。
在一具体实施中,会聚镜组105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三个凸透镜。当会聚镜组105包括多个凸透镜时,该多个凸透镜可以沿合光镜片102与荧光轮103的排布方向依次排布,且该多个凸透镜的光轴共线。会聚镜组105包括多个凸透镜可以保证射入会聚镜组的激光更精准地在荧光轮103会聚。
在一具体实施中,如图5-1所示,荧光轮103可以绕转轴Z转动,以使从合光镜片102透射至荧光轮103的激光(如包括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在荧光区和反射区之间切换。
在一具体实施中,该荧光轮103可以呈圆盘状,该圆盘的盘面可以与该第一方向相交,该转轴Z可以经过该圆环的圆心且垂直于圆盘的盘面。荧光轮103的荧光区用于在射入的激光的激发下,出射颜色与该激光的颜色不同的荧光;荧光轮103的反射区用于反射射入的激光。在一具体实施中,荧光区在激光的激发下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出荧光,如该荧光区的发光角度可以为180度,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小于180度范围的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穿过合光镜片102射向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后,该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可以将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反射至合光镜片102中的不同反射区,进而合光镜片102中的不同反射区可以将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反射至出光口。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穿过合光镜片102射向荧光轮103的荧光区后,该荧光区可以在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且将该荧光射至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进而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可以将该荧光反射至光源组件的出光口。
需要说明的是,图5-1中仅以发光组件101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分别透过合光镜片102的第一透射区1021a和第二透射区1021b,进而射向荧光轮103的反射区的情况,对光线的传输过程进行示意。此种情况中,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反射的光线可以仅射向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如第一束激光射向第一反射区1022a,第二束激光射向第二反射区1022b。
在一具体实施中,对于发光组件101发出的光射向荧光轮103的荧光区的情况,该荧光区发出的荧光可以既射向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还可以射向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本申请实施例未对此种情况的光线传输过程进行示意。
本申请实施例中,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仅需保证可以透过发光组件101发出的激光且反射荧光轮的荧光区发出的荧光即可,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仅需保证可以反射发光组件101发出的激光和荧光轮的荧光区发出的荧光即可;对于与激光和荧光颜色均不同的光是否能透过在该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或反射区,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可以反射与该激光和荧光颜色均不同的光,合光镜片102中的反射区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的颜色可以为蓝色,即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均为蓝色激光,荧光轮中的荧光区在该蓝色激光的激发下发出的荧光的颜色可以包括红色、绿色和黄色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以及荧光区发出的荧光的颜色也可以为其他颜色,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1可以向合光镜片102发出激光,且该激光可以透过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射向会聚镜组105,进而透过会聚镜组105射向荧光轮103。在光源组件10工作时荧光轮103可以绕其转轴Z转动,进而透过合光镜片的激光可以在荧光轮103的荧光区和反射区之间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在荧光轮所在处射向的区域称为激光的照射区。例如,随着荧光轮103的转动,在荧光轮103的反射区位于该照射区时,也即是透过合光镜片102的激光射向该荧光轮103的反射区时,该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可以将该激光反射至合光镜片102的反射区。接着该合光镜片102的反射区将该激光反射至光源组件10的出光口。荧光轮103的荧光区位于该照射区时,也即是透过合光镜片102的激光射向该荧光区时,在该激光的激发下荧光区可以向合光镜片102出射颜色与激光的颜色不同的荧光。接着该合光镜片102的反射区将该荧光反射至光源组件10的出光口。如此实现了光源组件10的出光口时序性输出颜色不同的激光和荧光的作用。
以及,在图5-1所示的光源组件实施例基础上,图5-2示出了另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示意图。与图5-1示例不同的是,图5-2中的发光组件101的出光路径中还设置有转折镜片108,以及,光源组件还包括缩束镜组106,以及还可以包括第三镜片107,对于发光组件和转折镜片的关系,以及缩束镜组106和第三镜片107在光路中的作用可参见图4-1、图4-2、图4-3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而与图4-1、图4-2和图4-3中不同的是,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经过缩束镜组106,或还经过第三镜片107匀化后,具体地入射至合光镜片102的透射区,比如第一透射区、第二透射区,并经过第一透射区、第二透射区的透射后再入射会聚镜组105。
