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2116U -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2116U
CN220962116U CN202322429678.9U CN202322429678U CN220962116U CN 220962116 U CN220962116 U CN 220962116U CN 202322429678 U CN202322429678 U CN 202322429678U CN 220962116 U CN220962116 U CN 220962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s
module
sub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96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俊
黄清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96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2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2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2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第一导光模组、第二导光模组、聚光透镜模组以及匀光元件。第一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第一光源模组及第二光源模组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传递至第二导光模组。第二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第一导光模组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聚光透镜模组。聚光透镜模组用以使来自聚光透镜模组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传递至匀光元件。第二光导模组还用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可使照明光束及影像光束的颜色较均匀且能量分布较一致。

Description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照明,且特别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投影装置,通常使用蓝光固态光源搭配荧光色轮,利用蓝光激发荧光粉以产生红光/黄光/绿光等色光。而由于固态光源制造技术的进步,目前绿光固态光源的发光效率已大幅提升,因此可直接利用蓝光固态光源、红光固态光源及绿光固态光源来产生投影装置所需的基本三色光。
目前市场上厂商提供的固态光源是分别将不同色光的子光源封装成一个模组,并搭配不同体积或形式的散热模组来解热,以提升光源的出光效率。然而,当投影装置使用到多组光源时,这样的封装设计容易会造成合光光路架构复杂且三色光容易因合光设计不良导致投影画面颜色分布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其可产生颜色较均匀的照明光束及影像光束。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用以产生照明光束,其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第二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四色光束、第五色光束以及第六色光束;第一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一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及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聚光透镜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二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以及匀光元件,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用以使来自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匀光元件,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离开该匀光元件后形成该照明光束;其中该第二光导模组还用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光模组包括第一分光元件以及第二分光元件,其中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色光束穿透该第一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二及该第三色光束穿透该第二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其中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四色光束被该第二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五及该第六色光束被该第一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光模组包括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以及第一反射镜,其中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该第一子光束及该第二子光束,多个该第一子光束穿透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且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依序被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反射及被该第一反射镜反射,以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透镜阵列,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模组与该聚光透镜模组之间,其中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穿透该透镜阵列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反射镜,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包括多个透镜,该第二反射镜在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多个透镜之间,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被该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再从该聚光透镜模组出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扩散元件,在该多个第一子光束及该多个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聚光透镜模组与该匀光元件之间。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以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入光面处的中心轴对称地入射至该入光面。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子光束与该第二子光束的距离和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与该第一反射镜于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径向上的距离成正比。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七色光束、第八色光束以及第九色光束;以及第三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使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三导光模组包括第三反射镜以及第三分光元件,其中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色光束被该第三分光元件反射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且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八及该第九色光束依序被该第三反射镜反射、穿透该第三分光元件后再传递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投影装置,用以产生影像光束,其包括:照明系统,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第二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四色光束、第五色光束以及第六色光束;第一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一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及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聚光透镜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二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以及匀光元件,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用以使来自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匀光元件,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离开该匀光元件后形成该照明光束;其中该第二光导模组还用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