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5-1,图5-2,第一透射区1021a位于合光镜片102远离荧光轮103的一端,第一反射区1022a位于合光镜片102靠近荧光轮103的一端。该第二透射区1021b可以为透射至荧光轮103中反射区的激光透过的透射区,第一透射区1021a可以为透射至荧光轮103中荧光区的激光透过的透射区。例如,随着荧光轮103的转动,在荧光轮103的反射区位于发光组件101发出的激光的照射区时,激光器101可以向更靠近激光器的转折镜片发出激光;该激光可以在转折镜片上反射后穿过第二透射区1021b射向荧光轮103的反射区,进而该荧光轮103的反射区可以将该激光反射至第二反射区1022b。在荧光轮103上的荧光区位于发光组件101发出的激光的照射区时,激光器101可以向更远离激光器的转折镜片发出激光;该激光可以在转折镜片上反射后穿过第一透射区1021a射向荧光区;在该激光的激发下荧光区可以向第一反射区1022a出射荧光。由于荧光从荧光轮103到第一反射区1022a的光程较短,故荧光在第一反射区1022a上形成的光斑较小,荧光的光束较细,第一反射区1022a较容易将荧光全部反射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
以及,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光源组件架构,结合附图对合光镜片102进行介绍:
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可以倾斜于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行进方向设置,也即是合光镜片102与该行进方向存在夹角。如该第一束激光与第二束激光的行进方向为合光镜片102、会聚镜组105以及荧光轮103的排布方向(也即图5-1中的y方向),该合光镜片102可以相对于该y方向倾斜。如该合光镜片102可以朝该出光口倾斜。或则,该合光镜片102相对于荧光轮103的轮面呈45度倾斜设置。
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和反射区的个数可以大于或等于发光组件发出的光束的个数。如本申请实施例以发光组件101发出两束光,合光镜片102包括两个透射区和两个反射区为例。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中透射区和反射区个数也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除该多个透射区和该多个反射区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区域,可以并无光线射向该其他区域。
示例地,如图5-1、图5-2及图6的合光镜片的平面结构图所示,合光镜片102包括第一透射区1021a、第二透射区1021b、第一反射区1022a和第二反射区1022b。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与反射区可以沿第二方向(如图5-1中的x方向)交替设置,如第一反射区1022a、第二透射区1021b、第二反射区1022b和第一透射区1021a可以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合光镜片102朝出光口倾斜,比如45度倾斜设置,故第一透射区1021a可以远离会聚镜组105设置,第一反射区1022a可以靠近所述会聚镜组105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合光镜片102呈45度倾斜设置,也即是合光镜片102与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的行进方向的夹角为45度。该夹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合光镜片102中的每个透射区可以与一个反射区相对应,从某透射区透过的光线若在荧光轮的反射区反射,则可以被荧光轮的反射区反射后射向合光镜片中该透射区对应的反射区。若从某透射区透过的光线入射至荧光轮的荧光区,则激发出的荧光被荧光轮反射后,至少射向合光镜片中该透射区对应的反射区。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6,合光镜片102中的第一透射区1021a与第一反射区1022a对应,第二透射区1021b与第二反射区1022b对应。
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中第一透射区1021a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透射区1021b的面积,第一反射区1022a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反射区1022b的面积。
请继续参考图5-1,图5-2,第一透射区1021a与发光组件101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透射区1021b与发光组件101的距离,激光(如第一束激光S1)从发光组件101到第一透射区1021a的光程,短于激光(如第二束激光S2)从发光组件101到第二透射区1021b的光程;第一反射区1022a与荧光轮103的距离小于第二反射区1022b与荧光轮103的距离,光线(如第一束激光S1或荧光)从荧光轮103到第一反射区1022b的光程,短于光线(如第二束激光S2或荧光)从荧光轮103到第一反射区1022a的光程。由于光线的光程越短形成的光斑越小,所以第一透射区1021a上的光斑可以小于第二透射区1021b上的光斑,第一反射区1022a上的光斑可以小于第二反射区1022b上的光斑。进而,第一透射区1021a仅需较小的面积即可完成对射入的激光的透射,第一反射区1022a仅需较小的面积即可完成对射入的光线的反射,故第一透射区1021a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透射区1021b的面积,第一反射区1022a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反射区1022b的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合光镜片102中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功能。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可以在透光基板上不同区域设置功能膜层,以得到合光镜片。示例地,对于反射区,合光镜片102的反射区可以具有镀膜。该镀膜可以为全波段反射膜,或者,该镀膜为针对红光波段、绿光波段和蓝光波段中至少一种波段的反射膜。该镀膜可以位于合光镜片102靠近会聚镜组105的一侧,也可以位于合光镜片102远离会聚镜组105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对于透射区,合光镜片102靠近会聚镜组105的一侧,至少在透射区的表面设置有二向色膜。该二向色膜可以用于透蓝光,反射红光、黄光和绿光中至少一种光。例如,荧光轮的荧光区射向合光镜片102的荧光包括红光,在合光镜片102的透射区表面设置有二向色膜的基础上,即使该荧光射向该透射区,也会被该二向色膜反射,进而射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提高了荧光的利用率。
在另一种可选方式中,合光镜片102的反射区也可以直接采用反光材料制作而成。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也可以直接采用具有二向色性的材料制备而成,该材料用于透蓝光,反射红光、黄光和绿光中至少一种光。此时,可以不再设置该镀膜和二向色膜。
在一具体实施中,合光镜片102远离会聚镜组105的一侧设置有增透膜;或者,合光镜片102远离会聚镜组105的一侧的透射区区域设置有增透膜。在一具体实施中,该增透膜针对全光谱的光线增加透过率,也可以仅针对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如蓝色激光)增加透过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以及,在图5-2所示的光源组件光路示意图中,光源组件中转折镜片108的个数可以与合光镜片中透射区的个数相同,且光源组件中的各个转折镜片可以与合光镜片中的各个透射区一一对应。每个转折镜片可以将射入的激光反射至对应的透射区。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5-2,两个转折镜片108中,靠近激光器的转折镜片与合光镜片102中的第一透射区1021a对应,该转折镜片将射入的激光反射至第一透射区1021a。远离激光器的转折镜片与合光镜片102中的第二透射区1021b对应,该转折镜片可以将射入的激光反射至第二透射区1021b。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合光镜片中各个透射区的位置来设计对应的转折镜片的位置,以保证每个转折镜片将射入的激光反射至对应的透射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合光镜片包括多个透射区和反射区,荧光轮包括荧光区和反射区,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作为激发光,可以透过合光镜片中不同的透射区均射向会聚镜组,进而通过会聚镜组会聚后射向荧光轮。随荧光轮旋转,当该两束光射向荧光轮的反射区时,该两束光被荧光轮的反射区反射,并再次通过会聚镜组后出射至合光镜片的不同反射区,进而被该不同反射区反射至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当该两束光射向荧光区时,该两束光激发荧光区产生荧光,荧光被荧光轮反射后也向合光镜片的不同反射区出射,进而该不同反射区将荧光反射至出光口方向。如此一来,随着荧光轮的转动时序,光源组件可实现发光组件发出的两束光与荧光区受激发产生的荧光均通过荧光轮的反射后被同一合光镜片合光,均被该合光镜片反射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从而以紧凑的光路架构,较少的光学镜片就能够实现激发光束和受激光束的合光,该光源组件的体积也较小。
另外,由于激光在穿过二向色镜时会发生损耗,而相关技术中激发光束射向出光口的过程中需要两次穿过二向色镜,故激发光束的损耗较高。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发光束仅需要经过一次合光镜片即可射向出光口,故降低了激发光束的损耗。
以及,基于上述多个实施例的光源组件架构,结合附图对发光组件进行介绍: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波段可以具有重叠。示例地,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均可以为蓝光。如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波段均可以为400纳米~450纳米;或者,该第一束激光的波段可以为400纳米~430纳米,第二束激光的波段可以为420纳米~450纳米;或者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波段也可以为其他波段,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主波长不同。示例地,第一束激光与第二束激光可以为主波长不同的蓝光。需要说明的是,一束光由一个波段中多个波长的光复合得到,人眼感受到的该束光是其中各波长的光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人眼感觉到该束光为对应于一个单一波长的光,该波长即为该束光的主波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可以来源于同一个发光组件,或者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也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发光组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该发光组件可以为多芯片激光二极管(multi_chip Laser Diode,MCL)型的激光器,MCL型的激光器可以包括封装在同一管壳中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芯片,每个发光芯片均可以独立的发出激光。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分别由该激光器不同的发光区域射出,如该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可以分别由该激光器中的不同发光芯片发出。
请继续参考图2-1,图2-2,图4-1,图5-1,激光器101的出光面与荧光轮103的轮面或受光面可以相向平行。
该激光器101、合光镜片102或者第一合光部1022a、第二合光部1022b、会聚镜组105和荧光轮103沿该激光器101的出光方向依次排布,如激光器可以直接向合光镜片102的透射区发出激光。
在一具体实施中,激光器101可以发出一束激光,该一束激光可以射向合光镜片102的各个透射区。或者,激光器101也可以发出多束激光,以使每束激光射向一个透射区。
在激光器的第一种发光方式中,激光器可以同时向多个转折镜片均发出激光。例如,激光器可以包括多个发光芯片,该多个发光芯片可以同时发光,进而实现激光器同时向多个转折镜片均发出激光。此种情况中,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光束较粗,激光的亮度较高,该激光在通过转折镜片、合光镜片中的透射区、荧光轮和合光镜片中的反射区之后射向会聚透镜时亮度也较高。因此,会聚透镜可以将较高亮度的光用于投影设备的投射,进而可以保证投影设备进行投影得到的图像的亮度较高,保证了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较好。