光阀,设置于该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该照明光束转换成该影像光束;以及投射镜头,设置于该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该影像光束投射出该投影装置。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光模组包括第一分光元件以及第二分光元件,其中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色光束穿透该第一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二及该第三色光束穿透该第二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其中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四色光束被该第二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五及该第六色光束被该第一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光模组包括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以及第一反射镜,其中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该第一子光束及该第二子光束,多个该第一子光束穿透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且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依序被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反射及被该第一反射镜反射,以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透镜阵列,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模组与该聚光透镜模组之间,其中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穿透该透镜阵列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反射镜,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包括多个透镜,该第二反射镜在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多个透镜之间,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被该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再从该聚光透镜模组出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扩散元件,在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聚光透镜模组与该匀光元件之间。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以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入光面处的中心轴对称地入射至该入光面。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子光束与该第二子光束的距离和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与该第一反射镜于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径向上的距离成正比。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七色光束、第八色光束以及第九色光束;以及
第三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使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第三导光模组包括第三反射镜以及第三分光元件,
其中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色光束被该第三分光元件反射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且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八及该第九色光束依序被该第三反射镜反射、穿透该第三分光元件后再传递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将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设计为:第二光导模组用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的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因此,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至匀光元件时在各方向的角度较一致,使匀光元件的匀光效果较佳,进而使照明光束及影像光束的颜色较均匀且能量分布较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或照明系统中的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或照明系统,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影像光束中不同色光分别投射在投影面上的能量分布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以产生影像光束IB的投影装置10,其包括照明系统100、光阀200以及投射镜头300。照明系统100用以提供照明光束IL。光阀200设置照明光束IL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照明光束IL转换成影像光束IB。投射镜头300设置于影像光束IB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影像光束IB投射出投影装置10。
在本实施例中,光阀200例如是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硅基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 Panel,LCOS Panel)或是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等空间光调变器。此外,投射镜头300例如是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对投射镜头300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包括第一光源模组110A、第二光源模组110B、第一导光模组120、第二导光模组130、聚光透镜模组140以及匀光元件150。
第一光源模组110A用以产生第一色光束C1、第二色光束C2以及第三色光束C3。
第二光源模组110B用以产生第四色光束C4、第五色光束C5以及第六色光束C6。第一导光模组120设置在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导光模组130设置在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传递路径上。第一导光模组120用以使来自第一光源模组110A及第二光源模组110B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传递至第二导光模组130。聚光透镜模组140设置在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导光模组130用以使来自第一导光模组120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传递至聚光透镜模组140。匀光元件150设置在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传递路径上。聚光透镜模组140用以使来自聚光透镜模组140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传递至匀光元件150。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离开匀光元件150后形成照明光束IL。
在本实施例中,匀光元件150例如是积分柱(Integration Rod)、透镜阵列或其他具有光均匀化效果的光学元件。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或照明系统中的光源模组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2A、图2B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模组110A或第二光源模组110B可包括多个光源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光源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例如是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或其他合适的光源。这些光源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排成两个阵列。发出第一色光束C1的光源112-6、112-7、112-8、112-9设置在其中一个阵列上,发出第二及第三色光束C2、C3的光源112-3、112-4、112-5及112-1、112-2设置在另一阵列上,且发出第二及第三色光束C2、C3的光源112-3、112-4、112-5及112-1、112-2分别彼此相邻;或者,发出第四色光束C4的光源112-6、112-7、112-8、112-9设置在其中一个阵列上,发出第五及第六色光束C5、C6的光源112-3、112-4、112-5及112-1、112-2设置在另一阵列上,且发出第五及第六色光束C5、C6的光源112-3、112-4、112-5及112-1、112-2分别彼此相邻。其中,光源112-6、112-7、112-8、112-9可具有相同的波长,或其光色可归类为同一光色但其波长彼此稍有不同。
请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模组120包括第一分光元件122以及第二分光元件124。来自第一光源模组110A的第一色光束C1穿透第一分光元件122后传递至第二导光模组130,且来自第一光源模组110A的第二及第三色光束C2-C3穿透第二分光元件124后传递至第二导光模组130。其中,第一、第二及第三色光束C1、C2、C3可分别为不同光色的光束,例如红光、绿光、蓝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来自第二光源模组110B的第四色光束C4被第二分光元件124反射至第二导光模组130,且来自第二光源模组110B的第五及第六色光束C5-C6被第一分光元件122反射至第二导光模组130。其中,第四、第五及第六色光束C4、C5、C6可分别为不同光色的光束,例如红光、绿光、蓝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以下为一实例,第一色光束C1和第四色光束C4为红光光束,第二色光束C2和第三色光束C3为蓝色光束,第五色光束C5和第六色光束C6为绿色光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模组130还用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L1以及第二子光束L2,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例如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模组130包括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以及第一反射镜134。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用以使来自第一导光模组120的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第一子光束L1穿透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后再传递至聚光透镜模组140,且第二子光束L2依序被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反射及被第一反射镜134反射,以传递至聚光透镜模组140。
在本实施例中,聚光透镜模组140可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例如图2A与图2B示意了聚光透镜模组140包括透镜142、144。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还包括透镜阵列160,设置在第二导光模组130与聚光透镜模组140之间,其中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穿透透镜阵列160后再传递至聚光透镜模组140。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还包括扩散元件180。扩散元件180在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聚光透镜模组140与匀光元件150之间。其中,扩散元件例如是扩散轮(diffuser wheel)。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或照明系统,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以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处的中心轴140C对称地入射至入光面140S。第一子光束L1与第二子光束L(在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的距离和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与第一反射镜134于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径向上(例如Y轴方向)的距离成正比。