在激光器的第二种发光方式中,激光器可以在不同时间向不同转折镜片发出激光。例如,激光器包括多个发光芯片,且各个发光芯片均对应一个转折镜片,每个发光芯片能够向对应的转折镜片发光。在不同时间激光器中发光的发光芯片不同,进而实现激光器可以在不同时间向不同转折镜片发出激光。此种情况中,由于同一时间仅激光器中的部分发光芯片发光,故发出的激光的光束较细,该激光在通过转折镜片、合光镜片中的透射区、荧光轮和合光镜片中的反射区之后射向会聚透镜时光束也较细。如此可以保证该激光光束较容易全部射入会聚透镜,避免激光的浪费,提高了会聚透镜会聚光的简易性。由于此种情况激光器中的发光芯片无需持续发光,故可以采用脉冲电流为发光芯片供电,而脉冲电流的能量较高,故可以激光发光芯片发出亮度较高的激光。且激光器中的发光芯片无需持续发光,可以提高激光器中发光芯片的使用寿命。
在一具体实施中,激光器可以根据荧光轮中荧光区与反射区的切换时序,向不同转折镜片发出激光,使得不同转折镜片反射的激光穿过对应的合光镜片中的透射区而射向荧光轮的不同区域(如荧光区和反射区)。在一具体实施中,激光器向各个转折镜片发光的时序也可以与荧光轮中荧光区与反射区的切换时序无关。
以及,在一种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101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的颜色不同,由发光组件101时序性发出。仍可参见附图2-2的光路示意图,比如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两者之一为蓝色激光,两者另一为红色激光。其中,蓝色激光既作为激发光源,同时也可作为蓝色基色光光源。红色激光作为红色基色光光源。但与两束光均为蓝色激光时不同的是,荧光轮的轮面结构发生了变化,具体地,如图3-2所示的另一荧光轮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3-2所示,荧光轮103包括荧光区1031和反射区1032,其中,荧光区1031可以至少包括绿色荧光粉,还可以包括黄色荧光粉。而反射区1032则可划分为蓝光反射区1032a和红光反射区1032b。
根据上述设置,蓝色激光的照射区域包括荧光区1031和蓝光反射区1032a,而红色激光的照射区域包括红光反射区1032b。
从而随着荧光轮103的旋转,可以时序性的出射绿色荧光(或绿色和黄色荧光)、蓝色激光、红色激光,且三基色或四基色光束均为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反射射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完成合光。
以及,在一种具体实施中,红色反射区1032b还可以设置具有散射材料,在对红色激光反射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散射,提高对红色激光的消散斑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的传输与会聚镜组和合光镜片的关系进行介绍:
透过合光镜片102中的透射区的激光可以透过会聚镜组105中光轴h之外的区域,会聚镜组105可以将射入的激光会聚至荧光轮103,如会聚至荧光轮103中经过会聚镜组105的光轴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光线沿会聚镜组的光轴射入会聚镜组时不会有任何光学特性的变化,若穿过合光镜片中透射区的激光沿会聚镜组的光轴穿过会聚镜组射向荧光轮,则从荧光轮出射的光也会沿会聚镜组的光轴穿过会聚镜组再射向该透射区,如此该激光将无法到达会聚透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组件发出的激光需要透过透射区射向会聚镜组中光轴之外的区域,进而射向荧光轮。
在一具体实施中,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可以入射至会聚镜组的不同镜面位置。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会聚镜组的镜面位置不关于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如此可以避免第一束激光会聚至荧光轮的反射区时,被该反射区反射至第二束激光射入的透射区的情况。
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入射至会聚镜组上的镜面位置及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各自的连线与会聚镜组的光轴所成的夹角不同。如会聚镜组中第一束激光射向的位置与第一束激光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的连线为第一连线,该第一连线与会聚镜组的光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会聚镜组中第二束激光射向的位置与第二束激光在荧光轮上的会聚位置的连线为第二连线,该第二连线与缩束镜组的光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不同于第二夹角。示例地,可参见图2-2,第一束激光S1与会聚镜组102的光轴h形成的第一夹角为角α,第二束激光S2与会聚镜组102的光轴h形成的第二夹角为角β,α>β。这样,第一束激光与第二束激光可以以不同的入射角度入射至会聚镜组的镜面,比如,会聚镜组的第一片透镜的凸面,但根据反射原理,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各自的反射光路将不会重叠。该第一指透镜指会聚镜组中靠近合光镜片的透镜。
在一具体实施中,对于合光镜片102中的每个透射区及对应的反射区,该透射区与反射区分别位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的两侧;该透射区在荧光轮103上的至少部分正投影与该反射区在荧光轮103上的至少部分正投影关于光轴h对称。本申请实施例中某部件在荧光轮上的正投影可以指该部件在荧光轮的盘面上的正投影。在一具体实施中,在合光镜片102包括多个透射区和多个反射区时,该多个透射区可以位于光轴h的两侧,且不关于光轴h对称,合光镜片102中透射区和反射区可以交替排布。
示例地,第二透射区1021b与对应的第二反射区1022b位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的两侧,第一透射区1021a与对应的第一反射区1022a位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的两侧。第二透射区1021b与第一透射区1021a也位于会聚镜组105的光轴h的两侧,且不关于光轴h对称,如此可以保证射向一个透射区的激光不会从另一个透射区射出。在一具体实施中,第一透射区1021a与光轴h的间距可以大于第二透射区1021b与光轴h的间距,进而保证穿过第一透射区1021a的激光在激发荧光区发出的荧光后,该荧光射向的第一反射区1022a相比第二反射区1022b更远离光轴h,保证该荧光到第一反射区1022a的光程较短,该荧光在第一反射区1022a形成的光斑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发光组件中的激光器同时向各个转折镜片发光的情况,可以参考上述发光组件根据荧光轮中荧光区与反射区的切换时序,向不同转折镜片发出激光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合光镜片包括多个透射区和反射区,荧光轮包括荧光区和反射区,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作为激发光,可以透过合光镜片中不同的透射区均射向会聚镜组,进而通过会聚镜组会聚后射向荧光轮。随荧光轮旋转,当该两束光射向荧光轮的反射区时,该两束光被荧光轮的反射区反射,并再次通过会聚镜组后出射至合光镜片的不同反射区,进而被该不同反射区反射至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当该两束光射向荧光区时,该两束光激发荧光区产生荧光,荧光被荧光轮反射后也向合光镜片的不同反射区出射,进而该不同反射区将荧光反射至出光口方向。如此一来,随着荧光轮的转动时序,光源组件可实现发光组件发出的两束光与荧光区受激发产生的荧光均通过荧光轮的反射后被同一合光镜片合光,均被该合光镜片反射向光源组件的出光口方向,从而以紧凑的光路架构,较少的光学镜片就能够实现激发光束和受激光束的合光,该光源组件的体积也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仅以光源组件包括用于发出一种颜色的光的发光组件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在一具体实施中,光源组件也可以包括多个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可以发出一种颜色的光。
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如图9所示的超短焦激光投影设备示意图,该投影设备斜向上投射至光学屏幕进行成像,投影设备距离光学屏幕所在的平面距离较近,可以较小的投射比实现大尺寸的投影显示。
以及,图8示出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投影光路示意图。如图8所示,光源组件100输出的光束入射至光机200中,光机200再将光束入射至镜头300。
光源组件100还包括多个光学镜片,对激光光束和荧光光束进行合光和会聚。
从光源组件100出射的光束入射至光机200,通常匀化部件,比如光导管位于光机200的前端,用于接收光源的照明光束,具有混光和匀化的作用,且光导管的出口为矩形,对光斑具有整形效果。光机200中还包括多片透镜组,TIR或RTIR棱镜用于形成照明光路,将光束入射至核心关键器件-光阀,光阀调制光束后入射镜头300的透镜组中进行成像。
根据投影架构的不同,光阀可以包括很多种,比如LCOS,LCD或者DMD,在本示例中,应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投影架构,光阀为DMD芯片或称数字微镜阵列。在光源100的光束达到光阀DMD之前,还会经过光机照明光路的整形,使照明光束符合DMD所要求的照明尺寸和入射角度。DMD表面包括成千上万个微小反射镜,每个小反射镜可单独受驱动进行偏转,比如TI提供的DMD芯片中,可进行正负12度或者正负17度的偏转。其中,正的偏转角度反射出的光,称之为ON光,负的偏转角度反射出的光,称之为OFF光,OFF光为无效光,通常打到壳体上或者设置吸光装置吸收掉。ON光是DMD光阀表面的微小反射镜接收照明光束照射,并通过正的偏转角度射入镜头300的有效光束,用于投影成像。光源组件100出射的照明光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照射到光阀DMD表面的光束质量,从而经过镜头300投影成像后反映到投影画面上。
在本示例中,镜头300为超短焦投影镜头,经光阀调制后的光束进入镜头最终是沿着斜向上出射的,这有别于传统的长焦投影中投影光束光轴位于投影画面中垂线的出光方式,超短焦投影镜头相对于投影画面通常具有120%~150%的偏移量,这种投射方式具有较小的投射比(可理解为投影主机距离投影屏幕的距离与投影画面对角线的尺寸的比值),比如0.2左右甚至更小,能够使得投影设备与投影屏幕距离较近,从而适合于家用,但这种出光方式也决定了光束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否则,相比于传统的长焦投影,投影画面的亮度或色度不均匀性会更为明显。
在本示例中,当采用一个DMD光阀部件时,光源100可以时序性输出三基色,根据三色混光原理,人眼是分辨不到某一时刻光的颜色的,感知到的仍然是混合的白光。而当应用多片光阀部件,比如三个DMD,或者三片式LCD液晶光阀,光源100中的三色基色光可同时点亮输出白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由于应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光源组件,上述光源组件取消了蓝光回路,以较少的光学镜片和紧凑的光学架构实现至少三色光的输出,在上述光源组件小型化的基础上,也利于实现激光投影设备光学引擎结构的小型化,并且还可以为投影设备设备内的其他结构的排布带来便利,比如该其他结构可以包括散热结构或电路板。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术语“A和B的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术语“A、B和C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七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B和C这七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发光组件,用于发出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
荧光轮,设置有荧光区和反射区;
会聚镜组,位于所述荧光轮的正面,用于对入射的所述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进行会聚入射至所述荧光轮;
其中,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入射至所述会聚镜组的位置分布于所述会聚镜组光轴的两侧,且不关于所述会聚镜组的光轴对称,
随所述荧光轮旋转,所述荧光区用于受激产生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所述第一荧光和所述第二荧光均被所述荧光轮反射,并透射通过所述会聚镜组后分别入射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
所述荧光轮的反射区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反射并透射通过所述会聚镜组后再分别入射至所述第一合光部和所述第二合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两个,分别发出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一个,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所述一个发光组件的不同发光区域发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荧光轮的轮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荧光轮的轮面垂直,沿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方向还设置有转折镜片,