其中,前述的「成正比」例如是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与第一反射镜134于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径向上之间的距离的设计决定了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上所形成的光斑的其中一边的长度,并决定了第一子光束L1与第二子光束L2之间的距离。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藉由适当地设定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与第一反射镜134于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径向上的距离,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可落在1至1.3的范围内或接近于1。
图5A至图5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影像光束中不同色光分别投射在投影面上的能量分布的示意图。其中,图5A例如是来自于第一色光束C1或第四色光束C4,图5B例如是来自于第二色光束C2或第五色光束C5,图5C例如是来自于第三色光束C3或第六色光束C6。
请参考图5A至图5C,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及投影装置10包括第一光源模组110A、第二光源模组110B、第一导光模组120、第二导光模组130、聚光透镜模组140以及匀光元件150。其中,第二导光模组120用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L1以及第二子光束L2,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的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由于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140的入光面140S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因此,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入射至匀光元件150时在各方向的角度较一致(例如垂直与水平的角度皆大于20度),使匀光元件150的匀光效果较佳,进而使照明光束IL及影像光束IB的颜色较均匀且能量分布较一致,如图5A至图5C所示。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照明系统100’与图2A的照明系统100相似,其主要差异在于:照明系统100’还包括第三光源模组110C以及第三导光模组1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光源模组110C用以产生第七色光束C7、第八色光束C8以及第九色光束C9。第三导光模组190设置在第七至第九色光束C7-C9的传递路径上,用以使来自第三光源模组110C的第七至第九色光束C7-C9传递至第二导光模组130。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光源模组110C可包括多个光源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光源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例如是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光源或其他合适的光源。这些光源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排成两个阵列。发出第七色光束C7的光源112-6、112-7、112-8、112-9设置在其中一个阵列上,发出第八及第九色光束C8、C9的光源112-3、112-4、112-5及112-1、112-2设置在另一阵列上,且发出第八及第九色光束C8、C9的光源112-3、112-4、112-5及112-1、112-2分别彼此相邻。
请再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光模组190包括第三反射镜192以及第三分光元件194。来自第三光源模组110C的第七色光束C7被第三分光元件194反射至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且来自第三光源模组110C的第八及第九色光束C8-C9依序被第三反射镜192反射、穿透第三分光元件194后再传递至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32。其中,第七、第八及第九色光束C7、C8、C9可分别为不同光色的光束,例如红光、绿光、蓝光光束,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及使用照明系统100’的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三光源模组110C以及第三导光模组190。因此,照明系统100’及投影装置可产生亮度更强的照明光束IL及影像光束IB。而且,第七、第八及第九色光束C7、C8、C9可相对于第一至第六色光束C1-C6,以不同位置入射至第二导光模组130,因此,照明光束IL及影像光束IB的颜色均匀度更佳。而照明系统100’及使用照明系统100’的投影装置的其余优点相似于照明系统100及投影装置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照明系统100”与图2B的照明系统100或图6的照明系统100’相似,其主要差异在于:照明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反射镜170。聚光透镜模组140包括多个透镜142、144。第二反射镜170在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透镜142、144之间。第一子光束L1及第二子光束L2被第二反射镜170反射后再从聚光透镜模组140出射。而照明系统100”的优点与图2B的照明系统100或图6的照明系统100’的优点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包括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第一导光模组、第二导光模组、聚光透镜模组以及匀光元件。其中,第二光导模组用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第一至第六色光束的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因此,第一子光束及第二子光束入射至匀光元件时在各方向的角度较一致,使匀光元件的匀光效果较佳,进而使照明光束及影像光束的颜色较均匀且能量分布较一致。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照明系统,用以产生照明光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
第二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四色光束、第五色光束以及第六色光束;
第一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第二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一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及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聚光透镜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二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以及
匀光元件,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用以使来自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匀光元件,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离开该匀光元件后形成该照明光束,
其中该第二导光模组还用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模组包括第一分光元件以及第二分光元件,
其中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色光束穿透该第一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二及该第三色光束穿透该第二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其中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四色光束被该第二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五及该第六色光束被该第一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模组包括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以及第一反射镜,
其中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该第一子光束及该第二子光束,多个该第一子光束穿透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且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依序被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反射及被该第一反射镜反射,以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镜阵列,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模组与该聚光透镜模组之间,其中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穿透该透镜阵列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反射镜,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包括多个透镜,该第二反射镜在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多个透镜之间,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被该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再从该聚光透镜模组出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散元件,在该多个第一子光束及该多个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聚光透镜模组与该匀光元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以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入光面处的中心轴对称地入射至该入光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光束与该第二子光束的距离和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与该第一反射镜于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径向上的距离成正比。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七色光束、第八色光束以及第九色光束;以及