所述转折镜片使得多束反射后的激光光束入射所述会聚镜组镜面的位置到所述会聚镜组光轴的距离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一个MCL激光器,所述MCL激光器包括N行或列发光芯片,每N/2行或列发光芯片的出光光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转折镜片,其中,N为偶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的波段具有重叠,且颜色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由所述发光组件同时发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的颜色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由所述发光组件时序性发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光部和所述第二合光部平行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光部和所述第二合光部分别为设置于一个合光镜片上的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所述第二反射区和所述第一反射区之间具有第二透射区,所述第二透射区用于透射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中两者任一;
以及,所述合光镜片还具有第一透射区,用于透射所述第一束激光和所述第二束激光中两者另一;所述第一透射区和所述第二透射区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反射区。
13.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光源组件,以及光机和镜头;
所述光源组件用于向所述光机发出照明光束,所述光机用于将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照明光束进行调制,并投射至所述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将经所述光机调制的光光束进行成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6381.3A CN113900334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PCT/CN2021/101567 WO2021259269A1 (zh) | 2020-06-22 | 2021-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CN202180044664.6A CN115803677A (zh) | 2020-06-22 | 2021-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US17/729,489 US20230359113A1 (en) | 2020-06-22 | 2022-04-26 | Laser source and laser projection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6381.3A CN113900334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0334A true CN113900334A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18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76381.3A Pending CN113900334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CN202180044664.6A Pending CN115803677A (zh) | 2020-06-22 | 2021-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44664.6A Pending CN115803677A (zh) | 2020-06-22 | 2021-06-22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3900334A (zh) |
WO (1) | WO2021259269A1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29086A (zh) * | 2012-08-22 | 2013-02-13 |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
JP2014075221A (ja) * | 2012-10-03 | 2014-04-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光源装置 |
CN104698729A (zh) * | 2013-12-03 | 2015-06-10 | 欧司朗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dlp投影仪的光模块和用于制造二向色镜的方法 |
CN106125314A (zh) * | 2016-07-01 | 2016-11-16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
CN107315312A (zh) * | 2017-08-18 | 2017-11-03 | 广景视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激光光源 |
US20180164669A1 (en) * | 2015-06-03 | 2018-06-14 | Hisense Co., Ltd. | Laser light sour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CN108732851A (zh) * | 2017-04-14 | 2018-11-02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 |
CN109375463A (zh) * | 2018-11-30 | 2019-02-22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轮装置、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CN111213005A (zh) * | 2017-11-17 | 2020-05-29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荧光光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72497B (zh) * | 2017-03-14 | 2019-12-17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 |