第三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使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光模组包括第三反射镜以及第三分光元件,
其中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色光束被该第三分光元件反射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且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八及该第九色光束依序被该第三反射镜反射、穿透该第三分光元件后再传递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
11.一种投影装置,用以产生影像光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明系统,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包括:
第一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一色光束、第二色光束以及第三色光束;
第二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四色光束、第五色光束以及第六色光束;
第一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第二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一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及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聚光透镜模组,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第二导光模组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以及
匀光元件,设置在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该传递路径上,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用以使来自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传递至该匀光元件,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离开该匀光元件后形成该照明光束,
其中该第二导光模组还用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子光束,以使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的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入射在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入光面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长宽比落在1至1.5的范围内;
光阀,设置于该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该照明光束转换成该影像光束;以及
投射镜头,设置于该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该影像光束投射出该投影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模组包括第一分光元件以及第二分光元件,
其中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一色光束穿透该第一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一光源模组的该第二及该第三色光束穿透该第二分光元件后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其中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四色光束被该第二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且来自该第二光源模组的该第五及该第六色光束被该第一分光元件反射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模组包括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以及第一反射镜,
其中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用以使来自该第一导光模组的该第一至该第六色光束各自分为该第一子光束及该第二子光束,多个该第一子光束穿透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且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依序被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反射及被该第一反射镜反射,以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镜阵列,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模组与该聚光透镜模组之间,其中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穿透该透镜阵列后再传递至该聚光透镜模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反射镜,其中该聚光透镜模组包括多个透镜,该第二反射镜在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多个透镜之间,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被该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再从该聚光透镜模组出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散元件,在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设置在该聚光透镜模组与该匀光元件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该第一子光束及多个该第二子光束以该聚光透镜模组的该入光面处的中心轴对称地入射至该入光面。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光束与该第二子光束的距离和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与该第一反射镜于该聚光透镜模组的径向上的距离成正比。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光源模组,用以产生第七色光束、第八色光束以及第九色光束;以及
第三导光模组,设置在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使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至该第九色光束传递至该第二导光模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光模组包括第三反射镜以及第三分光元件,
其中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七色光束被该第三分光元件反射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且来自该第三光源模组的该第八及该第九色光束依序被该第三反射镜反射、穿透该第三分光元件后再传递至该半穿透半反射元件。
CN202322429678.9U 2023-09-07 2023-09-07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20962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9678.9U CN220962116U (zh) 2023-09-07 2023-09-07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9678.9U CN220962116U (zh) 2023-09-07 2023-09-07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2116U true CN220962116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9678.9U Active CN220962116U (zh) 2023-09-07 2023-09-07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2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6261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CN201104278Y (zh) 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源装置及投影显示装置
JP2017058656A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投影装置
CN201886268U (zh) 一种用于投影显示的激光光源装置
JP7123231B2 (ja) 光源装置
WO2020216263A1 (zh) 光源系统和显示设备
KR20110091526A (ko) 분절 거울을 이용한 높은 강도의 이미지 프로젝터
CN110471245A (zh) 光源系统、投影设备及照明设备
CN219533606U (zh) 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CN108107658B (zh) 光源系统、投影系统及照明装置
US10634981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259276A1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CN106950785B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照明装置
CN219302865U (zh) 混合光源模组和投影设备
WO2021031474A1 (zh) 一种便携式多色激光照明系统
CN220962116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WO2021259268A1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CN113900336B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CN215416236U (zh) 一种光调制器与投影显示系统
CN113900335A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CN111947054A (zh) 激光光源装置
CN218957014U (zh) 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TWI764310B (zh) 照明系統及其製作方法
WO2021259282A1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WO2023245936A1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