CN108931880B (zh) * | 2017-05-26 | 2023-03-14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系统及显示设备 |
JP6969201B2 (ja) * | 2017-08-04 | 2021-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CN110543073B (zh) * | 2018-05-29 | 2022-03-15 |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机 |
CN111025833A (zh) * | 2019-12-20 | 2020-04-17 |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
-
2020
- 2020-06-22 CN CN202010576381.3A patent/CN11390033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6-22 CN CN202180044664.6A patent/CN1158036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22 WO PCT/CN2021/101567 patent/WO202125926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29086A (zh) * | 2012-08-22 | 2013-02-13 |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
JP2014075221A (ja) * | 2012-10-03 | 2014-04-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光源装置 |
CN104698729A (zh) * | 2013-12-03 | 2015-06-10 | 欧司朗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dlp投影仪的光模块和用于制造二向色镜的方法 |
US20180164669A1 (en) * | 2015-06-03 | 2018-06-14 | Hisense Co., Ltd. | Laser light sour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CN106125314A (zh) * | 2016-07-01 | 2016-11-16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
CN108732851A (zh) * | 2017-04-14 | 2018-11-02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 |
CN107315312A (zh) * | 2017-08-18 | 2017-11-03 | 广景视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激光光源 |
CN111213005A (zh) * | 2017-11-17 | 2020-05-29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荧光光源装置 |
CN109375463A (zh) * | 2018-11-30 | 2019-02-22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轮装置、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03677A (zh) | 2023-03-14 |
WO2021259269A1 (zh) | 2021-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11654B (zh) | 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 |
CN111258165B (zh) | 激光投影设备 | |
CN111562713A (zh) | 激光投影设备 | |
CN113934097B (zh) | 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 |
CN110471245B (zh) | 光源系统、投影设备及照明设备 | |
CN113311655B (zh) | 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 |
WO2021259276A1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2B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6B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9B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US11269247B2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13900335A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6880119A (zh) | 光源装置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4A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8A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7A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33B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WO2021259282A1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900340A (zh) |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 |
CN113495419A (zh) | 光源系统以及投影显示装置 | |
CN218099912U (zh) | 一种光源装置和投影系统 | |
CN217386123U (zh) | 激光光源系统和投影设备 | |
CN220962116U (zh) |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 |
CN218441864U (zh) | 一种反射式大功率激光照明模组 | |
WO2021259284A1 (zh) | 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